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中国古代数学-2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第三讲中国古代数学-2

第三讲 中国古代数学(2)
--宋元数学的辉煌成就
《射雕英雄传》
第二十九回 黑沼隐女
只见长桌上七盏油灯
排成天罡北斗之形,地
下蹲着一个头发花白的
女子,凝目瞧着地下一
根根的无数竹片,显然
正自潜心思索,虽听得
见有人进来,却不抬头。

黄蓉坐了片刻,精神稍复,见地上那些
竹片都是长约四寸,阔约二分,知是计
数用的算子。再看那些算子排成商、实、
法、借算四行,暗点算子数目,知她在
计算五万五千二百二十五的平方根,这
时“商”位上已计算到二百三十,但见
那老妇拨弄算子,正待算那第三位数字。
黄蓉脱口道:五!二百三十五!
55225  235

……郭靖扶着黄蓉跟着进去,只见那内室墙壁围成
圆形,地下满铺细沙,沙上画着许多横直符号和圆
圈,又写着些“太”、“天元”、“地元”、“人
元”、“物元”等字。郭靖看得不知所云,生怕落
足踏坏了沙上符字,站在门口,不敢入内。

黄蓉自幼受父亲教导,颇精历数之术,见到地上符
字,知道尽是些术数中的的难题,那是算经中的
“天元之术”,虽然甚是繁复,但只要一明其法,
也无甚难处(按:即今日代数中多元多次方程式,
我国古代算经中早记其法,天、地、人、物四字即
西方代数中X、Y、Z、W四未知数)。黄蓉从腰间抽
出竹棒,倚在郭靖身上,随想随在沙上书写,片刻
之间,将沙上所列的七八道算题尽数解开。……

这些算题那女子苦思数月,未得其解,至
此不由得惊讶异常,呆了半晌,忽问:
“你是人吗?”黄蓉微微一笑,道:“天
元四元之术,何足道哉?算经中共有一十
九元,‘人’之上是仙、明、霄、汉、垒、
层、高、上、天,‘人’之下是地、下、
低、减、落、逝、泉、暗、鬼。算到第十
九元,方才有点不易罢啦!”
问题




什么是“天元之术”?
“算经中共有 一十九元”吗?
“天地人物”是西方代数学的未知数吗?
你相信黄蓉能在片刻之间将算经中的七八
道题“尽数解开”?
宋元数学的辉煌成就
北宋
南宋
金
元
刘 益《议古根源》(佚)
贾 宪 《黄帝九章细草》
秦九绍《数书九章》(1247)
杨 辉《详解九章算法》(1261)
《乘除通变本末》(1274)
《续古摘奇算法》(1275)
《田亩比类乘除捷法》(1275)
李 冶 《测圆海镜》(1248)
朱世杰《四元玉鉴》(1303)




增乘开方法—高次方程的数值解法
大衍总数术—一次同余式组解法
天元术、四元术—半符号代数
垛积术、招差术—高阶等差级数
所有这一切,丰富了宋元数学的新思想、新
方法,在西方世界仍处于中世纪的黑暗之
中的时候,宋元数学“保持了一个西方所
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的水平”(G Sarton) 。
1 高次方程的数值解法


開方術曰:置積為實。借一算步之,超一
等。議所得,以一乘所借一算為法,而以
除。除已,倍法為定法。其復除,折法而
下。復置借算步之如初,以復議一乘之,
所得副,以加定法,以除。以所得副從定
法。復除折下如前。
《九章算术》
注意:“復置借算步之如初”-从头再来!


置积234567为实。次借一算为下法。步之超一位,
至百而止。商置400于实之上,副置40000于实之
下,下法之上,名为方法。命上商400除实。除讫,
倍方法,方法一退,下法再退。复置上商80,以次
前商。副置800于方法之下,下法之上,名曰廉法。
方、廉各命上商80,以除实。除讫,倍廉法上从方
法。方法一退,下法再退。复置上商4,以次前,
副置4于方法之下,下法之上,名曰隅法。方、廉、
隅各命上商4,以除实。除讫,倍隅法从方法。上
商得484,下法的968,不尽311.是为方484 311/968步。
 《孙子算经》
注意: “方法一退,下法再退”—退位开方
宋元数学的新变化




改变系数的范围—可正、可负。
刘益:《议古根源》
突破三次的限制—4次以上。
贾宪:《黄帝九章细草》
算法的完善—随乘随加:增乘开方
贾宪三角形—二项式系数

下例取自杨辉《详解算法》 例: x4 =133,6336
商
实
立方
上廉
下廉
下法
3|
3
3
3
34
133,6336 52,6336 52,6336 52,6336 52,6336
27
108
108
108
108
9
27
54
54
54
3
6
9
12
12
1
1
1
1
1
①
②
③
④
⑤
34
131584
5896
124
1
⑥
①实上商得数,乘下法生下廉,乘下廉生上廉,乘上廉生立方。
②命上商除实。乘下法入下廉,乘下廉入上廉,乘上廉入立方;
③又乘下法入下廉,乘下廉入上廉;
④又乘下法入下廉;方一、上廉二、下廉三、下法四退。
⑤又于上商之次续商,置得数。
⑥以乘下法入下廉,乘下廉入上廉,乘上廉并为立方。命上商除实尽,得三
乘方一面之数。
霍纳法(the method of Horner):
连续解任何次数字方程的新方法(1819)
解方程: x4 – 1336336 = 0
(1)倍根变换:x = 10y :
1000y4 – 1336336 = 0
(2)减根变换:z= y-3 :
1000(1z4 +12z3 +54z2+108z+81) – 1336336=0
(3)缩根变换:u = 10z:
1u4 +120u3 +5400u2+108000u – 526336=0

金庸大师的失误
黄蓉微微一笑,道:“天元四元之术,
何足道哉?算经中共有一十九元,‘人’
之上是仙、明、霄、汉、垒、层、高、上、
天,‘人’之下是地、下、低、减、落、
逝、泉、暗、鬼。算到第十九元,方才有
点不易罢啦!”
何为“天元术”—一元高次方程
仙a9 x9
明a8 x8
……
天 a1 x 未知数 :元
人 c
常数项:太
地 b1 x-1
……
暗 b8 x-8
鬼 b9 x-9



1)“人”不是“元”,相
当于今日的常数项;后来
用“太”表示;
2)天……仙是各正数幂的
次数,“天”表示元,即
今日的未知数;故后来所
称“天元术”
3)地……鬼是各负次幂的
次数
天、地、人、物: 四元术
—四元高次方程组
四元2
“三才运元”(《四元玉鉴》元·朱世杰)
-y+xyz-xy2-x-z = 0
-y-x2+x+xz-z = 0
y2 +x2-z2 = 0
其解法是:先消元变成一元高次方程 (18次变换!),
-5+6x+4x2-6x3+x4=0
求一根,再利用迭代法求其他。小黄蓉怎能在“片刻之间”,
“将七八道题尽数解开”?—金庸大师太夸张了!
《孙子算经》的“物不知数”



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
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
答曰:二十三。
凡三、三数之剩一,则置七十;五、五数
之剩一,则置二十一;七、七数之剩一,
则置十五。一百六以上,以一百五减之,
即得。
算法分析
N(物数)=70×2+21×3+15×2-2×105
a[M]表示a的整倍数
70 = 3[M]+1 =5[M] =7[M]
21 = 3[M] =5[M]+1 =7[M]
15 = 3[M] =5[M] = 7[M]+1
各以所余R1、R2、R3乘之:
70 R1= 3[M]+ R1= 5[M] = 7[M]
21 R2= 3[M] = 5[M]+ R2= 7[M]
15R3= 3[M] = 5[M] = 7[M]+ R3
三式相加: N*=70 R1+21 R2+15 R3
=3[M]+ R1+5[M]+ R2+7[M]+ R3
所以:N=N*-105p
=70 R1+21 R2+15 R3—105p
(70=2×5×7) (21=1×3×7) (15= 1×3×5)
如何寻找“2, 1, 1”-- k1, k2, k3,
使得:
k1 a2 a3≡1(mod a1)
k2 a1 a3≡1(mod a2)
k3 a1 a2≡1(mod a3)
即:已知 a(定数), g(奇)<a ;
求k,使得: k g≡1(mod a)
-----“大衍求一术”
“大衍求一术”


“孙子问题”可以观察试算求得,一般的
方法是:
置奇(g)于右上,定(a)居右下,立天元一于
左上。先以右上除右下,所得之数与左上
一相生,入左下;然后乃以右行上下,以
少除多,递互除之,所得商数随即递互累
乘,归左行上下;须使右上末后奇一而止
。乃验左上所得,以为乘率。

例:求 K·7≡1(mod25)
1 7
1
7
0 25
3
4
(25/7=3…4)
(1*3+0=3 )
4
7
3
1
(4/3=1…1)
(1*4+3=7)

18
7
4
3
3
4
( 7/4=1…3 )
(1*3+1=4)
1
1
( 3/1=2…1)
(2*7+4=18)
k=18
求解一般同余式组
N≡R1(mod A1)
≡R2 (mod A2)
…….
≡Rn(mod An)
三个步骤:
1. 化“问数”(Ai)为“定数”(ai);
即将不两两互素的Ai约化为两两互素的ai; 同时保证最大公约
数不变。
2. 求“乘率” ki, 使得 ki g i≡1(mod ai);
3 计算“总数”
N  k1R1M1  k2 R2 M 2  ....  kn Rn M n (mod M )
式中M=a1a2…an —“衍母”; Mi =M/ai—“衍数”
“中国剩余定理”(Chinese reminder theorem)
[比]李倍始(Libericht):《十三世纪的中国古代数学》
给出一次同余式组解法的十种高度
(1) 设题,附特解,未述算法;
(2) 零散设题,算法限于一些特殊数据;
(3) 限于一套数据的某种算法;
(4) 限于特例的证明;
(5) 两两互素的一般算法,未解;
(6) 两两互素的一般算法,有解;
(7) 不两两互素的一般算法,未证;
(8) 不两两互素的一般算法,并给出有解的条件;
(9) 给出(5)的证明;
(10) 给出(7)的证明。
历史事件
年代
1
2
孙子
400
√
√
Fibonacci
1202
√
√
√
秦九韶
1247
√
√
√
杨辉
1275
√
√
√
慕尼黑手稿
1450
√
√
√
√
哥廷根手稿
1550
√
√
√
程大位
1592
√
√
贝维里基
1669
√
√
欧拉
1743
√
高斯
1801
斯提尔吉斯
1890
3
4
5
6
7
8
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
√
√
√
√
√
总结
—、古典数学的两种范式
 希腊范式:演绎、抽象、证明
代表作:《几何原本》
 东方范式:归纳、构造、算法
代表作:《九章算术》
二、中国古代数学的算法化特点
 “寓理于算,不证自明”
三、西方社会对中国古典数学的认识过程
1 存在性
 “欧洲中心论”:中国古代没有任何有价
值的数学成就
 17、18世纪传教士的贡献
利玛窦:《中国科学札记》
近代日本学者的工作
三上义夫:《中国和日本数学之发展》
(1913,英文版)
使得西方学者承认了中国古代数学的存在。
2 独立性
“外域影响论”:受到了巴比伦、希腊、阿
拉伯、印度的影响
李约瑟(1900-1995)的贡献:
Science and Civilization in China
向西方世界揭示了一个独立的中国科学的存
在
数学成果的比较:
记数法,进位制,开方法,高次方程,同余
式
数学科学范式的比较:李约瑟指出:希腊的
科学和数学偏爱抽象、演绎和纯理论,而
忽视具体的经验和应用,还是不是一种进
步?
数学发展社会背景的比较
李约瑟指出:“近代科学的发展不是一种孤
立的现象,它是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商业资本主义的兴起而产生的工业机器生
产同时出现的。”
在自然观、社会结构、经济基础、文化特征
的广阔背景下分析中国古代数学。
正是李约瑟的工作才使得西方接受了中国古
代数学的独立性,并承认中国古代数学对
其它文明的影响。
3 主流性
M.克莱因《古今数学思想》“序言”:“ To
keep the material within bounds I have
ignored several civilizations such as the
Chinese, Japanese, and Mayan because their
work had no material impact on the main line
of mathematical thought.”
(中国古代数学“对于数学思想的主流没有
重大影响”。但又给出一个脚注:A fine
account of the history of Chinese mathematics
is available in Joseph Needham’s Science and
Civilization in China)
何为数学发展的主流?
17世纪微积分的出现标志近代数学的开始
20世纪计算机的发明促进了应用数学的飞速
发展
微积分和计算机都是算法化数学的产物
中国学者的重大结论
吴文俊院士:数学机械化算法体系与数学公
理化演绎体系交替成为数学发展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