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裕又公平的國家新奇蹟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富裕又公平的國家新奇蹟

Slide 1

國防醫學院

單位:通識教育中心
科目:中國現代史
教師:中校助理教授 郭世清


Slide 2

歐洲某國,它的面積、人口,都不到中國一個四川省。
不靠貨幣貶值,出口卻直逼美國,產品還賣全球最貴;
它經濟成長率G7最高,貧富差距卻最低!
它為什麼可以「富有又公平」?
中國大陸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
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面積160萬平方公里)
2:西藏自治區(面積120萬平方公里)
3:內蒙古自治區(面積110萬平方公里)
*前三名的面積加起來大約400萬平方千米,差不多有半個中國陸地面積
4:青海省面積72萬平方公里
5:四川省面積48萬平方公里 人口8437萬(居全國第3位)
河南省面積16萬平方公里 人口9603萬(居全國第1位)
山東省面積15萬平方公里 人口9024萬(居全國第2位)
重慶市面積8.23萬平方公里
寧夏回族自治區面積6.6萬平方公里
台灣省面積3.6萬平方公里
海南省面積3.4萬平方公里
北京市面積1.68萬平方公里
天津市面積1.1萬平方公里


Slide 3

金融海嘯以來,德國展現超強復原力,金融體系、就業市場和內需大體安然無恙,在歐洲
一枝獨秀,經常帳順差佔GDP的比例,甚至比中國還高。被經濟學家讚為「德國奇蹟」。
德國為什麼能獨強?德國又為什麼不救?
順差國總該做點事吧?一個人怎麼跳探戈?」三月十四日,歐元區財長會議前夕,法國財
長拉嘉德(Christine Lagarde)發表對德國不滿的強烈談話。凸顯出德國的獨強,以及歐
元區的內部矛盾。
歐元區「五隻小豬」(葡萄牙、愛爾蘭、義大利、希臘、西班牙,簡稱PIIGS)嗷嗷
待哺之際,德國的獨強,讓歐元大家庭其他成員很不是滋味。元月份德國工業生產出現○
七年六月以來單月最大增幅,跳升四.三%,更讓德國顯得刺眼。
「很多東西全世界只有德國能做,」台灣駐德國代表處組長鄭兆元指出。例如石油和天然
氣無縫鋼管、水壩發電機軸心、天文望遠鏡直徑十幾公尺的鏡片,以及台灣兩千多萬張的
健保卡晶片,都是德國的獨門生意。
正如德意志銀行經濟學家莫克(Gilles Moec)所說:「我們從不擔心製造業。」德國的
沈痾—勞動市場改革十年後,加上無可取代的產品力,讓德國製造業天下無敵。
2010-04 天下雜誌444期 作者:賀桂芬


Slide 4

過去,它是「歐洲病夫」,
經濟成長率全歐最低、長期
失業率最嚴重。現在,它繁
榮而均富,在G7中,經濟成
長率最高、貿易順差最高,
預算赤字占GDP比最低、貧
富差距最小。
現在,就讓我們深入德國三
城,探索強國百年變遷與新
世紀格局:德國,如何走出
自己的第三條路?台灣又該
如何找到自身無感復甦的解
方?


Slide 5

一分鐘看德國
人口:約8千萬人,全球第14名,是
台灣人口的3.5倍。

面積:約35萬平方公里,是台灣領
土的10倍。
族群:德意志人91.5%、土耳其人
2.4%、其他新住民族6.1%。
地位:全球第五大、歐洲最大經濟體
現任總理:梅克爾(德國基督教民主
聯盟)


Slide 6

第1站 德國最大港-漢堡
出口額近1.3兆美元 直逼美國

這裡見證了漢堡港800年來的發展,港口10層樓高的起重機不停的
來回卸貨,熙熙攘攘,訴說著出口的暢旺。


Slide 7

八年改革扭轉病夫體質-德國政經大事紀
兩德整合

1990年-兩德統一,整合政經、貨幣,並廢止邊境關稅。
1991年-原東德地區工資暴漲,企業接連倒閉,GDP衰退22.7%。

經濟重跌

1995年-原東德地區勞工爭取工作條件改善,上班每週僅35小時,出口競
爭力下滑。
1998年-新任總理施羅德推動改革:降低稅率,刺激消費和投資意願。
1999年-住宅需求下降,且政府補貼減少,原西德地區建築業也連帶地呈現
衰退。
2000年-製造業工人時薪高於英美,高失業補貼又造成國民就業意願低落,
被批「德國病」。

改革啟動

2003年-總理施羅德連任,延長勞工退休年齡,群眾上街抗議。
2004年-生產線大量外移,長期失業人口逾全體失業人口五成。
2005年-外資因工會罷工紛撤出,失業率飆高,施羅德敗選下台。
2006年-新任女總理梅克爾改革,提高企業免稅額,並補貼投資。
2007年-梅克爾再出招,降低公司稅率、減低企業負擔,經濟成長躍居G7
之冠。

歐盟霸主

2009年-雖受金融海嘯衝擊,但政府赤字占GDP比率為OECD會員國之中最
低,財政狀況良好。
2010年-歐洲五國爆發債信危機,德國出手紓困。
全年經濟成長3.6%,創下兩德統一後新高;失業率低於8%,更為十九年
來最亮眼之成績。


Slide 8


Slide 9

第2站 德國首都-柏林
貧富差距4.3倍 比台灣少

這裡曾被列強割據,現在是歐洲新文化中心。


Slide 10

保時捷總部大樓

第3站 德國工業重心-斯圖加特
製造額占GDP比27.9% 超過英、日

這裡路上呼嘯而過的,盡是賓士、寶馬、保時捷。


Slide 11

關鍵一:實業強權硬底子
選擇強勢貨幣,逼迫企業升級

利用貨幣貶值手法,讓出口品價格較低,這是台灣等亞洲國家長久以來的
外銷策略;但「貨幣貶值是一帖大麻止痛的『藥方』,病人從此逃避自己
的真正弱點。」
德國一開始就選擇強勢貨幣,直到一九九九年歐元問世之前,馬克始終是
歐洲最強勢的貨幣,這逼得德國企業必須加強研發,走高端路線,以確保
最高品質。
其實在一九四○年前,德國的商品與「粗製濫造」四字劃上等號,甚至在
二戰剛結束時,英國人特別要求德國商品一定要印上「德國製造」,以和
英國自身製造的商品區隔。
這個恥辱到了今天完全改觀,如今「德國製造」已是高品質的同義詞,原
因如法蘭西學院院士阿爾貝(Michael Albert)分析,德國選擇「強勢貨
幣」,逼迫自己提升生產力。


Slide 12

關鍵二:學徒制教育體系
工匠時薪逾千,企業更加當寶

德國的「學徒制」下,選擇職業教育的十六歲學生必須當三四年的學徒,
一半時間在工廠「實做」,另一半時間返校學習理論。工會在四百五十個
行業裡也強制規定:勞工必須通過學徒制才能被公司聘用。

因為訓練完整、專業,德國藍領工人平均每小時的薪資高達46.52美元(約
台幣1300元),遠高於英、法、美、日等國,這批工人也是德國實業強權
的主要貢獻者。
德國因發展實業得來的強權,來自於勇敢面對競爭,打下的工業硬底子。
德國製造業占經濟的比重,在七大工業國裡是最高的,占二七‧九%,遠
高於英國一一%;但德國的製造業,並非是讓工人「流血流汗」式的苦力
製造業,而是具高附加價值的製造業。


Slide 13

關鍵三:萊茵河經濟模式
課重稅禁炒房,兼容自由平等

6.34倍
台灣稅率較低:
遺產稅單一稅率10%。
企業營業稅負擔痛苦指數5%。

4.3倍





高額保單免稅。

遺產稅採累進稅率從7%至50%。
企業營業稅負擔痛苦指數20%。
高額保單須繳稅。

18.2%
台灣交易課不到稅:
台灣無資本利得稅。

房屋交易亦未採實價課稅。


德國稅率較高:

3.5%





德國漲價課稅:
交易所得稅率15%。

房租收入稅25%。
建商定價超出合理房價20%罰款、
逾50%犯法。

資料來源:OECD、德國統計局、臺灣財政部、主計處。


Slide 14

關鍵四:勞動市場新改革
取消無限補貼,延長退休年限

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向來是鐘擺的兩端,各有利弊。如何求取中庸,乃
是一大學問。九○年代末期,德國經濟偏重「社會」的面向,捆死了市場
經濟的發展,引發了後續一連串的改革。包括降稅提高工作誘因、取消對
勞工過度保護的無限制補貼等。
○四年初,時任總理施羅德的改革尚未成功,身處過度階段的社會引發激
烈反彈;然而續任的梅克爾在反對聲浪中,仍堅持改革勢在必行。她將法
定退休年齡延後至67歲,採行「迷你工作」、臨時工等新工作形式。
勞動市場恢復彈性後,德國企業競爭力提高,○五年至○八年間的失業人
口從500萬人下降到300萬人。即使在金融海嘯的波及下,德國也是裁員
最少的工業國家。德國,終於洗刷「歐洲病夫」的惡名!


Slide 15

關鍵五:最務實財務操作
穩定物價為先,不預支不借貸

過去十年,美、英等國擁抱高槓桿的金融成長夢,吹起了房貸和金融業的
大泡沫。尤其是英國,金融業占其GDP從5%上升至10%;而南歐各國,
則是用社會福利豢養著怠惰的人民,錯過了改革的良機。
堅持守住實業的德國,在全球金融海嘯後逆勢崛起。德國人,他們寧可選
擇現金交易,而不愛用信用卡,間接貢獻到德國的物價穩定,使得通貨膨
脹率最高只有2.6%。
不只個人保守,企業、政府對「財務」也是維持一派硬底的德式作風。
德國企業的主力並非大企業,而是中小企業。他們大多不甚有名,許多還
是家族企業,但擁有悠久歷史。因此,他們擁有充分獨立性,堅持品質,
不靠廉價促銷競爭,也能戰勝他國的同類產品。


Slide 16

德國民族性格背後的認真與專注、誠信與踏實~


Slide 17

「悲觀」,救了這個國家…詩人與哲學家的國度。
兩次大戰體悟,決策前都有最好之規劃,最壞之打算!


Slide 18











~

的回
百顧
年先
烽輩
火們
與歷
血經
淚革
教命
訓、















我海
們峽
這兩
一岸
世如
代何
,透
必過
須彼
深此
刻競
省合
思,
且開
更創
積現
極代
努化
力的
。歷




Slide 19

分享完畢,歡迎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