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学第二定律的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

7.5
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
Q  E  A
说明一切热力学过程中能量必须守恒
但满足能量守恒的热力学过程是否都能实现?
自动
全部
功
热
高温
有条件
有条件
表明自然界里的
低温
热功转换
过程具有方向性
热传递
热力学第二定律指明了过程进行的方向和限度
1
7.5.1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表述
一、开尔文叙述:
不可能制造一种热机,它只从
单一热源吸热,使之全部变为功而
对外界无其它影响。(第二类永动
机不可能存在)
英国物理学家
开尔文
二、克劳修斯叙述:
热量不可能自动地从低温
热源传给高温热源。
1)这两种叙述是完全等价的
2)热力学第二定律是大量实验
和经验的总结.
2
德国物理学家 克劳修斯
7.5.2
两种表示的等价性
一、违背了克劳修斯叙述也就是违背了开耳文叙述
T1
T1
Q2
E
E
Q2
T2
若低温热源自动地将
热量Q2传给高温热源
Q1
Q2
A  Q1  Q2
B
Q2
Q2
T2
对于热源T2并没有损失热量
对于E、B 组合的结果等效为从单一热源吸收了热量,
并全部变为功,而低温源无任何变化。
3
二、违背了开耳文叙述也必然违背了克劳修斯叙述
T1
C
高温热源
Q1
A= Q1
T 2 低温热源
若热机C 能从单一
热源T1吸收热量Q1
并全部变为功
T1
Q1
C A= Q1
Q1  Q2
D
Q2
T2
利用热机C 的功A去推
动制冷机D,从低温热
源吸收热量Q2,再将热
Q1+Q2量传给高温热源
总体来看,整个系统唯一的效果是有热量Q2自动
4
地传给了高温热源
注意理解:
一、“热二”并不意味着热不能完全转变为功
理想气体等温膨胀
QT  W
E  0
其他影响:体积增大
T
关键词:“无其它影响”
热完全转变为功,而且系统和外界均复原是不可能的。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是互相独立的。
第一类永动机:
第二类永动机:
T
Q1
W
不耗能,只做功
  100% (  )
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
W
Q1  W
(Q2  0)
  100%
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
运用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典型思想方法:反证法
p
1. 证明两条绝热线不相交
Q0 Q0
设两个绝热线交于 B ,可作
一等温线与两条绝热线构成一
循环,形成单热源热机,违反
热力学第二定律。
o
2. 证明一条等温线和一条绝
热线不能有两个交点
设等温线与绝热线有两个
交点,则形成单热源热机,
违反热力学的二定律。
A
V
p
Q0
A
o
T C
T C
V
7.6 熵和熵增加原理
7.6.1 可逆过程与不可逆过程
可逆过程 :假设所考虑的系统由初状态a出发,
经过某一过程达到另一状态b,如果存在另一个逆
过程,能使系统和外界完全复原,则这样的过程称
为可逆过程。
A. 系统复原
正过程
a
b
逆过程
B. 外界复原
自发变化:无需外力,也可自动发生的变化。
(1) 功转换为热,其逆过程不会自动进行
v0
(2) 热量由高温物体传入低温物体,它的逆过程即
热量自低温物体流入高温物体,不会自动进行。
(3) 气体的真空膨胀,它的逆过程即气体的压缩过程,
不会自动进行。
(4) 浓度不同的溶液,自动扩散,最后浓度均匀。而浓
度均匀的溶液,不会自动地变成浓度不均匀的溶液。
可以看出,一切自发反应都有一定的变化方向,
且不会自动逆向进行。
无摩擦、无机械能损失的、无限缓慢的平衡过程
才是可逆过程,所以一切实际过程都是不可逆的。
溶解、扩散、生命… 一切与热现象有关的宏观实
际过程都是不可逆的。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可逆性描述
7.6.2
熵
热力学第二定律指明:一切与热现象有关的实际过程
都是不可逆的。说明热力学过程的初态和终态之间存在
重大性质上的差别。
反映系统的这种性质差别的物理量——熵。
系统由状态1变化到状态2时,熵的变化为
S  S 2  S1  
2
1
dQ
T
dQ
熵 的 单 位 为J
对于无限小的可逆过程: dS 
K
T
计算熵变时必须注意的几点:
1. 熵是系统状态的单值函数
2. 对于可逆过程熵变可用下式进行计算。
S  S 2  S1  
2
1
dQ
T
3. 对非可逆过程,可以设想一个始末状态相同的可逆
过程,然后再用上式进行计算。
4. 熵值具有可加性,系统总的熵变等于各组成部分
熵变的和。
* 理想气体典型过程的熵变:
等体可逆过程:

s 
2
1
(dQ )V

T

1
等压可逆过程:

s 
2
1
(dQ ) p
T


2
2
1
m
C v dT
m
T2
M

C v ln
T
M
T1
m
C p dT
m
T2
M

C p ln
T
M
T1
等温可逆过程:
s 

2
1
(dQ )T
1 m
V
m
V
 (
RT ln 2 ) 
R ln 2
T
T M
V1
M
V1
绝热可逆过程:
s 

2
1
(dQ )Q
T
0
13
7.6.3 熵增加原理
对于无限小的不可逆过程,则有
dQ
故有: dS 
T
dQ
dS 
T
“=”对应可逆过程
“ > ”对应不可逆过程
在孤立系统或绝热系统中,有dQ=0

dS  o
这说明在孤立系统或绝热系统中:
若经历的是可逆过程,熵保持不变(dS=0)
若经历的是不可逆过程,熵总是增加(dS>0)
熵增加原理:
在孤立系统中发生的任何不可逆过程,都将导致
整个系统熵的增加。或者说,在孤立系统发生的自然
过程,总是沿着熵增加的方向进行。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熵”表述
熵的统计意义:混乱性
一切自然过程总是沿着无序性增大的方向进行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表述
15
[例题7-9]1摩尔理想气体由初态(T1,V1)经某一过程
到达末态(T2,V2),求熵变。设气体的CV为恒量。
分析:此题中过程不明确,但初末态确定,故可通过
设计可逆过程来求熵变。
解法一、设可逆过程分两步,
第一步:等容升温,由初态(T1,V1)变化到(T2,V1)
dQ T2 CV dT
T2
S1  

 CV ln
T
1
T
T
T1
第二步:等温膨胀,由(T2,V1)变化到末态(T2,V2)
dQ 1
S 2  

T
T2

1
V2
V2
dQ  RT2 ln  R ln
T2
V1
V1
T2
V2
S  S1  S 2  CV ln  R ln
T1
V1
16
解法二、设另一可逆过程,亦分两步,
第一步:等温膨胀,由初态(T1,V1)变化到(T1,V2)
dQ 1
1
V2
V2
S1  
  dQ  RT1 ln  R ln
T
T1
T1
V1
V1
第二步:等容升温,由(T1,V2)变化到末态(T2,V2)
dQ T2 CV dT
T2
S 2  

 CV ln
T1
T
T
T1
T2
V2
S  S1  S 2  CV ln  R ln
T1
V1
可见:计算熵变时,可选取任一可逆过程,得到的结果
都是一样的
17
解法三、直接利用公式
2
S   dS  
1

2
1
2
1
dQ
T
2 C dT
2 dV
dE  PdV
V2
T2
V

 R
 R ln  CV ln
1
1 V
T
T
V1
T1
18
驻波与行波
行波
x  xo
1. y  A cos[ (t 
)   x0 ]
u
2. 各质元的振幅均为A
3.


驻波
2
t

T
各质元的振幅(x),范围:0~2A
y  A cos
2
x cos

一个波段中各质元振动位相均
不同.


相邻波节间各质元振动位相相同,
一波节两边各点振动位相相反.
能量仅在相邻二波节间转换.
4.能量随波传播
波的反射与半波损失
波疏
波密
波
波
波密:
存在半波损失
波疏:
无半波损失
19
[例]:已知x  0处有一yo  A cos t的振源,产生的波
沿x轴正、负方向传播。波长为,MN为一波密反射面。
M
求:合成波
Y
y反
P
分析:OMN区域内的合成波:
y左
O
y右
3

4
y合  y左  y反
N
x  0区域内的合成波:
  y反  y右
y合
其中:
2
2
y右=A cos[ t 
x]
T

2
2
y左  A cos[
t
x]
T
 20
X
M
Y
y反
2
2
y反  A cos[
t
x ]
T

P
y左 O y右
X
3

4
N
且在P点存在半波损失,
  4
2
2
 y反  A cos[ t 
x]
T

21
OMN区域内的合成波:
y合  y左  y反
2
2
2
2
 A cos[
t
x]  A cos[ t 
x]
T

T

2
2
M
Y
驻波
 2 A cos
x cos
t
y反

T
x  0区域内的合成波:
  y反  y右
y合
P
y左
O y右
3

4
N
2
2
2
2
 A cos[
t
x]  A cos[ t 
x]
T

T

2
2
行波
 2 A cos[ t 
x]
T

22
水蒸气分解成同温度的氢气和氧气,内能增加了百分之几
(不计振动自由度和化学能)?
A.66.70%
B.50%
C.25%
D.0
速率分布函数f(v)的物理意义为:
A.具有速率v的分子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
B.速率分布在v附近的单位速率间隔中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
的百分比
C.具有速率v的分子数
D.速率分布在v附近的单位速率间隔中的分子数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内能E随体积V的变化关系为一直线
(其延长线过E~V图的原点),则此直线表示的过程为:
A.等温过程
B.等压过程
C.等体过程
D.绝热过程
若一平面简谐波的表达式为y=Acos(Bt-Cx),式中A、B、C
为正值常量,则
A.波速为C
B.周期为1/B
C.波长为2π/C
D.角频率为2π/B
一平面简谐波在弹性媒质中传播,在某一瞬时,媒质中某质元
正处于平衡位置,此时它的能量是
A.动能为零,势能最大
B.动能为零,势能为零
C.动能最大,势能最大
D.动能最大,势能为零
一简谐横波沿Ox轴传播.若Ox轴上P1和P2两点相距λ/8(其中λ
为该波的波长),则在波的传播过程中,这两点振动速度
A.方向总是相同
B.方向总是相反
C.方向有时相同,有时相反
D.大小总是不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