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配位平衡与配位滴定法 5.1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5.1.1配合物及其组成 1 配位化合物的定义 AgCl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白色沉淀,每100g H2O中可 以溶解1.35×10-4g AgCl,因此常利用Cl-与Ag+生成 AgCl沉淀反应去检出Ag+或Cl-。AgCl既不溶于强酸, 也不溶于强碱,却易溶于氨水,这是因为Ag+和NH3可 以形成可溶性的[Ag(NH3)2]+: AgCl+2NH3·H2O [Ag(NH3)2]++Cl-+2H2O [Ag(NH3)2]+叫银氨络离子或配离子,其中Ag+ 和NH3用配位键相结合,这类化合物叫配位化合物,简 称配合物,也叫络合物。周期表里d区和f区金属元素都 容易形成配合物,特别是金属和有机分子形成的配位化 合物,普遍存在于各种体系中。 [Cu(NH3)4]SO4 ┌──┴──┐ 内界 外界 2+ [Cu(NH3)4] SO42┌──┴──┐ 中心离 配体 2+ Cu (NH3)4 ↑ ↑ 配位原子┘ └配位数 K4[Fe(CN)6 ┌──┴──┐ 外界 内界 + (K )4 [Fe(CN)6]4┌──┴──┐ 中心离子 配体 3+ Fe (CN-)6 ↑ ↑ 配位原子┘ └配位数 有些配合物不存在外界,如[PtCl2(NH3)2]、 [CoCl3(NH3)3]等。另外, 有些配合物是由中心原子与配体构成,如[Ni(CO)4]、 [Fe(CO)5]等 (1)中心离子(或原子): 中心离子或中心原子统称为配合物 的形成体。中心离子绝大多数是带正电荷的阳离子,其中以 过渡金属离子居多,如Fe3+、Cu2+、Co2+、Ag+等;少数高氧 化态的非金属元素也可作中心离子,如BF4-、SiF62-中的B(Ⅲ)、 Si(Ⅳ)等。中心原子如[Ni(CO)4)、[Fe(CO)5]中的Ni、Fe原子。 (2)配位体:中与形成体结合的离子或中性分子称为配位体, 简称配体,如[Cu(NH3)4]2+中的NH3、[Fe(CN)6]3-中的CN-等。 在配体中提供孤对电子与形成体形成配位键的原子称为配位 原子,如配体NH3中的N。 根据一个配体中所含配位原子数目的不同,可将配体分为单 齿配体和多齿配体。 单齿配体:一个配体中只有一个配位原子,如NH3,OH,X-,CN-,SCN-等。 多齿配体:一个配体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配位原子 在配位个体中与一个形成体成键的配位原子的 总数称为该形成体的配位数。例如[Cu(NH3)4]2+ 中,Cu2+的配位数为4; [CoCl3(NH3)3]中Co3+的 配位数为6。目前已知形成体的配位数有1到14, 其中最常见的配位数为6和4。由单齿配体形成的 配合物,中心离子的配位数等于配体的数目;若 配体是多齿的,那么配体的数目不等于中心离子 的配位数。例如,[Cu(en)2]2+中的乙二胺(en)是 双齿配体,即每1个en有2个N原子与中心离子 Cu2+配位,在此,Cu2+的配位数是4而不是2。  (4) 配离子的电荷 形成体和配体电荷的代数和即为配离子的电荷。 例如,K3[Fe(CN)6]中配离子的电荷数可根据 Fe3+和6个CN-电荷的代数和判定为-3,也可根据 配合物的外界离子(3个K+)电荷数判定 [Fe(CN)6]3-的电荷数为-3。 5.1.2配合物的命名 原则是先阴离子后阳离子,先简单后复杂。 命名顺序: (1)先无机配体,后有机配体 cis - [PtCl2(Ph3P)2] 顺-二氯 二·(三苯基磷)合铂(II) (2) 先列出阴离子,后列出阳离子,中性分子(的名称) K[PtCl3NH3] 三氯·氨合铂(II)酸钾 (3) 同类配体(无机或有机类)按配位原子元素符号的 英文字母顺序排列。 [Co(NH3)5H2O]Cl3 三氯化五氨·一水合钴(III) (5) 配位原子相同,配体中所含的原子数目也相同时, 按结构式中与配原子相连的原子的元素符号的英 文顺序排列。 [Pt.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第5章 配位平衡与配位滴定法 5.1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5.1.1配合物及其组成 1 配位化合物的定义 AgCl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白色沉淀,每100g H2O中可 以溶解1.35×10-4g AgCl,因此常利用Cl-与Ag+生成 AgCl沉淀反应去检出Ag+或Cl-。AgCl既不溶于强酸, 也不溶于强碱,却易溶于氨水,这是因为Ag+和NH3可 以形成可溶性的[Ag(NH3)2]+: AgCl+2NH3·H2O [Ag(NH3)2]++Cl-+2H2O [Ag(NH3)2]+叫银氨络离子或配离子,其中Ag+ 和NH3用配位键相结合,这类化合物叫配位化合物,简 称配合物,也叫络合物。周期表里d区和f区金属元素都 容易形成配合物,特别是金属和有机分子形成的配位化 合物,普遍存在于各种体系中。 [Cu(NH3)4]SO4 ┌──┴──┐ 内界 外界 2+ [Cu(NH3)4] SO42┌──┴──┐ 中心离 配体 2+ Cu (NH3)4 ↑ ↑ 配位原子┘ └配位数 K4[Fe(CN)6 ┌──┴──┐ 外界 内界 + (K )4 [Fe(CN)6]4┌──┴──┐ 中心离子 配体 3+ Fe (CN-)6 ↑ ↑ 配位原子┘ └配位数 有些配合物不存在外界,如[PtCl2(NH3)2]、 [CoCl3(NH3)3]等。另外, 有些配合物是由中心原子与配体构成,如[Ni(CO)4]、 [Fe(CO)5]等 (1)中心离子(或原子): 中心离子或中心原子统称为配合物 的形成体。中心离子绝大多数是带正电荷的阳离子,其中以 过渡金属离子居多,如Fe3+、Cu2+、Co2+、Ag+等;少数高氧 化态的非金属元素也可作中心离子,如BF4-、SiF62-中的B(Ⅲ)、 Si(Ⅳ)等。中心原子如[Ni(CO)4)、[Fe(CO)5]中的Ni、Fe原子。 (2)配位体:中与形成体结合的离子或中性分子称为配位体, 简称配体,如[Cu(NH3)4]2+中的NH3、[Fe(CN)6]3-中的CN-等。 在配体中提供孤对电子与形成体形成配位键的原子称为配位 原子,如配体NH3中的N。 根据一个配体中所含配位原子数目的不同,可将配体分为单 齿配体和多齿配体。 单齿配体:一个配体中只有一个配位原子,如NH3,OH,X-,CN-,SCN-等。 多齿配体:一个配体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配位原子 在配位个体中与一个形成体成键的配位原子的 总数称为该形成体的配位数。例如[Cu(NH3)4]2+ 中,Cu2+的配位数为4; [CoCl3(NH3)3]中Co3+的 配位数为6。目前已知形成体的配位数有1到14, 其中最常见的配位数为6和4。由单齿配体形成的 配合物,中心离子的配位数等于配体的数目;若 配体是多齿的,那么配体的数目不等于中心离子 的配位数。例如,[Cu(en)2]2+中的乙二胺(en)是 双齿配体,即每1个en有2个N原子与中心离子 Cu2+配位,在此,Cu2+的配位数是4而不是2。  (4) 配离子的电荷 形成体和配体电荷的代数和即为配离子的电荷。 例如,K3[Fe(CN)6]中配离子的电荷数可根据 Fe3+和6个CN-电荷的代数和判定为-3,也可根据 配合物的外界离子(3个K+)电荷数判定 [Fe(CN)6]3-的电荷数为-3。 5.1.2配合物的命名 原则是先阴离子后阳离子,先简单后复杂。 命名顺序: (1)先无机配体,后有机配体 cis - [PtCl2(Ph3P)2] 顺-二氯 二·(三苯基磷)合铂(II) (2) 先列出阴离子,后列出阳离子,中性分子(的名称) K[PtCl3NH3] 三氯·氨合铂(II)酸钾 (3) 同类配体(无机或有机类)按配位原子元素符号的 英文字母顺序排列。 [Co(NH3)5H2O]Cl3 三氯化五氨·一水合钴(III) (5) 配位原子相同,配体中所含的原子数目也相同时, 按结构式中与配原子相连的原子的元素符号的英 文顺序排列。 [Pt.

第5章 配位平衡与配位滴定法
5.1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5.1.1配合物及其组成
1 配位化合物的定义
AgCl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白色沉淀,每100g H2O中可
以溶解1.35×10-4g AgCl,因此常利用Cl-与Ag+生成
AgCl沉淀反应去检出Ag+或Cl-。AgCl既不溶于强酸,
也不溶于强碱,却易溶于氨水,这是因为Ag+和NH3可
以形成可溶性的[Ag(NH3)2]+:
AgCl+2NH3·H2O [Ag(NH3)2]++Cl-+2H2O
[Ag(NH3)2]+叫银氨络离子或配离子,其中Ag+
和NH3用配位键相结合,这类化合物叫配位化合物,简
称配合物,也叫络合物。周期表里d区和f区金属元素都
容易形成配合物,特别是金属和有机分子形成的配位化
合物,普遍存在于各种体系中。
[Cu(NH3)4]SO4
┌──┴──┐
内界
外界
2+
[Cu(NH3)4]
SO42┌──┴──┐
中心离
配体
2+
Cu
(NH3)4
↑ ↑
配位原子┘ └配位数
K4[Fe(CN)6
┌──┴──┐
外界
内界
+
(K )4
[Fe(CN)6]4┌──┴──┐
中心离子
配体
3+
Fe
(CN-)6
↑ ↑
配位原子┘ └配位数
有些配合物不存在外界,如[PtCl2(NH3)2]、
[CoCl3(NH3)3]等。另外,
有些配合物是由中心原子与配体构成,如[Ni(CO)4]、
[Fe(CO)5]等
(1)中心离子(或原子): 中心离子或中心原子统称为配合物
的形成体。中心离子绝大多数是带正电荷的阳离子,其中以
过渡金属离子居多,如Fe3+、Cu2+、Co2+、Ag+等;少数高氧
化态的非金属元素也可作中心离子,如BF4-、SiF62-中的B(Ⅲ)、
Si(Ⅳ)等。中心原子如[Ni(CO)4)、[Fe(CO)5]中的Ni、Fe原子。
(2)配位体:中与形成体结合的离子或中性分子称为配位体,
简称配体,如[Cu(NH3)4]2+中的NH3、[Fe(CN)6]3-中的CN-等。
在配体中提供孤对电子与形成体形成配位键的原子称为配位
原子,如配体NH3中的N。
根据一个配体中所含配位原子数目的不同,可将配体分为单
齿配体和多齿配体。
单齿配体:一个配体中只有一个配位原子,如NH3,OH,X-,CN-,SCN-等。
多齿配体:一个配体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配位原子
在配位个体中与一个形成体成键的配位原子的
总数称为该形成体的配位数。例如[Cu(NH3)4]2+
中,Cu2+的配位数为4; [CoCl3(NH3)3]中Co3+的
配位数为6。目前已知形成体的配位数有1到14,
其中最常见的配位数为6和4。由单齿配体形成的
配合物,中心离子的配位数等于配体的数目;若
配体是多齿的,那么配体的数目不等于中心离子
的配位数。例如,[Cu(en)2]2+中的乙二胺(en)是
双齿配体,即每1个en有2个N原子与中心离子
Cu2+配位,在此,Cu2+的配位数是4而不是2。

(4) 配离子的电荷
形成体和配体电荷的代数和即为配离子的电荷。
例如,K3[Fe(CN)6]中配离子的电荷数可根据
Fe3+和6个CN-电荷的代数和判定为-3,也可根据
配合物的外界离子(3个K+)电荷数判定
[Fe(CN)6]3-的电荷数为-3。
5.1.2配合物的命名
原则是先阴离子后阳离子,先简单后复杂。
命名顺序:
(1)先无机配体,后有机配体
cis - [PtCl2(Ph3P)2]
顺-二氯 二·(三苯基磷)合铂(II)
(2) 先列出阴离子,后列出阳离子,中性分子(的名称)
K[PtCl3NH3]
三氯·氨合铂(II)酸钾
(3) 同类配体(无机或有机类)按配位原子元素符号的
英文字母顺序排列。
[Co(NH3)5H2O]Cl3
三氯化五氨·一水合钴(III)
(5) 配位原子相同,配体中所含的原子数目也相同时,
按结构式中与配原子相连的原子的元素符号的英
文顺序排列。
[Pt (NH2)(NO2)(NH3)2] 氨基·硝基·二氨合铂(II)
(6) 配体化学式相同但配位原子不同,(- SCN, -NCS)
时,则按配位原子元素符号的字母顺序排列。
例 1.命名下列配合物,并指出中心离子、配体、配位原子、配位数、
配位离子的电荷。
① Na2[Zn(OH)4]
② K3[Ag(S2O3)2]
③ [CoCl(NH3)5]CO3
④ [Cu(en)2]Br2
解:题解见下表
题号
配合物名称
中心离子
配体
配位
配离子
数
电荷
①
四羟基合锌酸钠
Zn2+
OH-
4
-2
②
二硫代硫酸根合银(I)酸钾
Ag+
S2O32-
2
-3
③
碳酸一氯·五氨合钴(III)
Co3+
Cl-,NH3 6
+2
④
二溴化二乙二胺合酮(II)
Cu2+
en
+2
4
5.1.3配合物的类型
1. 简单配位化合物
单齿配位体与单个中心离子(或原子)所形成的配
合物
K2 [PtCl6]
[Fe(H2O)6] Cl5
[Cr(H2O)6] Cl3
Na[AlF6]
2. 多核配合物
一个配位原子同时与二个中心离子结合所形成
的配合物。
3. 多酸型配合物


4. 螯合物
螯合物又称内配合物,它
由多基配体与同一中心离
子形在的具有环状结构的
配合物。其中配体好似螯
钳一样卡住中心离子,而
形象地称为螯合物。例如
乙二胺
(H2NCH2CH2NH2)是
一个双基配体,其中有两
个氨其氮都可作为配位原
子。当它与中心离子配位
时就形成环状结构,如右
图所示的二氯二乙二胺合
镍,及三草酸合铁(III)配
离子的结构:
5.2配位平衡
5.2.1配合物的离解





可溶性配合物在水中有两种离解情况,一种是发
生在内界与外界之间,属于强电解质,全部离解,
如
[Ag(NH3)2]NO3 →[Ag(NH3)2]+ + NO3-
另一种情况是发生在内界的中心离子与配体之间,
与弱电解质相似,只是部分离解,存在着离解和
配位两种倾向
[Ag(NH3)2]+ ≒ Ag+ + 2NH3
不同的配离子,其离解程度不同,形成配离子的
程度也就不同。
在配离子溶液中,当离解速度和配位的速
度相等时,就达到了平衡状态,叫做配
位离解平衡。为定量的描述配离子在溶
液中的离解情况,一般用配离子的稳定
常数K稳或不稳定常数K不稳来表示。
[Ag(NH3)2]+≒ Ag+ + 2NH3
[ Ag( NH 3 ) 2 ]
K稳=
[ Ag  ]  [ NH 3 ]2
[ Ag  ][NH 3 ]2
K不稳=
[ Ag( NH 3 ) 2 ]
5.3配位滴定法
5.3.1配位滴定的概念


利用形成络合物的反应进行滴定分析的方法,
称为络合滴定法。例如,用AgNO3 标准溶液滴
定氰化物时,Ag+ 与CN- 络合,形成难离解的
[Ag(CN)2]- 络离子(K形 =1021)的反应,就可用于
络合滴定。反应如下:
 Ag+十2CN-=Ag[(CN)2]当 滴 定 达 到 计 量 点 时 , 稍 过 量 的 Ag+ 就 与
Ag[(CN)2]- 反应生成白色的Ag[Ag(CN)2]沉淀,
使溶液变浑浊,而指示终点。
 Ag++Ag(CN)2-= Ag[Ag(CN)2]


能够用于络合滴定的反应,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形成的络合物要相当稳定,K形≥108,
否则不易得到明显的滴定终点。
2、在一定反应条件下,络合数必须固定(即
只形成一种配位数的络合物)。
3、反应速度要快。
4、要有适当的方法确定滴定的计量点。
应用有机络合剂(多基配位体)的络合滴定方法,
已成为广泛应用的滴定分析方法之一。目前
应用最为广泛的有机络合剂是乙二胺四乙酸
(简称EDTA)。
5.3.2配位滴定的基本原理



乙二胺四乙酸是含有羧基和氨基的螯合剂,能与许多金
属离子形成稳定的螯合物。在化学分析中,它除了用于
络合滴定以外,在各种分离、测定方法中,还广泛地用
作掩蔽剂。
乙二胺四乙酸简称EDTA或EDTA酸,常用H4Y表示。
白色晶体,无毒,不吸潮。在水中难溶。在22℃时,每
100毫升水中能溶解0.02克,难溶于醚和一般有机溶剂,
易溶于氨水和NaOH溶液中,生成相应的盐溶液。
EDTA二钠盐的溶解度较大,在22℃时,每100毫升水中
可 镕 解 11.1 克 , 此 溶 液 的 浓 度 约 为 0.3moL·L-1 。 由 于
EDTA二钠盐水溶液中主要是H2Y2- ,所以溶液的pH值
接近于1/2(pKa4+pKa5)=4.42。


在任何水溶液中,EDTA总是以H6Y2+、H5Y+、
H4Y、H3Y-、H2Y2-、HY3-和Y4-等7种型体存在。
EDTA与金属离子形成的络合物具有下列特点;
1.配位能力强,络合广泛。
2.配比比较简单,多为1:1
3.络合物大多带电荷,水溶性较好。
4.络合物的颜色主要决定于金属离子的颜色。
即无色的金属离子与EDTA络合,则形成无色
的螯合物,有色的金属离子与EDTA络合物时,
一股则形成颜色更深的螯合物。如:
NiY2- CuY2- CoY2- MnY2- CrY- FeY蓝色 深蓝
紫红
紫红
深紫 黄

各种金属离子滴定所允许的最低PH值对其lgKf
作图,得到一条曲线,这条曲线称为EDTA滴定
的酸度曲线 。
EDTA滴定的酸效应曲线
(1)确定最低PH值。单独滴定某一金属离子时,可以在曲
线上准确地查出滴定所允许的最低PH值。如用EDTA滴
定Hg2+时,滴定Ca2+时PH值应大于7.5。可见EDTA配合
物的稳定性较高的金属离子,可以在较高的酸度下滴定。
(2)判断干扰离子。在溶液中有多种金属离子存在时,要
在某一PH值条件下滴定其中一种离子,可以应用酸效应
曲线判断其它离子是否有干扰。
(3)确定分步滴定的PH值 当溶液中有几种金属离子共存
时,欲将它们分别滴定,可以查看它们在酸效应曲线上
的相对位置,如果彼此相距较远,可以调整PH值,进行
分步滴定。例如Fe3+、Cu2+、Fe2+和Mg2+共存时,由于
它们在酸效应曲线上相距较远,可以调整溶液酸度,在
PH=1-2时滴定Fe3+,在PH=3-4时滴定Cu2+,在PH=5-6
时滴定Fe2+,最后在PH=10左右滴定Mg2+。
3、金属指示剂
配位滴定分析中的指示剂是用来指示
溶液中金属离子的浓度的变化情况,故称
为金属离子指示剂,简称金属指示剂。

(1)金属指示剂的变色原理

金属指示剂本身是一种有机配位剂,可与金属离
子生成一种有颜色的配合物。这种配合物的颜色
与金属指示剂本身颜色显不同。把指示剂滴加到
被测金属离子溶液中,它立即与部分金属离子配
位,此时溶液呈现该配合物的颜色,若用M表示
金属离子,用In表示指示剂阴离子



①在滴定的PH值范围内,MIn颜色与In颜色应
有显著的不同,这样终点颜色变化才明显。
②MIn的稳定性要适当,一般要求
104>KfMIn<KfMY并且lgKfMY-lgKfMIn≥2。如
果MIn的稳定性太低,它的离解程度就很大,造
成终点提前或颜色变化不明显,终点难以确定。
反之,如果稳定性过高,达到化学计量点时,
EDTA难于夺取MIn中的M,In不能及时游离出
来,终点看不到颜色变化或颜色变化拖后。
③MIn应是易溶于水,配位反应灵敏性高,指示
剂稳定,并且有较好的选择性。


①络黑T 简称BT或EBT,它属于二酚羟基偶氮类
染料。在不同PH值范围内它有的不现颜色;
PH<6时,显红色;7<PH<11时显蓝色;PH>12
时,显橙色;铬黑T能与许多二价金属离子如
Mg2+、Ca2+、Zn2+、Cd2+、Pb2+等形成红色
配合物。
②钙指示剂 简称NN或钙红,它也属于偶氮染
料。 在不同PH值范围内,也呈现不同颜色:
PH<7时显红色,PH=8-13.5 时显蓝色,
PH>13.5时显橙色。由于在PH=12-13时,它能
与Ca2+形成红色配合物,所以常在此酸度下测
定钙的含量,终点时溶液由红色变为蓝色,颜色
变化很明显。
1、掌握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方法。
2、熟悉铬黑T指示剂的滴定终点判断。


仪器 分析天平、托盘天平、酸式滴定管(25ml
,棕色),量杯(500m1),锥形瓶(250m1)
,量筒(5m1、10ml、25ml),烧杯(500m1
),高温电炉,硬质玻璃瓶或聚乙烯塑料(
500m1)
试剂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EDTA·2Na·2H2O
,分析纯),ZnO(基准物质),铬黑T指示剂
,稀HCl溶液,甲基红指示剂,氨试液,
NH3·H2O-NH4Cl缓冲液(pH=10)







EDTA 是乙二胺四乙酸(常用H4Y)的英文名缩写。它难溶于水
,通常使用其二钠盐EDTA·2Na·2H2O配制其标准溶液。
EDTA·2Na·2H2O是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室温下其溶解度为
111g/L(约为0.3mol/L)。配制EDTA标准溶液时,一般是用分
析纯的EDTA·2Na·2H2O先配制成近似浓度的溶液,然后以ZnO
为基准物标定其浓度。滴定是在pH约为10的条件下,以铬黑T为
指示剂进行的。终点时,溶液由紫红色变为纯蓝色。滴定过程中
的反应为:
滴定前:Zn2++HIn2- ZnIn-+H+
纯蓝色 紫红色
终点前 Zn2++H2Y2- ZnY2-+2H+
终点时 ZnIn-+H2Y2- ZnY2-+HIn2-+H+
紫红色
纯蓝色
在配位滴定中,如果所用的蒸馏水或试剂中含有微量的Cu2+、
Fe3+等杂质,将会影响终点的观察,甚至使滴定不能进行。此外
,如果所用的蒸馏水中含有Ca2+、Mg2+,显然对Ca2+、Mg2+的测
定会带来误差。在上述情况下,必须将所用的蒸馏水再精制,或
在滴定时加入适当的掩蔽剂以消除杂质的干扰。
1、EDTA标准溶液(0.05mol/L)的配制
取EDTA·2Na·2H2O 3.8g,置500ml烧杯中,加蒸馏
水约100ml使溶解,稀释至200ml,摇匀,移入硬质
玻璃瓶或聚乙烯塑料瓶中。
2、EDTA标准溶液(0.05mol/L)的标定
精密称取在800℃灼烧至恒重的基准ZnO 3份,每份
在0.0407~0.0468g之间,分别置于3个250ml锥形瓶
中,各加稀盐酸3ml使溶解,加蒸馏水25ml与甲基
红指示液1滴,滴加氨试液至溶液呈微黄色。再加蒸
馏水25ml,NH3·H2O-NH4Cl缓冲液(pH=10)
10ml和铬黑T指示剂3滴,用待标定的EDTA标准溶
液滴定至溶液由紫红色转变为纯蓝色,即为终点。
记录所消耗的EDTA标准溶液的体积。
1、市售 EDTA·2Na·2H2O有粉末状和结晶型两种
,粉末状的较易溶解,结晶型的在水中溶解较慢
,可加热使其溶解。
2、贮存EDTA标准溶液应选用硬质玻璃瓶,如用
聚乙烯瓶贮存更好,以免EDTA与玻璃中的金属
离子作用。
1、掌握配位滴定法测定水的原理及方法。
2、了解水的硬度的表示方法。


仪器 酸式滴定管(25ml,棕色),容量瓶(
250m1),锥形瓶(250m1),
量筒(5ml、100ml),移液管(50m1)。
试剂 EDTA标准溶液(0.05mol/L),
铬黑T指示剂,
NH3·H2O-NH4Cl缓冲液(pH=10)








水的硬度的测定,目前多用EDTA标准溶液直接滴定水
中Ca2+、Mg2+的总量,然后换算成相应的硬度单位。
水的硬度有多种表示方法,较常用的为德国度,即以1
升水中含有10mgCaO为1度。在我国除采用度表示方法
外,还常用质量浓度表示水的硬度,即以1升水中含
CaO的质量多少(mg)来表示水的硬度的高低,单位
为mg/L。可见,1度=10mg/LCaO。
当以铬黑T为指示剂、在pH=10的条件下测定硬度时,
滴定过程中的反应为:
滴定前: Mg2++HIn2- MgIn- +H+
纯蓝色
酒红色
终点前: Mg2++H2Y2- MgY2-+2H+
Ca2++H2Y2- CaY2-+2H+
终点时: MgIn-+H2Y2- MgY2-+HIn2-+H+
酒红色
纯蓝色


1、EDTA标准溶液(0.05mol/L)的配制与标定(
方法同实验7)
2、水的硬度测定
量取水样40ml 3份,置于3个锥形瓶中,各加
NH3·H2O-NH4Cl缓冲液(pH=10)5ml及铬黑T
指示液3滴,然后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
由酒红色转变为纯蓝色,即为终点。记录所消耗
EDTA标准溶液的体积。
1、该实验的取样量仅适用于以CaO计算硬度不大
于280mg/L的水样,若硬度大于280mg/L(以
CaO计),应适当减小取样量。
2、硬度较大的水样,在加缓冲液后常析出CaCO3
、MgCO3微粒,使终点不稳定,常出现“返回
”现象,难以确定终点。遇到此情况,可在加缓
冲液前,在溶液加入一小块刚果红试纸,滴加稀
HCl至试纸变蓝色,振摇2min,然后依法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