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直性脊椎炎的中西醫觀點 報告者:鄭宜哲 指導醫師:阮膺旭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僵直性脊椎炎的中西醫觀點 報告者:鄭宜哲 指導醫師:阮膺旭
僵直性脊椎炎的中西醫觀點
報告者:鄭宜哲
指導醫師:阮膺旭
僵直性脊椎炎
歷史記錄
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很古老的疾病
古埃及人的骨骼證據
兩千多年前希波拉底的疾病描述
僵直性脊椎炎是什麼
僵直性脊椎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簡稱AS)
是一種免疫異常造成的慢性進行性發炎性疾病
侵犯脊椎、脊椎旁軟組織、骶髂關節及四肢關節
好發於16-40歲的年輕男性
主要症狀為下背部疼痛、脊椎僵硬及運動範圍受
限。
病人因為脊椎慢性發炎的關係,導致椎間盤纖
維環和纖維環附近結締組織骨化,椎間關節和
四肢關節滑膜的炎症和增生。
若病程嚴重控制不良者,常常造成脊椎的弧度
及活動度喪失,變成鈣化僵硬,甚至粘合無法
彎曲,形成竹竿型的脊椎。(患者頸部前伸,
胸腰椎變平直,整個脊椎僵硬,步態緩慢)
僵直性脊椎炎
流行病學統計
在台灣地區約有三至五萬人罹患僵直性脊椎炎疾病,約
佔全人口的0.1-0.4%
好發年齡為20至40歲的成年人
比例以男性居多
95%病人均具有HLA-B27抗原(即HLA-B27陽性)
所有HLA-B27(+)的人,有2-10%終將發展成AS;若爸爸
為AS病人,則小孩得AS之可能性約為10%。
說明:Human Leukocyte Antigen- B27 (B27型人類白血球抗原)
非典型僵直性脊椎炎
女性僵直性脊椎炎
下背痛症狀通常較輕微,薦腸關節發炎亦不明顯
較少侵犯內臟器官
頸椎的侵犯造成頸部酸痛僵硬較男性多
預後較好
幼年型僵直性脊椎炎-16歲以前發病
常有週邊關節炎,通常一開始發病的症狀是下肢關節
尤其是膝、踝關節的發炎,或是腳後跟及足底的發炎
幾年後才有典型的薦腸關節炎及下背痛
預後較差
A.S.致病原因
基因遺傳因素
環境因素(如細菌感染)
-分子相似學說
-致關節炎抗原學說
家族因素
性別
年齡
僵直性脊椎炎
與遺傳因子HLA-B27之關係
全台灣人口中約有5-8%為HLA-B27陽性。其中2-10%可
能會發病。
若家族中有發現脊椎炎患者,則其一等親中HLA-B27陽
性者有8-10%會發病。但HLA-B27陰性者發病機率非常
低。
95%僵直性脊椎炎病人均具有HLA-B27抗原(即HLA-B27
陽性),若爸爸為AS病人,則小孩得AS之可能性約為
10%
種族中HLA-B27陽性盛行率高者,發生脊椎炎的比例高
除了HLA-B27以外,其他的遺傳因子亦會干預疾病的發
生
臨床症狀
1.下背疼痛,晨起僵硬
2.大部分由雙側骶髂關節發炎向上累及腰椎、胸椎、頸椎
3.其他關節疼痛或活動受限:以髖關節最常受影響,其次為
肩關節、膝關節、踝關節、顳頷關節 等
4.胸廓活動度減少
5.韌帶和肌腱附著部位發炎:好發於坐骨結節、股 骨大轉
子、跟骨結節、髂骨嵴、恥骨聯合
6.復發性虹膜炎
7.3~5%病患有主動脈瓣閉鎖不全
1.脊椎及薦腸關節侵犯:
造成典型的發炎性下背痛,主要的病理變化是
兩側薦腸關節炎(Sacro-iliac sacroiliitis)及脊椎炎
(spondylitis)。
典型的僵直性脊椎炎,百分之百會有兩側的薦
腸關節炎。
2.接骨點病變(enthesopathy):
接骨點(enthesis),也可以稱為附著點,指的是
肌腱、韌帶、關節滑膜與骨頭的交界點。
僵直性脊椎炎的病人,最容易造成接骨點病變
的位置,是在跟腱(Achilles tendon)以及足底的
筋膜炎(plantar fasciitis)。
3.週邊關節炎(peripheral arhtritis):
僵直性脊椎炎的病人,有40%左右,會發生週
邊的關節炎,特別是髖關節及膝關節。需要特
別注意的是,發生在十六歲以前的幼年型病人,
通常最早出現的症狀,就是下肢關節炎和接骨
點病變,通常到了成年以後,才會有脊椎炎的
發生。
4.關節外的表徵:
眼睛會有虹彩炎(iritis)
或葡萄膜炎(uveitis)。少
數病人甚至可以造成心
臟、腎臟、肺等器官侵
犯。
隨著疾病的進行,慢慢地在腰椎、胸椎及頸椎
出現黏連骨贅(syndesmophyte),最後這些黏連
骨贅上下融合在一起,脊柱完全黏著無法動彈,
而形成了所謂的竹子脊椎(bamboo spine)。
其他關節外症狀
IgA腎炎:約15%AS病人會併發A型免疫球蛋白腎
炎(IgA nephropathy)。多為無症狀的輕微血尿,
只有少數病人造成腎功能異常。
心臟侵犯:多為無症狀且輕微的主動脈瓣閉鎖不
全或傳導阻滯。
上肺部纖維化:極為罕見。
併發症
脊椎骨折
駝背畸形逐漸加重
脊髓或馬尾神經受壓迫
家族史:
仔細的詢問家族史非常重要,如果由家人和
親戚曾經有確定是脊椎炎的任何一種,或是雖
然沒有確定診斷,但是卻有家人有長期的下背
痛及脊椎僵直,配合上有典型的臨床症狀,那
麼就應該高度懷疑是僵直性脊椎炎。
理學檢查
Posterior compression test,薦腸關節炎最好用的理學檢查:
請病人趴在床上,直接按壓兩側的薦腸關節處,看是否有
明顯的壓痛。
Finger to floor test:請病人下肢打直,彎腰摸地板,如果指
尖距離地面超過10公分,那麼就是異常。
Schober’s test:在病人的第五腰椎突起及往上10公分的距
離做記號,然後請病人盡量彎腰,看這兩點的距離是否拉
長到15公分以上,如果不能,就表示脊椎的活動度變差。
也要檢查有沒有周邊的關節炎,尤其是髖關節和膝關節。
Schober’s test (小於15公分者異常)
X光檢查
雙側骶髂關節炎
方椎(Squaring)
竹節樣脊柱(Bamboo spine)
韌帶骨化(Dagger sign)
駝背畸形:頸椎、腰椎前凸減少,胸椎後凸增
加
韌帶和肌腱附著部位發炎,如坐骨結節
(Whisker of ischial tuberosity)
僵直性脊柱炎骶髂關節病變的X光分期
分期
早期
中期
晚期
X 光 特 點
關節邊緣模糊並稍緻密,關節間隙增寬
關節間隙狹窄,關節邊緣骨腐蝕與緻密增生
相交錯而呈鋸齒狀,髂骨側骨緻密帶增寬
關節間隙消失,緻密帶消失,骨小樑通過,
關節呈骨性強直
實驗室檢查
血球沉降速率(ESR) :升高(無特異性)
C反應蛋白(CRP):升高(無特異性)
ESR在診斷脊椎關節病變的敏感度反而比 CRP來得好。
HLA-B27:90%~95%患者陽性
Rheumatoid factor:陰性
僵直性脊椎炎的診斷標準
Modified New York criteria,1984是目前最普遍的
診斷標準:
1.下背痛及僵硬,休息無法減輕,3個月以上
2.腰椎運動範圍受限(Schober試驗小於5公分)
3.擴胸範圍受限(擴胸試驗小於5公分)
4.X光有薦腸關節炎,雙側2級或單側3級以上
確定診斷:第4點 加 1-3中任何一點
類風濕性關節炎V.S.僵直性脊柱炎
鑑別要點
類風濕性關節炎
僵直性脊柱炎
性別(男:女)
1:2.5
10:1
好發年齡
16~45
16~30
皮下結節
20%
少見
眼合併症
復發性鞏膜炎
復發性虹膜炎
心臟合併症
二尖瓣
主動脈瓣
好發部位
腕、手、足小關節
脊柱、骶髂、髖關節
病變特點
關節破壞多
骨性僵直多
RF陽性率
60%~80%
15%~25%
HLA-B27抗原
與正常對照相同
90%以上陽性
A.S.的治療目標
治療目的
A.減輕發炎
B.緩解疼痛與僵硬
C.維持正常脊椎關節活動度及功能
D.預防併發症的發生
僵直性脊椎炎的治療-1
藥物治療
1.消炎止痛藥 NSAID:Indomethacin
COX-2抑制劑
2.免疫調節劑(DMARD) :salfasalazine
Methotrexate
anti-TNF
3.類固醇 :少用
僵直性脊椎炎的治療-2
非藥物治療
運動
認清自己目前病情的分級,選擇適當的運動
每天都持之以恆運動,溫和、有氧、循序漸進的運動
建議游泳、柔軟體操、瑜珈、太極拳等
避免可能劇烈撞擊的運動或無法活動脊椎的運動
– 手術
對少數脊椎嚴重變形駝背的病人,可以手術扳直脊椎
髖關節嚴重受損時,可行關節修補或置換人工關節
–
僵直性脊椎炎
病程與預後
病程:慢性,反反覆覆的
預後:良好,90%的病人仍然可以擁有不錯的生活品
質
預後不好的指標是:
1.發病年齡小於十六歲
2.有週邊關節炎者
3.侵犯關節以外器官的病人
4.疾病活性常居高不下者
僵直性脊椎炎之
中醫觀點
中醫概述
中醫認為僵直性脊椎炎屬於「痹病」範疇。
與古籍中「龜背風」、「竹節風」、「歷節病」、「骨痹」、
「筋痹」、「腰痹」等病的描述相似。
此外80年代焦樹德教授提出本病應該屬於「大僂」。
《素問˙生氣通天論》
「陽氣者,精則養神,柔則養筋。開闔不得,寒氣從之,乃生大僂。」
「僂」背曲、駝背的樣子。
病因病機
最早見於《內經》,《素問˙骨空論》:「督脈為病,
脊強反折,腰痛不可以轉搖。」
僵直性脊椎炎的發病既有外因,又有內因。
外因為標,內因為本,相互作用,使僵直性脊椎炎的中醫
病因病機紛亂錯雜。
正氣不足
外感六淫諸邪
瘀血痰濁
正氣不足
先天稟賦不足,素體虧虛。
飲食不節,涉水冒雨,起居失於調節、房勞過度內
傷腎氣。
既病之後,諸虛不足,無力祛邪外出,以至風、寒、
濕、熱之邪得以逐漸深入,留連於筋骨血脈,使氣
血不暢而成痹病。
正氣不足
若久病不愈,可以內舍於臟腑。
《內經》:「五臟皆有所合,病久不去,內舍其合
也」。
僵直性脊椎炎起初表現在筋骨,病久而不愈則可內
傳入臟,多侵犯腎、肝、肺、脾四臟,使臟腑氣血
陰陽隨之虧虛,並可見目翳、腸風、淋疾等,多與
五臟所主相關。
外感六淫諸邪
最早論述於《內經》,所謂風寒濕三氣雜至,合成
為痹。
風易傷陰而耗氣,多為諸邪先鋒,故行痹多表現為脊柱關節
遊走性疼痛,肌肉走竄而痛,痛無定處,惡風汗出。
寒為陰邪,其性凝滯而收引,易傷陽氣,可使氣血不通而痛,
故痛痹多有關節冷痛腫脹,疼痛劇烈,屈伸不利。
濕為陰邪,其性重著黏滯,遷延日久,經脈不暢,留注關節,
故著痹多表現為關節腫脹,肢體麻木,屈伸不利 。
瘀血痰濁
瘀血痰濁是人體的病理性產物,也可能是誘發僵直性脊
椎炎的病因。
當臟腑氣血陰陽失調,會產生瘀血與痰飲。加上慢性纏
綿日久的病變,留連日久,與外邪的作用相合,又可以
加重瘀血和痰濁。
以所傷臟腑不同:肝痹、心痹、脾痹、肺痹、腎痹之五
臟痹。以病邪所犯部分的不同:筋痹、脈痹、肉痹、皮
痹、骨痹之五體痹。
辨證論治(舉例)
1.腎虛督寒證:
腰胯疼痛,喜暖畏寒,膝腿酸軟或疼痛,見寒加重,得
熱則舒,或兼男子陰囊寒冷,女子白帶寒滑,舌苔薄白
或白厚,脈象多見沉弦或尺脈沉弦略細,或弱小。
補腎強督治僂湯補腎強督。
(骨碎補、補骨脂、熟地、淫羊藿、金狗脊、鹿角膠、羌活、獨活、川斷、杜仲、
川牛膝、炙麻黃)
焦樹德,大僂(強直性脊柱炎)病因病機及辨證論治探討
江蘇中醫藥2003 年第24 卷第1 期
辨證論治(舉例)
2.邪鬱化熱證:
腰胯疼痛,性情急躁,五心煩熱,膝腿乏力,腰脊僵困,
下午(或夜間) 低熱,喜見涼爽,大便或乾,或欠爽,舌
苔薄黃或少津口燥,脈象多見沉弦細數,或數大有力。
補腎強督清化湯補腎強督、化濕清熱。
(骨碎補、生地、炒黃柏、川斷、杜仲、蒼朮、川牛膝、金狗脊、鹿角霜、羌活、
秦艽、地鱉蟲、桑枝、桂枝、赤芍、白芍、知母)
辨證論治(舉例)
3.痹阻肢節證:
除腰脊尻疼痛外,並兼見膝、踝、肩、肘等關節疼痛或
上下肢遊走竄痛,一般痛處喜暖怕涼,舌苔多白,脈多
沉弦或弦大。但邪氣久鬱化熱或從陽化熱者,則痛處不
怕寒反喜涼爽,脈象可兼數,舌苔可見薄黃或黃。
補腎強督利節湯補腎強督、疏風散寒、通利關節。
(骨碎補、補骨脂、金狗脊、鹿角膠、地鱉蟲、杜仲、防風、羌活、獨活、川牛
膝、片薑黃、桂枝、赤芍、白芍、知母、制附片、制草烏、炙麻黃)
辨證論治(舉例)
4.邪及肝肺證:
脊背僵痛,胸部憋悶,兩脅隱痛,深吸氣脅痛,生氣時
症狀加重,舌苔白,脈象弦急。
補腎強督調肝湯補腎強督、調肝理肺。
(骨碎補、補骨脂、川斷、炒杜仲、川牛膝、澤蘭、金狗脊、地鱉蟲、鹿角片、白
蒺藜、炒枳殼、片薑黃、桂枝、赤芍、白芍、知母、防風、制附片、麻黃、乾薑、
羌活、獨活、白僵蠶)
焦樹德教授的經驗
1.重視補腎、強督脈,治病求本
僵直性脊椎炎的症狀是後背發僵,後背是督脈所過之處,督
脈太弱則病邪容易侵犯;腎主骨,故補腎強督的方法是治療
本病的重要思路。
常用藥:金狗脊、淫羊藿、鹿角、骨碎補、補骨脂、川斷、
炒杜仲。
項紅,〈焦樹德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的臨床經驗〉
北京中醫2004年6月第23卷第3期
焦樹德教授的經驗
2.用經方,調陰陽,溫而不燥
應用《金匱˙中風歷節病脈證並治》中的桂枝芍藥知母湯。
本方溫陽散寒而不傷表氣,重在溫陽散寒祛風化濕,輔以益
氣清熱,是治療陽虛熱鬱痹證的代表方劑。因為配伍得當,
臨床應用效果十分顯著。
方中雖然有附子、桂枝、乾薑等大熱藥,但有知母、芍藥、
甘草相配且溫而不燥,補而不滯。炙麻黃、乾薑能將肌膚腠
理間的風邪祛出,所以服用此方不但關節疼痛減輕,連肌肉
的疼痛也消失了。
焦樹德教授的經驗
3.靈活運用,療效顯著
為了提高療效,在臨床上用透骨草、自然銅、焦神曲來代替
虎骨的作用,收到了明顯的效果。
注意引經藥的應用:
a.膝關節疼痛腫大,可用川牛膝、澤蘭、桃仁配合應用,去死
血,生新血。
b.如頸部強硬,可用葛根引藥到頸。
c.如肩膀疼痛,可用片薑黃活血化瘀,除肩痛。
d.如強直性脊柱炎與胃病疼痛合見,可用蒼朮、厚朴、千年健
等,既可以治療風濕又可以不傷脾胃,一舉兩得。
焦樹德教授的經驗
4.因時、因地、因人治宜
冬季與夏季的氣候不同,用藥的劑量也有所不同。如附
子、桂枝、乾薑等熱藥冬季天氣寒冷用量可以偏大。
北方寒冷乾燥,南方炎熱潮濕,地域不同用藥不同。
根據人的體質、年齡、性別等治法不同。如胖人多濕,
應多用祛濕藥;瘦人多火,應注意滋陰降火。
A.S.日常生活注意事項
平時維持良好正確的姿勢功能
多做伸展運動。例如:擴胸運動及伸張脊椎
的運動
不要長時間維持固定的姿勢太久
避免引起持續性疼痛的體力活動
僵直性脊椎炎患者如何自我護理
保持適當的體位睡覺時應睡硬板床,取仰臥
位,避免促進屈曲畸形的體位。
定期測量身高保持身高記錄,是防止不易發
現的早期脊柱彎曲的一個好措施。
停止吸煙胸壁病變比較常見,患者應知道吸
煙的危害。
僵直性脊椎炎患者如何自我護理
現在的床柔軟性好,睡眠中確實很舒服,但因其凹性
大,對僵直性脊椎炎病人極為不利,會加重疼痛而產
生被動體位,久而久之則有脊柱彎曲。
硬板床則由於其平面硬,能強制脊柱呈生理位,從而
對預防脊柱畸形起到控制作用。因此忠告僵直性脊椎
炎病人,一旦患病,必須睡硬板床,並在可以忍受的
情況下儘量睡較低的枕頭、或去枕、仰臥睡姿,以防
止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