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查看文件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附件:查看文件

第二章 生活环境与健康
1
第一节 大气环境与健康
第二节 室内环境与健康
第三节 饮用水与健康
2
第
一
节
大
气
环
境
与
健
康
一、大气的特征及其卫生学意义
二、大气污染的来源
三、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3
教学目的
掌 掌握 握
熟
悉
空气中阳离子对机体的作用;室内空气主要污染物 ;
1、不同波长的太阳辐射对人体健康的意义;
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慢性危害;大气污染的间接
危害;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室内空气的主要污染
2、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1、大气层的垂直结构和主要化学成分;
物;评价空气清洁程度的指标及其意义;酸雨 ;饮
3、影响大气中污染物浓度的因素;
2、空气中阴离子对机体的作用;
用水源的种类及卫生学特征;介水传染病
4、逆温层对大气污染的作用;
3、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危害。
5、温室效应、酸雨的形成原因及其危害。
4
一、大气的特征及其卫生学意义
大气圈及其垂直结构
化学组成
大
气
结
构
化
学
组
成
物理性状及其
其卫生学意义
太
阳
辐
射
气
象
因
素
空
气
离
子
化
5
Question
你对大气了解多少?
大气的化学组成与垂直结构是什么样的?
与人类活动是否有关?
它有哪些物理性状?
是怎样影响人类健康的?
6
(一)大气圈及其垂直结构
大气层
对流层(10~16Km)
平流层(~50Km)
中间层
电离层
热层
外逸层
7
大气垂直分层
altitude(Km)
exosphere
800
1、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
加
2、气体分子呈电离状态
thermosphere
100
80
mesosphere
60
1、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2、几乎没有水蒸气,没
有气象现象,利于高
空飞行
3、有20km左右臭氧层,
可吸收短波紫外线
stratosphere
40
Ozone
layer
飞机
20
troposphere
-100
-50
0
50
temperature(℃ )
100
1、气温随高度增加
而递减
2、空气垂直对流
3、气象变化复杂
8
(二)大气化学组成
干燥(干洁)空气
低层大气
水汽
固体杂质
9
干洁大气的组成
组分
浓度(%)
组分
浓度(%)
氮
78.09
氧化亚氮
2.5 ×10-5
氧
20.95
氢
5.0 ×10-5
氩
0.93
甲烷
1.5 ×10-4
二氧化
碳
0.0318
二氧化氮
1.0 ×10-7
氖
1.8×10-3
臭氧
2.0 ×10-6
氦
5.2 ×10-4
二氧化硫
2.0 ×10-8
氪
1.0 ×10-4
一氧化碳
1.0 ×10-5
氙
8.0 ×10-6
氨
1.0 ×10-6
10
(三)物理性状及其卫生学意义
1、太阳辐射
2、气象因素
3、空气离子
11
1、太阳辐射(solar radiation)
(1)紫外线
(2)可见光
(3)红外线
(ultraviolet radiation)
(visible radiation)
(infrared radiation)
12
(1)紫外线
(ultraviolet radiation, UV)
第二届哥本哈根光学会议将紫外线辐射
分为三段:
UV-A(320nm-400nm)
UV-B(275nm-320nm)
UV-C(200nm-275nm)
13
UV-A
生物学作用:
色素沉着作用
作用原理:
黑色素原
(二氧二苯氨及其同族)
UV-A
氧化酶
晒黑作用
黑色素
吸收太阳辐射能
避免组织损伤
14
UV-B
生物学作用: 红斑作用,抗佝偻病作用
紫外线生物学剂量单位:红斑剂量
UV-B 组胺
表皮细胞
神经末梢
UV-B
人体每日约需1/8-1/2的红斑剂量
麦角固醇
类组胺VD2
7-脱氢胆固醇
毛细血管扩张
血管壁通透性
VD3
皮肤发红
维持正常的钙磷代谢
水肿
和骨骼的正常生长
15
DNA分子结构
UV-C
生物学作用: 杀菌作用
杀菌原理:1、蛋白质分子产生光化学分解
2、蛋白质变性、凝固
过强的短波紫外线直接照射眼睛可导
致雪盲和电光性眼炎。
16
(2)可见光(visible radiation)
波长: 400~760nm
辐射波长的不同决定了光具有不同的颜色。
400-430nm呈紫色;430-490nm呈蓝色;
490-570nm呈绿色;570-600nm呈黄色;
600-630nm呈橙色;630-760nm呈红色。
视觉对波长为555nm的黄绿色最敏感。
17
可见光
紫
蓝
绿
黄
橙
红
18
生物学作用:提高视觉功能
(1)改变人体的紧张及觉醒状态,平衡
兴奋与镇静作用;
(2)使机体的生理现象发生节律性变化;
(3)适宜的照度可预防眼睛疲劳和近视,
提高情绪和劳动效率。
m
19
• (3)红外线
20
云层
反射
空气
散射
地表
反射
云层
释放
空气、云层、水汽
吸收部分长波辐射
被空气及
水汽吸收
地球放出的
长波辐射
水滴、空气释放
地球表面吸收
21
表面温度
6000°C
太阳
43%折回
宇宙空间
14%被大气吸收
43%到达地表
22
慢性皮肤病、神经痛、冻伤
临床有什么样的应用?
(1)红外线(infrared radiation)
波长: 760nm一lmm
生物学作用基础: 热效应
生物学作用:
血管扩张
照射部位或
血流速度
全身温度
消炎
镇痛
促进新陈代谢
和细胞增生
23
晶状体对红外线较为敏感
内障(infrared catatact) 。
过强的红外线
网膜灼伤。
红外线性白
皮肤烧伤、日射病、视
24
红外线 (760nm~1mm)
太
阳 可见光( 400~760nm )
辐
UV-A
射
(320~400nm)
紫外线
小
结
UV-B
(275~320nm)
UV-C
热效应
视觉功能
色素沉着
红斑作用
抗佝偻病作用
杀菌作用
(200~275nm)
25
2、气象因素
气温
气湿
气压
气流
26
3、空气离子
(air ion)
27
(1)几个概念
空气离子化
空气正离子
空气负离子
轻离子 (n+ 、n-)
重离子 (N+ 、N-)
(2)空气清洁程度的评价
N

 N

n

n

 50
 50
说明空气比较混浊
说明空气比较清洁
28
空气中离子的生物学作用
阴离子:
①调节中枢神经的兴奋和抑制功能
②刺激骨髓造血功能,使异常血液成分趋于正常
③促进纤毛运动,改善肺的换气功能
④降低血压
⑤促进组织细胞生物氧化、还原过程
阳离子:
抑制气管纤毛运动和单胺氧化酶活性,使血液和
组织中5-羟色胺升高。可使人血压增高、呼吸
加快、注意力减退等。
29
不同环境状况空气负离子浓度
环境
海滨、森林、瀑布
疗养地区
乡村
清洁空气
旷野、郊区
公园
街道绿化地带
城市办公室
空气负离子浓度(个/cm3)
20,000
10,000
5,000
1,000-1,500
700-1,000
400-800
100-200
100
30
Question
你对大气了解多少?
大气的化学组成与垂直结构是什么样的?
与人类活动是否有关?
它有哪些物理性状?
是怎样影响人类健康的?
31
二、大气污染的来源
(一)工业企业
(二)交通运输
(三)生活炉灶和采暖锅炉
32
影响大气中污染物浓度的因素
1.污染源的排放情况
(1)排出量
(2)排出高度
(3)距污染源的距离
2.气象因素
(1)风向、风速
(2)气温:逆温现象
(3)气压、气湿
33
概
念
成
因
危
害
在大气对流层内,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
其温度垂直分布与标准大气的相反。这种
现象称为温度逆增,简称逆温。
出现逆温的气层叫逆温层 。
辐射逆温
地形逆温
出现逆温时大气状态处于极稳定状态,污染
常见于什么样 冬季无风、少云
怎样形成
?
多见于什么时候
?
盆地
山谷
物被逆温层覆盖在下方,不能扩散,造成近
的地形?
的夜晚
34
地面大气严重污染。
三、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一)大气污染对健康的直接危害
(二)大气污染对健康的间接危害
(三)大气中主要污染物对健康的影响
35
Question
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危害有哪些?
什么是温室效应?是怎样形成的?有什么
样的危害?
何谓酸雨?是怎样形成的?有什么样的
危害?
36
消化道
呼吸道
大气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呼吸道
大气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主要途径
消化道
皮 肤
37
(一)大气污染对健康的直接危害
急性中毒
生产事故
烟雾事件
慢
煤烟型
光化学 性
炎
烟雾事件 烟雾事件
症
慢性及远期危害
心
血
管
疾
病
免
疫
力
下
降
变
态
反
应
致
癌
作
用
38
原因
1.煤炭的燃烧产物
2.工业生产过程中大量废气的排放
3.异常的气象条件
临床
表现
呼吸道刺激症状
低气温、高气压、
死亡
原因
气管炎、支气管炎、心脏病等
低风速、逆温现象
39
历史上著名的煤烟型烟雾事件
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多诺拉事件
伦敦烟雾事件
40
污
染
源
汽车尾气
危
害
1.眼睛、呼吸道的强烈刺激作用
2.组织缺氧
3.抑制免疫系统
4.致敏反应
5.加速衰老
41
形成过程
NOx +
CH
O3(85%)
UV
浅蓝色混和烟雾
过氧酰基硝酸酯(10%)
主要为过氧乙
酰硝酸酯
其它(5%)
醛类、酮类、
过氧化氢等
42
历史上著名的光化学烟雾事件
美国洛衫矶烟雾事件
43
煤烟型与光化学型烟雾事件的比较
特点
煤烟型
光化学型
污染物
煤炭的燃烧产物、
生产废气
汽车尾气
气象条件
气温低、气压高、
风速很低、湿度大、
有雾、有逆温产生
气温高、天气晴朗、
紫外线强烈、
有逆温产生
地点特征
河谷盆地易发生
1
1
多发生在南北纬60○以
下的地区;
大城市多发
1
1
症状特征
呼吸道刺激症状
眼睛及呼吸道刺激症状
44
(二)大气污染对健康的间接危害
1
影响小气候
和太阳辐射
2
产生温室效应
4
3
破坏臭氧层
酸
雨
45
1、影响小气候和太阳辐射
烟、尘、雾
吸收太阳辐射
1、影响UV
生物学作用
2、冷化效应
颗粒性污染物
龋齿、佝偻病↑
3、遮天蔽日
46
2、温
室 效 应(Greenhouse effect)
定 义
定
义
由于人类活动造成CO
形 成
2等温室气体释放过
多,温室气体大量吸收来自地表辐射的
危 害
红外线引起的近地面气温增高、全球气
候变暖的现象。
47
产业革命以来的100多年里,地球的平均气温上升了约0.5℃ 48
43﹪折回
CO2、CH4、
宇宙空间
N2O、CFCs
大
气
层
形
成
近地面
气温
红外线被
温室气体
吸收
43﹪到达地面
地
球
被地表吸收,
令地表温暖
温暖地表
释放红外线
49
大气中co2↑的原因?
1、人口急剧增加:co2产生↑
2、工业迅猛发展:co2产生↑
3、大面积森林乱砍乱伐:co2消耗↓
温室效应的危害?
50
温室效应
危害
1.全球气候变暖
2.南北极冰川融化
3.生物性传染媒介所传播的疾病,扩大分布范围
4.危重病人和老年人受到炎热应激反应死亡率↑
51
3、破坏臭氧层
定
义
原
因
危
害
52
定
义
原
因
危
害
影
近几十年来,平流层中的臭氧层逐渐
像
由
变薄,在南北极甚至出现臭氧空洞的
美
现象。
国
航
空
航
氯 氟 烃
天
局
提
1、皮肤癌↑
供
2、白内障发病率↑
3、大气光化学氧化剂增加导致的健康危害
4、免疫系统抑制
53
3、酸酸雨形成过程
雨 (Acid rain )
定
来
义
危 源
害
定
义
1、对食物链的影响
来
源
pH值小于5.6的酸性降水称为酸雨,
大气中SO
2、NO
x、氯化物、氟化物
形
成
过
程
2、腐蚀建筑及金属材料
形成过程
3、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包括雨、雪、雹和雾;
等成酸性物质的联合污染。
危
害
54
(三)大气中主要污染物对人体健康
的影响
大气中的主
要污染物
颗粒物
SO2
NOx
多环芳烃
55
1、可吸入颗粒物
(inhalabe particulates,IP)
定义:是指颗粒直径≤10μm,能够被人体吸入
的固体微粒,又称飘尘
(suspended dusts/particulate matter,PM10)。
对健康的影响:
1、呼吸道粘膜刺激作用
2、COPD(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
3、致癌:石棉、苯并(a)芘等
4、载体
56
2、二氧化硫
理化特性:又称亚硫酸酐,无色气体,有刺激性
气味,比重1.4337,易溶于水。
来
1、燃煤(主要)
源:
2、采用各种含硫原料的工艺过程
危
1、上呼吸道和眼结膜急性和慢性炎
症,是COPD的主要病因
害:
2、支气管哮喘
3、致突变和促癌作用
57
3、氮氧化物
(NOx nitrogen oxides)
主要存在形式
氮氧化物以NO
NO、NO2 2为主
来
源
氮氧化物以NO为主
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气
肺水肿、COPD
支气管鳞状上皮癌↑
组织缺氧
NOx
危 与其它污染物联合作用
害
危
害
58
6、多环芳烃
动物实验已经证明BaP能诱发皮肤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 , PAH )
癌、肺癌、胃癌;
定 是含两个或两个以上苯环并以稠环形式连接
流行病学资料说明空气中BaP与皮
义 的芳香烃类化合物的总称,又称稠环芳烃。
肤癌和肺癌有明显的正相关性。
来
各种含碳有机物的不完全燃烧和热解
源
8
9
5
危
害
10
7
6
9
1
8
2
3
4
ÝìµÄ½á¹¹Ê½
10
致 癌
1
2
7
6
5
4
3
60
·ÆµÄ½á¹¹Ê½
• 四、大气卫生标准和大气污染的防护
• (一)大气卫生标准
• 我国于1996年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
1996)对二氧化硫、总悬浮颗粒物、可吸人颗粒物、氮氧
化物、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铅、苯并(a)芘和氟
化物10种空气污染物制定了浓度限值。2000年我国对该标
准进行修改,取消了NOx指标,并修改了N02和03 。的浓
度限值。《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对每种污
染物的浓度限值确定了三级标准:
61
• 一级标准:为保护自然生态和人群健康,在长期接触情况
下,不发生任何危害影响的空气质量要求。国家规定的自
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和疗养地等地区应执行
一级标准。
•
二级标准:为保护人群健康和城市、乡村的动植物,
在短期和长期接触的情况下,不发生伤害的空气质量要求。
居民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名胜古迹和广大
农村等地区应执行二级标准。
•
三级标准:为保护人群不发生急、慢性中毒和城市的
一般动植物(敏感者除外)正常生长的空气质量要求。适用
于大气污染程度较重的城镇和工业区及城市交通枢纽、主
干线等地区。
62
•
•
•
•
•
•
•
•
•
•
•
(二)大气污染的防护
1.合理安排工业企业布局
2.控制煤烟污染
①调整燃料结构
②采取集中供热
③改造炉灶
3.加强工艺改革
①改革工艺过程
②综合利用变废为宝
③适当提高烟囱的高度
④加强城市交通污染的治理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