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識字教學(p)
識字量
年級
二
三
四
五
六
字量 460 500
530
590
260
260
累積
一
(香港)
(960) (1490) (2080) (2340) (2600)
語文課程標準
• http://www.being.org.cn/ncs/chn/chn.htm
內地語文課程標準(識字與寫字)
小學階段 第一階段
第二階段
第三階段
認識常
用字
1600-1800個
累計2500
個
累計3000
個
會寫
800-1000個
2000個
2500個
識字教學的原則 – 四會
1. 會讀 – 字音
2. 會寫 – 字形
3. 會說 – 字義
4. 會用 – 運用
識字教學方法:分散識字
原則 :
1. 隨課文識字
2. 字不離詞、 詞不離句、
句不離文
特點 :
1. 有情境
2. 避免單調枯燥
分散識字限制
• 少、慢
• 沒有利用漢字特點
• 主動字彙與被動字彙不配合
集中識字、 大量閱讀、分步習作
歷史 : 1958年遼寧黑山北關學校
1960年北京景山小學
原則
1. 低年級重點 – 識字教學 (2000字左右)
– 讀寫基礎訓練
2. 集中識字 – 課文– 集中識字 – 課文
原則 (續)
3. 歸類識字 – 形聲字構字規律 (基本字帶字)
看圖識字
會意識字
4.
讀寫結合
大量閱讀
寫話
寫字
閱讀
作文
識字
寫放胆文
5.
發展思維能力
增長智力
提高文化素質
道德品質
開發大腦
語文教學
特點
1. 教材教法 、 教研培訓 – 40年
2. 1,500 – 2000字 – 可獨立閱讀
3. 先識字後讀書 – 學生易學 教師易教
集中識字的限制
• 脫離實際語言環境
• 教材單調、乏味
• 容易把學過的生字忘記
字族文識字原則
母體字
字族
字族文
起點
序列
載體
以字歸族,以族創文;
族為文統,字文相生;
讀文領先,披文見族;
文熟字悉,一矢兩的。
特點
1. 字族文識字讀本 一至四冊
•
•
•
•
民族性
時代性
趣味性
科學性
特點 (續)
2. 三重
1. 重朗讀誦記
2. 重語感培養
3. 重思維訓練
三讀
1. 初讀課文 、 感知字族
2. 細讀課文 、 理解字族
3. 熟讀課文 、 掌握字族
字族文識字的限制
• 為字而造文,文章內容牽強
• 難決定基本字族
• 未必是常用字
綜合高效識字
歷史:1998年
目的
•以愉快學習為目的
•提高小一、小二學生的識字
量
•提前閱讀
特點
•綜合各種識字教學的優點
•設計不同的語境和課後活動
•認讀字詞
•書寫字詞
•應用字詞
識字教學新趨勢
•
•
•
•
•
•
•
•
•
•
基本原則─四會
與圖書結合
用多種方法
培養多元智能
與生活經驗配合
課業有多種形式,趣味化
評估方式多元化
認識中國文化
發展思維能力
通過字理識字減少錯別字……
漢字的筆順
先橫後直:十
從外到内:月、同
先撇後捺:人
從外到内後封口:
四、 國
從上到下:二、芳
從左到右:川、漢
先中間後兩邊:
小、水
比較
• 有水方說清,用言去邀請。
麗人留倩影,日出天氣晴。
有目是眼睛,有心情更濃,
有蟲是蜻蜓,有米人精神。
• 中間有點仔細辨,中間有言來分辯,
中間有瓜長花瓣,中間有絲扎成辮。
• 這次參加比賽的同學年齡很參差,
所以各人的表現有很大的差別。
字謎
• 雙人十四 一心,
「德」字永記我心。
• 三點水,爪字頭,上扭下扭碰石頭,溪
水都往大河流。
• 三點水,點橫頭,扭一扭,碰石頭,水
分三路走。
• 公公光頭往上站,月亮拼命往下鑽,化
掉一半,化掉一半,大家真能幹。
建議
1. 老師運用多種識字教學法
2. 老師的助力
– 文字學知識
– 教學理論
– 心理學理論
金文亦稱「銘文」或「鐘鼎文」
• 乃鑄或刻於青銅器上的文字,承接甲骨文而起。初始
于商末,盛於西周,記錄的內容與當時社會,尤其是
王公貴族的活動息息相關,多為祀典、賜命、征伐、
圍獵及契約之事。大部分人以周宣王在位時期鑄造的
毛公鼎金文(又稱西周金文)為代表,毛公鼎銘文共
三十二行,四百九十七字。
• 西周以降,金文被普遍地使用,而用途則無甚改變[3]。
據統計,其文約有三千零五字,可辨識者,計有一千
八百零四字,比甲骨文略多。由於商周盛行青銅器,
而青銅禮器以「鼎」為代表,樂器以「鐘」為代表,
故刻於其上之金文,亦因而得“鐘鼎文”之名。
•
•
•
•
•
•
•
•
•
測量方法
看圖寫字
篇中填詞
寫故事
供詞造句或續句
默寫
與圖片配對
分辨字形
分辨讀音
專題簿
課程資源
•
•
•
•
•
字表
教材套
教學軟件
教學經驗
網上資源
• http://www.cantonese.
sheik.co.uk/phorum/re
ad.php?1,71186,74526
• http://www.cuhkacs.or
g/~syaoran/blog/read.p
hp?165
• http://www.takungpao.
com/news/07/11/07/X
K-819797.htm
字︰3,171
• 詞語︰ 9,706
• 第一學習階段(小一
至小三)︰4,914
• 第二學習階段(小四
至小六)︰4,792
• 香港小學參考詞語表
(1996)
– 詞﹕5,860(86.62%)
– 字﹕2,461(97.97%)
• 香港小學常用字表
(1990)
– 字﹕2,566 (98.69%)
每下愈況≠每況愈下
•
http://blog.sina.com.tw/jasonforce/article.php?pbgid=12054&entryid=8171
•
「每下愈況」這個成語出自《莊子.知北游》,篇中記述戰國時的東郭子向
莊子請教。東郭子問莊子:「你所說的道,到底在哪裏呢?」莊子說:
「無所不在。」東郭子請莊子說得具體一點,莊子就舉例說螞蟻、草、磚
瓦甚至大小便,都是道所在的地方。
郭子見莊子愈說愈低下,便不想聽下去。莊子於是向他解釋:「愈從低微
的事物去推求,愈能看出事物的真實情況。就像市場上的豬販用腳踏豬來
估量豬的肥瘦一樣,愈往下踏在豬的小腿處,就更加明白豬的肥瘦,這叫
做『每下愈況』。」因為豬的小腿是最難肥的部位,如果往下一直踏到豬
的小腿上,豬肉仍是結實肥美的,那就是肥美的豬了。
• 原文為:「正獲之問於監市履狶也,每下愈況。」
因此,成語「每下愈況」在《莊子》原文中,含有由比照而顯明的意思。
愈:更加
況:由對照而顯明
由上可知,「每下愈況」是用來比喻「從愈低微處推求,就愈能看出事物
的真實情況。」
不過,一般人若是沒讀過《莊子》原文,實在很難瞭解這個成語真正的意
義,而常會直接從字面去推測其義,甚至還更改字面為「每況愈下」,從
一些古文可以發現在宋代就已出現「每況愈下」,用以表示「情況愈來愈
壞」的意思,此用法雖屬訛用,但卻已成俗,變成了另一句不同的成語。
小學中文科常用字研究
• www.hkbu.edu.hk/~lcprichi
字音
字形及語音
• 現龍第二代:中文字詞學習系統──學校協作
計劃
• http://www.dragonwise.hku.hk/dragon
2
• 南亞裔學生
• www.dragonwise.hku.hk/sa
《粵語音韻集成》電子版
• http://humanum.arts.cuhk.edu.hk/Lexis/Can
ton2/
最緊要正字 (PL1495.Z85 2006 TV)
• http://edvideo.ied.edu.hk//VVM_title.php?c
allno=b15882366&prog=TVB&sid=innopa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