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學專題報告中六甲班周學桂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中國文學專題報告中六甲班周學桂

中國文學專題報告
中六甲班 周學桂
詞作比較
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不應有恨 何事長向別時圓?
鳳笙休向淚時吹,腸斷更無疑!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
往事已成空,還如一夢中。
人間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
以上的詞作表現了風格上的分別,左邊為
李煜的,右邊為蘇軾的,二人皆為出色的
詞人,當中的風格亦各有其特色,現就他
們的作品加以分析。
序言
• 在了解兩位詞人的風格特色前,如先了解各人的生平遭遇,
對於掌握詞中的意思和感情有很大幫助。
• 蘇軾自小聰敏好學,二十一歲便考取進士,早年曾任翰林
學土,後期他的仕途就非常坎坷,並多次遭貶謫,在仕途
上不得志。
• 李煜為南唐國君,史稱李後主,及後他孤城陷落,肉袒出
降,被俘至汴京,從此過著被幽禁的生活。
可見兩人的身世可憐,不免在詞作中流露抑鬱悲憤之情,
同時二人面對情感上的低潮,亦有不同的處世態度。
主題比較
蘇軾的詞題材廣泛,無論是寫景、敘事、
詠懷、說理等都意境清新、豪邁奔放 。
李煜的詞多為降宋後,對亡國之痛、往事
之憶,富以自身感情而作,大多是哀婉淒
絕之作。
詞作分析
為加深了解兩位詞人在風格上獨特之處
,現分別以蘇軾的<江城子>以及李煜的
<清平樂>作分析,從中比較兩者在表達
形式及風格上的分別及特色。
蘇軾作品
<江 城 子>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作品分析
• 此詞題為記夢,但只有下闕五句寫夢境,其他都是直接抒
寫蘇軾的沉痛之情。
• 蘇軾先直寫妻子死後十年,彼此茫茫難知,哀思難訴的感
受。
• 而設想自己飽歷風霜,外貌改變,因而與亡妻縱使相見亦
可能認不出自己,為作品平添滄桑之感。
• 下闕寫夢中重遇亡妻,大概千言萬語,不知從何說起,又
大概相思太深,令二人「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 可惜從夢境中回到人間,亡妻也實在不可復見,
詞人也只可於妻子墳前,年年愁腸斷了。
• 全詞直接寫夢與悲,沒有特別雕飾,卻將蘇軾的
悲涼心情細緻而真切地抒寫出來。
• 夢中相會的疑幻疑真、久別重逢的「唯有淚千
行」,其中蒼涼,你能體會到嗎?
• 蘇軾的詞在表達情感方面都直接豪放,把自己的
情感毫不隱瞞的流露在字詞中,而相比起李煜的
詞作,則多了一顆奔放之心。
李煜作品
<清 平 樂>
別來春半,觸目柔腸斷。
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
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作品分析
上闕可視為就己方落筆,春雖然消失了一
半,但眼前所接觸的景物,每在引起自己
的傷心,所謂「人生愁恨何能免, 銷魂獨
我情何限」是也。
本詞寫梅花飄落,拂滿 一身,但自己卻毫
無感覺,畫出花前癡立的李後主一幅小影,
點出春暮及相別時間,那落了一身還滿的
雪梅正像愁之欲去還來。
• 而下片可看作由彼方措意,說從善留宋難歸,托
雁捎信無憑,心中所懷的離恨,就好比越走越遠
還生的春草那樣無邊無際。
• 兩者相形,倍覺愁腸寸斷的淒苦和離恨常伴的幽
怨。歇拍兩句從動態寫出離恨的隨人而遠,尤顯
生動,為人所稱。
• 從這首詞可見,李煜通過具體可感的個性形象,
反映現實生活中的某種意境 ,比起蘇軾的豪放
風格,則能令人融入詞境中,多一份體會之感。
綜合分析
由於風格上的分別,蘇軾屬於豪邁奔放派
,李煜則屬於晚唐花間派,兩人所表達的
情感方式因此而有所不同。
前者較為直接淺白,透過簡單的文字去抒
發情感,後者則多利用周遭境物去襯托情
感,有種感物傷懷之意,體會各有不同,
亦各有其獨特之處。
主題比較
蘇軾及李煜的詞作主題亦有所不同
蘇軾題材較廣泛,有涉及家人,自身,歷史人物,明月,飲酒作樂,
人生等,層面較為廣泛,亦盡表現他本人為人豁達的心胸
例如:
<臨江仙 >的「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
<水調歌頭>的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
事古難全。 」
<念奴嬌>的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江城子>的「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 八聲甘州 >的「誰似東坡老:白首忘機。」
蘇軾的詞給人的感覺是興起而作,飲酒作詞,盡訴心中情,
他不會只單單感懷個人身世,也會對周邊的事物寄寓個人的
情感,而相比起李煜集中於對亡國之痛、往事之憶,更為廣泛。
李煜的詞作主要抒寫自己憑欄遠望、夢裡重歸的情景,表達了對
故國、往事的無限留戀。
例如: <烏夜啼 >的「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
心頭」
<望江南>的「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遊上苑」
<破陣子 >的「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
<子夜歌 >的「故國夢重歸,覺來雙淚垂。」
<清平樂>的 「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
李煜的詞作是富以自身感情而作,大多是哀婉淒絕之作,所抒之
情離不開戀國,戀往事, 題材較窄 ,只集中於個人驟然成階下
囚的痛苦及沈重,相比起蘇軾不同主題的創作,則略見窄小,而
所言及之情亦未如其多元化,但可見其打擊對李煜是何其沈重及
悲傷。
總結
從風格,形式,題材幾方面,都可見蘇軾及李煜的相異,他們分別是
不同派別的代表,表現出詞的多樣化及其精彩之處,兩位詞人都藉着
上下闕,參差的句式,簡短的語句,來表達個別而獨特的內容。
兩者亦未有高下之分,二人皆為唐宋詞創造一個百花盛放的詞壇,
透過個人獨有的寫作手法, 讓後世了解自身對身世,對當時,對
歷史的感受,一一以字詞呈現在我們的眼前,從中亦欣賞蘇軾的
豁達樂觀,同情李煜一旦歸為臣虜的痛楚,更從中學習兩人抒發
情感的高超技巧及了解古人內心的感受。
文字讓古今的人有了接觸,讓今人細閱古人詞作,融入當中的情境
,彷彿時空己不成障礙,相反情卻在當中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