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世界高职发展的基本趋势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当前世界高职发展的基本趋势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全球视野下的中外职业教育比较
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
石伟平 博士 教授 博士生导师
2010.07.25 河北 北戴河
当前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
当前中国职教发展中难题、课题与话题
第一部分
当前世界职业教育发展
基本趋势
一、国家资格框架下建立相对独立的
职业教育体系,构建职教直通车
国家资格框架
普通教育体系 职业教育体系
APL
英国(NQF)
澳大利亚(AQF)
欧盟(EQF)
澳大利亚资格框架(AQF)
高
等
教
育
中
小
学
教
育
独创
职业研究生文凭
职业研究生证书
职
业
技
术
教
育
在高级文
凭之上,
开设研究
生证书、
研究生文
凭课程。
促使职业
教育与高
等教育的
衔接
二、通过国家资格框架,实现学历证书教
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的等值,加强普职融通
英国国家职业资格(即NVQ)证书与学术资格证书的对应
关系如下:
NVQ 水平 技术标准
程度描述
学术证书
5级
专业
专业;中级管理
高等教育学士学位、文凭
4级
高级
高级技术员;中级管理
3级
熟练
技术员、高级技工、领班 2 个 GCE A 或 AS
2级
一般
初级技工
4 个 A-C 的 GCSE
1级
初步
半熟练工
D-G 的 GCSE
澳大利亚资格框架(AQF)
普通中学
职业教育与培训
职业研究生文凭
职业研究生证书
二级证书
一级证书
高中教育
证书
高级专科文凭
专科文凭
四级证书
三级证书
二级证书
一级证书
高等教育
博士学位
硕士学位
研究生文凭
研究生证书
学士学位
高级专科文凭
专科文凭
1.AQF涵盖了所有
教育类型和义务教
育后所有的证书文
凭和学位。
2.学历证书与职业
资格证书一体化管
理
3.APL机制
我国台湾《各级各类学校同等学历的
办法》
丙级证照加五年工作经验即相当于高级职业学校毕业
或普通高中毕业,可以参加普通大学的入学考试或技
术学院、科技大学及专科学校的入学考试;
乙级证照加四年工作经验即相当于专科学校毕业,可
以参加大学附设二技或技术学院、科技大学的入学考
试;
甲级证照加三年工作经验即相当于技术学院、科技大
学毕业,可以参加研究所(硕士、博士)的入学考试。
——从而建立起职业证照和毕业文凭之间的等值互换关
系。职业证照制度的落实,也有助于在社会上树立
“学力比学历更重要”的观念。
三、中职规模萎缩,高职规模扩展,
职业教育重心后移
英国职教重心在继续教育阶段
美国职教重心在社区学院
德国的双元制也出现后移(职业学院)
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动因:
推迟初就业的时间,缓解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压
力;
缓解升学压力,满足大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
作为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的手段。
四、中等职业教育综合化,由“就业
导向”转向“升学导向”
英国职业课程学习者中升学比例升高
美国、日本综合高中鼓励职业课程学习
者升学
我国台湾综合高中与职业高中绝大多数
升学导向
原因:面对就业压力
五、面对就业压力与强烈的“升学”需求,高职
也
开始重视“学术教育”,强化的“转学”功
能
美国社区学院、台湾专科学院开始重视学术教育
德国职业学院强调“职业性与学术性并重”
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
政府的宣传
——如美国官方宣传:“受教育程度愈高,就业机会愈多、就业的
稳定性愈强,就业的质量愈高”,并提出全民大学教育
(“College for All”);
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劳动力市场人才需求的新取向;
对高薪、稳定职业生活的追求;
对专科教育现状的不满;
以及专科教育的普及。
六、大力发展“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提供职
教课程,践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学徒制”的核心:
——校企双方合作提供职教课程
——学校学习与企业岗位学习相结合
——注重“工作体验”、“做中学”
——强调“零距离上岗”
英国在90年代以后借鉴德国的“双元制”,发展基于
工作的学习“现代学徒制”( Modern
Apprenticeship)。
以完成义务教育的16-19岁年轻人为对象,以以NVQ-2
级证书为目标,采用工读交替的方式,培养初级技工。
——以完成义务教育的16-24岁年轻人为对象,以NVQ-3
级证书为目标,采用工读交替的方式,培养技术员、
高级技工、领班。
澳大利亚在90年代以后发展类似的“新学徒制”(New
Apprenticeship)
七、 对准备就业者,加强“实践性教学”,强化
“就业导向”的教育与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
结合“职业资格证书”培训
“从学校到工作”(School-to-Work)
“工作场所学习”(Workplace Learning)
“情境学习”(Contextual Learning)
“项目学习”(Project Learning)
“任务学习”(Task Learning)
——目的:追求职业技术教育“质”的提高
八、应对知识、技术、技能更新需求,
重视非正规、非学历的成人职业培训
信息社会、知识经济、网络时代的特征:
转业培训、转岗培训需求旺盛
知识、技能、技术更新加快
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继续学习、再就业需求增强
非全日制学生大量增加
高学历学员大量增加
——使这类学生成为职业院校的主要生源之一
九、重视弱势群体的教育,扩大职
业教育的受益面
21世纪,特别注重人文关怀,也特别注重教
育平等的问题,因此,在提升国民整体素质
的同时必然不能忘却社会的弱势群体。
从世界各国职业教育发展趋势来看,已经有
不少的国家考虑到对弱势群体伸出援助之手
的行动计划,包括给予他们物质上、精神上
的帮助。
为他们提供职业教育的机会,帮助他们提高
学习质量,顺利完成学业,是当今社会理所
当然的关注重点。
针对学习困难者-“差生”的补偿/补习教育
针对移民的第二语言教育(ESL)
针对残障群体的特殊职业教育
针对失业者的再就业培训
针对青年无业者的职业培训
针对经济困难家庭的职业培训
针对妇女的职业教育与培训
十、强化社会服务功能,使职业院校功能
进一步多元化、综合化
就业功能
——职业、技术准备教育
——知识、技术更新教育
——转业、转岗教育
——职业/专业资格证书培
训
——再就业培训
升学功能
——转学教育
——补偿/补习教育
社会服务功能
——成人文化基础教育
——社区成人闲暇教育
——定单制培训
——弱势群体教育
——第二语言教育
美国社区学院最为典型:
转学、升学教育
职业准备教育
技术准备教育
社区服务
补习教育(成人基础教育)
转业、再就业培训
知识、技术更新/提高教育
定单培训
职业资格证书培训
作为第二语言的英语教育
十一、更加强调“客户”意识,把学生“职业生
涯的可持续发展”作为职业院校新的出发点
从世界各国和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目标来看,
目前特别注重培养两种能力:
——继续学习能力(re-trainability)和多次就
业能力(re-employability),
以三大“客户”的需求——市场、雇主和学习
者个体的需求——作为职业院校办学的主要驱
动力。
市场与雇主的因素是针对劳动力就业需求提出
的,而学习者个体的需求则是一种随高等教育
的大众化和学习型社会的推进而来的新型需求。
在美国进入21世纪后其职业教育的改革主题“从学校
到工作”(SCHOOL-TO-WORK) 逐渐被“从学校到生涯”
(SCHOOL-TO-CAREER)所取代;
强调面向“大众”的“全民”的“技术教育”
(TECHNICAL EDUCATION)与面向“个体”职业发展的
“全程”的“生涯教育”(CAREER EDUCATION);
这进一步反映了21世纪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旋
律——即以人为本,着眼于个人职业生涯的可
持续发展。
十二、以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为本,在职业院校
积极开展生涯教育,提供个性化的生涯服务
开设《生涯规划》课程,强调它的“工具性”,
指导选课,指导就业。
开展全程的、个别化的生涯服务。
课程与服务相结合。
(英国、美国、日本)
十三、强调中、高职衔接,拓展继续
职业教育的通道
高职规模的扩大,对象的丰富,必然带来入口和出口
群体的结构复杂性,这就无可避免地出现衔接问题。
为此,许多国家都提出了实施无缝(seamless)衔接,
无论是对下——与中等教育的衔接,还是对上——与
大学高年级教育的衔接都采取积极的对策,而且这一
课题将成为许多国家未来高职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重点
和难点。
其中必然涉及一系列问题,如中、高职衔接,专升本
的衔接,职业分类,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学分互认,
教育等值,证书等值,经历等值等。
十四、顺迎教育全球化的潮流,重视开拓
高职的国际生源市场
在教育国际化这一进程中积极打“高职”
牌。在这方面澳大利亚TAFE做得最为出
色。
新世纪以来,澳大利亚TAFE通过远程教
育积极向外开拓生源市场,提出向外
“输出”“远程校园”,并提出建设
“国际化校园”,以全面拓展高等职业
教育的空间。
十五、重视信息交流技术(ICT)教育,
培养智能型人才
作为核心学习内容
——一种必须掌握的关键能力
(英国、荷兰、美国、澳大利亚)
作为重要学习手段
——学习方式个性化、个别化、弹性化
——E-Learning
——Individual Learning Account (英国、
我国台湾)
十六、增强普适性能力的教学,注意培养
职校生作为一般素质的关键能力
德国的软
能力
1.交流与
合作能力
2.组织和
执行任务
的能力
3.独立性
与责任感
4.学习技
能和思维
能力
5.承受能
力
美国的基本技
能
1.基本的信息
处理技能
2.基本的信息
交流技能
3.资源管理技
能
4.人际交往能
力
5.基本的读、
写、算能力
6.基本技能:
思维技能
7.技术系统
英国的核心
技能
1.交流技能
2.提高学习
与操作的个
人交流技能
3.与他人合
作的能力
4.计算能力
5.问题解决
的能力
6.信息技术
7.现代外国
语
澳大利亚的关键能力 新西兰的必
要技能
1.收集、分析和组织信 1.信息处理
息的能力
技能
2.交流观点和信息的能 2.交流技能
力
3.自我管理
3.规划与组织活动的能 工作和学习
力
的技能
4.团队合作能力
4.社会性技
5.应用数学方法技巧的 能
能力
5.计算技能
6.解决问题的能力
6.决策技能
7.应用科技成果的能力 7.信息交流
8.理解不同文化的能力 技能
第二部分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
的难题、课题与话题
一、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
的难题
1. 生源不足的现状与中职扩招任务
完成
就全国来讲,2007年高中阶段入学学生量已经进入
了低谷,而且人口统计显示,这种低入学状况将要
持续3-4年。
这一趋势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扩容政策提出了挑战。
教育部提出要扩展中等职业教育规模,连续两年各
扩招了100万人,2007年又扩招了50万,2008/09年
扩招50万,2010年还要扩招!
暂且不说这种扩容政策考虑的是市场需求、政府需
求,还是老百姓的需求,但就生源减少现实就可能
让该政策的可行性大打折扣。
对策思考:
“中职”学校要生源多元,向功能多元化的方向
发展。
为了度过“生源锐减”的“三年自然灾害”,职业学
校要实现生源多元。
在继续招收初中毕业生的同时,还要积极开展农民工
培训、企业职工的职后培训、“高考落榜生”的就业
培训、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培训、社区的成人教育。
使“中职”学校功能多元化:就业、升学、社会服务
“三位一体”;服务于学生、服务于行业、服务于社
会;真正做到“双证融通”,“中高职衔接”,“职
前、职后一体”。
2. 高中阶段普职比例的政府硬性规定与市
场机制下学生、家长自主选择
家长的社会心态
在经济、文化、教育发达地区,大多数家长希
望孩子在高中毕业后上大学,“二本”、“三
本”进不了,至少在就业前上个“高职”;
即便学业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家长,大多也没有
让孩子在18岁就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打算。
这些地区高等教育发达、“高职”门槛不高的
状况进一步助长了家长的这种社会心态。
这样,就业导向的“中职”自然成为学生家长
的“最后选择”。
如何使中职具有吸引力?
对策思考:
政府——“政策导向”
——构建真正通畅的职业技术教育“立交桥”
——高职、高专主要面向职业学校招生
——高职、高专招生考试单独命题(重技能)
——劳动部门严格执行“劳动准入制度”
学校——加强“生涯教育与指导”(初中)
——让学生认识自我,自己的职业倾向
——让其认识到:适合自己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3. 政府的“就业导向”与学生的
“升学需求”
职业教育不仅仅是“就业教育”
“升学需求”是一种合理的需求
职业学校应该具有“就业、升学”两大功能
但应以“就业教育”为主,“升学准备”为副
这个“升学”应该强调“职业技能优先”而非文
化基础优先,与高职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
相匹配
什么是人民满意的职业学校?
什么是人民满意的职业学校?
学生毕业后
--想就业的,都能“高质量就业”
--想升学的,都能升成
--想留学的,都能留成
--想创业的,都能创业成功!
这样的学校一定能成为学生、家长首选的 “名校”,
一定是人民满意的职业学校!
因此,在中职的高年级,需要有多种不同的课程组合
来满足学生的这种多元需求。
4. 专业建设:建“超市”
还是建“专卖店”?
中职谋求“量”的发展,扩展规模时,确实需要
职校在专业建设上开“超市”,因为学校的专业
数量决定著学校的规模。
但是,在中职谋求“质量提高”、“特色发展”
的今天,在专业建设上要开“专卖店”,因为只
有“专卖店”的商品才有“质量”,才有“品质
”,才有“特色”。
所以,职业学校当前应该抓住机遇按“扶强”、
“扶特”、“扶需”的原则进行专业调整,优化
专业结构,开出有特色、有品牌的“专卖店”!
5. 学生文化基础更差与职校文化课
功能的重新定位
观点一:为学生更好的生涯发展,必须加强
文化基础
观点二:为学生将来多次就业,必须加强文
化基础
我的观点:强调某一阶段职业教育的有限目
标与主要目标
——科学的发展观:首先是为学生的第一次就业
作准备,其次才去兼顾学生多次就业的需求
我的观点:应强化职校文化课的服务功能
——服务于学生的专业学习(分层教学)
——服务于学生的生涯发展(注册入学实施前,只
能是应试教育)
目前课程改革要解决的难点:
如何使学生
--“学有兴趣”
--“学有乐趣”
--“学有成效”
6. 加强“实践性教学”与基础能力
建设相对滞后
专业教师缺乏一线工作经验
专业实训设备设施不齐不全
专业实训工位数台套数不够
理论教学实践教学顺序倒置
学校学习与岗位学习的脱离
我们职校开设的许多专业,“既没有会开车的
教练,也没有车子让学生练”,在这样的“驾
校”里,学生能学会“驾车”吗?
加强实践性教学的根本出路在于
——“校企合作”
我国目前这种学校本位的职教实施体系,在教学内容、
实训设施、专业师资上,具有三个靠本身无法克服的
缺陷:
不管学校的教学内容如何先进,与生产、服务一线所
应用的最新知识、最新技术、最新工艺相比,总有距
离;
不管学校的实训设施如何先进,与生产、服务一线最
新生产设备相比,总有距离;
不管学校的专业课师资如何“双师型”,与生产、服
务一线技术专家、操作能手相比,总有距离。
这些“致命缺陷”,只有靠“校企合作” 才能克服。
单从教育内部谈校企合作是没有意义的!
目前我国的“校企合作”中,“学校爱企业,
企业不爱学校”
如何借鉴德国、澳大利亚、爱尔兰等国经验,
在政策上建立激励机制,让企业有积极性深度
参与学校职业教育过程,形成互动、双赢的校
企合作体制,使“学校学习”与“职场学习”
真正紧密结合起来,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未来
发展面临的另一个重要课题。
出台相关的税收政策是推动校企合作的当务之
急!
7.“双证融通”与“证出多门”
就业导向与能力本位的教育与培训
职业资格证书教育与学历教育的有机结合
——“双证融通”
——“学历社会”走向“能力社会”
职业院校的专业标准如何劳动部门的能力标准
对接?与哪个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证出多门”如何“融通”?
——“证出多门”如何“职前、职后一体”?
对策思考
统一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开发“双证”课程与教材
建立职业资格证书效用
建立与技能等级挂钩的企业“用工制度”
与“薪酬制度”
8.“做事”与“做人”
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
--学会“做事”与“做人”
为什么“学会做人”重要?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目前的问题:
--学会“做事”与“做人”两张皮
--德育的有效性在于“渗透”与“整合”
如何“整合”?
--“学会做事”的同时“学会做人”
--这才是职业学校德育的“路径”与“特色”
二、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
的课题
1. 中、高职的培养目标仍不清楚
中职培养目标:技能型人才
高职培养目标:高技能人才
高职的高技能“高”在什么地方?
是“操作技能”还是“心智技能”?
什么是“心智技能”( mental skill)?
--人们顺利认识特定事物、解决具体问题所运用的智
力活动方式。
如果是“操作技能”,高职生比中职生“高”吗?
给中职造成的困惑
高职培养什么人才?高职与中职之间层次上是区别在
什么地方?
“高职”目前有许多专业与中职相似(如数控、财会、
国际商务、物流),在培养目标上它们与“中职”的
区别到底在哪?
目前的定位十分不清!
中、高职的定位不清,直接影响到高职的培养目标;
而培养目标又是课程最重要的出发点。
因此目前中高职定位不清,会直接影响到当前这场课
改的成败。
2. 职业学校办学的质量不高
没有基于市场需求的专业设置
没有基于人才规格的课程结构
没有反映一线需求的教学内容
没有类似工作现场的实训条件
没有适合这类学生的教学方法
没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
没有一套适合职教的评估手段
没有有效校企合作机制作保障
3. 非正规、非学历、部分时间制的成人
职业培训我们远没有很好地开发
长期以来,我们的职业教育重视的是:
——正规的学历教育(非学历培训不肖去做)
——全日制应届学生(部分时间制的历届生尚未成为职业
学校的主要目标群体)
事实上“非学历培训”可以成为职业学校的主要“业务”
之一;
“部分时间制的历届生”有可能成为中、高职的主要
“生源”。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重点在
“职前”还是“职后”?
4. 终身职业教育的体系尚未构建
体系的特征:
纵向——“中高职贯通”、“专升本通达”
横向——“普职渗透”、“教育与培训相交”
建构条件:
纵向——相衔接的课程体系(基本工作:职
业分类、专业建设)
横向——普职教育等值、职业教育与职业资
格证书结合(基本工作:职教地位、教育与劳
动部门的协作机制)
目前的障碍与问题:
我们没有充分地认识到:职业教育体系它首先
是一个课程体系
我们现在的职业分类还不够清晰与科学
我们的专业建设没有“与时俱进”
我们的职业教育还没有其应有的地位
我们的教育部门与劳动部门之间还没有建立
(或还没有运行)正常的、制度化的协作机制
5. 基础教育分流制度职业教育带来的
灾难
两种分流理念
1. 学生多元化的发展需求呼唤多元化的教育
社会多元化的人才需求呼唤多元化的教育
2. 分流是为了筛选“精英”
两种分流结果
1. 职教是学生、家长主动选择的结果
2. 职教是学生、家长“无奈的选择”
“职业教育”是天底下最伟大的
“慈善事业”
我们从事的是“失败者”的“拯救工程”
--对做人没尊严的,给尊严
--对自己没自信的,给自信
--对未来没信心的,给信心
--对生活没乐趣的,给乐趣
--对就业没技能的,给技能
我们容易吗?
三、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
的热点话题
也是目前我国职教改革发展中
最让人担心的几个问题
1.“示范性高职”与“重点高职”
重在“评”还是重在“建”?
建“重点”还是建“示范”?
示范性高职“示范”什么?
示范的“单一性”与“多样性”?
1000所国家示范性中职校怎么建?
2. “工学结合”与“顶岗实习”
如何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要靠“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不起来,怎么办?
如何使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
“顶岗实习”效用、安排与管理
需要一整套职业教育的国家制度作保障
《职业教育国家制度与国家政策的比较研究
》
3. “对口升学率”与“中职就业 率”、
“中职吸引力”
把“对口升学率”减少到5%意味着什么?
把“对口升学率”增加到20%又意味着什么?
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现在的23%提高到
2020年的40%,会对就业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
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4. “2010年中职继续扩招”与“提高质量
为重点的战略目标实现”
扩招带来了效益
扩招带来的问题
继续扩招与战略目标的实现
规模扩大与质量滑坡
--扩招将带来的新的“欠账”
5. 职业学校如何开展创业教育?
通过创业解决就业?
通过创业促进就业!
创业教育的难点
--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创业的
--不是每个专业都能创业的
--创业是一个过程,谁来教?如何教?
学校创业教育的重点在哪?
6. 必修课教材统一由国家规划并组织
编写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
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
部分大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和重点建设专业核心课程的
教材由国家统一组织编写。
中国那么大,各地之间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发展
如此不平衡,在教材(教学内容)上那么多的“国家
统一”合适吗?
如何使“教学内容”贴近当地经济发展需要、产业结
构变化、学生的实际是当前中职课程改革的重点!
目前这样做在“教学内容”上给各地还留下多大的改
革空间?
7. 职教课程改革的难点:
是“开发”还是“实施”?
课改成果不仅仅是教材,它必须进课堂!要将课改
进行到底,当前的重点和难点是课改的校本实施。
课改的校本实施涉及:
1.教师的素质(观念、方法、技术)
2.教学环境
3.制度(校企合作机制、课改激励机制、课改支持体
系)
如果说课程开发涉及的是个别骨干教师,那么“实
施”涉及本专业的所以教师,涉及需学校配套的各
个方面!
目前的课改,虽然基本解决了“学的东
西要有用”的问题(通过教材改革),
但是“让学生学起来”的问题(教学法
改革创新问题)远没有很好解决。
职教课改到什么程度才算成功?
让学生“学起来”!
--学生普遍的“厌学”变成普遍的“乐学”
--教师普遍的“厌教” 变成普遍“乐教”
让学生感到“学的东西有用”!
--对学生就业有用
--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有用
只有当学生真正“学起来”了,我们才能实现我们的课
改目标!否则,再好的目标也等于“零”!
因此就当前而言,“让学生学起来”是第一位的!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