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型随机变量a. - 重庆邮电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离散型随机变量a. - 重庆邮电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第二章 随机变量及分布
§1 随机变量
§2 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3 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
§4 连续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
§5 随机变量的函数分布
返回目录
重庆邮电学院计算机学院数学部
§1 随机变量
•
随机变量的引入与 例1 、例2
•
定义: 设随机实验的样本空间为S={e},
X=X(e)是定义在样本空间S上的实值单值
函数,,X=X(e)为随机变量。
•
说明
•
举例与示意图2.2
返回目录
§2 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
定义:若随机变量的取值是有限个或可列
个,则称之为离散型随机变量 。
•
说明
•
要掌握离散型随机变量X的统计规律:
① 知道X所有可能的取值;
②且知每一可能取值的概率。
分布律
•
定义:设离散型随机变量X所有可能取值
为xk , 且
P{X= xk}= pk, k=1,2,…(2.1)
我们称(2.1)式为离散型随机变量X的分布律。
•
由概率定义我们得到以下两性质:
1. pk ≧0, k=1,2,…(2.2)

2.
 pk  1
k 1
(2.3)
分布律还可以用表格来表示:
x2 , …
X
x1,
pK
p1 , pK , …
例1
xn,
…
pn , …
(2.4)
离散型随机变量
a. (0—1)分布 随机变量X只可能取0与1两个
值,其分布律表格形式为:
X
pk
0
1-p
1
p
(0<p<1)
表达式:P{X=k} = p k (1-p)1-k, k=0,1
则称X服从参数为p的 (0—1)分布重要或两点分布。
(说明)
b. 伯努利实验、二项分布
一、伯努利实验
定义:设实验结果只有两种可能 A与A ,则
称为伯努利实验。将伯努利实验独立地重复地进
行n次,则称这n次实验叫n重伯努利实验。
• 说明
• 举例
二、二项分布
1. 定义:如果随机变量X的分布如下:
P ( X=k ) = C nk p k q n-k ,
k=0,1,2,…n.
(2.3)
其中0<p<1,q=1-p,则称X服从参数为 n, p 的
二项分布,或用记号
X ~ b(n, p)
来表示。
2. 二项分布的推导过程与说明
3. 举例( 例2,例3,例4 )
C. 泊松分布
1. 定义:如果随机变量X的概率密度如下:
k
λ λ
P(X  k) 
e , k =0,1,2,… ( >0) , (2.4)
k!
则称X服从参数为  的泊松分布,记作:
X ~  ( )
2. 说明
3. 举例
返回目录
§3 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
•
定义: 设X是一个随机变量,x是任意实数,
函数:
F(x)=P{X≦x}
称为X的分布函数。
•
说明
•
基本性质
•
举例(例1,例2)
返回目录
•
为了进一步用数学方法研究随机实验,我们
把实验结果与实数对应起来,即将实验结果数
量化,引入随机变量的概念。
•
随机实验的结果很大部分直接与数值有关,
如:产品抽样中的次品数目,多次重复抛掷硬
币的实验中出现正面次数等等。
•
而有的实验结果与数值无直接关系,我们可
以把它映射为数值来表示,如:硬币抛掷中出
现正面用“0”来表示,出现反面用“1”来表示。
例1:在一袋中装有编号分别为1,2,3的3只球,
在袋中任取一只球,放回,再取一只球,记录它
们的编号。考察两只球的编号之和。则实验的样
本空间S={e}={(i,j)} i,j=1,2,3。 i,j分别为第一,第
二次取到球的号码。
以X表示两球号码之
和,得到样本空间
的每一个样本点e,
X都有一值与之对
应,如图2-1。
例2:抛掷一硬币3次,考查3次抛掷中,出现H的
总次数,并记为X。引用第一章§2的表示法,可
得样本空间与X的取值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样本点 HHH HHT HTH THH HTT THT TTH TTT
X的值
3
2
2
2
1
1
1
0
•
此前例1,例2中的X均为随机变量。
•
例3:某射手每次打中目标的概率为0.8,该射手不断向
目标射击,直到打中目标为止,则此手所需射击次数X
是一随机变量。
•
例4:某车站每间隔5分钟有一公共汽车经过。若某人
随机到达此站,则他等车的时间X是一随机变量。
•
例5:某元件的可能寿命X 是一随机变量。
•
例6:一新生婴儿的性别记为X,当是男婴取X为1,当
为女婴时取X为0,则未出生前此婴儿的性别X为随机
变量。
 实值单值函数的映射不是指单射,而是相对于多
值函数的一般映射。
 严格定义中“集合{e|X(e) ≦x,任 x∈R}有确定的概
率”应加入定义。但实际中不满足此情形很少见,
固未加入定义。
 本书中,一般大写:X,Y,Z, W,…表随机变量,
小写:x, y, z, w,…表实数。
更多
 随机变量取值随实验结果而定,在实验之前不
能预知它的结果, 且其取值都有一定的概率,
固与一般函数有本质区别。
 L为一实数集,X在L上取值记为{X∈L}, 它表
示事件B= {e|X(e)∈L},即B是S中使所有样本点e
所组成的事件,此时有P{X ∈ L}=P(B)=
P{e|X(e)∈L}。
如:在例2中取X为2,记为{X=2},它表事件
B={HHT,HTH,THH},P{X=2}=P(B)=
P{HHT,HTH,THH}=3/8。
例1:设一汽车在开往目的地的道路上要经四组信号灯,
每组信号灯以1/2的 概率允许或禁止汽车通过。以X表示
汽车首次停下时,它已通过的信号灯组数(设各组信号
灯的工作相互独立),求X的分布律。
分析:在第 i (1,2,3 ,4 )组信号灯前停下时,通过的信灯数
为 i -1且此事件发生的概率为(1/2) i-11/2 (因子 (1/2) i-1表示
前 i -1个允许通过的概率,因子1/2表示被第 i 个禁止通过
的概率),同理,能到达目的地的概率为 (1/2)4。(解答)
解:以p表示每组信号灯禁止汽车通过的概率,
X所有可能取值为0,1,2,3,4。得X的分布律
为:P{X= k}= (1-p)k p , k=0,1,2,3, P{X= 4}=
(1-p)4。用表格表示如下:
X
0
pk
p
1
2
3
(1-p) p (1-p)2 p (1-p)3 p
4
(1-p)4
代入p=1/2可得结果,可验证此结果满足分布
律两性质。
说明:
任一实验,若结果只有两个即S={e1,e2},
则总可定义:X=X(e)=
0,当e  e1

1, 当e  e2
,显然
X服从(0—1)分布。
比如新生 婴儿是男还是女,明天是否下雨,
抛一硬币是否出现正面等。
说明:
记P( A)=p (0<p<1),则P( A)=1-p。n重伯努利
实验定义中“重复”是指每次实验中
A与A
生
发
的概率不变。“独立”是指各次实验互不影响。
A与A
记第i次实验结果为ci , ci为
,i=1,2,3,…n.
由独立得到:
P{c1 , c2 ,… cn }=p(ci) p(c2) …p(cn) .
(2.5)
n重伯努利实验是一个很重要的数学模型,
有二项分布,几何分布,巴斯卡分布等常见分
布以它为模型。
举例
•
•
抛掷一个硬币观察正面反面,就是一个伯努利
实验。若抛掷n次就是n重伯努利实验。
抛掷一颗骰子,可得到6个点数,但是若我们考
察结果是否为“1点”与“非1点”,则就是一个伯努
利
实验。若抛掷n次就是n重伯努利实验。
•
在一批产品中,若做n次放回抽样,观察得到的
产品是否为次品, 则为n重伯努利实验; 若做n次不
放回抽样,由于各次实验不相互“独立”,故不是n
重伯努利实验。但是若此批产品的数目很大,抽
出的数目相对很小,则此时不放回抽样可看作放
回抽样, 如此n次不放回抽样也是n重伯努利实验
例2:
按规定,某种型号的电子元件的使用寿命超过
1500小时的为一级品。已知某一大批产品的一级
品率为0.2,现在从中随机地抽取20只。问20只元
件中恰有k只(k=0,1,…,20)为一级品的概率市
多少。
分析:这是不放回抽样。由于元件总数很大,
而抽取的元件数量相对很少,检查20只元件相当
于做20重伯努利实验。记X表抽取的20只元件中
一级品的个数,则:X ~ b(20,0.2)
(解答)
解:以X表示20只元件中一级品的个数。则
X ~ b(20,0.2) 。
 20 
P{ X  k}   (0.2) k (0.8) 20k , k  0,1,,20.
k 
将结果列表如下:
P{X=0}=0.012
P{X=1}=0.058
P{X=2}=0.137
P{X=3}=0.205
P{X=4}=0.218
P{X=5}=0.175
P{X=6}=0.109
P{X=7}=0.055
P{X=k} < 0.001 , 当 k ≥ 11时
P{ X=8 }=0.022
P{ X=9 }=0.007
P{X=10}=0.02
例3:
某人进行射击,设每次射击的命中率为0.02,独立射
击400次,试求至少击中两次的概率。
分析:400次射击可看成400重伯努利实验。击中的
次数 X ~ b(400 ,0.02) 。“至少击中2次”等价于“击
中次数不是0或1次”。(解答)
结论:
a. 决不可轻视小概率事件。
b. 当所求事件的概率很小或很大时,可以根据实际
推断原理来判断实验的假设。
解:设击中次数为X,则 X ~ b(400 ,0.02) ,
即:
 400 
(0.02) k (0.98) 20k , k ,0,1,,400 .
P{ X  k}  
k 
所求事件概率:
P{X≥2}=1-P{X=0}- P{X=1}
=1-(0.98)400 - 400(0.02)(0.98)399
=0.9972
例4:设有80台同类型设备,各台工作是相互独立的,发
生故障的概率是0.01,且一台设备的故障能由一个人处
理。考虑两种配备维修工人的方法,其一是由4个人维护,
每人负责20台;其二是由3人共同维护80台。试比较这两
种方法在设备发生故障时不能及时维护的概率大小。
分析: 对第一种方法,“不能及时维修”等价于“4
人中任1人负责的20台中有2台或2台以上的设备
发生故障”。
对第二种方法,“不能及时维修”等价于“80
台中有4台或4台以上的设备发生故障”。(解答)
解答:对第一种方法.
以 Ai (i=1,2,3,4,) 表示“第i人维护的20台机器中发
生
故障不能及时维修”。则第一人维护的20台中同时刻
X ~ b(20,0.01)
1
发( A )  P{ X  2}  1  P{ X  2}  1   P{ X  k}
P
1
k 0
生故障的台数
 20 
 1     (0.01) k (0.99 ) 20k  0.0169
k 0 k 
1
P ( A1  A2  A3  A4 )  1  P ( A1 A2 A3 A4 )
 1  P ( A1 ) P ( A2 ) P ( A3 ) P ( A4 )
则发生故障不能及时维修的概率为
 1  P ( A1 ) 4  1  0.9831 4  0.0659
对第二种方法.
80台中同时刻发生故障的设备台数 Y ~ b(80,0.01)
则发生故障不能及时维修的概率为
3
P{Y  4}  1  P{Y  4}  1   P{Y  k}
k 0
 80 
 1     (0.01) k (0.99 )80 k
k 0 k 
 0.0087  0.0659
3
比较第一、第二种方法。第二种方法虽然平均个
人任务更重,工作效率却更高。
例1:设随机变量X的分布律为
X
pk
-1
1/4
2
1/2
3
1/4
求X的分布函数,并求P{X≤1/2}, P{3/2<X ≤ 5/2},
P{2 ≤ X ≤ 3}。
分析:由分布函数定义,可根据随机变量X的分布律
求出分布函数。再由随机变量落在任一区间上的概率
与其分布函数的关系[ 如 (3.1) ]易求解。
(解答)(结论)
解:X仅在x= -1,2,3三点的概率≠0,根据分布函数定义及
概率的有限可加性:
 0,
 P{ X  1},

F ( x)  
 P{ X  1} 

 1,
 0,
1
 ,
即:

F ( x)   4
 3,
 4
1 ,

x  1
1  x  2
P{ X  2}, 2  x  3
x3
x  1
1  x  2
2 x3
x3
F(x)的图形如图2—5,是一条阶梯形曲线,有x= -1,2,3三
个跳跃点,跳跃值分别为1/4,1/2,1/4。(转下页)
由分布函数定义:
P{X ≤ 1/2}=F(1/2) = 1/4,
P{3/2<X ≤ 5/2}=F(5/2) - F(3/2) =3/4 -1/4=1/2,
P{2≤X ≤ 3}=F(3) - F(2) + P{X =2}
=1 -3/4 + 1/2=3/4.
结论:对已知离散型随机变量X的分布律:
P{ X = xk }= pk , k=1,2,…
由概率的可列可加性可得出X的分布函数:
F(x) =P{ X ≤ x }=
 P{ X  xk }   pk . (3.2)
xk  x
xk  x
它在x=x(k=1,2,…)处有跳跃点,跳跃值为P{ X = xk }= pk 。
例2:
一个靶子是半径为2米的圆盘,射击中靶上任一个同
心圆盘上的点的概率与该圆盘的面积成正比,并设射击
都能中靶,以X表示弹着点与圆心的距离,试求随机变
量X的分布函数。
分析:
由题目已知可得:
1. 随机变量X的实际取值范围为[0,2],故F(x)=0,
x<0; F(x)=1, x≥2;
2. p{0≤X ≤ x}=kx2, 其中 k待定且 0≤x ≤ 2 ;
3. p{0≤X ≤ 2}=1(必然事件概率为1)。
由 1, 2,3 三点易求X的分布函数。(解答) (结论)
解:由于随机变量X的实际取值范围为[0,2],
当x<0 时,
F(x)=0;
当x≥2时,
F(x)=1;
当0≤x ≤ 2时, P{0≤ X ≤ x}= kx2, 其中 k待定。
由于X必然落在[0,2] 上,必然事件概率为1,
所以p{0≤X ≤ 2}=1= 22k, 故k=1/4。
此时F(x)=P{X ≤ x}= P{X <0} + P{0≤ X ≤ x}
= F(0)+ 1/4 x2 = 1/4 x2 。



F ( x)  



0,
x2
,
4
1,
综上所述:
x0
0 x2
x2
F(x)图形是一个连
续曲线如图2—6所示。
F(x)还可写成以下
形式:
F ( x) 
其中
x
 f (t )dt

 t
 , 0  t  2,
f (t )   2

 0, 其它.
F(x)恰是非负函数f(t)在区间( -∞ ,x ]上积分,此时,我
们称X为连续型随机变量。
基本性质:
1. F(x)是一个增函数.
2. 0 ≤ F(x) ≤1且 F ()  lim F ( x)  0 ;
x
F ()  lim F ( x)  0.
x
3. F(x+0)= F(x),即F(x)是右连续的.
证明性质 1,2,3 分别要利用概率的:
1. 非负性,2. 规范性,3. 可列可加性.
故分布函数的三个基本性质正好对应于概率的三
个基本性质。
证明:
1. 任x1 , x2  R且x1  x2 .
F ( x2 )  F ( x1 )  P{x1  X  x2 }  0故F ( x)是增函数。
2. F ( x)  P{ X  x},由概率的规范性与非负 性得:
0  F ( x)  1。而F ()  1, F ( )  0 可从几何上利用规
范性加以说明。
3. 记{xn }是严格递减的数列且 xn  x.

F ( x1 )  F ( x)  P{x  X  x1}   [ F ( xn )  F ( xn 1 )]
n 1
 F ( x1 )  lim F ( xn )  F ( x1 )  F ( x  0)
n 
故F ( x)  F ( x  0)
• 分布函数F(x)表示事件{X≤x}( 即X的取值落在
区间(-∞,x]上 )的概率 。
• 对于任意实数 x1, x2 (x1 < x2),有
p{ x1<X ≤ x2 }= p{ X ≤ x2 } - p{ X ≤ x1 }
= F(x2) - F(x1) 。
( 3.1 )
• 已知X的分布函数,就能知道X落在任一区间
(x1, x2]上概率,分布函数完整描述了随机变量
的统计规律性。
• 通过分布函数,我们能更进一步利用数学分析
方法研究随机变量。
 二项分布的数学背景
在n重伯努利实验中,p为事件A在每次实验
中发生的概率,定义随机变量X为:“n重伯努
利实验中事件A发生的次数”,此时X所满足
的分布律就是二项分布。

公式 X ~ b(n, p) 中参数 n, p 分别表示伯
努利实验的重数,事件A发生的概率。当n=1时,
二项分布退化为
P{X=k} = p k (1-p)1-k, k=0,1.
成为(0—1)分布。
(转下页)

二项分布分表达式中C nk p k q n-k 刚好是二
项式(p+q)n 的展开式中出现的p k那一项,故称X
服从参数 n,p 为的二项分布。

X所有可能取值为0,1,2,…,n。

显然
1. P{X=k}≥0,k=0,1,2, …n;
 n  k nk
2.  P{ X  k}     p q  ( p  q)n  1.
k 0
k 0 k 
n
n
二项分布满足分布律两性质。
求P{X=k},即是求n重伯努利实验中事件A
发生k次的概率。事件A发生k次的实验的可能方
式有 C nk 种,它们是两两互不相容的,且每种发
生的概率相同。由于各次实验相互独立, 故每种
方式发生的概率为: pk (1- p)n-k 。
记q=1-p,即有:
 n  k nk
P{ X  k}    p q , k  0,1,2,n.
k 
(2.6)

 为泊松 分布参数且必大于0;

X所有可能取值为0,1,2,… ;
当0    1,k=0时P{X=k}取最大值; 当   1,
以k与P{X=k} 分别作为横纵轴的图形呈“峰”

形。
 易证
1. P{X=k}≥0,k=0,1,2, …n;
n k
k e 

2.  P{ X  k}  
e 
k 0
k  0 k!
k  0 k!
n
满足分布律性质。
n
 e    e   1.
现已发现许多随机现象服从泊松分布。这情形
特别集中在两个领域中。
一是社会生活中:如电话交换台中收到的呼叫
次数,公共汽车站到来的乘客数,某地区某时间
间隔内发生的交通事故等等。
二是物理学领域:放射性物质经过某区域的质
点数,热电子的发射,显微镜下某区域的微生物
或血球数目等等。
因此,泊松分布在运筹学,管理科学,物理学
等方面有重要地位。
back
§4
1.
2.
3.
4.
连续型 随机变量及其概率概布
定义
概率密度的性质
注意
几种重要的连续型随机变量
1)均匀分布
2)指数分布
3)正态分布
定义:
若对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 F(x),存在非负数
f(x),使对于任意实数x有
F ( x) 
x
 f (t )dt

(4.1)
则称X为连续型随机变量。其中 f(x) 称为的
概率密度函数。
返回
定义:
若对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 F(x),存在非负数
f(x),使对于任意实数x有
F ( x) 
x
 f (t )dt

(4.1)
则称X为连续型随机变量。其中 f(x) 称为的
概率密度函数。
返回
例1、
设随机变量 X具有概率密度
0 x3
kx,

x

f ( x )  2  , 3  x  4
2


其它
0,
(1)确定常数 k;(2)求X的分布函数;
7
(3)求P{1  X  }.
2
解: (1), (2), (3)
注意:
 1 改变f(x) 的个别值并不影响F(x)的取值。
 2 P{x1<X≤x2} 表示在区间( x1,x2 ]上曲线 y=f(x)
之下的曲边梯形的面积.
P{ X  L}   f ( x)dx
xL
 3 P{x<X≤x+△x} ≈f (x) △x
 4 P{X=a}=0,其中a为任意实数。
 5 P{a<X≤b} =P{a<X<b }=P{a≤X≤b }.
返回
几种重要的连续型随机变量
(一)均匀分布
1 定义:连续型随机变量X具有概率密度
 1
,

f ( x)   b  a

0
a xb
其它
则称X在 (a, b) 上服从均匀分布,
记为: X~U(a, b).
2
分布函数
x  a
0

xa
F(x) = 
a  x  b

b  a
x  b

1
3 性质:X落在(a,b) 中任意等长度的子区间上的等可
能性相同。
对任意L,若a≤c<c+L ≤b,即在长度为L的子区
间(c,c+L)上有
P{c<X ≤ c+L}=
c L
c

4 例题2
c L
c

f ( x)dx
L
1
dx 
ba
ba
返回
(二)指数分布
1 定 义:设连续型随机变量X的概率密度为
 1  x /
,
x  0,
 e
f ( x)  

, 其它
0
其中 为常数,则称X服从参数为 的指数分布。
2 分布函数
x


1  e  ,
F ( x)  

0
x  0,
其它。 返回
3 性质:指数分布的无记忆性
 对于任意s,t>0,有P{X>s+t|X>s}= P{X>t}
 证明: P{X>s+t|X>s}
= P{X>s+t,X>s}/ P{X>s}
= P{X>s+t}/ P{X>s}
=[1-F(s+t)]/ [1-F(s)]
= e  ( s  t ) /  e  s /   e t / 
=P{X>t}.
(三)正态分布
1 定义:设连续型随机变量X的概率密度为
( x )2
1  2 2
(4.1)
f ( x) 
e
  x 
2 
其中 , 为常数,则称X服从参数为  , 的
正态分布或高斯分布,记为X~N(  ,  2)。
2 分布函数
F( X ) =
1
2 

x

e

(t   )2
2
2
dt
   x  
返回
3 正态分布概率密度的性质
 (1) f(x)≥ 0
 (2)



f ( x)dx  1
 (3) 曲线关于x=  对称。
 (4) 当x=  取得最大值
f ( ) 
1
2 
 (5) 改变 或 对图形的影响。(制图)
4
标准正态分布 若X~N(  ,  2 ), 当   0,  1
则称X服从标准正态分布。
5 定理 若X ~ N( ,  ),则Z=
2
Z ~N(0,1)。
X 

6 标准正态分布的性质及应用
(1)
(2)
( x)  1  ( x)
P{x1  X  x2 }
 P{
x1  

X 

x2  
}



x2  
x1  
 (
)  (
)


(3)3 法则
P{    X     }   (1)   ( 1)
 2 (1)  1  68 .26 0 0
P{  2  X    2 }   ( 2)   ( 2)
 2 ( 2)  1  95 .44 0 0
P{  3  X    3 }   (3)   ( 3)
 2 (3)  1  99 .74 0 0
(4)标准正态分布的
分位点
(定义)
返回目录
例3
将一温度调节器放置在贮存着某种液体
的容器内,调节器整定在 液体的温度(以
计)是一个随机变量,且X N(d,0.5) (1)
若d=90,求X小于89的概率。
(2)若要求保持液体的温度至少为80的概率
不低于0
.99,问至少为多少?
求解
(1) P{ X < 89 }
X  90 89  90
 P{

}
0.5
0.5
89  90
 (
)   ( 2)  1   ( 2)
0.5
 1  0.9772 0.0228
(2)
0.99  P ( X  80 )
X d
80  d
 P{

)
0 .5
0 .5
X d
80  d
 1  P{

)
0 .5
0 .5
80  d
 1  (
)
0 .5
80  d
即 (
)  0.01
0 .5
80 d
即
 2.3 2 7
0.5
故需d  8 1.1 6 3 5
在点x处增加微小的增量 x,则
x  x
F ( x  x )    f (t ) dt
F ( x  x )  F ( x )
x  x
  
x  x
 x
x
f (t ) dt    f (t ) dt
f (t ) dt
由积分中值定理得
F ( x  x )  F ( x )  f ( ) x, x    x  dx
F ( x  x )  F ( x )
 f ( ),
x
又f ( x )在点x处连续,且 x  0,   x,
对上式两端求 x  0时极限,有
F ( x )  f ( x )

-
解:(1)由
3
0
f ( x ) dx  1, 得
4
(
3
 k xdx  
x
2  ) dx  1
2
1
解得k  , 于是X的概率密度为
6
x
0 x3
6 ,

x

f ( x )  2  , 3  x  4
2

其它
0,


•返回
( 2)
0
 x

 0
F ( x)  
 3
 0
1

x0
x
dx
6
x
x
x
dx  3 ( 2  ) dx,
6
2
P{1  x 
3 x  4
x4
0,
 2
x
 12
F ( x)  
2
 3  2 x  x ,

4

1
(3)
0 x3
x  0
0  x  3
3 x  4
x  4
7
7
11
}  F ( )  F (1) 
2
2
48
( 2)
0
 x

 0
F ( x)  
 3
 0
1

x0
x
dx
6
x
x
x
dx  3 ( 2  ) dx,
6
2
P{1  x 
3 x  4
x4
0,
 2
x
 12
F ( x)  
2
 3  2 x  x ,

4

1
(3)
0 x3
x  0
0  x  3
3 x  4
x  4
7
7
11
}  F ( )  F (1) 
2
2
48
( 2)
0
 x

 0
F ( x)  
 3
 0
1

x0
x
dx
6
x
x
x
dx  3 ( 2  ) dx,
6
2
P{1  x 
3 x  4
x4
0,
 2
x
 12
F ( x)  
2
 3  2 x  x ,

4

1
(3)
0 x3
x  0
0  x  3
3 x  4
x  4
7
7
11
}  F ( )  F (1) 
2
2
48
• 定义:设X~N(0,1),若 满足条件
P{X  z }   ,0    1.
则称点为标准正态分布的 分位点。(图形)
例如:

z
0.001
0.005
0.01
0.025
0.05
0.10
3.090
2.576
2.327
1.960
1.645
1.282
§5
随机变量的函数的分布
1.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函数分布
2. 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函数概率分布
3. 定理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函数分布
已知随机变量X的分布律,求Y = g(X) (g(.)为连续函
数的分布律)
一般若已知随机变量X的分布律为
X
x1
…
xn…
…
Pk
P1
…
Pn
…
则Y = g(X)的分布律为
Y
g (x1 )
…
g(xn )
…
Pk
P1
…
Pn
…
例题1:设随机变量X具有以下的分布律,
X
-1
0
1
2
Pk
0.2
0.3
0.1
0.4
试求Y=(X-1)2的分布律。
解: Y=(X-1)2
Pk
4
1
0
1
0.2
0.3
0.1
0.4
注:此处若有相等的项需合并
Y
0
1
4
P
0.1
0.7
0.2
返 回
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函数概率分布
例题2 设随机变量具有概率密度
f X ( x),  x  
求随机变量Y=2X+8的概率密度.
例题3 设随机变量具有概率密度
  x  
x

f X ( x)   8

0
0  x  4,
其它。
求Y = X2的概率密度?
返 回
定理:
设随机变量 X具有概率密度
f X ( x ),   x  , 又设函数
g ( x )处处可导且恒有 g ( x )  0
或恒有 g ( x )  0, 则Y  g ( X )是
连续型随机变量,其概 率密度
 f X [ h ( y )] h( y ) ,   y  
fY ( y )  
其它
0
其中   min( g (  ), g ( )),
  max( g (  ), g ( )).
h ( y )是g ( x )的反函数。
(证明)
例题4 设随机变量 X ~ N(, 2)
, 试证
明X的线性函数Y=aX+b也服从正态分布。
例题5 设电压V=Asin  ,其中A是一个已知的
且有 ~ U( 
 
2
,
2
),试求电压V的概率密度。
思考题: 设电压V=Asin ,其中A是一个已知的正
常数并有 ~ U (0, ) ,求电压V的概率密度。
注:此时V=Asin  在(0, )
上不是单调函数,
不能再使用上述方法。(解)
返回目录
解:X的概率密度为
f ( x) 
1
e
2 
由y=ax+b得x=
( x  )2

2 2
,
  x  
y b
1

, 且有 h ( y ) 
a
a
则由定理得Y=aX+b的概率密度为(下一张)
1
y b
fY ( y ) 
f(
),   y  
a
a
y b
)2
a

2
2

e
(
即
1

a
1
fY ( y ) 
a
1
e
2 

1
2 
[( y  ( b  a )] 2
2 ( a ) 2
,  y  
即有Y  aX  b ~ N ( a  b, ( a ) ).
2
返回
 
解:v  g ( )  A sin  , g ( )  A cos  0, 其中 (  , ),
2 2
v
1
且有反函数  h(v)  arcsin , h(v) 
 0,
2
2
A
A v
又 的概率密度为
 
1
 (  , )
 ,
f ( )  
2 2
0
其它。
由(5.1)得v  A sin  的概率密度为
1

 (v )  
0

1
A v
2
2
,
 Av A
其它。
解:分别记 X,Y的分布函数为 FX ( x), FY ( y ), 则
y 8
FY ( y )  P{Y  y}  P{2 X  8  y}  P{ X 
}
2
y 8
 FX (
)
2
将FY ( y )关于y求导,得 Y  2 X  8的概率密度为
y 8
fY ( y )  f X ( x)  (
)
2
1 y  8 1
) , 0  y  4
 (
 8 2
2

其它
0
返回
解:分别记 X,Y的分布函数为 FX ( x), FY ( y ),
Y  X 2  0
(1) 当y  0, FY ( y )  0
(2) 当y  0,FY ( y )  P{ X 2  y}
 P{ y  X 
y}
 FX ( y )  FX (  y )
FY ( y )关于y求导得 Y的概率密度为
 1
[ f X ( y )  f X (  y ), y  0

fY ( y )   2 y
0
y0

注:若X ~ N(0,
1),则Y  X 2服从自由度
为1的 2分布
定义
返 回
 2分布,若随机变量具有概率密度
 1
 1  x 
x e ,x 0
 n2
f ( x)   2 ( )
0
其它

则称X服从自由度为n的 分布
2
返 回
证明:
1 、当g (x) 0时,因为 g(x)严格单增且可导
所以反函数 h(y)存在,且在( ,)严格单增、可导
(1)当y  时,F(
Y y) P{Y  y}  0;
(2)当  y  时,F(
Y y) P{Y  y}  P{ g(X) y}
h(y)
 P{ X  h(y)
}   
f X(x)dx
(3)当y  时,F(
Y y) P{Y  y}  1;
所以Y的概率密度为
]h(y),  y  
 f X [ h(y)

f(
Y y) FY(y) 
0,
其它

(下一页)
2 当g (x) 0时,因为g(x)严格单减且可导
所以反函数h(y)存在,且在(,)严格单减、可导
(1)当y  时,F(
 P{Y  y}  0;
Y y)
(2)当  y  时,F(
 P{Y  y}  P{g(X) y}
Y y)
 P{ X  h(y)
} 

h( y )
f(
X x)dx
(3)当y  时,F(
 P{Y  y}  1;
Y y)
所以Y的概率密度为
]   h(y),  y  
 f X [h(y)

f(
 FY(y) 
Y y)
0,
其它

返 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