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Document

CHAPTER
06
功與能
大綱
圖片
6-1 功的概念
6-2 變力所作的功
6-3 功率
6-4 能
6-5 動能
6-6 位能
6-7 能量守恆原理及其應用
CHAPTER
06
功與能
大綱
圖片
圖6-1
圖6-13
圖6-23
圖6-2
圖6-14
圖6-24
圖6-3
圖6-15
圖6-25
圖6-4
圖6-16
圖6-26
圖6-5
圖6-17
圖6-27
圖6-6
圖6-18
圖6-28
圖6-7
圖6-19
圖6-8
圖6-20
圖6-10
圖6-21
圖6-12
圖6-22
6-1 功的概念
(一)功的定義如下:當物體受外力作用的期間,產生


了位移,將此施力 F 沿位移方向上的分量和位移 s 的
乘積,稱為功,以符號W表示,則
功=(施力在位移方向上的分量)×(位移的大小)
或
W=(F cosθ)s=Fs cosθ
(6-1)
上式中θ表示力與位移之方向的夾角。以向量的形式,可
將(6-1)
 
W  F s
(6-2)
P. 3
P. 4
(二)力對物體作功,可為正功,亦可為負功。當力與
位移的夾角θ的范圍為0˚≦θ<90˚時,亦即施力在位移
方向上的分力與位移方向相同時,力對物體作正功。當
夾角θ的范圍為90˚<θ≦180˚時,亦即施力在位移方向
上的分力與位移方向相反時,力對物體作負功。
P. 5
(三)功的單位可由力的單位和位移的單位導出
1焦耳=1牛頓•公尺
1耳格=1達因•公分
1焦耳=107耳格
(6-3)
在原子尺度中,功有一個較小的單位是電子伏特
(eV),其與焦耳的大小關係為
1電子伏特=1.60×10-19焦耳
(6-4)
P. 6
P. 7
例題一
如圖6-3(a)所示,斜面與平面均無摩擦力,其中實線
斜面長為5米高為3米,其底部置一質量為10公斤的物
體,試求(a)施一平行於斜面的力,將物體以等速度
移至頂端,此施力作功多少?(b)若不用斜面,施力
將物體自底部以等速度鉛直向上舉高至頂端,此時施
力作功多少?(c) 在(b) 中,重力作功若干?(d)若物體
自斜面頂端A治實線斜面滑下至底部D時,重力作功
多少?(e)若物體自斜面頂端A沿長8米之虛線斜面滑
下至底部D 時,重力作功多少?
P. 8
P. 9
解
(a)圖6-3(b) 為物體之自由體圖,物體所受外力有: (1)



重力 m g , (2)正向力 N ,(3) 施力 F1。將重力分解
可得其沿斜面的下滑分力為m g sinα,因物體沿斜
面等速度移動時,其加速度為零,故平行於斜面
的合力應為零,因此,沿斜面之施力大小等於物
體的下滑分力,即
F1=m g sinα=10×9.8×(3/5)=58.8 牛頓
沿斜面施力時,施力方向與位移方向的夾角為0˚,
由功的定義得
W1=F1s1 cos θ1 = 58.8×5×cos0˚=294 焦耳
P. 10
(b)圖6-3(c)為鉛直舉高物體時之自由體圖,因物體等
速度向上移動,無加速度,物體所受鉛直方向上的
合力為零,故此時之施力大小與重力相等,但方向
相反,即
F2=m g=10×9.8=98牛頓
此施力F2比利用斜面時之施力F1大,故較費力。物
體鉛直向上時,施力方向與位移方向的夾角為0˚,
故施力所作的功為
W2=F2 s2 cosθ2=98×3×cos0˚=294焦耳
此值與(b) 中之值相同,也就是說,利用斜面可以
省力,但所作的功卻相同。
P. 11
(c)在圖6-3(c)中,物體鉛直向上時,其所受重力的方
向與位移方向的夾角為180˚,故此過程中重力所作
的功為
W3=F3s3cosθ3=m g s3 cosθ3
=10×9.8×3×cos180º=-294焦耳
(d)物體沿實線斜面滑下時,重力方向與物體位移方
向的夾角為θ4=90º-a,故由A至B的過程中,重力
所作的功為
WAB=F4s4 cosθ4=m g s4 cos(90º-a)=m g s4 sin a
=10×9.8×5×(3/5)=294焦耳
P. 12
物體由B至D的過程中,重力方向與物體位移方向
垂直,故重力不作功,即WBD=0,因此,沿ABD之
路徑時,重力所作的總功為
WABD=WAB+WBD=294焦耳+0=294焦耳
(e)物體沿虛線斜面滑下時,重力方向與物體位移方
向的夾角為θ5=90˚-β ,故由A至C的過程中,重力
所作的功為
WAC=F5s5 cosθ5=m g s5 cos(90º-β)=m g s5 sin β
=10×9.8×8×(3/8)=294焦耳
P. 13
與(d)相同,物體由C至D的過程中,重力所作的功
為零,即WCD=0,因此,沿ACD之路徑時,重力
所作的總功為
WACD=WAC+WCD=294焦耳+0=294焦耳
P. 14
(四)一力作用在物體上,使其在兩點間移動時,若此
力對物體所作的功與物體所經的路徑無關,則此力稱為
保守力。除重力外,彈力、電力、磁力亦均為保守力。
而空氣阻力、摩擦力所作的功與物體所經的路徑有關,
則稱為非保守力。
P. 15
例題二
如圖6-5(a)所示,一質量為20公斤的皮箱,受一仰角
為37º的拉力作用,而沿動摩擦係數為0.2的水平面作
等速度運動,皮箱被推動10公尺後,求(a)此推力所
作的功為何?(b)摩擦力所作的功為何?(c)所有作用
在皮箱上的力所作的淨功為何?
P. 16
P. 17
解
(a)圖6-5(b)為皮箱之自由體圓,皮箱所受外力有:(1)




拉力 F ,(2)重力 W  mg ,(3)正向力 N,(4)摩擦


力 f 。將拉力 F 分解為x分量和y分量,其大小分
別為
Fx=F cos37º=0.8F
Fy=F sin37º=0.6F
由於皮箱無加速度,其x軸和y軸方向的合力
皆為零,得
f=Fx=0.8 F
(1)
N+Fy=m g
P. 18
或 N=mg-0.6F=20×9.8-0.6F
(2)
摩擦力與正向力的關係式為
f=μN=0.2N
(3)
將(1)式和(2)式代入(3)式,整理可得推力為
F=42.6牛頓
故推力F所作的功為
WF=F s cos37º=42.6×10×cos37º=341焦耳
P. 19
(b)由(1)式可得摩擦力的大小為
f=0.8 F=0.8×42.6=34.1牛頓
摩擦力的方向與皮箱位移方向相反,故其功為
Wf=f s cos180º=34.1×10×(-1)=-341焦耳


(c)在圖6-5(b)中,正向力 N 與重力W 的方向,皆與

位移 s 的方向夾90º,而cos90º=0,所以此兩力對
皮箱所作的功均為零,故得淨功為
W=WF+Wf+WN+WW=341+(-341)+0+0
=0
如所期待,因為皮箱作等速度運動,所受合力為
零,故合力所作的淨功亦為零。
P. 20
6-2 變力所作的功
(一)圖6-6(a)為變力對位置的關係圖,現在來計算此變
力將物體由x1移到x2時所作的功。
首先將總位移分為n個很小的區間∆xi,如圖6-6(b)所
示,當∆xi取的足夠小時,在這區間內的作用力Fi幾乎
為定值,此力在∆xi位移內所作微量的功為
∆Wi=Fi∆xi
(6-5)
總功為
W=F1∆x1+F2x2+…+Fn∆xn=ΣFi∆xi
(6-6)
P. 21
圖6-6
P. 22
(二)如果位移區間∆xi趨近於零,即區間數n趨於無限大
時,(6-6)式可改寫為
W  lim  FiΔ xi
(6-7)
xi 0
無限多微小量的相加就是積分,故上式可寫為
x2
W   Fdx
(6-8)
x1
此值W表示曲線下由x1到x2範圍內的面積,如圖6-6(a)
所示。也就是說,力對位置之關係圖曲線底下的面積
代表此力所作的功。
P. 23

(三)若變力 F 可改變其大小和方向,且質點可沿一
在三維的彎曲路徑運動,如圖6-7所示,此時計算變力


所作的功,需先將力 F 與位移 dr 作純量積,再積分,
即
W 
b
a
 
F  dr
(6-9)
P. 24
例題三
有一物體所受外力與其位置的關係為F=2x+2(牛
頓),此力使物體沿x軸由x=0移至x=3公尺處,試
求此力所作的功為何?
解
3
3
0
0
W   Fdx   (2x  2)dx  (x 2  2x ) | 30  15焦耳
P. 25
另解
P. 26
圖6-8為外力對位置的關係圖,當位置x=0公尺時,
外力F=2牛頓;當x=3公尺時,F=8牛頓;外力
所作的功為圖中之梯形面積,即
28
W
 3  15焦耳
2
P. 27
6-3 功率
(一)在物理學上,將作功的速率,亦即在單位時間內所
作的功,稱為功率。
(二)如果在∆t的時間內,作了∆W的功,則在此段時間
內的平均功率定義為
ΔW
P
Δt
(6-10)
(三)當時間間隔∆t趨近於零時,平均功率的極限值稱為
某時刻的瞬時功率,即
ΔW
(6-11)
P  lim
Δ t 0 Δ t
P. 28
如果用微分符號來表示,上式可改寫為
dW
P
dt
(6-12)
(四)功率的單位為焦耳/秒表示,此單位組合又稱為瓦
特(W),工程上通用的功率單位為馬力(hp)
1馬力=746瓦特
(6-13)
(五)由(6-10)式可知,功率與時間單位的乘積亦可表示
功,這是仟瓦小時這名詞的來源,它是以1仟瓦特的固定
功率,工作1小時所作的功,即
1仟瓦小時=(1000瓦特)×(3600秒)=3.6×106 (6-14)
此即電力公司收電費時,計算所消耗能量的單位,亦
稱為1度。
P. 29
(六)(6-11)式之瞬時功率可改寫為
 
ΔW
F Δ s  
P  lim
 lim
 F v
Δ t 0 Δ t
Δ t 0 Δ t
(6-16)
即瞬時功率亦可表示為力與速度的純量積。
P. 30
例題四
在一無摩擦的水平面上,施20牛頓的水平推力於質量
為10仟克的靜止物體,試求
何?
(a)前3秒內所作的功為
(b)前3秒內的平均功率為何?
(c)第3秒末的瞬
時功率為何?
解
由牛頓第二定律,F=ma,得此物體之加速度為
F 20牛頓
a 
=2
m 10仟克
米/秒2
P. 31
因此,其3秒內的位移及第3秒末之速度分別為
1 2 1
2
s  v0t  at   2  3  9米
2
2
v=v0+at=2×3=6米/秒
(a)3秒內此力所作的功為
W=F s cosθ=20×9×cos 0º=180焦耳
P. 32
(b)故其平均功率為
W
180焦耳
P 

 60瓦特
t
3秒
(c)由(6-16)式可知,第3秒末之瞬時功率為
 
P  F  v  Fv cos  20  6  cos0  120 瓦特
P. 33
例題五
如圖6-10(a)所示,有一質量為1000公斤的汽車,在平
路上需要20馬力的功率,以維持90公里/時的速率,
試求(a)此時汽車的推進力為何?(b)設汽車所受的動摩
擦力和空氣阻力不變,當此汽車亦以90公里/時的速
率,爬上傾斜角為5˚的斜坡時,如圖6-10(b)所示,求
此時汽車的輸出功率為何?
P. 34
P. 35
解
(a)將單位改為SI制
20馬力=746×20=14920瓦特
公里
1000公尺
90
 90
 25 公尺/秒
時
3600秒
 
由 P  F  v  Fv cos0  Fv
P 14920瓦特
得 F 
 597牛頓
v 25公尺 / 秒
由於汽車速率為定值,此汽車引擎的推進力為路面
動摩擦力和空氣阻力所平衡
P. 36
(b)當汽車等速上坡時,其推進力F'必須平衡(a)中之
路面及空氣阻力所形成的總摩擦力f=F=597牛頓,
以及汽車的下滑分力m g sin5º,即F'=f+m g sin5º,
因此上坡時所需的功率為
P=F' v=(f+mgsin5º)v
=(597+1000×9.8×0.087)×25
1馬力
 36240瓦特  36240瓦特 
746瓦特
=48.6馬力
速率相同時,此汽車爬5º斜坡所需的功率48.6馬力,
遠比平路時20馬力大很多。
P. 37
6-4 能
(一)物體運動而具有之能量,稱為動能。
(二)因為位置的不同或物體形狀的改變,而具有之能量,
稱為位能。
(三)上述之動能與位能,皆屬於力學的討論範圍,兩者
均稱為機械能或力學能。
P. 38
6-5 動能
12
P. 39
(一)如圖6-12所示,在無摩擦的水平桌面上,施一水平
固定力F於一質量為m的物體,使其由靜止加速到速度為v,
在此期間物體之位移s可由(3-14)式求得,即
v2=v02+2as
(3-14)
但物體初速度v0為零,故位移s為
2
v
s
2a
因此,施力F對物體所作的功W為
v2
1 2
W  Fs  (m a)( )  m v
2a
2
P. 40
此功全部轉變成物體的動能,如以K表示動能,則
1
K  mv 2
2
(6-17)
(二)若有一質量為m的物體,正以速度v0運動,今施一
與速度同方向的力F於此物體,使物體由初速度v0加速到
末速度v,在此期間物體的位移可由(3-14)式求得,即
v  v0
s
2a
此施力對物體所作的功為
2
2
v  v0
1 2 1
2
W  Fs  (m a)(
)  m v  m v0
2a
2
2
2
2
P. 41
上式中,mv02/2為物體最初的動能K0,mv2/2為物體
被加速後的動能K,因此上式可改寫為
W=K-K0=ΔK
(6-18)
上式表示合力對一物體所作的功W等於其動能的變化
量ΔK,此稱為功能定理。
P. 42
例題六
如圖6-13所示,有一質量為20公克的子彈,其速率為
200公尺/秒,當其正直射穿一厚為10公分的木板後,
其速率減為100公尺/秒,求子彈所受木板的平均阻力
為何?
P. 43
解
由於木板阻力的方向與子彈速度的方向相反,故阻力對
子彈作負功,所以子彈的速率減少。設子彈所受木板
的平均阻力為 f,此阻力對子彈所作的功等於子彈動能
的變化量,由(6-18)式功能定理W=ΔK,得
f s cos180  K  K0
得
故
1
1
2
f  0.1 (1)   0.02 100   0.02  200 2
2
2
f  3000牛頓
P. 44
例題七
有一質量為10公斤的木塊,在一傾斜角為37的斜面
底部,以5公尺/秒的初速率沿斜面往上滑行,木塊
與斜面間的動摩擦係數為0.2,試求木塊在停止前所
滑行的距離為何?
解
P. 45
如圖6-14所示,作用於木塊的外力有:(1)重力
,




(2)正向力
,(3)摩擦力
,將重力
分解,可
mg
mg
f
N
得正向力N=m g cos37,而摩擦力為
f=μN=μ m g cos37
設木塊滑行的距離為s,則這些力所作的功分別為
W重力=(mg) s cosθ1=m g s cos(90+37)
=10×9.8×s×(-0.6)=-58.8 s 焦耳
W正向力=N s cosθ2=N s cos90=0
W摩擦力=f s cosθ3=( m g cos37)s(cos180)
=(0.2×10×9.8×0.8)×s×(-1)
=-15.7 s 焦耳
P. 46
木塊達最高點時,其末速度為零,因此動能變化量
為
1
1
1
2
2
K  mv  mv  0   10  52
2
2
2
=-125焦耳
由功能定理W合力=ΔK得
W重力+W正向力+W摩擦力=ΔK
或 (-58.8 s)+0+(-15.7 s)=-125
故 s=1.7公尺
P. 47
6-6 位能
P. 48
(一)重力位能
(1)如圖6-17所示,以地平面為基準,施一力F,將一質
量為m的物體,由地平面緩慢地以等速度垂直向上,
將其移到高度為h處,施力F必需平衡物體所受的地
心引力,所以其大小等於物重mg,因此,施力對物
體所作的功為
W=F h cos0=m g h
此外力所輸入的功轉變為該物體在高度h處時的重力
位能,若以U表示重力位能,則
U=mgh
(6-19)
P. 49
(2)事實上,我們常考慮的是位能的變化量,一物體在
兩點間的重力位能的變化量,僅與此兩點間的鉛直高
度有關,而與重力位能為零之參考面的選擇無關。
P. 50
(二)彈性位能
(1)如圖6-18(a)所示,彈簧沒有發生形變,位於自由
端視如質點之木塊所受的合力為零,此時木塊之位
置稱為平衡位置。
(2)在彈性限度內,彈簧之恢復力F的大小與其自由端
之位移x的大小成正比,而方向與自由端之位移的方
向相反,換言之,恢復力的方向永遠指向平衡位置,
此關係稱為虎克定律,以數學式表示則為
F=-kx
(6-20)
上式之負號表示恢復力與位移方向相反,k為一比例
常數,稱為彈簧的力常數。
P. 51
(3)欲使彈簧緩慢地伸長x,需施外力F‘於彈簧,以克服
彈簧的恢復力F,故F'之大小與F相等,但方向與F
相反,因此,外力F'與彈簧自由端的位移x之關係式
為
F'=kx
(6-21)
上式有時也稱為虎克定律。
P. 52
P. 53
(4)當位移x=0時,外力F'=0;當位移為x時,外力增至
F'=kx;因此當彈簧的伸長量由0增至x時,作用在彈
簧之外力的平均值為
0  kx
1
F' 
 kx
2
2
此過程中外力對彈簧所作的功為
1
1 2
W  F ' x  ( kx )  x  kx
2
2
(6-22)
P. 54
此值等於圖6-19外力對位移的關係圖之典線底下的面
積,此外力輸入的功轉換為彈簧在伸長量為x時所貯存
之彈性位能,以U表示彈性位能,則
1 2
U  kx
2
(6-23)
上式中之x為彈簧之伸長量或壓縮量時皆成立。
P. 55
P. 56
(三)位能與保守力
(1)在前面的敘述中,我們是以外力所作的功來定義位能,
即
W外力=ΔU=Uf-Ui
(6-24)
(2)實際上,位能的觀念可由相關的保守力來定義更恰當,
在(6-24)式的位能定義中,由於物體等速度運動,其動
能變化量ΔK=0,由功能定理W合力=ΔK可知,作用在
物體上的外力和保守力之合力所作的淨功亦為零,W合
力=0,即
W外力+W保守力=0 或 W外力=-W保守力
(6-25)
P. 57
由(6-24)式及(6-25)式可得
W保守力=-ΔU 或 ΔU=-W保守力
(6-26)
依上式,我們可定義系統位能的變化量為保守力所作
之功的負值
P. 58
例題八
已知彈簧所受外力F'與伸長量x的關係式為F'=kx ,當
彈簧的伸長量由0增至x時,試導出外力對彈簧所作的
功為kx2/2。
解
由(6-8)式可得外力所作的功為
W 
x
0
1 2
F ' dx   (kx )dx  kx
0
2
x
P. 59
例題九
一抽水機每分鐘能將300公斤的水由10公尺深的井中抽
上來,且以20公尺/秒的速度射出,試求此抽水機馬
達的平均功率為若干馬力?
解
抽水機對水所作的功,為水由井底抽至地面之位能
變化量,以及水由靜止到產生速度之動能變化量的
總和,若以10公尺深處為零位面,則
m v2
W  U  K  (m gh 0)  (
 0)
2
300 202
 300 9.8 10 
 89400焦耳
2
P. 60
功在1分鐘內完成,故平均功率為
W 89400焦耳
1490
P 
 1490瓦特 
馬力  2馬力
t
60秒
746
P. 61
例題十
如圖6-20所示,單擺之擺長為L,擺錘質量為m,今施
力使其由最低點側移升高,當單擺繩子與鉛直線夾a後
靜止,求此力作功若干?
P. 62
解
外力所作之功等於擺錘重力位能的變化量,若以擺
錘最低點A處為零位面,則擺錘上升的鉛直高度h為
h  OA  OB  L  L cosa
故所作的功W為
W=ΔU=m g h=m g ( L-L cos a)=mgL(1-cos a)
P. 63
例題十一
有垂直縣掛的彈簧,在其下端掛上質量10公斤的物體
時,其長度為1米;如果改掛質量15公斤的物體時,其
長度為1.1米,試求(a)彈簧的力常數為何?(b)將此彈簧
由1米拉至1.1米時,外力須作功若干?
解
(a)設彈簧原長為L0,力常數為k,則由外力與伸長量
的關係式F'=kx得
m1g=k(1-L0)
(1)
m2g=k(1.1-L0)
(2)
P. 64
上面兩式相除,且m1=10公斤,m2=-15公斤,得
1  L0
m1
10


m2
1.1  L0
15
故 L0=0.8米
將此原長L0代入(1)式,得
10×9.8=k(1-0.8)
故 k=490牛頓/米
P. 65
(b)外力所作的功等於彈簧從1米拉至1.1米時之彈性位
能的變化量,即
1 2 1
2
W  U  U  U 0  kx  kx0
2
2
1
1
2
  490  (1.1  0.8)   490  (1  0.8) 2
2
2
=12.25焦耳
注意:功並不是W=k(x-x0)2/2。
P. 66
例題十二
有一長為L,質量為m的均勻木材,平置於地面,若欲
將木材鉛直豎起,需作功若干?
解
木材每單位長度的質量為λ=m/L。如圖6-21所示,
離木材左端x處之微小長度dx之微小質量為dm=λdx
=(m/L)dx,將木材豎起時,此微小質量的鉛直高
度增加h=x,增加的位能為
dU=(dm)gh=gx(dm)=gx(m/L)dx
P. 67
P. 68
因此外力對其所作微量的功為
dW=dU=(mgx/L)dx
由x=0至x=L,外力對木材所作的總功為
L
W   dW  
0
L
0
mgx
mg
dx 
L
L

L
0
xdx
mg 1 2
L
mgL

( L )  mg ( ) 
L 2
2
2
上述的結果顯示,可將均勻木材的質量m視為集中
於中心(即質心)處,當木材豎起時,其中心升高
h=L/2,因此木材的位能增加 m g L/2。
P. 69
6-7 能量守恆原理及其應用
(A)如圖6-22所示,會發現其速度會隨
著高度的增加而逐漸減小,也就是
說,球之高度增加時,其動能逐漸
減少,而重力位能卻逐漸增加。反
之,球在落下過程中,其速度會隨
著高度的降低而逐漸增加,亦即高
度降低時,球之重力位能漸減,而
動能漸增,這些現象顯示重力位能
和動能是可以互相轉換的。
圖 6-22
P. 70
圖6-23
P. 71
(B)如圖6-24所示之彈簧擺,當水平放置的彈簧及其上的
物體在無摩擦的平面上作往復運動(稱為簡諧運動)
時,其彈性位能與物體之動能會互相轉換,各有消長,
但彈性位能和動能的總和亦保持不變。
P. 72
圖6-24
P. 73
(C)以下我們將探討上述這些力學能的數學關係式:
(一)力學能守恆
(1)當物體僅受重力或彈力等保守力的作用時,由功能原
理可知,保守力所作的淨功等於物體動能的變化量,
即
W合力=ΔK 或
K保守力=ΔK
(6-30)
(2)由(6-26)式位能的定義可知,保守力所作的功等於系
統位能變化量的負值,即
W保守力=-ΔU
(6-26)
P. 74
(3)由上面兩式可得
ΔK=-ΔU
或 ΔK+ΔU=0
(6-31)
動能變化量ΔK=Kf-Ki,位能變化量ΔU=Uf-Ui,代
入上式整理可得
Kf+Uf=Ki+Ui 或
K+U=常數
(6-32)
動能K與位能U的和稱為力學能E,即E=K+U,因此
上式亦可寫為
Ef=Ei 或 ΔE=0
(6-33)
上面三式均顯示,物體僅受保守力作用時,系統中的
動能和位能可以互相轉換,但其總和卻是不變的,此
項關係稱為力學能守恆定律或是機械能守恆定律。
P. 75
(4)在圖6-22中,由力學能守恆定律可知,在任意高度時,
系統的動能K和重力位能Ug的總和保持不變,即
1
1
2
2
(6-34)
mv f  mgh f  mvi  mghi
2
2
(5)在圖6-24中,在任意位移時,系統之動能和彈性位能
的總和維持不變,即
1
1
1
1 2
2
2
2
(6-35)
mv f  kx f  mvi  kxi
2
2
2
2
(6)如果作用在一系統上有重力和彈力等兩種保守力時,
(6-32)式中的位能U包括重力位能Ug和彈力位能Us,因
此,此式之力學能E改寫為
E=K+Ug+Us=常數
(6-36)
P. 76
(二)力學能和非保守力
(1)如果作用在系統上同時有保守力和非保守力時,由功
能原理可得
W合力=ΔK 或 K保守力+W非保守力=ΔK
(6-37)
(2)由(6-26)式可知,W保守力=-ΔU,因此上式可改寫為
W非保守力=ΔK+ΔU
(6-38)
或 W非保守力=(Kf-Ki)+(Uf-Ui)=(Kf+Uf)+(Ki+Ui)
即 W非保守力=Ef-Ei=ΔE
(6-39)
(6-38)式或(6-39)式說明了非保守力所作的功等於系統
之力學能的變化量,也就是說,非保守力作功會改變
系統的力學能,非保守力所作的功可為正功或負功。
P. 77
(3)以發射火箭為例,其所受的重力為保守力,引擎的推
力和空氣阻力則為非保守力,其中推力的方向和火箭
運動的方向相同,對火箭作正功,會增系統的力學能;
而空氣阻力的方向和火箭運動的方向相反,對火箭作
負功,會減少系統的力學能。
P. 78
(三)能量守恆原理
(1)前面談到系統之力學能總和保持不變的特性,只有在
物體僅受保守力作用的情況下才適用。如果考慮空氣
阻力和摩擦力等非保守力的作用,則力學能不再守恆,
會隨著物體運動的進行而逐漸減少。
(2)力學能雖然不再守恆,但是如果考慮一切因摩擦所產
生的熱能,以及在其它交互作用中所呈現的能量,則
總能量或許還是保持不變的。這個想法經過許多實驗
加以證實後,在1847年,德國物理學家赫姆霍茲
(Helmholtz, 1821~1894)主張:能量有各種不同的形
式,可以從一種形式轉換為另一種形式,但能量卻不
P. 79
能創造,也不能毀滅。換言之,宇宙間的總能量是保
持不變的,此稱為能量守恆原理。
P. 80
例題十三
如圖6-25所示,在光滑平面上有一力常數為9牛頓/公
分的彈簧,彈簧先被壓縮5公分後,在其前端放置質量
為10公克的物體,當放鬆彈簧後,試求此物體離開彈
簧時的速率為何?
圖6-25
P. 81
解
系統最初之力學能為彈簧的彈性位能kx2/2,而物
體的動能為零;最後的力學能為物體的動能mv2/2,
而彈簧的彈性位能為零,由力學能守恆定律得
1 2
1
kx  0  mv 2  0
2
2
(1)
將物理量的單位轉換為SI制:
力常數:k=9牛頓/公分=900牛頓/公尺
壓縮量:x=5公分=0.05公尺
質量:m=10公克=0.01公斤
P. 82
將以上數據代入(1)式,可得物體離開彈簧時的速率
為
v=15公尺/秒
P. 83
例題十四
有一垂直懸掛而質量可忽略不計的彈簧,其力常數為k,
在其下端懸掛質量為m的物體後,突然釋放,使物體
由彈簧之自然長度下端開始自由下墜,試求(a)彈簧最
大可伸長若干?(b)當物體所受合力為零時,彈簧伸長
量為何?(c)物體在受力為零處時的速度為何?
解
(a)如圖6-26(a)所示,當物體下墜達到最低點時,彈
簧伸長量亦達到最大為xm,此時物體速度為零,物
體因為下墜所減少的重力位能,將全部轉換為彈簧
的彈性位能,即
P. 84
1
2
kx m  mgxm
2
得
2mg
xm 
k
(b)如圖6-26(b)所示,當物體所受的合力為零時,其
所受向上的彈力等於向下的重力,若此時彈簧的伸
長量為x,則
kx=mg
得
mg
x
k
P. 85
圖626
P. 86
(c)在(b)中之合力為零處,物體下降x=mg/k時,物
體減少的重力位能轉換為物體的動能和彈簧的彈性
位能,即
mg
1
1 mg 2
2
mg (
)  mv  k (
)
k
2
2
k
故
v
m
g
k
此為物體在上下往復運動過程中之最大速度。
P. 87
例題十五
如圖6-27(a)所示,A與B兩球的質量分別為2m與m,兩
球以細繩相連接,此繩跨過一無摩擦的定滑論,A球
距地面之高度為h,而B球靜止於地面,當A球釋放後,
求(a)兩球達同一高度時,B球速率為何?(b)A球著地瞬
間,B球速率為何?(c)A球著地後,B球能達的最大高
度為何?
P. 88
P. 89
解
(a)以地面為零位面,如圖(a)所示,當B球靜止於地面
時,A球的位能為(2m)gh,而B球的位能為零,此時
兩球的動能均為零。如圖(b)所示,當兩球達同一高
度時,A球下降h/2,離地面的高度為h-h/2=h/2,
位能為(2m)g(h/2);B球升高h/2,位能為mg(h/
2),此睦A、B兩球的速率均為v,兩者的動能分別
為(2m)v2/2與mv2/2。比較圖(a)和圖(c),由力學
能守恆定律得
h
h
( 2 m )v 2
mv 2
(2m) gh  ( 2m) g ( )  mg ( ) 

2
2
2
2
1
故 v
gh
3
P. 90
(b)如圖(c)所示,A球著地瞬間,A球的位能為零;B
球升高h,B球的位能為mgh,此時A、B兩球的速率
均為v',兩者的動能分別為(2m)v' 2/2與mv' 2/2。
比較圖(a)和圖(c),由力學能守恆定律得
2
(2m)v'
m v'
(2m) gh  0  0  0  0  m gh

2
2
故
v'
2
2
gh
3
P. 91
(c)A球著地後,B球以v' 為初速度,繼續作向上拋體
運動,此時B球的位能為mgh,動能為mv' 2/2。當
B球到達最大高度h' 時,其位能為mgh',動能為0,
由力學能守恆定律得
2
mv'
mgh 
 mgh'0
2
2
(
2
gh
/
3
)
v'
4
h'  h 
 h
 h
2g
2g
3
2
故
P. 92
例題十六
如圖6-28所示,質量為20公斤的物體置於傾斜角為37
的斜面上,物體由靜止釋放沿斜面滑下10公尺後,其
速度為6公尺/秒,求物體與斜面間的動摩擦係數為何?
P. 93
解
物體下降的鉛直高度
h=10公尺×sin37=6公尺
設物體在斜面頂端的初位置為零位面,此題中的非
保守力為動摩擦力,由(6-38)式,W非保守力
=ΔK+ΔU,得
W摩擦力=ΔK+ΔU=(Kf-Ki)+(Uf-Ui)
1
或  f 10  (  20  62  0)  [(20  9.8  6)  0]
2
故 f=81.6牛頓
P. 94
物體在斜面上的正向力為
N=m g cosθ=20×9.8×cos37=157牛頓
動摩擦係數為動摩擦力與正向力的比值,即
f
81.6


 0.52
N
157
P. 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