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天文教育与人才培养探讨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国内天文教育与人才培养探讨

(十月天文论坛)
报告人:付建宁
(北京师范大学 天文系)
北京─2012.10.16
引言
2012年全国天文教育研讨会概况
我国天文教育与人才培养现状
台湾天文教育发展现状
中国天文教育发展战略探讨
结语
天文教育的层次与分类:
公众天文教育与科普
中学天文教育
大学专业天文教育
大学非专业天文教育
研究生天文教育
天文人才培养
天文专业人才培养
天文科普与管理人才培养
不同层次天文教育的意义与作用
公众天文教育和中学天文教育:
科学素养与世界观;学生高考专业选择
大学专业天文教育:
专业天文人才培养的主要对象
大学非专业天文教育:
对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有积极影响;
对报考天文和天文技术研究生生源有影响
研究生天文教育:
为天文专业和天文技术人才培养服务
天文事业迅猛发展,亟需大批高素质专业
天文人才:
全国每年天文相关学科
获授博士、硕士人数 > 400人;
全国每年获授天文专业学士 < 100人
各大学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天文教
育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公选课受欢迎)
各大中学天文教育和天文科普,
对天文教育人才的培养有需求
时间:2012年7月16-18日
地点:北京密云区瑞海姆度假村
会议代表:53人
单位:25个高校和科研科普单位
会议特邀报告:6个;口头报告:23个
主办:中国天文学会天文教育工作委员会
承办: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
协办: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北京大
学天文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系、
北京天文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国家天文台
会议代表合影
国家天文台郝晋新副台长做特邀报告
会议报告内容
天文专业的本科生培养
天文专业的研究生培养
天文公选课的教学方法
天文实践教学、网络教学与数据库
天文科普作品创作
全国天文教育发展战略讨论
SOC扩大会议
大会讨论
天文发展战略子课题:
中美高校天文教育比较
全国大学天文公选课情况
台湾天文学科情况
国家对天文人才需求
专业
科普
国内外公民科学素养数据搜集
国内外中学天文教育情况
Beijing
(PKU)
Beijing
(BNU)
Hefei
(UST)
Nanjing
(NJU)
设有天文本科的大学:4所
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1952/2011
教职工~30人,本科招生共~50名/年;
4个实验室,参与南极天文、抚仙湖等项目
历史最悠久、培养天文人才最多
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1960
教职工21人,本科招生~20人/年;
校内2台40公分望远镜;
校外两个实践教学基地,共建2台望远镜
参加南极天文、SONG等项目
北京大学天文系:1960/2000
教师~10人,本科招生~30人/年;
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10人
参与LAMOST、TAP、TMT等项目
中国科技大学天文系:1978/1998
教职工~25人,天文英才班~40人/年
3个实验室,校内40公分望远镜
天体物理中心,参与LAMOST等项目
即将建设天文本科的大学:2所
厦门大学:2012年11月复建
教师人数:~10人
上海交通大学:筹备中
设天文研究所(中心、组)大学:~15所
清华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威海)、
广州大学、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等
许多大学开设天文公选课
天文教育现状:
数目过少:
仅4所大学培养天文本科生(全国共2000多所大学)
而美国约100所大学有天文本科
体量过小:
天文系教师10-30人,几乎都是其大学最小教学单位
每年共培养本科生<100人
研究力量薄弱:
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和数据分析
实测力量薄弱:
实测教员缺乏
天文终端设备研制力量很弱
天文教育现状(续):
近年发展:
多所大学得到天文联合基金、国台奖学金等支持
一批大学新增天文研究机构和开设天文课程
大学开始参与设备建设项目(南极天文、SONG)
大学与天文台共建设备:兴隆85公分、1.26米红外
有很大潜力:
天文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培养的需求
天文课程普遍较受欢迎
大学和中学天文教师培养的需求
与欧美发达国家尚有较大差距:
有天文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者占总人口比例
IAU会员数占总人口比例
沿革:
1988年,IAU大会首次召开天文教学研讨会
1996年,第一届海峡两岸推广教育学术研讨会
首次正式提及“天文教育”
十多年来,与大陆同样处于低起点的台湾天文
教育逐渐兴起
基础天文教育
小学天文教育:在教科书中的天文知识点属于
自然课程中的一部
中学天文教育:包含在地球科学课中,通过介
绍地球,向外探讨宇宙的大环境
主要问题:
—天文学内容不属于联考/大学入学考试内容
重视不够、有效教学时间少
—天文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高等天文教育
特点I:体量远远落后于物理系和地理系
特点II:研究所和高校通过资源共享联合培养
台湾中央大学天文研究所:
—开设全台最完整的天文课程体系
—开设一系列特色课程
—有自己的天文台站用于教学实习
台湾师范大学地球科学系天文组:
—在大学部开设通识课程
—在地科系开设基础天文课程和高年级选修课
—有三座天文台用于实测
台湾大学天文物理研究所
—开设天文课程
—建设了教学科研两用的三座天文台
—常态化组织一系列针对普通民众的科普活动
台湾成功大学太空天文与电浆科学研究所:
—在物理系和研究所开设大量天文课程
—利用“成大天文台”开展科研和教学活动
台湾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
—每年招收大三大四学生
—举办暑期学生专题研究活动
—设立天文助学金
台湾清华大学天文所
公众天文知识普及:
高校和研究所人员的常态化科普活动
各级天文学会等民间团体活动
高雄市天文学会:
—持续举办大众科学讲座;出版天文教育双月刊;组
织大型天象观测活动;参与广播媒体制作天文教育
相关的节目;协助政府办理教师和学生的天文研习
高雄市政府:
—在国立科学工艺博物馆开展大众科学讲座;在港和
国小设立天文馆,将中山高中设立为天文重点学校,
在若干中小学校增设天文设备;办理中小学教师及
学生的天文研习营;召开天文教育座谈会等
加强我国现有高校天文学科的建设:
扩大人才培养尤其是本科生培养规模
加大天文学科教学和研究队伍的建设力度
大幅度增加对大学天文学科的投入
形成人才梯队和可持续的天文后备人才队伍
加强实践教学和天文实测人才的培养
加强天文设备建设和研制力度
在有条件的大学增设天文系或天文研究机
构,使天文教育和人才培养体量显著增强
一台一系?
建设重点:985大学和211大学?
新疆天文台
上海天文台
云南天文台
加强学校天文教育:
鼓励和支持大学普遍开设天文学公共选修课
重点中学开设天文选修课
在全国中小学课程中增加天文学内容 ,提高广
大中小学生的科学素质
高考试卷包含1-2个天文方面的试题
加强公众天文教育:
鼓励和支持天文研究和教育工作者对公众的天
文知识普及工作
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促进公民形成科学、理
性的思维方式
机遇:
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为科学研究包括天文
研究和天文教育提供了发展条件
中国科学院系统面临天文重大设备大发展的机
遇,对天文人才的需求极大
挑战:
天文人才培养能力与需求的差距很大
高校天文教育远远落后于其他基础学科:
例如我国大学物理学科研究水平和研究力量
与中科院系统大体相当;而天文学科则远弱于
中科院系统

制约天文人才培养
我国天文教育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大:
美国上百所大学天文学科,不仅是人才培养主力军,
在研究队伍、研究设备和研究成果等方 面,均与专
业天文研究机构相当;
排名世界前100的大学,90%以上有天文学科
天文实测人才培养能力弱:
大部分大学没有自己的专业天文设备;
大学最大口径望远镜为1米;
大学从事实测天文教学的教师很少
如不能迅速解决以上问题,将严重影响我国天
文学科的发展
天文界共同重视天文教育和人才培养问题
共同采取措施发展天文教育
多种方式和途径增加投入
推动教育主管部门和各大学重视和支持天文教
育的发展
热切期望:
我国大学天文学科获得新的跨越式发展
全面提升我国大学天文学科研究力量和水平
为天文事业培养大量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