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对电子电路的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散热对电子电路的

散热对电子电路的意义及其常
用的散热方式
学生:黄义权[10][23] 彭雪琴
[67][23] 袁跃鑫[68][23] 指导老师:
陈永强
• 摘要:我们生活的世界并不是一个理想化的
世界。受材料的影响和技术的限制,在对电
子电路应用和电气原件的使用过程中,往往
伴随着热量的产生。热量的产生不仅意味着
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将对电子原件的性能和
寿命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电子元件的散
热问题是我们必须面对并且解决的问题。我
将通过本文对电子电路的散热方式做初步的
探讨。
• 关键词:电子电路 发热 散热方式
• 引言
• 由于电路中的导线存在电阻,在工作过程中
无法避免地产生热量,影响电子元件的性能
和效率,并降低了电子元件的使用寿命。因
此,“散热”是电子元件乃至电器制造过程
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它关乎电子元件和电器
的性能。同时,“散热水平”也是考量一个
制造商科技水平和设计水平的重要因素。
• 1、电子电路的发热
• 1.1电子元件为什么会发热
• 电子元件或电器中有精密的电子电路,电子
电路中的导线受限于材料自身的特性,具有
一定的电阻。当电子电路通过电流时,导线
内的电子在电场力作用下做定向运动时,会
与金属离子不断碰撞,碰撞时把一部分动能
传给离子,使离子的热运动加剧,导致发热。
因此,电流越大,电阻越大,碰撞就越频繁、
剧烈,发热就越多。
•
图1 电子电路
• 1.2热的传播
• 热的传播有三种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 传导是由分子运动引起的。位于高温处的分子具有较高的
动能,这些动能通过分子之间的碰撞从一个传向另一个,
从而向周围传播。采用散热器的散热装置,在散热器与空
气的接触面上,能量是靠传导方式由散热器分子传向空气
分子的。
• 在对流方式中,空气会因温差而自 行流动,或者在风机作
用下强迫流动,于是将热能带走。
• 在辐射方式中,能量不是靠物质运动,而是
• 靠包括从紫外线到红外线的所有不同波长的电磁
• 波来传播的。
• 由此可见,热是能量存在的一种方式,而热的传播是能量
的流动。这种能量的流动叫热流量,简称热流。通过传导
方式传播的热能将直接对与发热区域直接连接的区域造成
影响,而通过对流和辐射传播的热能将应道发热区域周边
的区域。
图2 热的传导
• 1.3电子元件发热的危害
• 电子元件发热带来的危害可以看成温度对电子元
件的影响。电子元件受材料特性和制造水平限制,
都有其自身的最佳工作温度,高于或低于其工作
温度都将影响其工作状态,甚至对自身造成损坏。
本论文只讨论过高的温度对电器电路的影响。当
电子元件的温度较高时,如果原件无法被散热,
将会产生极高的温度, 从而引发电子迁移现象。
电子迁移是电子高速流动时, 会导致金属原子发
生迁移。 电子迁移对芯片的损坏是
一个缓
慢的过程,一旦发生线路损坏,情况
• 会越来越严重,最后会造成整个电路短路。电路
被短路产生的高温甚至可以使的整个原件产生燃
烧、爆炸等现象,对人身和建筑的安全构成极大
的危害。
图3 电器自燃
• 2.电子电路的散热
• 2.1散热的必要性
• 电子电路的散热好坏直接关系到电子元件在工作时的性能、寿命、和
安全。因此,散热在电子电路设计中必须考虑因素。
• 2.2散热的技术性
• 近几十年来伴随科技的发展,如今应用到电子电路上的散热方式多种
多样,散热的性能也得到逐步提升。只要科技的脚步不停歇,那么散
热技术的发展也就不会停止。那么人类也将可以得到在高科技技术下
支撑下良好的散热效果和工作体验。
• 2.3散热的经济性
• 最好的散热技术不代表一定能应用到实际生产中,这其中要考虑到散
热在应用中的成本问题,也就是经济性的问题。同时,散热的经济性
是和技术性密切相关的。优秀的散热技术性可以降低产品的散热成本,
提高散热效果,从而提高散热的经济性。
• 2.4散热的商业性
• 任何被生产出来的电子产品都将被投放到市场上销售。盈利才是制造
商的初衷。散热的商业性对于制造商而言尤为重要。好的散热技术可
以成为制造商打广告的噱头,成为商品的一大吸引顾客的卖点。同时
在制造商降低了生产成本、节约了开支的情况下,提高了利润,更可
以在强大的散热优势下打出低价牌。因此散热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
工程的艺术!
• 2.5散热的方式
• 基于热能传播有传导、对流和辐射几种方式,根据原件具
体的特性、所处的环境以及成本的考虑,可以制定最合理
的散热策略。通常针对电子电路的特点,散热的方式有以
下几种:
• (1)高发热器件加散热器、导热板:当电路板中有少数器
件发热量较大时(少于3个)时,可在发热器件上加散热器或
导热管,当温度还不能降下来时,可采用带风扇的散热器,以
增强散热效果。当发热器件量较多时(多于3个),可采用大
的散热罩(板),它是按电路板板上发热器件的位置和高低而
定制的专用散热器或是在一个大的平板散热器上抠出不同
的元件高低位置。
• (2)通过电路板板本身散热:目前广泛应用的电路板板材
是覆铜/环氧玻璃布基材或酚醛树脂玻璃布基材,还有少量
使用的纸基覆铜板材。这些基材虽然具有优良的电气性能
和加工性能,但散热性差,作为高发热元件的散热途径,几乎
不能指望由电路板本身树脂传导热量,而是从元件的表面向
周围空气中散热。
• (3)采用合理的走线设计实现散热:由于板材中的
树脂导热性差,而铜箔线路和孔是热的良导体,因此
提高铜箔剩余率和增加导热孔是散热的主要手段。
• (4)对于采用自由对流空气冷却的设备,最好是将
集成电路(或其他器件)按纵长方式排列,或按横长
方式排列。
• (5)避免电路板上热点的集中,尽可能地将功率均
匀地分布在电路板板上,保持电路板表面温度性能
的均匀和一致。
• (6)将功耗最高和发热最大的器件布置在散热最
佳位置附近。不要将发热较高的器件放置在印制
板的角落和四周边缘,除非在它的附近安排有散热
装置。
• (7)高热耗散器件在与基板连接时应尽能减少它
们之间的热阻。
• 3.1散热实例举例—笔记本电脑的散热
• 笔记本的主要散热首先当然是来源于 CPU 这个发
热大户,不过在笔记本中,CPU 的热量却不是整
个笔记本热量的全部。 并且早期的 CPU 处理器
发热量并不是非常 的大,只需要有简单的被动散
热方式即可以满足机器的散热需要,也就是大家
平 常熟知的散热片散热。不过随着 CPU 处理器
的不断升级,处理器的散热需求可算 是非常迫切
了。 其次,显卡的热量也占了不小的比例,早期
的显卡热量不是很大,不过现在很多 高端机器经
常配置好显卡,于是热量也跟着增加了不少。然
后,就是其他的一些 发热配件,比如内存、硬盘、
电池等,也是笔记本发热量的一些来源。 通常,
笔记本有以下散热方式:
•
(1)风扇散热。目前很多笔记本的散热方式
之一是 风扇散热。风扇分为轴向型 风扇
和辐射型风扇两种。一般来说,轴向型风
扇,成本较低,风量可以根据需要调节,
不过占用的体积比较大,无法将笔记本做
得很薄。另一种辐射型风扇叶片 很薄,气
流方向很好,无涡流,占用体积较小,不
过成本相对较高,但是大多数 笔记本普遍
采用,主要是考虑到减小笔记本的体积。
图4 风扇散热
• (2)热管散热。热管散热最初由 IBM 引进,由
于热管比较适用于那些体积空间较 小、短时间散
热、热源附近空间较小的机器,热管散热技术在
笔记本中越来越多 地得到使用。
• (3)双风扇散热。这样的散热方式往往出现在性
能比较强劲的一些机器上,一个 风扇肯定是为
CPU 散热服务的, 而另外一个则是根据机器情况
的不同而给不同的 地方散热,有的机器是为显卡
散热,有的机器则仍然为 CPU 服务。双风扇的设
计 会更加省电,因为单风扇时必须使用大功率,
双风扇则无须如此,这样就可以减 小噪音。CPU
使用双风扇,只需要低功率的风扇,并根据热量
来运行,就会有更低的噪音,并且延长寿命。
图5 热管散热
图6 双风扇散热
• 4)通过机器自身散热。一些超轻薄的机器由于自
身体积的限制,无法安装风扇 散热,就利用机器
自身的部件来散热,通过键盘辅助散热和机器金
属外壳将机器 自身内部的热量散发出去。
• (5)水冷散热。顾名思义,水冷散热就是利用水
来代替空气,通过水的运动在散热片之间通过热
对流来带走多余的热量。水冷系统的工作原理很
简单,就是利用水泵把水从储水器中抽出来,通
过水管流进覆盖在CPU上面的热交换器,然后水
再从热交换器的另外一个口出来,通过水管流回
储水箱,就这样不断循环,把热量从CPU的表面
带走。整个水冷系统包括热交换器、循环系统、
水箱、水泵和水等。水冷系统的散热能力非常强
劲,非常适合一些超频爱好者采用。
• 6)液冷散热。严格地说,液冷散热的原
理和水冷散热相同,它们采用的散热方式是
一样的,不同的是在循环系统中流动的书导
热硅而非水,这样的好处显而易见,它不会
由于循环系统的破坏使得 流出的硅油导致
电脑硬件的损坏。
• 除了以上介绍的主动散热方式外,还有半导
体致冷片散热、压缩机制冷散热、液氮散热
等方式。
图7 液冷散热
• 4.结束语
• 本人是一个数码产品爱好者,关注手机、相机,电脑和平
板等产品的发展。由于转专业至电气工程,专业知识有限,
不敢班门弄斧.恰逢最近在挑选笔记本,对笔记本的散热性
比较关注,所以选择了《散热对电子电路的意义及其常用
的散热方式》这个专业性较弱,科普性较强的课题,同时
根据自己的兴趣,勉强为之。
• 通过以上1、2、3部分的探讨,我对电子电路的的产热原
理,发热对电气器件的危害和电子元件的散热方式有了更
深入的了解,明白解决电子元件的散热问题乃至解决以后
工程上遇到的问题,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高效性、
技术性、经济性等方便综合考虑,得到最优的结局方案。
本论文既为我挑选电脑等电子产品起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同时激发了学习电子技术的兴趣,做到了学以致用,学用
双馨!
•
•
•
•
参考文献
[1] 《数字通讯》,数码产品期刊杂志
[2]数码论坛
[3]《电子技术模拟部分》(第五版),康
华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2)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