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用生教授 - 台灣學習共同體研究會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歐用生教授 - 台灣學習共同體研究會

學習共同體與身體課程
歐用生
台灣首府大學講座教授
台北教育大學名譽教授
學習共同體
學習是親、師、生共同創造的
教師向教師學習,向學生學習
學生向學生學習,向教師學習
家長進入教室一起學習
學習共同體
協同學習
分組學習
但 大班教學為何150年來都沒有改變?
身體的控制觀
現代的教室是依據圓形監獄
的精神設計的
規訓身「體」? ?
北一女中護理教學:「描繪外
生殖器官」,離經叛道?
北一女中禁止學生穿短褲進
出校門?
台南女中「脫褲事件」 ?
詩性智慧躍上舞臺
詩性智慧就是重視先民具有的想像力、創
造力、模仿力和好奇心,善用感官和感覺,親
手操作和實作,在實際生活經驗中,經由口語
表達和對話學習。在音樂、祭祀、慶典、雕刻
等生活中表達對神或未知世界的敬畏,培養虔
敬的態度。
教師身體
教學是身體化的(embodied)
知識是身體化的
教師主體是身體化的
體驗學習?
快樂學習或安樂死?
戶外教學或一日遊?
讓「身體」回到「課程」
「身體」的研究
我掌握我的身體為一種自發性,身體
可以告訴我其他方式無法教我的很多東
西。( Merleau-Ponty,1968)
※
教學發生在心和情緒上、無意識中運
作,在靈魂、在精神;在身體、對身體、
靠身體,與身體和從身體中完成。
( Foucault , 1977 )
※
視覺偏重?
I see, so I understand, I feel?
視覺文化?視覺藝術?
聽覺轉向?觸覺轉向???
學習共同體中的教師身體
耳朵( 聆聽)的力量
身體的力量
觸覺的力量
被動的能動性
聽覺轉向
• Bresler(2008)提出「智慧之耳」(enlightened
ear),呼籲學習「音樂」的教訓,強調「聆聽」是
知覺世界的主要方式。
• 「眼睛承諾於清晰性和明確性,但耳朵的世界提供
給我們模糊和神祕性」(Bresler, 2008, p. 234)
• Levin(1989)說:「回響教我們很多,聆聽回響,
智慧由此生焉」
• 有耳無嘴
學習共同體:「寧靜的革命」
‧聆聽是師生間的主要溝通方式,也是主要的教學
方式,學習是由「聆聽」開始的(佐藤學,2010)。
‧從「聆聽」開始,教師先傾聽兒童的聲音,將這
些聲音加以串聯和統整,然後回到學生身上。完全
接受兒童的存在,理解他們,並將他們的語言、思
考關聯起來,讓他們互相學習。
‧建構學習共同體,是從「聆聽」開始,培養聆聽
的能力和態度,虛心傾聽他人聲音,由此建立聯帶
關係。
學習聆聽
濱之鄉小學的「學習公約」:
‧自己積極的進行學習
‧確實的「傾聽」別人說話
‧主動的向別人說「這裡我不懂,請你教我」
‧被請教時,要好好「聽」他說,並互相學習
‧同學之間要互相支持
多「聽」少「說」
• 千葉縣八千代市睦中學校
• 營造「互相傾聽、互相學習的教室」
• 「聆聽是教學的本質」,如果能營造互相
聆聽的關係,就能營造良好的人際關係,
就醞釀了良好的教學氣氛。不僅「聽」到
說話的聲音,更要「聽」兒童的樣子,
「聽」彼此的相互關聯;不僅用耳朵聽,
還要用心、用眼、用手、用口和用腦「聆
聽」。
教師的主要工作(教學)
‧聆聽
‧串聯 統整
‧回歸
(知識)
學習成立的條件
學習聆聽
語言有三種意義:
‧與教材的關係,
兒童的話語是由教材或教科書的哪裡觸發的?
‧與教師和同學的關係
兒童的發言是被教師或其他同學的哪一個發言觸發的?
‧與兒童自己經驗的關係﹝存在和自我﹞
他要表達什麼、說明什麼?
學習聆聽
• 聆聽,共鳴,即興演奏,構成了學習共同體的主旋律,這
些也正是新時代教師應具備的美學素養。
• 「職業」的「職」是指用耳朵聽聲音而工作的人,就像建
築工人要聆聽土地的聲音、材料的聲音和他人的聲音工作
一樣,教師也要傾聽各種聲音。
• 教師應該聽得到多元的呼喚:兒童的呼喚,知識的呼喚,
制度的呼喚,要仔細聆聽,才能回應:用愛來回應兒童的
呼喚;用真理來回應知識的呼喚;用正義來回應制度的呼
喚。這樣作,教師就能聽到自己的呼喚,並用誠實來回應
自己的呼喚!(Huebner,1999)
身體的力量

黑板前放了一個兒童座的小椅子,她坐下來,與兒
童的視線同高,她的身體為兒童的發言、或竊竊私
語,或幾乎不成聲音的聲音開放,隨時準備將發言
的兒童和聽的兒童關聯起來。她營造了誰都能安心
學習的環境,兒童們都帶著個性的、柔軟的、輕鬆
的表情,很自然的學習著。 佐藤學(2010:40)
蹲下來看見兒童看見的世界
增長教師教學知識
組教師策略聯盟
台灣首府大學
2014年 03月 18日

歐用生教授引導研究生探討「實徵論」、
「詮釋論」和「批判論」等三種教育研究取
向及其在研究上應用。
教學的本質
全神貫注(watchfulness)和思慮週密
(thoughtness)
「真正的教學是全神貫注的,而全神貫注來自於教
師看到情境中的善意,因此好的教師不只是教學,
他本身就是教學!」
教學的藝術是要閱讀學生帶給教師的未知,而不是
將自己的理念強加給學生(引自Wang, 2004, p.157)
身體的力量(佐藤學,2006)
 教師為每一個兒童開放,全身心的接納每個兒童,身體、姿態、
表情和語言與每個兒童思考的起伏變化相吻合,絲絲入扣。師
生間的呼吸合為一體,構成柔軟、明澄的互學關係,兒童們帶
著個性的、柔軟的、輕鬆的表情,很自然的學習著,對未知的
事物和異質的意見非常敏感,驚嘆聲像水的波紋一樣不斷的擴
散,從而使微妙的差異得以交互迴響。
 師生都輕身細語,聲調柔和而且溫暖,兩眼相視,溫情脈脈,
這正是潤澤兒童心田的課堂。這種寧靜使教室成為循循善誘的
課堂,教學成為與新鮮境遇(encounter)和發現的旅程,潤
澤了兒童的知性和感性。這不僅是一所學校的風景,也是學習
共同體的遠景。
「觸覺」的力量
經由皮膚的接觸
與客體(人事物)產生漸漸趨近
的感覺
「身體」的課程
相互具現化 (interembodiment)
交互性(reciprocity)
關係性(relationality)
交互肉體性(inter-corporeality)
「身體」的課程
相互具現化
身/心、內在/外在 交互作用
自我/他者 交互作用
自我/物體 交互作用
自我/環境 交互作用
被動的能動性
所謂的「教學」就是透過他者性
﹝alterity﹞、依賴性﹝dependency﹞、脆
弱性﹝vulnerability﹞和感受性
﹝receptivity﹞來思考的。
學生的創意依賴於教師的創意和開放,
沒有創意的教師,就沒有創意的學生。
這種依賴性也表示教師要傾聽他者,如
學生的聲音,並向他學習。
被動的能動性
• Morris(2008;2009)透過病體的教學
生病讓身心破碎,身體背叛,心靈也受創傷,但病
體本身就是教師,引導我們朝向智慧的傳統,將他
轉化為文字、音樂、藝術或神話,從文字、音樂、
藝術或神話中獲取意義。當生命經常處於不舒適和
緊張的狀態,原型的戲劇就更有張力;當生命遇到
困難時,人的心靈就越發揮作用。
經由病體的教學表示問不普遍的問題,問身體-靈
魂的問題。病體教導我們基本的(basics),教導我
們生命是神聖的,靈魂需要滋養,需深深的挖掘,
挖進困擾內,發現困惑才能治療。
被動的能動性
• 教育不能只強調進步、發展和獨立,教育研究也要
擴充範圍,包含依賴和迷失,在迷失、不可能和依
賴中,我們能發現有價值的事,如與他人同在的方
式,關懷、分享的方式,或有別於生長、成就或進
步的事。
• 生活不是在遠處的,而是面對面的,參與的,對日
常的奮鬥開放,挑戰我們將工作、生活和學習帶到
研究過程中。「注視著空虛,生活在迷失中,與空
虛和缺席和平共處,捨得而自在」。迷失、沮傷和
捨得正是創造的過程,模糊、矛盾和不確定性,能
發現新的可能性,展開新生活。
被動的能動性
• Morris(2008;2009)透過病體的教學
病體本身就是教師,引導我們朝向智慧的傳統,將它
們轉化為文字、音樂、藝術或神話,從文字、音樂
、藝術或神話中獲取意義。當生命經常處於不舒適
和緊張的狀態,原型的戲劇就更有張力;當生命遇
到困難時,人的心靈就越發揮作用。
經由病體的教學表示問不普遍的問題,問身體-靈
魂的問題。病體教導我們基本的(basics),教導我
們生命是神聖的,靈魂需要滋養,需深深的挖掘,
挖進困擾內,發現困惑才能治療。
教師身體
• 教師要專注的聆聽學生,更參與式的注
視他們的眼睛,更有洞見的覺知他們的
靈魂,以確認每個孩子的新奇性,並加
以激發。「假如大人真心的打開眼睛、
耳朵和心靈,活生生的孩子會給我們很
多教訓,關於孩子的,關於理解和詮釋
生命的新方式」(Wang, 2004) 。
學習共同體中的教師身體
耳朵( 聆聽)的力量
身體的力量
觸覺的力量
被動的能動性
哲學家的沉思
謝謝聆聽 敬請指教!
「體」驗學習
※
五感體驗課程(黃榆婷,2007)
※
社區體驗課程(姜秀潔,2008)
※
紫斑蝶課程(雲林縣成功國小,2008)
視覺:
五感課程
引導看周圍任何物件,可以引發感覺聯想,桌上的多媒材都
可以用來創作。
味覺:
五感課程
嘗酸溜溜檸檬,眼睛都皺成瞇瞇眼! 洋蔥的辛辣味,就是要
引起刺激﹗
觸覺:
五感課程
閉著眼睛仔細觸摸自己臉的創作,這是很多人前所未有的新
體驗!
嗅覺:
五感課程
聞一聞線香,它引起什麼感覺呢? 聞一聞醋,又有什麼感覺?
聽覺:
五感課程
節奏強烈的音樂,讓麗華老師和現場老師 隨著音樂帶領五覺,引
發聯想,都很high,隨著音樂擺動肢體,開心得不 老師們好用
心地埋頭創作!得了!
「體」驗學習
※
感官
兒童的「眼睛」張得特別大,「耳朵」
聽得特別細微,「鼻子」聞得特別清楚,
「嘴巴」嘗到的滋味特別甜蜜,「手」
的觸覺特別敏銳。(姜秀潔,2008)
「體」驗學習
※
地方(place)
社區探訪
解說
紀錄:文字、照片、圖片、畫、、、
發表:語、文、詩、歌、、、
Place-based praxis
※ 社區沒什麼特別的
※ 社區有這麼多無可取代的東西
※ 這些都是前人創造和累積的
※ 社區理解、關懷、和認同
※ 行動 :感恩卡、社區標誌、清掃、、
Existence learning
※ 我是誰?我為什麼在這裡?
※ 課程是豐富的
※ 教學是存有
※ 研究是祈禱
※ 敬畏和驚奇
「體」驗學習
※
求知的方式
※
存有的方式
※
社會的意義
結語
※
讓「身體」回到「課程」
※
詩性和理性交融
※
3S的課程:
science、story、spiritual
逝者如斯乎,
不捨晝夜!
如果孔子站在後勁溪畔?
大班教學為何難以改變?
Vico( 1744)的詩性智慧
▼人類社會的起源是「詩性」的;
▼兒童天生的本能也是「詩性」的;
無知、感性、熱情、野性、身體,
想像力、創造力、模仿力、毅力、記憶力、好奇心、探索,- 感官、感覺、實作、操作、創作- 故事、神話、敘說、迷信,- -
▼以「智慧」( 神、宗教)以克制「詩性」
▼ 「理性」壓制了「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