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想回到目录,请点击我哟!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若想回到目录,请点击我哟!

浙
江
法
院
法
官
手
记
目录
第1期
第2期
第3期
第4期
第5期
第6期
第7期
第8期
第9期
第10期
第11期
第12期
第13期
第14期
第15期
第16期
第17期
第18期
电影
“诚”的收获
窗里窗外
一次调解 和谐三家
一波三折调解路 多花心思是王道
及时冻结 巧化纠纷
大溪法庭的“慢”生活
让我们守护生命该有的尊重
一只“温暖杯”传递的正能量
也谈“纠结”
巧手解开“千千结”
冬天也可以不那么冷
拆墙
一张执行公告
抵御负能量 传递正能量
调解也讲“大场面”
那一年的“立秋”
猎人
《我们的保全故事》—— 一部微
第19期
第20期
第21期
第22期
第23期
第24期
第25期
第26期
信任
“各打五十大板”的智慧
三招“修水沟”
发工资喽!
一名准刑事女法官的职业感悟
超脱与入戏
从“不相信”到“相信”
若要前行,就得离开你现在停留
的地方
第27期
第28期
第29期
第30期
第31期
第32期
第33期
第34期
2
送达的那些事儿
草帽法官
调解路上,我甘之如饴
法官三下乡,重续兄弟情
法官感言
“你是好人!”
初任法官的历练
孝养父母是最大的利益
法官手记第1期
“诚”的收获
2012年7月12日,上午八点,骄阳。
今天将要调解的是一起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纠纷案件,作为三甲工作站的联系法
官,一早我们一行三人便驱车前往三甲。
三甲村曹某与盛某是隔壁邻居,两人关系甚好,去年5月,盛某雇佣曹某做泥水工,
哪知曹某做工时不慎从梯上跌落,导致腰椎骨折,后鉴定为九级伤残。双方的赔偿问
题一直无法达成协议,村委、街道多次进行调解,收效甚微,原本和睦的邻里关系逐
渐被打破。
这是工作站成立以来的第一个案件,案件虽小,但是前面的几次调解皆没有成效
,大家都不敢掉以轻心,于是在车上你一言我一语,对本案的争议焦点、费用补偿、
调解方向交换了各自的意见。
20分钟以后,车到达三甲工作站。还没来得及推门进办公室,我们就看到双方当事人
都已等候在隔壁调解室。我们仨不禁暗生欢喜,当事人的早到至少透露了他们对调解
的诚意,或许案件没有预期的那么困难。见状,我们来不及放下公文包,就匆匆赶往
调解室。
按照程序,我们让原告先陈述诉讼请求,被告认真听完后,满脸委屈,小心答辩
道:“医药费赔些没问题,但是残疾赔偿金我是不会赔的,我也很冤,活一点都没干
,屋顶都没爬到就摔下来了……”原告听后,也觉得憋屈:“要不是你原先跟我关系
好,
这活我也不会接的,现在身体弄成这样,我真倒大霉了……”
双方越说情绪越激动,争得面红耳赤。我生怕双方的“口水大战”会影响到彼此
调解的诚意,赶忙制止并努力缓和双方情绪。随后针对残疾赔偿金这一争执焦点,我
耐心地向被告阐述相关的法律规定。当他终于理解残疾赔偿金的赔偿目的时,我们才
松了一口气,心想大骨头终于“啃”下来了,下面就是赔偿款的分担问题,我们的调
解战术也由“面对面”转向“背靠背”。
9点、10点、11点、12点……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调解的意向也在一步一步
往前发展着,大家使出浑身解数,分头进行思想工作。在距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时,
双方却因为2万元的差额僵持不下,近4个小时的调解顿时陷入了僵局。被告说自己经
济确实不宽裕,实在拿不出这笔钱,原告则认为被告没有诚意,愤然起身,夺门而出
。就这样,当事人不欢而散。
望着当事人远去的背影,沮丧、失落挂满了我们的脸,调解的希望也一下化为泡
影。
中午十二点半,烈日炎炎。
草草地吃过午饭,大家不约而同地聚到了办公室,所有人都不愿意放弃这次调解
!顾不上休息,我们经过合议,决定借力于工作站的基层群众基础和村支书的群众威
望来促进调解。
我们立马邀请了站里的审判执行联络员等赶往当事人家里。假如原告能松一下赔
偿金额,调解就有了突破口,于是我们决定先去原告家。原告看到我们一行人亲自登
门,十分感动,忙拿出毛巾让我们擦去脸上的汗水。大家围坐在一起,促膝长谈,此
刻没有法官与当事人之间的身份区别,有的只有彼此之间对纠纷化解的真诚沟通。
以理服人,富理于情,终于,原告被我们的真情实意打动了,在他原先提出的赔偿总
金额的基础上同意再让步15000元。
听到这个好消息,我的心早已飞到了被告的家里。在赶到住在隔壁的被告家后,
我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被告终同意对原告的各项损失再多赔付5000元。
遂即,我们马不停蹄地赶往工作站制作了调解笔录,并通知被告立即去筹钱,快刀斩
乱麻……
傍晚六点半,微风。
“一百、二百、三百……三万,金额对了”。到此,本纠纷随着被告的及时履行
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临走时,原、被告分别向我们表达了的谢意,感谢我们终于打开了他们的心结。
夕阳西下,坐在返院的车窗旁,迎面而来的是徐徐微风,心情格外舒畅。
深夜,我静静地回想今天的调解。本案的解决关键在于我们与当事人各方的真诚
努力,才收获了这个圆满的结局。只要我们不轻言放弃,怀着一颗诚恳的心,再多做
一点、再多说一点,再多耐心一点,必然会收获当事人同样的诚意,最终促成调解。
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椒江法院 陈洁)
若想回到目录,请点击我哟!
法官手记第2期
窗里窗外
作为一名刑事立案窗口的工作人员,每天跟刑事案件打交道,小到偷摸拐骗,大到
致人伤亡,虽然说犯罪是社会发展不可避免的现象,但每当见到人性恶的一面,我心
中的正义感就会油然而发,心底里就开始讨伐起被告人来。
但最近发生的一件事却让我改变了原先的看法。
前段时间,有个被告人的家属每隔几天就会来窗口,每次都是询问刘某某盗窃的
案件有没有到法院,但每次得到的都是否定的答案。一来二去,对她有了印象,就多
问了一下她的情况。原来她姓蒲,刘某某是她的男友,现在被关在看守所里。因为不
经判决不允许家属探望,着急想见男友的她就不辞辛苦,隔三差五来法院询问案件的
情况。
见她如此焦急,我便告诉她可以打电话来问。之后我不时能接到她的电话,但刘
某某的案子却还是没有到法院。最后我只能让她留下联系方式,待案件到法院了再通
知她。
我想这事若是搬上荧屏,该是个动人的爱情故事吧。而每天,在这立案大厅里有
多少关于亲情、爱情的故事在上演着……
有个维吾尔族老伯为在庭审上见儿子一面,一早就在这里等候,他来窗口询问我
开庭的时间和地点,由于语言不通,他吃力地比划着,一遍遍重复儿子的名字,我搜
索了这段时间所有维族被告人的案件,与老伯核对名字,念到某一个名字的时候,老
伯显露出兴奋的表情,原来他的儿子就是上午将要开庭的一个盗窃案的被告人。最后
,
在大厅保安的指引下,老伯到了庭审现场,之后又顺利地见到了他的儿子。
窗口这扇玻璃,隔开的是两个不同的世界:窗里是一个客观、理性、中立的司法
世界,作为一名立案法官,我必须将检察院移送起诉的案件一一录入到信息管理系统
,让被告人接受审判;而窗外是一个充满人情冷暖的案外世界,这其中有被告人家属
热切的关注、焦急的期盼,有被害人无奈的叹息甚至是愤怒的指责。从起诉书里读出
的是冷冰冰的犯罪事实,它体现的是人犯罪时的恶、贪婪和欲望,但同时,一个挪用
资金的公司出纳可能是出于为男友还债的无奈,一个骗取保费的被告人背后可能是一
个不堪承受高昂费用的困顿家庭。所以,尽管我知道动机并不能改变她犯罪的事实,
也知道作为法官要保持中立的立场,但这案外的世界至少让我抛开了之前的偏见,将
每个被告人还原成身边的普通人。我开始深深地体会到司法在惩治犯罪人的同时,也
无疑会波及他的家庭、被害人家庭及社会,因此我们法官在行使审判权时就更要慎之
又慎。
关于法理与人情之间的关系,有人说法不容情,有人说法理不外乎人情,我想,
答案未必是“非此即彼”这么简单。司法要让人情有抒发的途径,使被告人家属有机
会知晓亲人的判决情况,不至于远在他乡的母亲赶来发现儿子已被判决在外地监狱服
刑而泪流满面;使被害人知晓提出救济的权利,不至于案件审理终结才知道可以提出
附带民事诉讼;使刑事自诉人心平气和而返,不至于愤愤不平纠结于矛盾。司法要让
正义彰显,还必须以让更多人看见的方式昭示。对许多被告人家属来说,窗口的信息
查询服务可以说是她们获取亲人消息的唯一来源,因此,做好这窗里窗外的释明和告
知工作显得格外重要。
窗里窗外,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这份工作的分量。曾经以为,刑事立案就是信息
录入的简单工序,现在发现这还是一门沟通的技术活。如何向盗窃案件中蒙受损失的
被害人解释不能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规定,如何向提起重婚罪之诉的自诉人说明不予
受理的理由……这些情形下,如何措辞和拿捏语气才能既清楚言明法律关系,又能照
顾到受害者的情绪,消除他们心里的质疑,一度让我很是苦恼,但后来我发现,只要
站在当事人的角度换位思考一下,就能体会到,他们无非是在权益侵害之后希望到法
院找一个解决的途径,即使请求超出了法院的职责范围,也仍希望法院能善意地提供
一些意见或建议。以理解和善的态度向当事人释法说明,尽自己所能给他们提供建议
,当事人也会放下负面情绪,心平气和。
至今,刘某某的案件尚未起诉到法院,但蒲某某留的电话仍静静地躺在我的记事
本里,提醒我留意检察院移送起诉的每个案件……
(温岭法院
若想回到目录,请点击我哟!
郑 艳)
法官手记第3期
一次调解 和谐三家
2012年7月25日8点10分,临开庭之际,我突然发现自己的心情竟跟这天气一样,
沉闷得令人心烦,还有20分钟就要开庭了。
今天开庭的这件案子已经过2次诉讼,从案情来看大家一致认为该案应以调解解
决,可现在双方当事人却根本谈不到一块,调解谈何容易?书记员徐亮对我说: “
林老师,今天开庭的案子你总只能判决了吧!”
我没有作答,因为我心里也没底。但我知道,涉及亲情的案件能不走判决程序
就不走,否则无异于在撕裂的伤口上再抹上一把盐。
麻烦多多的家事
这是一起亲爸告亲妈、亲妈告亲爸的案件。
徐某和陈甲本是一对恩爱夫妻,小日子过得和和睦睦。但由于徐某父母一直不
喜欢陈甲,最后导致两人离婚,留下的女儿陈乙归父亲陈甲抚养。陈甲也因此对徐
某一家心怀怨恨,一有机会就想办法“气气”徐家人。两年后陈甲与杨某结婚,徐
某则出嫁至宁波奉化,开始了各自的生活。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2010年夏天的一天,杨某带陈乙过马路时,小陈乙被
路过的车子撞成了“植物人”。由于此次事故杨某负主要责任,机动车方只给了为
数很少的赔偿金,同时巨额的医疗费又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杨某因为内疚经常独
自哭泣,一家人的日子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而在此期间,前妻徐某却没有来探望过一次,是可忍孰不可忍,陈甲所有的怒
气都化作了“一纸诉状”,2011年9月,他在奉化将徐某告上了法庭,开始了一场没
有胜利者的战斗。
案子历经一审、二审,最终法院判决徐某每月支付抚养费500元,但徐某却不愿
自觉履行生效的判决。面对败诉但却不妥协的徐某,陈甲向法院申请了强制执行。
“你不让我好过,我也就让你难过!”两人间埋下了深深的仇恨。
2012年6月份,徐某以女儿法定代理人的名义起诉陈甲和杨某,要求两人承担交
通事故赔
成功的换位调解偿责任,赔偿各种损失25万余元。
考虑到本案双方的对立情绪特别严重,这个案子恐怕一时难以调和,因此我在调
查陈甲家庭财产情况的同时,也去了奉化法院详细了解当时的办案情况。对于此案,
奉化的法官表示记忆犹新,案件确实很难。
8时25分,我到了法庭,发现双方当事人早就到了,法庭里还弥漫着浓重的火药
味。徐某一边哭泣,一边指责陈甲没有良心,她的父亲和大伯等人也都在旁帮腔。陈
甲则针锋相对地辩驳,认为这一切都是所谓的“大人们滥加干涉婚姻”的结果,并说
对方爱怎么办就怎么办,反正他不干。
这样的情形本在意料之中,我早已决定要先开始庭前调解,并先把陈甲叫到了调
解室。
在陈甲20多分钟神情激动的叙说中,我对他内心的真实想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于是我简单总结了下两人的恩怨情仇,并借机对陈甲“恭维”了下:“在家庭如此困
难的情况下,还能照顾好家人,你的人格和高度责任感让我佩服。但当然你先要处理
好夫妻关系,让她身体、精神恢复正常,才能照顾好女儿啊。”
听了我的一番劝导,陈甲很是感动,也推心置腹地说:“谢谢林法官你能耐心
听我发牢骚。说到底我对徐某没有特别大的怨恨,但她父母总嫌弃我,当年他们还
威胁要断绝亲子关系呢。”
原来是父母的原因,我一下子明白了。于是又对陈甲说:“一个女人为你不惜
与父母断绝关系,需要多大的勇气,同时也能说明徐对你的感情是多么的深。”陈
甲这时也说:“感谢林法官的疏导,我想通了。这个案子怎么处理你说了算!”
然后我把陈甲的话适时告诉了徐某,两人在调解室会了面。徐某哭着说当年为了嫁
给陈甲,父母差点和她断绝关系。
看到前妻的眼泪,陈甲心情复杂地说:“我知道你以前对我的好,因为怨恨你
父母才对你动手打骂,今天我正式向你道歉。但你也不能狠心不来医院看望女儿。
”徐某则表示,她当时买来了营养品,并且也带了私房钱,准备来看女儿,但陈却
不肯告知地址。
随着调解的深入,两人的误会慢慢开始消解。此时我趁机说:“现在你们虽然
都各自有了新的家庭,但我希望你们都能多想想亲生女儿,多体谅对方的难处。”
两人闻言纷纷点头称是。于是我趁热打铁,与奉化法院执行人员取得联系,在两人
迅速达成执行和解协议后,当场将协议履行完毕了,而徐某也随即同意了撤回对本
案的起诉。
案子终于了结了,我却陷入了深思。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在民事纠纷越
来越多的今天,作为一名法官,如果能够多一点耐心,多一点热心,多一点细心,
给当事人多一个叙说烦恼的机会,多一点感情支持和劝解,大多的民事案子都能够
调解结案,这个社会就能够多一份安宁,多一份和谐……
若想回到目录,请点击我哟!
(天台法院
林军营)
法官手记第4期
一波三折调解路 多花心思是王道
三门法院健跳法庭受理了一起猎狗伤人的案件,标的额仅2万多元,但这个小案件
却引来了“大关注”。不仅媒体纷纷来报道,庭审当天,原告所在村的村支书等村干
部也悉数前来旁听庭审。而这个案件也是由法庭里刚工作不久的新手——法官助理小
赵主理调解的案子。
2012年7月10日,小赵一大早就赶到了调解室,打算先探探情况。推门一看,两
队人马坐得相当整齐,说话平和。“一切太平,看来调解有戏!”小赵掩门而回,暗
暗窃喜。
可不一会,调解室里面传出了多个“大嗓门”,凭感觉,双方出现较大争执了。
小赵赶紧前往制止一场箭已在弦上的争吵。
一问情况,原告马上就噼里啪啦一顿诉苦:“半夜十二点,我被四五只猎狗围咬
,手、胳膊、腿到处都受了伤,住院治疗21天,光伤口就一共缝了71针,医药费花了
1万多块。现在我向被告索赔2万零点的医药费等损失,他竟然不同意,还说咬我的狗
指不定还不是他家的,这实在是太气人了!”
说完顿了一顿,他马上又接着说道:“事情虽然已经过去差不多半年了,但我现
在都还后怕得很,我问过医生了,医生说即使已接受治疗,以后狂犬病是否会发作还
不知道呢。所以我这2万多元的索赔要求,法官你说有哪里不应该吗?”
原告所在村的村支书也在一旁义正辞严地表示:“钱是小事,可村民的人身安全是大
事,他们把八只猎狗放到我们村的山上自由捕猎,这是多么危险的事情啊,必须得惩
戒!”
两被告对此却辩称:“我们都没法确定咬伤人的狗是不是我们的,不过出于人道
主义的考虑,我们同意支付原告损失1万元,以后就这事情不能再找我们索赔了。”
小赵一听,基本了解了情况,原来双方是因被告不仅不认账还打算象征性地赔点
就了事而发生了争吵。
小赵心想,关于“是不是被告的狗伤人”这争议好解决,开庭之前,承办案件的
顾法官早就从派出所调取了卷宗查明了事情,可被猎狗咬伤后经治疗会不会有后遗症
,我还真没这方面的医学知识啊,不过顾法官经验丰富,可能之前处理过类似案件,
先问问顾法官。谁料到,顾法官也说不清楚。为了慎重起见,顾法官马上电话咨询了
法医,严谨的法医又详细咨询了防疫站,最终大家得知:理论上,在注射疫苗之后,
狂犬病一般不会发作,但这也因个人体质等不同而有所差异,不过几率很低。
基本了解双方矛盾的症结所在之后,这事情开始好办一点了——“背靠背调解”
!
先对原告,详细转述防疫站人员对该种情况的后遗症分析,阐明风险较低,但不
能保证。
再对两被告,说明法院早已通过天网工程拍摄的照片调取了相关的证据,小赵还
面对承认确实用猎狗狩猎的被告真诚地建议,“这个猎狗随意放着,那是多危险的事
情啊,可不能再这样大意了”。一听这话,两被告面露愧色,沉默了。但他俩还是有
顾虑,一来不想赔这么多的钱,二来也不想为原告以后的狂犬病发作再埋单。
小赵看着眼前的情形,明白了,再继续调解可能会陷入死胡同,还是先开庭再说
。
经过唇枪舌战,时钟不知不觉已指向12时,掐在法庭辩论后,顾法官突然敲了下
法槌——休庭。对此,小赵不解,而顾法官则很有把握地说:“放心好了,可能下午
开庭之前双方就能达成一致协议了。”
等我们吃完饭,刚打算小憩一会,门外却响起了敲门声,果然如顾法官所料,敲
门的正是双方当事人。
最先说话的是村书记,他表示双方是一起吃的中饭,被告态度很好,且承诺不再
放养猎狗,还同意当庭支付2万元,原告也本着冤家宜解不宜结的高姿态,放弃以后
就后续治疗向被告索赔的权利,双方就此谈妥。
原告平静地说:“对于后遗症,你们上午那么详细地帮我确认了,我心里的顾虑
和恐惧都放下了。加上开庭后,被告主动请大家一起吃饭,态度变得真诚了,我又不
是胡搅蛮缠的人,就不争了。”说完,朝着被告憨憨地笑了几下。
被告则连连点头称是:“发生这样的事情,其实我们内心真的很愧疚。小赵法官
说的是,这些狗放出去随意捕猎确实危险太大了,我们现在都已经卖掉了。”
根据双方达成的调解意见,我们制作了笔录,当双方签了字,收讫了执行款,已
是下午2点了。尽管新的案件接踵而来,但是大家却没有任何倦意,内心的欣喜早已
赶跑了身体中的瞌睡虫。
从剑拔弩张到握手言和,消除的不仅是当事人之间的纠纷,更是原告内心对狂
犬病隐患的极度焦虑、不安。想想早上一波三折的调解路,新手小赵那是真切地感觉
到了:要想“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多准备、多询问、多观察那才是
真道理啊。
(三门法院
赵敏丹)
若想回到目录,请点击我哟!
法官手记第5期
及时冻结 巧化纠纷
法院办公室。老罗一边听徐某唠叨着,一边翻阅着内勤刚移送过来的案卷。这是一
起离婚纠纷,经法院主持调解,徐某与其丈夫王某自愿离婚;小孩由徐某抚养;被执
行人王某需支付财产折价款、小孩抚养费等共60万元。但履行期限届满后,王某并未
按调解书履行。
老罗拨通被执行人王某的手机,王某出奇地合作:“给法官添麻烦了,我过几天
就给钱”。放下电话,老罗将信将疑,凭着直觉,案件恐怕没有王某说的那么容易。
果然,几天后,老罗接到徐某的电话,反映王某根本没有打算履行,反而正准备将其
在江苏昆山的房产转让。
想什么来什么,老罗当即决定赶赴昆山,先把房产给冻住。
老罗带领我们一路疾驰,在下午两点抵达昆山房管处,顺利冻结房产。之后,我
们在徐某的带领下,赶到了王某的工厂。工人们看到我们一行人,交头接耳。
王某闻声而出。我们道明来意,王某眼里闪过一丝惊慌,他瞟了一眼跟在我们后面的
徐某,又看看围观的工人,很不情愿地把我们引进他的办公室。
进了办公室,刚坐下,王某就冷冰冰地甩出一句话:“我是要钱没有,要命一条
。”我猜想他一定是觉得天高皇帝远,我们路桥的法官到了昆山,能奈他何?紧接着
他便将矛头对准了徐某,数落起徐某的不是。徐某自然也毫不示弱,舌枪唇剑。我试
图平息他们的口舌之争,老罗却小声提醒我:“不要轻举妄动,让他们发泄一下”。
二十多分钟过去了,双方当事人的情绪渐渐平静,老罗打开了话闸:“我
知道你们心里都有委屈,但是既然你们在法院调解了,就应该信守承诺。老徐
,今天我们专程赶来,希望你给我们一个明确的答复。路桥到这里说近也不近
,但是说远也不远,我们过来第一次,也可以过来第二次、第三次,尽管我也
不希望经常往这里跑。”
“罗法官,我不是不给钱,我是真的没有钱。”王某愤愤地说,但是语气
已是明显好转。
徐某却从椅子上跳了起来,争吵:“你不是没钱,你是不想把钱给我,想
留给那个女人吧。”
老罗摆了摆手,转身对徐某说:“你也别激动,现在不是比谁嗓门大你们
现在坐下来了,肯定希望一次性解决问题吧!”徐某认同地点点头,坐回椅子
上。
“现在形势不好,做生意也不容易,资金总有周转不灵的时候,这个我们
也可以理解,但是你今天是不是给我们一个解决的方案呢?”老罗对着王某说
。
王某絮絮叨叨地说起生意难做。我们都很认真地听着。徐某有些不耐烦,几次
欲言又止,但是终究没有打断王某。
“是啊,做生意真的不容易啊!”老罗充满理解,却又话锋一转:“但是
你想想,徐某一个人带着孩子,不是更不容易嘛!”徐某被人说到伤心处,眼
圈顿时红了。
“我听徐某说,你小孩今年十岁了吧,听说很聪明,读书也很好啊。”老
罗接着说道。
说起孩子,王某的眼睛一下亮了,嘴角的笑容也深了很多。很明显,对于孩
子,王某是真的喜欢。
“孩子现在快要开学了,你这个钱到底给还是不给?我都听说了,你要卖
房子对不对?你别以为我什么都不知道。刚刚来的时候,我们已经去房管处把
你的房子给查封了,你的如意算盘要落空了。”徐某很不适宜地插了一句,气
氛骤然紧张起来。
“什么,你们把我的房子查封了?你们有什么权利?我跟朋友都已经签了
合同,准备明天过户的。”王某一激动,说漏了嘴。
老罗却依旧笑眯眯的,一点都不急:“你也先别激动,我们也是按法律规
定办事。我们明白你的难处,你也得体谅我们的不容易啊。你不希望在朋友面
前失信,不希望违约,那你就应该先把跟徐某的事情解决了,不然你房子无法
过户,到时候你朋友一气之下把你告到法院,又是一场纠纷。失去一个朋友是
小事,可是如果让别人知道,你三天两头官司缠身,我想对你做生意来说,损
失更大吧。”
王某沉思不语,老罗继续说道:“现在小孩子跟了徐某,你这个当父亲的
总也希望给他一个好一点的物质条件吧。”
“你的钱,我一分钱都不会花,还不是给你的宝贝儿子好一点的物质条件
、好一点的学校啊。”徐某又插嘴道。
王某瞅了一眼徐某,继续沉默着。他掏出一根烟,点燃,深吸一口。很明
显,王某开始动摇了。过了许久,王某终于点点头,说:“我愿意想办法履行
。但60万毕竟不是小数目,我需要七天的时间来筹钱。”
在老罗的主持下,双方达成了一致意见,即王某在七天内筹齐60万元,徐某收
到款项后,要立即向法院申请解除对房屋的查封。
七天之后,我们接到徐某的电话,说王某已经将60万元执行款如数汇入
她的账户,案件成功执毕!
(路桥法院
若想回到目录,请点击我哟!
林琳)
法官手记第6期
大溪法庭的“慢”生活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
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重读《匆匆》,我如被“一语惊醒”的“梦中人”一般:
当事人要催、情况要了解、案件要办结……时间总是从指缝里无声地溜走,“我们的
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而趟过淙淙的时间之河,我又留下了什么,是沙砾?还
是金粒呢?
在大溪法庭的日子里,陀螺转已成为法官工作的代名词,只记得朝起夕寝,却忘
记停下匆匆的脚步,欣赏小花的绚烂,闻闻小草的清香,感受丰收后的喜悦。大溪法
庭,永远做不到“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电话铃声此起彼伏
,电话线这端的我对当事人的遭遇感同身受;争吵声乍起,我却为二人曾经的甜蜜而
惋惜不已;叫喊声几啸撕变,我心想着应该如何去平息那份怨气……
慢一点,总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再慢一点,也许能收获更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调解的双方是邻居,平日里乡里乡亲的怎么可能长久不往来呢?“远亲不如近邻
”,横亘在他们之间的小矮墙却成了阻挡双方交往的大障碍。分开做思想工作,慢慢
讲道理,双方都让一步,最后那碍事的矮墙不是在法官的调解下双方合力把它拆除了
吗?其乐融融的笑脸,让我觉得今年的桂花分外的香。
尽管成长在不同家庭环境里,但对彼此许下过“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承诺的小两
口怎么能因为一点小摩擦就准备要分道扬镳、说离就离呢?上法庭可以有个中间人好
好听、评评理,把双方的不满摆到桌面上,慢慢分析问题,对症下药才是良方。法官
与双方父母一同,对闹腾的夫妻俩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后小夫妻高高兴兴地一起
回了家。
粗心丈夫倒车轧到自家妻,保险公司却拒赔交强险。难道妻子永世,却只能拿到
1万元的座位险赔偿金吗?原本还指望保险公司能对此赔偿,减轻家庭的负担,但保
险公司坚决不赔的强硬态度,却使案件变得棘手起来。于是,法官结合法律规定和保
险合同的约定,“慢慢”对保险公司提出的辩解逐条释法析理,指明儿子与岳父母作
为受害人,依法依理均应获得赔偿。讲解之后,面对判决书,保险公司的态度和缓了
,并表示会及时履行赔偿义务。这个饱受折磨的家庭终于迎来了开始新生活前的宽心
安慰!
大溪法庭面对地更多的,是广大的农民朋友,他们中有些连字都认不全,怎么会
知道办一个案件需要多长时间,起诉要准备什么材料?好好地跟当事人解释,耐心地
指导他们如何提交证据,在双方调解的过程中更注重以理服人。只要他们心中的理是
公平的,又怎么会为了那些乡里乡亲之间发生的小事而吵得脸红耳赤呢?
风风火火、讲求效率,固然是好事,可以迅速解决问题。但慢生活更体现的是一
种“责任感”,心存宁静,厘清头绪,慢慢地从当事人的角度多思考,多与他们沟通
,案件的解决也许会更符合双方的内心需求,真正实现“案结事了”。
在大溪法庭这条道路上,慢慢地走,用心去体会沿途的风景,或许那张笑脸是这
次驻足最美丽的回忆,或许那次调解是这次停留最大的收获。
(温岭法院 李洁)
若想回到目录,请点击我哟!
法官手记第7期
让我们守护生命该有的尊重
当承办法官告诉我原告林某的父母已经与医院方按调解协议履行完毕的时候,我记
得是下午快下班的时间。放下电话,一种重压释然的轻松感涌过。但倏忽间,心底又
升起一种如暮霭般茫然的沉重。我不由地问自己:当我们身患病痛,踏进医院求医问
药的时候,每一个普通的生命,是否都能得到他本该有的尊重?
这起医疗损害赔偿案件的审判长,是我自己上门要来的。
那天我例行到承办该案的法官处了解日常审判情况,顺便问了问近期有无遇到什
么疑难复杂案件。承办法官顺手拿起桌上一份白色封皮的鉴定意见书,说到了原告的
医疗损害赔偿纠纷一案。
听了她对案情的简要介绍,当时我的第一感觉是,这种听起来较为普通的“乳酸
左氧氟沙星”注射药怎么会有如此毒性,竟将这个因肺结核病在上海治疗后已有好转
、再到本地医院寻求续治的年轻姑娘变成了“植物人”?
我当即坐下,仔细翻看了原告在这家本地三甲医院的住院记录和鉴定机构的鉴定
意见书。“这份意见书送给双方了吗?”我问道。承办法官告诉我已经送了,但作为
法定代理人的原告父母一方认为鉴定意见偏袒被告,一味采信被告所谓的住院记录,
分析原告的病因不明确,因此意见较大,而鉴定机构在意见书的最后部分承认自己在
本案相关方面的医疗鉴定水平欠缺,提出了委托其他机构重新鉴定的要求。对于能不
能委托重新鉴定,她也吃不准,正好可以征求一下我的意见。
看着承办人从抽屉里拿出来的厚厚一叠卷宗,我知道此时自己有些激动,抑或几分
激愤:虽然一个人的命运可能过于多舛,医疗活动也有太多鉴于患者
个体差异的不可预测性和技术风险性,但仅就本案而言,作为一家三甲医院,仅有住
院记录反映病人在注射药物后擅自一人出院吃饭,1个小时左右后被人送回即发生病
情恶化反应,直致不久后变成“植物人”,该医院对于这个被确定为一级护理的患者
,是否过于草率?期间院方护理的真实情况怎样?被告主张“原告擅自外出吃饭”的
情况能够成为推托自己责任的事实和理由?何况,院方自身提供的住院记录材料中对
原告静脉注射“乳酸左氧氟沙星”的用量及注射完毕的时间等记录也与其主张的事实
不符。
“温州这家鉴定机构也算实诚,最后对他自己在这方面鉴定能力的不足作了自认
,也给了我们重新委托鉴定一个依据。”我说道。
“那我跟原告父母说一下,我们同意他们的再次鉴定申请”承办法官有些释然。
我点点头,“这样,起码他的父母也宽心一些”。沉默片刻,我说道:“组成合议庭
的话,我来担任审判长吧。”
对于两位已尽心照顾自己仅有25岁、尚未婚嫁的“植物人”闺女将近两年,不知
道还要延续多久,且与院方经过数番争执、心力交瘁的父母,此刻我还能说些什么?
我又能理解他们其中的多少苦楚呢?
“医者仁心,大医精诚。”
在当下这个处处充满利益交换、人情冷漠的社会,我们又该如何去诠释这些流传
千年、弥足珍贵的医训?
此后的一段时间,案件进入再次委托鉴定程序。
当重新委托司法鉴定的意见书交到我手上的时候,承办法官告诉我,原告父母虽
然对这份与第一次鉴定结论相差无几的意见书仍有异议,但说话时的语气平缓了不少
。我点了点头,体会到了此中的意味。
开庭审理的时候,原告的父母、代理律师和她的舅父等亲属来了十几个。粗粗一
看,便知她的父母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她的父亲发言时总在一个劲地重复“她刚去时
还好好的”。当我们当庭释明,根据案情,原告方可以就调整后的误工费计算标准增
加数额时,我发现这位老父亲混浊的眼眸中闪现出了一丝感激的光亮。
因为原、被告双方均同意庭下再行调解,合议庭决定休庭进行协调。
在随后进行的分头调解过程中,我们见到了专程赶到法院的原告父母及亲属。结
合案件实际,我给他们重点分析了二次鉴定意见书的结论与依据,并列举了本院曾审
理过的一些案例和一些网上公布的案例,真诚地提出了我认为最佳的解决方案。随后
,趁热打铁地说:“今天你们到法院来寻求解决,主要还是为了你女儿,我们也非常
同情,她这样的状态,拖下去也不是办法。现在医学发展很快,况且你们也不相信这
家医院了,何不与院方有个了断,拿些赔偿金带女儿去别的好医院再看看,或许会有
希望的。”对此,他们表示回去再考虑考虑。
过了几天,承办法官告诉我,经过我们的努力,原、被告双方基本达成了协议,
原告方同意接原告出院,被告方在原告办妥离院手续后一次性赔偿原告各项损失17万
多元,也不再要求原告支付住院近两年的医疗费等20多万元。
写到这里,我不由想起前不久看到《读者》上刊登的一篇演讲词,题目叫《在怀
疑的时代更需要信仰》,我想作者这里的“信仰”一定包括了职业的追求、职业的精
神、职业的道德,告诉我们什么应该时时坚守,什么值得一生信仰。作为一名某种意
义上被常常与医者放在一起比较的法律人,我不禁问自己:“给每一个普通的生命以
应有的尊重,你我又做得怎样?”
(路桥法院
王小波)
若想回到目录,请点击我哟!
法官手记第8期
一只“温暖杯”传递的正能量
这里的每一天,铃声响彻不停,话筒跳跃不止;每一天在这里,各色人流进出,
来往络绎不绝。这里,会突然进来一位步履蹒跚的老大爷,眼里含着泪花地让你帮他
向某某转达他的三个字——“对不起”,也会出现满脸愁容的大娘,向你倾诉她的不
幸遭遇。这里,就是法庭的立案室,每天都在上演着许多让心灵触动的小故事……
远到之客
这天,我正坐在立案室里整理案卷,门口忽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就听见
一个操着宁波口音的男子大声喊道:“同志,赶快去抓人!梅某欠钱不还,人还跑了
!”
来人是个年近古稀的瘦高男子,手里握着一个杯子,一脸严肃。他一边说,一边
焦急地从口袋里掏出一包东西,从中又拿出一张纸。
“同志,你来立案的?”我站起来问道,顺手接过纸条。这是一张借条,原来来
人姓杨,他口中的梅某借了他5万元,现在他要梅某归还这5万元的借款,却找不到梅
某,也联系不到他。无奈,杨某只好拿着借条到法庭,要法庭给他找人。
我向杨某解释:“同志,你立案的话,请提交起诉材料……”
“什么起诉材料!这还不够嘛!”他扬着手中的借条,看起来很生气,“这样刁
难百姓……你们是怎么为人民服务的!”借条被重重地摔在台面上。
由于太激动,他说话时的唾沫都飞到了我的脸上和手上,我顺手拿起桌上的纸巾
擦了擦,开始一条条向他解释关于立案的法律规定。听完解释,杨某尽管有些抱怨,
但还是起身出去准备了起诉材料,没多久就回来办好了立案手续,离开了法庭。
然而,刚过一会,杨某又急冲冲地回来,极不耐烦地对我说:“我的杯子丢在你
这里了,你还给我。”
我找遍了整个办公室,并未发现杯子的踪影,便告诉他我这里没有,建议他去其
他地方找找。他皱着眉头,又风一样地走出了法庭。几分钟后,他又风一样地冲进来
,“你找到杯子要还给我,我要回宁波了,要不今天回不去了……”
见他这样焦急,我告诉他如果杯子在这里的话,肯定会还他的。于是,这个瘦高个的
宁波男子终于半信半疑地离开了法庭。
电话“拷问”
第二天,我接到了一个电话,一听宁波口音就知道是宁波的那个瘦高个男子,
“梅某找到了没?”电话里,还是急冲冲的声音。
“你的案子我们已经受理了,接下来我们送达人员会去找他的。”
“我问的是现在找到了没有……还没找到是吧!怎么还不去找……”听起来满是
怒气。
过了几天,他又打来电话,质问道:“人找到了没?”
“同志,你放心,我们正在……”
“你叫刑侦队去抓人……”杨某大声打断了我的话,“为什么总是让我打电话给
你,你要主动打电话问我的……”
电话里的杨某,显然对我的工作方式有点不满意。然而,这些许别样的电话“拷
问”,给予了我别样的“防御力”和“战斗力”。
找回“温暖杯”
就在杨某再次打来电话的同一天,附近法律服务所的一位法律工作者送来一个杯
子。原来,那天杨某去附近的法律服务所写起诉材料,把杯子落在那儿了。
找到杯子,我立马给杨某打电话,告诉他杯子找到了。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说“谢谢你”。发现杨某对我的态度有所好转,我心里暗
喜,紧跟着问他杯子里有没有装了开水,有的话我会把杯里的水倒掉并把杯子洗干净
,等他来法庭的时候还给他。
电话那头又沉默了许久,再次传来了“谢谢”两个字。
最后,当我告诉杨某开庭时间的时候,杨某在电话里不断感谢,“你是个很好的
人,我去法庭时要先去你那谢谢你……”
看来,小小的杯子,温暖了杨某,传递着信任和快乐的正能量呢。
传递正能量
开庭那天,杨某到我这里拿走了杯子,再次见到他,他那脸上原本严肃的表情变
成了亲切的笑容,笑容里透露着对我的满满信任。通过了解,我得知他希望能见到被
告梅某,并与之当面调解。
尽管与梅某通了多个电话,但最终他还是未到庭,杨某听我发牢骚。说到底我对
徐某没有特别大的怨恨,但她父母总嫌弃我,当年他们还威胁要断绝亲子关系呢。”
原来是父母的原因,我一下子明白了。于是又对陈甲说:“一个女人为你不惜与
父母断绝关系,需要多大的勇气,同时也能说明徐对你的感情是多么的深。”陈甲这
时也说:“感谢林法官的疏导,我想通了。这个案子怎么处理你说了算!”
然后我把陈甲的话适时告诉了徐某,两人在调解室会了面。徐某哭着说当年为了
嫁给陈甲,父母差点和她断绝关系。
看到前妻的眼泪,陈甲心情复杂地说:“我知道你以前对我的好,因为怨恨你父
母才对你动手打骂,今天我正式向你道歉。但你也不能狠心不来医院看望女儿。”徐
某则表示,她当时买来了营养品,并且也带了私房钱,准备来看女儿,但陈却不肯告
知地址。
随着调解的深入,两人的误会慢慢开始消解。此时我趁机说:“现在你们
虽然都各自有了新的家庭,但我希望你们都能多想想亲生女儿,多体谅对方的
难处。”两人闻言纷纷点头称是。于是我趁热打铁,与奉化法院执行人员取得
联系,在两人迅速达成执行和解协议后,当场将协议履行完毕了,而徐某也随
即同意了撤回对本案的起诉。
案子终于了结了,我却陷入了深思。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在民事纠
纷越来越多的今天,作为一名法官,如果能够多一点耐心,多一点热心,多一
点细心,给当事人多一个叙说烦恼的机会,多一点感情支持和劝解,大多的民
事案子都能够调解结案,这个社会就能够多一份安宁,多一份和谐……
(天台法院
若想回到目录,请点击我哟!
林军营)
法官手记第9期
也谈“纠结”
“纠结”一词,古已有之。论其涵义,《说文解字》谓“纠”为三股绳子拧在一起
,“纠结”即三股绳绾成之死结,扯不断、解不开。而近年来,“纠结”一词厚积薄
发,其表达潜力及结构弹性被极度挖掘,成为相当给力的常用词语。近期某案件的审
理过程,就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何谓纠结”!
2009年6月,温州人陈某向椒江某冷冻厂购买了饲料鱼,但双方却未签订书面合
同,冷冻厂的负责人金某只是在收到定金后出具了一张收条,上面记载着“售饲料鱼
5万件,每件30元,总货款150万元,到7月15日发货完毕,现收定金50万元”。
之后陈某向法院起诉该冷冻厂,说是冷冻厂至今未发货,构成根本违约,请求解除合
同,并要求适用定金罚则双倍返还定金,合计要求返还80万元。
作为被告,冷冻厂负责人金某则辩解道:“饲料鱼买卖交易的习惯均为提货,我
文化程度低,只读过小学,当时虽写的是“发货”,但实际意思就是提货,并且实际
交易时也都是“提货”的。只是我们双方合同达成后,饲料鱼价格就下跌了一半,如
果履行合同,原告陈某的损失将超过50万元,所以他才悔约,一直也不来提货。之前
,陈某还曾通过中间人向我们表示过想放弃定金的意思。而且就因为这件事,我们的
损失也有不少。”
案件的经过貌似很简单,我又因何“纠结”呢?且听详解——
“纠结”涵义之一,被告之状态:囧
尽管被告金某一直声称双方约定的方式是“提货”,但从现有证据看,金某亲笔
所写收条明确记载是“发货”字样,在词义上“发货”两字不存在歧义,与“提货”
两字明显不同,即便如金某所说实际交易习惯为“提货”,但他和他提供的证人在庭
上又都表示,“在交易习惯中买卖双方关系尚可时,不一定均系提货,发货情况也存
在”。
此种情况下,金某出具的收条将完全可能导致其败诉。但该冷冻厂系金某与三朋
友合伙所办,金某若因出具的收条内容不当导致败诉,他不仅将承担还款责任还要被
同行耻笑,之后又该如何向合伙朋友交待?
明刘基《述志赋》诗云:“思纠结而不抽兮,意恍惚以震悼”。此诗句意为郁闷
、无奈。金某此时有理道不明,正可谓五脏搅成一团,五官拧到一处,囧态可掬。
“纠结”涵义之二,原告之状态:忐忑
原告陈某在椒江已做了十几年生意了,口碑较好。原本双方按交易习惯确为提货
,不料合同订立后不久,饲料鱼价格大跌,因近几年经营不善而经济拮据的陈某考虑
继续履行合同损失过大,确曾通过朋友向金某提出以放弃定金来换取解除合同。他在
律师多次建议之下一时糊涂起了私心,递了诉状。但陈某本性厚道,起诉之后常为此
闹心,生怕官司败诉,损失费用不说,还落得个身败名裂,即使胜诉,又害怕在业界
丧失信誉,真正是“忐忑不息……”
“纠结”涵义之三,法官之状态:困扰
从证据上看,金某亲笔所写收条注明“发货”,但至今未履行发货义务,可认定
构成违约。而金某所述之其他理由,均不能提供有效证据证明。因此,直接据此下判
,倒也与法相符。但从金某的文化程度、市场交易习惯,以及在价格大幅下跌情况下
大多为需方拒绝履行合同之情况分析,原告陈某不诚信的可能性极大。但现有其他证
据的证明力均不能与收条相抗衡,即使结合情理亦不能形成民事证据规则中自由心证
所要达到的高度盖然标准。此时,法律真实与客观真实出现极度反差。
实现公平正义是法官之职责,使法律真实无限接近于客观真实,是法官追求的最
高境界。然而依法律之明确规定,以及民事诉讼之证据规则,本案所得出判决结论却
与客观真实相反。在此情况下,法官如何还能虚怀若谷、正义凛然?我不禁叹息,身
为法官,不惑之年未到,困挠之事多多!
“纠结”涵义之四,结局之状态:交融
如何既解他人纠结,又消自身困扰?也许调解,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庭审后,我多次电话联系协调,经入情入理分析,先做好律师工作,再要求当事
人双方当面协商。原告陈某开庭时“失踪”,经多方联系,调解时他才从老家赶来表
明诚意。金某原答应付10万元,但一待双方见面,他却认了死理,一定要求判决。
调解陷入僵局,我见状赶紧制止并安抚双方情绪,一边又继续背靠背做双方工作
。之后,原告陈某乏于内心煎熬,完全失了气势,而在其律师的配合下,我们又告知
金某,陈某本不愿起诉伤了和气,确因目前经济困难所致,言谈间又对金某的经营头
脑和人品作了一定程度拔高。为此,金某眉头渐渐舒展,脸上露出笑容:“咋不早说
!老陈(指原告)人品一直可以,我只是想不通他怎会到法院告我?”最终,双方确
定,被告一次性返还原告16万元,并当场给付完毕,握手言和。至此,
我长吐了一口气!双方从对簿公堂、恶语相向到前嫌尽释、互相谅解,最后达到
感情交融,有纠结之过程,也有开心之结果,这不正应了李白诗句之“枝枝相纠结,
叶叶竞飘扬”吗?
生活百味杂陈,“纠结”在所难免,法官亦如是。只要用心用情,“纠结”终能
释然。
(椒江法院 王建华)
若想回到目录,请点击我哟!
法官手记第10期
巧手解开“千千结”
六月的某天,一个劳动争议案件分到我手上。这起案件的原告是某公司,被告是劳
动者李某,案子之前曾在劳动仲裁委经过了仲裁,但该集团公司却不满仲裁结果,反
而起诉要求法院判令其不用向李某支付7万元的赔偿款。
案子需要先到劳动仲裁委调取证据,而仲裁员的一番话让我深感案件的复杂,他
向我抱怨道,“本来我们已经调解下来了,赔偿款5万多元,但原告签字签到一半却
反悔了,并且《劳动能力鉴定书》上所写的身份证号与被告的只差了一个数字,但原
告却挑刺说与被告的不一致,就不能作为被告的劳动能力证明材料,并以此为由说只
能赔3万元!”这番话在我心里勾勒出了一个非常较真的原告形象。
而接下来的庭审,更是让我对原告印象深刻!
从早上八点半至下午一点半,整整五个小时的庭审,光是校对笔录就花去了两个
小时,占去了将近一半的时间!而主要原因是,原告要求法庭记录的一字一句都必须
是他讲的原话,换句话但意思表达一致无误的不行,即便是用同义词代替也不行!
调解进行得很艰难,但一番口舌下来,虽没成功,却有收获,调解基础有了——
原告认可被告受过工伤的事实,也愿意赔偿。但是既然愿意赔偿,那为什么在仲裁委
调解不下呢?原告的较真又是不是事出有因呢?
我决定从调查双方的真正矛盾入手,特别是原告的真实意图。通过交流,原告代理
人(该集团人事部职工)向我陈述了一些内心的真实想法:比如对仲裁程序不信任,
仲裁时仲裁员是一人自审自记,怀疑被告与劳动仲裁委有关系……等等。
原来,原告这么较真,是因为对本案的程序是否公正心里有着“千千结”呢!要
想调解成功,就必须把这些心结一一解开!
开局:释法析理解开“公平质疑”之结
庭审时,原告对被告的劳动能力提出了鉴定申请,但这个申请此时已超过举证期限。
而原告的理由是代理人正与公司老总商量时,申请期限就过了。这样的解释过于牵强
,且有拖延诉讼之嫌,于是我驳回了鉴定申请,但同时又耐心地解释了驳回的理由,
让原告认识到准许申请其实是对被告的程序不公正。听完解释,原告开始认同我的意
见,不错的开局!
深入:程序公正解开“信任危机”之结
之后,原告又提出,对医药费发票原件、农医保理赔情况他们没有调取能力,请求法
院调取。这两个证据是导致原告对仲裁过程不信任的最主要原因,我寻思着,要解决
这个“信任危机”,就必须让这个证据调取的程序在原告眼前“走一遍”,不论最后
调取的证据是否被采信,起码程序上能让原告打消顾虑,建起对法庭的信任。于是我
特邀双方代表一起陪同调查,经过繁琐的取证,原告代理人由衷地向我表示:“你们
法院确实很公开透明,其它证据不用调取了,我们相信你们!”
成功:阳光司法解开“利益纠纷”之结
面对原告表示出的信任,我适时地提议:“其实判决结果你可以预料得到,我现
在就把赔偿的计算方法与具体标准全部告诉你们,你们回去后自己计算一下。”原告
代理人同意了。
第二天,原告代理人不得不认可了仲裁数额。我瞅准机会,建议道:“标准这么
明确,我们判决下来也很可能是这个数额。我建议你们撤诉,考虑一下吧?”原告代
理人回答了:“我个人同意你的建议,但还要领导定夺,我会将我的意见汇报领导。
”看来,快成了!
转天,我接到原告打来的电话,第一句话就是:“我们不同意撤诉”,还没等我
沮丧,他又说了下去,“我们希望调解,撤诉的话好像是我方败诉了一样。”哦,原
来原告需要一个下来的台阶!我赶忙联系被告,让他仔细计算下诉讼成本并说服同意
退让一步。签字和解的那一刻,双方都豁然了许多,在欣慰之余,我深感收获良多。
我想,来打官司的当事人,心里总带着“千千结”,尤其是“对于程序是否公正
”会有各种怀疑、猜测与不信任,假如忽视这些心结的存在,那么即便判决结果再公
正也无法让当事人心服、口服、信服,法官只有花心思、用巧手,在办案的每一个环
节都让当事人切实地感受到公正透明,才能解开他们的心结。也许,伴随着一个个心
结的解开,更多人心里会不再有心结呢……
(黄岩法院 刘宇鸣)
若想回到目录,请点击我哟!
法官手记第11期
冬天也可以不那么冷
2012年12月20日早上,我们庭里有四个案件要开庭。
8点半,法庭里寒气逼人。
前三个案件是同一原告,两个当庭宣判,一个择期宣判,9点35分全部审理结束
。在核对庭审笔录的时候,法庭进来了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自称张某。身为书记员
的我因为开庭前都要例行查看当天案件的基本情况,所以一听名字就知道她是下一个
开庭案件的原告,此时还未到开庭时间,于是我请她先稍坐片刻。
10点正,准时开庭。
老太太是杭州人,被告则是天台人,他们是在杭州某学校返聘时认识的同事,被
告向她借了5万元钱却不归还,老太太无奈之下只能诉诸法律。她原本是想在杭州法
院起诉的,却因在向天台法院的立案法官咨询办理户籍资料调取事宜时,仅仅因为觉
得法官态度好,就临时决定改在天台起诉。
老太太对法官工作的认可让我们很欣慰,但欣慰之余,我和该案的承办法官却更
为老人着急,要知道,一次诉讼可不只是立案而已,要走的程序还很多,比老太太所
想像的要复杂得多。为了这个案件,老太太已经跑了两趟天台。为了能赶上今早的庭
审,她还不得不提前一晚赶到天台并在宾馆开房住下。即便案子胜诉了,如果被告不
积极履行的话,此后的申请执行、参与执行分配或者领取执行款,都需要当事人到场
,这意味着老人还要频繁往返于杭州和天台之间,而两地光车程就有200多公里,一
次往返就是4个多小时,还要贴上来回路费和住宿费。为了避免老太太来回奔波和诉
讼成本的增加,我们都暗暗地替她出主意、想办法,我们告诉她:“案子一审结,判
书会立即通过邮政EMS快递给你,如果需要执行,你还可以通过网上立案程序申请执
行。”老太太闻言特别感动:“即使再辛苦,我也选择来天台打这场官司,因为天台
的法官真心为我着想!”
刚休庭回到办公室,电话铃声就响了。拎起话筒,传来一句轻轻软软的带着明显
杭州口音的“您好”,我一下就叫出了老太太的名字,电话那头的声音突然激动得哽
咽起来。原来她是要咨询关于申请执行能不能委托他人办理的问题,短短几分钟的通
话,我能听出老人语气中流露出的浓浓谢意。不为别的,或许仅仅因为我听出了她的
声音,记住了她的名字,让她感受到了司法的温暖。
接下来一整天的工作,我都觉得干劲十足,腊冬的寒气似乎都跑走了几分。不为
别的,也仅仅因为一个当事人发自内心的感谢,让我感受到了在法院工作的意义。
其实,这样的事情几乎每天都在发生。
2012年12月30日,阴有雪,温度零下。这天,同办公室的资深法官老娄,让我体
会到了冬日里别样的温暖。
前一天晚上的大雪丝毫没有打乱工作原有的频率,我和往常一样,在办公室里整
理案卷。突然,一位当事人气势汹汹地冲了进来,将手中的答辩状往桌上重重地一拍
,厉声指责法院不依法送达诉讼材料,要求法院赔偿误工费、精神损失费,还扬言如
果不满足他的要求就到省里去上访。
被骂得一头雾水的我正准备跟当事人理论理论,老娄却已先我一步拉住了他,一
边心平气和地对他说:“有什么事慢慢说,别着急”,一边给他拉来了椅子请他坐下
。
没看到这传票,岂不是都不知道自己被起诉了,现在我虽然看到了,可是也已经晚了
一天,准备答辩状的时间也同样少了一天了啊!”越想越气,越想越着急,这才有了
刚才许甲一进门就破口大骂的一幕。
听了情况后,老娄当着许甲的面,打通了送达人员的电话,还按了电话的免
提键,让一旁的许甲也听着。电话那头的送达人员解释了当天的送达情况,原来
当天许甲不在,开庭传票和应诉通知书就请与他同住的哥哥签收后再塞到他家门
缝里的,并不存在法院违法送达的情况。误会被解开,许甲的脸变得有点红,他
有点难为情了。
老娄趁热打铁,马上又联系上原告,让他来趟法院,把欠款的事情调解调解
。原告手持欠条,一口咬定许甲没有归还借款,许甲则坚称早已归还,还拿出了
一个记账的本子试图证明。
双方争执不下之际,老娄先是耐心细致地向许甲解释了他自己做的账目记录
不能作为对抗原告证据的理由,并设身处地地替许甲考虑,体谅他的委屈。然后
对原告说:“现在欠条上的债权人已去世,欠款原因也不得而知,你们双方都没
有其他的证据能够清晰地还原该案的客观事实,退一步海阔天空,你们是不是能
够试着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想呢?”老娄就这么反复地与两人协商,近三个小时
的耐心调解之后,终于达成了双方都满意的调解结果,被告许甲当场履行完毕。
此时已将近傍晚6点,“昨天晚上下雪了,路上滑,回去的时候开车小心点。”
老娄不忘提醒许甲。听罢,许甲紧紧地握住了老娄的手,脸上掩不住感激之情:
“没想到法官这么好,法院的处理我心服口服!”
很多人都说,法院的工作是枯燥简单而且乏味的,可我却总能在严谨呆板的
法律之外,冬日里寒冷的法庭之中,感受着当事人暖暖的谢意,从而不断燃起工
作的热情。我们常说“司法为民”,其实真心为民的同时,我们的收获一点也不
比付出少。耐心热情,收获的是感激的眼神;公平公正,收获的是由衷的信任;
埋头苦干,收获的是精神上的富足。这正是所谓“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乐在工作,享受工作,这才是工作最大的意义。
行动在人,温暖在心。冬天也可以不那么冷的!
(天台法院 张胭镧)
若想回到目录,请点击我哟!
法官手记第12期
拆 墙
“事情解决了,你们握一下手吧!”庭长笑呵呵地提议。虽有些不好意思,双方当
事人的手还是有力地握在了一起。树墙容易拆墙难,一场持续两年之久的相邻通行纠
纷就此消弭。
这件案子,涉诉双方都姓潘,是几十年的老邻居。潘乙住东面,潘甲住西面,潘
甲家从潘乙家屋前小路上通行30余年,两家相安无事。后来两家发生矛盾,潘乙用砖
块将两家房屋的交界处堵上,潘甲家从此通行不便。
事情得从2010年说起。当时,村里正在埋设污水管。潘甲认为,潘乙屋前的小路
宽1.5米,自己有份,有权将污水管埋设在这条小路下面。而潘乙认为,潘甲家的路
原是在围墙外面,自己出于好心,才允许对方从屋前通行,潘甲不能将污水管埋设在
自己屋前。
双方争执了很久,后来潘乙干脆运来粘土砖,砌成一堵5米多长、1米多高的墙,
封住了两家交界的地方。至此,潘甲家就无法从东面进出,通行十分不便。纠纷经过
村、镇两级调解组织多次调解未果。
为了妥善化解这个案件,我们多次到村里摸情况、做工作。被告潘乙是名身患重
病的老人,看到我们时,情绪异常激动,旁边的亲戚也七嘴八舌地数落着对方的种种
不是。而原告讲的情况与被告所述有天壤之别。双方内心系得死死的结还是解不开,
进行调解的基础不存在。在开完庭后,综合各方面的证据,结合双方的陈述,法院作
出要求被告移除砖块恢复通行的判决。
2012年6月,原告潘甲找到我要求申请执行,以移除砖块恢复通行。同时,他告
诉我,被告潘乙已去世,而且自己女儿马上要出嫁,按农村风俗,婚丧嫁娶要从东面
进出。被告已去世,原告要申请执行,时间紧迫,该如何是好?面对这种情形,我有
点束手无策,立即向庭长汇报。庭长仔细分析后认为,撇开被告主体的问题,法院的
强制执行也只能把有形的砖墙移除,双方的心墙却无法拆除。只有做通原、被告两家
人的工作,恢复两家以往的和睦,这道“墙”才算真正拆掉。
随后,我跟庭长接连几次走访被告潘乙的儿子、儿媳。渐渐地,被告家人态度有
所缓和,主动提出可以另辟道路,让原告有个出行的通道。
正在暗自高兴时,原告深夜打电话告诉我他母亲刚去世,要出殡。事态紧急,如
果原告的母亲出殡时经过被告家屋前,而被告家人加以阻拦的话,两家势必会发生冲
突,后果不堪设想。我立即将情况向上级汇报。分管副院长指示我们,立即与当地镇
党委、政府联系处置这一紧急情况。经过法院与当地政府通力协作,做好被告家属的
工作。终于,横亘在两家房屋中间的砖墙打开了一个缺口,原告母亲的遗体如期被送
至殡仪馆。这时,我暗暗舒了口气。既已打开缺口,就要趁热打铁,我和庭长继续做
双方当事人的工作。接下来的调解进行得出乎意料的顺利,被告家人同意原告方享有
通行权,原、被告双方共同在协议上签了字。
砖墙与心墙都被拆得干干净净。
(温岭法院 应万荣)
若想回到目录,请点击我哟!
法官手记第13期
一张执行公告
她是一个着装得体、气质不凡的女人,她也是一名被执行人。此时的她,主动来
到我的办公桌前,端着一脸“尴尬”,一反常态的“诚恳”,表示很有诚意和申请执
行人蔡某好好谈话,让我们不要急于采取执行公告上的现场查封厂房等措施。当天下
午,双方自愿达成分期履行的和解协议并当即履行了3万元。一个执行“顽疾”竟然
被一张执行公告所治愈,疗效之高是我始料不及的。原来薄薄的一张执行公告有时威
力甚于拘留、罚款等强制措施,真的让人不敢小觑……
5个月前我接手这起普通的民间借贷案子,标的7万块。我按老规矩先联系被执行
人王某,电话那头传来已有年龄符号的娃娃音,态度谦恭有礼,这让我安心不少,我
也尽施温柔语气。但当我一提到申请人“蔡某”的名字,电话那头的娃娃音顿时让人
“心惊胆战”:“我是有钱,但要我还钱给她,哼!一分都别想!”接下来就是“嘟
嘟嘟”的忙音……
很明显,本案被执行人王某并非“不能履行”,而是“不想履行”。既然“软”
的不行,我就要施招了,于是我充满信心地开始了本案的执行之旅……
初战银行、房管、车管等部门,被执行人名下均无可供执行的财产。财产查控上
的一无所获让我小有失望,不过也在我的预料之中。这样心中有“气”的被执行人应
该是有所“提防”的,但我想她内心还是渴望解决本案的。于是,我不厌其烦地连续
5天拨打她的电话,也许她听出了我语气中的诚恳。这天,她来到我办公室。一件墨
绿色的呢大衣,一双过膝高筒靴,一头干净利落的短发,她就是以这样一个时尚大方
的年轻老板娘形象出现在我面前,身上散发出的气质让我舒了一口气:这个案子有戏
可没料到,一见面“诚意满满”的双方当事人一番寒暄后,就因为利息问题谁都不肯
让步。“面对面”、“背对背”等各种调解方式,结果却换来一句“把我拘留算了”
。这个案子执行起来真有点难哪!
面对这种软硬不吃、名下又无财产的当事人,我有点郁闷了,程序终结?不,我
不甘心!经调查核实,本案债务发生在婚姻登记之前,系被执行人婚前个人债务。我
正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位老执行员告诉我:“虽是婚前个人债务,但她婚后如有夫妻
共同财产,也可以用她享有的份额清偿本案债务的。”对呀!从她的打扮完全可以看
出她婚后日子是有滋有味的。我一下子茅塞顿开,随即调取了被执行人王某的婚姻登
记信息及户籍信息,成功查询到被执行人王某的配偶名下有一间塑料厂(性质为个人
独资企业),系夫妻共同财产,土地及房产面积大概400多平米,我当即在相关部门
予以查封,并将查封裁定邮寄给被执行人。后经调查,该厂房已出租给他人,厂里只
有几个打工的。我想执行厂房租金,后几经调查和寻找,承租人却跟我玩迷藏似的—
——隐身不出!而被执行人明知厂房被查封却更加不予理睬,好像在取笑我对她无计
可施。
这时,老执行员又给我出了个主意———给她来张执行公告试试。或许让承租人
现身,这样也会“刺激”被执行人安稳的神经。我将信将疑,动笔起草了一份执行公
告:“……××与××为民间借贷一案……本院于××日依法查封了××厂房。为依
法处置查封财产,……要求相关人员于××日前到本院申报权利(并附相关凭证);
逾期不申报的,将自行承担不利法律后果。”
没想到就是这份执行公告,真“请”出了承租人,更“请”出了文章开头的被执
行人王某,使案件得以成功执结!
(黄岩法院 鲍罗亭)
若想回到目录,请点击我哟!
法官手记第14期
抵御负能量 传递正能量
“唉,终于结束了!”望着当事人离去的背影,我不禁感慨地叹了口气。又一对
“80后”夫妻的婚姻走向了坟墓。
案件虽然被调解处理了,但曾经的恩爱夫妻如今却对簿公堂,整个庭审过程中,
既有女方的哭诉自怜、男方的反唇相讥,又有双方的互相责骂、互揭家底,甚至还有
双方父母、亲戚的大打出手,上演着一幕幕背叛爱情、撕裂亲情以及道德沦丧的戏码
,让人唏嘘不已。
作为定纷止争的法官,我更加能深切体会到,要把“和谐”两字真正写入千家万
户的生活里,任重道远……
如果把人的精神世界比喻成一座能量场,每个人内在都既隐藏着阳光、向上、进
取、自信、豁达、愉悦等正能量,又潜藏着内缩、退守、自私、猜疑、沮丧、消沉、
颓废等负能量。作为一名法官,每接手一个案子,表面上面对的只是纷争,实质上还
要面对的是当事人带来的各种负能量。
每一个来法院打官司的当事人,心中往往都充满了负能量。妻子诉说丈夫的不忠
、父母哭诉子女的不孝,也有员工控诉老板的黑心、受害人指责侵权人的凉薄,每个
人都义愤填膺,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世间最大的受害者,比窦娥还冤,稍不如意轻则
唇枪舌剑,重则侮辱谩骂,甚至大打出手。
令人更加无奈的是,当事人对法官那种“根深蒂固”的偏见和误解。不管我们如
何秉公执法,总有声音在说,我们徇私枉法;不管我们多么兢兢业业,总有声音在说
,
我们消极怠工。“法官”神圣光环背后的艰辛与委屈,时常能压得人透不过气来。面
对海量案件中汹涌而来的负能量,法官要真正化解纠纷,不只需要专业知识,更需要
法官锻炼出一颗强大的心,先抵御住各种负能量,而后才能找准机会去传递正能量,
如此才能让纠纷进入化解的良性循环,让每一个当事人的生活回归宁静和谐。
对于离婚案件,可以从孩子成长、双方曾经的患难或恩爱入手来唤起当事人的正
能量;对于索赔纠纷,可以借用不幸、同情等情感换位思考方式去唤起他们的正能量
……
正能量不仅需要唤起,更需要依靠我们法官自身充满正能量的一言一行去激发。
引用电影《神探亨特张》里的台词:“每天碰到的都是糟心的事,每天带给自己的都
是负能量。这件是,那件也是。但当我把小偷骗子捉住按在地上的时候,对于受害者
和社会来说就是增加了正能量,这个社会才能更美好。”作为法官,每一次庭审、每
一次调解、每一次判决,都是对被损害了的社会关系的修补,都是对负能量的消除和
对正能量的传递,唯有如此,才能对得起身上的法袍和手中的法槌。
我心中曾有这样的疑惑,在全社会对法官寄予公平正义的最终期待时,是否有人
曾想到法官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每天面对着各种负能量的侵袭,法官人性中的阳
光是否总能光辉灿烂,内心的正能量是否总能永不枯竭?是什么,支撑着我们走过每
一天的辛苦历程、抱有内心光明的晴空?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形同虚设”——也许,这是问题最好的答案。
“既已选择,无怨无悔。”我坚定地对自己说。
(路桥法院
朱丹)
若想回到目录,请点击我哟!
法官手记第15期
调解也讲“大场面”
“塘地承包款被领、老房子被拆、地里的泥土被卖”,一对老夫妻为此将亲生儿子
告上了法庭。亲爹亲妈告亲生儿子,这起案件双方当事人之间的特殊关系引起了我这
个书记员的注意,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个家庭闹上了法庭呢?
第一次见到被告项某,是在法庭的办公室。
这是个头发已显灰白、皮肤黝黑的中年人,一听到我们说他父母到法庭起诉他,
就吃惊地反驳道:“这不可能,他们怎么会告我呢,塘款、拆房还有卖土我是做过,
但都是父母同意的,肯定是我那几个姊妹怂恿的。”之后,他数落起几个姊妹种种的
不是。双方当事人的陈述南辕北辙,我心想,看来还得进村了解实际情况。
几天后我们又赶到了项某所在的村,从各方面详细了解了案情。原来,项某有四
个姊妹,都已出嫁。按照农村的习俗,父母的财产都由家中唯一的男丁——项某一人
继承,生活也全由他一人照顾。但项某却没有尽好赡养老人的责任,除了负担父母最
基本的生活费用外,再无付出,平时对父母也是不闻不问。这样对待父母的方式引发
了四个姊妹的极大不满,一致认为如果他不能够好好照顾父母,她们可以来照顾,当
然家产也应该由她们来继承。双方矛盾因此不断激化,最后四个姊妹联合起来让父母
将他告上了法庭。
了解情况之后的一个多月里,我们开始借助各方力量对这个家庭内部纷争进行多
次调解。村干部、乡镇干部、市中院驻村干部、德高望重的老人以及能与他们家说得
来的亲戚都被列入了我们法庭的“场外援助”名单。他们也都给予了充分的支持。
开庭之日,决战之时。各位外援悉数到场,在我的记忆中,开庭来这么多人的真是屈
指可数。照例先进行庭前背靠背调解,外援们被分成两拨,展开了“分组讨论”。
“事情本来就是简简单单的,何必搞得那么复杂,还兴师动众地闹上法庭!这样再搞
下去岂不成了笑话,你在村里还有颜面吗?”一位村里的老者说。
“你父母就你一个儿子,他们本来就该由你好好赡养,你要是做的好,姊妹们就
没话可讲了。”一名村干部紧接着说到。
“我想好好照顾父母的,可她们老是说我这里、那里都没做好,我能怎么办啊?
”项某显得有点委屈。
“那就在协议里写明,把你该做的每一个细节都写清楚了,到时候白纸黑字,她
们几个能有什么话说?”一位亲戚给出了对策。
“这样当然最好,我也巴不得早点把事情解决。”项某忿忿地说道。
她父母和四个姊妹身边也是围了一大圈人,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地不停劝说着。
整个调解现场里,不仅可以看见承办法官来回奔波传递双方意见的身影,而且不时可
以听见“场外援助者”们摆事实讲道理的真诚之声。
“功夫不负有心人”,双方终于达成了一致意见,一场持久战就这么完满的结束
了。彻底解决矛盾的同时也让一个家庭回归了曾经的宁静、和谐。回想这“轰轰烈烈
”的调解场面,我真切地体会到:仅凭清官有时真的难断家务事,而调动各方有用的
力量积极参与到调解中来,借助“外援”却能更有效地还原事实的真相,了断错综复
杂的纠纷。
原来调解有时也是讲“大场面”的!
(三门法院 陈如伟)
若想回到目录,请点击我哟!
法官手记第16期
那一年的“立秋”
在白水洋法庭的那几年中,有一年的“立秋”早的很,那是我无法忘怀的一个“
立秋”天。
作为一个在城市长大的年轻人,那时大学毕业刚参加工作的我对农村通识不甚了
解,也不以为然。这天,我从早晨一睁眼就记着要提醒老庭长,今天要进山进行现场
勘验;出了房门,感觉凉风飕飕,我不禁抱了抱胳膊。“烦暑郁未退,凉飙潜已起,
今天是早立秋有点凉,过会就热起来了”,原来庭长早起了。7点,我们乘坐庭里服
役多年的“老猎豹”出发赶赴黄坦山区。我一直以为早立秋与晚立秋要相差几天,乘
着路途尚远就向老庭长请教。老庭长说,早晚之分并不是天数上的差异,而是钟点上
有所不同;上午立秋是早立秋,下午立秋是晚立秋。想起来老庭长把大自然的规律摸
得如此之准,真是佩服。
一路颠簸,我们进山来到了勘验现场。这是一起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原告姓
张,被告是大泛村村委会。张某承包了大泛村30亩耕地,前几年原告还在该耕地的四
周种植了一百多棵树,打了一眼井。承包合同届满,为了这些树和水井的作价问题双
方争持不下,原告诉到了法庭。我们此行的目的主要是对地上物进行了解勘查。
一进村,原告张某和村干部已在路边等着。老庭长刚下车就开始在承包地上转了
起来,边转还说:“小梁,这勘查农村地呀,学问大了,主要是要有耐心。”我跟着
老庭长也在边上转了起来。这要把地边的树查清楚,就要绕地一圈,这三十亩地周边
全是茂盛的杂草,其中两面没有路,绕行一圈真不轻松。和原告及村干部一起,我们
开始绕地数树。立秋天的日头还是火辣辣的,现在感觉不到一丝凉意。在数的
过程中,只见老庭长深一脚浅一脚在草丛中踉跄前行,时蹲时站,时而摸着树
干仔细地研究着什么,时而向原、被告询问。数完共147棵树后,老庭长掀了
掀早已湿透的衬衫,又围着那口井看了看,用手敲了敲井岩,找了块不大不小
的石头扔进水井,只听“噗通”声响。这些事做着似乎简单,但查看完却已经
不知不觉一个多小时过去了。
老庭长对在场的村干部说:“看看这些树,上好的七叶树呢,你们村里拿
回去,以后肯定能卖个好价钱的;再看那口井,看井水的深浅对这片地的灌溉
是很有好处的,这打井的钱,值啊。”说着说着,老庭长又从树的树龄等方面
“罗嗦”起案件的调解方案来了。
大伙听着老庭长的勘查结果及调解方案,你一言我一句的又过了一个多小
时,虽然调解还是没有达成一致意见,但老庭长却仍未放弃,还在劝双方再好
好考虑考虑。老庭长明显变得沙哑的嗓音让在场的原告及村干部都很不好意思
。
不经意间已到了饭点,双方都极热情地挽留我们留下一起吃饭,原告还一
再地说:“就是随便吃点家常菜,你们几位留下,我也好跟着沾光和村长一起
吃饭。”看来双方虽然闹上了公堂但并没有什么积怨,案子调解结案的希望还
是很大的。老庭长说:“肚子还不饿,我们坐下来再好好商量商量。农民种点
庄稼也不容易,如果能协商解决,对双方都好。你们商量好了,我们也能早点
回去吃饭啊。”张某和村长对视一眼,走到一边嘀咕了几句,回头一起跟庭长
说:“就按你的方案来,我们没意见。”看到两个人谦让地带着笑容在调解协
议上签完字盖好章,我们放心地上了车。
车窗外,是“立秋”天里一片片已染上金黄色调的稻田;车窗内,是老庭
长因为案子调结而欣喜不已的脸庞。立秋像一个经历风雨和狂热而回头的浪子
,面对未来已变得深刻而沉默。农村法庭的生活因为丰收的即将到来,让曾不
以为然的我重新审视自己,开始有了发自内心的认知和责任感,有了深深的期
待……
(临海法院 梁斌)
若想回到目录,请点击我哟!
法官手记第17期
猎 人
2012年上半年,我分到一件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申请人姚某某在替包工头周某某建
造张某某的房屋时受伤,法院依法判决由张某某和周某某分担赔偿责任,房主张某某
已履行义务,包工头周某某却不肯履行。当时我就想,既然是包工头,标的又不大,
应该没有问题。
始料未及的是,周某某根本不露面。打电话、通过村干部做工作,他的回应都是
一句话:“当时他当着村干部的面说过只要房主赔就不要我赔的,现在说话不算数,
我不肯付。”查他的银行账户、房产,也没有收获。费劲找他的下落,清晨、夜晚突
袭都用上了,却依旧“不见庐山真面目”。原来被执行人经常在外面干活,行踪原本
就不定,加上村口又只有一条路进出,我们警车还未进村他就能了如指掌,溜之大吉
。
旧案未了,新案接踵而至。后续治疗费用的案件和工资案件又陆续交到我手上,
我有些不堪重负。我想方设法,通过村干部做被执行人妻子的思想工作,却依旧没有
进展。有一次,在被执行人家做工作时,面对“油盐不进”的被执行人的妻子,我正
告她如果拒不配合,我们将依法搜查,她却毫不阻拦,坦然处之。看看家徒四壁的房
子,我只好摁下搜查的念头。
国庆长假刚一结束,正在外办案的我接到申请人的电话:“法官你好,今天下雨
,被执行人在家没有出去干活,你们赶快过来。”我和同事闻警而动,立马调转车头
赶往被执行人家。当我们赶到时,被执行人已不在家。申请人又反映被执行人在离家
不远处打牌。我们赶往那边,被执行人却又提前一步离开了。村里人知道我们的身份
戏了。静下心后,我突然觉得必须改变策略:被执行人是承接家庭房屋建筑装修业务
的,知道我们在银行里常年布控,资金肯定不会通过银行进出,但再狡猾的狐狸也会
露出尾巴,无论如何年底也会有工程款结算。于是我决定换个思路,不再四处出击,
麻痹对手,静待时机。
离过年越来越近,我琢磨着我们几个月没有出击,被执行人紧绷的神经应该松懈
得差不多了。这时候申请人也来反映最近被执行人家里常有业务上人员来往。时机已
经成熟,我向领导汇报后决定组织一次强制执行。我让申请人先看好被执行人家有没
有人。腊月25日,在确定被执行人家中有人后,我们8名干警赶往被执行人家。被执
行人的妻子在家,但还是“老调重谈”。我依法向她宣读搜查令,一向坦然处之的她
马上冲到房间门口拔钥匙,并挡在门口不让我们进去。“欲盖弥彰,一定有戏!”我
心中大喜。我们迅速控制住她,打开房间搜查。在搜查过程中,她转变态度,请求让
村干部出面协调。我果断地拒绝了她的要求:“上次给你们时间和机会,你们自己不
珍惜。今天法院依法搜查,哪能当儿戏说停就停?”果然,不久同事就在抽屉里搜出
了3万余元现金。
这次行动大获全胜,3件案件都得以执行完毕。被执行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主
动到法院找我并检讨,申请人也赞扬法院时机掌握得好,措施得力。
案已结,事已了,感触犹多。执行工作有时就像猎人追捕狐狸,狡猾的狐狸不会
坐以待毙,聪明的猎人也不会一味持枪狂追,有时故意止步使之松懈,往往才能出其
不意胜券在握。
(仙居法院 郑力成)
若想回到目录,请点击我哟!
法官手记第18期
《我们的保全故事》——一部微电影
每一个保全案子的办理其实都像一场微电影。当你粗看这场电影,也许只看到主角
们的四处奔波、场景的简单切换,但当你坐下来,用心去回顾每个镜头,却会有很多
深刻的感悟。下面就是我们刚刚拍的一部片子。
第一幕:千里出击
我们立案庭一行六人组建的保全特别行动队,踏上了去贵州的征程,单程距离
2300公里,目标是一辆逾期还贷的奥迪Q5轿车。战机稍纵即逝,为抢时间,我们采取
了“深夜行军、转天傍晚雷霆出击”的策略,这样的长途行军,光是坐着就已经深切
地体会到了“颠、酸、累”这几个字的深刻内涵。两名最为辛劳的驾驶员却说:“苦
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我们可是号称‘金大胖、王小胖’的二胖组合,几千公里毛
毛雨了,权当减肥历程的一个小插曲。”这苦,霎时变成了乐。就这样人车不歇,一
路急驶23个小时到达贵州六盘水。
感悟:要想成功,除了要有与劳累作斗争的顽强意志力,有时还得有苦中作乐的
幽默感。
第二幕:将心比心
当我们查找到目标车辆时,车主刘某正打算把客户李某送回家。要知道浙商在外
面经商不易,尤其好面子,如果此时对刘某采取保全措施,肯定会影响到他在当地的
信誉,对他日后的经营不利。我们决定转变角色,自称是老家前来探访的朋友,还和
李某拉起了家常,气氛很融洽。李某走后刘某一脸感激:“谢谢老家法院同志给面子
,我肯定会配合你们的。”
感悟:你怎么对待当事人,当事人也会怎么对待你。
第三幕:办案艺术
“欠缴的原因确实不在我。”刘某陈述了他的理由,原来他将近三期车款托朋友
叶某代为还贷,可叶某将钱挪作他用,这才造成被告违约的情况。刘某还拿出了把三
期车款转给叶某的转账凭证,用于证明这一事实。虽然刘某的陈述是可信的,但却不
能因为过错不在刘某,就不采取扣押措施了。于是我们将案件的事实和法律关系向刘
某剖析清楚,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将各种利弊一一讲明。刘某听后表示赞同,但
要求先别扣车,给他一点时间筹钱。我们当即决定给他一天时间,但车辆必须先扣押
,刘某同意了。
扣到车后,为防万一,我们连夜驶离六盘水,到达邻县安顺已是晚上10点。第二
天,刘某将全部30万元欠款转到了法院户头后,我们将车发还。我们又一次连夜启程
回家,在快出贵州的时候,天下起了鹅毛大雪,漫天雪花冲着车窗迎面扑来,我们打
趣道:“这场景绝对比看3D电影过瘾”。到达湖南时,已是深夜3点,连续奋战了三
个晚上,人困马乏的我们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算算我们都57个小时没好好休息过
了。
感悟:在办案中,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法正人,将三者合而为一,使法、理
、情如春风化雨般渗入当事人愤怒的心田,从而定纷止争,这不是一门艺术又是什么
呢?
(椒江法院
若想回到目录,请点击我哟!
严棋鹏)
法官手记第19期
信 任
“这真是一个缺乏信任的时代!”经历了当事人王某无端的猜疑和无理质问后,
我不禁暗自抱怨。
昨天,王某签署调解协议后连声道谢的场景还历历在目,今天,他却带着挑衅的
目光来质问我与对方当事人林某是否为亲戚关系。当我予以否认并反问他从谁那里听
说这么荒唐的事时,王某抱着双臂,轻蔑地反驳道:“听谁说不需要告诉你!反正你
们不是亲戚,就是熟人”。经我多次解释,他仍不肯相信,直到离开,他仍满怀猜疑
,嘴里还嘀咕着“法官有什么了不起……”
明明清白公正,甚至还努力促成了对当事人“有利”的调解结果,结果换来的却
是当事人的各种怀疑,再回想起前段时间碰到的一件理由和事实都子虚乌有的信访案
件,我心里越想越不是滋味。似乎真的是应了这样一句话:“谣言总是比事实更有吸
引力,怀疑总是比信任更有生命力”。
正当心情低落的我准备上楼时,一声洪亮的喊声叫住了我:“是江法官吗?”回
过头,我看见了一张充满欣喜与期待、陌生又似曾相识的脸。
“江法官,真的是你啊。你现在在箬横工作了啊!”他高兴地说道。看着我迷惑
的眼神,他继续说道:“我是老严,以前你在新河法庭时,我和陈某的执行案件是你
办的啊。”我豁然开朗,想起了他是谁。
老严是我在新河法庭经办的第一个执行案件的被执行人,当时他欠申请人陈某货
款5万多元,陈某要求他马上付清所有欠款,否则请求法院对他立即予以司法拘留。
老严则表示他马上就要和某缝纫机厂商谈监控安装承揽事项,如果成功,他肯定能履
行债务,请求陈某再给他两个月时间,而一旦被拘留,这笔生意肯定做不成,加之他
外债较多,基本就再无翻身的机会了。
见老严人长得憨厚,说得又诚恳,作为经办法官,考虑到他当时确实无财产可供
执行的实际状况,我便向陈某分析了各种利弊,谈了半天,最终促成双方达成了执行
和解,陈某答应再给老严两个月时间。结果并没让我失望,老严按期履行了执行款。
而这,已经是4年前的事了。
“是你啊。怎么,把生意做到箬横了?不会又欠别人钱了吧?”我打趣道。
“哪能啊,箬横的江某欠我4万元的承揽款,这都快一年了,我多次催讨他都不
付,所以我打算拿起法律的武器。今天就是过来立案的。”老严顿了一下又继续说道
:“江法官,我现在起诉的这4万元的事情,你也帮我调解一下吧,少点或者分期都
行的,我完全相信你。”
老严朴实的几句话,顿时有一种莫名的感动涌上心头,早上的阴霾一下子都烟消
云散了。看着老严驱车远去,我突然明白了刚才那莫名的感动是什么。对啊,就是这
种感觉:在为当事人明理释法时,他们信任的眼光;在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时,
双方由衷的笑容;在纠纷解决后,他们永驻心里的感激。
这种感动源于信任——当事人对法官的信任、对法律的信任。只要是公正司法,
不偏不倚;只要是做事无愧于心、无愧于行,即使受人质疑,遭人流言蜚语,那又有
什么关系呢?
(温岭法院 江伟)
若想回到目录,请点击我哟!
法官手记第20期
“各打五十大板”的智慧
“各打五十大板”,通常是指昏庸愚钝的“糊涂官”分不清是非曲直、青红皂白,
就打算让双方均摊责任“和稀泥、抹光墙”来了事,充满了讽刺意味。但是,这一做
法在我们庭的叶庭长和莫法官手里却转化为调解的“艺术”,案件双方当事人还由衷
赞叹“法官这‘五十大板’打的好啊”!
欲知详情,且听细解:
事实:貌似简单 暗藏玄机
“李某凭赵某出具的借条起诉,要求赵某归还借款。”承办的莫法官刚接案时,
见借条内容清清楚楚,以为是一件简单的民间借贷案件,但经三次开庭后发现,案情
实则扑朔迷离、难以查清。
赵某曾代其妻弟苏某向李某借款,以自己名义出具一张10万元的借条,李某于同
日交给苏某10万元。5个月后,苏某用自己的帐户向李某转账10万元。对这笔转账给
李某的钱是归还哪次借款,双方却各执一词。赵某认为这就是苏某归还其代借的钱,
而李某却称“这钱是苏某还另外欠自己的,与本案无关”。尽管赵某解释了未能拿回
借条的原因是李某当时在外地,但缺乏证据支持;尽管苏某为赵某作证这笔钱确是还
赵某代借的,但他却又是赵某的妻弟,证言的证明力因此大打折扣。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孰是孰非,一时难以辨清。双方都互相指责对方不诚
信、歪曲事实,甚至扬言“官司打到北京也要打”,对立情绪非常严重。
推断:大胆假设 仔细分析
莫法官认为,现有证据难以直接认定案件事实,而若依据举证责任分配规则
,一旦认定结果与客观事实不符,必然导致一方不满而加剧双方矛盾,案结事未
了。因此调解势在必行,而调解的基础就在于尽可能地还原事实真相。为此莫法
官找到经验丰富的叶庭长,一起对案件事实真相的可能性进行推测分析。
分析后发现,此案有三种可能性。直接能够推断的是:第一,要么李某所述
属实,第二,要么赵某与苏某所述属实;但仔细推敲后两人一致认为,赵某是金
融系统工作人员,明知借条仍在李某手中,如果真没还钱的话,不至于会冒险赖
账,要是真还了钱不收回借条也不太可能,所以这第一种和第二种情况的可能性
都不大。
最后一种可能是苏某与李某确有其他债务,此笔还款的本意是归还
本案的借款,但李某认为苏某的清偿能力不如赵某,就将此笔还款自行作为收回
苏某另欠的借款。如此推断的话,双方在法庭上各执己见且都理直气壮的表现就
可以理解了。
综合分析上述三种情形,叶庭长与莫法官认为第三种可能性最大。
结果:五十大板 皆大欢喜
基于对事实真相的推测,叶庭长与莫法官一合计,决定尝试“各打五十大板”来
协调。
一是“风险”各给50大板。先给双方分析,本案判决结果只能是一种极端的
结果,要么支持、要么驳回,双方各有一半胜诉或败诉的风险。
二是“面子”各给50大板。再来规劝双方,大家以前都是朋友,这官司打深
了是要伤和气的,所以啊不要就事实再进行争辩,多考虑解决纠纷的方法,互相
给对方退路。
三是“利益”各给50大板。基于苏某履行能力差,李某何时能实现债权尚难
确定,如果赵某能够代为偿还部分款项,而李某能够放弃些许债权,大家退一
步海阔天空;而赵某为妻弟代为偿还部分欠款,也不怕日后不还。
几经调解,双方基于利益权衡,最终达成协议:赵某归还李某3万元,当
庭付清;李某放弃其余部分诉讼请求。
结案后,双方均表示:“这‘五十大板’打平了我们的心态,打去了我们
的烦恼,打走了缠讼的风险,也打出了法官的智慧!”正所谓,“调解艺术包
罗万象,三十六种武艺、七十二般变化,用得好不好就看法官是否用心。”
(三门法院 刘海赟
若想回到目录,请点击我哟!
林王平)
法官手记第21期
三招“修水沟”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邻里纠纷也是如此。生活中因邻里纠纷矛盾恶化,
甚至世代积怨成仇的例子比比皆是。然而今天,一个发生在邻里之间的“修水沟”纠
纷难案却在张组长的“三招”下迎刃而解了。
第一招:知己知彼。首先,张组长向审判法官了解案件的审理过程,掌握裁判的
事实和理由。原来彭某和王某两家人的房子相邻,中间有一块打了围墙的空地属于王
某,彭某要求王某将围墙退后15公分以便其修建水沟,但是“寸土寸金”的古训使得
王某寸土不让,两家人由此结怨。法院最后支持了彭某的诉讼请求。其次,踏勘现场
。张组长带领我们来到现场,两家人及各自的“亲友团”也早早在等待。勘察完毕后
,张组长试图尝试调解,不料矛盾一触即发,双方唇枪舌剑针锋相对,亲友团更是火
上浇油,王某的大哥甚至向对方挥起锄头誓与此地共存亡。张组长并不气馁,依靠村
干部,对王某动之以乡情,又依据生效判决,晓之以法理;还通过王某在北洋镇政府
工作的女儿做王某的思想工作。终于促成双方当事人达成口头约定,在本月由王某将
墙退进15公分,双方共同出资请村里的泥水工在此修建15公分的“水利工程”。
第二招:抓准时机。口头协定虽已达成,但是双方各有如此“热情”的亲友团助
阵,修建工作也必定困难重重。眼见本月时日见少,张组长却依旧按兵不动,只是不
时地和村干部打打电话、聊聊天。我百思不得其解,都觉得火烧眉毛了,问张组长,
他却笑而不答。突然有一天,张组长神秘地告诉我:“小金,我们修建工程的时机来
啦!”我很是诧异,问他究竟,原来张组长已从村干部口中得知双方的几个亲友过几
天都将外出。“排除干扰”、“机不可失”,这对本案执行而言的确是个不错的好消
息。张组长在向领导汇报后,决定就在那一天突破这件棘手的案件。
第三招:贵在坚持。虽然万事俱备,但是我们仍然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
希望能在修建水沟的同时化解双方心中的那堵“墙”。是日7时,我们4名执行人员来
到现场,两户人家和他们共同请来的泥水师傅也已到场。我们向泥水师傅讲明了判决
书的内容,而泥水师傅也向我们说明了具体的施工方案,在得到双方当事人同意后施
工正式开始。张组长示意我们蹲守现场,料定接下来必定有矛盾产生。果然不出所料
,由于墙面和水沟壁的不平整,双方对15公分的具体计算发生了争执。两家人的矛盾
村里众所周知,泥水师傅也不敢对此妄下断言。因此,一条宽15公分水沟的修建工作
变成了一个“浩大”的工程,当天执行陷入了工人修建——当事人发生矛盾——执行
人员调解——双方达成合意——工人继续修建……的循环,工程进度十分缓慢。一直
到下午5点多,水沟总算修建完毕。
事已了,双方当事人也都心平气和下来,盛情邀请我们一起用晚餐。我们婉言谢
绝,执意离去,心底为修建的这条15公分的水沟赢得了双方当事人的满意而深感欣慰
。在回去的路途中,回想起这次执行的点点滴滴,我不禁感慨:“组长这三招,招招
见效,自愧不如啊!看来对于我们这些青年法官来说,在具备深厚法学理论功底的同
时,还需要加强对办案艺术的学习、理解与掌握。”
(黄岩法院 金洪列)
若想回到目录,请点击我哟!
法官手记第22期
发工资喽!
“发工资喽!”一位刚领到工资的工人兴奋地喊着,引得后面的工人们争先恐后地
往前挤。
“请大家排好队伍,按顺序领取工资!”仙居法院下各法庭应庭长不由得大声高
喊。为了维持现场领款的秩序,全法庭7个工作人员已全部上阵,但所有人还是忙得
不可开交。
2012年12月26日,下各法庭的审判庭内人头攒动,工人们个个脸上都洋溢着喜悦
与欢笑,热闹的现场正是法庭与下各镇政府共同在为189位工人集中发放他们被工厂
拖欠的工资。
经过一上午的忙碌,工资基本发放完毕。应庭长刚想坐下休息,两位安徽籍工人
代表已带着锦旗迎了上来:“感谢法庭帮我们讨回工资,让我们可以安心回家过年。
以前是我们态度不好,还要请应庭长多多原谅。”
“你们当时的心情我完全能够理解,不过以后办事可不能再这么冲动了!”面对
善良无助的弱势工人,平时一脸严肃的应庭长此时却显得和蔼可亲。
“法庭不仅给我们调解案子,还给我们当保管员、押运员……”另一边,工人畲
某正在向闻讯而来的记者介绍案件的经过……
原来,自2012年年初起,下各镇一家竹制工艺品厂因经营不善,一直拖欠着厂里
工人的工资。到了9月份,该厂的一名合伙人卷款外逃,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直接
引发了工人讨薪事件。特别是来自安微、江西的外地工人,个个情绪激动,不
仅对法庭工作人员出言不逊,甚至扬言,如果不能及时拿到工资就要使用暴力手
段解决。
“我当时一着急,也骂过法庭的工作人员。”讲到这里,畲某不好意思地笑
了笑。
“那时企业所有剩余资金都投入了生产,根本没有能力支付拖欠的115万余
元工资,工人们因为拿不到工资早就不想上班干活了,每天聚一起就商量着怎么
能尽快拿到工资。”全程参与此案的诉前调解员小潘接下话茬说道。
“只要有一丝希望,诉前调解就不能放弃!”获知情况的应庭长当场就表明
了态度。为了充实调解力量,他还主动联系下各镇政府,请他们也派出工作人员
参与调解。在法庭与镇政府的共同组织下,工人们选出代表,与被召集起来的企
业负责人坐下来面对面交流,让工人们与调解人员了解企业的实际困难,然后大
家一起商量解决方案。
“其实只要按时交货,厂里还有一笔货款可以收进来”。调解中,企业负责
人的话让大家为之精神一振。“立即组织工人上班,法庭所有人员全力以赴、解
决此案。”庭务会上应庭长下了命令。
为了让工人同意开工,调解员小潘先是多次与购货单位联系,说服购货单位
将款项汇至法庭指定帐号,接着又获取企业方将这笔货款全额用于支付工资的承
诺……在法官们的不懈努力下,工人们终于同意复工,生产这批产品。
在企业继续生产期间,为了防止企业转移资产和工人哄抢厂里的机器设备、
库存物品,同时又为了确保工人们能够安心上班,法庭和镇政府决定联合派人24
小时不间断在厂里值班。 51万元货款顺利汇到后,法庭又与下各镇政府一起,
促使企业在工人代表的监督下,变卖了厂里能变卖的所有资产,顺利筹到了另外
的30多万元款项。
看着一位位工人用结满老茧的手数完工资,然后带着满意的笑容离去,站
在审判台前的应庭长与全体工作人员都感到无比的自豪与高兴。
“应庭长,应庭长,是我,西陆村的老王,隔壁村李某借钱不还,我想找
您起诉!”审判庭的大门口又急冲冲地进来一个人,远远地就向应庭长猛招手
,急着诉说案情。于是应庭长又赶紧领他去办公室,处理下一个案件……
这个案子,其实只是下各法庭的法官们所办案件中普普通通的一个,但他
们在所办的每一个案件中都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实实在在地践行着司法为民的
追求,用自己辛勤的汗水诠释了司法为民的内涵,用自己无私的奉献谱写了司
法为民的美丽诗篇。工人们在现场绽放的每一个笑容,都让下各法庭省级“模
范五好法庭”这几个大字显得更加辉煌、灿烂!
(仙居法院 张鑫伟)
若想回到目录,请点击我哟!
法官手记第23期
一名准刑事女法官的职业感悟
——从一起交通肇事案谈起
“被告人程某犯交通肇事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一个月”。随着审判长一记重重的
法槌声落下,作为法官助理的我长长地松了一口气,这个案子终于结了。
这是我协助承办的一个交通肇事案件。被告人程某无证驾驶摩托车,因操作不当
致车辆摔倒,后座上的老乡当场死亡。接到案子没几天,被害人妻子打来电话,说顶
梁柱没了,家里太困难了,上有父母要照顾,下有双胞胎孩子要抚养,只要被告人赔
个两三万,就不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了。我心里酸酸的,答应帮他们跟被告人家属做协
调工作。随即,我向被告人家属转达了被害人家属的意思,但在协商过程中,我了解
到被告人的家庭也十分贫穷,两位老人长年吃药,又刚给他的小弟娶上媳妇,实在凑
不出两万元的赔偿款了。
期间,我又多次联系被害人妻子,不知何种原因,她再没接听过电话。或许是对
被告人的宽恕,或许是觉得要了也白要,总之附带民事诉讼一事就此作罢。开庭审理
之后,法庭考虑到被告人程某有自首情节,悔罪表现较好,最终对被告人作出了上述
判决。
对刑事法官来说,这也许只是一起普通的交通肇事案件,但它带给当事双方家庭
的人生苦难却绝对不“普通”。我一直觉得,交通肇事致人死亡案件的双方家属最是
可怜。一个是过失之罪,一个是无辜遇难,无论法律如何裁决,肇事方如何赔偿,两
个家庭都会蒙受旁人难以体会的心灵创伤,他们的生活再也回不到从前。
回首此案,我曾困惑,难道一条人命就值两万块钱吗?因为自己的失误导致他人死
亡,坐几年牢就能扯平了吗?单纯从情感上出发,我觉得应对被告人重判才是公平所
在,只有让违法行为人付出沉重代价才能起到震慑作用,也才能让受害者一方得以抚
慰。
但是,从案件事实到佐案证据,此案均属于法律规定的“应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
刑或拘役”的情形,我为此心有不甘。我试着站在被告人的立场上去想,这个在工地
挣几个辛苦钱养家糊口的打工仔为人老实本分,因为一时疏忽竟夺去了同伴的性命,
除了要遭受牢狱之灾,更要一辈子饱受对同同伴愧疚感的折磨!想至此,我才释然。
作为一名准法官,尤其是一名女性准法官,很多时候,对当事人会更容易产生同
情、宽容、悲悯、愤怒等情绪。尤其在面对那些因为贫穷、因为社会体制不健全而造
成的“悲剧”时,这些感性的情绪,就像逢春的种子一样迅速地破土而出,令我面临
迷茫和纠结,在当事人双方的境遇之间产生摇摆,形成潜意识的内心偏向。
每逢此时,我就会再三地告诫自己,一定要理性、再理性。人们常称法官是“刀
尖上的舞者”。法官不仅可以处置他人的巨额财产,而且可以剥夺一个人的自由……
但站在权力高峰上的同时,法官同样面临着随时坠落的危险考验,一次情绪冲动、一
次粗心大意,都可能酿成大错,让这个职业染上污点。
“冷漠的法条,温情的法律”,要知道在定罪量刑中排除自身的情感因素是不可
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事实上,法律的温情,也许就需要法官的温情来实现。所以
当我们做好自我调整,克服女性天性中的情绪化倾向,把情绪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就一定能驱散迷雾,走出犹豫,走出迷惘,最终作出公正的判断。
(路桥法院 乔亚琦)
若想回到目录,请点击我哟!
法官手记第24期
超脱与入戏
作为一名执行新人,在众多前辈面前妄谈执行人员的自我定位,确有布鼓雷门之嫌
。但这一案件带给我的教训与反思,刻骨而又深远。
这是一起合伙协议纠纷,申请人李某与被执行人张某曾是多年的朋友,他们合伙
承包工程,一开始做得有声有色,但由于账目款项问题,双方发生了纠纷,最终诉至
法院,法院判决被执行人张某支付分红8万多元。我看标的不大,便想尝试着调解,
在征得申请人的同意后,我拨通了张某的电话。当听到张某一口答应马上过来,申请
人也颇感意外,他笑着搓搓手说:“以前我打他电话从来不接,你们出面果然有效果
。”我内心也有点小窃喜,忙喝口水掩饰一下。
不到20分钟,张某到了。看得出来,他赶得很急,穿着一件老旧的夹克,左手还
拎着个安全帽,一见到我就尴尬地笑,标准的“老实人”形象。待双方坐定,我看着
他们道:“既然今天都到法院了,你们就谈谈看,怎么把事情了结掉算了。”张某一
下凑到我面前,道:“我开庭时就说过,其实欠他的分红只有4万多,现在要我付8万
,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申请人李某这下也急了:“你这个人,就是赖皮,法院都
判下来了你还不承认!”
双方唇枪舌剑,火药味顿时弥漫开来,我看势头不对,赶忙踩刹车。在让李某回
避后对张某说道:“现在我们是执行生效法律文书,你说这些无助于事情的解决,如
果你觉得一次性履行8万有困难,可以做对方工作分期履行。”张某点上根烟,叹了
口气道:“官司输了我也认了,但要我付这么多钱我真的做不到,今天你一个电话我
就过来,我是真的有诚意解决这个事情的。你帮我做做对方工作,实在不行我也
不怨你们,法院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吧。”我一看这架势顿时头疼,硬着头皮向张
某阐述法理,可无济于事,他一个劲地向我诉说他的委屈。
我又尝试着跟申请人李某接触,转述了张某的意思,建议双方从早日结案的
角度出发都适当让步,他思考了一下,面露难色:“利息我可以不要,但本金真
的一分都不能少。”我心想今天这样谈下去也没有意义,还是先调查被执行人的
财产再说,也让双方回去考虑下。我把想法告诉李某,他笑呵呵地表示同意,但
我却没那么乐观。
在查询财产无果后,我又召集双方进行了一次调解。这回申请人依然立场明
确,本金一分不少,比守卫钓鱼岛还要坚定,被执行人据理力争,俨然当代窦娥
,双方互不相让,仿佛生死仇敌。不得已,我对被执行人采取了司法拘留,申请
人李某临走前还直着脖子嚷道:“我知道你们村过几年就要征地,大不了我等!
”话虽如此,申请人依然是隔三差五地给我打电话,询问执行进展,被执行人却
也难得配合,但就是不肯多履行,执行变成了一场拉锯战。
正当我一筹莫展之际,余局长的一句建议——“要超脱”让我顿时醍醐灌顶
。是啊,我纠结于双方的实体争议,纠结于对被执行人的信任与对申请人的无奈
,却不曾以中立裁判者的角度去分析案件,剖析心理:双方势同水火,最放不下
的不仅是手上的钱,更是脸上的“光”,他们立场对立,但也有共同点,就是都
想把事情尽快解决。既然如此,我何不顺着他们的心理,避开双方的逆鳞,同时
给予弱点狠狠一击!
我立马单独约谈申请人。这一回,我们像朋友一样聊天,闭口不谈分红的争
议,他向我咨询法律上的知识,我也向他讨教工程上的问题。渐渐地,他向我倾
诉了缺少周转资金的现状,我笑着说:“事情再拖下去,利息都亏完了。”他
沉默下来,跟第一次见面时一样皱紧了眉头,但此时我已成竹在胸。临走时,
他说:“我回去好好想下数目,回头给你电话。”
过了一会,张某到了。这一次,我不再是他“委屈遭遇”的倾诉人,而是
他解决问题的决策者,我帮他悉心分析利弊,也暗暗给他压力,张某的态度渐
渐软化下来。我见时机成熟,便亮出底牌:“李某现在急需用钱才愿意放弃一
些利益,这对你是个机会,你赶紧去筹措款项趁机把事情解决掉,也算了了一
桩心事。我知道你们村里快征地了,如果到那时候法院肯定是全额计算本息进
行扣留提取的。”张某思索了一会,点点头。
此后又经过一番商讨,双方最终敲定了数额,款项到帐案子也结了。经过
这段风波,或许他们这辈子永远做不成朋友,但庆幸的是,他们都信任我。
每每回想起这个案件,总让我感触颇多,每一个执行案件背后,都有太多
的人生故事,就仿佛一幕幕电影,在分析案件时,我们是超脱的观众,去把握
人物的脉搏;在沟通交流时,我们是入戏的角色,去追求情感的共鸣。先超脱
,方能入戏。很荣幸,这是执行路上独有的风景!
(椒江法院 林辰)
若想回到目录,请点击我哟!
法官手记第25期
从“不相信”到“相信”
在进入法院工作的一年多时间里,对法官这份职业我曾有一个特别深切的感受——
那就是让普通老百姓相信法律、相信法官,这事儿挺难。很多时候,你就是费尽心机
、苦口婆心、磨破嘴皮,也说不到当事人的心里去。但2012年一个离婚案件的解决,
却让我豁然开朗,找到了一条从“不相信”通往“相信”的“捷径”。
至今仍记得见到她的那一天,她的神情中充满了深深的悲戚、无助和疑虑。和普
通的离婚纠纷一样,她和丈夫在女儿的抚养权问题上争执不下,谁都不肯妥协。
调解过程中,我们合议庭认真倾听了她的诉说,原来她因为身体不好已经无法再生育
了,女儿也是通过人工受精才生下来的,女儿是她唯一的希望和依靠。
他丈夫坚决表示,由于女儿一直跟着他生活,父女关系较为融洽,且女儿跟他生
活的两年时间里,妻子很少来探望,即使不要抚养费也一定要争得女儿的抚养权。
妻子的决绝,丈夫的坚持,给这起离婚调解增添了不少难度。
考虑到孩子目前的学业和身心成长状况,并结合双方抚养能力等具体情况,我们
认为这两年孩子跟着父亲更有利于她的成长。
听完我们的建议后,她抑制不住激动的情绪:“不行,女儿一定要判给我,不然
我以后生活怎么办,法律什么我不懂,也不相信,我就是要女儿跟着我。”
我给她解释:“离婚后,子女不管由谁抚养,仍是双方子女,换句话说,即使女
儿由其父亲来抚养,她对你仍负有扶养义务,这是法律明确规定的,以后的养老你可
以放心。
她似乎还是满腹疑虑,执意不同意我们的调解建议。我深知要让她信服并不容
易,我们继续努力尝试着寻求平衡点。
思来想去,考虑到孩子目前与父亲一起生活,我们提出了一个分段抚养的方
案:女儿由二人共同抚养,先由父亲抚养至小学毕业,初中和高中阶段由母亲抚
养。可是她仍然固执己见:“这样不行,我就要女儿跟着我,其他的我都不相信
。”她依旧不依不饶,而陪同她来的哥哥觉得我们的方案比较人性化,便开始做
妹妹的思想工作。
趁热打铁,我们也向男方提出了方案,他同意由双方共同抚养,但是小学阶
段要由他抚养,初中和高中阶段由女方抚养,抚养费一律由他承担。
有了男方的让步,再经过我们的耐心解释和她哥哥的劝说,她同意了分段抚
养的方案,但想着孩子从小和母亲一起生活可以培养更深的感情,她要求小学阶
段由她来抚养,哀求着说:“我不相信这些,女儿小时候跟着我,我才能放心。
”
设身处地想想,我也深知她因为自身情况的特殊性,对女儿有一种特别的期
待和寄托。怎样才能有一个更好的方案呢?突然,我的脑子里面闪过一个念头:
不如孩子的的小学阶段由女方抚养,女儿仍然在原来学校读书,男方探望也便利
,初、高中阶段再由男方抚养。
各退一步且有利孩子的方案,最终获得了双方的一致赞同。
签完调解笔录,女方满腹疑惑:“是不是就是按照这个来确定协议的呢?”
她哥哥劝说道:“这里是法院,是讲道理,讲法律的地方,可以相信的!”
过了几天,当她再次来到法庭,拿到调解书,看了内容后,才终于松了口气
,脸上露出了难得的微笑。她看着我说:“法院真的是个讲道理的地方,法律也
是
可以相信的,谢谢你们。”眼神中少了些无助和疑虑,多了分轻松和宽慰。
那一刻,我突然明悟,要想取得当事人的信任和尊重,光靠法律的震慑是
行不通的,只有让当事人把自己想说的话都能说出来,把心中的怨愤和情绪都
排解出来,用法官真诚为民的心换取他们对法律的信心,才能让他们从内心深
处理解法律、相信法官。
我想,这条从“不相信”到“相信”的“捷径”,虽有“捷”名,却无“
捷”实。这其中不乏各种艰辛,需要法官在每一个案子中都付出真诚与真心,
需要法官为每一个当事人提升智慧与才识,但我们生活中最让人感动的不就是
那些认准目标、努力奋斗的日子吗?所以,你我共同努力吧,为之奋斗一生!
(三门法院
若想回到目录,请点击我哟!
方 刚)
法官手记第26期
若要前行,就得离开你现在停留的地方
电影《托斯卡纳艳阳下》中有这样一段话:“为了自己想过的生活,得勇于放弃一
些东西。若要自由,就得牺牲安全;若要闲散,就别期望获得别人评价中的成就;若
要前行,就得离开你现在停留的地方。”在天台法院执行庭工作的短短半年时间就让
我深深地体会到,无论是当事人还是执行法官,必须懂得放弃,才能找到海阔天空的
前进方向。
申请人金某与被执行人奚某系一起交通事故的当事人,奚某开轻型自卸货车将金
某撞伤后,金某又因医院治疗过失,导致右腿被截肢。该案经过一审、二审,法院最
终判决医院赔偿金某损失8万元,奚某赔偿金某37万元。医院的赔偿金很快实现了,
但是奚某的37万却迟迟无法到位。
拿到这个执行案件,我在案卷袋上标注了“紧急”两个字,因为申请人金某截肢
之后几乎完全丧失外出劳动的能力,医院的8万元迅速耗尽在各种医疗护理费用中,
出院后的金某日常生活需要哥哥照料,脾气变得暴躁易怒,金某的妻子毅然向法院起
诉离婚。我不知道,紧接下来会是“哪一根稻草”将最终压垮这个年仅26岁的年轻人
。
当天下午,室外温度39℃,我们在金某哥哥的陪同下前去被执行人奚某家。警车
在崎岖盘旋的山路上行进了近2个小时,行至无路处,只能下车步行,在山道上又走
了半个多小时,好不容易到了奚某的家,这时整个人已经被汗水浸透,可眼前的景象
却让我的心凉了半截:这是一间年久失修的砖瓦房,突兀地杵在满是荒草的田间,屋
顶已经呈现出变形塌陷的趋势,门头落锁,遍布灰尘和锈迹。“奚某究竟有没有履行
能力?”我在心里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奚某不在家,在张贴传票与执行通知书并询问周围邻居得知奚某的联系方
式后,我们只能先回法院等消息。
让我欣喜的是,奚某按照传票上的时间,如期来到法院。第一次见到奚某
让我有些吃惊,因为这个65岁的男子看上去更像80岁,花白的头发凌乱地披散
着,黑黄干瘪的皮肤上皱纹密布,眼中满是血丝,像是两三天没合眼的样子。
与奚某谈话的结果在意料之中,他表示自己完全没有支付能力,我们早已查询
过奚某名下的各类财产信息,知道他并没有说谎。我们给的建议是希望奚某能
从亲戚朋友那里先借一些钱以解金家燃眉之急。奚某表示同意。
半个月后,奚某拿来了4万元现金,可是这与37万的执行标的相距甚远,
当我们怀着“聊胜于无”的希望把钱交给金某时,金某的反应却异常的激烈。
他表示奚某必须一次性支付全额执行款,否则死都不会放过奚某。在协商过程
中,拄着拐杖的金某甚至多次试图殴打奚某,但都被执行人员制止了。
虽然已是剑拔弩张,但是我们并没有放弃努力。一方面,我们多次组织有
威信的村干部前往金某家中进行安抚,告诉金家俩兄弟拿到执行款才是问题的
关键,如果盲目追求全额执行,即使分期付款,一来时间过长,不能解决申请
人当前面临的困难,二来被执行人若有任何一期无法准时支付,都可能导致双
方产生新的矛盾。另一方面,我们建议奚某一次性拿出一笔合理可观的金额,
把这件事彻底解决。最终,双方达成和解,奚某从亲戚朋友中筹款,一次性支
付执行款20万元,金某放弃其余款项。已经记不得这半个月之内,我们在那条
山道上来回了多少次,撒下了多少汗水,但我清晰地记得在看到双方签署和解
协议的瞬间,我内心的满足和欣喜。
回想这个案件,结果虽不是十全十美,但当事人双方的各退一步,终究是给纠
纷的彻底解决找到了出路。案件进入法院,就像进入一个漏斗,立案、调解、
审判等程序都有着一定的转圜余地,可一旦到了执行程序就如同到达了漏斗的
最底端,出口近在眼前,同时所有的矛盾也都被挤压到了短兵相接的关键时刻
。此时,只有把一些妨碍因素果断剔除出去,才能真正化解纠纷,实现当事人
的真实权益。我想,执行法官需要做的,就是要用自己的智慧去进行果断地剔
除,并把自己的责任心和对当事人的关爱化为双方之间的润滑剂,以寻求案结
事了的出路。
(天台法院 钱鑫)
若想回到目录,请点击我哟!
法官手记第27期
送达的那些事儿
“迟到的正义就不是正义”——这是坚守法律公正的法官们常念在嘴边、记在心中
的一道“圣旨”,而一说到及时的正义,我们显然更不能忘了同样时时刻刻在跟时限
赛跑的送达干警们。
“我们法庭管辖三个乡镇,82个行政村,嘿嘿,貌似不多,却足足有190多平方
公里呢!这是相当广阔的一片天地,还都在山里转…兄弟,你以后可要好好熟悉熟悉
了!”刚到法庭的法警小赖就被师傅老郑给好好地介绍了送达情况,当即感觉脑门“
嗡”了一下。
“以前光听别人在说送达难,看起来好像真很难,可年轻人哪能就这样退却呢?
”小赖还是暗暗较劲,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开始了他的送达“一幕幕”。
“乔装”篇
小雄法庭辖区面积大,到处都是山,当地工业较落后,难得看到一两家小企业,
故青壮年外出多,而留守的老人对于警车和警服有着天生的不惹事及畏惧等心理,法
庭送达困难显而易见,经常连当事人家的门槛都找不到。
白眼、闭门羹、避之不及、视而不见…想起当初这些不被人待见的感觉,小赖还是会
经常感慨当初的毫无策略。
我们自己平时找人问路,大伙大都会热情地指引,那送达何不也试试这样。想到
这里,小赖开始了他的“乔装”生活。警车上常年备着自己的便衣,如果需要找人询
问打听,就把警车远远地停在村庄口,根据要寻找的人的年龄等特点,着着便装、佯
装找朋友或是亲戚,找个看上去友善的村民,客气地套问:“某某在家吗?他现在
在做什么呢?平时住在哪里呢…”这时,村民就会很热心地指路,甚至带你到当事
人的家里。送达也就已经成功了一大半。
“人情” 篇
当事人往往自身情绪激动,有些人感觉接了诉讼文书就是表明自己有错,或者
承认对方有理,抑或是错误地认为法院找不到人,这个案件也就不会开庭审理,所
以躲避送达的情况时常出现。
当事人若真心躲你,那么送达干警即使能巧舌如簧,也很难做通他们的工作。
不过,老话说的好,“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而村干部及亲戚好友就是这好玉。
乡村是个人情社会,人口流动相对较少,作为当地的父母官,村主任往往对村里面
的各家情况能如数家珍,而且村干部相对来说见多识广一点,更能听得进法院干警
的利弊分析,也具有较好的表述说服能力;而亲朋好友往往是让避而不见的当事人
了解送达干警意图的最好桥梁,给他们解释通了,差不多也就是和当事人沟通成功
了。
要打好这些人情牌,少不了在村里多多走动,培养与村民村干部的感情,动之
以情是必要的,晓之以理更是必不可少的。比如要告知他们:无法将文书送达到手
上,法院还能公告送达,到时候大伙都知道这案件了,你不去参加诉讼,就是主动
放弃抗辩的权利,避而不见显然是下下策。
“等待”篇
当事人的时间总是那么的捉摸不定,有因工作需要早出晚归型,或是出海打渔不定
期型,更有避而不见“神龙见首不见尾”型,导致送达也是相当无规律。但是时限
不等人,朝九晚五之外更多的是加班加点。夕阳西下、漆黑夜幕中,经常有干警
小赖和小叶出车送达的背影。
乡间炊烟袅袅,大家都生火做饭的时候,当事人叶某某一手端着碗吃着饭,
突然看到两法院工作人员出现在门口,目瞪口呆地半天说不出话来。
“您好,我们是三门法院小雄法庭的工作人员,这是我们的工作者,请过目
,今天我们来这里主要是为了…”
某某当事人诧异地说道:“这个时候你们都出来办事情,真是想不到,看来
公家饭也不是那么好吃啊…”
“感谢您配合我们的工作!”小赖和小叶对着当事人笑笑,然后继续他们下
一个送达。
还记得有个村的“老赖”涉及多个金融案件,此人已经很久没有在家出现过
了,法庭干警一直无法送达该当事人。后来,辗转得知,他有段时间曾多次在晚
上十点左右回家,得到消息的法庭干警就每天晚上守在村里,等待当事人的出现
。大概等了七八天,第九天当时针指向晚上十点半的时候,当事人终于出现了。
“山还是那些山,路还是那些路,送达的路上,我们其实能跑得更欢快些的
……”黄昏下,将去执行局踏上新岗位的小赖,看着法庭边的绵延山脉和乡间小
道感慨道。我也感慨着,如果每一位法院干警都能在职业生涯中欢快地奔跑,高
效司法必定是指日可待的。
(三门法院 方刚整理 赖军辉口述)
若想回到目录,请点击我哟!
法官手记第28期
草 帽 法 官
正午时分……
一轮骄阳,一顶草帽,一手传票,一身浸透汗水的法官制服。
这是我们天台法院平街法庭法官们午间送达的情景。
时值盛夏,跟市区当事人喜欢躲在家里享受空调不同,农村人习惯趁着早晨暑气
还没升起来的时候去忙农活,或者趁着白天到外面打散工,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间和工
作地点,只在中午和晚上才会有人在家。这给送达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警车一早就从
法庭出发,在各个村落都转上一圈,但经常却是吃一通闭门羹后无功而返。
针对这个情况,平街法庭周庭长特地召集全体干警开会讨论解决的办法。大家一
致表决,愿意牺牲午休时间,趁乡亲们午休时间去送达以提高送达效率。为此,周庭
长还给每一位干警发了一顶草帽,权当每个干警的“额外福利”。正是这一顶小小的
草帽,送来了“草帽法官”这一听起来更贴人心的称呼。
我很清楚地记得,那天是2012年7月1日,37°度高温。
平桥镇周家塘村的老陈在两年前借了邻村老张5000元钱,一直欠着没还,被老张
起诉到了法院。此前我们曾多次电话联系,可是老陈的电话一直处于关机状态。无奈
,这个案子被列入了午间送达的清单。
匆匆吃过午饭,我和同事小朱拿上起诉书、应诉通知书等诉讼材料,就赶紧出发
了。
虽然曾听原告说起过老陈家里条件比较困难,但当我们经过多番打听,终于站在
老陈家门前的时候,还是不免吃了一惊。眼前的房子破败不堪,黄泥墙、破瓦
片、歪曲的房梁以及虫蚀斑斑的木门,屋子里充斥着一股浓浓的霉败味道。听
说我们是法院的,老陈显得有点不知所措,颤抖着双手接过诉讼材料,老陈开
始诉说起来:“我不是不还钱,是真的没钱还!”
通过与老陈的交谈,我们得知他借钱是为了给儿子还债。老陈的妻子长年
生病干不了重活,靠在附近几个村子里捡垃圾赚几个药钱。老陈则在附近的村
子给人打散工,有一天没一天的,收入不稳定,基本上也只能维持日常用度。
儿子几年前做买卖被人骗了几万块,更是让这个勉强支撑的家庭雪上加霜。欠
了一屁股债之后,儿子去了外地给别人开车,烂摊子就丢给了老陈,无奈之下
,老陈才向老张借了5000元。可是再怎么省吃俭用,也没有办法在紧巴巴的日
子里节省出钱来还给老张。
了解情况之后,我思忖,既然都来了,双方当事人也住得不远,不如尝试
调解看看。我当即联系了原告,告知他现在老陈的情况,并向他说明了调解跟
判决的利弊,原告在电话那头犹豫了一会儿,最终表示愿意调解。得知原告同
意调解,我们马上带着老陈赶到隔壁村的原告家里,就具体的协议内容双方最
终达成一致:2012年7月底先还2000元,到年底的时候再还剩下的3000元,利
息就不再计算了。协议签好以后,老陈一个劲地跟我们说谢谢,还要拉我们去
他家吃饭。我们谢绝了,并向他说明我们下午赶回法庭还有别的工作。老陈听
了以后忍不住竖起大拇指:“以前我一听法官两个字就害怕,这次见着‘草帽
法官’上门办案,我心服口服!我一定争取早点把钱还上,请法官放心!”
把老陈送回家、赶回庭里已经是下午2点半了,在回程的途中,回想起老
陈说到的“草帽法官”四个字,心里有一种别样的满足。
“草帽法官”不仅代表了群众对我们的认可,也督促着我们改变法官“高高
在上、坐堂问案”的传统形象,更加贴近群众,换取群众的口碑,增强在群众
心目中的亲和力,为今后的工作创造更好的条件。
(天台法院 毛俏俊)
若想回到目录,请点击我哟!
法官手记第29期
调解路上,我甘之如饴
甜蜜的早晨
“法官,你好,我们来了!”门一被推开就看到了一张笑盈盈的脸。哦,是她。
我惊喜了一下。她赶紧推了推边上的孩子们说:“快叫阿姨!”那小男孩和小女孩甜
甜地叫道:“阿姨好!”“嗳,真乖!”我很美滋滋地接受了孩子们的问好。边上他
则憨憨地笑着。
多么和谐的一家啊,幸福感油然而生。
决绝的离意
“这婚肯定是要离的,不离日子没法过啊。儿子要给我,你也知道的,法官,农
村生了儿子哪有不要的道理,况且她是湖南人,人是在飘的,真不适合带儿子啊!当
然我也让步一下,抚养费什么的我都不要了。”刚分到这一离婚案子,我先是电话探
了下原告顾某的口风。
说起来慢条斯理,听起来合情合理,且有让步,这个调解工作应该还可以做做。
“婚离就离,他家我也是没法过了,但儿子我非要不可的!”一接通电话,听到
我的自我介绍后,另一端的李某马上声音提高了好多分贝。“你不知道情况,我都被
医生判刑了,这辈子是生不了孩子了,他至少还有和前妻一起领养的女儿呢。儿子给
我,抚养费我也不稀罕…下星期我带律师从湖南过来。”随后,传来急促的电话挂断
的声音。
决绝的离意下,儿子成了两人争夺的焦点。
火辣的妹子
星期二,按照约定的时间,原告顾某和律师准时出现。我粗粗打量了一下,
顾某看上去憨憨的,穿着干净得体,不像是强势的人。
在交流中,他说到了自己此前已有一次失败的婚姻,现在这个妻子又脾气火
爆,有次因为家庭琐事争执,她不仅报了警,还爬到阳台上扬言跳楼,老父母被
吓得不轻,家里兄弟姐妹对此也是颇有意见。临了,他顿了顿:“姑娘,你说,
像我们这农村人哪里受得了这折腾啊。”
“怎么折腾你了!你们家人是怎么对我的!”一阵刺耳的声音突然响起,原
来李某已到。循着声音,我看见一身材高挑的女子,长得不错,就是愤怒扭曲了
面容。陪同她的律师,马上制止了她。
不难发现,李某的火辣脾气以及其与丈夫家人的关系是争执的焦点。
意外的收获
一起调解显然于事无补,更可能激化矛盾、产生更多的问题,于是进入背靠
背调解。
调解中,我意外得知昨天李某和律师曾一起回过家,李某觉得原本活泼开朗
的孩子有点变样了。
既然能回家,且回家之后没发生大的冲突,看来家还是能进的。对孩子的细
微变化,李某会耿耿于怀,看来母爱还是相当“泛滥”的。
“我这人就是什么事情都要讲道理,他家人无理取闹说我怎么行!况且,我
们湖南妹子就是这么辣的!”原来,火辣的李某只是过于追求自己认定的理。
我思忖着,看来得主攻调和,但要降降李某的火辣脾气。
适当的空间
而这厢,顾某显然是迫于家庭的压力及世俗的看法,还心有余悸,一会犹豫着说
她如果能控制情绪的话还可以试试,一会又坚决地说回不去了,还是算了。然而问及
是否真的想要离婚的问题时,他又沉默了。
那厢,李某在接受关于“家不是讲理的地方,每个地方的人性格也都有所区别,
婚姻不单是两个人的事情”等观念的劝解后,李某火辣辣的脾气渐渐能收住了,对于
“顾某说她不是”也不再急于争辩。对于她的这些改变,我心里不禁一阵欢喜。
如果李某能让家人接受的话,问题应该就能解决,可是正巧今天顾某的家人不在
。而李某如果仅是口头保证的话,对在乎家人的顾某来说,显然也是无法接受的。
“退一步海阔天空”,这时原告律师适时提出了要不让李某回去住住看,假如不再有
问题,再在开庭前回来撤诉或者调解。
“与其僵持,不如给彼此适当的空间。凭直觉,会有好消息!”我心想。
美好的结局
根据李某的性格,想必其回家后主动向家人承认错误希望不大,我便再次叮嘱其
回家后主动叫唤公公婆婆,让老人家感觉好点。
目送俩夫妻出门的时候,我和同办公室的陪审员小韩相视抿嘴一笑:“希望他们
再次来是签署和好笔录。”小韩回道:“如果十天内没来的话,我们再打个电话问问
。”
而第二天,就出现了开头的一幕。
在制作文书时,看了看边上和李某玩得很欢的养女,我探问道:“小朋友,家里
昨天一切都好吧?”
小女孩爽脆地答道:“爷爷奶奶都还好,别人还需要努力!”
哈哈,没想到八九岁的小孩子这么懂。边上的男孩子挤到我边上,看我打字
。李某则幸福地说:“你别看他还没上小学,很多字都认得呢…”
这一切,对我来说,既是预料之中、也是意料之外的惊喜。不只这一个案
件,步入法院以来,每一次的调解,都让我更加感悟到“用真情和法理补上因
生活、性格给婚姻带去的摩擦裂痕”是一件多么令人愉悦的事情。这条路上,
我一直甘之如饴……
(三门法院 赵敏丹)
若想回到目录,请点击我哟!
法官手记第30期
法官三下乡,重续兄弟情
事情发生在三门县的一个村子里。
这家有兄弟五个,多年来感情甚笃,兄弟间但凡一人有事,其余几个从没有二话
,竭力相帮。但去年,家中“一亩二分地”的归属,却让这家兄弟分别站上了法庭的
原、被告席,本可安享晚年的家中老母也被卷入五子争地的波折中寝食难安,心痛不
已。土地有价,亲情无价,无论村、镇、辖区派出所的领导们如何劝说分解,兄弟五
个依旧闹得不可开交……
“凭什么都让老三占尽便宜!这块地兄弟五个都有份,土地承包权证摆在那呢!
”原告席上的四兄弟如是说。
“这块地一直都是我一个人在用,自家事情应该商量着解决,他们竟然闹到法庭
上来!兄弟既然如此无情,我又何必有义!‘破罐子破摔’好了!”老三如是说。
“他们家的事除非县委书记出面,否则没人能摆平!”村民们如是说。
法官一下乡
对担任法官助理五年、协助法官协调过大量纠纷的我来说,这还是头一次遇见如
此棘手的案件,庭前调解还没进行就已觉得难如登天。
“这个案件看来非判不可了!”我对承办此案的叶法官说。“判倒简单,只怕判
后风波不断,能够圆满最好。”叶法官沉思道。正当我疑惑着“这样的家庭闹剧该如
何喜剧收尾”时,叶法官提议:“小杨,我们明天去那块地看看吧!”
2012年8月,炎夏,叶法官带着我顶着烈日骄阳第一次下乡了。
听说县城里的法官要到田边断案,村民们也闻风而至,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议论
纷纷,五兄弟见状更是吵得不可开交,就差拳脚相加了。眼看一场家庭大战就要爆发
,叶法官及时出声让现场安静下来,并尝试以入情入理的分析慢慢“梳”开双方心里
的积怨。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兄弟打断骨头连着筋”,田边的叶法官
紧紧扣住原、被告的兄弟情,情感疏导的温情言语犹如田边溪流,缓缓淌进当事人的
内心,也为本案找到了转圜的余地。终于,五兄弟同意在法院的主持下调解。可惜之
后老三因为质疑承包权证书的效力又向法院提起了行政诉讼,本案的首次调解因此而
宣告失败,并一度中止了审理,双方当事人也陷入僵持局面。
法官二下乡
直至今年5月,老三因为顾念一丝兄弟亲情,才撤回了行政诉讼。我和叶法官再
次看到了本案调解的希望。当我们再次来到村里,用亲情规劝、用亲情“拷问”,每
一句话都尽力说得至诚至真,兄弟五人终于同意了老大提出的调解方案,即:“租赁
买卖合同纠纷
合同继续有效,租金按六份分配,老大自愿放弃,其余三人及老母亲各一份,老三两
份;土地承包经营权六人平均分配,若今后土地上允许建房,具体位置由老三优先挑
选”。第三人李某也提出,只要原、被告兄弟间能和解,他愿意将每年租金提高
10000元。我们的共同努力终于让这兄弟五人间的心头“千千结”解开了。
法官三下乡
2013年6月,当我第三次下乡把调解书送到五兄弟80多岁的老母亲手上时,这位
已是耄耋之年的老人家激动得泪流满面,她紧紧握着我的手说:“这一年多来我为儿
子们的事情操碎了心,多亏法院,多亏你们,帮我找回了五个儿子!”
这真是:“一亩二分地,斩断兄弟情;法官三下乡,找回一家人!”案子有了
这么美好的结局,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调解的魅力与价值。所谓的“调解率”
反映在纸面上,也许只是一个简单的阿拉伯数字,但对于民事法官而言,数字
背后凝聚的却是无数的汗水和深厚的智慧。职业道路上,我们年轻法官终究要
挑起司法的大梁,而唯有在司法实践中不断地锤炼,才能游刃有余地辩法析理
,让当事人胜败皆服。
(三门法院 杨甜甜)
若想回到目录,请点击我哟!
法官手记第31期
法 官 感 言
学生时代我曾把有一天能从事法律职业作为梦想追求,那时香港TVB法治电视剧里
,律师在法庭上滔滔雄辩展现的睿智与风采、法官在审判席上用裁判实现正义的神圣
与庄严,都让年少的我们痴迷,要知道当年的高考志愿填报时法学可是特别热门的专
业。诸多机缘巧合下,我终于有幸走上了法官这一职业道路。
但一开始,这段法律职业之路,我走得并不轻松。“人少案多、压力大”,可以
说这是近几年基层法院的老难题,身在审判一线的干警更是深有体会。新人伊始,这
种感觉曾经特别强烈,每日办案时精神总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却又得不到缓解,这让
我一度觉得离最初的职业期待很遥远,用一句俗语来概况,就是“理想很丰满,现实
很骨感”。办案的后期,我才慢慢地开始发现,办案别有滋味了。
每当通过耐心工作,调结一起起民事纠纷,看到当事人脸上露出心悦诚服笑容的
时候;每当判决一起起棘手案件,还受损害者以公平正义时;每当通过细心工作,避
免了一件件亲人反目、矛盾升级的案件发生时;作为经办法官,我所感受到的更多的
是由衷的喜悦与快乐,似乎一切忧愁都可抛至九霄云外。闲暇时与好友胡侃,聊及工
作很忙,精神压力很大。朋友安慰说“心情决定行为,当你很开心的时候去工作,工
作就会很舒心;烦闷的时候去工作,工作也会很无趣”,想想确是这个道理,于是便
引以致用,并时常在工作中用来调节心态。
细细数来,这两年时间里,我所经办的案件中民间借贷和买卖合同纠纷案件占到
了大多数。而以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为例,这些系列案件中很多会涉及到高利问题,当
事人的情绪反映很大,在法庭上吵吵闹闹、相互谩骂是常事。我所承办的民间借贷案
件,往往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对方当事人无还款能力,直接选择不参与法院
庭审;二是对方当事人辩称借款本金低于借条所载明金额的,但是又无法举证证明
;三是对方当事人辩称已支付高额利息或者归还部分借款本金的,但又无法提供还
款依据;四是对方当事人辩称已支付高额利息或归还借款本金,也能提供还款依据
,但该还款的依据指向却并非出借人本人,出借人予以否认。第一种情况好办,依
照法律规定,形式上审查后进行缺席判决即可,但对于其他几种情况,尽管没有相
应的证据佐证,但当听到当事人的言辞凿凿时,总觉得确切可信,内心开始摇摆不
定,而依据严格的证据规则直接判决,却很可能让被告的利益受损。所以,这样的
判决很可能无法做到案结事了。为了真正化解矛盾,我想还是要尽量去做双方当事
人的调解工作。在调解过程中,虽不能说完美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但还是
能做到从各个方面分析利弊,尽量减少受损害方的损失,将不和谐因素降到最低。
不受外部环境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与干扰、实现绝对的公平与正义,是每一个职业法
官所追求的理想状态,但现实中要达到这样的理论高度却很难,所以往往我们所能
做到的,只能是最大限度的公平、公正,所以有些时候我们也坚持判决,虽然判决
有时并不能完全反映出客观事实,但我们相信受损害方有了这么一次经验,有了法
律的指引,就会给这个社会带来法治的曙光。
作为一名法官,我有一个朴素的想法,那就是要把案件办好,把工作做细,既
要尊重法律,又要有社会责任感。法官不是败诉者的敌人,而是胜诉者和败诉者沟
通的桥梁,只有双方的矛盾得以化解,社会才能安定和谐,我想,我们尊重法律,
但想让更多的人尊重法律。
(椒江法院
王 波)
若想回到目录,请点击我哟!
法官手记第32期
“你是好人!”
接待信访当事人,听他们诉说委屈与要求,为各种法律疑问释疑,这是我每天的工
作。
一天早上,信访室来了位中年女子,一见面她就激动地握着我的手说“谢谢”,
同时递给我一面锦旗,上书“崇高品德,关爱老人”。她说她是张老伯的女儿,特意
来感谢这些年我对她父亲的照顾。她的话让我想起了与老人的一段故事。
2004年,83岁的张老伯在一起交通事故中右腿受了伤。事故不大,经过法院调解
,肇事司机赔偿了张老伯1000元。儿子做主确认的赔偿金额,张老伯却不服气,觉得
1000元太少了。结案后一个月,张老伯来到法院信访室,吵着闹着说不公平。
我默默地听着他抱怨,给张老伯递了杯茶,挪了个椅子扶着老人家坐下,自己也搬了
个凳子坐在张老伯对面,拿着纸笔跟老人家说:“有什么委屈尽管说。”
张老伯像个孩子一样说:“儿子不能替我做主,1000元太少了。我还要吃药,药
很贵很贵。”张老伯断断续续地讲着,我耐心地倾听着。
第一天来,张老伯根本讲不清楚案子的来龙去脉。第二天,张老伯又准点来到信
访室,还是重复着那几句话。我依旧耐心地陪老人家聊着天,引导他诉说,这才知道
原来张老伯有老年痴呆症,偶尔会神志不清。问清楚了张老伯的姓名,我调出案卷仔
细地看了下,发现案子很简单,而且当时是张老伯自己签的调解书。
我知道,眼前的这个老人心里有气,加上神志不清,把信访室当成了宣泄情绪的
地方。我尽力陪着老人拉家长,消除他心里的猜疑,聊久了就给老人家吃点小点心,
到了饭点就劝老人回家吃饭。
刚开始那一个星期,张老伯几乎天天来,有时候待一小时,有时候待上半
天。张老伯好像也把我当成了可以说心里话的朋友,谈的内容不再是关于案子
的事情,慢慢地变成了家长里短。我忙的时候,老人家会安静地坐在一旁。
自从知道张老伯有老年痴呆症,我就担心他迷路找不到回家的路,张老伯
走的时候我都会在他的口袋里留张纸条,写上自己的姓名和联系方式。我想,
万一老人走丢了,路人遇到也能联系上我。天太冷的时候,总觉得老人家一个
人走回家不安全又不方便,偶尔会塞给老人一些钱,让张老伯坐车回家……这
样的情况持续了半年多。
后来张老伯来得越来越少,有时候一个月一次,有时候两个月一次。张老
伯状态好的时候,会跟我说,“年纪大了,走不动了”;状态不好的时候会跟
我念叨一些听不懂的话,握着我的手一个劲地说:
六年里,我也记不清张老伯到底来了几次。从最初的抱怨到平和,我自己
真的和张老伯成了老朋友。
收到锦旗的时候,我才知道,原来这两年张老伯的病越来越严重了,生活
已经很难自理,所以家人也不怎么让他出门了。张老伯的女儿跟我说,有一阵
子父亲回家心情总是特别好,总跟家里人说遇到了好人,陪他聊天,给他吃的
给他钱,但他们一直不知道父亲口中的这位好人到底是谁。直到最近给老人收
拾去医院的衣服,才偶然从老人的衣服口袋中找出一张皱巴巴的纸条,上面写
着我的工作单位、姓名与电话,这才知道原来父亲这些年念叨的好人是位法官
。
看着这面锦旗,我仿佛又看到了张老伯的脸庞,老人家的微笑与那声感谢何
尝不是我工作价值的体现呢!当那些诉不尽的纠纷遇上耐心与关爱的时候,总
会流露出无尽的真情与温暖!
(奉化法院立案庭法官 王绪达 周 燕 整理)
若想回到目录,请点击我哟!
法官手记第33期
初任法官的历练
前几天,听说这样一件事:某法院一位刚任命的助理审判员,在办理一起相邻
纠纷案件赴现场勘验时,由于埋头忙着与书记员做笔录,对当事人双方起初言语上
的“一来二去”,未及时劝阻,最终导致双方当事人纠集各自亲戚大打出手。面对
失控的场面,助理审判员与书记员站在一旁直跺脚,急得差点落泪。一起相邻权纠
纷案件尚未审结,新的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又发生了……
此事件教训诸多,其中重要一条是:年轻法官缺乏基层工作经历。
如今,许多年轻法官在年龄,尤其在文化知识方面,有着十分突出的优势,但
他们中间不少人也有一些明显的劣势,即从家门到校门,再从校门到机关门,缺少
在基层工作的经历,不善于做群众工作,影响了工作的开展。对此,不少地方法院
也做了许多的探索,比如,给初任法官设一道“基层经历”门槛。以此增强法官的
群众感情,提升他们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但是,散见各地的举措,对全局来说,毕
竟是零散而不系统的,局部而缺乏整体效用的。因此,笔者呼吁,加强顶层设计,
给新进法院的年轻人,给初任法官,增设一道“基层经历”的门槛,以有利于年轻
法官自身的健康成长,有利于增强法官队伍的生机活力,有利于人民法院队伍素质
的提高。
(浙江省宁波市江东区人民法院
若想回到目录,请点击我哟!
朱泽军)
法官手记第34期
孝养父母是最大的利益
在案子尚未立案之前,我与胡四已经打过一次照面。因诉前调解未成,大清早
,她将九十几岁的瘦削老母背到法庭扔下,扬长而去。老母亲一直在法庭静静坐
着,脸埋在双腿之间,从清晨坐到中午,仿如一尊雕像。
事情的起因远非三两句话可以讲清。早在1986年,双亲因赡养问题,经镇人
民调解委员会主持,已与两子胡二、胡三达成协议,约定双亲将所有的三间房屋
,分给两子各一间,剩余一间由双亲居住到百年后归次子胡三,两子自1987年起
每人每月赡养母亲15元。此后,身在外地的长子胡二时有寄钱给父母,或在探望
父母时给付赡养费,但次子胡三一直没有支付过赡养费。双亲的生活主要由四个
女儿照顾,其中胡四承担了主要的照顾义务。1991年,胡三将第三间房登记到自
己名下,双亲在2011年办理房屋拆迁事宜中始知此事,遂将胡三告到法庭,要求
确认第三间房产权属双亲。法院经开庭审理后支持了双亲的诉讼请求。父母子女
关系进一步恶化。
2013年初,老父亲去世,胡三亦未参加父亲的葬礼,更未承担丧葬费。老母
亲年岁日高,常需看病吃药,除每月300元的生活补助外,再无其他生活来源。
遂在四个女儿的帮助下,起诉至我院,要求两子每月分别向其支付赡养费800元
,四女每月分别支付200元;六被告各承担其历年来医保费和医药费支出约三万
元的六分之一。
诉讼主要针对胡三未赡养的行为。胡三有自己的一套理论:“父亲去世他们没
来通知我,只叫别人打电话跟我说,所以我不去。”“母亲不是从我这里把房子
拿走了吗,把房卖了,这样就有钱养老了;或者给我,我来养老。”各方最终还
是谈不拢。胡四第二天将老母亲背到法庭扔下时,气恨地吼叫:“胡三不管,我
也不管了!”
赡养父母,天经地义。经开庭审理,法院判决支持了原告的全部诉讼请求。宣
判那天,我本以为会非常顺利,不料,一直未尽赡养义务的胡三没闹,承担了主
要赡养义务、相对比较孝顺的胡四却闹起来了。一听判决结果,胡四就激动了。
“还要我承担费用?我这么多年来付出的钱和人工找谁去算!”“分房子我没份
,养老凭什么就是我!”“她前两天摔了一跤,现在还住在医院,我也不管了!
你们谁爱管谁管!”“我恨你们几个姐妹!”胡四一把鼻涕一把眼泪,语调高亢
,不论法官如何释法明理都听不进。在一再得到“判决作出后不服只能通过上诉
救济”的明确答复后,胡四突然冲到窗口要爬窗跳楼。工作人员及时进行了阻止
。胡四便赖在地上不起来,打滚,撞墙,最后坐在墙角,双手捧头,一脸痛苦状
。其他三个女儿见胡四听不进劝,便先行离开了。
胡四就如雕像般一直在墙角坐着,仿如那天的老母亲。下班了,她仍未有离开
之意。我们试图联系她的儿子、其他亲人,都没有结果。最后打了若干电话,联
系上了她所在村的干部。等村干部过来,已经快晚上八点。胡四仍保持着雕像般
的姿势。最后在一个比较有威信的村干部的劝说下,她离开了法庭。走时仍不忘
加一句:“你不给我改,我明天就把老娘背来!”
此后连续几天,胡四都到我办公室来坐着,一坐一整天。也是在那时,我了解
到胡四对判决不服的真正原因。本来老母亲说好,以诉讼从胡三那里收回的房子
给四个女儿,胡四多分点,以补偿她多年来的照顾。但在另外三个女儿接去小住
的时间里,她们让母亲办了遗嘱公证,四个女儿平均继承房屋。在每天接待胡四
的日子里,我百味杂陈,不禁反思了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孝”与经济利益之间
的博弈。
“孝”在古汉语里是会意字,上面是“老”,下面是“子”,意为子女供养、
扶助老人即孝,上一代跟下一代密不可分。《礼记》中讲,“孝有三,大尊尊亲
,其次弗辱,其下能养”,这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相吻合的,界定了孝的不
同层次。也就是说,满足父母吃穿住行的基本生活需要,是孝最起码的要求,即
养亲;而在精神上供养父母,敬亲尊亲,才是孝更高层次的内涵。我国老年人数
已过亿,在社会公共福利事业尚不发达、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健全、社会还不能完
全承担起养老责任的客观事实面前,家庭养老仍是主要养老方式,特别是在农村
。而恰恰是在最需要子女养老尽孝的地方,孝所受到的经济利益挑战最大。在征
地、拆迁背景下,许多农村家庭因此得到多套安置房,一夜之间成为拆迁“富”
。在利益诱惑下,部分农村多子女家庭频频上演争夺房屋产权、继承权等大战,
不惜践踏亲情。作为法官,在处理此类纠纷时,我们的心是沉重的。
和牺牲亲情换取的经济利益相比,孝养父母才是最大的利益。对个人来讲,关
爱今天的老人就是关爱明天的自己,我们对父母的孝养必然会对我们的子女产生
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使我们在年老时,亦能感受到来自子女的关爱,形成和谐
的父母子女关系。对社会来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孝养长辈有利于形成和谐的
人际关系与和睦的社会风尚。
《孟子·离娄上》言:“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愿我们每一个为
人子女者都能少一些计较,多一些开阔,由己及人,由小及大,早日实现老有所
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和谐社会。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法院
若想回到目录,请点击我哟!
陈雯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