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史(上)教学课件10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世界现代史(上)教学课件10

七、苏德战争
(一)苏德战争的原因
第一,西欧粮食恐慌,石油短缺,他迫切需要夺取乌克兰
的粮食和高加索的石油,给侵略战争输血。
第二,英国不肯屈服。希特勒并不热心摧毁英国,认为英
国败亡,其遗产只会落到日本和美国手中,希特勒希望在
打败法国,把英国赶出欧洲大陆后,可迫使英国谋求和平。
第三,苏德条约后,苏联利用其赢得的时间,大大加强了
战备。
第四,英美走向联盟和美国参战的趋势进一步加强。
(二)苏德战争初期苏军的失利
1941年6月22日(星期日),希特勒背信弃义,不宣而战,
从北方的波罗的海到南方的黑海全长2000公里的战线上,
分三路发动全面攻势。
北路是北方集团军群,31个步兵师,6个坦克师,第一航空
队1070架飞机支援。由勒勃元帅任总指挥,从东普鲁士出
发,进攻波罗的海沿岸,目标是攻占列宁格勒。

南路是南方集团军群,35个步兵师,5个装甲师,4个摩托
化师,四个山地师。第四航空队和罗马尼亚空军共1300架
飞机支援,总指挥是龙德斯泰德,从波兰的卢布林出发,
攻击方向是基辅、哈尔科夫、顿巴斯。

中路是中央集团军群,30个步兵师,15个坦克机械化师,
一个独立骑兵旅,第二航空队1600架飞机支援。总指挥包
克,是德军的主力。从华沙出发,向明斯克、斯摩棱斯克
推进,目标是攻占莫斯科。

三路大军共131个战斗师550万人,4300辆坦克,3970架飞
机,另外还有附属国的39个师。这种大规模的进攻,使苏
联在战争初期遭到重大损失。
戈培尔宣
布,苏联
侵犯了德
国,德国
被迫进入
防御战争
开战第一天,苏联损失飞机1200架
其中800架被击毁于地面
日落时分,
德军推进
到苏联国
境内50公
里
到7月10日,德军占领波罗的海三国、整个白俄罗斯、摩
尔达维亚及乌克兰大部。
德军西北逼近列宁格勒,西南逼近基辅。
德军的中央集团军群在6月28日对明斯克完成合围,包围
并消灭了苏军43个师、3个旅。
斯摩棱斯克会战:7月10日,中央军群抵达斯摩棱斯克,
铁木申科指挥的苏联西方方面军分割包围,7月16日,德
中央军群第二坦克集群攻克了斯摩棱斯克,包围了近50万
苏军将士。苏军顶住了德军的攻势,但并未能夺回斯摩棱
斯克,只是使德军处于防守的地位。
德国的机械化部队
德国坦克部队快速向苏联腹地推进
古德里安和霍特合围明斯克
(6月28日)
斯摩棱斯克苏军被击毁的坦克
基辅争夺战: 德军南路和布琼尼元帅指挥的苏西南方面
军、南方方面军进行了两个月的基辅争夺战,9月19日,
苏军被迫放弃基辅,苏军被俘66万人,加上伤亡达80万。
到10月上旬,苏军放弃了坚守了73天的敖德萨。
列宁格勒保卫战: 8月开始猛烈围攻,希特勒扬言把这
座城市从地球上抹掉,苏联军民英勇作战,德军的其他没
有实现,从9月18日开始,德军从陆上封锁了这座城市,
从此以后,苏联军民展开了900天的列宁格勒保卫战。
到1941年11月,苏军仍是一退再退,防线不稳。
死亡,对于列宁
格勒民众来说,
已经很平常,甚
至是值得羡慕的
事情。在长达
900天的围困期
间,300万居民
中仅饿死者就达
100万。
手里拿得是他一
天的口粮
被包围的列宁格勒与外界的唯一通道就是冰冻的拉多加
湖。通过它,运出伤员,运进粮食
(二):苏德战争初期的剖析
所谓的战争初期,是军事学说史上的一个名词,是由国家
投入战争这一问题演变而来。到十九世纪,战争明显的分
为两个阶段,
预备动员时期——完成宣战前和总动员前的战备措施。
战争非常时期——战争初期,即国家由和平转入战争,军
队进行动员、补充、训练,把军队在战略方向投入、展开,
之后主力部队投入决战。
从宣战到主力投入交战称为战争初期。这一时期,军队在
边境作战,掩护国内主力的动员和集结。
战争初期越短,其行动就越趋向积极性,对敌人的威胁就
更大,就可初期取胜。
1:苏联的军事思想和军事战略
苏联的军事思想和军事战略是在十月革命后发展起来的,带
有极强的革命性。
在许多方面居于领先的地位。对未来战争的认识上,已经看
到了战争的长期性、残酷性、总体性和联盟性的特点。
伏龙芝在1925年出版了《战争中的前方与后方》一书,认为,
现代战争的结局是由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决定的,是由整
个国民力量决定的;空军和现代战争手段的发展,改变了过
去前线和后方的含义,前线已经不能指望通过一次突击达到
战争的目的,任何情况下的战争都将是长期的。
2:“巴巴罗莎计划”和“动员一号”
“巴巴罗莎计划”是德国进攻苏联的计划。它贯穿了闪电战
的思想。对苏战争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决定性阶段,不宣而战,以大规模空袭开始,夺
取制空权,同时出动地面部队,以坦克群作为主要力量,以
北中南三面向纵深高速突贯,分别在列宁格勒、斯摩棱斯克、
基辅三个独立战略方向上同时实施三个大规模战略性战役和
三个深远的分割突击。在中部战场,沿向心方向机动,围歼
苏西方方面军,在南北两翼,沿离心方向机动,切断西北方
面军,把西南方面军围困在利沃夫突出部
2:“巴巴罗莎计划”和“动员一号”
第二阶段,对苏军残部进行追歼,组织几个战略性战役,歼
灭其预备队,攻占莫斯科、列宁格勒、顿巴斯。
第三阶段是结束阶段,占领苏联大片领土。
“动员一号”
1941年2月正式下达,其作战意图:
估计最危险的战略方向在乌克兰,苏联空军应夺取制空权,
掩护主力的集结和展开,破坏敌人的集结和展开。
国境线战略第一梯队51个师、1个旅。距离边境20——50
公里,其任务是支援边境守卫部队,顶住敌人的进攻,掩护
境内战略打击力量的集结和展开,估计时间在两周左右。
第二梯队主要是坦克机械化师,部署在第涅伯河一线,共
63个师,距离边境200——400公里,其任务,在第一梯
队的掩护下迅速展开,在空军的支援下快速进攻,突入敌
方境内。
这样苏联把德军的主攻方向估计错了, 在实际上,德国先
于苏联动员,展开,不宣而战,又靠空袭夺取了制空权;
苏联边境每个师防守60公里,纵深很浅,战争开始后,第
一梯队在运动中与德军相遇,由于第一梯队被歼,整个战
略计划被打乱。
一个防御的国家在战争初期应该从哪些方面做出判断?
正确判断主要敌人;
正确判断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
正确判断敌人的主攻方向;
正确判断敌人可能投入首次突击的兵力和兵器;
正确判断敌人可能采取的作战样式;
正确判断敌人可能发动战争的时间。
3:苏德双方的战备:
1940年下半年
德国修筑了从本土到东线的高速公路和铁路干线,当时德
国的铁路干线每昼夜可通过600列火车,而苏联每昼夜只能
通过80列,德国到东线还有四大公路干线,德国——东普
鲁士;德国到波兰两条,德国到罗马尼亚。
苏联完成了东方战线,扩大了防御空间,1940年11月派莫
洛托夫访问柏林,试探德国是否?何时对苏联开战。
莫洛托夫访问柏林
1941年1月,德国按照计划进行战略集中,部队从西线调到
东线。
1月30日——2月3日,进攻的主力部队集结,希特勒亲自听
取所有有关部队集结的报告,全面检讨巴巴罗莎计划。
2月4日——3月12日,德军按照计划部署第一梯队,在但泽、
卡托维滋一线火车站下车,距离苏联边境150——180公里,
平均每4.5昼夜运送一个师。
这段时间苏联召开了一次中央代表会议,讨论战争战备,增
调了200个工兵营去西部修筑工事,凡是完不成计划的领导
一律撤职。对西部的200多个飞机场增派施工力量,3月底,
所有的民用工程一律下马,调往西部。2月25日,决定在一
年半之内重组空军,共25个师。
1941年3月16日——4月8日,德军第二梯队集结完毕,在哥
尼斯堡、华沙、塔尔脱夫一线的车站下车,距离苏联边境
80——100公里,平均每1.5昼夜运送1个师。
苏联最终决定重新组建20个机械化师,但是国防工业提供不
了足够的装备,战争训练没有进行。
1941年4月10日——5月10日,德国集结展开第三梯队,在阿
伦施泰因、腊多姆一线的车站下车,距离苏联边境60——80
公里。
5月10日,三个梯队全部集结完毕,火车运输完全按照和平
时期的时刻表。
这一个月内,苏联采取了紧急备战措施,以野营训练为名,
向西部边境增调了28个师,到6月初,下令集结预备役人员
80万人。
从5月25日开始,德军主力第四梯队集结,包括步兵师、
摩托化师、空军的所有地面部队,陆军后勤部队和统帅部
预备队,在距离苏联边境60公里处下车。
第五梯队是5月26日以后调动,基本上是预备队。从5月25
日开始,铁路运输改为战时时刻表。
6月10日德军进入出发阵地,距离苏联边境6——20公里,
6月18日坦克师和摩托化师进入出发阵地,距离苏联边境
20——30公里。
6月13日,苏联军方开会,要求斯大林下令西部边境进入战备
状态,并展开第一梯队。6月14日,铁木申科和朱可夫再次提
出这些要求,斯大林没有同意。同一天《真理报》分发表了
一篇试探性文章,德国没有任何反应,斯大林感到事情不妙;
6月14日,左尔格从东京发回情报,德军的进攻将在1941年6
月22日拂晓全面展开。于是苏联下令西部军队展开,所有军
区司令部迁往野战司令部,所有机场、仓库采取防御措施。
6月21日晚,德军一个司务长向苏联投降,告知明天早晨德国
将发动进攻,斯大林通知政治局开会,朱可夫、铁木申科认
为情报是真的,于是起草了命令并下达,但许多但许多野战
部队还没有读完统帅部的命令,战争就爆发了。
4:苏德战争初期苏军失利的原因
(1)、从军事上来看
其一:在力量对比上,德军占绝对优势。
这里所说的力量不是指总兵力,而是指双方投入首次战斗
的力量 。
其二:战争打响前,德军已经进入出发阵地,而苏军却毫
无临战准备。
其三:对德军的主攻方向判断失误,没有把主力部署在敌
人进攻的主要方向上。
德军的主力是中央集团军群,而苏军的主力是在西南方向。
(2)、从政治上来看
其一:苏联领导人想竭力避免战争,不敢做临战准备。
苏联还没有做好战争的准备,千方百计的处理好与德国的
关系,不给希特勒以任何把柄以挑起事端,总之苏联要想
尽一切办法推迟战争。
其二:对德国何时开战没有做出准确的估计。
苏联认为德国害怕两线作战,希特勒不会撕毁苏德互不侵
犯条约的。使得苏联在战前未作任何动员和准备。
其三:苏联军政领导人脱离实际的偏重于进攻,不重视战
略防御,对现代化战争的突然袭击缺乏应有的认识和实际
准备。
(四):莫斯科保卫战(台风)
苏军莫斯科保卫战(1941.9.30——1942.4.20)大获全
胜。
它彻底粉碎了希特勒的闪电战,这是德军自横扫欧洲大陆
以来,第一次遭到如此惨重的损失,德国陆军常胜不败的
神话已经破灭了。
向英美显示了强大的力量,促进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的形成和发展。
马歇尔认为这是德国武装力量战略性失败,是战争的转折
点。
苏军开赴前线
我们的
事业是
正义
敌人一
定会被
粉碎
胜利一
定属于
我们
莫斯科郊外构筑工事的妇女
1941年11月7日,红场阅兵
在泥泞中跋涉的德军
泥泞中的德军
12月6日,莫斯科战役大反攻
英国皇家空军支援苏军作战
苏联女英雄卓娅
卓娅生于1923年9月13日,她16岁加入苏联共青团。1941年6
月21日,卓娅中学毕业。就在举行毕业晚会的第二天,战争
爆发了。卓娅怀着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立即投入战斗。她
被派到敌人后方进行游击活动。1941年11月,在一次执行任
务中,她不幸被俘了。
敌人开始审讯她。敌人问她叫什么名字,她说叫“丹娘”。
“丹娘”是十月革命时期著名的女英雄的名字,敌人当然知
道。敌人问她游击队在哪里?有多少人?所得到的回答是
“我不知道”,“我不告诉你”,“我不说”。
敌人被激怒了,四个人轮流用鞭子抽打她。卓娅的身上、头
上、脸上、手上鲜血直流,但她没叫一声痛。
敌人对卓娅毫无办法,决定将她绞死。当敌人把她带到绞
刑架前,将绞索套到她的脖子上的时候,她高声呼喊说:
“你们现在绞死我,可我不是一个人。我们是两万万人,
会有人替我报仇的。胜利必将是属于我们的!”
卓娅被绞死了,她只活了18岁,但是,她的名字将永远活
在人们的心中。苏联卫国战争胜利后,苏联政府追认卓娅
为“苏联英雄”。
对卓娅行刑的是德军第197步兵师第332团,消息传到后方,
斯大林指示:凡该师士兵,一律不接受其投降,其下场只
有一个——杀无赦。斯大林认为,这不是人道不人道的问
题,而是国家尊严问题。
卓
娅
赴
刑
场
再看一眼父老乡亲
德军行刑
残暴的德军割去了卓娅的左乳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