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PPT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PPT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
目 录

2型糖尿病流行病学特征、诊断及控制目标

尽早起始胰岛素治疗,及早达标,长期获益

药用胰岛素

胰岛素治疗的方法

胰岛素注射部位及注射装置
中国糖尿病快速流行且患者群巨大
10%
9.70%
8%
7.40%
6%
4%
2.02%
2%
0%
2.51%
3.10%
1.00%
1980
1989
1994
1996
2000-2001*
2007-2008
National Diabetes Research Group. Chin J Int Med 20:678,1981
*只筛查空腹血糖
Pan XR, et al. Diabetes 20:1664, 1997; Gu D, et al. Diabetologia 46:1190, 2003;
Wenying Yang, et al. N Engl J Med 2010;362:1090-101.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累及全身、危害巨大
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脑和脑循环(脑血管疾病)
心脏,冠脉循环(冠心病)
肾(糖尿病肾病)
外周神经系统(糖尿病神经病变)
下肢(外周血管疾病)
糖尿病足
Diabetes Statistics. October 1995 (updated 1997). NIDDK publication NIH 96-3926.
Harris MI. In: Diabetes in America. 2nd ed. 1995:1-13.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1,2
静脉血浆葡萄糖水平
1 糖尿病症状(典型症状如多饮多尿,不明原因
体重下降)
加
1)随机血糖(指不考虑上次用餐时间,一
天中任意时间的血糖)
或
≥11.1mmol/l (200mg/dl)
2)空腹血糖(空腹状态指至少8小时没有进
食热量)
或
≥7.0mmol/l (126mg/dl)
3)75g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
≥11.1mmol/l (200mg/dl)
2 无糖尿病症状者,需另日重复测定血糖明确
诊断
1.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年.
2.Organization WH. Definition, 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its Complications.
Report of a WHO Consultation.WHO/NCD/NCS/99.2. Geneva:WHO,1999; 1999.
中国2型糖尿病的血糖控制目标
中国
HbA1c (%)
空腹血糖
(mmol/L)
非空腹血糖
(mmol/L)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年.
<6.5
4.4-6.1
4.4-8.0
目 录

2型糖尿病流行病学特征、诊断及控制目标

尽早起始胰岛素治疗,及早达标,长期获益

药用胰岛素

胰岛素治疗的方法

胰岛素注射部位及注射装置
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
超过70%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HbA1c不达标
27%
HbA1c≤6.5%
HbA1c>6.5%
73%
Curr Med Res Opin. 2009 Jan;25(1):39-45.
IMPROVE基线数据显示:
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起始延迟
总队列
未使用任何药
物治疗
仅OAD治疗
胰岛素 ± OAD
(刚开始用胰岛
素<1个月)
21,729
7,012
12,890
1,769
-
32.3%
59.3%
8.1%
9.5 ± 2.1
9.9 ± 2.2
9.2 ± 1.9
9.6 ± 2.3
至少1种大血管并发症*
24.0%
11.1%
29.6%
34.1%
至少1种微血管 并发症*
40.5%
21.6%
49.2%
52.5%
纳入人数
总纳入百分数
平均HbA1c ± SD (%)
起始胰岛素治疗时,HbA1c水平较高
* 一名患者可能有多种并发症
2009 ADA/EASD共识:
胰岛素是最有效的糖尿病治疗药物
单一治疗使HbA1c
下降值(%)
优势
1.0-2.0
1.0-2.0
广泛获益
对体重无明显影响
胰岛素
1.5-3.5
没有剂量限制,迅速显效,
改善血脂谱
磺脲类
1.0-2.0
迅速显效
干预方式
第一级:充分验证的核心治疗
第一步:起始治疗
生活方式干预
二甲双胍
第二步:可增加的药物
Nathan DM. Diabetes Care 2009; 32: 193-203.
2007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型糖尿病:尽早起始胰岛素治疗
超重、肥胖患者
(BMI≥24kg/m2)
饮食、运动、控制体重
+
二甲双胍
3个月后HbA1c>6.5%
非超重患者
(BMI<24kg/m2)
饮食、运动、控制体重
+
以下药物中的一种或多种:二甲双胍、噻唑
烷二酮类、磺脲类或格列奈类(两者之一)、
a-糖苷酶抑制剂
加用以下药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噻唑烷二酮类、
磺脲类或格列奈类(两者之一)、
a-糖苷酶抑制剂
3个月后HbA1c>6.5%
3个月后
HbA1c>6.5%
加用胰岛素
加用胰岛素
超重BMI ≥24kg/m2,肥胖BMI ≥28kg/m2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年.
DCCT/EDIC: 严格的血糖控制能够降低1型
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并发症发生风险
A
所
有
心
血
管
事
件
累
积
发
生
率
B
0.12
0.12
Conventional
0.10
treatment
P=0.02
0.08
相对风
险下降
42%
0.06
0.04
Intensive
treatment
0.02
0.0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非
致
命
心
肌
梗
塞
、
中
风
或
心
血
管
疾 0.10
病
死 0.08
亡
的 0.06
累
积 0.04
发
生 0.02
率
Years since Entry
DCCT/EDIC group. N Engl J Med. 2005; 353(25): 2643–2653.
P=0.02
相对风
险下降
57%
Conventional
treatment
Intensive
treatment
0.0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Years since Entry
UKPDS:严格的血糖控制能够降低2型糖尿
病患者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危险
所有糖尿病相
关终点事件
微血糖病变
心肌梗塞
全因死亡
与对照组相比相对危险下降值
0%
-6%
-5%
-9%
-10%
-15%
-12% *
-13%
-15%
*
-16%
*
*
-20%
-25%
-24%
-25%
*
*
Holman RR et al. N Engl J Med 2008;359:1577-1589.
UKPDS Study Group. Lancet, 1998
*与对照组相比,p <0.05
1997年
2007年
目 录

2型糖尿病流行病学特征、诊断及控制目标

尽早起始胰岛素治疗,及早达标,长期获益

药用胰岛素

胰岛素治疗的方法

胰岛素注射部位及注射装置
药用胰岛素的发展史
1996 胰岛素类似物
1987 人胰岛素
1973 单组分胰岛素
1953 长效胰岛素
1938 NPH insulin
1923 动物胰岛素
1920
1930
1940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药用胰岛素种类
•
动物胰岛素
猪胰岛素
牛胰岛素
•
人胰岛素
半生物合成人胰岛素
人胰岛素
•
胰岛素类似物
不同物种胰岛素氨基酸组成上的差别
S
S
GLy LIe Val Glu GLn Cys Cys Thr Ser Lle Cys Ser Leu Tyr Gln Leu Glu Asn Tyr Cys Asn
1
5
15
10
21
S
S
S
S
Phe Val Asn Gln His Leu Cys Gly Ser His Leu Val Glu Ala Lau Tyr Leu Val
1
10
5
B30
A8
A10
Gly
15
30
Cys
20
25
Glu
Arg
Gly
人胰岛素
苏氨酸
苏氨酸
异亮氨酸
猪胰岛素
丙氨酸
苏氨酸
异亮氨酸
牛胰岛素
丙氨酸
丙氨酸
缬氨酸
Thr Lys Pro Thr Tyr Phe Phe
动物胰岛素的副作用
•
•
•
•
•
免疫反应
胰岛素耐药
高血糖、低血糖反复发生
注射部位脂肪萎缩
水肿(水钠潴留)
物种、纯度、PH值
可影响药用胰岛素抗体的形成
动物胰岛素
人胰岛素
物种
(氨基酸序列)
与人体不同
与人体相同
纯度
杂质水平<100ppm
杂质水平<1ppm
PH值
酸性,中性
中性
免疫原性
高
低
基因重组人胰岛素具有最低的免疫原性
0.9
使用单组份人胰岛素治疗
(n=48)
(n=15)
0.9
IgG
IgG
使用单组份猪胰岛素治疗
-
胰
岛
素
0.5
抗
体
(
0.7
0.3
0.3
u/l
u/l
- 0.7
胰
岛
素 0.5
抗
体
(
)
)
0.1
0.1
抗体浓度(>0.1u/l)为阳性
Peacock I.et al。 The Lancet, January 1983: 149-152
目前常用的人胰岛素制剂
餐时
短效人胰岛素
- 例如诺和灵® R
基础
中效人胰岛素
- 例如诺和灵® N
预混制剂
- 例如诺和灵®30R、
50 R
诺和灵®,剂型全面,应用广泛,备受信赖
诺和灵® R
诺和灵® N
诺和灵® 30R
诺和灵® 50R
诺和灵® 制剂工艺与纯化工艺
(一)诺和灵®是经真核生物系统表达的人胰岛素
蛋白表达系统
真核表达系统
原核表达系统
(酵母表达系统) (大肠杆菌表达系统)
蛋白质翻译后加工修饰
(保证蛋白表达产物与人胰岛素结构及
生物活性高度一致 )
完善
不完善
蛋白表达方式
(利于蛋白产物纯化)
诱导表达及分泌
表达
仅能诱导表达
(二)诺和灵®生产标准获得美国和欧盟的GMP认证 ;产品质量符合欧洲药典标准,
对杂质的质量控制要求比中国药典标准更为严格
短效人胰岛素
诺和灵®R
0
20
42
16 22
18 2420
22 24
(小时)
64 8 6 10 812 10
14 12
16 14
18 20
中性可溶性人胰岛素
无色澄清溶液
可以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点滴
笔芯、瓶装
起始作用时间:0.5小时
最大作用时间:1至3小时
作用维持时间:8小时
中效人胰岛素
诺和灵® N
0
20
42
16 22
18 2420
22 24
(小时)
64 8 6 10 812 10
14 12
16 14
18 20
低精蛋白锌人胰岛素
起始作用时间:1.5小时
白色混悬液
最大作用时间:4至12小时
只用于皮下注射
作用维持时间:24小时
特充、笔芯、瓶装
预混人胰岛素
诺和灵®30R
0
20
42
16 22
18 2420
22 24
(小时)
64 8 6 10 812 10
14 12
16 14
18 20
双时相低精蛋白锌人胰岛素
白色混悬液
只用于皮下注射
特充、笔芯、瓶装
起始作用时间:0.5小时
最大作用时间:2至8小时
作用维持时间:24小时
预混人胰岛素
诺和灵®50R
0
20
42
16 22
18 2420
22 24
(小时)
64 8 6 10 812 10
14 12
16 14
18 20
双时相低精蛋白锌人胰岛素
起始作用时间:0.5小时
白色混悬液
最大作用时间:2至8小时
只用于皮下注射
作用维持时间:24小时
诺和灵® ,二十七年临床广泛应用,
值得信赖的疗效与安全性1,2
(一)中国应用最广的人胰岛素
2008年中国正在应用人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有76.3%选择诺和灵®
76.3%
(二) 27年临床验证值得信赖的疗效及安全性
1982
1985
1986
1987
推出世界上第一个半合成人单组份胰岛素
推出笔式胰岛素注射给药器:诺和笔®,胰岛素笔芯可替换
推出世界上第一个预混人胰岛素:诺和灵® 30R
诺和公司开始利用基因工程酵母细胞生产人胰岛素
目前约200万中国糖尿病患者选择信赖诺和灵®
1.2008 IMS Data.
2.Internal Sales Data, 2008
人胰岛素制剂的不足



短效人胰岛素

吸收缓慢→餐后血糖控制不佳;注射时间依从性差

较长的作用时间→增加低血糖的风险
中效人胰岛素

为结晶体,注射前需要重悬,吸收不稳定

有峰值,易发生低血糖
预混人胰岛素

结合了短效和中效胰岛素的优点,也具备两者的缺点:

作用时间与进餐的配合

低血糖
生理性胰岛素曲线与目前人胰岛素制剂
•
生理胰岛素模式:
基础胰岛素
餐时相关的胰岛素峰值
•
可溶人胰岛素与正常的胰岛素峰值
不能匹配
•
中效胰岛素可以替代基础胰岛素但
是存在变异性大,有峰值的缺点
生理胰岛素作用模式
可溶人胰岛素
•
可以模拟基础和餐时胰岛素分泌,
但这些加起来仍不能重新构建出生
理的胰岛素作用模式
NPH
双相人胰岛素 30R
对一种新胰岛素我们想要的是什么?

更好的模拟生理作用模式

更好的 HbA1c

更好的空腹血糖

更好的餐后血糖

更少的低血糖事件

更方便和灵活的给药时间
速效胰岛素类似物-诺和锐®
Pro
Phe Gly Arg
Tyr Phe
Glu
Thr
-Asp
Pro
Lys B28
B30
Thr
A21 Asn Cys
A1
gly
Lie
Val
Glu
Gln
Cys
Ser
Cys Thr Ser Lie Cys
Tyr
Asn
Glu
Leu
Gln
Tyr
Leu
B1 Phe Val Asn Gln His Leu
Gly
Cys
Val
Leu
Tyr
Leu
Ala
Glu
Val
Leu
His
Ser
Gly
Cys
诺和锐®的特性与优点

独特的使用基因技术重组而成人胰岛素类似物

减少六聚体聚合反应

比常规胰岛素吸收更为迅速

可获得更好的餐后1小时和2小时血糖控制

更好地降低HbA1c 的效果

减少低血糖发生

更灵活的生活方式

在胰岛素泵中使用,较普通胰岛素对血糖的控制更有效
预混胰岛素类似物--诺和锐®30
组成
双相混悬:
门冬胰岛素
精蛋白门冬胰岛素
30%
30%
可溶性人胰岛素
中效胰岛素 (NPH)
诺和锐® 30比人胰岛素30R更好地
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
峰值更高、起效更快
更好控制餐后血糖
血浆胰岛素 (mU/l)
25
20
速效部分回落更快
与中效部分叠加更少
低血糖发生率更低
15
10
5
诺和锐30
0
8:00
11:00 14:00 17:00 20:00 23:00 2:00 5:00
全天时间(小时)
8:00
人胰岛素30R
长效胰岛素类似物
通常的共识,理想的长效胰岛素应具有以下特征:

较长的作用时间(~24h)

一天一次,控制空腹血糖

平而无峰的作用曲线
长效胰岛素类似物-诺和平®
des-threonine B30 myristilated = detemir
B28
Thr
B29
Pro
Lys
B30
Thr
A1
gly
Ile
Val
Glu
Gln
Cys
Cys Thr Ser
Phe Gly Arg
Phe
Tyr
Glu
Gly
Asn Cys
Ser
Ile Cys
Tyr
Asn
Glu
Leu
Gln
Tyr
Leu
B1 Phe Val Asn Gln His
Karsholm & Ludvigsen. Receptor 1995;5:1-8.
Leu
Cys
Cys
Val
Leu
Tyr
Leu
Ala
Glu
Val
Leu
His
Ser
Gly
诺和平®的作用机制
中性澄清液
PH=7.4
皮下组织
稀释
6聚体的稳定性
双6聚体的形成
白蛋白的结合
6聚体
2聚体
–3
10 M
–5
10 M
Capillary membrane
诺和平在血液中
Capillary blood
血浆白蛋白结合
单体
–8
10 M
延迟作用的位点
皮下组织
主要的延迟作用
循环
次要的延迟作用
缓冲吸收的差异
组织间液
不再延迟
与受体结合
与甘精胰岛素相似,诺和平®作用时间长达24小时
诺和平®
0.4 U/kg
甘精胰岛素
3.0
0.8 U/kg
葡萄糖输注率
(mg/kg/min)
2.5
2.0
1.5
1.0
0.5
0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时间 (小时)
Klein O et al. Diabetes Obes Metab 2007;9:290-299
诺和平®的分子安全性
与人胰岛素比,诺和平®促有丝分裂潜力小
胰岛素受体
胰岛素受体
IGF-I受体
IGF-IR/IR
促有丝分裂
亲和力
分离速率
亲和力
亲和力 比值
潜力
人胰岛素
100
100
100
1
100
赖脯胰岛素
84
100
156
1.9
66
门冬胰岛素
92
81
81
0.9
58
诺和平®
18
204
16
0.9
11
甘精胰岛素
86
152
641
7.5
783
P Kurtzhals P, et al. Diabetes 2000; 49: 999-1005
诺和平产品特点

独特的分子结构,长期使用安全

理想的空腹血糖控制

一天一次注射64%患者血糖达标

更少的低血糖风险

减少体重增加
目 录

2型糖尿病流行病学特征、诊断及控制目标

尽早起始胰岛素治疗,及早达标,长期获益

药用胰岛素

胰岛素治疗的方法

胰岛素注射部位及注射装置
正常人胰岛素分泌模式
胰岛素分泌 (pmol/min)
800
600
400
200
0
0600
1000
1400
1800
时间
Polonsky KS et al. N Engl J Med 1996;334:777
2200
0200
0600
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的策略

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基础-餐时分泌模式

根据不同患者制定个体化方案

控制血糖在理想范围
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的目标

消除高血糖症状、控制血糖达标

预防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
阻止严重的分解代谢状态并保持合适的体重指数及
恢复去脂肪体重

降低感染发生率

降低孕期的胎儿和母体的患病率

预防和延缓糖尿病的微血管及大血管并发症
Joslin糖尿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39:681
胰岛素适应症

2型糖尿病




在糖尿病病程中出现无明显诱因的体重下降(包括新诊断的2型糖
尿病患者)
新诊断糖尿病与1型糖尿病鉴别困难的消瘦的糖尿病患者
1型糖尿病


生活方式和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后血糖仍未达标的糖尿病患者
在发病时就需要胰岛素治疗,而且需终生胰岛素替代治疗
特殊情况下

初发2型糖尿病高血糖患者的短期强化治疗

围手术期

感染等

妊娠或哺乳妇女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07年
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方案


胰岛素补充治疗
胰岛素替代治疗
2型糖尿病的胰岛素补充治疗
随着2型糖尿病病程的进展:
• 大多数患者需要补充胰岛素来控制血糖
• 在口服降糖药逐渐失去控制血糖能力的时候,可采用口服降糖
药和中效或预混胰岛素的联合治疗
• 当联合治疗效果仍差时,可完全停用口服药,改为胰岛素替代
治疗,采用每日多次胰岛素注射或连续皮下胰岛素输注(胰岛
素泵治疗)
口服降糖药联合中、长效胰岛素/预混胰岛素
胰岛素补充治疗的方法
• 口服降糖药为基础,联合胰岛素


一 般 睡 前 注 射 NPH 或 长 效 胰 岛 素 , 使 FPG 控 制 在 4-6
mmol/L(个体化)
如睡前胰岛素用量已接近30u,血糖控制仍不满意,建议
改为预混胰岛素两次注射
• 每日>2次胰岛素注射, 可考虑停用胰岛素促分泌剂
朱禧星.现代糖尿病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7:210
胰岛素补充治疗建议 ___基础胰岛素
• 继续使用口服降糖药物
• 晚10点后使用中效或长效胰岛素
• 初始剂量为0.2 U/kg
• 监测血糖,根据患者空腹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
• 3-4日调整一次剂量,每次调整量在1-4 U
• 空腹血糖控制在4-6 mmol/L(个体化)
2007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
胰岛素补充治疗建议 ___预混胰岛素





饮食、运动和口服降糖药治疗的基础上,HbA1c较高的T2DM
患者,可直接使用预混胰岛素起始
停用胰岛素促泌剂
初始剂量为0.4-0.6 U/kg体重/日,按1:1比例分配到早餐前
和晚餐前
监测血糖,根据患者空腹、早餐后血糖,晚餐前及晚餐后血糖
调整晚餐前及早餐前胰岛素用量
3-4日调整一次剂量,每次调整量在1- 4U直至空腹及晚餐前血
糖达标
2007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
何时选择预混胰岛素为起始?
强化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如果

未使用口服药治疗过的患者
 HbA1c > 8%, 可选预混胰岛素作为起始
 HbA1c > 10%, 至少以预混胰岛素为起始,
不适合单独选择基础胰岛素

口服药失效的T2DM患者
HbA1c > 8.5%, 直接以预混胰岛素作为起始治疗
AACE Guideline
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方案


胰岛素补充治疗
胰岛素替代治疗
胰岛素补充治疗转换至替代治疗

外源胰岛素用量接近生理剂量时改成替代治疗

停用口服降糖药,改为胰岛素替代

胰岛素替代后,如果日剂量需求大(IR 状态)再
联合口服药,如增敏剂、双胍类等
基础-餐前胰岛素给药吸收模式
Plasma Insulin µU/ml)
75
Breakfast
Lunch
8:00
12:00
Dinner
50
25
4:00
16:00
Time
20:00
24:00
4:00
8:00
替代治疗方案(1)
两次注射/日
两次预混胰岛素或自己混合短效+中长效胰岛素
优点:简单
注意点:
1)早餐后2h血糖满意时-11Am左右可能发生低血糖
2)午饭后血糖控制可能不理想,考虑加用口服药
3)晚餐前NPH用量过大,可能导致前半夜低血糖
4)晚餐前NPH用量不足,可导致FPG控制不满意
预混胰岛素2次/日注射模式
替代治疗方案(2)
三次注射/日
早餐前
R
接近生理状态
注意点:
午餐前
R
量大时
晚餐前
R + NPH
12Am-3Am低血糖
NPH晚餐前Ⓗ
量小时
FBG控制不好
替代治疗方案(3)
四次注射/日
•
R
R
R
NPH 睡前
•
目前临床上常使用的方案
•
符合大部分替代治疗
基础+餐时胰岛素4次/日注射模式
替代治疗方案(4)
五次注射/日
R
R
R 三餐前
NPH 8Am左右
NPH睡前Ⓗ

两次NPH占30-50%日剂量,三次R占其余部分

是皮下注射给药方式中非常符合生理模式的给药方式
替代治疗方案(5)
胰岛素泵治疗
•
采用连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方式
•
符合生理需要
•
适用于胰岛素敏感,容易发生低血糖的患者
•
多用于1型糖尿病患者
•
费用昂贵
胰岛素强化治疗
___基于血糖强化达标的替代治疗
血糖“达标”意味着:
•
HbA1c ≤ 6.5%
•
FBG < 110mg/dL
•
2h PPG < 140mg/dL
胰岛素强化治疗适应证

1型糖尿病

妊娠期糖尿病


在理解力和自觉性高的2型糖尿病病人(当用相对
简单的胰岛素治疗方案不能达到目的时,可考虑强
化治疗)
妊娠合并糖尿病
胰岛素强化治疗的禁忌证
•
有严重低血糖危险增加的病人
•
幼年和高年龄患者
•
有糖尿病晚期并发症者(已行肾移植除外)
•
有其它缩短预期寿命的疾病或医疗情况
•
酒精中毒和有药物成瘾者
•
精神病或精神迟缓者
胰岛素强化治疗常见方案
类型
早餐前
中餐前
晚餐前
睡前
注射胰岛素
方案1
RI
RI
方案2
RI
RI
方案3
RI+UL
RI
方案4
方案5
CSII
RI
RI
RI+UL
RI+UL
RI
RI+NPH
RI
NPH
+/-RI
RI
RI
UL
RI
NPH
RI
胰岛素强化治疗初始剂量的确定
•
按病情轻重估计:全胰切除病人日需要40-50单位;
•
多数病人可从每日18-24单位起始
国外主张
•
1型病人按0.5-0.8u/Kg体重,不超过1.0
•
2型初始剂量按0.3-0.8u/Kg体重
胰岛素强化治疗___胰岛素一日量分配
早餐多
睡前小
RI 2530%
NPH20%
中餐少
RI1520%
胰岛素泵(CSII)
40%持续低速皮下注射
早餐前追加20%,
中餐前和晚餐前各15%
晚餐中量
RI 2025%
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的补充
___诺和锐®30 每日三次注射
诺和锐®30每日三次注射作为胰岛素强化治疗的一种
简易的补充方案已得到 EMEA (European Agency
for the Evaluation of Medicinal Products,欧洲
药品评价局)的批准。
此方案不增加低血糖风险、胰岛素剂量和体重
关于早期强化
2007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
小 结

针对不同患者选择合适的胰岛素治疗方案

血糖监测是胰岛素治疗的必须

胰岛素剂量调整需要根据血糖监测情况循序渐进
胰岛素治疗强调个体化
目 录

2型糖尿病流行病学特征、诊断及控制目标

尽早起始胰岛素治疗,及早达标,长期获益

药用胰岛素

胰岛素治疗的方法

胰岛素注射部位及注射装置
注射部位-皮下




腹部- 吸收最快
上臂
大腿
臀部- 吸收最慢
* 注意经常更换注射部位
注射部位的轮换
间距2.5cm,
(约两个手指的宽度)


不要在距脐部 5
cm的范围内注射
胰岛素
正确的注射方法

正确选取注射器材

清洁双手

正确选取注射部位,并给予消毒(从内向外)

轻捏皮肤,以45°—90°角刺入

注射完毕后等待10秒钟拔针


目前主张的注射方法为针与皮肤呈90°角刺入,较瘦患
者或儿童患者可适量减少注射角度。
刺入皮肤与拔针宜快,可减少疼痛
正确的注射方法

捏起皮肤注射:使用短细针头,
尽可能保证正确皮下注射的有效
方法

注射应保证在皮下注射,避免误
入肌肉层,否则,胰岛素的吸收
曲线将不能与血糖吸收峰值相吻
合,血糖波动大
不同长度胰岛素注射笔针头的推荐注射方法
人群
儿童/成人—偏
瘦
(BMI>18kg/m2)
诺和针® 32G 6mm
45度角进针
 腹部或大腿
 捏起皮肤

90度角进针
 腹部或大腿
 捏起皮肤
成人-正常体
重

成人-超重*

(BMI>27kg/m2)
诺和针® 30G 8mm

同左

同左
90度角进针
1. 大腿部位需捏
起皮肤
2. 腹部直接进针,
无须捏起皮肤



90度角进针
腹部或大腿
捏起皮肤
胰岛素注射笔的优点

简单, 安全和有效

对于某些类型的患者特别方便:
- 繁忙及不规律的生活方式
- 手抖
- 视力欠佳者
- 需要多次注射
- 频繁旅行者

规格齐全的 “笔芯”, 提供了使用的灵活性

可一次注射较大剂量的胰岛素

为患者提供了舒服的注射方式

笔样设计帮助患者克服对注射器的恐惧

剂量准确,血糖控制良好,低血糖发生减少
诺和笔® 产品
诺和笔® 3,精良品质、坚固耐用
诺和笔® 4,更准确、更清楚、更简便、更有信心
诺和笔®,品质卓越,一体化专业服务的优质保证
诺和笔® 4
更准确
所调剂量不会超过笔芯中剩余的剂量
更清楚
剂量调节视窗更大,读数更清晰
更简便
剂量纠正可直接回调,笔芯更换更容易
更有信心
“咔嗒”提示音提醒注射完毕
其他的胰岛素给药方式

胰岛素泵(CSII,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
可根据血糖变化规律个体化地设定一个持续的基础输注量
和餐前大剂量

人工胰腺
一种连接胰岛素泵和葡萄糖感受器的装置.通过植入的葡萄
糖感受器随时监测血糖变化,再由胰岛素泵按需要向皮下注
入胰岛素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