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1741303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Document 1741303

必修一 1.3.1
函数的单调性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分析
教法和学法分析
教学过程分析
教学设计分析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首先,从单调性知识本身来讲.学生对于函数
单调性的学习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初中
学习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基
础上对增减性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第二阶段是
在高一进一步学习函数单调性的严格定义,从数和
形两个方面理解单调性的概念;第三阶段则是在高
三利用导数为工具研究函数的单调性.高一单调性
的学习,既是初中学习的延续和深化,又是后续学
习其他函数的基础.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其次,从函数角度来讲. 函数的单调性是学生
学习函数概念后学习的第一个函数性质,也是第一
个用数学符号语言来刻画的概念.函数的单调性与
函数的奇偶性、周期性一样,都是研究自变量变化
时,函数值的变化规律;学生对于这些概念的认识,
都经历了直观感受、文字描述和严格定义三个阶段,
即都从图象观察,以函数解析式为依据,经历用符
号语言刻画图形语言,用定量分析解释定性结果的
过程.因此,函数单调性的学习为进一步学习函数
的其它性质提供了方法依据.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最后,从学科角度来讲.函数的单调性是学习
不等式、极限、导数等其它数学知识的重要基础,
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常用工具,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推
理能力和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素材.
2.教材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
增(减)函数的概念以及用定义证明函数
的单调性.
教学难点
增(减)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及准确表
述与理解.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增(减)函数的概念及单调性、单调区间的概
念;
(2)能根据函数图象判断其单调区间;
(3)初步掌握用定义证明一些简单函数单调性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已学过的二次函数,使学生在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中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自主构建增(减)函
数的概念,领会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图形语
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的相互转化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生活中具体问题的
探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学习中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认真分析、
严谨论证的良好思维习惯和学习
数学的积极态度.
三、教法和学法分析
1.教法分析
本节是概念课,应注重概念的生成,彰显过程教
学,充分揭示概念的形成过程.对增(减)函数的概
念,不是直接抛出,而是先创设直观情境,然后围绕
二次函数提出问题,以问题为核心构建课堂教学. 同
时也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一方面让学生自主探究,另一方面,教师指导学
生读图,从图中获得信息以形成概念,再通过典型例
题与探究题,深化对概念的理解与应用.
2.学法指导
借助多媒体动态地展示图象的上升与下降过程,
利用图形的直观性启迪学生的思维,完成从感性认识
到理性思维的质的飞跃.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
生从问题中发现、归纳、总结,最终运用概念.引导
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
潜移默化地渗透各种数学思想方法.
四、教学过程分析
1、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问题1
如图为某日24小时内的气温变化图.观察这
张气温变化图:
思考:这天该地气温是如何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
你还能举一些类似的实际例子吗?
1、创设情境
揭示课题
2
y

x

2,
y


x

2,
y

x
问题2 分别作出函数
的图象,并且观察自变量变化时,函数值有什么变化
规律?
数学的高度抽象性造就了数学
的难教、难学,因此要尽量从直观
入手,从具体开始.我们以学生熟
悉的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为切入点,
从学生的已有认知出发,顺应了学
生的认知规律,完成对函数单调性
定义的第一次认识。
函数的单调性
不同函数的图象变化趋势不同,同一
函数在不同区间上的变化趋势也不同.函
数图象的这种上升与下降的变化规律就是
今天所要研究的函数的一个重要性质.
2、 探究规律,理性认识
问题3
指导学生填表并思考:怎样用二次函数f(x)=x2图
象中的点的坐标变化情况来描述图象的升降情况?
x
… -4
y=x2
-3 -2 -1 0
1
2
3
建立起数与形的对应关系,让学生体会函数值随自
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同时,应用几何画板课件,
进一步动态演示函数值随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让
学生能够更直观地获得对函数单调性由“形”到“数”
的认识,从“数”与“形”的角度体会函数的增、减变
化情况.
4 …
在区间D上,若随着自变量的增大
函数值也增大,则称函数在区间D上是
增函数;在区间D上,若随着自变量的
增大函数值减少,则称函数在区间D上
是减函数.
从图形语言表
述到自然语言表述
的过渡.
第二次认识
问题4
以二次函数f(x)=x2为例,在区间(2,+∞)上,令x1 =-1,x2=2,比较f(x1)与
f(x2)的大小.并判断在区间 (-2,+∞)上,
f(x)是否随x的增大而增大.若没有,举例说
明.
问题5
在函数f(x)=x2中,如何用不同点的
坐标来刻画“在区间[0,+∞)上, f(x)随x
的增大而增大”这一特征?
揭示了利用自变量大小与函数值大小关系刻画单调性概
念的本质;明确了两自变量的取值具有任意性;领悟到单调
性是函数的局部性质.
对函数f(x)= x2,在区间[0,+∞)上,任取
x1 ,x2 ,当 x1<x2时,都有f(x1) <f(x2) ,这
时称函数f(x)=x2在区间[0,+∞)上是增函数.
同样地,在区间(-∞,0]上,任取x1 ,x2 ,
当 x1<x2时,都有f(x1)> f(x2) ,这时称函数
f(x)=x2在区间(-∞,0]上是减函数.
从自然语言描述上升到符号语言的定义.
3.抽象概括,形成概念
(1)单调增函数
一般地,设函数y = f(x) 的定义域为I:
如果对于定义域I内某个区间D上的任意两
个自变量的值x1、x2,当x1<x2时,都有f(x1)<
f(x2),那么就说y=f(x)在区间D上是增函数.
第三次认识
(2)单调减函数
如果对于定义域I内某个区间D上的任意两个自变
量的值x1、x2,当x1<x2时,都有f(x1)>f(x2),那么
就说y=f(x)在区间D上是单调减函数.
(3)单调性、单调区间
若函数y=f(x)在区间D上是增函数或减函数,
那么就说函数y=f(x) 在这一区间上具有(严格的)
单调性,区间D称为y=f(x)的单调区间.
4. 典例引领
巩固知识
例1 说出气温图中的单调区间,以及在每个单调区
间上,它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
利用直观的函数图象,加深学生对函数的单调性、
单调区间的理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图形的能力,
同时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
k
p

物理学中的玻意耳定理
V (k 为正常数)告诉
例2
我们,对于一定量的气体,当其体积V减小时,压强p将增大,
试用函数的单调性证明之.
问题:
①你能画出该函数的图象吗?
②该函数是否具有单调性,你能作出猜想吗?
③如果函数具有单调性,如何用单调性的定义证明?
先通过观察图象,对函数是否具有某种性质做
出猜想,然后通过逻辑推理,证明这种猜想的正确性,
是研究函数性质的一种常用方法.
证明:在区间(0,+∞)上任意取两个值 V1 ,V2 ,
且 V1  V2 ,则
取值
V2  V1
k
k
p(V1 )  p(V2 ) 

k
V1 V2
V1V2
∵ V1  V2  0
∴ V2  V1  0, VV
1 2 0
∴ p(V1 )  p(V2 )  0, 即 p(V1 )  p(V2 ).
∴
作差变形
定号
k
p  ( k  0) 在区间(0,-∞)上是减函数.
V
判断
引导学生将方法归纳提炼,得到证明
函数单调性的一般方法。
5.拓展延伸
学以致用
1
思考:画出反比例函数 f ( x) 
的图象.
x
(1)该函数的定义域是什么?
(2)它在定义域上的的单调性是怎样的?
进一步理解函数单调性概念中的“任
意”二字,认识到函数的单调性与单调区间
密不可分,体会到函数性质的研究与定义域
的重要关联。
6、回顾反思
深化认知
①通过增(减)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你学到了
什么?
②如何根据图象指出函数的单调区间?
③怎样用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
用所学新知识应用于旧知识的理解与提升中,
不仅将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认知体系中曲,
也使新旧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7、布置作业
(1)完成下表
函
y=kx+b
(k ≠0)
数
k>0
图
象
调
性
(2)课本P36
3、4、5
y 
(a≠0)
k<0 a>0
单调区间
单
y=ax2+bx+c
a<0
k
x
(k≠0)
k>0
k<0
(3)探究
实际问题
建
解
模
释
数学问题
在一碗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糖,糖加
得越多糖水就越甜.你能运用所学过的
数学知识来解释这一现象吗?
x
求证:函数 f ( x) 
(a  0) 在
xa
(0,+∞)上单调递增.
通过三个层次的作
业,既使学生掌握基
础知识,又使学有余
力的同学有所提高.
五﹑评价分析
(1)体验概念生成,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生与发展
本节课学习的数学知识是基础性知识,它的使用贯穿
了整个高中数学的学习,而它又具有较高的抽象性。每一
个抽象概念的产生与发展总有它的现实或数学理论发展的
需要,强调概念产生发展的背景,联系学生原有的认知基
础,有利于学生理解抽象概念的内涵。教学中,我们以丰
富的背景实例、恰当的问题串和精辟的分析展现了知识发
生发展的过程,反映了从具体到抽象、特殊到一般的原则。
对于学生,这些问题串就是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思考、
主动探究的“指示牌”,通过层层深入的思考与探究,经
历数学知识的发现和创造过程,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
(2)数学思想的渗透无处不在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能够将渗透于教材
中的数学思想方法给予充分的挖掘.例如,通
过二次函数,使学生在经历从直观的图形语言
到抽象的符号语言的过程中,指导学生从具体
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问题方法,培养
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从增函数的概念到减函
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类比的思想.像这样在探
究过程中亲自体会到的数学思想,才是有价值
并充满活力的.
(3)探究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探究是高中数学课程引入的一种新的学习方
式,也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学生作为课堂教学
的主体,在教师精心创设的问题引导下,通过观
察、猜想、分析,理解了增(减)函数概念是如何
形成的,主动构建起新的认知结构,变被动学习
为主动探究.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自主探究与合
作交流的活动中,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思考探索的
状态,真正成为自觉主动学习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