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輔導上網成癮的學生 講者:陳曉暉 香港路德會社會服務處 路德會青怡中心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如何輔導上網成癮的學生 講者:陳曉暉 香港路德會社會服務處 路德會青怡中心

香港路德會社會服務處 路德會青怡中心
如何輔導上網成癮的學生
講者:陳曉暉
流程
網中人問卷調查
青少年網絡危機研究
上網成癮的原因
介入策略
問答時間
網中人問卷調查
1. 你近半年有冇上過網
有 / 冇
2. 由開始上網到宜家有幾多年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e)5年以上
3. 每日上網幾多個鐘
a)少於1小時
b)1-2小時 c)2-3小時
d)3-4小時
e)5小時以上
4. 有冇曾經去過網吧
有 / 冇
網中人問卷調查
5. 有冇試過上網時間超出自己想用時間
有 / 冇
6. 係唔係返屋企第一時間就要上網
有 / 冇
7. 有屋企人/朋友投訴自己用太多時間上網
有 / 冇
8. 自己都想過減少上網時間,但唔成功
有 / 冇
青少年網絡危機研究
日期:2002年7月至9月
對象:本港10至29歲青少年
方法: 隨機抽樣 電話訪問
問卷:1058份(回應率37.5%)
資料來源:突破
網中人大測試
1.
你近半年有冇上過網?
(2002年 9 月數據)
89.2%
過去半年有上網
10.8%
10-29歲網絡人口高達一百六十三萬人
2. 由開始上網到宜家有幾
多年
(2002年 9 月數據)
50%
46.7%
過去3個月平均
每星期上網 5天
40%
30%
19.1%
14.2%
20%
10.1%
9.8%
10%
0%
天天都上
5-6天
4天
2-3天
1天或以下
平均年資達
3.29年
61.9%上網已
3年或以上
71.4%每星期
上網 4天以
上
平均每天上
網3.1小時(升
五成)
3.多數上網會做什麼?
90
(2002年 9 月數據)
80
70
60
50
東部
40
中部
30
北部
20
10
0
第一季
第三季
上星期參與
的網絡活動
每星期參與的平
均時數 / hr:
(10.0) Online G
(9.5) icq/em/chat
(4.2)睇新聞/網頁
(3.8)聽歌/dl歌
(3.5)網吧
(3.0)找資料
(< 1)色情資訊 / 購
物售賣/ 賭博
(2002年 9 月數據)
(83.3%) 上網時間總會超過自己想用的
時間
(62.8%) 自己番屋企第一時間就要上網
(56.4%) 家人或者朋友投訴自己用太多
時間上網
(41.0%) 自己試過減少上網的時間,但
無法達到
(2002年 9 月數據)
沉溺上網的比率,
14.7%
兩年間上升近5倍
2002
3.0%
2000
0%
10%
20%
8. 有冇曾經去過網吧
網路成癮定義
因為網路沉迷問題造成學業、工作、家庭、身
心功能的減弱。(Goldberg.1996)
是一種伴隨耐受性、戒斷症狀因而造成一些社
會性活動,如人際關係干擾的社會心理偏差行
為,而且這種現象有日漸增加的趨勢。
(Jennifer.1997)
是一種近似病態賭博的行為(Brenner.1996)
網路的互動特質最容易成癮,這種行為衝動性
失控並無其他麻醉藥物使用,與病態賭博接近,
因此提出較正式的「病態網路使用」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Young
1996.1998)
網路成癮定義
重複對網路的使用所導致的一種慢性或
週期性的著迷狀態,並帶來難以抗拒的
再度使用慾望,同時並產生想要增加使
用時間的張力與忍耐、克制、戒斷等現
象,對於上網所帶來的快感有一種心理
及生理的依賴。
周榮.周倩(1997)
網路成癮診斷準則
1.耐受性(tolerance):包括希望增加上網時間
以求得滿足,繼續使用同等量時間上網會產生
滿足的遞減效應。
2.戒斷(withdrawal)現象:停止或減少重度的網
路使用會導致數天或一個月內發生心理性肌肉
運動不安現象、焦慮,不時的想網路此刻會發
生什麼事,對上網不時存有某種幻想與夢境的
症狀及因為上述症狀導致在社交,工作或其他
重要功能運作上的損害,經由使用網路或其他
線上服務會減緩或避免此徵候出現。
3.上網時間頻率越來越超越原先的預期。
網路成癮診斷準則
4.一種想去停止或控制網路使用的持續意念或
徒然的努力出現。
5.花很多時間在網路相關活動上。
6.因為網路使用而放棄或減少日常生活中重要
社交職務或娛樂活動。
7.即使察覺出因為網路使用而造成各種問題,
依然照常使用。
*個案行為符合3-4項症狀以上,且持續12個月以上。
(Goldberg.1996 依DSM-Ⅳ改編)
Young列出的八項診斷準則
1.我會全神灌注在網路或線上服務,並且於下線
後仍想著網路的情形。
2.我需要花更多時間才能在線上得到滿足。
3.我曾努力過多次想控制或停止使用網路,但沒
有成功。
4.當我企圖減少使用網路,我會因而沮喪心情低
落或脾氣暴躁。
Young列出的八項診斷準則
5.我花在網路上的時間比預期中要長。
6.我會為了上網而甘冒重要人際關係,工作,教
育或工作機會損失的危險。
7.我曾向家人朋友或他人說謊以隱瞞我涉入網路
的程度。
8.我上網是為了逃避問題或釋放一些無助罪惡感,
焦慮或沮喪的感覺。
 其中五項或五項以上答’是’即有可能為網路成癮個
案。
The Etiology of Internet Addiction
The Etiology of Internet Addiction
The attraction of the cyberspace culture
(Young,1999)
Self
Personality Trait (Suler, 1996)
Family Factor (Michael G.C., 2005)
Context
Internet
Addiction
Others
The Attraction of the Cyberspace Culture
Convenience – ease of access
– One click only can access to all information that we needy
– Cheaper price of the internet fee
– No time control
– Immediate gratification
The Attraction of the Cyberspace Culture
Anonymity – a form of social contact, with no real
social presence
– More confident to interacting with others
– Feel free to express themselves in an unrestrained manner
– Greater sense of control
– Without fear of repercussion
The Attraction of the Cyberspace Culture
Escape – an emotional or mental escape
– Coping mechanism –
• act as a lubricant to cope with missing or unfulfilled
needs that arise from unpleasant events and
situations
– Escape mechanism –
• serves to relieve moments of mental tension and
stress
Personality Trait
Introversion personality
High levels of boredom proneness
Social anxiety
Poor social skill
Feeling of inadequacy in real social life
Lower self-esteem
Internet dependency
attempts to gain satisfaction at a specific
level of need in real life
fulfils all of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Rewarding
Reinforcing
Family factor – Research finding
Only 23% of parents have rules about what their
kids can do on the computer
(The Henry J. Kaiser Family Foundation Study, March 2005)
86% of the girls polled said they could chat
online without their parents’ approval
(Girl Scout Research Institute, 2002)
Family Factor
Poor or absent of family life
Poor parenting skill or lack of discipline
Poor family relationship
動機式晤談法
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
Prochaska 及 Diclements 提出
行為改變六階段
懵懂期:目前成癮者,且在未來30日內不考慮
戒。
沉思期:目前成癮者,但未能停葯超過11日
決定期:目前成癮者,但已停葯超過11日
行動期:已戒葯者,但未滿60日。
維期繫:已戒葯者,且超過60日
懵懂期
使案主產生疑問:增加案主對目前
行為問題所在及危險性的認知
目的:認識上網成癮的禍害
沉思期
促使思考有利於改變—提出需要改變
的理由,不改變要冒那些風險,強化
案主對自我能力的信心
目的:製造矛盾
工具:行為改變損益表、人生大拍賣
決定期
幫助案主决定最合適的行動策略
訂定治療計劃
訂立短期目標是十分重要的
可配合及運用的社區資源
時限、可行性、介入方法、成效評估
Social Services in Hong Kong
東華三院預防青少年上網成癮服務計劃
–
不再迷「網」 (2004中至今)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
–
「網開新一面」計劃 (2004底至今)
香港明愛青少年服務單位
–
關注青少年上網調查計劃 (2004中)
行動期
幫助案主採取步驟,邁向改變
例如:
行為治療
小組課程
維繫期
幫助案主辨識復發的跡象,並採取
防範措施
目的:預防重吸
信仰小組、歷奇訓練、與趣及技能培訓,預
防小組…
復發期
幫助案主重新開始,由沉思、決定而
行動,不要因復發而停滯或喪志
改變六階段的介入重點
懵懂期---增加了解行為問題所在及認知危險性
沉思期---促使思考方向及結果利於改變
決定期---決定最合適的行動策略
行動期---採取步驟邁向改變
維繫期---辨識復發的跡象,採取防範措施
復發期---重新開始
改變六階段
外地實踐經驗
Online addiction counseling centre
(K.Young, 1998)
Online-addicts focus group
(K.Young, Caught on the net)
Q & A session
反思
上網成癮會否是過渡性問題﹖
是成癮者生活的選取?
社會服務取資源或出名的好機會﹖
沉迷打機、購物狂、飲咖啡、可樂成癮者也需
要治療﹖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