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5功與能

第五章 功與能
•5-1功的定義
•5-2動能與位能
•5-3力學能的守恆
•5-4質點的碰撞
•5-5摩擦與力學能不守恆
5-1 功的定義
•功的定義與公式說明(圖示)
•圖示(徒勞無功)
•功的單位
•功率與功率的單位
•例題一
•例題二
功的定義與公式說明(圖示)
•功:施力與所生位移的向量內積。
•公式:W  F S  FS cos  (  為F與S的夾角)
圖示(徒勞無功)
功的單位
物理量
制度
絕
對
單
位
重
力
單
位
單位
力(F)
位移(S)
功(W)
MKS
牛頓(N)
公尺(m)
焦耳(J)
CGS
達因(dyne) 公分(cm) 耳格(erg)
MKS
公斤重(kgw) 公尺(m) 公斤重-公尺
CGS
公克重(gw) 公分(cm) 公克重-公分
功率與功率的單位
•功率:單位時間內所作的功
P=W
t
•功率的單位:
1瓦特= 1焦耳/秒
1馬力= 746瓦特
例題一
某人以 10 牛頓的力,拖一置於無摩擦力之水平面上的
行李箱,使行李箱沿著平面直線移動4公尺,若此力與
水平方向 (1) 同方向 (2) 成 60°角 (3) 互為垂直時,此
力所作之功若干?
解:由功的公式W=FScosθ
(1) W1=10 ×4cos0°= 40(焦耳)
(2) W2=10 ×4cos60°= 20(焦耳)
(3) W3=10 ×4cos90°= 0(焦耳)
例題二
將一行李箱放在水平路上,以5公尺/秒等速度拖動,
所需功率若為200瓦特,則
(1)路面平均阻力為多少牛頓?
(2)拖動5秒所作 的功為多少焦耳?
解:(1) 設平均阻力為 f,因行李箱等速度拖動,合力
為0, 所以所施力的大小亦為 f
由P = fυ → 200 = f ×5 得 f = 40(牛頓)
(2) 由W = Pt → W = 200 ×5 = 1000(焦耳)
5-2 動能與位能
•動能與公式說明
•例題三
•重力位能
•重力位能圖示(一),圖示(二)
•例題四
•虎克定律與彈性位能
•彈性位能圖示
•例題五
動能與公式說明
• 動能:物體因運動而具有的能量。(Ek表動能)
a F
m
由  2  2 aS   2  2 F S
m
即 FS  1 m 2  Ek  1 m 2
2
2
例題三
一力作用於質量2公斤之靜止物體,使其在光滑水平面上
運動,5秒內共移動25公尺之距離,求5秒末時 (1)物體之
動能 (2) 施力作功若干?
解:(1)設加速度為a,5秒末速度大小為υ,因初速度為零
由公式S  1 at2  25  1 a  52  a  2 (公尺/秒2 )
2
2
再由公式   at    2  5  10 (公尺/秒)
物體之動能 Ek  1 m 2  1  2  102  100 (焦耳)
2
2
(2)施力作功=物體獲得之動能=100(焦耳)
重力位能
重力位能:以地面為起算點,設物體之質量為m,距
地面高度為h,則重力位能
Ep=mgh
(此種位能係因物體在重力場中的位置改變而來)
重力位能圖示(一)
物體之位能
重力位能圖示(二)
物
體
位
能
隨
起
算
點
而
不
同
例題四
有一塔高 20 公尺,一石子質量為2公斤,由塔頂自由
落下,設空氣阻力可忽略,求石子在塔頂時相對於地
面的位能?又掉落至地面時之速度多大?(重力加速
度為10公尺/秒2)
解:相對於地面的位能為
EP= mgh = 2 ×10 ×20 = 400(焦耳)
落至地面時,位能完全變為動能,所以
1/2 ×2υ 2 = 400
得落至地面之速度大小υ= 20(公尺/秒)
虎克定律與彈性位能
•虎克定律:彈簧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壓縮量或伸
長量與所施外力成正比。
•彈性位能:彈簧由於形狀的改變而產生的能量。合
乎虎克定律 F = k x之彈簧,其所具有之
彈性位能U表為
U = 1 kx2 (x為彈簧之壓縮量或伸長量)
2
彈性位能圖示
彈性位能
例題五
一彈簧之彈力常數為100牛頓/公尺,今將彈簧壓縮2
公尺後,在彈簧前端置一質量為1公斤之鐵球,將彈
簧釋放之,則鐵球離開彈簧之速度為多少公尺/秒?
解:設鐵球離開彈簧之速度為ν公尺/秒,因彈簧之
彈性位能轉為鐵球之動能,即
1 2 1 2
1
1
2
kx  mv
 100  2   1 v 2
2
2
2
2
得 v  20 (公尺/秒 ) (負不合)
5-3 力學能的守恆
•力學能守恆的意義
•力學能守恆圖示與說明
•例題六題目
•例題六解答
力學能守恆的意義
•動能與位能之和稱為總力學能
•力學能守恆定律:在同一系統內,力學能(動
能
與位能)可以透過力交互作用互相轉換,但其總
和不變。
力學能守恆圖示與說明
質量m的物體,受地球引力,
於高度h1時,速度 υ1;高度h2
時,速度υ2,則
1 m 2 + mgh = 1 m 2 + mgh
2
1
2 2
2 1
例題六題目
如圖,在光滑的曲面上,一物體自離地面15公尺高之曲面A點
下滑至離地面10公尺高之B點,求到達B點之速率?(設重力
加速度為10公尺/秒2)
例題六解答
解:設物體之質量為m,則由力學能守
恆定律,在A點之總力學能應等於
在B點之總力學能,即
1 2 + m ×10 ×10
0 + m ×10 ×15 = mυ
2
得υ= 10(公尺/秒)
5-4 質點的碰撞
•恢復係數的定義
•非彈性碰撞與完全彈性碰撞的定義
•完全彈性碰撞公式說明
•例題七
•斜向彈性碰撞 (圖示一)(補充)
•斜向彈性碰撞說明(補充)
•斜向碰撞 (圖示二)m1 = m2,υ2 = 0 (補充)
恢復係數的定義
兩質點碰撞前速度分別為 υ1、υ2;碰撞後速度為u1、
u2接近速度大小υ1  υ2,分離速度大小u2  u1
u 2 u1
碰撞後遠離速度
恢復係數e 

 1  2 碰撞前接近速度
1.若e = 1,則兩質點作完全彈性碰撞。
2.若0 ≤ e<1,則兩質點作非彈性碰撞。
3.若e = 0,則兩質點作完全非彈性碰撞。
非彈性碰撞與完全彈性碰撞的定義
•非彈性碰撞:兩質點碰撞遵守動量守恆定
律,
但有能量損失者。
•完全彈性碰撞:兩質點碰撞遵守動量守恆
定
律與能量守恆定律。
完全彈性碰撞公式說明
兩質點質量為m1及m2作完全彈性碰撞 ,碰撞前之速
度分別為υ1、υ2;碰撞後之速度為u1、u2,則必合乎
m1υ1+m2υ2=m1u1+m2u2
1m  2  1 m  2  1 m u 2  1 m u 2
2 1 1 2 2 2 2 1 1 2 2 2
m1 m 2
2m 2
可解出u1及u2為 u1 
1 
2
m1 m 2
m1 m 2
u2
2 m1
m1 m 2
1 
m 2 m1
m1 m 2
2
例題七
質量為6公克之 A 球在一直線上以20公分/秒之速率正
面撞擊另一質量為2公克靜止之B球。若為完全彈性碰
撞,求碰撞後兩球之速度各為若干?
解:因 2 0 ,且為完全彈性碰撞,所以
m1 m 2
2 m1
u1 
1 ,u 2 
 1 代入得
m1 m 2
m1 m 2
62
u1 
 20  10 (公分/ 秒)
6 2
2 6
u2
 20  30 (公分/ 秒)
6 2
斜向彈性碰撞(圖示一)(補充)
斜向彈性碰撞說明(補充)
m1 1 m 2  2 m1 1' m 2  2'
1 m  2  1 m  2  1 m ' 2  1 m ' 2
2 1 1 2 2 2 2 1 1 2 2 2
因為是彈性碰撞所以碰撞前後總動量守恆,
總動能守恆
斜向碰撞(圖示二) (補充)
m1=m2,υ2=0
碰撞前
碰撞後
5-5 摩擦與力學能不守恆
•摩擦力產生原因
•靜摩擦力與動摩擦力
•(圖示)水平拉力與摩擦力
•(圖示)最大靜摩擦力
•(圖示)動摩擦力
•摩擦係數(表)
•例題八
•例題九題目、解說
摩擦力產生原因
摩擦力的產生是由於互相接觸的物體表面凹凸不
平,阻礙雙方相互運動,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運
動或將發生運動的方向相反。
測定摩擦力
靜摩擦力與動摩擦力
•當拉力較小時,木塊仍靜止不動,此時之摩擦力稱為靜
摩擦力
•靜摩擦力的大小是隨著拉力的增大而增大,拉力逐漸增
加到某一個限度,物體才會開始運動,此時接觸面之
摩擦力稱為最大靜摩擦力
•動摩擦力小於最大靜摩擦力
•摩擦力大小與接觸之面積無關,與垂直於接觸面之正向
力N成正比
•滑動摩擦遠較滾動摩擦為大
(圖示)水平拉力與摩擦力
(圖示)最大靜摩擦力
(圖示)動摩擦力
摩擦係數(表)
材
料
橡木與橡木
皮與橡木
鋼與鋼
銅與鋼
鑄鐵與鑄鐵
銅與鑄鐵
橡膠與乾水泥地
橡膠與溼水泥地
s
k
0.50
0.40
0.74
0.53
1.10
1.05
1.00
0.70
0.30
0.30
0.57
0.36
0.15
0.29
0.70
0.50
例題八
鐵塊與水泥地間之靜摩擦係數為0.30。若在水平的
水泥地上,要將40公斤的鐵塊滑動拉行,需加多少
力? (設當地重力加速度10公尺/秒2)
解:正向力N之大小與鐵塊重量相等
由靜摩擦力公式
fs   s N  mg  0.30  40  10 120
(牛頓)
例題九題目
質量為5公斤的鐵塊,在水泥地上滑行。以
初速度為12公尺/秒,滑行11公尺。若鐵塊與
水平的水泥地之動摩擦係數為0.2,且重力加
速度大小為10公尺/秒2,則
(1)未動能變為多大?
(2)速度變為多大?
(3)動量改為多少?
例題九解答
解:(1)摩擦力所消耗的功Wf為
Wf = f S =μNS =μmgS = 0.2 ×5 ×10 ×11 = 110(焦耳)
未動能 = 初動能−摩擦力所消耗的功
= 1/2 ×mυ02 − Wf = 1/2 ×5 ×122 − 110 = 250(焦耳)
(2)1/2 ×mυf2 = 250 ∴1/2 ×5 ×υ2 = 250
得υf = 10 (公尺/秒)
(3)動量變化 = mυf − mυ0 = 5 ×10 − 5 ×12
= −10 (公斤-公尺/秒)負號表示動量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