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离子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分子离子

质
谱

质谱法是有机物结构分析的最重要方法之一

测定有机物的准确分子量;

提供分子式和其他结构信息;

GC-MS,LC-MS联用技术解决了复杂
有机混合物的快速分离和定性鉴定;

“软电离”技术可测定生物大分子准确
分子量以及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等;

灵敏度远高于其他结构分析方法。
什么是质谱
以某种方式使有机分子电离、碎裂,然后按质荷
比(m/z)大小将生成的各种离子分离,检测其强度,
并依次排列成谱图的形式,这种研究物质的方法叫做
质谱(Mass Spectrometry, MS)。各类有机物有其特
定的、可以重复的质谱图, 人们已经发现了一些化
合物的的裂解规律。
分子的电离
和碎裂
(离子生成)
离子按
质荷比分离
离子的
检测记录
质谱用于有机物结构解析
图示质谱原理
质谱的表示方法
基峰
正戊烷的电子轰击质谱图
质谱表示方法
正戊烷的电子轰击质谱表
离子质荷比
(m/z)
15
26
27
28
29
30
39
40
相对强度
(%)
3.2
2.8
35
4.3
30
1.7
12
1.3
离子质荷比
(m/z)
41
42
43
44
57
58
72
73
相对强度
(%)
50
68
100
3.5
15
1.1
9
0.5
质谱的基本原理和仪器




样品的电离---电离方式
离子的分离
离子的检测与记录
质谱仪器的基本结构
样品的电离
电子轰击电离法(Electron Impact, EI)
利用一定能量的电子与气相中的样品分子相
互作用(“轰击”),使分子失去价电子电
离成分子离子,当分子离子具有的剩余能量
大于其某些化学键的键能时,分子离子便发
生碎裂,生成碎片离子。
有机分子电离、碎裂示意图
ABC+ + D ·
AB+ + C
A+ + B
ABCD + e
-2e ABCD+ ·
(气态分子) (70eV)
(分子离子)
ABC · + D+
AB++CD ·
AD+ · +BC
…
轰击电子的能量
大部分有机物
的电离电位为
103eV,如:
甲烷为13.1eV
苯为9.24eV
所以分子离子
有较多剩余能量,
能产生丰富的碎
吡啶的电离效率曲线
片离子。
重排离子:
离子碎裂过程中还可能发生原子连接次序的变化,即在断键的
同时还有新化学键的生成,如ABCD+ AD+ · +BC中的AD+ ·
就是重排离子。
注意:如果分子中含有较多弱键,过高的剩余能量将导致分子
离子大部分甚至全部断裂,质谱图上将不出现分子离子峰,在这
种情况下,一般可采用软电离技术测定其分子离子峰,也可降低
轰击电子能量以提高分子离子峰的强度,但是轰击电子能量降低
会使总电离效率下降,进而导致灵敏度下降。
EI的特点:
方法成熟,是经典、常规的有机物电离方法。已积累了数
万张标准谱图;
碎片离子提供丰富的结构信息;
灵敏度高,能检测纳克(ng)级样品;
相对其他质谱电离技术,重复性好;
离子源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是商品质谱计的基本配置。
70eV轰击能量使部分化合物分子离子峰信号太弱或不出现;
 要求样品先气化然后才能电离,限制了应用范围。
其他电离技术
(统称为“软电离技
术” )





化学电离法(CI)
场致电离法(FI)和场解吸电离法(FD)
快原子轰击法(FAB)和二次离子质谱法
(SIMS)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法(MALDI)
大气压电离法(包括大气压化学电离法
(APCI)和电喷雾电离(ESI))
样品的电离
软电离技术的特点:
 用温和的、低能量的方式使分子电离,实现分子量测定的
目的,如CI、FI。
 使液、固样品不经气化直接电离,解决难挥发、热不稳定
样品的测定,如FD、FAB等。
脯氨酸的EIMS和CIMS比较
离子的分离原理


基于不同质荷比的离子在磁场或电场作用下
有不同的行为。
分析方法:
 磁偏转质量分析器
 四极滤质器
 离子阱质量分析器
 飞行时间质谱
 离子回旋共振质谱
磁偏转质量分析器原理
zV = mv2 /2
(1)
Hzv = mv2 /R
(2)
m/z = H2R2 /2V
(3)
质谱仪器的基本结构
分子电离碎裂
离子的生成
离子
按m/z分离
离子检测、
记录
离子源
质量分析器
离子
检测系统
进样系统
真空系统
质谱仪器对真空的要求

质谱仪内的气压:10-3~10-5 Pa

要求高真空的原因:


避免离子与其他粒子碰撞而改变运动轨道
或能量及动量;

避免发生离子-分子反应;

防止电子轰击离子源中的灯丝烧断。
高真空对进样系统的特殊要求
质谱仪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质量范围
m/z
分辨率
R=M/M 为两个离子的平均质量,为两个离子质
量之差。
灵敏度
质谱仪器中的各种离子







分子离子
同位素离子
碎片离子
多电荷离子
负离子
离子-分子反应产生的离子
亚稳离子
分子离子(M + ·)
最重要的一种离子,其质荷比为分子
量;

是奇电子离子;是分子失去一个价电
子而生成的离子。

注意:并非所有的有机物的分子离子
都能出现。

同位素离子

由元素的稳定天然同位素产生;
如存在 12C和 13C,甲烷就有 12CH4 (m/z16)
和 13CH4(m/z17)两种不同的分子。

又如 35Cl和 37Cl 。
质谱仪测定的是离子(由原子组成)的真
实质量,而化学家使用的是平均原子量。

碎片离子

由M + ·或碎片离子单分子裂解产生;

数量多,并提供丰富的结构信息;

通过裂解机理对其进行研究。
常规的EI谱图中最常见到的只有七种离子中的
三种—分子离子、碎片离子和同位素离子。有
许多化合物,如支化度高的烷烃、叔醇、多元
醇、缩醛等连分子离子都不出现。
正戊烷的 EIMS 谱

分子离子峰的判别标准

必须是谱图中最高质量的离子(不考
虑同位素离子);

必须是一个奇电子离子;

质荷比的奇偶性必须符合氮规则;

有合理的中性丢失;

其丰度与化合物类型匹配。
奇电子离子的判别

当元素组成已知时,可用环加双键公式
判别。

环加双键公式:
f = 1+n4+1/2(n3-n1)
如果计算值为整数,则该离子为奇电子离子,计
算值为半整数时则为偶电子离子。
氮规则

某化合物中若含偶数个氮原子,其分子
离子的质量一定是偶数;若分子中含奇
数个氮原子,则其分子量一定是奇数。
例如:CH4 C2H5OH H2NCH2CH2NH2
C6H5Cl NH3 C6H5NH2
CH3SH等。
合理的中性丢失

分子离子与最靠近它的高质量碎片
离子之间有一个合理的质量差,如
这个质量差在4~14,21~25的区域内,
则不合理,原先假定的分子离子是
错误的。
丰度与化合物类型匹配

分子离子的丰度主要取决与它的稳定
性。

各类有机物分子离子稳定性顺序如下:
芳香族化合物、共轭烯烃、脂环化合物、
硫醚、直链烃、硫醇、酮、胺、酯、
醚、羧酸、支链烃和醇。
一些典型化合物分子离子峰的相对强度
化合物名称
化合物名称
萘、喹啉
M+·相对强度
/%
100
四氢萘
90
甲基己基硫
醚
4-壬 烯
45
3-乙基-庚
烷
二丁胺
11
20
辛胺
0.5
3-辛 酮
8
庚酸
0.5
2-辛 酮
3
辛醇
0.1
二丁醚
2
缩乙醛
0
正-壬 烷
M+·相对强度
/%
6
1
常见化合物的电子轰击质谱举例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gas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er
气相色谱仪的高效分离能力与质谱仪的高灵敏度检测、
高鉴别分子结构的能力相结合的一种仪器,它是分析复
杂有机混合物的非常有效的工具。它的工作原理是:多
组分混合物样品经过色谱柱分离,得到各个单一组分,
按保留时间顺序随同载气逐一进入质谱仪的离子源,单
组分样品被电离成碎片(离子),经质量分析器和检测
器检测,可给出单一组分的质谱图,根据对所得质谱图
进行计算机检索和谱图解析的结果,便可以对这些单一
组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liquid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er
LC/MS的联用始于70年代,90年代以来,由于大气压电离的成功应
用以及质谱本身的发展,液相色谱与质谱的联用,特别是与串联质谱
(MS/MS)的联用得到了极大的重视和发展。 LC-MS/MS已成为现代
分析手段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LC-MS/MS联用的优点非常显著,
因为气相色谱只能分离易挥发且不分解的物质,而液相色谱则把分离
范围大大拓宽了,生物大分子也能分离,LC与高选择性、高灵敏度的
MS/MS结合,可对复杂样品进行实时分析,即使在LC难分离的情况
下,只要通过MS1及MS2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中性碎片扫描,则可发现
并突出混和物中的目标化合物,显著提高信噪比。
在串联质谱方面,目前以四极杆串联质谱为主,它可进行
MS1和MS2操作(空间上)。离子阱质谱和傅里叶变换质谱
(FT—ICR—MS)亦可完成多级串联质谱分析(时间上),离
子阱质谱通过改变阱里射频场最多可进行10级MS操作,
FT-ICR-MS通过离子回旋共振进行多级MS操作。飞行时
间质谱(TOF)作为第二个质量分析器,由于其分辨率高、
质量范围宽、扫描快和灵敏度高等优点,成为一个重要的
发展方向。
毛细管电泳/质谱联用(CE/MS)
芯片/质谱联用Chip/MS)
毛细管电泳(CE)适用于分离分析极微量样品(nl体积)和
特定用途(如手性对映体分离等)。CE流出物可直接导入
质谱,或加入辅助流动相以达到和质谱仪相匹配。
微流控芯片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迅速,可实现分离、过滤、衍
生等多种实验室技术于一块芯片上的微型化技术,具有高通
量、微型化等优点,目前也已实现芯片和质谱联用,但尚未
商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