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人口与体育人口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6、人口与体育人口

第五章 人口与体育人口
授课人: 倪京帅
授课内容
一、人口问题概述
二、体育人口
三、非体育人口
人口的数量
(一)近代人口的骤增
(二)人口数量的控制
(三)人口数量与体育的关系
中国长期以来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
人口的增长大体上与世界人口的增长相平行,增长
速率基本相当。
西方新马尔萨斯主义
近代西方流行的一种主张用避孕方法来限制人口增长的马尔萨斯主
义者的人口理论。基本观点与马尔萨斯相同,认为人口增长有比生活资
料增长得更快的趋势,是永恒的规律。工人的失业和贫困是人口增长不
可避免的结果。19世纪上半期,马尔萨斯人口论的拥护者 F.普莱斯 、R.
卡莱尔 、G.德莱斯代尔在信奉马尔萨斯人口论基本观点的同时,不赞成
马尔萨斯的禁欲主义的道德抑制,提倡用避孕方法来节育。这种理论后
来被叫做新马尔萨斯主义。新马尔萨斯主义的缺陷不在于主张节制生育,
而在于忽视社会生产方式对人口发展过程的决定性影响,掩盖了西方社
会人口问题的实质。
人口数量与体育的关系
体育的本质是对人的关照,因此人口的数量对体
育的发展,以及人的体育需求的满足都有至关重要
的影响,适度的人口数量是体育得以发展的良好前
提。
1.社会总人口过多,会造成体育资源分配不足。
2.学校学生数量过多,造成人均体育教师、人均体
育经费、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的严重不足。
3.家庭子女数量过多也不利于体育的发展。
根据2004年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报告,全国平均
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6.58个,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平均每
万人拥有200多个体育场地,而这个数字在欧洲为25个左右;
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1.03平方米,约是美国的1/16,虽
然我国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和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分别比1995
年增长了31.6%和58.46%。看起来令人欣喜,但与发达国家
相比,由于人口和经济的原因,差距依旧巨大。(中国人口:
13亿:美国人口:3亿:欧洲人口:7亿)
1982年国家颁布的《城市一般中小学学校建设规划面
积定额》规定,中学生均体育活动场地面积为7-10平方
米,小学生均体育活动场地面积为5.3-6.3平方米。一些
中小学校长告诉记者,校园里的建筑、绿地和活动场地大
约各占1/3。但是,一位多年从事学校体育研究工作的专
家指出,“现在,从全国来看,不能达到标准的中小学校
占了多数,特别在一些老旧城区,这种情况尤甚。”中央
加强青少年体育的文件出台后,“每天锻炼一小时”成了
要求,体育有了时间保障。但有了时间还需要有空间,政
府应该高度重视给学生提供更多活动场地的问题。
据有关部门最近的调查显示,西部某省中小学学生人
均体育经费为1~3元,北部某省15个贫困县的401所初中,
平均年体育经费为5109元,其中4000余元用于学校运动
会,大部分学校不能采用现有的器材上一节完整的体育课。
即使在东部某经济发达省北部5市的初中,98.7%的学校
也没能按最低要求配备器材,南部某省会城市学校体育器
材配齐的仅占17.7%。
人口的质量
人口的质量,就是人口质的规定性。人口质量是人类具
有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条件和能力。从微观上讲,人口质量指
的是人的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而身体素质是思
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物质基础。从宏观讲,人口质
量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综合的认识和改造自然、社会、人
类自身的条件和能力。可用群体的受教育的程度、文盲率、
入学率以及身体素质的指标来测量。(PQLI反映人口质量)
决定人口质量的因素
1. 人口质量的直接指标
(1)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一项可以比较全面地反映人的
健康水平的综合性指标。
(2)人口的疾病死亡谱。
(3)残疾人所占的比重
(4)青少年生长发育指标
(5)教育水平指标
(6)体育水平指标,常用体育人口的数量和通过各种体
育合格标准者数量来衡量。
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资料透露,以2000年进行的第五次
全国人口普查资料计算,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已达71.40
岁,其中男性为69.63岁,女性为73.33岁。
从与世界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比较看,根据联合国统计
委员会的资料,2000年世界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为66岁,发
达国家和地区为76岁,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为64岁。其中日本
81岁,中国香港80岁,瑞士79岁,澳大利亚79岁,加拿大
79岁,美国78岁,德国78岁,泰国71岁。我国人口的平均
预期寿命比世界平均水平高5岁,比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高7岁,
但同发达国家和地区比较还有差距,约低5岁。
2 .人口质量的间接指标
(1)医疗卫生和保健的普及程度
(2)人口食物构成和营养状况指标
(3)人均住房面积
(4)体育运动事业的普及程度
(5)环境检测状况及污染指数
(6)教育经费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等
(7)图书、报刊出版发行量,广播、电视的覆盖率等。
影响人口质量的因素
(1)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国民总产值、国民总收入,特
别是国民人均收入。
(2)国家的稳定状态,战争动乱致使国民素质严重下降。
(3)自然灾害、疾病瘟疫都可能造成国力虚弱。
(4)教育、科技、文化、医疗、体育事业的水平等直接关
系到人口的各种素质。
(5)社会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水平都会影响到人口的基
本素质。
(三)人口的健康水平对体育的影响
1. 随着总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体育的依
赖程度逐步增长。
2. 人们的体育活动方式开始发生变化。
人口的分布
地理、气候条件、资源状况等是决定人口分布的自然因
素,人们的劳动能力、生产力水平、科技进步程度、社会经
济发展状况是人口分布的社会因素。
人类最适于居住的地区大多在离海岸线500千米以内,
海拔在500米以下,具有良好灌溉条件、土壤肥沃、交通便
利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
我国的人口分布是长期历史造成的,人口的密集地区在
辽宁、吉林、黑龙江地区,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和东南
沿海地区。
人口分布与体育的关系
体育运动,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大多发生于人口较
为密集的地区,我国人口的梯级分布也造成了我国体
育发展的不平衡性。我国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长期的
不平衡发展也与人口的不平衡分布有密切的关系。
全运会金牌榜排名
第7届全运会金牌榜
1 辽宁 2 广东 3 上海 4 北京 5 湖北 6 河南 7 江苏 8四川
第8届全运会金牌榜
1 上海 2 辽宁 3 山东 4 广东 5 解放军 6 江苏 7 北京 8 吉林
第9届全运会金牌榜
1 广东 2 辽宁 3 解放军 4 上海 5 江苏 6 北京 7 山东 8 湖南
第10届全运会金牌榜
1 江苏 2 广东 3 解放军 4 山东 5 北京 6 辽宁 7 浙江 8 上海
第11届全运会金牌榜
1 山东 2 解放军 3 江苏 4 辽宁 5 广东 6 上海 7 北京 8 黑龙江
人口的结构
性别结构
祖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
人口中,男性为65355万人,占总人口的51.63%;女
性为61228万人,占总人口的48.37%。性别比(以女
性为100)高达116,国际标准107。
————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告
年龄结构
祖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
口中,0-14岁的人口为28979万人,占总人口的22.89%;
15-64岁的人口为88793万人,占总人口的70.15%;65岁及
以上的人口为8811万人,占总人口的6.96%。同1990年第
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4.80个百
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39 个百分点。
————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告
体育人口
体育人口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区域里,经常从事身
体锻炼、身体娱乐、接受体育教育、参加运动训练和竞赛,
以及其他与体育事业有密切关系的、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种
社会群体。
• 体育人口判定的国际经验:
单一粗放式判定标准
三元定性判定标准(频度、时间、强度)
三元等级判定标准
我国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
每周身体活动频度3次以上
每次身体活动时间30分钟以上
每次身体活动强度中等程度以上
我国体育人口的基本状况
(一) 我国参加体育活动总人数
2000年,我国16岁以上城乡居民有35%的人参加过一
次或一次以上体育活动,比1996年提高0.65%;65%的人
在这一年中没有参加过体育活动。
(二)我国16岁以上体育人口的基本情况
根据1997年规定的我国体育人口的基本标准,2000年我国16
岁以上的体育人口达到18.3%,比1996年的15.5%增长了
2.8个百分点。需要说明的是,这是在我国人口总数迅速增
加的情况下增长的比例数。
将7岁至15岁的在校学生和武装力量作为当然体育人口
统计在内,我国的体育人口占可统计的7至70岁总人口的
33.9%,比1996年提高了2.5%。
体育人口结构
年龄分布:年龄段为16-25岁的体育人口数量,占该
年龄段总数的33.4%;年龄段为26-35岁的体育人口数量,
占该年龄段总数的14.4%;年龄段为36-45岁的体育人口
数量,占该年龄段总数的12.8%;年龄段为46-55岁的体
育人口数量,占该年龄段总数的15.3%;年龄段为56-65
岁的体育人口数量,占该年龄段总数的21.7%;年龄段为
65岁以上的体育人口数量,占该年龄段总数的22.2%。我
国体育人口年龄结构呈现两端高中间低的“马鞍型”分布。
文化程度分布:我国体育人口有与文化程度基本成正
比的特点。不同学历人群中的体育人口分布分别占该人群
的比例如下:研究生,占26.3%;大学生,占35.9%;高
中生,占27.4%;初中生,占16.6%;小学生,9.0%。
除初中和小学文化程度的体育人口在该群体中所占比例比
1996年略有下降外,其它均有所上升,尤其是研究生文化
程度的体育人口在该人群中的比例比1996年上升了20.2个
百分点。
职业分布:体育人口中有职业者占82.1%,无职业
者占17.9%。不同职业人群中体育人口的结构比排序为:
科教文人员、管理人员、工人、服务人员、农民。管理人
员群体在参加体育活动次数、时间及强度上依然高于其他
人员群体。科教文人员中的体育人口增长幅度较大,由
1996年的12.6%增加到2000年的34.3%。值得关注的是:
工人中的体育人口相对于1996年减少了6.2%。
家庭情况:未婚者占14.5%,已婚者占81.7%,其他占3.8%。3
口或4口的核心家庭,体育人口分布最多,体育人口与个人经济收入
没有固定关系,与家庭收入有关,基本呈收入越高,体育人口越多的
关系。
(三) 我国体育人口的国际比较
我国体育人口总数低于工业发达国家,而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
水平.工业发达国家体育人口的锻炼强度明显高于中国,英国有45%的
公民参加每周三次以上体育活动,而加拿大有48%,比例高于中国。
1995年英国分别有41%和37%的公民参加中等强度和高强度体育活
动.,中国这一指标分别是7.74%和8.44%.原因是体育人口年龄偏高,锻
炼方法采用中国传统的健身养生的方法有关.
非体育人口
偶尔参加体育活动的人
参加过体育活动,但是由于在锻炼的时间、频度或强度方
面不能达到体育人口的标准。
性别结构:男性比例高于女性,而且高于体育人口中的男女比
例,这说明中国城乡居民中参加体育活动的随意性男性高于女
性,而女性的稳定性高于男性。
年龄结构:26-45岁的年龄段是体育参与极其
不稳定的群体,占偶尔参加群体总数的54.62%,
这是我国发展体育人口的主要对象。
职业结构:有职业者人群大大多于体育人口中
的同类人群,工人、服务人员中偶尔参加体育活
动的人数比例小于体育人口,农民中偶尔参与者
明显多于体育人口。
受教育程度:偶尔参加体育活动的人群与体育
人口相比,与受教育程度关系不明显。到收费体
育场馆去参加活动的比例大大高于体育人口。
不参加体育活动的人群
2000年,我国城乡居民有90.5%的人在
30岁以下就中断了自己的体育经历。
居民不能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原因是缺
乏锻炼时间、工作负担过重、没有兴趣,体
育设施不足和经济问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