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查看文件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附件:查看文件

第十七章 超敏反应
一、 超敏反应的概念
二、I型超敏反应
三、II型超敏反应
四、III型超敏反应
五、 IV型超敏反应
超敏反应
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又称变态反应或过敏
反应,是机体受到某些抗原刺激时,发生的一种以
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异常适应
性免疫应答。
Clemens Freiherr von
Pirquet (1874-1929)
Ⅰ型又称速发型(IgE 肥大细胞)
Ⅱ型又称细胞毒型(IgG IgM C )
Ⅲ型又称免疫复合物型(IgG IgM IgA C)
Ⅳ型亦称迟发型(T细胞 吞噬细胞)
Ⅰ、Ⅱ和Ⅲ型均由抗体介导,可经血清被动转移;
Ⅳ型由T细胞介导,可经淋巴细胞被动转移。
第一节 I型超敏反应
Ⅰ型超敏反应 (typeⅠhypersensitivity)
特点是
①发作快,消退亦快;
②常引起机体生理功能紊乱,但无严重的组织细胞损伤;
③有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
④血清中IgE介导
一、参与I型超敏反应的主要成分
(一)变应原(allergens):是指能够选择性诱导机体产生
特异性IgE抗体的免疫应答,引起速发型超敏反应的抗原物
质。
1.某些药物或化学物质
青霉素、磺胺
2.吸入性变应原:
花粉颗粒、尘螨排泄物、动物皮毛、昆虫毒液
3.食物变应原:奶、蛋、鱼虾等
4.某些酶类物质:枯草菌溶素 哮喘
(二)IgE抗体及其受体
FceRI, FceRII
(三)效应细胞:
肥大细胞、嗜碱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
二、发生机制
(一) 机体致敏阶段
致敏阶段指变应原致敏机体,使之形成过敏性的阶段。
1.变应原
2. 产生IgE抗体
3. IgE与效应细胞表面FceRⅠ结合
IgE结合肥大细胞或嗜碱粒细胞表面IgE-Fc受体(FceR I)使
机体处于致敏状态。
(二) IgE交叉连接引发细胞活化
已致敏机体再次遇到相同变应原而发生超敏反应:
1.变应原与致敏靶细胞表面IgE结合
2.致敏靶细胞活化和脱颗粒
(三)释放生物活性介质
生物学效应
①扩张小血管和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
②刺激平滑肌收缩;
③促进黏膜腺体分泌;
④趋化炎症细胞和促进局部炎症反应。
活性介质:
⑴预存于颗粒内的介质:
1)组胺(histamine):是引起速发相症状的主要介质
2)激肽原酶(kininogenase):可将血浆中激肽原转变成
缓激肽(9肽)和其他激肽类物质。为参与迟发相反应的
重要介质。
⑵新合成的介质
1) 前列腺素D2 (prostaglandin D2, PGD2)
2) 白三烯(leucotriene, LT)----LTC4、LTD4、LTE4
3) 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 PAF)
4) 细胞因子 IL-4、IL-5、IL-6、IL-13等
四)局部或全身性I型超敏反应发生
早期反应和晚期反应两型
二、临床常见疾病(要求掌握病名并熟悉其临床治疗原则)
(一) 过敏性休克
1.药物过敏性休克 最常见为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
青霉素本身无Ag性,
其降解产物青霉噻唑醛酸+体内组Pr→完全Ag
附:初次注射也可发生的原因:
①空气吸入青霉菌孢子
②注射器被青霉素污染(使用注射过青霉素的注射器)
常规皮试 阳性者禁用 紧急抢救:肾上腺素
2. 血清过敏性休克
破伤风抗毒素(TAT)等。
常规皮试,阳性者可采用脱敏疗法
(二) 呼吸道过敏反应
最常见者为过敏性哮喘:
支气管平滑肌痉挛 气道变应性炎症
过敏性鼻炎:花粉症
主要吸入植物花粉致敏,具有明显性季节性和地区性
花粉季节前脱敏疗法常能收到较好效果。
(三)消化道过敏反应
食入鱼、虾、蛋乳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易发生食物过敏症者,胃肠道sIgA、蛋白水解酶缺乏。
(四)皮肤过敏反应:
主要有荨麻疹,湿疹,血管性水肿,多由药物性、食物
性或吸入性变应原诱发。
荨麻疹
湿 疹
三、防治原则(掌握总的原则,了解详细的治疗方法)
从两方面考虑(变应原,机体反应性)
1. 尽可能找出变应原,避免与其再次接触
2. 阻断或干扰超敏反应的某些环节、从而防止其发生发
展
(一)检出变应原, 避免接触
1.详问病史
2.皮肤试验,青霉素、抗毒素,花粉提取液等
3.测IgE
Skin test
Skin test
Laboratory test
(二)脱敏疗法
采用特异性变应原通过注射或其它途径多次接触患者,
以提高机体对致敏原的耐受能力,从而达到患者接触较
大剂量变应原也不发生临床症状的治疗方法
(1) 异种免疫血清脱敏疗法:
注射脱敏:少量多次短间隔(抗毒素)--消耗IgE
仅能暂时维持疗效,一定时期后将恢复致敏状态。
(2) 特异性变应原脱敏疗法
口服脱敏:少量,逐渐增量(食物)
(三)药物治疗
阿斯匹林
1.抑制Ag、Ab结合
色甘酸二钠、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
2.抑制介质释放
素、氨茶碱
3.拮抗生物活性介质
乙酰水杨酸
4.改善器官反应
苯海拉明、扑尔敏、息斯敏、
葡萄糖酸钙、Vitc、糖皮质激素
第二节 Ⅱ型超敏反应
Ⅱ型超敏反应(typeⅡhypersensitivity)又称为细胞溶
解型或细胞毒型超敏反应,其特点是发作较快,抗体
(IgG或IgM)直接与靶细胞表面抗原结合,在补体、吞噬
细胞和NK细胞参与下,导致靶细胞溶解。
II型超敏反应细胞损伤机制
II型超敏反应发生的机制(图表概括)
(一)
抗原诱导机体产生抗体
引起II型超敏反应的抗原主要有以下几类。
1.同种异型抗原
例如:①ABO血型抗原
②HLA抗原
2. 异嗜性抗原
3. 自身抗原
4. 外来抗原或半抗原
(二) 抗体介导靶细胞破坏的机制
Ag诱发Ab后,它结合于细胞膜上Ag,通过下列途径导致靶细胞
损伤或功能障碍
1. 激活补体溶解细胞
2. 促进吞噬细胞吞噬
3.ADCC作用
4.刺激或阻断靶细胞受体功能→靶细胞功能亢进或降低
二、 临床常见疾病(掌握)
(一) 输血反应
一般发生在 ABO血型不符的输血
(二) 新生儿溶血症
1. 母胎Rh血型不符
2. 母胎ABO血型不符
(三)肺-肾综合征
此病又称Goodpasture综合征。
新生儿溶血症
二、 临床常见疾病(掌握)
(四) 抗基底膜型肾小球肾炎
(五)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
(六) 其他相关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又称Graves病) 即属刺激型超敏反应。
重症肌无力 器官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
第三节
Ⅲ型超敏反应
Ⅲ型超敏反应 (type Ⅲ hypersensitivity)又称免
疫复合物型或血管炎型超敏反应,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
,形成中等分子可溶性免疫复合物(immune complex,
IC),在一定条件下IC沉积于全身或局部血管基底膜,引
起炎性病理改变。
III型超敏反应发生的机制
基本过程
游离Ag + 致敏Ab
中等大小免疫复合物
全身或局部血管基底膜或组织间隙
炎性变化
一、 发生机制(熟悉)
(一) 抗原诱导特异性抗体产生
与Ⅲ型超敏反应有关的抗原可分为两类:
内源性抗原包括变性DNA、核抗原、肿瘤抗原等;
外源性抗原包括病原微生物抗原、异种血清,以及药物
半抗原与组织蛋白质结合形成的全抗原等。
(二) 免疫复合物的沉积
1.抗原/抗体比例和IC分子量
2.抗原物质持续存在
3.抗原、抗体的理化特性
4.组织学结构与血流动力学因素
5.补体与补体受体缺陷
6.吞噬细胞功能异常
(三) IC 引起炎症损伤的机制
IC沉积或镶嵌于血管基底膜,此乃造成血管基底膜炎症
和组织损伤的始动因素。
1.激活补体
2.吸引白细胞浸润和集聚
3.活化血小板
III型超敏反应发生的机制
二、临床常见疾病(掌握病名)
Ⅲ型超敏反应导致的疾病被称为免疫复合物病(ICD),
分为两类:局部ICD和全身ICD
(一) 局部免疫复合物病
1. Arthurs反应 给家兔皮下多次注射马血清,局
部出现剧烈炎症反应。
2. 人类局部ICD 可见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
者,类似Arthurs反应。
Arthus reaction
Arthus reaction
(二) 全身免疫复合物病
1.血清病(serum sickness) 初次注射大剂量异种抗毒
素血清7~14天后,可发生血清病。此外,大剂量使用
青霉素、磺胺药等也可出现血清病样反应。
2.急性免疫复合物型肾小球肾炎
3.类风湿关节炎(RA)和风湿热 类风湿因子(RF)。
4.结节性多动脉炎
5.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6.免疫复合物型血细胞减少症 又称无辜旁观者型血细
胞减少症。
Serum sickness
急性肾小球肾炎(acute glomerulonephritis)
SLE
类风湿关节炎(RA)
第四节 Ⅳ型超敏反应
Ⅳ型超敏反应( type Ⅳ hypersensitivity )亦称迟发型超敏
反应( delayed type hypersensitivity, DTH ) ,是由致敏淋
巴细胞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所致、以单个核细胞(单核细胞、
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炎性损伤。该反应发生迟缓,一般
在接触抗原18~24小时后出现,48~72小时达高峰。Ⅳ型
超敏反应属细胞免疫应答,细胞免疫缺陷者不发生Ⅳ型超
敏反应。
Ⅳ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 [熟悉]
一、发生机制(详细阐述)[熟悉]
(一)抗原致敏
抗原刺激后,T细胞活化、增殖,产生特异性致敏淋巴细
胞,机体形成致敏状态。
(二)致敏淋巴细胞介导DTH
致敏淋巴细胞包括CD4+(Th1)和CD8+(CTL) ,通过识别
APC或靶细胞表面抗原肽-MHC-Ⅱ或Ⅰ类分子复合物而活
化。
1. CTL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2.Th1细胞介导的炎症损伤
在抗原被清除后,DTH能自行消退。若抗原持续存在,可
致单核/巨噬细胞呈慢性活化状态,局部组织出现纤维化和
肉芽肿
二、临床常见疾病
(一) 传染性超敏反应
机体对胞内感染的病原体(如胞内寄生菌、病毒、某些
寄生虫和真菌等)主要产生细胞免疫应答,并致组织
炎症损伤。
(二)接触性皮炎
某些个体接触油漆、染料、化妆品、农药、药物或某
些化学物质,可发生接触性皮炎。
结核杆菌(TB)
肺结核
结核结节
Tuberculin test
Contact dermatitis
Contact dermatitis
Contact dermatitis
leprosy
(三) DTH参与的其他疾病
DTH在同种移植排斥反应、超敏反应性脑脊髓炎、
甲状腺炎、多发性神经炎等疾病的发生、发展中也起重
要作用。
**
本章小结
1、掌握超敏反应的概念
2、掌握第Ⅰ型超敏反应的机制和防治原则
3、掌握各型超敏反应常见疾病病名
4、熟悉Ⅱ、Ⅲ、Ⅳ型超敏反应的发病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