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莎士比亚与《哈姆雷特》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第三讲 莎士比亚与《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
Hamlet
基本情节
•
•
•
•
•
诉冤情老王幽灵夜半现身;
设巧计王子确认乱伦奸情;
误杀相奸王借故放逐对手;
识诡计王子归国伺机复仇;
中圈套丹麦宫廷玉石俱焚。
争论焦点:延宕(delay)
• 从剧情来看,哈姆雷特明明有很多机会可以实施
他的复仇计划,为何迟迟不肯下手,以至于坐失
良机,最后不得不与其复仇对象同归于尽?
• 哈姆雷特在复仇行动上的延宕。
歌德:“精致的花瓶”说(1795)
一个美丽、纯洁、高贵而道德高尚的人,他没
有坚强的精力使他成为英雄,却在一个重担下毁
灭了,这重担他既不能掮起,也不能放下;每个
责任对他都是神圣的,这个责任却是太沉重了。
他被要求去做不可能的事,这事的本身不是不可
能的,对于他却是不可能的。他是怎样地徘徊、
辗转、恐惧、进退维谷,总是触景生情,总是回
忆过去;最后几乎失却他面前的目标。
柯勒律治:“半疯狂”说(1818)
• 莎士比亚把这个人物放在这样的环境中,在这个
环境中不得不当机立断;——哈姆雷特是勇敢的,
也是不怕死的;但是他由于敏感而犹豫不定,由
于思索而拖延,精力全花费在做决定上,反而失
却了行动的力量。……
• 哈姆雷特的疯狂只是一半是假的;他要巧妙的骗
术来装疯,只是在他真正接近于疯狂的状态时才
能装得出。
• 弗洛伊德:“恋母情结”说;
• 斯托儿(E.E.Stoll)“复仇剧模式”说;
哈姆莱特性格的转变
• 一、快乐的王子
• 哈姆雷特原本是一个高贵而娇嫩的王子,一直生
活在自己的理想世界里。正如他的情人奥菲莉亚
所说,他是“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辩舌,军人的
利剑,国家所瞩望的一朵娇花”;又是“时流的
明镜,人伦的雅范,举世瞩目的中心”。
• 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
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
举动!在外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
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二、忧郁的王子
• 但是,突然,“命运的暴虐的毒箭”射中了他。一系列的
变故使原本生活在理想中的快乐王子变成了忧郁王子。
• 父死母嫁使他感到爱情的短暂、叔父的杀兄娶嫂显示了人
伦的颠倒;此外使他惊心的还有,无知的情人被他的敌人
利用,前来刺探他的精神恍惚状态之真伪;原先的朋友纷
纷投靠新国王,冷落了他这位王位的合法继承人。娇嫩的
王子第一次尝到了世态炎凉的况味。他在德国威登堡大学
期间学到并信奉的人文主义价值观在残酷的现实面前碰得
头破血流。人,原来不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只是一团污浊的泥土;大地也不是被太阳的火炬照耀的美
丽星球;世界只是一个大监牢,而丹麦是其中最坏的一间。
三、沉思的王子
• 哈姆莱特是个天生的思想家,善于从个别推出一
般,特殊推出普遍。就像印度的乔达摩王子从养
尊处优的宫廷中走出来,第一次看到人间生、老、
病、死的痛苦,而后幡然顿悟出家成佛;
• 哈姆莱特开始睁开眼睛,从个人不幸看到了人间
的不幸;从人间的不幸,进而考虑个人的精神出
路和归宿,忧郁的王子变成了思索的王子。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
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
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死了;睡着
了;什么都完了;要是在这一种睡眠之中,我们心头的创
痛,以及其他无数血肉之躯所不能避免的打击,都可以从
此消失,那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结局。死了;睡着了;睡
着了也许还会做梦;嗯,阻碍就在这儿:因为当我们摆脱
了这一具朽腐的皮囊以后,在那死的睡眠里,究竟将要做
些什么梦,那不能不使我们踌躇顾虑。
–人们甘心久困于患难之中,也就是为了这个缘故;谁愿意
忍受人世的鞭挞和讥嘲、压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冷眼、
被轻蔑的爱情的惨痛、法律的迁延、官吏的横暴和费尽辛
勤所换来的小人的鄙视,要是他只要用一柄小小的刀子,
就可以清算他自己的一生?谁愿意负着这样的重担,在烦
劳的生命的压迫下呻吟流汗,倘不是因为惧怕不可知的死
后,惧怕那从来不曾有一个旅人回来过的神秘之国,是它
迷惑了我们的意志,使我们宁愿忍受目前的磨折,不敢向
我们所不知道的痛苦飞去?这样,重重的顾虑使我们全变
成了懦夫,决心的赤热的光彩,被审慎的思维盖上了一层
灰色,伟大的事业在这一种考虑之下,也会逆流而退,失
去了行动的意义。
个人复仇/社会责任
• 一面是杀父之仇的切齿之痛,父亲之灵的声声追
讨,另一面是对生命价值的严肃思考。与生俱来
的忧郁秉性使哈姆雷特在这二者之间苦苦徘徊。
• 一个复仇计划演绎成了一次痛苦的思想突围。哈
姆雷特从对人的地位的赞美(“人类是多么…)
到怀疑(这具皮囊)转入对生命意义的超负荷的
思考(生存还是毁灭),无疑是他优柔寡断性格
达到顶峰的表现。
两大矛盾
• 沉思并未使王子轻松,反而使他更加痛苦,也使
他的复仇任务变得更为沉重。
• 首先,复仇愿望与实践之间产生了矛盾。他明确
意识到,即使他举剑一击,能把篡位的国王杀死,
也拯救不了这个罪恶的世界;尤其是不能恢复他
对生活,对人性的信仰了。他深深地感叹道:
“时代整个脱节了,却偏要倒霉的我来把它修
好。”
• 其次,复仇意志与方式之间产生了矛盾。要复仇,
就要用暴力,但暴力本身就是罪恶。以暴易暴,
以罪恶反抗罪恶,无论如何不能说是一种正确的
选择。于是,不断的拖延、不断的延宕就成了他
安慰自己、欺骗自己的一种手段。
• 哈姆雷特想做一个清白的人,想维持或建立一种
秩序,但他陷入一个无论他行动还是不行动都会
制造混乱,都自感有罪的处境里,这就是他的悲
剧。
四、迷惘的王子
• 痛苦的思考、不断的自责和延宕最后使他成一个虚无主义
者,他感到了人生的虚幻,无论多么伟大的事业,多么伟
大的人物,最后都将进入坟墓,化为泥土。第5幕第1场开
头,哈姆雷特在坟场捡到一个骷髅头,向它发了一通议论:
• 这骷髅本来还有一根舌头,还能唱……也许呢,是一个出
入朝廷的大臣……现在倒好去给蛆虫夫人当相好了。下巴
也掉了。天灵盖也给掘墓的拿一把铁锹敲来打去。这就是
生命的无常轮回呀;也叫我们开了眼界。难道说,这些白
骨生前受教养,被供养,就为了到头来给人当木棍儿扔着
玩吗?
五、延宕-盲动的王子
• 厌世的结果使哈姆雷特相信了宿命,变成了处在
延宕-盲动中的王子,终于落入奸王的圈套,在与
宰相之子比剑时误中毒剑而亡。尽管在最后关头
他也杀死了奸王,但终究没能完成他为自己设定
的“重整乾坤”的使命。
悲剧的根源
• 性格:犹豫不决,敏于思考,拙于行动;
• 心理:亲情与伦理;善良天性与暴力行动;
• 社会:责任与道德的张力;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正义与邪恶的较量。
• 时代:历史的必然要求与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
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
• 从《哈姆雷特》看
莎士比亚的戏剧艺术
《哈姆雷特》叙事线索和戏剧结构
继位
小福丁布拉斯为父复仇
幽灵
结局
哈姆雷特为父复仇
误杀
决斗
雷鸣欧提斯为父复
仇
一、情节生动、结构紧凑
• 他的戏剧中往往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情节线索,
形成复杂多样的戏剧冲突。在本剧中,有三条复
仇线索交织在一起。
• 全剧一开头就渲染出一种悲剧气氛:挪威王子小
福丁布拉斯为父复仇准备进攻丹麦,丹麦全国进
入紧急状态;恰在此时丹麦国王不明不白死去,
守夜的士兵在露台上见到老王鬼魂在半夜出现,
似有要言相告。民族矛盾和国内矛盾互相交织,
两条复仇线索同时呈现于舞台。
• 随着老哈姆雷特鬼魂的开口,哈姆雷特为父复仇
的线索突现出来,成为占据整个戏剧舞台的中心,
而福丁布拉斯为父复仇的线索暂时退居二线。
• 随着主线的推进,发生了哈姆雷特安排“戏中戏”和随后
误杀宰相波洛涅斯的事件,从而引出了第三条复仇线索,
即宰相之子雷欧提斯的复仇线索。第三条线索的出现逐渐
将戏剧情节推向高潮,即哈姆雷特与雷欧提斯的比剑。最
后出现悲剧性结局,丹麦宫中一片血污,国王、王子和大
臣皆死于非命,国家已无人继承王位。这时,开头出现不
久即退居于幕后的第一条复仇线索——福丁布拉斯为父复
仇的线索再次呈现,挪威王子继承了丹麦王位,于是全剧
终。
• 三条线索的安排可谓丝丝相联,环环相扣,一气呵成,紧
紧抓住了观众的期待心理,体现了莎士比亚驾驭戏剧场面
的高超的艺术才能。
二、人物性格刻画生动,对比鲜明
• 多条线索的安排也起到了一种对比的作用。福丁布拉斯在
复仇问题上的轻率,凸显了哈姆雷特的坚定;雷欧提斯性
格的鲁莽和冲动,反衬了哈姆雷特的理性和冷静。
• 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是莎士比亚戏剧的主要特征。莎士比亚
戏剧中的人物性格不是单一的,而是具有多面性和复杂性。
在本剧中,除主角哈姆莱特及另两位青年贵族外,其他配
角也都刻划得栩栩如生,而不是单一的某种抽象观念的替
代品。犯下杀兄娶嫂罪行的克劳迪斯,虽然凶残,但良知
未泯,自觉罪孽深重,一人躲在小教堂里祈祷。哈姆雷特
的母亲乔德鲁特,屈服于自己的情欲,与丈夫的弟弟勾搭
成奸,但一直受着良心的折磨,徘徊在奸情与亲情之间不
能自拔,终于自食其果,饮下了奸王原本用来毒害哈姆雷
特的毒酒。
三、戏剧语言的丰富多样性
莎士比亚的语言也体现了丰富的多样性。他生活的那个时
代,正是中古英语向近代英语过渡的时代。大量新事物的
出现和引进、对外贸易的发展、人们视野的扩展和知识和
增长,使传统的英语语法和词汇都起了很大的变化。这一
切都被敏感的莎翁吸收并融化于他的创作中。西方学者统
计,莎剧中用到的词汇高达17000以上。此外,大量口语、
土话、俚语、谚语、口头禅的采用,又给他的戏剧语言平
添上一层浓厚的民间色彩,在推进剧情、刻画性格、渲染
氛围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莎剧中的不少台词已成为格言、
警句,像圣经典故一样被人广泛使用。
影视剧中的莎士比亚
•
1996年肯尼斯·布莱纳自
导自演的电影版《哈姆雷
特》,无论从服装与还是
道具上都绝对忠于原著,
获得了当年的奥斯卡奖四
项提名;
• 1998年约翰·麦登(John
Madden)导演了 《莎翁情
史》 (Shakespeare In
Love) ,Miramax公司出
品
•
《哈姆雷特》在中国
• 1990年林兆华版《哈姆雷特》
• 2006年胡雪桦导演的藏语电影《喜马拉雅王子》
课堂讨论问题:
• 电影《王子复仇记》、《夜宴》和动画片《狮子
王》均取材于莎士比亚悲剧《哈姆雷特》。
• 说说它们各自从原作那儿继承了什么,发展了什
么,丢失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