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基本概念与几方面进展 - 局内信息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传染病基本概念与几方面进展 - 局内信息

传染病基本概念、进展及重点
传染病防治知识介绍
大兴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传染病地方病防制科
陈 合
2011年9月21日
主 要 内 容
• 传染病基本概念及几方面进展
• 近期主要热点传染病疫情追踪
• 集体单位常见传染病疫情案例分析
一、传染病基本概念与几方面进展
• 传染病几个基本概念
• 几方面进展
• 应对策略
传染病几个基本概念
传染病
感染性疾病
(communicable disease)
(infectious disease)
定义:病原微生物
(病毒,立克次氏体,
细菌,螺旋体等)和
寄生虫(原虫和蠕
虫)感染人体后产
生的有传染性,在
一定条件下可造成
流行的疾病
定义:
指由病原体感染
所致的疾病,包
括传染病和非传
染性感染性疾病
传染病 (communicable disease)
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都属于感染性疾病
两者可互
相转化,
特别是感
染性疾病
变为传染
病。有的
已随管理
而融合。
infectious
disease
communicable
disease
感染性疾病中有传染
性者才称为传染病
传染病学与其它学科存在密切有机联系
群体水平----流行病学
个体水平----临床医学
微观水平----基础医学
基础
学科
流行病学
其它临
床学科
传染病学
感染过程中人体和病原体的斗争
病原体
病原体的致病力
传染力
致病力
毒力
数量
变异性 (抗原、耐药)
人
体
机体免疫反应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感染过程传染病在个体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称为
感染谱
病
原
体
人
体
环境因素
多数病原体和人体之间是不适应的,因而引起双方之间的斗争.
由于适应程度的不同,双方斗争的后果各异,产生感染过程的各
种不同表现,即感染谱(infection spectrum ).
亚临床感染 (有症
病原体被清除
状,但轻微,难发现)
病原体
感染建立
隐性感染
(无症状)
人体
病原携
带状态
显性感染
潜伏性感染
慢性
病原携带状态
轻
携带者
中
重
特异性主
动免疫;
病原体被
清除
痊愈
不是传染源
死亡
感染谱,infection spectrum
重要
传染源
感染过程的表现(五种)
(感染谱,infection spectrum)
•
•
•
•
•
病原体被清除
隐性感染(covert infection)
显性感染(overt infection)
病原携带状态(carrier state)
潜伏性感染(latent infection)
不同的病种感染谱不同,隐性感染,
病原携带状态, 显性感染所占比重不同,
在流行病学表现和预防措施上不同
五种表现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有病原体
(pathogen)
特异的病
原体。感
染性疾病
共有特点,
区别于其
他疾病。
追索病原
乃现代医
学潮流
有传染性
(infectivity)
指病原体
能通过某
种途径感
染他人造
成发病.
此为与其
他感染性
疾病的主
要区别
传染期
有流行
病学特征
(epidemiologi
c
feature)
质:外来性与
地方性。
量:散发,流
行,暴发,
大流行。
时间:季节性
空间:地方性
有感
染 后免
疫
(postinfectio
n immunity)
显性或隐
性感染后
都可产生
特异性免
疫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
传染病的
流行过程
乃传染病
在人群中
发生,发
展,转归
的过程.
流行过程的发生需要三个基本条
件: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
感性
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自然因素
地理
气象
生态
社会因素
社会制度
经济状态
生活条件
文化水平
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
传染源
易感人群
(source of infection)
患者
隐性感染者
(susceptible people)
传播途径
(route of transmission)
病原携带者
呼吸道传播
受感染的动物
消化道传播
接触传播
虫媒传播
血液、体液传播
人群易感性指
易感者在人群
中的比例
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自然因素: 地理、气象、生态
社会因素:
社会制度
经济状态
生活条件
文化水平
常见的症状与体征
发热
(fever)
发热具有双
重意义;
热型是传染
病重要特征
之一,有诊
断和鉴别诊
断价值;
皮疹
毒血症状
(rash,erupti
on)
(toxemic
symptoms)
皮疹分为充血
病原体的各
性和出血性;
斑,丘,疱疹; 种代谢产物
(包括毒素
皮疹出现时间, 在内)可引
顺序,分布,
起除发热以
形态,退疹后
外的多种症
改变对出疹性
传染病诊断有
状
重要参考价值;
单核-吞噬细胞
系统反应
单核吞噬细
胞系统充血,
增生,临床
表现为肝,
睥,淋巴结
肿大。
传染病的临床类型
依据:
临床病程
长短,轻
重及临床
特点
急性,亚急性,慢性
轻型,中型,重型,暴发型
典型,非典型
不同传染病在临床表现的类型不同不仅是在
诊断治疗上,在流行病学的表现和防治措施
上也有重要意义
临床
资料
流行病
学资料
实验室
检查
详尽的病史;细
致的查体;
地方性,季节性,既 往
史,接触史,疫苗接种
史,当地的发病情况
综
合
分
析
对传染病的诊断具有特殊
意义
一般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检查---直接检出
病原体;分离培养;分子
生物学检查;免疫学检查;
诊断
传染病的预防
管理传
染源
传染病报告;病原携带者的处理;
监测(包括专病监测、症状监测
等)接触者检疫措施;动物传染
源的处理;
切断传播
途径
对呼吸道、消化道,虫媒传染病
等等有其不同主导作用的措施;
疫源地消杀灭和预防性消杀灭;
保护易感
人群
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预
防接种提高特异免疫力(主动
免疫和被动免疫);
综合
措施,
不同
传染
病有
所侧
重
几个方面的进展
21世纪传染病的发展趋势
• 少数疫苗预防效果好的传染病将得到控制或消除麻疹
• 计免控制的传染病仍不可麻痹松懈-脊灰
• 一些传染病仍将是人类大敌,如结核病、性病、
艾滋病等
• 新的传染病仍将继续出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
征
• 抗药性菌株的流行将日趋严重
• 医院内感染面临严峻挑战
传染病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扩展
• 流行病研究方法学上 : 现况、病例-对照、定群研
究、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监测、 评估、成本-效益
分析等
• 流行病学新分枝学科上 : 传染病流行病学、血清流
行病学、分子流行病学、临床流行病学、灾害流行病
学、地理流行病学等
• 免疫学、分子生物学上 :诊断方法、病原体研究、
传染来源追索
传播途径分析、疫苗研制及使用等
• 统计学: Logistic回归、M-H分层分析方法、各种模
型等使用;RR,AR,OR等分析评价指 标使用;电子
计算机及其软件使用等
• 循证医学
传染病监测的进展-1
• 常规报告传染病的监测
• 重点专病的监测(霍乱、鼠疫、脊髓灰质炎、
麻疹、流感、手足口病等等)
• 症状监测(发热、重症肺炎、出疹、呼吸道感
染-流感样、胃肠炎-腹泻、出血、神经系统症
状、淋巴腺炎等)-北京症状监测系统(发热、
腹泻、黄疸、皮疹、结膜红肿)
• 国际、国内新发传染病监测
传染病监测的进展-2
• 动物宿主与媒介生物监测
• 医院感染监测
• 耐药监测
• 非临床数据(药店用药销量、学校幼儿园单位
缺勤、杂货店卫生用品销量、媒体报道、互联
网健康信息搜索频次等监测
预防免疫面对的挑战
随科技进步疫苗不断改进
• 微生物的变异(流感、脊灰、AIDS、毒力、耐
药等)
• 新疾病的出现
• 生物恐怖的问题
免疫预防的应用
• 疫苗生产领域:改进现有疫苗;研制新型疫苗;
开发联合疫苗
• 疫苗策略:简化免疫程序、方法;新疫苗使用
策略研究
• 疫苗使用:管理严格;种类增多;范围扩大;
现场评价

开发新疫苗
• 无需注射(口服、粘膜吸收)或改变接种途径(
皮内)
• 减少免疫次数(联合疫苗、多价疫苗、微囊缓释
疫苗)
• 安全、副作用小(基因工程、肽、核酸疫苗)
• 便于储存、运输(稳定)
• 提高免疫效果(佐剂)
• 不仅用于预防传染病 (治疗作用、肿瘤、自身
免疫性疾病、药物成瘾和慢性病)
近20年来新的病原体及其疾病1
1975 细小病毒B19 再生障碍性贫血
1976 隐孢子虫
隐孢子虫病、肠炎
1977 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出血热
1977 嗜肺军团菌
军团病
1977 汉坦病毒
肾综合症出血热
1977 空肠弯曲菌
肠炎
1977 丁型肝炎病毒 丁型肝炎
1980 HTLV-I
白血病、淋巴瘤等
1981 金黄色葡萄球菌 中毒性休克综
合症
1982 大肠杆菌O157:H7 出血性肠炎
1982 伯氏疏螺旋体
莱姆病
1982 HTLV-II
白血病等
1983
1983
1986
1988
1989
1989
1990
1992
1992
1993
1994
1995
HIV
艾滋病
幽门螺杆菌
消化性溃疡
环孢子球虫
环孢子虫病
人疱疹病毒6型
突发性玫瑰疹
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
瓜纳瑞托病毒
出血热
戊型肝炎病毒
戊型肝炎
巴尔通体 猫抓病,杆菌性血管瘤
O139霍乱弧菌
O139霍乱
汉坦病毒
汉坦病毒肺综合症
Hendra病毒
病毒性脑炎
庚型肝炎病毒
庚型肝炎
近20年来新的病原体及其疾病2
•
•
•
•
•
•
•
•
1996 牛海绵状脑病毒
克-雅氏病
1997 A(H5N1)禽流感
流感
1998 Nipah病毒
脑炎、肺炎
1999 A(H9N2)禽流感
流感
2003 SARS病毒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2009 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 流感
2011 大肠杆菌O104:H4
出血性肠炎
近几年河南、山东等地的蜱虫叮咬事件-新布尼亚
病毒-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我们的对策: 重视 监测 研究
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远没有
结束,这是一个巨大的系统
工程,不仅是一个卫生问题
也是一个社会问题, 我们面
临的任务极其复杂而艰巨,
可谓任重而道远.
盲目乐观,自满的思想是有
害的, 但消极悲观,无所作
为的观点也是毫无根据的
WHO提出:
“全球警惕,采取
行动 --- 防范
新出现传染病”
CDC于1995年创办
《新发现传染病杂
志》--“Journal
of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
例:甲型H1N1流感防控
重视:
• 国际方面:WHO发布预警信息:从4月27日起,将H1N1流感疫情从3级
升到4级警报,2日后又升级至5级警报。6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已决定,
警戒级别由5级提升至6级最高级别。各国均开展防控工作,积极应对。
• 国家层面:国务院工作部署;卫生部出台技术方案:学校、机关、企
事业单位防控指南;监测方案1版、2版;诊疗方案1版、2版、3版……
• 北京市政府:外堵输入,内防扩散;国门路大饭店、燕翔饭店为政采
集中医学隔离观察点;6月出台《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明确责任
突出重点加强甲型H1N1流感预防控制工作的通知》(京政发[2009]18
号)和《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北京市卫生局落
实社会单位防控甲型H1N1流感管理责任的通知》(京卫急字[2009]16
号),明确“四方责任”。
落实好“四方责任”,确保防控工作扎实、有效
• (一)落实属地责任,健全辖区管理制度。
•
各区县人民政府防控工作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行政主要负责人负总责。
• (二)落实部门责任,强化行业、系统管理。
•
政府各有关职能部门要根据市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按照“谁主管谁负责”、
“谁审批谁负责”、“谁的人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做好本行业、本系统的防控
工作。各部门的防控工作实行主要负责人负责制。
• (三)强化单位责任,健全社会单元防控工作机制。
•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严格执行国家
和本市有关法律、法规,其主要负责人负总责,严防甲型H1N1流感在本单位传播、
暴发。
• (四)依法规范个人防控行为,强化社会责任。
•
一切个人都应当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协助、配合、服从政府部门和疾病预防
控制机构组织开展的防控工作,做好自我防护,依法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
疗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
提供有关情况。
做好监测及疫情处置
• 2009年4月30日 卫生部通告:
• 1、将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
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 2、将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
卫生检疫法》规定的检疫传染病管理。
• 法定传染病分类管理:
• 甲类传染病是要强制管理,乙类传染病是要严格管理,丙类传染病是要
监测管理
• 任何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均应及时向疾控机构报告,
疾控机构则应按不同种类的传染病采取必要的隔离、预防、控制等措施,
管理好传染源。
• 医院监测报告→疾控中心调查处理→“四方”配合:
• 疾控系统建立甲型H1N1检测网络实验室提高检测能力
迅速开展研究工作
• 对病毒的研究:
•
虽具有较高的传染性,但病情较温和,有些感染者无需治疗即可痊愈。
• 对防控策略的研究:
•
•
从“国门”围堵,逐个确诊、治疗,逐步转变为常态的重点人群监控,追踪病
毒变异情况,以及重症患者的救治。
由集中医学观察到居家医学观察或随访。
•
输入病例→本土病例→预防社区暴发流行。
• 对疫苗的研究:
•
美国的疫苗生产用毒株NYMCX-179A→科兴公司制备,接种方案确定优先人群、
国庆保障受益
• 大流行结束后的研究:
•
病毒变异监测与应对……
二、近期主要热点传染病疫情追踪
1、“蜱咬病”事件
2、德国出血性大肠杆菌O104:H4疫情
3、辽宁炭疽疫情
4、新疆脊髓灰质炎疫情
1、“蜱咬病”事件
• 2006年以前,在浙江、安徽、山东、江苏等地
有零星报告不明原因发热/疑似出血热病例
• 2006年,安徽确诊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疫情
• 2007~2009年,河南、湖北、山东等地陆续报
告发生疑似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病例
• 2010年,蜱叮咬事件
中国CDC发现新型布尼亚病毒
• 2011年3月17日出版的国际权威医学刊物《新英格兰医学
杂志》刊登了中国疾控中心的这一最新研究成果。这是国
际上首次发现这一布尼亚科病毒。目前该病毒被命名为发
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简称新布
尼亚病毒。
• 研究明确了新布尼亚病毒致病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患
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消化道症状、血小板减少、白
细胞减少、肝肾功能损害,部分患者有出血表现。该病主
要发生在丘陵、山区,患者以从事农业生产的成年农民为
主,部分患者被蜱叮咬。流行期为4-10月,流行高峰为5-7
月。
加利福尼亚卫生防疫站
虫媒病组
讲述者
这是人手指上四种不同大小的蜱
成虫
若虫
幼虫
蜱攀附在动物身体上吸血
某些种类的蜱可传播病菌
导致人和动物得病
答案: C
A) 仙人掌
B) 锯子
C) 放大好多倍的蜱的“牙齿”
哪一个呢?
•在野外树林、草地
或灌木丛
•多在路边草尖及灌
木枝叶的顶端
蜱在路边草尖及灌木枝叶的顶
端等着,动物和人经过时蹭到
它,它就会趁机攀附
生活史
蜱幼虫一般叮咬小型动物
你能认出蜱的幼虫么
*提示:6条腿的那个
蜱幼虫只有6条腿
生活史
幼虫吸血后变大,腿也由6条变为8条,成为若虫.
Tick
Life
若虫有8条腿
Cycle
若虫从其他小动物身上吸血.
Tick
Life
Cycle
若虫吸血后变成成虫,成虫模样和若虫相仿,但更大
Tick
Life
Cycle
成蜱喜欢吸食鹿血.吸血时蜱会膨大,看起来就像长腿的葡萄干(美国传播
疾病多为鹿蜱,此文中介绍的也是-译注)
Tick
Life
Cycle
成蜱吸饱血后会产卵,卵会孵化成幼虫,开始新一轮循环
Tick
人只是偶尔被叮咬
Life
Cycle
• 衣服上喷洒防虫药剂(不推荐,译
者注)
•
穿浅色衣服有利于发现蜱
• 穿长裤和长袖衣服
•
将袖口、领口和裤脚等处扎紧,个人
防护提倡穿长袖衣服;不要穿凉鞋,
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
• 在道路上行走,避免在灌木草丛中
穿行
蜱一般附着在动物或人皮肤上不易被发现的地方,
所以找到他们有些困难
野外远足后在有蜱的地方活动需检蜱
• 每个人都应该检查身
上是否有蜱附着.
• 还可以让父母或家里其
他大人帮你检查
•检查宠物更要细心.
•深色毛皮动物身上
的蜱更难以发现.
迅速并且用正确的方式去除它.
家里大人会用镊子去除身上的蜱.
1. 用镊子或纸巾
(tissue,译者注)尽
量靠近皮肤,然后紧紧夹
住蜱头部或靠近头部的地
方,缓慢用力,避免将蜱
拔断.
2.蜱叮咬后皮肤可以用肥皂和温水清洗.
3.洗手.
4. 被蜱叮咬后1个月内如果得病就去看医
生.
穿长裤和长袖衣服
使用杀虫剂
迅速正确的去除蜱!
检查身上是否有蜱
应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筛查
• 野外旅行后出现下列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
医生野外旅行史,包括什么时间去了什么地
方,进行了那些野外活动:
• 1、1个月内,尤其是2周内出现持续发热,特别是
持续3天或以上。
• 2、叮咬处出现红斑,红斑特征为逐渐扩大,几天
内可以达到30厘米,有些面积可能小一点,一般
中间颜色浅,四周颜色深。
• 3、剧烈头痛,出现嗜睡、谵妄、昏睡等。
病例纳入和排除标准
• 病例纳入标准:
– 有流行病学史(鼠类活动、蜱虫叮咬史、田间作
业、放牧、接触柴草、垂钓、野营、草地行走、
草地晾晒衣物、接触猫狗、饲喂家畜)
– 临床表现符合发热(体温≥37.5℃)
– 血小板降低
• 病例排除标准:①明确诊断的血液病;②全
身性疾病; ③非感染性疾病;④感染因素
明确的其他传染病
2、德国O104:H4疫情
• WHO网站2011年5月57日消息:德国暴发了令人关注的严
重疾病疫情。自5月第二周以来,据报发生了276例溶血性
尿毒综合征(HUS),有3名妇女死亡。
• 溶血性尿毒综合征是由特定大肠杆菌感染引起的并发症,
可导致肾功能衰竭。虽然大多数大肠杆菌无害,但肠出血
性大肠杆菌(EHEC)可以产生破坏血细胞和肾脏的志贺毒素
或维罗毒素。产生这些毒素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分为产志
贺毒素大肠杆菌(STEC)和产维罗毒素大肠杆菌(VTEC)。
• 许多人住院就医,其中一些患者需要重症监护,此外不断
发现新的病例,其它一些国家也通报了病例,尤其是瑞典
通报了10例溶血性尿毒综合征,两例重症监护病例。
• 所有受感染者均最近访问过德国,主要是德国北部。
德国北部五省EHEC和HUS多
大肠杆菌分类
目前根据毒力因子、致病机理和流行病学特征,通常将
致泻性大肠杆菌分为5 类:
•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
•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
•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
•肠集聚性大肠杆菌(EAEC)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
•
致病性大肠杆菌
– 常见血清型为O157:H7,其它较常见非O157血清型有O26, O45, O103,
O111, O121和 O145等
– 本次为O104:H4
•
临床表现
– 出血性肠炎:腹泻(血便,鲜血样)、腹痛
– 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
•
肾功能衰竭、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
•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紫癜(TTP)
– 可因肾衰和多脏器受损而死亡
•
贮存宿主:牛、羊等家畜和人等
•
传播途径:摄入被粪便污染的食物、水等传播
•
潜伏期:出血性肠炎潜伏期3-4天,HUS-血便发生后5-7天
对EHEC及HUS的认识
-疾病自然史及HUS发生危险因素(O157:H7)
摄入EHEC病原
3-4天
腹部绞痛,非血样便
部分可增EHEC病人发展为HUS的因素
1-2天
血样便
5%
5-7天
HUS
3-5%
死亡
95%
康复
-60%
-30%
-5%
慢性肾衰、中风或
其它严重后遗症
使用缓泻剂
发热
呕吐
白细胞计数升高
高或低年龄(5岁以下儿童尤甚)
女性
康复
蛋白尿或其他
轻微后遗症
其他后期并发症
Source: Paul Mead, Patricia M
Griffin, Lancet 1998
病原学
• O104:H4型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 罕见血清型,有个案报告(2006年韩国29岁女性HUS)
– 此前未见暴发报道
• 菌株毒力基因
– 志贺样毒素2基因阳性(stx2 +)
– 志贺样毒素1基因阴性(stx1-)
– 粘附基因阴性( eae -)
– 溶血素基因阴性(hly -)
– 肠集聚性大肠杆菌质粒( EaggEC)毒力基因aatA 、aggR和aap阳性
• 德国RKI和美国CDC专家不认为是一种全新的细菌
– 暴发菌株不是一种全新细菌,只是通过菌间基因的水平
传递获得了新的毒力/耐药特性
5月19日 聚集性病例报告
5月1日
6月1日
7月1日
8月1日
7月26日 暴发结束
5月1日
6月1日
7月1日
8月1日
暴发响应过程 5.19-7.26
5月19日 聚集性病例被报告
5月1日
6月1日
7月1日
8月1日
5月1日
6月1日
7月1日
8月1日
2011.5.1-6.28:
病例数:HUS
838
EHEC 2,764
3,602
女性: 68% (EHEC: 59%)
年龄中位数:43 (0-91)
住院:likely all HUS
EHEC 59% reported
死亡: HUS 30 (3.6%)
EHEC 17 (0.6%)
5月1日
6月1日
7月1日
8月1日
5月1日
6月1日
7月1日
8月1日
5月1日
6月1日
7月1日
8月1日
5月19日 汉堡 卫生局
聚集性病例报告
5月1日
6月1日
7月1日
8月1日
5月20日RKI派员核实
儿童HUS、成年HUS
5月1日
6月1日
7月1日
8月1日
5月20日RKI和汉堡卫生
局开展病例对照研究
5月1日
6月1日
7月1日
8月1日
21日RKI发预警
通报相关机构
5月1日
6月1日
7月1日
8月1日
23日RKI在HUS/EHEC常规上
加强监测准确评估疫情规模
和监视疫情发展趋势
5月1日
6月1日
7月1日
8月1日
23日起州卫生部门经电
邮每日报告发病情况
5月1日
6月1日
7月1日
8月1日
23日德4家临床/公共实验室每日报
EHEC O104:H4检测阳性结果
5月1日
6月1日
7月1日
8月1日
25日德国RKI公告称汉堡地区危险因
素生食西红柿、黄瓜和生菜
5月1日
6月1日
7月1日
8月1日
26日统一个案报告,27日网络
个案报告,病例确诊到RKI接报
告间隔中位数为2天
5月1日
6月1日
7月1日
8月1日
5月27日RKI门诊急诊开展每
日新血性腹泻病例就诊人数
占每日就诊总人数比例
5月1日
6月1日
7月1日
8月1日
27日汉堡卫生局宣布西
班牙黄瓜中检出EHEC
5月1日
6月1日
7月1日
8月1日
29日RKI第二次病例对照确认了第一次
的结果,无法调查传染来源
5月1日
6月1日
7月1日
8月1日
31日汉堡卫生局
西班牙黄瓜无关
5月1日
6月1日
7月1日
8月1日
6月3日BVL、BfR、RKI和州联
合工作组,从病人和食品消费
生产等环节开展联合调查
5月1日
6月1日
7月1日
8月1日
6月5日欧洲食品安全
局(EFSA)加入调查
5月1日
6月1日
7月1日
8月1日
6月6日德国下萨克森州宣布芽
苗菜为可疑传染来源
5月1日
6月1日
7月1日
8月1日
6月10日联合调查组公告下
萨克森州某农场芽苗菜
5月1日
6月1日
7月1日
8月1日
6月13日聚集病例调
查确认芽苗菜调查
5月1日
6月1日
7月1日
8月1日
6月24日法国波尔多
EHEC O104:H4暴发
5月1日
6月1日
7月1日
8月1日
6月29日ECDC和EFSA
确认埃及葫芦巴种
子为传染来源
5月1日
6月1日
7月1日
8月1日
7月4日最后1例
暴发病例发病
5月1日
6月1日
7月1日
8月1日
26日暴
发结束
5月1日
6月1日
7月1日
8月1日
暴发疫情检测
• 监测系统灵活性高
– 迅速调整监测病例定义
– 缩短EHEC/HUS报告时间
– 血性腹泻的症状监测
• 监测敏感性不足
–
–
–
–
5月8日-19日陆续有发病
监测系统并未能发现此异常现象
以该病最严重的疾病形式HUS被发现与确认
排除标本检测所需时间
• 病例分散就诊,局部地区上升不明显,未引起当地卫生当局警觉;
• 临床医师对标本送检积极性不高;
• 临床/公共卫生实验室检测能力不足或时效性差
部门协作确认污染食物
• 早期调查
– RKI错定为西红柿、芽苗菜和生菜的原因
• 流行病学的调查方法
• 现场流行病学博士项目
• 后期调查
– 确定为芽苗菜的主要依据
• 食谱或配方为基础的餐馆队列调查
• 聚集性病例分析
爆发期间开展的流行病学调查
-罗伯特·科赫研究所
– 4个病例对照
– 2个队列研究(2个外国旅游团)
– 餐馆就餐病例的聚集性分析
– 食堂就餐者饮食分析
– 人人传播可能性分析
– 在线疾病负担调查
– 二代罹患率分析
溯源调查的方法及策略
• 一、确认病原菌的载体食品,即豆芽种子的种类
后,通过在其供应链上确认公司名称、地址,可
能的话获取识别号,如增值税号等进行溯源;
• 二、在进一步的核查供应链上批号、种子名称、
重量、保质期以及运输时间表的一致性,以确保
在特定食物的有效供应链内进行溯源;
• 三、只选择与暴发相关的食物链,以确保能够通
过共同特征,如食品产品相同的批号或可能同时
发生的交叉污染等推测可疑来源。
德国EHEC感染暴发疫情溯源调查路径及
各环节需收集的信息
葫芦巴豆种子(批号48088)
溯源与追踪调查图
风险评估
——美国CDC/FDA
• 美国4例疑似病人,近期均去过德国汉堡
– 2女1男因HUS住院,另1人血性腹泻未住院
– 2例驻德军事人员腹泻
• CDC
– 没有理由认为或预期这起暴发会在美国传播
– 不认同菌株是“全新的”和“超级毒性”的说法
• FDA
– 美国来自西班牙和德国新鲜农产品很少
– 被污染食物传入美国的可能性非常小
• 告诫赴德人员有感染风险,注意饮食卫生
卫生部和国家CDC所做应对准备
• 开展风险评估
– 组织内部专家,分析疫情进展,评估其对我国的危害和影响
• 密切跟踪疫情动态,提供风险评估依据
– 关注RKI、ECDC、WHO 消息
• 跟踪媒体报道,为公众沟通提供技术支持
– 了解报道动向,评估舆论报道发展趋势
• 风险沟通
– 在中心网站、CCTV等主流媒体上进行宣传,在互联网上被广泛转
载,成为主流声音。
卫生部和国家CDC所做应对准备
• 做好技术准备(国家CDC)
– 实验室
• 储备标准血清
• 建立检测毒力基因方法
• 合成特异性PCR检测引物
• 起草并在网站发布实验室检测方案
• 可进行菌株血清分型、分子生物学检测和溯源比对等
– 防控指导
• 根据部应急办指示,起草防控方案
• 协助临床专家修改临床救治指南
• 7日下午召开(各省市区、19个口岸城市CDC及重大专项网络实验室)视频会议,
通报疫情进展,指导监测和实验室检测
风险评估
——卫生部应急办/国家CDC
• 暴发菌株通过食品传入我国风险低
– 暴发为食源性传播
– 未发现人与人之间接触所致广泛传播证据
– 我国从欧洲进口的生鲜蔬菜和其他食品数量有限
• 可能出现赴德旅行或归国人员在德感染病例,但
– 输入性病例因粪-口途径导致该病国内广泛传播可能性小
– 如我国发现少量输入性病例,亦不必启动高级别应急反应机制
• HUS病死率高
– 须关注病例救治
– 指导各地医疗机构做好病例的发现、报告、检测和病例管理
北京市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04:H4
可疑病例排查方案
• 一、可疑病例排查标准
• 发病前10天内有疫区旅行或居住史(德国),
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有血性腹泻,腹部
痉挛性疼痛等症状,或有溶血性贫血、血小
板减少及肾功能受损等溶血性尿毒综合征临
床表现。
• 二、排查方法
•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接诊具有血性腹泻或具有溶
血性尿毒综合征的病例时应主动询问其过去10天
内的旅行史,对于符合排查标准的病例应立即报
告属地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各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接到医疗机构报告后
对病例进行现场复核,对符合排查标准的病例,
应立即报告区县卫生局和市疾控中心传染病地方
病控制所,并将医院留取的病人粪便送市疾控中
心传染病地方病控制所检测(市疾控中心北院109
收样室)。
•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仅为肠道门诊。
3、辽宁炭疽疫情
•
•
•
•
•
•
•
•
什么是炭疽病?
炭疽病是由炭疽芽孢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炭疽芽孢杆菌在
土壤中可生存数十年,甚至更久,一般消毒方法均不能将其杀死。
炭疽病的流行特点是什么?
炭疽主要发生于患病的食草动物,如牛、羊、马、骆驼等,其次是猪和
狗等牲畜,炭疽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人类不受年龄和性别的影响都可能感染,
但因职业原因牧区和农区青壮年男子以及从事屠宰、皮毛加工的工人、兽医
发病率较高。感染后可获得较持久的免疫力,病愈后再感染的可能性极小。
人类感染炭疽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1.经皮肤黏膜感染破损的皮肤黏膜接触了带菌的物品、病畜以及皮毛等
可患病,皮肤型炭疽由此途径感染造成。即使皮肤完整,病菌毒力强也可以
致病。多见于皮毛加工厂工人等。
2.经呼吸道感染通过吸入含有炭疽芽孢的粉尘或气溶胶而感染,常发生
在卫生及通风条件较差的皮毛加工厂。
3.经消化道感染吃了感染炭疽病牲畜肉及被炭疽杆菌污染的食物和水,
可感染肠型炭疽。
•
•
•
•
•
•
•
炭疽的症状有哪些?
炭疽病的潜伏期一般为1天到2周,根据临床表现可以分为皮肤型炭疽、肺型炭疽、
肠型炭疽、脑型炭疽以及口咽部感染,约20%未经治疗的皮肤型炭疽可发展成致命性败
血症。
1.皮肤型炭疽皮肤型炭疽约占炭疽病例的95%以上。多发生于暴露的皮肤,如面、颈、
肩、上下肢等。起始在皮肤破损处出现小的痒丘疹,数日后发展为含有血性液体的水疱,
内含大量的炭疽杆菌。水疱破溃后形成溃疡,血性分泌物在溃疡表面形成黑色结痂。除
感觉微痒外,无明显疼痛及触痛。黑痂经1-2周后脱落,形成疤痕。全身症状有发热、不
适、肌痛、头痛。转成败血症病例中,病人在几小时内出现不可逆毒血症和休克,最后
死亡。
2.肺型炭疽极为罕见。通常起病较急,低热、干咳、身痛、乏力等流感样症状。经
2-4天后症状加重,出现高热、咳嗽、血痰,伴胸痛、呼吸困难等。
3.肠型炭疽较少见,起病为剧烈腹痛、腹泻、呕吐、水样便。严重者继之高热、血
便。
4.脑型炭疽是皮肤、肠、肺型炭疽的并发症。
5.口咽部感染严重的咽喉部疼痛,颈部水肿,局部淋巴结肿大。如水肿压迫食管引
起吞咽困难,压迫气道引起呼吸困难。
疫情追踪
•
辽宁省卫生厅10日晚发布消息称,近日辽宁鞍山海城市和岫岩县发生皮肤炭疽传染病疫
情,截止8月10日18时,共报告21例,其中临床确诊病例3例,疑似病例18例。目前,所
有确诊、疑似病例均在鞍山市传染病医院隔离治疗,病情平稳,无死亡病例。据初步调
查,这次疫情是由于当地居民私自屠宰或接触病牛而感染发生的。
•
截止8月11日20时,经过广泛的健康教育和主动排查发现,辽宁海城市炭疽疫情累计报
告已上升至30例。海城市和岫岩县先后发生人皮肤炭疽疫情,累计报告30例,其中临床
确诊病例3例,疑似病例27例。病例分布在海城市26例(临床确诊病例3例)、岫岩县4例(在
海城市疫区感染)。无死亡病例。同时辽宁省海城市牛庄镇南关村发生牛炭疽病,发病牛4
头,其中2头死亡,病牛及死牛已全部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
截至8月15日20时,辽宁省此次炭疽疫情累计报告病例32例,其中临床诊断病例4例,疑
似病例28例,无死亡病例。该省丹东东港市于15日发现了1例炭疽临床诊断病例、1例疑
似病例。这2例病例距离辽宁省此次炭疽疫情最早发源地海城市牛庄镇南关村超过100公
里,并且为同源病例。
•
截至8月18日20时,海城市牛庄镇南关村炭疽疫情已累计发生病例35例,其中,海城市26
例、岫岩县4例、东港市5例;临床诊断病例4例,疑似病例31例。目前,海城市、岫岩县报
告病例仍为30例,其中临床诊断病例3例,疑似病例27例。上述病例均在当地医院治疗,
病情平稳,无死亡病例。海城、岫岩地区已经连续7天无新增病例,疫情平稳。
疫情追踪
•
截止9月1日20时,海城、岫岩地区已经连续21天无新增病例,东港市已经连
续16天无新增病例,疫情平稳。目前,我省海城市牛庄镇南关村炭疽疫情累
计发生的35例病例,已有33例治愈出院,其余的海城2例疑似病例在当地医
院继续治疗。所有病例病情平稳,无重症病例,无死亡病例。在省疫区处置
指导组的指导下,鞍山市、丹东市及相关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
人员,密切配合,努力工作,在动监部门确定的疫点、疫区内,始终坚持进
行流行病学调查和重点人员排查。目前,累计流行病学调查23738人,其中重
点人群排查2736人。
•
9月9日,鞍山市炭疽事件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炭疽病疫情解禁工作会议,
会上宣布鞍山市炭疽病疫情已经解除。
炭疽流行情况
• 世界卫生组织:每年报告全球有2万-10万例病例,估计实
际发病数字为报告数字的2倍-10倍,世界各大洲均有炭疽
发生或流行的报道。
• 我国:自然疫源地分布广泛,炭疽病例时有发生,炭疽为
法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全国每年报告病例数百例,主要
分布在西部地区,西部高发省(区)病例数约占全国总病
例数的90%以上。
• 防控策略:我国已在重点地区设立炭疽监测点,常年开展
疫情监测,并对其中的肺炭疽实行甲类传染病管理。
思考
• 在很多农村地区都有一种习俗,对濒死的病牛放血宰杀后食用,甚至
上市出售,以减小损失,而剥食因炭疽死亡的动物或宰杀患病动物,
正是多年来人罹患炭疽最为常见的原因之一。
• 防控炭疽病疫情,通过卫生宣传提高群众的防范意识最简明有效。要
广为宣传炭疽的传播方式和危害性,告诉群众发现疑似疫情立即向当
地兽医站或疾控机构报告,并严格做到不宰杀染病动物、不剥食病死
动物。
• 炭疽病防控涉及牛羊屠宰、牛羊肉流通和加工多个环节,涉及工商管
理、动物监督机构、服务业和医疗卫生等多部门的协调工作,要加强
部门间的合作。已经发生疫情的,消除污染要彻底。
4、新疆脊髓灰质炎疫情
• 背景知识:
• 脊髓灰质炎,俗称为小儿麻痹,是由脊灰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
要影响年幼儿童。病毒通过受污染的食物和水传播,经口腔进入体内
并在肠道内繁殖,感染者的粪便带有传染性。
• 198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启动消灭脊髓灰质炎行动。通过实施疾
病监测、免疫接种等策略,中国自1995年即阻断了脊髓灰质炎野病毒
的循环。2000年,经世界卫生组织确认,包括中国在内的西太平洋地
区实现了无脊灰目标。
• 2010年,全球有20个国家检测到脊灰野病毒病例,包括印度、尼日利
亚、巴基斯坦、阿富汗等4个本土脊灰流行国家,以及塔吉克斯坦、
俄罗斯等16个输入国家。
• 只要目前全球还有国家存在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流行,已经消除脊灰的
国家就有输入性的危险。
疫情追踪
• 据新华社北京8月26日电(记者吕诺)记者26日晚从卫生部
获悉,新疆和田地区发生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疑似输入性疫
情。此次疫情累计报告4例病例,目前有2人出院,2人仍住
院治疗,无生命危险。
• 截至9月4日,新疆累计报告6例脊灰实验室确诊病例,
6例病例正在治疗和康复中,没有生命危险。
• 截至9月7日,新疆累计报告了9例脊髓灰质炎确诊病例,其
中1例死亡,其余8例仍在治疗和康复之中,没有生命危险。
这9例都发生在和田地区。
• 截至9月7日,我国其他地区未发现这样的脊灰输入性疫情。
经过世界卫生组织确认,这次新疆和田输入性疫情野病毒
来自巴基斯坦。
防控对策
• 国际经验和我国既往实践表明,通过开展重点地区的强化
免疫等综合措施,可以迅速建立起人群的免疫屏障,有效
控制和阻断脊灰野病毒的传播。
• 新疆目前正在按计划有序推进疫情防控工作。在已经完成
了病例主动搜索、重点人群应急接种以及其他防控工作的
基础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9月8日到12日,
10月8日到12日,开展两轮强化免疫接种工作。
防控对策
• 卫生部密切关注脊灰疫情应急处置工作进展。9月2日,卫生部调拨的
第一批脊灰疫苗已全部运抵新疆,并配送至相关接种地区和接种单位;
3日,移动生物安全防护三级实验室由北京出发运往新疆,预计6日到
达,支持当地开展实验室应急检测工作。目前,和田地区收集急性弛
缓性麻痹病例(AFP) 及密切接触者的粪便标本已直接送国家脊灰实验
室检测。
• 卫生部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商讨口岸疫情应对等工作;为加大对新疆
当地疫情应急处置工作的技术指导和支持,在原派出专家基础上,又
从北京等12个省(区、市)和深圳市卫生部门增派90名专业人员赶
赴新疆,对口支援重点地区,指导开展AFP病例主动搜索和强化免疫工
作。
• 北京为应对目前新疆脊灰疫情的严峻形势,将在各级各类学校及托幼
园所,以及出租房排查新疆和田来京人员。其中,对40岁以下和田来
京人员以及今年7月1日以后新疆来京的15岁以下儿童,进行两轮脊灰
疫苗接种。
三、集体单位常见传染病疫情
案例分析
1、聚集性腹泻疫情
2、AHC疫情
3、集中发热疫情
4、其它个案疫情
1、聚集性腹泻疫情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参考标准
• 3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
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以上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病例,或
出现2例及以上死亡。
• 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
等集体单位中发生20例及以上感染性腹泻病例,或死亡1
例及以上。
 北京市传染病症状监测系统:医疗机构发现3例及以上关
联性腹泻病例。
案例分析
接报:××年6月21日14:27,大兴区CDC传地科
接到市CDC肠道组电话通知,一名匿名举报人,
举报位于大兴区的××看守所近期发生100多名犯
人腹泻。
现场核实:接到报告后,区CDC立即派出2名流
调人员前往该所核实。
 调查结果:
• (一)基本情况:××看守所分所位于大兴区×× ,主要收容刑期×
年以下的犯人,其下设×个大队,共××余名犯人,每个大队独立于
不同楼层。
• (二)发病情况
• 1、 ××医院负责该看守所传染病诊治,6月1日至6月21日, ××医院
肠道门诊无该看守所就诊病人。
• 2、 ××看守所分所医务室6月1日至6月21日期间共接诊因腹泻就诊病
人9人,其中7人诊断为功能性腹泻,1人诊断为消化不良,1人诊断为
胃肠功能紊乱。
• 3、9名腹泻病人分布于6个大队,病例之间无流行病学关联。
• 4、该看守所食堂环境较好,未发现不良隐患。
• 5、全部9名患者均已痊愈。
 应对:
• 1、加强监测、开展健康教育。
• 2、要求该所继续加强食品卫生管理,注意餐具及食堂环
境消毒。
• 3、要求该所对腹泻患者所在楼层宿舍及卫生间加强消毒。
 提示:
• 集体单位早期发现异常情况的监测能力
• 及时报告的意识
• 日常管理及报告的流程
2、AHC疫情
•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cute Hemorrhagic
Conjunctivitis):也称为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是主
要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结膜高度充血,常见结膜下出
血及角膜上皮点状剥脱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传染病。一般
可在2~3周痊愈,属于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该病全
年均可发病,多见于夏秋季,各年龄组人群均可发病。
主要通过接触传播,传染性极强,传播速度快,人群普
遍易感,易导致流行或暴发。
•
暴发疫情:一个集体单位7天内发生20例及以上AHC
病例。
案例分析
 接报:××年5月13日-14日,区CDC传地科人员浏览疫
情时发现,仁和医院报告××大学陆续发生5例急性出血
性结膜炎病例。
 现场核实:5月14日下午,区CDC进一步对疫情发生情况
及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调查处理 。
 学校基本情况: ××大学位于×× ,为××部属国
家重点院校,学校现有学生9000余人,教职工2000余人。
流行病学调查情况:
•
5月11日-13日,该该校陆续出现5例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例,病例分布在不同
班级、不同宿舍。5例病例没有流行病学关联,互相不认识,没有共用脸盆、
毛巾的情况,没有游泳史、没有共用浴池史。同宿舍、同班级没有类似病例。
5例病例情况见下表。经调查了解5例病例均为双眼发病,除姚××外,另外4
人均已明显好转。多数病例发病前有睡眠不足的情况。
编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班级
宿舍
发病日期
1
周×
男
21
08级1班
1号楼416号
5-11
2
赖× ×
男
20
08级2班
9号楼419号
5-12
3
陈× ×
男
20
07级1班
10号楼136号
5-12
4
姚× ×
男
20
08级4班
12号楼208号
5-12
5
林×
男
24
08级5班
3号搂409号
5-13
疫情性质判断:
• 从流行病学的调查结果看,5例病例分别属于不同班级、不同宿舍,
且周围均没有类似病例发生。未共用毛巾等生活用品,未共同接触游
泳池、浴池等情况。初步判断此次疫情为散发。
采取措施:
• 1、区CDC和清源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教
育工作。建议经常开窗通风、晾晒被褥、湿式扫除。
• 2、同宿舍学生之间避免共用毛巾、脸盆等卫生用品,避免间接传染
他人,每日毛巾消毒、晾晒。
• 3、学校已对赖××、陈××、林× 3名学生进行单独隔离,周×已请
假回老家,姚××也已请假准备回老家。
• 4、学校加强监测,每日追踪病例转归情况,对病例所在班级、宿舍
学生进行医学观察,发现新发病例立即上报区CDC传地科。
 提示:
• 1、日常健康知识宣传
• 2、个人的自我防护意识
• 3、集体单位的隔离管理措施
3、集中发热疫情
 学校托幼机构和集体单位集中发热疫情:发热病例指体温≥37.5℃的就诊病例。
•
学校托幼机构在同一班级或集体单位同一部门2天内出现集中发热病人5例以上(含5例),
或同一宿舍或同一办公室超过3例以上(含3例)——由地段保健科调查处理
•
学校及托幼机构在同一班级或集体单位同一部门2天内出现集中发热病人10例以上(含10
例),或同一宿舍或同一办公室超过5例以上(含5例),地段保健科+区县CDC调查处理
•
学校及托幼机构在同一年级或同一宿舍楼或集体单位2天内出现发热病人30例以上(含30
例),地段保健科+区县的CDC+市CDC现场调查处理。
 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
•
流感样病例是指发热(腋下体温≥38℃),伴咳嗽或咽痛之一者。
•
暴发疫情:指一个地区或单位短时间出现异常增多的流感样病例:1周内,在同一学校、
幼儿园或其他集体单位发生30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或发生5例及以上因流感样症状住院
病例(不包括门诊留观病例);或发生2例及以上有流行病学关联的死亡病例;在某一社
区内(如同一乡镇或街道)1周内出现流感样病例异常增多。
案例分析
接报:××年8月26日9时45分,区CDC传地科接
区卫生局法制防病科电话,位于北京亦庄经济技
术开发区的××公司自8月21日晚陆续出现60余名
发热伴咽痛的病例,要求前往调查处理。
现场核实:传地科立即向中心领导报告,并赶
往××公司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与实验室核实工作。
 公司基本情况:
•
•
•
××公司位于亦庄开发区××路××号,为生产××的国家控股公司。公司
现有员工318人,其中管理人员42人,技术、设计人员180人,车间工人96人。
公司员工流动性较小;员工宿舍位于××公寓,共约80人。
公司分12个部门,除生产车间(电装车间)单独位于一个二层建筑外,其余
部门在一个五层楼办公。
 病例症状:
•
•
•
•
•
•
根据流感样病例的定义,将发热38℃以上的患者确定为本次疫情的病例,共计
82人,罹患率25.79%。
病例的特点为:
1、典型症状:起病急,发热38℃以上,咽痛,扁桃体化脓,乏力,头痛;无
咳嗽、卡他症状;胸透结果正常。
2、现场见1名病例血常规化验单,结果显示WBC19.73×109/L,N87%;另1名
病例自述WBC高于正常值。其余病例未化验或不能明确描述检验结果。
3、经抗菌素治疗后好转。截止8月26日已痊愈67人,未痊愈的15人,体温均
已正常。
4、临床诊断以“化脓性扁桃体炎”和“上呼吸道感染”为主。
 发病情况:
•
住宿舍与不住宿舍的员工均有发病。
•
工人和管理人员均有发病。
 性别、年龄分布:
•
病例中男性40例,女性42例,男女性别比为0.95:1。
•
年龄最小17岁,最大54岁。
•
≤20岁4例、21-30岁59例、31-40岁10例、41-50岁7例、≥50岁2例。
 病例就诊及发现过程:
•
公司无专门负责员工医疗卫生的人员,员工有健康问题自行就医。因8月22日
××车间请假人员较多,在互相聊天时公司办公室发现其它部门也有很多请假
员工,且症状类似。公司对此现象较为重视,因部分病例就诊于同仁医院亦庄
分院,部分就诊于× ×小区附近的小诊所,公司派办公室人员前往亦庄同仁医
院了解病情。
•
8月26日,公司发现仍有20余名患者未上班,故向区卫生局报告了疫情。
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
1、公司无中央空调系统,办公区及车间均使用分体式空调,室温约24-25℃;
•
2、车间分上下两层,有一小门进出,下层主要为调试、检测区域,上层为生产
区域,工人需在下层套上工作服、换鞋、戴帽子后方可到上层工作;下层净高
约6-7米,不经常开窗,空气流通差;上层因生产要求,不能开窗,空气质量好
坏取决于下层。
•
3、平时车间与办公区的员工经常互相走动。
•
4、8月22日公司集中开会一天,员工共处于一个空间。8月23日公司总经理发病。
•
5、公司近期未组织集体旅游或其它外出活动。
 实验室快速诊断结果
•
对3名患者分别采集咽拭子和尿,进行流感甲型、乙型、军团菌现场快速检测,
结果均为阴性。
 已采取措施
•
•
•
•
•
•
•
•
•
•
•
(一)公司已采取的措施
1、公司已于8月22日对公司所有空调过滤网清洗消毒;
2、公司已从8月22日起用84消毒液对办公区、宿舍进行喷洒消毒(车间有仪器
的除外);
3、要求症状严重的员工在家休息。
(二)区CDC提出的建议措施
1、所有未愈患者在家隔离,到正规医院治疗并按医嘱服药;待热退后48小时,
无其它严重症状方可上班;
2、对车间一楼彻底开窗通风;并在以后也特别注意通风问题,避免其它呼吸道
疾病再次传播。
3、对所有地点的地面、桌面及可以接触到的地方,在不影响仪器设备的前提下,
用84液按正确的配比浓度擦拭消毒,保证消毒效果;为避免呼吸道刺激,可在
上班前或下班后进行消毒;
4、公司每日统计新发病例数,向区CDC报告。
(三)采样
采集4名病人的咽拭子,立即送实验室检验溶血性链球菌和肺炎球菌(因所有病
例均已用药,阳性结果可能性很小)。
 疫情初步判断
•
•
•
•
根据患者临床症状,部分患者的血常规结果,以及病例的分布特点,分析如
下:
1、初步考虑本次疫情为一起细菌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暴发,并高度怀疑病原
体为链球菌。
2、病例分布特点显示,无明显的部门聚集性,考虑引起较大规模发病的原因
可能为:8月6日前后个别员工感染,但带病坚持上班,未足量服药,病原体
散播,部分人员被感染并形成新的传染源;原有患者(2名)经过一周后症状
再次加重,病原体持续或再次散播;两种传染源造成更多的人员被感染;8月
22日的集体活动,又为传播创造了条件,导致平时与员工接触较少的总经理
也感染。
3、但由于8月22日当日已经采取了部分消毒隔离措施,23、24日周六、日休
息,阻断了新病例的增加。
 结案
•
8月29日区CDC传地科、消毒科人员前往该公司再次进行消毒及防治措施落实
情况指导和检查。自8月28日至8月31日该公司已连续4天无新发病例发生,疫
情得到有效控制,予以结案。
提示:
• 公司的敏感意识、报告意识
• 卫生专管员的作用
• 不提倡员工带病上班
• 公司的病假管理、休假管理
4、其它
• (1)艾滋病
• (2)乙肝
• (3)流行性出血热
小 结
 传染病并不可怕:
•
对个人:掌握基本知识,提高防病意识,做好个人防护最重要。
•
对集体单位:要充分重视传染病疫情,做好日常管理及应急预案。
•
对卫生专管员:开发领导,提高警惕意识,发现异常及时上报。
——更多的传染病知识可以百度搜索“大兴疾控团支部博客”,浏览传染病知识博文。
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
1.管理传染源:首先要隔离病人,因为病人是重要的传染源。因此,对传染病人要尽可
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防止传染病蔓延。患传染病的动物
也是传染源,也要及时地处理。这是预防传染病的一项重要措施。
•
2. 切断传播途径: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应定时开窗通风,阳光中的紫外线是最好的消毒剂;
应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去玩,外出乘车要戴口罩。肠道传染病主要是"病从口入",
要切实做好饮食卫生,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等。要消灭"四害",尤其是灭蝇。
•
3. 保护易感人群: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应该注意保护易感者,不要让易感者与传染源接触,
有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应积极接种疫苗,无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同时
应该积极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
北京市免疫接种程序
疫苗名称
接种年龄
卡介苗
出生24小时内
乙肝疫苗
出生24小时内、1月龄、6月龄、初中一年级
脊髓灰质炎疫苗
2月龄、3月龄、4月龄、4岁
百白破疫苗
3月龄、4月龄、5月龄、1.5岁
白破疫苗
6岁、初中三年级、大一进京新生
A群流脑疫苗
6月龄、9月龄
A+C群流脑疫苗
3岁、小学四年级
麻风疫苗
8月龄
麻风腮疫苗
1.5岁、6岁
麻疹疫苗
大一进京新生
乙脑疫苗
1岁、2岁
甲肝疫苗
1.5岁、2岁
接种疫苗可以预防的疾病
疫苗
卡介苗
可预防疾病
结核病
疫苗
HIB疫苗
小儿脑膜炎、肺炎
乙肝
乙型病毒性肝炎
脊灰
脊髓灰质炎
七价肺炎
肺炎球菌肺炎
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23价肺炎
肺炎球菌肺炎
百白破
流脑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乙脑
流行性乙型脑炎
麻腮风
甲肝
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
甲型病毒性肝炎
水痘
可预防疾病
流感
水痘
流行性病毒性感冒
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
轮状病毒
小儿秋季腹泻
• 办公电话:60283562
• 手 机:13581820510
•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