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流行现状及变化趋势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脑血管病流行现状及变化趋势

我国脑血管病发病现状及
变化趋势
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张卫东教授
报告内容
脑血管病流行现状和变化趋势
脑血管病危险因素
防控观点
小结
 脑血管病(stroke)又称脑血管意外,脑中风
或脑卒中。是因脑血管阻塞或破裂引起的脑
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以局部神经功能缺失
为特征的一组疾病。
脑血管病流行现状
1.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
2.死因顺位位居前列
3.脑血管病的三间分布
高发病率
 脑卒中的年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平均为14 0 /
10 万一2 0 0 /l 0万人口, 东方人高于西方人。
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报告,中国脑卒中发病率
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Sino-MONICA
脑卒中事件发病率(1/10万)
1987-1989, 35-64岁
553
黑龙江
北京
北京
246
辽宁
河南
河南
河北
192
内蒙
辽宁
123
184
河北
内蒙
120
山东
山东
111
上海
上海
93
北方省市
102
福建
江西
88
南方省市
90
四川
四川
86
江西
江苏
江苏
福建
147
70
400
338
255
235
600
黑龙江
200
0
178
150
133
109
68
49
30
0
200
400
600
 1991-2000, 3城市,150万人随访
 脑血管病发病率:
76.1-144.6/10万
高复发率
 国外早期几个大型前瞻性、基于社区人群的
研究显示卒中后1 年的复发率6%~13%。
 目前国内相关研究报道的复发率也很多,但
是尚缺少大样本研究的报道。
高致残率
 残疾率是反映脑血管病患者患者对社会经济
和家庭的影响的最直接的指标。
 研究表明,约62.16% ~70% 的脑血管病患者
会出现功能障碍或残疾,约50%的患者生活不
能自理。给家人和社会造成严重的负担。
高死亡率
 我国第三次居民死亡原因调查结果表明,脑
血管病已经超越呼吸系统疾病,成为我国居
民死亡原因的第一位。是我国居民健康的主
要杀手。
我国脑血管病的地区分布特征
明显的地理差异
“ 北高南低”
不同地区脑卒中事件死亡率 (1/10万)
Sino-MONICA
1987-1989, 35-64岁
河南
107
黑龙江
内蒙
辽宁
河北
河北
辽宁
52
64
北京
北京
50
62
内蒙
河南
49
上海
四川
45
44
四川
山东
44
43
福建
上海
43
41
山东
江西
江西
江苏
江苏
福建
79
68
57
33
29
150
85
109
100
50
0
黑龙江
62
56
北方省市
南方省市
33
27
14
0
50
100
150
脑血管病的人群分布
 年龄
一般人群40岁以后开始发病,60岁~65岁后发
病率和死亡率急剧增加。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上升
的趋势。
 性别
世界各国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普遍男性高于
女性。
中国脑血管病的人群分布
中国脑血管病的人群分布
 种族
汉族脑血管病患病率高于少数民族,而朝
鲜族、回族、维吾尔族、蒙古族高于南方的
白族、布依族、彝族和壮族。
 职业
经济文化层次较高的地区人群脑血管病死
亡率要高于工人聚居地区。
脑血管病发展趋势
中国三城市脑血管病发病趋势研究
Sino-MONICA
1984-2000年北京监测区人群不同类型
脑卒中事件标化发病率(1/100 000)趋势
25-74岁,男性
500
出血性
缺血性
400
B= +6.6*
300
200
B= -1.3*
100
0
1984-86
1987-89
1990-92
1993-95
1996-98
1999-2000
Sino-MONICA
1984-2000年北京监测区人群不同类型
脑卒中事件标化发病率(1/100 000)趋势
25-74岁,女性
500
出血性
缺血性
400
300
B= +5.7*
200
100
B= -3.4*
0
1984-86
1987-89
1990-92
1993-95
1996-98
1999-2000
Sino-MONICA
1984-2000年北京监测区人群25-74岁
脑卒中事件标化发病率(1/100 000)趋势
500
B=+4.0*
男性
女性
400
300
B=+2.5*
200
100
0
1984-86
1987-89
1990-92
1993-95
1996-98
1999-2000
Sino-MONICA
1984-2000年北京监测区人群25-74岁
脑卒中事件标化病死率(%)趋势
(%) 100
男性
女性
80
60
40
B= -5.3*
20
B= -6.0*
0
1984-86
1987-89
1990-92
1993-95
1996-98
1999-2000
Sino-MONICA
1984-2000年北京监测区人群25-74岁
脑卒中事件标化死亡率(1/100 000)趋势
250
男性
女性
200
150
100
B= -0.1
50
B= -3.0*
0
1984-86
1987-89
1990-92
1993-95
1996-98
1999-2000
中国城市人口脑卒中死亡率变化趋势
中国农村人口脑卒中死亡率变化趋势
高致残率
高发病率
脑卒中
高复发率、
脑卒中达370万
高致死率
脑卒中患病人数以每年8.7%的速度增加
2020年
脑卒中280万
2007年
2008国际“卒中”杂志上发表的中国-MONICA调查结果
29
中国心血管病流行特征
1. 从地理分布上显示出由南向北梯度递增趋势,北方
地区特别是东北和华北地区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
率明显高于长江以南地区。
2. 中国居民脑出血的发生率大大高于欧美人。
3. 城市居民脑卒中的患病率、发病率高于农村人群,
但死亡率城乡差别不大。
脑血管病危险因素
 比较肯定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心脏病、
糖尿病、TIA、同型半胱氨酸、吸烟、饮酒。
 尚有争议的因素包括:血脂水平、血小板聚
集性增高、肥胖或超重、遗传因素、口服避
孕药、低气温、高尿酸血症。高盐饮食等。
各主要危险的相对危险度和患病率
高血压
 前瞻性研究证明,当舒张压/收缩压≥115/75mmHg
时,血压水平与脑卒中死亡率呈对数线性关系;对
于40~69岁的人群而言,收缩压升高20mmHg或舒
张压升高10mmHg可使脑血管病死亡率增加20%。
 二级预防也证明,降压治疗对预防脑卒中有效。且
血压下降越多,脑血管病再发风险下降约明显。
高血压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独立
的危险因素。心血管病是高血压的主要并发
症。50%-75%的脑卒中和40%-50%的心肌梗
死发生与血压升高有关。及时准确地了解高
血压的流行状况,对于心血管病的防治意义
重大。
高血压
自建国以来共进行4次大规模的高血压患病率调查,从下
图可看出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国人高血压患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1991,2000,2002比较
50
45
44.7
40
1991(>15岁)
35
(%)
30
30.6
26.3
25
2000(35-74岁)
28.2
24.7
2002(>18岁)
20
15
12.1
8.1
10
5
6.1
2.8
0
知晓
治疗
控制
Tao SC,et al. Chin M J.1995;108:483-489
Gu DF, et al. Hypertension.2002;40:920-927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
患病率为18.8%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
而呈上升趋势
糖尿病
 研究证实糖尿病是缺血性卒中的肯定危险因
素有人发现35 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发生脑卒
中的危险比非糖尿病者高4~6倍,但也有人认
为糖尿病与高血压关系更密切, 而并非独立的
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时发生卒
中的危险大大增加。
1994年全国协作组
共查19省市25岁以上共224 251人(25-64岁213 515人)
1985年WHO标准
年龄组
25~34
糖尿病(%)
0.30
35~44
1.41
1.86
45~54
3.71
3.26
55~64
7.11
4.79
25~64
2.51(标化)
3.20(标化)
IGT(%)
0.54
全国协作组:中华内科杂志1997;6:384
心脏病与脑血管病
 各种原因所导致的心脏损害是脑卒中的第二
位危险因素。
 我国21省市农村研究表明,有心脏病史者患
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性增加15.5倍,有心律
不齐及心脏扩大者,其危险性增加7~8倍。
房颤与脑血管病
TIA与脑血管病
 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指伴有局灶症状的短暂
的脑血液循环障碍,以反复发作的短暂性失语、瘫
痪或感觉障碍为特点,症状和体征在24小时内消失
的一组症候群。
 TIA发作后5年间引起脑梗死的可能性为24~29%。
 在我国21省市的农村调查中,脑梗死病例中的11%
曾有TIA发作史。
与TIA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
同型半胱氨酸与脑血管病
 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
 人体内的含硫氨基酸(蛋氨酸和半胱氨酸)
代谢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其本身并不参与蛋
白质的合成。
HCY水平升高的危险
 对血管内皮细胞产生毒性作用,引起血管内皮功能
紊乱或危害、脂质过氧化,并增高血中血小板的粘
附性,从而导致动脉硬化斑块的形成。
 刺激动脉平滑肌细胞过度增长,干扰血管平滑肌的
正常功能,促进平滑肌老化、组织纤维化及变硬,
致动脉粥样硬化。
 可使血小板存活期缩短,粘附性与聚集性增高,从
而促进血栓形成。
HCY水平升高不仅是 脑卒中也是心梗的新危险因素
。
卒中危险度(OR)
7
7
6
5
4
3
2
1
0
5.4
4.8
3.2
1 1.2 1.3
男性
1
1.5 1.2
女性
对照组 胆固醇 吸烟 高hcy 高血压
血浆Hcy增加5µmol/L,脑卒中风险增加59%
同型半胱氨酸增加 5μmol / L
研究类型
研究数
例数
相对危险度
合计危险度
缺血性心脏病:
MTHFR
46 12193 1.43(1.11 to 1.84)
前瞻性研究*
16
3144 1.32(1.19 to 1.45)
26
3439 1.60(1.15 to 2.22)
MTHFR
7
1217 1.65(0.66 to 4.13)
前瞻性研究*
8
676 1.59(1.29 to 1.96)
1.33(1.22 to 1.46)
深部静脉血栓:
MTHFR
脑卒中:
1.59(1.30 to 1.95)
吸烟与脑血管病
 作为一个可纠正的公共健康问题,吸烟被证明是卒中
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在调整其他危险因素的前提
下, 吸烟与卒中发病呈剂量效应关系。
 与吸烟关系最大的卒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 其次为
脑梗死, 最后为脑出血。
 非随机的临床试验和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均证明戒
烟有助于降低卒中的风险。
全国15岁以上人群三次吸烟率调查结果比较
80
70
66.9
66
61
吸烟率(%)
60
50
男性
女性
40
30
20
10
7
4.2
3.1
0
1984
1996
2002
年份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08
饮酒与脑血管病
 有研究发现, 严重酗酒者卒中的危险度明显增
加, 但乙醇对卒中的影响可能有种族差异。
 乙醇增加卒中危险的机制包括升高血压、高
凝状态、心律失常和脑血流降低。
其他因素
1.肥胖
 肥胖是否是脑卒中独立的危险因素目前研究
还不相一致,
 肥胖与2型糖尿病高血压脂质代谢异常等疾病
有明显相关,因此肥胖间接影响脑卒中的发
生这一观点已被多数人所接受。
国人部分人群体重指数变化(1991-2000)
45-79岁
体重指数(kg/m2)
50
1991年
1999-2000年
40
30
21.8
23.4
21.8
23.5
20
10
0
男性
女性
平均体重指数变化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08
9省市人群1993-2006年中心性肥胖率变化
25-65岁, 男性WC≥85cm
中心性肥胖率( %)
50
40.4
34.1
25.9
40
30
42.5
28.8
女性WC≥80cm
40.0
32.6
45.5 46.9
17.9
20
1993年
1997年
2000年
2004年
2006年
10
0
男性( W C ≥8 5 c m )
女性( W C ≥8 0 c m )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08
CNNHS
国人超重和肥胖患病率
1992 年和 2002年比较
超重: BMI 24~28
肥胖: BMI >28
50
50
1992
2002
40
40
35
35
29
30
24.3
25
1992
2002
45
22.6
22.9
20.2
20
14.8
患病率(%)
患病率(%)
45
30
25
20
15
15
10
10
10.2
8.9
6.8
6.4
5
2.3
3.4
3.9
4.5
5
1.6 2
1.8 2.1
2.6
0-6
7~17
18-44
6.7
0
0
0-6
7~17
18-44
45-49
年龄( 岁)
>60
45-49
>60
年龄( 岁)
李立明等.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478-484.
其他因素
2.体力活动量
中度以上体力活动能降低脑卒中的危险,
高活动量个体较低活动量可降低出血型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
中的可能。
3.家族史
脑卒中具有遗传倾向这早已被证实。但是尚缺
乏遗传学证据。
4.脂代谢异常
高脂血症早已被充分证实是缺血性心脏
病的强危险因素。血清总胆固醇与缺血性脑卒中呈正相关而
极低的血清总胆固醇浓度增加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但血脂
与脑卒中发病的研究结果不尽相同,脂代谢异常尚不能认为
是独立的危险因素。
 随着中国经济的繁荣发展,中国人的生活方
式和饮食习惯迅速趋向于西方,包括热量、
脂肪、乙醇摄入量的增加,体力活动和吸烟
减少。这些行为的改变可导致肥胖、高血压、
糖尿病、高脂血症的流行,同时也可能导是
致缺血性卒中增加的原因。
脑血管病各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
 各自独立
 相互协同
防控观点
总策略
以社区为基础,三级预防相结合,运用健康
促进策略,开展综合防治。包括全人群策略
和高危人群策略。
 全人群策略
对象:全社会人群或全体社区居民
方式:健康教育、卫生宣传和具体指导
 高危人群策略
对象:有特殊发病危险因素的群体和社区居民
方式:1.检出高危险个体
2.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3.纠正其高危险因素
三级预防措施
 一级预防:控制危险因素,从而从根本上防
止或减少疾病的发生
 二级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 三级预防:积极进行临床和康复治疗,以改
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小
结
脑
血
管
现
状
我国脑血管病发病率高、
患病率高、病死率高
死因顺位位居前列
老龄人口不断增加,影响
发病率升高
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心
脏
病
糖
尿
病
TIA
高
血
压
吸
烟
喝
酒
脑血管病的流行趋势
发病率各有升降;病死率呈
持续下降的趋势;死亡率呈
平缓或下降趋势;患病率呈
上升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