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非均相系统的热力学性质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第6章非均相系统的热力学性质

第6章
非均相系统的热力学性质
本章主要内容

6.1 相平衡基础

6.2 互溶系气液平衡

6.3 高压汽液平衡

6.4 气-液平衡数据的热力学检验

6.5 气液平衡-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

6.6 液-液平衡(部分互溶体系)

6.7 升华平衡
6.1相平衡基础
互成平衡的两相中的温度、压力和任一组分的
化学位相等。
T    T    ...  T 
1
2

P   P   ...  P
1
2

i1  i 2  ...  i  ..(i  1, 2...N )
推
论
两相体系,物质从一相转入另一相,体系Gibbs自由能变化
dG=dGⅠ+dGⅡ
T、p不变时,dG=-sdT +vdp+∑Gidni 变为dG=∑Gidni
代入,dG=∑GiⅠdniⅠ+∑GiⅡdniⅡ
平衡时,dG=0,无化学反应,封闭体系
∴dG=∑(GiⅠ-GiⅡ)dniⅡ=0
GiⅠ=GiⅡ
6.2 互溶系气液平衡
汽相-Dalton定律 p=∑pi=∑pyi
液相-Herry定律 pi=kixi
理想溶液 pi=pi0xi(Raouit)整个浓度范围内。
6.2.1互溶液汽-液平衡方程
(1)根据逸度与活度系数的定义
汽相:逸度系数
fˆi V  p  ˆ i V  yi
液相:活度定义
L
L
ˆ
fi  fi   i  xi
fˆ iV  fˆ iL
(i  1, 2,
p  ˆiV  yi  pis  is  Poynting   i  xi
N)
i  1,2,
(2)采用状态方程
fˆi V  p  ˆ i V  yi
平衡时
fˆ iV  fˆ iL
fˆi L  p  ˆ i L  xi
(i  1, 2,
N)
这里要注意:
以上fi0仅是体系T、P、F纯物质的逸度。
N
工程上遇到的问题
变量为:T、p、X、Y
1.泡点温度与组成计算
2.泡点压力与组成计算
3.露点温度与组成计算
4.露点压力与组成计算
p,x----T,y
T,x----p,y
p,y----T,x
T,y----p,x
汽液平衡方程计算很复杂,需要计算机进行,但是不同的
情况有不同的g-l方程的方法。压力是关键。可分为理想低
压、中低压和高压体系。
6.2.2理想低压体系g-l平衡
低压系汽液平衡
pyi  pis xi i
V
s
s
ˆ
p  i  yi  pi  i  Poynting   i  xi
(i  1,2  N )
i  1,2,
N
讨论:
1.压力较低时,可认为汽相是理想气体,φv=φs=1,viL/RT小,
有
2.汽相气体时,液相为理想溶液时,有
6.2.3 中低压体系(15-20atm)
在未达到临界点的压力,通常可以假设 a.(pF)i=1
b.活度系数与p无关
平衡方程
具体讨论计算活度系数时能涉及到的热力学参数。
1.纯组分饱和蒸汽压 Pi
s
Bi
ln Pi  Ai 
T  Ci
s
2.汽相中组分i的逸度系数 用状态方程(EOS)计算
(3)纯组分i在温度T与饱和蒸汽压的逸度系数φis
lnφis=BiiPis/RT
(4)根据模型方程计算
S-H正规液体(烷烃体系)
(低分子醇)wilson NRTL(水溶液)
联
立
求
解
N
 yi  1
i 1
 12
21  
ln  1   ln x1  12 x2   x2 


 x1  12 x2 x2  21x1  

 21
12  
ln  2   ln x2  21x1   x1 


 x2  21x1 x1  12 x2  
输入Antoine方程常数,Rackett方程常数,方程中能量参数 ij   jj , P, xi
设温度初值T0
EOS + γi
法
进
行
等
压
泡
点
计
算
框
图
分别用Antoine方程和Rackett方程计算饱和蒸气
压和饱和液体的摩尔体积
由Wilson方程计算γi
迭代T
Pi s xi  i
yi 
P
y
i
 1  10
Y
结果T, yi
4
N
6.3高压汽液平衡
压力大于10atm直至Pc,此时g-l平衡计算比低压或中低压
情况下要复杂很多。
1.高压下或Pc时的平衡,P对液相的性质影响不可忽略。
2.高压下不能用简单的二次式维里方程计算汽相的性质,φiv
必须根据适用高压的状态方程求出。
3.高压g-l平衡中,常遇到临界现象,包括逆向冷凝现象,因
为对这些现象还没有简单的方程来模拟。
下面有几种(2)常用的方法。
(1)混合模型关联(chao-seader法)
(2)状态方程(EOS)法
6.3.1状态方程(EOS)计算汽液平衡
^V
f i   i yi P
对V相
^L
^L
f i   i xiP
对L相
VLE时
^V

^V
 i yi P   i x i P
用汽液平衡比来表示
注意点:
(1)
^L
^V
^L
 i yi   i x i

^
L
i
^
V
i
yi 
Ki 

xi

K i  f(T, P, x i , y i )
(2)要有一个适宜的EOS与混合法则,这是目前热力学科
技 工 作 者 致 力 于 研 究 方 向 。 应 用 较 多 有 M-HEq , ChaoSeader法。
闪蒸
(1)相平衡
yi
Ki 
xi
VLE时
yi  K i x i
(A)
N个组分,N个方程,2N个未知数,其中N个xi ,N个yi 。
(2) 物料平衡
据质量守恒定律:
混合物中组分i的量=汽相中组分i的量+液相中组分i的量
1*Zi=(1-L)yi+Lxi
∴
Zi= yi (1-L) +xiL
(B)
N个组分,N个方程。
2N+1个未知数。
其中N个xi ,N个yi ,再加上L
(3)限制条件
y
i
1 或
x
i
1
结果:一共有:2N+1个未知数
(C)
可以计算
2N+1个方程
(4)计算关系式
将(B)式代入(A) 式,得
∴
Zi= Kixi (1-L) +xiL
Zi
xi 
L  K i (1  L)
Ki—可据列线图求
Zi—已知
L—未知
(D)
一个方程,两个未知数,用简单
的解析法不能同时计算出xi和L,
需要采用试差法。
6.4汽液平衡数据的热力学检验
6.4.1 热力学检验的基本公式
汽液平衡数据的可靠性可用热力学方法进行检验,检验的基
本依据,就是G-D Eq。
二元形式Gibbs-Duhem方程
E
E
H
V
x1d ln  1  x 2 d ln  2 
dT

dP
2
RT
RT
6.4.2恒温g-l平衡数据
等温下的气液平衡实验数据的检验
在等温的条件下,上式的右边第一项为零,右边第二项数
值很小而忽略,所以
x1d ln  1  x2 d ln  2  0
d ln  1
d ln  2
x1
 x2
0
dx1
dx1
由于活度系数由气液平衡准则式表示成与 T , P, xi , yi 有关的式子,
所以上式实际上表示气液平衡实验数据T , P, xi , yi 之间的相互关系,
由此可以检验气液平衡的实验数据是否符合热力学一致性的条件。
因为此法能适用于全浓度或局部浓度范围的检验,所以称为点检
d ln  1
d 所以也称
ln  2
验法。又因用上式检验时,需要用到
,
dx1
dx1
为微分检验法。
由于微分检验法需要计算曲线的斜率,故实际常用Hreington的
积分检验法。
在 x1  0 到 x1  1 对上式进行积分,得

x1 1
x1  0


x1 d ln  1  x 0 x 2 d ln  2
1
x1 1
x1  0
x1 1
[d ( x1 ln  1 )  ln  1 dx1 ] 
x1 1
x1  0

x1 1
x1  0
[d ( x 2 ln  2 )  ln  2 dx 2 ]
[ ln  1 dx1  ln  2 dx 2 ]  

x1 1
x1 0
ln
1
dx1
2
所以
1
0 ln  2 dx1  0
1
用此式的积分检验法只适用于全浓度范围的气液平衡的实验数据的
检验。也可以用图5-4 表示,图5-4中的面积S1 = S2。实际上,
由于存在实验误差,往往不能满足上述要求,于是Hreington提出
如下检验标准:
D  100 
S1  S 2
S1  S 2
D<2 时的等温下气液平衡数据符合热力学的一致性。
其中面积的计算方法有:图解积分法;先将 ln  1 与
的数据关系拟合为解析式,再积分求面积。
x1
面积检验法检验气液平衡数据示意图
6.4.3 等压下气液平衡数据的热力学一致性检验
在等压条件下,G-D公式中的右边第二项为零,又由于超额焓不容易获得。
Hreington总结了大量的实验数据,提出了如下半经验的检验标准:D-J<
10时的等压下气液平衡的实验数据满足热力学的一致性。其中
Tmax  Tmin
J  150 
Tmin
Tmax , Tmin 分别表示系统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
除此之外,还有其它检验方法,但不管是什么检验方法,都是以G-D方程为
基础的。另外,热力学一致性是高质量的实验数据必须满足的必要条件,但
并非充分条件。即能够满足热力学一致性的实验数据不一定是高质量的,但
一般情况下,若不能满足热力学一致性的气液平衡实验数据,其质量肯定是
值得怀疑的。
6.5 气液平衡-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
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属于汽液平衡的一种特殊情况。
如难溶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就涉及到g-l平衡的计算。
1.Henry定律

V
p ˆ1 y1


*
H1 1 x1
适用范围:
1.溶质气体的分压为常压,且溶质在溶剂中不发生化学
反应。
2.溶剂可以为纯液体或混合物。
3.汽相--理想气体。
2.低压下气体溶解度
1)溶质: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低,采用溶质f替换p,
得到不对称归一法
p
V
ˆ1 y1


*
H1 1 x1
2)溶剂:采用对称归一法的活度系数法
p
V
ˆ2 y2

 2 x2
s
p2
3.气体溶解度推算法
(1)prausnit-shair法
它是以溶质和溶剂均为非极性物体系为研究对象,以
正规溶液理论为基础的一种方法。
S-H:VE=0,表明混合过程中无体积改变的溶液。
因此,该法不能应用于气体溶解在液体中有较大体积
变化的过程。
考虑纯溶质气体与溶液呈平衡:
G
G1  G1
 f (T , p, x1 )
在等压的条件下:
d(G1  G1G )
 (G1  G1G ) 
 (G1  G1G ) 

 dT  
 d ln x1  0
T

 p, x
 ln x1  p,T
 (G1  G1G ) 
 (G1  G1G )   ln x1 
 
 
 
 0
T

 p, x  ln x1  p,T  T  p
 (G1  G1G ) 
G


(
S

S


1
1 )
T

 p, x
G1  G1G  (G1  G1L )  (G1L  G1G )
 (  1  G1L )  (G1L  G1G )  RT ln aˆ 1 (G1L  G1G )
(反映的是纯物质的自由焓关系,与组成无关)

 (G1  G1G ) 
 ln aˆ1 
  RT

  RT  
 ln x1 T , p
 ln x1 T , p
  ln x1 
因此:RT 
  S1  S1
 T  p
或
  ln x1 
S1  S1

 
R
 ln T  p
应用:a) 已知溶解熵,计算T对溶解度的影响;
b) 已知T对溶解度的影响,可求出溶解熵
在T变化范围不大的情况下:
ln x1  a  b ln T  c / T
ln x1  a  b ln T  c / T  d  T
6.6 液-液平衡(部分互溶体系)
6.6.1 溶液的稳定性
任何一液相,如果保持为单相稳定(dG)T,P≤0
当两个液相在恒T,P下混合,△G<0,溶液稳定。
液液平衡相图的类型
UCST
C
UCST
LCST
LCST
二元系液-液相图的主要类型

等压二元系统液-液相图的特征:
1) 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很大;
2)点:临界溶解点(与汽液临界点相似),
液液共存的最高、最低温度点;
TL、:下临界溶解温度(LCST)
TU: 上临界溶解温度(USCT)
3)曲线
双结点曲线:UAL和 UBL;
UAL 表示富含组分2的α液相;
UBL表示富含组分1的β液相;
4)区:
两液相共存区(TL <T< TU) :溶解度曲线包围的区域;
均相区:T>TU或T<TL 。
 等压二元系统液-液相图的特征:
1)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很大;
2)点:只有上临界溶解点。
 等压二元系统液-液相图的特征:
1)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很大;
2)点:只有下临界溶解点。
6.6.2液液相平衡的计算
计算模型基础:
fˆi  fˆi  (i  1,2...N )
简化为: xi  i  xi 

x
 i 1
i

i

x
 i 1
i
二元系与三元系统的LLE计算:
x1  1  x1  1


二元系




(1  x1 ) 2  (1  x1 ) 2 


求解:x1 , x1
x1  1  x1  1


 
 
x2  2  x2  2







(1  x1  x2 ) 3  (1  x1  x2 ) 3 
,

x
给定: 1

x
求解:x1 ,x
2 ,2
三元系
6.7 升华平衡
6.7.1 升华平衡--固体在压缩气体中的溶解度
体系:挥发性固体和压缩气体之间的平衡
固相 纯晶体
汽相 蒸汽+惰性气体,如二氧化碳液化过程中以干冰形式
沉积或其逆过程都可看成该体系。
升华组分i
s
f
f
f
s
i

f
i
v
--组分i在体系P,T时纯固相的逸度
i
i
v
--组分i在饱和蒸汽压pi的逸度
由(RTdlnf=Vdp)t,
ln
f
f
s
i
0
i
Vs ( P  Pi )

RT
其中
f
i
0
i
v
yi
i0
Ei  0   v(PF)
i
pi
i
yi

 Pyii
Pi (PF)
i  Pyi i
0
平衡时,
而
v
----增强因子
为因子在汽相中质量分数,即溶解度。
6.7.2 固体(或液体)在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
在一定的T,p下,固体组分(2)在流体组分(1)中的相平衡方程
V2 数据稀少,限制了应
 
p2 y 2 ˆ2V
 2
p2s 2s
2s
E  V 2
ˆ2
y2 
s
p2
p
E
V2 ( p  p2s )  用
 2  exp 

 RT

固体的p2s 一般很小,p2s/p
很小,但当 p 超过组分1
的临界压力时, E 快速增
大, 此时y2较大。
E: 溶解度增强因子, 包含所有非理想因素。
超临界性质:


1.超临界压力后,临界组分密度迅速增大。
2.溶剂气体随压力增大,密度增大,超临界流体溶解能增
加。
超临界流体技术目前应用于不稳定物质回收及分离;选用
的气体溶剂一般为临界温度接近于大气温度的气体,如二
氧化碳、乙烯、乙烷等。还有丙烷可用于烃的分离。
应用:




1.咖啡因的提取 二氧化碳(茶叶、咖啡等);
2.啤酒花(hop)的提取 二氧化碳、T=-5~15℃、萃取
率15%;
3.植物油的萃取 早期采用压榨法,5%的油残留在渣饼中
萃取率60~80%。
4.植物调味品、香精、药物等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