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Document

The 12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istory of Science in China
中算家对微积分的早期理解与运用
——以夏鸾翔与李善兰为例
The Early Comprehension to Calculu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athematicians
——Two Cases Study of XIA Luan-xiang夏鸾翔&LIShan-lan李善兰
报告人:高红成GAOHongcheng ([email protected])
天津师范大学数学学科学院
(School of Mathematical Science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Tianjin300387,China)
2010-06-28
1 问题的提出




晚清对微积分吸收薄弱的问题。
《代微积拾级》(1859),从算法的角度
而言,微積分还是比较完备的。
但还是以难读著称:
徐有壬:是书壬叔外鲜能通晓,書中
文义语气多乃西人之旧,奥涩不可读,
惟图式皆可据。
梁启超:《代微积拾级》依西人文法,
不敢稍有变动,故极诘屈难读。
卢靖:然不立题不设数,愈讲微分为何
物,愈令人迷惑恍惚,而不可捉摸.
微积分传入后,晚清数学家怎样理解和
运用?
2.1 夏鸾翔



夏鸾翔(1825~1864),算学师从于项名达(1789~1850)与戴
煦(1805~1860).
《少广缒凿》(约1850)
《洞方术图解》二卷(1857)
《致曲术》、《致曲图解》(1860-1861)
《万象一原》九卷(卷首一卷,1862自序)
后三部著作是对《代微积拾级》的反映之作。
《致曲术》、《万象一原》:二次曲线求积问题(弧长、面
积、旋转体表面积、体积算法)
2.2夏鸾翔二次曲线求积问题:
递加数+积分术





知识基础:
其一:《洞方术图解》(1857)的递加数
《洞方术图解》:算学之递加图犹农夫之耒耜,渔人
之纲罟也,亦犹璇玑回文,纵横反复皆成文也。数虽
至约,理则无穷。凡算法之精深者,皆不外乎是。
《万象一原》 :此卷共十题,每题二术,皆设一借数
以求本数,理本同原,术皆一贯。有此十术而递加数
之神明变化悉自此生,犹农夫之耒耜,渔人之网罟。
其二:《代微积拾级》(1859)的积分术
《拾级》卷十八椭圆弧长公式
《拾级》中椭圆弧长公式
《拾级》椭圆弧长公式——关于l的级数展开——椭圆积分
e2 2
a 1 2 x
2
4
4
x
x
a
e
e
3
e
a
4
6
L
dx  
(1  2 x 2 
x

x
 )dx
4
6
2
2
2
2
0
0
2a
2  4a
2  4  6a
a x
a x
e2
e4
3e6
 l0 
l2 
l 
l 
(1)
3 4
5 6
2a
2  4a
2  4  6a
c
e
a
x
x
a
x
x2
a
x
l0  
dx  a arcsin ;l2  
dx  l0 
a2  x2
0
0
a
2
2
a2  x2
a2  x2
l4  
x4
3a 2
x3
dx 
l2 
2
2
4
4
a x
x
0
l2 m  
x
0
a 2  x 2;
(2m  1) a m
x 2 m 1
dx 
l2 m  2 
2
2
2m
2m
a x
x2m
a 2  x 2 (m  1, 2,3,
)
夏鸾翔椭圆弧长公式递加数表示
椭圆正弦为第一数;次置第一数以椭圆正弦幂乘之,椭半径幂除之,一乘之,又
一乘之,二除之,三除之为第二数;次置第二数以椭正弦幂乘之,椭半径幂除之,三
乘之,又三乘之,四除之,五除之为第三数;次置第三数以椭正弦幂乘之,椭半径幂
除之,五乘之,又五乘之,六除之,七除之为第四数;顺是以下皆如是,求至单位
下,乃相并為总第一数(凡用大半径幂者总第一数正以下均负。用小半径幂者总一二
数正以下负正相间)。
置半心差自乘方以椭正弦立方乘之,椭半径三乘方除之,二而一,三除之
为第一数;次置第一数以椭正弦幂乘之,椭半径幂除之,一乘之,三乘之,二除之,
五除之为第二数;次置第二数以椭正弦幂乘之,椭半径幂除之,三乘之,五乘之,四
除之,七除之为第三数;次置第三数以椭正弦幂乘之,椭半径幂除之,五乘之,七乘
之,六除之,九除之为第四数;顺是以下皆如是,求至单位下,乃相并為总第二数。
置半心差三乘方以椭正弦四乘方之,椭半径七乘方除之,二而一,又四而
一,五除之为第一数;次置第一数以椭正弦幂乘之,椭半径幂除之,一乘之,五乘
之,二除之,七除之为第二数;次置第二数以椭正弦幂乘之,椭半径幂除之,三乘
之,七乘之,四除之,九除之为第三数;次置第三数以椭正弦幂乘之,椭半径幂除
之,五乘之,九乘之,六除之,十一除之为第四数;顺是以下皆如是,求至单位下,
乃相并為总第三数。
……
如是迭次求之,求得总数降至单位下止,乃以诸总数正负并减为椭圆弧背。
椭圆弧长关于x的级数表示
12 3 12  32 5 12  32  52 7
L  (x 
x 
x 
x  )
2
4
6
3! a
5! a
7!a
2
2
c2
c
1

3
c
3
5
7
(
x

x

x
 )
4
6
8
2  3a
2  2  5a
2  2  4  7a
4
c4
c
5
7
(
x

x
 )
8
10
2  4  5a
2  4  2  7a
c6
7
(
x
 )-
(2)
12
2  4  6  7a

此式(2)夏鸾翔《致曲术》得到,《拾级》中没有。
夏鸾翔《洞方术图解》
(1857年自序)
算皆之“
法成纲算
之文罟学
精也也之
深。,递
者数亦加
,虽犹图
皆至璇犹
不约玑农
外,回夫
乎理文之
是则,耒
。无纵耜
”穷横,
。反渔
凡复人
1859年
《拾级》
递加数=微分术
!?
夏鸾翔《万象一原》
(1862年自序)
网悉贯借“
罟自。数此
。此有以卷
”生此求共
,十本十
犹术数题
农而,,
夫递理每
之加本题
耒数同二
耜之原术
,神,,
渔明术皆
人变皆设
之化一一
董佑诚递加数图
项名达递加图
夏鸾翔递加图
3 李善兰


《拾积》:此书为算学中上乘工夫,此书
一出非特中法几可尽废,即西法之古者亦
无所用之矣。
可他练习“上乘工夫”的痕迹也就是仅仅
在《椭圆拾遗》中用级数处理椭圆轨道问
题时用到了积分术,而级数的建立则还是
承续董祐诚的那种级数系数与垛积术结合
的办法。
《椭圆拾遗》


《则古昔斋算学》(1867年)之九
《椭圆拾遗》卷一由第1-20款组成,第1-12款介绍椭圆
的几何性质,第13-21款主要目的就是运用综合几何方法
推导椭圆向径与平行角、实行角之间的关系,主要结论是
第14款和和第17款——椭圆向径与实引角之间的关系。



《椭圆拾遗》卷三,由第30-44款组成,运用“
微积分”方法和级数回求法在卷一的基础上得到
椭圆轨道运动问题的级数解答。
主要有三项内容:其一,第30-35款得到借积角
(E)与平引角(M)的级数互求术,其中涉及到开普
勒方程。其二,第36-41款得到椭圆向径(r)关于
实引角(θ)的级数展开式,即椭圆极坐标方程的
级数展开式。其三,第42-44款得到实引角度与
平引度的级数互求术。
这三项成果的推求反映了李氏对微积分的理解和
运用。
Q
S AOP '=S AF1 P
C
Q'
P
S AF1Q  平引面积
P'
r
E
B
F2
M
O
D

F 1 D'
开普勒方程(1),(8)
级数回求(2)
(3),(5)
AF1P  实引角  
AOQ ' 平引角- M
AOQ  借积角- E
E
A
(12)
M
r
级数回求

极坐标方程(4),(11)
《椭圆拾遗》

Q
dS AF1Q  SQRH
dS AF1Q
P
H
r
B
QR  0
E
F2
O
D
F1
1
a
 QH  QR  QH  dE
2
2
a
  rdE
2
a
cE cE cE cE
 (a  c 



 )dE
2
2!
4!
6!
8!
2
dS AF1Q
K
C
第33款:距心线之
级数为借积度求平
引面积之微分。
R
4
6
8
A

第39款:距心线级数自乘大小二半径各除依次得
实引度求平引度之微分。
1 2
dM 
 r d
ab

其中
c 2
c 2
c 4
c 3
c 2
c 6
r  ( a  c ){1  ( )  [6( )  ( )]  [90( )  30( )  ( )]
a c 2!
a c
a c 4!
a c
a c
a c 6!
c 4
c 3
c 2 c 8
[2520( ) 1260( ) 126( ) ( )]
a c
a c
a c
a c 8!
c 5
c 4
c 3
c 2
c 10
 [113400( )  75600( )  13230( )  510( )  ( )]
 }
a c
a c
a c
a c
a c 10!
4 对微分、代数的认识






夏鸾翔对微分术的认识
李善兰对微分术的解释:级数
伟烈亚力的认识:有近微分者,不用代数
华蘅芳对代数的认识:代数是不得已而为之
卢靖的改进与认识:
代-微-积
对于符号代数

李善兰的级数表达法,得到级数的方法秉承董吸收积分术
华蘅芳对符号代数的认识(溯源》(1874)序):
“代数种种记号之法,皆出于不得已而立者。”
伟烈亚力《拾级》序
微分、积分为中土算书所未
有,然观当代天算家,如董
方立氏、项梅侣氏、徐君青
氏、戴鄂士氏、顾尚之氏、
暨李君秋纫所著各书,其理
有甚近微分者,因不用代数
式,故或言之甚繁,推之甚
难。
李善兰《拾级》序
“……。而迭求微系数可得线面体之级数、曲线
之诸异点。是谓微分术。”
夏鸾翔






夏氏在曲线求积问题上的成果是他在自身的知识基础(“递
加数”)上吸收《拾级》中积分术取得的。
自身的知识构成:(递加数)+《拾级》积分术
特色与创新性显然,不足亦显然
递加数:董——项——夏
较之项名达成果更丰富,方法更具一般性
没有吸收《拾级》中级数的代数表示法。从微积分知识的
吸收的角度而言,夏带偏微积分学习的轨道,不利于传播
。
李善兰


在《拾级》中运用泰勒(B.Taylor,1685-1731)公式和麦
克劳林(C.Maclaurin,1698-1746)公式求幂级数展开式。
李氏并没有理会这两个公式,他得到幂级数展开式的方法
运用“连比例法” 与中国传统数学中垛积术以及级数回求
术。这种方法是董祐诚(1791-1823年)《割圆连比例术图
解》(三卷,1819)为探求“杜氏三术”立术之原而发展起
来的。
中算家对微积分的吸收
《 代数学》
《 代微积拾级》
杜氏三术 《 数理精蕴》
1701
宋元数学
1723
1774~1839
1857
1859
传统(宋元)数学典籍复现: 《 洞方术图解》
天元术、垛积术
清代中期形成的幂级数研究领域: 割圆连比例+垛积术
明安图——————董————项————戴————徐
(1692~1766)
(1791~1823) ( 1789~1850) (1805~1860) ( 1800~1860)
1860~1861
1862
《 致曲术》 《 万象一原》
《 致曲图解》
1901~1902
《 沿沂亭算稿》 ( 徐异)
《 曲线剩义》 ( 沈保枢)
《 万象一原演式》 ( 卢靖)




夏鸾翔:囿于自身的知识结构,守住“递加数”不放,于《
拾级》中的级数代数表示法和微分术不顾,其所得成果显
得很笨拙,也不利于《拾级》中微积分知识的传播。
李善兰:将微分术等同于幂级数展开式的求法,而幂级数
展开式的求法则秉承董祐诚割圆连比例术和级数回求法,
并不求助于《拾级》中的泰勒公式和麦克劳林公式。
《椭圆拾遗》中,李氏倒是吸收了《拾级》中算式的表示
法,较之夏要简洁。
中算家是根据自己有的知识构成对传入的数学知识进行选
择、解读。这种方式决定了西方数学在中国传播的效果、
速度和影响的大小,也决定了中算家在优势科学传入之后
还能作出有特色的成就,当然也决定了他们的不足。在这
个过程中他们在逐渐修正自己的知识结构,中西数学走向
合流。
请批评赐教
谢谢!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