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世界高职发展的基本趋势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当前世界高职发展的基本趋势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全球视野下的中外职业教育比较
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
石伟平 博士 教授 博士生导师
2010.07.25 河北 北戴河


当前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
当前中国职教发展中难题、课题与话题
第一部分
当前世界职业教育发展
基本趋势
一、国家资格框架下建立相对独立的
职业教育体系,构建职教直通车
国家资格框架
普通教育体系 职业教育体系
APL
英国(NQF)
澳大利亚(AQF)
欧盟(EQF)
澳大利亚资格框架(AQF)
高
等
教
育
中
小
学
教
育
独创
职业研究生文凭
职业研究生证书
职
业
技
术
教
育
在高级文
凭之上,
开设研究
生证书、
研究生文
凭课程。
促使职业
教育与高
等教育的
衔接
二、通过国家资格框架,实现学历证书教
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的等值,加强普职融通
英国国家职业资格(即NVQ)证书与学术资格证书的对应
关系如下:
NVQ 水平 技术标准
程度描述
学术证书
5级
专业
专业;中级管理
高等教育学士学位、文凭
4级
高级
高级技术员;中级管理
3级
熟练
技术员、高级技工、领班 2 个 GCE A 或 AS
2级
一般
初级技工
4 个 A-C 的 GCSE
1级
初步
半熟练工
D-G 的 GCSE
澳大利亚资格框架(AQF)
普通中学
职业教育与培训
职业研究生文凭
职业研究生证书
二级证书
一级证书
高中教育
证书
高级专科文凭
专科文凭
四级证书
三级证书
二级证书
一级证书
高等教育
博士学位
硕士学位
研究生文凭
研究生证书
学士学位
高级专科文凭
专科文凭
1.AQF涵盖了所有
教育类型和义务教
育后所有的证书文
凭和学位。
2.学历证书与职业
资格证书一体化管
理
3.APL机制
我国台湾《各级各类学校同等学历的
办法》
丙级证照加五年工作经验即相当于高级职业学校毕业
或普通高中毕业,可以参加普通大学的入学考试或技
术学院、科技大学及专科学校的入学考试;
 乙级证照加四年工作经验即相当于专科学校毕业,可
以参加大学附设二技或技术学院、科技大学的入学考
试;
 甲级证照加三年工作经验即相当于技术学院、科技大
学毕业,可以参加研究所(硕士、博士)的入学考试。
——从而建立起职业证照和毕业文凭之间的等值互换关
系。职业证照制度的落实,也有助于在社会上树立
“学力比学历更重要”的观念。

三、中职规模萎缩,高职规模扩展,
职业教育重心后移
英国职教重心在继续教育阶段
 美国职教重心在社区学院
 德国的双元制也出现后移(职业学院)
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动因:
 推迟初就业的时间,缓解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压
力;
 缓解升学压力,满足大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
 作为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的手段。

四、中等职业教育综合化,由“就业
导向”转向“升学导向”




英国职业课程学习者中升学比例升高
美国、日本综合高中鼓励职业课程学习
者升学
我国台湾综合高中与职业高中绝大多数
升学导向
原因:面对就业压力
五、面对就业压力与强烈的“升学”需求,高职
也
开始重视“学术教育”,强化的“转学”功
能
美国社区学院、台湾专科学院开始重视学术教育

德国职业学院强调“职业性与学术性并重”
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

政府的宣传
——如美国官方宣传:“受教育程度愈高,就业机会愈多、就业的
稳定性愈强,就业的质量愈高”,并提出全民大学教育
(“College for All”);

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
劳动力市场人才需求的新取向;

对高薪、稳定职业生活的追求;

对专科教育现状的不满;

以及专科教育的普及。

六、大力发展“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提供职
教课程,践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学徒制”的核心:
——校企双方合作提供职教课程
——学校学习与企业岗位学习相结合
——注重“工作体验”、“做中学”
——强调“零距离上岗”

英国在90年代以后借鉴德国的“双元制”,发展基于
工作的学习“现代学徒制”( Modern
Apprenticeship)。
 以完成义务教育的16-19岁年轻人为对象,以以NVQ-2
级证书为目标,采用工读交替的方式,培养初级技工。
——以完成义务教育的16-24岁年轻人为对象,以NVQ-3
级证书为目标,采用工读交替的方式,培养技术员、
高级技工、领班。
 澳大利亚在90年代以后发展类似的“新学徒制”(New
Apprenticeship)

七、 对准备就业者,加强“实践性教学”,强化
“就业导向”的教育与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
结合“职业资格证书”培训
 “从学校到工作”(School-to-Work)
 “工作场所学习”(Workplace Learning)
 “情境学习”(Contextual Learning)
 “项目学习”(Project Learning)
 “任务学习”(Task Learning)
——目的:追求职业技术教育“质”的提高

八、应对知识、技术、技能更新需求,
重视非正规、非学历的成人职业培训
信息社会、知识经济、网络时代的特征:
 转业培训、转岗培训需求旺盛
 知识、技能、技术更新加快
 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 继续学习、再就业需求增强
 非全日制学生大量增加
 高学历学员大量增加
——使这类学生成为职业院校的主要生源之一
九、重视弱势群体的教育,扩大职
业教育的受益面



21世纪,特别注重人文关怀,也特别注重教
育平等的问题,因此,在提升国民整体素质
的同时必然不能忘却社会的弱势群体。
从世界各国职业教育发展趋势来看,已经有
不少的国家考虑到对弱势群体伸出援助之手
的行动计划,包括给予他们物质上、精神上
的帮助。
为他们提供职业教育的机会,帮助他们提高
学习质量,顺利完成学业,是当今社会理所
当然的关注重点。







针对学习困难者-“差生”的补偿/补习教育
针对移民的第二语言教育(ESL)
针对残障群体的特殊职业教育
针对失业者的再就业培训
针对青年无业者的职业培训
针对经济困难家庭的职业培训
针对妇女的职业教育与培训
十、强化社会服务功能,使职业院校功能
进一步多元化、综合化
就业功能
——职业、技术准备教育
——知识、技术更新教育
——转业、转岗教育
——职业/专业资格证书培
训
 ——再就业培训
 升学功能
——转学教育
——补偿/补习教育

社会服务功能
——成人文化基础教育
——社区成人闲暇教育
——定单制培训
——弱势群体教育
——第二语言教育

美国社区学院最为典型:










转学、升学教育
职业准备教育
技术准备教育
社区服务
补习教育(成人基础教育)
转业、再就业培训
知识、技术更新/提高教育
定单培训
职业资格证书培训
作为第二语言的英语教育
十一、更加强调“客户”意识,把学生“职业生
涯的可持续发展”作为职业院校新的出发点
从世界各国和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目标来看,
目前特别注重培养两种能力:
——继续学习能力(re-trainability)和多次就
业能力(re-employability),
 以三大“客户”的需求——市场、雇主和学习
者个体的需求——作为职业院校办学的主要驱
动力。
 市场与雇主的因素是针对劳动力就业需求提出
的,而学习者个体的需求则是一种随高等教育
的大众化和学习型社会的推进而来的新型需求。




在美国进入21世纪后其职业教育的改革主题“从学校
到工作”(SCHOOL-TO-WORK) 逐渐被“从学校到生涯”
(SCHOOL-TO-CAREER)所取代;
强调面向“大众”的“全民”的“技术教育”
(TECHNICAL EDUCATION)与面向“个体”职业发展的
“全程”的“生涯教育”(CAREER EDUCATION);
这进一步反映了21世纪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旋
律——即以人为本,着眼于个人职业生涯的可
持续发展。
十二、以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为本,在职业院校
积极开展生涯教育,提供个性化的生涯服务
开设《生涯规划》课程,强调它的“工具性”,
指导选课,指导就业。
 开展全程的、个别化的生涯服务。
 课程与服务相结合。
(英国、美国、日本)

十三、强调中、高职衔接,拓展继续
职业教育的通道



高职规模的扩大,对象的丰富,必然带来入口和出口
群体的结构复杂性,这就无可避免地出现衔接问题。
为此,许多国家都提出了实施无缝(seamless)衔接,
无论是对下——与中等教育的衔接,还是对上——与
大学高年级教育的衔接都采取积极的对策,而且这一
课题将成为许多国家未来高职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重点
和难点。
其中必然涉及一系列问题,如中、高职衔接,专升本
的衔接,职业分类,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学分互认,
教育等值,证书等值,经历等值等。
十四、顺迎教育全球化的潮流,重视开拓
高职的国际生源市场


在教育国际化这一进程中积极打“高职”
牌。在这方面澳大利亚TAFE做得最为出
色。
新世纪以来,澳大利亚TAFE通过远程教
育积极向外开拓生源市场,提出向外
“输出”“远程校园”,并提出建设
“国际化校园”,以全面拓展高等职业
教育的空间。
十五、重视信息交流技术(ICT)教育,
培养智能型人才
作为核心学习内容
——一种必须掌握的关键能力
(英国、荷兰、美国、澳大利亚)
 作为重要学习手段
——学习方式个性化、个别化、弹性化
——E-Learning
——Individual Learning Account (英国、
我国台湾)

十六、增强普适性能力的教学,注意培养
职校生作为一般素质的关键能力
德国的软
能力
1.交流与
合作能力
2.组织和
执行任务
的能力
3.独立性
与责任感
4.学习技
能和思维
能力
5.承受能
力
美国的基本技
能
1.基本的信息
处理技能
2.基本的信息
交流技能
3.资源管理技
能
4.人际交往能
力
5.基本的读、
写、算能力
6.基本技能:
思维技能
7.技术系统
英国的核心
技能
1.交流技能
2.提高学习
与操作的个
人交流技能
3.与他人合
作的能力
4.计算能力
5.问题解决
的能力
6.信息技术
7.现代外国
语
澳大利亚的关键能力 新西兰的必
要技能
1.收集、分析和组织信 1.信息处理
息的能力
技能
2.交流观点和信息的能 2.交流技能
力
3.自我管理
3.规划与组织活动的能 工作和学习
力
的技能
4.团队合作能力
4.社会性技
5.应用数学方法技巧的 能
能力
5.计算技能
6.解决问题的能力
6.决策技能
7.应用科技成果的能力 7.信息交流
8.理解不同文化的能力 技能
第二部分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
的难题、课题与话题
一、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
的难题
1. 生源不足的现状与中职扩招任务
完成



就全国来讲,2007年高中阶段入学学生量已经进入
了低谷,而且人口统计显示,这种低入学状况将要
持续3-4年。
这一趋势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扩容政策提出了挑战。
教育部提出要扩展中等职业教育规模,连续两年各
扩招了100万人,2007年又扩招了50万,2008/09年
扩招50万,2010年还要扩招!
暂且不说这种扩容政策考虑的是市场需求、政府需
求,还是老百姓的需求,但就生源减少现实就可能
让该政策的可行性大打折扣。
对策思考:
“中职”学校要生源多元,向功能多元化的方向
发展。



为了度过“生源锐减”的“三年自然灾害”,职业学
校要实现生源多元。
在继续招收初中毕业生的同时,还要积极开展农民工
培训、企业职工的职后培训、“高考落榜生”的就业
培训、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培训、社区的成人教育。
使“中职”学校功能多元化:就业、升学、社会服务
“三位一体”;服务于学生、服务于行业、服务于社
会;真正做到“双证融通”,“中高职衔接”,“职
前、职后一体”。
2. 高中阶段普职比例的政府硬性规定与市
场机制下学生、家长自主选择





家长的社会心态
在经济、文化、教育发达地区,大多数家长希
望孩子在高中毕业后上大学,“二本”、“三
本”进不了,至少在就业前上个“高职”;
即便学业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家长,大多也没有
让孩子在18岁就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打算。
这些地区高等教育发达、“高职”门槛不高的
状况进一步助长了家长的这种社会心态。
这样,就业导向的“中职”自然成为学生家长
的“最后选择”。
如何使中职具有吸引力?
对策思考:
政府——“政策导向”
——构建真正通畅的职业技术教育“立交桥”
——高职、高专主要面向职业学校招生
——高职、高专招生考试单独命题(重技能)
——劳动部门严格执行“劳动准入制度”
 学校——加强“生涯教育与指导”(初中)
——让学生认识自我,自己的职业倾向
——让其认识到:适合自己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
3. 政府的“就业导向”与学生的
“升学需求”






职业教育不仅仅是“就业教育”
“升学需求”是一种合理的需求
职业学校应该具有“就业、升学”两大功能
但应以“就业教育”为主,“升学准备”为副
这个“升学”应该强调“职业技能优先”而非文
化基础优先,与高职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
相匹配
什么是人民满意的职业学校?
什么是人民满意的职业学校?
学生毕业后
--想就业的,都能“高质量就业”
--想升学的,都能升成
--想留学的,都能留成
--想创业的,都能创业成功!
 这样的学校一定能成为学生、家长首选的 “名校”,
一定是人民满意的职业学校!
 因此,在中职的高年级,需要有多种不同的课程组合
来满足学生的这种多元需求。

4. 专业建设:建“超市”
还是建“专卖店”?



中职谋求“量”的发展,扩展规模时,确实需要
职校在专业建设上开“超市”,因为学校的专业
数量决定著学校的规模。
但是,在中职谋求“质量提高”、“特色发展”
的今天,在专业建设上要开“专卖店”,因为只
有“专卖店”的商品才有“质量”,才有“品质
”,才有“特色”。
所以,职业学校当前应该抓住机遇按“扶强”、
“扶特”、“扶需”的原则进行专业调整,优化
专业结构,开出有特色、有品牌的“专卖店”!
5. 学生文化基础更差与职校文化课
功能的重新定位
观点一:为学生更好的生涯发展,必须加强
文化基础

观点二:为学生将来多次就业,必须加强文
化基础

我的观点:强调某一阶段职业教育的有限目
标与主要目标
——科学的发展观:首先是为学生的第一次就业
作准备,其次才去兼顾学生多次就业的需求

我的观点:应强化职校文化课的服务功能
——服务于学生的专业学习(分层教学)
——服务于学生的生涯发展(注册入学实施前,只
能是应试教育)
 目前课程改革要解决的难点:
 如何使学生
--“学有兴趣”
--“学有乐趣”
--“学有成效”
6. 加强“实践性教学”与基础能力
建设相对滞后






专业教师缺乏一线工作经验
专业实训设备设施不齐不全
专业实训工位数台套数不够
理论教学实践教学顺序倒置
学校学习与岗位学习的脱离
我们职校开设的许多专业,“既没有会开车的
教练,也没有车子让学生练”,在这样的“驾
校”里,学生能学会“驾车”吗?
加强实践性教学的根本出路在于
——“校企合作”




我国目前这种学校本位的职教实施体系,在教学内容、
实训设施、专业师资上,具有三个靠本身无法克服的
缺陷:
不管学校的教学内容如何先进,与生产、服务一线所
应用的最新知识、最新技术、最新工艺相比,总有距
离;
不管学校的实训设施如何先进,与生产、服务一线最
新生产设备相比,总有距离;
不管学校的专业课师资如何“双师型”,与生产、服
务一线技术专家、操作能手相比,总有距离。
这些“致命缺陷”,只有靠“校企合作” 才能克服。
单从教育内部谈校企合作是没有意义的!



目前我国的“校企合作”中,“学校爱企业,
企业不爱学校”
如何借鉴德国、澳大利亚、爱尔兰等国经验,
在政策上建立激励机制,让企业有积极性深度
参与学校职业教育过程,形成互动、双赢的校
企合作体制,使“学校学习”与“职场学习”
真正紧密结合起来,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未来
发展面临的另一个重要课题。
出台相关的税收政策是推动校企合作的当务之
急!
7.“双证融通”与“证出多门”
就业导向与能力本位的教育与培训
 职业资格证书教育与学历教育的有机结合
——“双证融通”
——“学历社会”走向“能力社会”
 职业院校的专业标准如何劳动部门的能力标准
对接?与哪个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证出多门”如何“融通”?
——“证出多门”如何“职前、职后一体”?

对策思考




统一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开发“双证”课程与教材
建立职业资格证书效用
建立与技能等级挂钩的企业“用工制度”
与“薪酬制度”
8.“做事”与“做人”
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
--学会“做事”与“做人”

为什么“学会做人”重要?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
目前的问题:
--学会“做事”与“做人”两张皮
--德育的有效性在于“渗透”与“整合”

如何“整合”?
--“学会做事”的同时“学会做人”
--这才是职业学校德育的“路径”与“特色”

二、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
的课题
1. 中、高职的培养目标仍不清楚
中职培养目标:技能型人才
 高职培养目标:高技能人才
 高职的高技能“高”在什么地方?
 是“操作技能”还是“心智技能”?
 什么是“心智技能”( mental skill)?
--人们顺利认识特定事物、解决具体问题所运用的智
力活动方式。
 如果是“操作技能”,高职生比中职生“高”吗?

给中职造成的困惑





高职培养什么人才?高职与中职之间层次上是区别在
什么地方?
“高职”目前有许多专业与中职相似(如数控、财会、
国际商务、物流),在培养目标上它们与“中职”的
区别到底在哪?
目前的定位十分不清!
中、高职的定位不清,直接影响到高职的培养目标;
而培养目标又是课程最重要的出发点。
因此目前中高职定位不清,会直接影响到当前这场课
改的成败。
2. 职业学校办学的质量不高








没有基于市场需求的专业设置
没有基于人才规格的课程结构
没有反映一线需求的教学内容
没有类似工作现场的实训条件
没有适合这类学生的教学方法
没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
没有一套适合职教的评估手段
没有有效校企合作机制作保障
3. 非正规、非学历、部分时间制的成人
职业培训我们远没有很好地开发
长期以来,我们的职业教育重视的是:
——正规的学历教育(非学历培训不肖去做)
——全日制应届学生(部分时间制的历届生尚未成为职业
学校的主要目标群体)
 事实上“非学历培训”可以成为职业学校的主要“业务”
之一;
 “部分时间制的历届生”有可能成为中、高职的主要
“生源”。
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重点在
“职前”还是“职后”?

4. 终身职业教育的体系尚未构建


体系的特征:
纵向——“中高职贯通”、“专升本通达”
横向——“普职渗透”、“教育与培训相交”
建构条件:
纵向——相衔接的课程体系(基本工作:职
业分类、专业建设)
横向——普职教育等值、职业教育与职业资
格证书结合(基本工作:职教地位、教育与劳
动部门的协作机制)
目前的障碍与问题:





我们没有充分地认识到:职业教育体系它首先
是一个课程体系
我们现在的职业分类还不够清晰与科学
我们的专业建设没有“与时俱进”
我们的职业教育还没有其应有的地位
我们的教育部门与劳动部门之间还没有建立
(或还没有运行)正常的、制度化的协作机制
5. 基础教育分流制度职业教育带来的
灾难
两种分流理念
1. 学生多元化的发展需求呼唤多元化的教育
社会多元化的人才需求呼唤多元化的教育
2. 分流是为了筛选“精英”
 两种分流结果
1. 职教是学生、家长主动选择的结果
2. 职教是学生、家长“无奈的选择”

“职业教育”是天底下最伟大的
“慈善事业”
我们从事的是“失败者”的“拯救工程”
--对做人没尊严的,给尊严
--对自己没自信的,给自信
--对未来没信心的,给信心
--对生活没乐趣的,给乐趣
--对就业没技能的,给技能
我们容易吗?

三、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
的热点话题
也是目前我国职教改革发展中
最让人担心的几个问题
1.“示范性高职”与“重点高职”





重在“评”还是重在“建”?
建“重点”还是建“示范”?
示范性高职“示范”什么?
示范的“单一性”与“多样性”?
1000所国家示范性中职校怎么建?
2. “工学结合”与“顶岗实习”
如何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
“工学结合”要靠“校企合作”

校企“合作”不起来,怎么办?

如何使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

“顶岗实习”效用、安排与管理

需要一整套职业教育的国家制度作保障

《职业教育国家制度与国家政策的比较研究
》
3. “对口升学率”与“中职就业 率”、
“中职吸引力”

把“对口升学率”减少到5%意味着什么?

把“对口升学率”增加到20%又意味着什么?

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现在的23%提高到
2020年的40%,会对就业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
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4. “2010年中职继续扩招”与“提高质量
为重点的战略目标实现”
扩招带来了效益
 扩招带来的问题
 继续扩招与战略目标的实现
 规模扩大与质量滑坡
--扩招将带来的新的“欠账”

5. 职业学校如何开展创业教育?
通过创业解决就业?
 通过创业促进就业!
 创业教育的难点
--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创业的
--不是每个专业都能创业的
--创业是一个过程,谁来教?如何教?
 学校创业教育的重点在哪?

6. 必修课教材统一由国家规划并组织
编写




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
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
部分大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和重点建设专业核心课程的
教材由国家统一组织编写。
中国那么大,各地之间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发展
如此不平衡,在教材(教学内容)上那么多的“国家
统一”合适吗?
如何使“教学内容”贴近当地经济发展需要、产业结
构变化、学生的实际是当前中职课程改革的重点!
目前这样做在“教学内容”上给各地还留下多大的改
革空间?
7. 职教课程改革的难点:
是“开发”还是“实施”?
课改成果不仅仅是教材,它必须进课堂!要将课改
进行到底,当前的重点和难点是课改的校本实施。

课改的校本实施涉及:
1.教师的素质(观念、方法、技术)
2.教学环境
3.制度(校企合作机制、课改激励机制、课改支持体
系)

如果说课程开发涉及的是个别骨干教师,那么“实
施”涉及本专业的所以教师,涉及需学校配套的各
个方面!


目前的课改,虽然基本解决了“学的东
西要有用”的问题(通过教材改革),
但是“让学生学起来”的问题(教学法
改革创新问题)远没有很好解决。
职教课改到什么程度才算成功?
让学生“学起来”!
--学生普遍的“厌学”变成普遍的“乐学”
--教师普遍的“厌教” 变成普遍“乐教”
 让学生感到“学的东西有用”!
--对学生就业有用
--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有用
 只有当学生真正“学起来”了,我们才能实现我们的课
改目标!否则,再好的目标也等于“零”!
 因此就当前而言,“让学生学起来”是第一位的!
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