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源建设发展新趋势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学习资源建设发展新趋势

学习资源建设发展新趋势
余 胜 泉
教授
[email protected]
http://www.etc.edu.cn
2013年10月于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
“移动学习”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
祝贺各位选手获得优异成绩
从作品可看到未来几个明显的趋势
(1)从封闭到开放
进入Web2.0时代,也推动了开放教学资源(开源
教学软件、开放的内容和资源、开放的标准)的发展,
如:MIT开发课程、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精品开放课等。
这种新型内容创作、传播的模式以及新的版权理念无
不对传统资源建设形成了挑战。
开放教育资源运动
开放课程:MOOC
• 脱胎于开放教育资源(OpenEducational Resource,
OER)
• 特点:面向世界,免费开放社会所需的高等教育课程,实
现在线学习和分享
• 不仅提供课程的全部授课视频、讲课 PPT,同时提供学习
课程的网络平台,定期开课,按时布置作业和测验,强化
师生互动等,努力构建虚拟的数字化教学环境。
• Coursera 项目
 由美国斯坦福大学两名教授联合创办
 建设目标,即利用先进的网络平台,使得普罗大众享受顶尖大学
的教育,通过教育提升学习者自身的生活,进而改善家庭生活,
造福社会
 不分年龄、职业、学习背景和地域,只要能连通互联网,不需入
学考试就可注册学习
Coursera的教学理念
1、完备的教学环节
 根据教学计划,Coursera 平台发布开课信息,如授课教师、开课时间等信息。
 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每周定时发布视频教学材料,布置作业和组织网上讨论。
 学生按照时间节点,自主选择时间完成视频观看、作业、参加讨论等。
 学生参加结业考试,获得电子修课证书
2、贴合网络自学的视频设计
 视频内容短和模块化。每堂课分割成 3—5 个相关主题的短视频。
 重要知识点处嵌入交互式问题
 学生可以及时检查学习效果
 教师更多采用面对面交谈方式
3、独创的生—生互评
 Coursera 开发了一套生—生互评系统
 教师根据课程特点制定作业评价指标
 按照互评标准为其他同学(最少 5 名)的作业评分
(2)从预设到生成
• 身处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极快
• 而目前学习技术主要支持单向信息来源的
信息传递模式
–
–
–
–
专家作为信息生产者,提供内容和解决方案
用户作为信息消费者
忽视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有价值信息
这种模式下,其信息更新周期长,与用户的贴近程度低
Content: Web 1.0
1.0时代内容
是珍珠
Content: eLearning 2.0
2.0时代内容
是洪流
学习资源的进化与成长
• 体现资源的可进化特性,进化和生长具有结构性特征,
和学习元 内部的知识结构模型密切相关,是聚合性的
生长而不是漫无目的的生长
(内容+人际网+外部资源+外
部链接+过程性信息)
添加外部链接
版本4
附加人际网
版本3
附加人际网
编辑内容
版本2
生产
版本1
嵌入Rss资源
发表评论
做批注
(3)从网络课程到微课
小型化、微
型化、可重
组
已经开发好的课程
课程
重新排列组合
适合我的课程
具体教学情境
人类进入微时代
聚焦某个小知识点或具体问
题,针对性强,主题突出
教学内容+活动+评价+认证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持续时间短,一般在5~20分钟;
内容少,容量小,支持移动学习
表现形式多样,视频、动画、图
片集
微型学习
微型资源
微课
微课的概念及特点
1
“微课”是微型课程的简称,是某个知识点的教学内容及
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按一定的教学目标组织起来的
教学内容;按一定的教学策略设计的教学活动及其进程安排。
在具体教学中,微课所讲授的内容呈
“点”状、碎片化,这些知识点,可以是知
识解读、问题探讨、要点归纳;也可以是方
法传授、教学经验等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和
展示。微课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微
课不仅适合于移动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也
适合学习者个性化、深度学习的需求。
1
微课的概念
——余胜泉
微课程是内容、服务和互动
的载体。
微型学习
微型资源
微课
微课的概念及特点
1
教学针对性强:针对某个小知识点或具体问题解决的小型化、针对性教
学。
教学时间较短:时长一般为5—20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20分钟。
教学结构完整: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及其安排、教学效果评价以及
课程学习认证。
教学内容较少: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聚集,主
题突出,强调解决现实问题。
资源容量较小:总容量一般不超过几十兆,可通过视频、动画、图片集
等多种形态表现,可通过多种终端访问,可实现移动学习。
2
是一种教育服务:微课不是单纯的学习资源,而是通过学习资源承载的
教学服务,指向问题解决,需要对学习过程提供沟通与支持服务。
微课的特点
微到极致 便是质量
微课之间是有语义关联的,形成知
识体系,碎而不乱
微课之间的语义关联
基于语义的聚合方式
从资源组织到知识组织;从线性、树状组织到网状关联
多终端显示自适应
微型学习
微型资源
微课
微课的基本结构
2
微课=微型资源+学习活动+学习评价+认证服务
学习评价
学习内容
学习活动
(4)从内容到活动
– 内容设计—〉资源+活动设计
内容与活动的整合性设计
更有
利于
促进
有意
义网
络学
习的
发生
• 教学活动化的宗旨是促使学习者认知加工(
思维)外显化。
• 包括学习活动的教学单元应该是网络课程的
基础性组成结构
• 完整的学习活动包括:目标、主题和任务、
活动流程(活动模式)、信息资源(或教师
的讲授)、学习工具等内容。
• 基于学习活动设计的教学设计,可组合出多
种教学模式。
• 以学习活动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其成功的关
键因素在于活动的质量。
整合性设计
• 按照学习内容的学习过程逻辑,安排合理的活动步骤,统筹协
调的活动分工。
学习资源
学习对象
(如Web网页)
学习活动
Chat and
Scribe
学习对象
(如练习、测试)
Notice
Board
Multiple
Choice
……
学习过程
学习对象
(如视频、音频)
Share
Resources
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整合
学习内容
学习活动
内容与活
动整合设
计
2015/4/13
27
学习活动库
(5)从信息链接到人的链接
.htm
.jpg
.htm
.msg
.jpg
.htm
.htm
.htm
.doc
.htm
从信息链接到人的链接
.msg
.xls
.htm
.htm
.jpg
.jpg
.htm
.htm
.doc
.msg
学习元
将可进化的物化资源与人
力资源结合在一起,构成
一个可以动态演化、自我
发展的知识关系网络,网
络聚合到一定规模和深度,
将拥有社会智能
体现物化资源与人的资源的联通
体现物化资源与人
的资源的联通,构
建基于知识的社会
网络KNS:
Knowledge
Network Social
Service
知识成为人的连接通路
(6)从平面到三维
信息表现立体化
text
image
video
/audio
最成功的虚拟世界
Second Life
1
2
3
Real
Estate
Gambling
Industry
Polity
基于游戏的学习
教育游戏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体验,
并提高学生的核心技能,如协作、创造力和
批判性思维。
3D游戏实验室(3D GameLab)(http://go.nmc.org/vedmb):由博伊西
州立大学(Boise State University)开发,是一个基于探究的学习平
台,能够将任何课堂转为生动的游戏。3D游戏实验室帮助教师创新学习
活动同课程标准结合在一起,为学习者提供了学习的不同选择,他们可
以以游戏的方式来学习基于能力的课程。
世界的镜子
互联网的终极形态是“镜像世界”——物理
世界的虚拟映射,就像一个小镇倒映在平静的湖
面上,倒影中包含了你真实生活中的社会、机构
和家庭结构。
——耶鲁大学教授戴维。杰勒恩特
(7)从电脑到手机
Westmister University:
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 (WAP)
Source: ELearn Magazine, www.elearnmag.org
Tutors can store learning objects and menus in XHTML so that
students can access them through WAP on mobile devices
特点
• 学习内容是零散的、片段性的。移动学习要求学
习内容都是小片段的,微小的信息单元,这样才
有利于对于内容的接受、存储和流通。
• 学习时间是短而且分散的,学习者的注意力“高
度分散”的。移动学习要求学习时间是相对较短
的,并且灵活散布于日常生活的空隙时间中,是
“非固定”状态的,随时随地的学习;
• 学习的个性化。移动学习采用多种媒介,并且学
习时间、内容、方法、地点等都是由学习者自己
选择和决定的。
情境感知(Context Sensitivity)
• 随着技术的进步,移动设备的情境感知(Context
Sensitivity)能力将越来越强大,它将集成更多的传感器
、探测器、采集器,通过这些电子化的微型感知设备,捕
获用户、设备、场所、问题、应对策略方法等真实世界的
信息,以及将我们所处生活环境中各种人类感官不能直接
感受到的信息,采集到方寸之间的移动设备中,进入到数
字化的虚拟世界中,经过计算、处理,变成我们人类学习
、决策的参考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连通虚拟世界和现实
世界,通过虚拟世界的知识学习来增强人对现实的理解和
驾驭能力。
示例:SkyScout
• 比如美国Celestron公司的SkyScout (天空探索家),它是一个具有情
境感知能力的天文望远镜,将SkyScout指向某一颗星体,它会在存储
的6000多星体天文数据库中对照,识别出这是哪颗星,再向你用文本
或声音介绍它的基本情况,还时常会穿插一些背景故事,神话传闻。
• 该产品能够在天文观测过程中,帮天文爱好者和初学者讲解和寻找星
体目标,实在是最大化的满足了发烧友们,老师们的需求,是一种典
型的情境学习的移动设备。
• SkyScout采用了GPS全球卫星定位技术,无论使用者把它带到哪里
,它都能通过与定位卫星的校正,测出当地的经纬度,标出正确的位
置。通过三轴感应器,能随时随地测量重力和磁场,经过计算,得出
SkyScout相对于地球的实际方位。有了这几条,SkyScout可以做到
定位星体,检索星体数据库中的知识。
• SkyScout还自带一个天文数据库,记录超过6000个肉眼能观察到的
各种天体的资料,行星、恒星、彗星,应有尽有;轨道、距离、速度
、方位、亮度、色彩,一应俱全。
星图APP
泛在学习
• 普适计算技术的发展,将对学习产生重大影响,我们正朝着一个情境
感知泛在学习空间AULS(Ambient Ubiquitous Learning Space)的
生态环境迈进,我们的学校、图书馆、教室、会议室、博物馆,乃至
于流通的商品,都能主动发射自身的知识和信息,每一个学习者都沉
浸到现实世界和数字世界交织的信息生态环境之中。
• 通过情境感知的移动设备,学习者可以轻松地感知并获取学习对象的
详细信息和学习内容,利用头盔式显示器、穿戴式电脑或其它设备,
提供一个新的、虚拟与现实交织的学习空间,并利用位置跟踪器、数
据手套、其它手控输入设备、声音等使得参与者产生一种身临其境、
全心投入和沉浸其中的感觉。并透过无所不在的智能网络,利用对话、
实践社区、协作学习、社交过程的内化、参与共同活动来实现于社会
学习。
泛在学习
The most profound forms of
learning are those that disappear.
They weave themselves into the
fabric of everyday life until they
are indistinguishable from it.
无所不在的学习
移动学习
泛在学习
无线网络
泛在学习
网络教室
非正式学习
连续性
泛在性
泛在学习
社会性
情境性
连接性
适应性
SpeakingPal 英语家教
Layar Player:用手机对着建筑物拍照,建筑物及周边信息
就会显示出来,实现真实情境的学习
(8)从知识到智慧
网络学
习要促
进高层
次认知
媒体技术观
帮助教师传递知识
技术作为学习工具,可以有效促进认
知
长期以来,信息化教学遵循的是“learn from IT”(从技术中学习)
的技术应用观,即客观主义的技术应用观。这种方式是让技术像教
师那样去“教学”,起一种替代教师的作用,学习者学习技术呈现
的知识,技术的作用就是传递要教授给学习者的知识,极大地抑制
和弱化了技术的认知功能。
技术的真正作用在于充当学习者建构知识的工具,以拓展学习
者建构知识的能力,通过使用技术工具来发展高阶能力,学习者是
“learn with IT”(用技术学习),即建构主义技术应用观。
技术的认知工具观
问题/任务表征工具
测试/评价工具
实时测验与分析
系统、发展性教
学评估系统
协同工作工具
BBS、CHAT、
OICQ
Word、PPT
Frontpage
认知工具是支
持、指引扩充
学习者思维过
程的心智模式
与设备
信息搜索工具
知识建模工具
Flash、几何画板
、Z+Z平台
绩效支持工具
网络教学平台、
学科群网站、
信息平台
Google/Baidu/
Yahoo/Sina
认为信息技术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认知工具。基本观点是,信息技术可以作为提高学生和教
师工作效率的工具,教学中认知情景创设的工具,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作为学生高级思维
训练工具,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将从目前大家更多关注电脑和网络转向关注人脑和高级思维
训练。
“结构力学求解器”让学
生们从耗费时间与精力的
复杂结构计算中抽出身来,
把更多精力放在定性研究
和创造能力的锻炼和培养
上,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和能力。
结构力学求解器(SM
Solver)是一个面向教师、
学生以及工程技术人员的
计算机辅助分析计算软件,
其求解内容包括了二维平
面结构(体系)的几何组
成、静定、超静定、位移、
内力、影响线、包络图、
自由振动、弹性稳定、极
限荷载等经典结构力学课
程中所涉及的一系列问题,
全部采用精确算法给出精
确解答。可供教师拟题、
改题、演练,供学生作题、
解题、研习,供工程技术
人员 分析、设计、计算之
用。
认知工具促进学习者思维发展
• 有利于学习者认知技能的培育、发展和习得。有助于学习者反思所知及其
过程、建构知识和促进高阶思维。
• 可有效地用于学生的协作学习,支持意义的社会性建构,利用技术进行探
索和发现,有利于学习者理解和思考现实世界,促进抽象知识与现实世界
的联系,发展创新和实践能力
• 利用设计和分析工具,可以更好地组织观点,体验过程,用来更好地理解
信息的解释信息,通过表征学习者的所知,技术为学习者提供深入理解内
容的学习手段,从而促进更丰富的理解。 。
• 技术可以变化知识表征形式、表达不同思考观点,有利于表征观念的深层
复杂性,拓展看问题的视角,为同一观念提供多种理解视角,促进学习者
思维模式的发展,从而培养深层次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 革新了学习者作为接受者的角色,使学习者成为生产者、创造者和发送者
。它有利于学习者清晰地表达所知晓的内容(亦即表达所学知识),反思
所学内容和学习过程,支持意义制定的内部协商(个体的内部思维),建
构个体化的意义表征和支持有目的的、深入的思考。
从知识传递到认知建构
学生
教育范式发生转移:
知识传递
─“老师教什么?”转变成“学生学什么?”
为主的观念
─老师从知识传授者变成依学生个人特质作知
识提供及辅助者的角色
─学生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以主动、积极的
态度来进行自主性的学习。 认知建构
学生
学生
课堂授课
绩效支持工具
图书馆
学生
在线学习
领域专家
学习社区
学生
学生
多谢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