相关附件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相关附件

儿童文学鉴赏

陈谊
儿童文学的定义:
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并适合他们阅
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
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儿童文学需要鉴赏的是:
(1)儿童文学中各类文学作品的体裁、结构;
(2)儿童文学中的独特艺术个性和审美价值的
语言艺术;
(3)儿童文学中所蕴含的对儿童具有审美、认
识、娱乐、教育等的功能和价值。
最简单的鉴赏点




体裁
主题
结构
语言
儿童文学的体裁
诗歌、童话、寓言、故事、
小说、散文、报告文学、
科学文艺、 图画文学、
戏剧文学、影视文学等不
同类型。
儿童文学评论的写法
原则(一) 顾及全篇,知人论世。
“顾及全篇”,就是在评论一篇作品时,
应在把握作品的基本精神、总的倾向
的基础上进行,不能断章取义,以偏
概全。“知人论世”就是要求在评论
一篇作品时,必须从产生这一作品的
特定社会环境和时代要求出发,不能
脱离实际,主观臆断。
原则(2)实事求是,贵有“灼见”


“实事求是”就是评论时,褒贬恰当,分寸适宜。
所谓“真知灼见”,就是评论者要有自己的独
到见解,切忌人云亦云。但自己的见解必须是
从对作品的科学分析中来,有理有据,而不是
捕风捉影,为着标新而立异。
在上述两条基本原则下,还必须考虑不同体裁
的作品在艺术样式上的特殊性,依据不同体裁
的特征及要求来对作品进行评论。
几种主要文体的评论要点



童话评论
儿童小说评论
儿童散文评论
童话评论


童话最大的体裁特征是幻想,一切艺术表现手
法,如夸张、象征、拟人等的运用,都是为营
造童话的幻想情景服务的;童话也正是通过幻
想来反映生活的。
评论童话就应从这一根本特征出发,分析这一
幻想世界的艺术特征,探究作者创造的童话世
界与现实生活的关系,从而揭示童话主题及其
艺术成就。
儿童小说评论


儿童小说的主要读者是少年。儿童小说
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主题积极、有针对
性;人物形象生动、丰满、可信;情节
曲折生动,有较强的可读性;语言准确、
精练、琅琅上口等。
因而,儿童小说评论的写作往往以题材
的选择、主题的挖掘、形象的塑造、语
言特色及可读性来作为评论的重点。
儿童散文评论


与其他体裁相比,儿童散文的体裁特点
是贴近儿童生活,形散而神不散。
散文评论则多扣住这一体裁特点来展开,
着重探究儿童散文的诗意美、意境美和
童趣美。
儿童文学评论的写作思路
多数评论是基于以下五个问题:
 1.这部作品说些什么?(文体和内容)
 2.这部作品意味着什么? (主题和中心思想)
 3.这部作品是如何表达的?(结构和表现方式)
 4.这部作品表达得好不好? (观点、感受)
 5.这部作品值得创作吗? (价值)
这部作品说些什么?(文体和内容)

主要应对“谁”、“什么”、“何处”、
“何时”、“为何”和“如何”给予正
确的答案。目的在于明确作品所反映的
具体内容,并且把作者所经验的与自己
所经验的联系起来。
这部作品意味着什么? (主题和中心思想)

在于阐明作品的主题。这种能力只有在
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有了丰富的经验之
后才能具备。要正确评论作品的主题,
一般要从:一、内容释义;二、感觉感
情;三、语言调整;四、作者意图等四
个方面去理解作品。
这部作品是如何表达的?(结构和表现方式)

涉及到作者为了在读者中得到预期反应
所运用的技巧。技巧是作者要达到他的
目的而使用的手段和工具,作为文学作
品来说,除非能够注意并运用这些特殊
的技巧,否则,读者就不可能充分理解
和评价它。评价作品的表达技巧是读者
和作者都会感兴趣的。
这部作品表达得好不好? (观点、感受)

是建立在对前三个问题的刻苦研究之上
的,是为了公平、正确地评价一部文学
作品与读者进行思想感情交流的能力。
这种评价在很大程度上是主观的——评
论者对这部文学作品的个人感受。但是
他如果能正确判断作者艺术手法表达的
成功程度,对作品的技巧的运用作出应
有的评价,将会得到作者和许多读者的
赞同。
这部作品值得创作吗? (价值)

一篇文学评论只有正确地指出作品的认识价值
和艺术价值,才称得上是一篇好的文学评论。
“使文学作品获得写作价值的,除了带来愉快,
扩大知识领域,提供新的见识,促进积极行动,
促进对生活有更正确的态度等等以外,还有语
言的描绘(通过色彩、形状、明暗、场景的描
写),思想、结构或语言的宏伟,历史性(对
于另一时间的描述),以及存在于许多散文和
诗歌中的韵律。”(威廉.W.韦斯特《提高
写作技能》)
我的壁橱里有个噩梦(梅瑟·迈尔)






我的壁橱里有个噩梦。
睡觉前,我总是把壁橱的门关上。我都不敢回头看一眼,直
到我安全地上到床上,我才敢偷偷地看一眼。
有一天晚上,我决定永远地摆脱我的噩梦。
我关了灯,噩梦从壁橱里钻了出来,悄悄地向我走来。我飞
快地打开灯,看到它正坐在床的另一头。“滚开!不然我就开枪
了!”不管三七二十一,我就冲它开了一枪。
可是想不到,我的噩梦开始哭了起来。我气得要命,“噩梦,
安静点,不然你就把我的爸爸妈妈吵醒了!”可是它还是不肯停
下来,我只好去拉它的手,把它塞到床上,然后关上了壁橱门。
我猜我的壁橱里还有一个噩梦,可是我的床不够大,睡不了三个
了。
我们睡着了,又一只噩梦从壁橱里钻了出来。
评论例文

作品突出表现了变幻美和欢愉美。在这个由小男孩第一人称
自叙的幻想故事里,(文体)一切的孤独、不安与恐惧都被
推到了那扇壁橱门的背后,是门通向另外一个黑暗的世界,
一个噩梦的世界。只要一关灯,噩梦就会破门而出…… 小
男孩不但幻想门背后有一条长长的隧道,最让人叫绝的是,
作者还赋予了噩梦一个形状——一个丑陋到了极点的大怪物!
这个怪物刚一出来时还挺疯狂,张牙舞爪,可灯一亮它就原
形毕露了,原来像小男孩怕黑夜一样,它怕灯光。于是,情
节就急转直下了,害怕的不再是头戴钢盔、手持长枪的小男
孩,而是胆小的“噩梦”自己了——“噩梦”害怕得失声痛
哭。最后小男孩不但不怕“噩梦”了,还和“噩梦”亲热地
睡在一起,甚至还得意地发出了这样的心声:“我猜我的壁
橱里头还有另外一只噩梦,可我的床不够大,睡不下三个
了。” (“谁”、“什么”、“何处”、“何时”、“为
何”和“如何”)在儿童的幻想世界里主体与客体、现实与
幻境之间没有界限,想象显得丰富而奇妙。(结构和表现方
接上文

孩子都惧怕黑夜,可梅瑟·迈尔却把孩子的这种恐惧心
理别出心裁地写成了一个让人捧腹的故事。(主题和
中心思想)梅瑟·迈尔对“噩梦”这个形象的描绘活灵
活现,天底下从来也没见过这么丑陋的怪物,龇着两
粒大牙不说,还长着一个塌鼻头和一对翅膀一样的大
耳朵,身上满是绿斑,尾巴像一个流星槌。当这么一
个奇丑无比的巨大怪物坐在地上,像一个3岁小孩似的
放声干嚎;当它上了床,哆哆嗦嗦地地用爪子指着壁
橱门让小男孩去关门;当关了灯,它半睁着一只眼睛
偷瞟壁橱门时,谁都会为它那生动而又滑稽的表情发
出一阵阵笑声。这样的“噩梦”不但不可怕,还很可
爱。很多孩子,特别是男孩子可能都愿意和这样一个
庞然大物般的“噩梦”挤在同一张床上睡觉。(观点、
感受)
例文












卖鱼的人
台湾 谢武彰
小时候,我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由于人多,我们家每天都要买很多鱼。
那个卖鱼的人,是从海边的渔村来的。每天清晨三、四点钟,他就挨家挨户
的把鱼挂在屋檐下。到天亮时分,鱼也挂完了,再回过头来,一家一户地收钱。
只要他开口说多少钱,大家都会毫不迟疑地把钱给他。
奇怪的是,祖父也从来没有把鱼提去称一称。日子久了,我觉得奇怪。有一
天,我忍不住问祖父,祖父笑笑说:“我信任他。”
当时,我并不太明白祖父说这话的意思。
每天清晨,卖鱼的人还是把鱼挂在全村每户人家的屋檐下。
那么久的日子里,只有一次让我们疑惑。一天早上,我们正在找鱼。心想:
今天他为什么没有把鱼送来?而这时候,卖鱼的人却回来要向祖父收钱了。
正当大家想不通的时候,小堂弟从屋后跑来,红着脸说:“屋子后面的柴堆
下,大花猫正在吃鱼。”大家赶过去一看,正是。卖鱼的人说,这些鱼就是他送
来的。
后来,卖鱼的人不再来了。祖父说,他去世了。
很多年之后,有一次,我买鱼回来。家人说斤两一定不够,一称,果然被偷
了斤两。这时,我不禁回想起小时候见着的那个不知名的卖鱼的人。
评论

卖鱼的人是“我”小时候接触过的那么不起眼的一个普
通人,但他默默地淳朴和是在,却长久的留在“我”的记忆
里。作者把“每天”和“有一天”的叙写结合在一起,以白
描式的文字生动地勾勒了那段与卖鱼人有关的日子。但散文
所写的还不仅仅是卖鱼人,关于卖鱼人的回忆是与祖父和村
民们对卖鱼人的淳朴信任一起展开的。这种无声而有自然真
诚的生活细节,绘就了一幅明静、朴素、温暖的人间生活图
像。正是因为有了前面这些铺垫,散文的结尾的那个作为对
比的卖鱼花絮,更增添了作品的怀旧气息,同时也隐隐透出
对现代文明的感慨。
例文
猪八戒看门
金江





唐僧从印度到经回来,把经书藏在长安慈恩寺,恐怕经书有失,派
猪八戒看门。
猪八戒向唐僧说:“师父只管放心,我一定把门看好。”
过了几天,唐僧来到超过寺里,只见人群嘈杂,进进出出,猪
八戒却躺在门上打着呼噜,睡得正酣呢!
唐僧叫醒了猪八戒,说道:“哎呀,叫你看门,你怎么让人们
随便进出?”
猪八戒说:“师父,门已取下,我睡在上面,还有谁敢来偷门。”
评论




这篇寓言故事借用了猪八戒的形象,来讽刺人们行事的机械
以及责任意识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作者利用了“看门”一词在字面意义与实际意义方面的差别,
结合猪八戒有些愚鲁的个性特征,设计了八戒负责地“看”
住了“门”,而众人仍从门口随意进出的滑稽景象。
八戒最后理直气壮地回答师傅的一番话,让人觉得又好气又
好笑;好笑的是他对“看门”一词傻乎乎的误解,好气的则
是他只管看门而不管看寺的行为。
前者针对的主要还是个人的行为笑话,后者则讽刺了现实社
会中群体环境下的对“责任”一词的狭隘理解。
完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