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應性預期 - 真理大學經濟系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適應性預期 - 真理大學經濟系

靜態預期、適應性預期、理性預期之探討
經濟系四A 蔡芸姿
壹、前言
預測,在經濟體系裡扮演著重要的地位,影響層面非常廣泛,如:
消費者對於未來的消費支出、所得分配,甚至是廠商對於預期獲利的評
估、決定供給量的多寡,或者政府對於未來的通貨膨脹率預測,並想出
因應的政策來處理;這些正反映出對與經濟決策者遇到的不確定的因素
會進行預測。
人們面臨未來的這些決策時會考量手中的資訊以便做出合理的預測
,而且每一個人的預測都有他合理的看法存在,因為這是對個人、整體
而言都是從有限的的資訊下做出預測,因此,想要了解預期的型態,針
對靜態預期、適應性預期、理性預期這三種預期作為探討。
參、研究方法
針對這三種預期:靜態預期、適應性預期、理性預期,依這些預期
假設來對國內生產毛額(GDP)做預期,依據行政院主計處所記錄的資料
來推估2012年的國內生產毛額,因為已經有實際2012年的數據,所以
可以用來印證哪一種預期方式較接近實際數據。
1.靜態預期:是以前一期的實際數據當作下一期的預測值,所以直接拿
2011年的數據來推估2012年的國內生產毛額。
2.適應性預期:是根據過去的歷史資料做推測,所以用近五年的實際數
據2007~2011年然後給予一定權數(0<θ<1)並加總。
貳、預期種類
(1)靜態預期:
2.理性預期:是在預期時運用手中現有的相關資訊去預測,所以找出具
有顯著性的解釋變數,並設立回歸方程式。
1.定義:經濟單位猜測下一期變數的值,會利用本期變數值來推測。
2.函數表示:
肆、實證分析
3.優點和缺點:
• 優點:簡單,方便推測的一個依據。
• 缺點:忽略掉訊息和外生因素的影響,如:新聞播報說桶裝瓦斯「明
日上漲」,如果推測明天的桶裝瓦斯費用和今天一樣是不合理
的。
4.由來:是在Muth所設計的蛛網理論的基礎上發展;蛛網理論是以價格
波動對下一個周期產量的影響產生的均衡變化。
(2)適應預期:
1.定義:經濟單位預測下一期變數值,會使用過去歷史實際數據對它加
權平均,而隨時間越遠給予的權數也越小。
2.函數表示:
3.優點和缺點:
• 優點:是比較直覺的想法,如:過去的通貨膨脹率是高的,那麼人們
就會預期它在將來仍然會持續上升。
• 缺點:忽略掉非資料的訊息,如:政府發佈要增加貨幣供給,理當上
通貨膨脹率會比歷史數據的加權平均數還要來的高,但為了拘
泥於在函數上恐怕會出現經濟理論內部不一致的問題,而且適
應性預期是經由反覆檢驗和修訂,採取錯了再試的方式,使預
期逐漸符合客觀,但理當上人們會學到教訓盡量避免再犯錯,
所以較不容易取得較客觀的資訊。
(4)由來:1956年,美國經濟學家菲利普‧卡根(Cagen)提出了適應性預
期理論。
(3)理性預期:
1.定義:民眾在預期時會充分運用手中的資訊,依據Muth的觀點,經濟
單位對於任何變數的主觀猜測值等於該變數對於相關經濟單位
的客觀條件期望值。
2.函數表示:
3.優點和缺點:
• 優點:充分運用變數有關,所有可獲得的信息,做出較準確的預測。
• 缺點:缺乏現實面,資訊並不是所有人都有的那麼充裕,所以做出來
的預測會有誤差,還有要將資訊納入模型並不容易,每個人對
於資訊的取捨不盡相同,所以很難將每一個人的對於預期的形
成納入模型。
4.由來:理性預期的思想最初由美國經濟學家J.F.Muth(穆思)在《合理預
期和價格變動理論》一文中針對適應性預期中的非最優特性而
提出的,70年代由芝加哥大學的Robert E.Lucas(盧卡斯)和明尼
蘇達大學的THOMAS J. SARGENT(薩金特)和NeilWallace(華萊
士)等人作出了進一步發展,並逐漸形成理性預期學派。
由上述函數假設,引用行政院主計處的資料2007~2012的國內生產
毛額來當作實證數據,來推估2012年的國內生產毛額(實際數據:
14,077,099百萬元)。
表一、2007~2011年國內生產毛額(單位:百萬元)
年份
GDP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12,910,511 12,620,150 12,481,093 13,552,099 13,709,074
1.靜態預期:因為靜態預期的假設是以前一期的實際數據當作預測值,
所以直接以2011年的數據來推估2012年的GDP,為13,709,074 (單位:
百萬元)。
2.適應性預期:由上表一數據可發現2008、2009年的數據有下跌,但在
2009~2011年GDP數據有往上揚,所以應該是「加總」過去的歷史資料
,然後依據各實際數據給予一定權數(0<θ<1)並加總,如下表二所示。
表二、依據不同權數求得的估計值
θ=0.5
θ=0.6
θ=0.7
θ=0.8
θ=0.9
19,135,286
16,781,458
15,230,600
14,298,541.
13,832,099
3.理性預期:從行政院主計處摘錄2007~2011年的國內生產毛額和國內
生產及要素所得,以國內生產及要素所得當作解釋變數跑回歸,如下表
所示,截距項和解釋變數的P-value<0.05所以具有顯著性,也意味著變
數和變數之間並不是來自同一母體。
迴歸
殘差
總和
表三、ANOVA表
自由度
SS
MS
F
顯著值
1 1.03E+12 1.03E+12 17.24459 0.025382
3
1.8E+11
6E+10
4 1.21E+12
係數
標準誤
t 統計
P-值
截距
6224021 1648507 3.775551 0.032542
國內生產及要素所得
0.21739
0.05235 4.152661 0.025382
X1代表為國內生產及要素所得,所以在其他條件不變之下給定2010
和2011年的國內生產及要素所得「平均值」可得到GDP的估計值為
13,610,622.89(百萬元)。
伍、結論
由這三種預測方式可看出,實際數據和預期值有差距,也證實預測是有
誤差的存在,經濟主體掌握的信息存在差異,形成的預期會有所不同,就算
是信息的時間差異,也會造就預期不同。所以反映出運用資訊的方式不同,
結果也非理論所想像的,或許在許多時候對於預期想法會歸咎於心理層面所
造成,但如果能在訊息傳播的數量、訊息內容主體、散播的時間和強度等方
面從源頭著手,進行必要的調控,就能對預期的形成産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
所以也非絕對說任何一個預期不準確,因為他反映的就是人們對於手中的資
訊所做出來的預測。
陸、參考文獻
1.賴景昌,(2011),總體經濟學,雙葉書廊。
2.Roger LeRoy Miller,David VanHoose.(2005). Macroeconomics: Theories,
Policies, and International Applications
3.理性預期學派-MBA智慧http://wiki.mbalib.com/zh-tw/Rational_
Expectation_Sch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