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化学吸收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4.4 化学吸收

4.4
化学吸收
目的:增强吸收速率和吸收率
对传质影响(液相):
NA=kL(CAi-CAL),
1.增强传质推动力 CAi-CAL,
2.提高传质系数:溶质消耗、扩散阻力小,则kL大,总传
质系数K大
3.增大填料层有效接触面积:静止时流动慢的液体易被溶
质饱和不进行吸收,化学吸收中,这些液体还能吸收。
优点:吸收剂吸收容量大,用量少;吸收率增大,设备投资
能耗小。
4.4.1 化学吸收类型和增强因子
一. 类型
化学吸收:液相中溶质扩散过程(同物理吸收);化学反
应,(瞬间反应,快速反应,中速反应,慢速反应);导
致液相不同浓度分布
瞬间反应:
,反应在液膜内某一反应面上完成,
而B浓度高,传递速度快,则反应区->气液界面
快速反应:
, A在液膜中边扩散边反应,在液膜
内存在一个反应物共存区,即反应区
中速反应:
, A在液膜中边扩散也反应,反应区
一直延续到液相主体
慢速反应:
, A在扩散时来不及反应,就进入液
相主体,反应在液相主体中进行。
4.4.1 化学吸收类型和增强因子
二. 增强因子
一般化学反应,影响传质速率,即使kL增大,但影响因
素很多,故引入“增强因子”表示化学反应对传质速率的
增强程度。
因化学反应而使传质子数增加的倍数,kL:化学吸收的液相分
传质系数m/s;kL0:无化学反应的液相分传质系数m/s;
慢速反应
瞬时反应 E为102~104之间
4.4.1 化学吸收类型和增强因子
增强因子的数值常用两个无因次数的函数表示:
1 八田数
A的一级不可逆反应:
,M越大,
溶质从气->液主体中反应量越大
A的二级不可逆反应:
物理吸收
,M=0 ,
4.4.1 化学吸收类型和增强因子
增强因子的数值常用两个无因次数的函数表示:
2 浓度-扩散系数
表示液膜内B向界面扩散速度与A向液相主体扩散的相对
大小,定义为:
:化学计量比,与1molA反应的B的摩尔数。
参考文献
1、R. W. Rousseau ,J. S. Staton ,张近.
化学吸收塔和解吸塔的分析.化学工程
,1991,(01)
2、周传光,王纯,丁惠华.新松弛法与流量加
和法结合模拟吸收过程.化学工程
,1989,(06)
3、周亚夫.多组分吸收计算—SR法[J].化学
工程,1984,(6).
4、安亮,全琼,吴重光.面向对象的吸收过程
动态仿真建模分析.河南化工,1999,(08)
参考文献
5、王扶明,王晓红,唐继国.单塔物理吸收操
作线图解与分析.青岛化工学院学报
,1996,(03)
6、王丛瑄.新的吸收解吸系统工艺流程探讨.
石油和化工设备,2005,(04)
7、王晓红,郑世清,周传光,韩方煜.多θ法用
于模拟复杂吸收过程.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1997,(01)
8、苗容生,陈静德.吸收过程多θ模型求解的
改进[J].化学工程,1992,(5).
参考文献
9、马友光,高瑞昶,冯惠生,余国琮.吸收过程的界面传质
机理.化学工程,2003,(01)
10、丁锁根.气液反应双膜论吸收速率及计算应用.化学
工业与工程技术,2000,(03)
11、乔世璋,齐润红.伴有复杂反应气液吸收过程的模拟
计算.化学工程,1995,(04)
12、李忠玉,徐松.吸收塔填料层高度的解析计算.化工设
计,1998,(05)
考考你
• 为什么吸收是单向传质,精馏是双向传质?
• 精馏和吸收过程分别采用什么方法来确定每
块板的温度分布,为什么?
• 由吸收因子图来说明当吸收效果不好时能否
用增加平衡级的手段提高分离效果?
思考题
1、简述精馏和吸收过程的主要不同点。
2、怎样用简捷法计算吸收过程的理论板板
数。
3、当吸收效果不好时,能否用增加塔板数
来提高吸收效率,为什么?
4、精馏有两个关键组分,而吸收只有一个
关键组分,为什么?
5、组分的吸收因子是怎样定义的,推导i组分的吸收
相平衡方程。
6、叙述用简捷法作吸收过程物料预分布及理论板数的
步骤。
本章小结
学习本章要掌握有化学反应的吸收过程
特点,多组分吸收和解吸过程的基本原理、
流程及其简捷计算方法,以及吸收和解吸过
程的单向传质、塔内的流率、浓度和温度分
布特点,熟练掌握多组分吸收和解吸的简捷
计算方法。
重点:常用吸收-解吸化工生产操作流程。多组分吸收过
程分析和简捷计算方法。
难点:有化学反应和热效应的吸收,吸收和解吸流程。多
组分吸收、解吸过程计算的平均吸收因子法和有效因子法
。
第4章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