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勒的目标模式 - 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泰勒的目标模式 - 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

课程开发简介
 概念
• 课程开发(curriculum development):确定或创
造课程的过程及其所依据的各种理论取向。
• 课程开发模式: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根据某种思
想和理论,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管
理手段,以及制定课程评价原则、方法等而形成
的一个系统。
主要类型:
目标模式
过程模式
实践模式
一、目标模式(objective mode1)
概念:
以目标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核心,围绕
课程目标的确定及实施、评价而进行课
程开发的模式。
作用:
目标模式不仅可以应用于任何学科、任何
水平的教材与教学方案的研制和处理,而
且它提出了一系列较容易掌握的、具体化、
层次化的程序及方法,对于提高教学效率,
提高教育教学过程的计划性、可控性, 具
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主要代表:拉尔夫·泰勒
•前辈:
博比特:首先对社会需要和人类生活的
活动进行科学分析,从而确定目标,编制课
程。
查特斯:分析成人活动得出课程的目标;
把理想也视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强调系
统知识的学习等。
博、查理论的局限性:
• 忽视儿童需求;
• 把学校当成工厂,把学生视为有待加
工的原料;
• 基于“活动分析”、“工作分析”的
课程开发过程仿似工厂产品的开发,
相当机械,“见物不见人”。
泰勒原理
• Ralph Tyler: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
课程论专家、评价理论专家, “现
代课程理论之父”、“当代教育评
价之父”。
• 其理论是里程碑式的,是现代课程
理论的重要奠基者。
•著作:
Constructing Achievement
Tests(1934);
Principles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1949),etc.
•直接动因:
the Eight Year Study
目标模式的主要内容:
What
educational purposes should the
school seek to attain?
What
educational experiences can be
provided that are likely to attain these
purposes?
How
can these educational experiences
be effectively organized?
How
can we determine whether these
purposes are being attained?
泰勒原理
• 确定教育目标
• 选择教育经验
• 组织教育经验
• 评价教育计划
“永恒的分析范畴” :
 purpose

content

organization

evaluation
——W.H.Schubert
课程开发程序
课程目标的确定
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课程实施
课程评价
Tyler 课程开发模型
社会
学科教材
来源
哲学
尝试性目标
学习者
选出的经验
筛子
心理学
评价
精确目标
确定教育目标
• 目标来源:“任何单一的信息来源,都不足
以为明智而又全面地选择学校目标提供基
础。”
——对学习者的研究;
——对校外当代生活的研究;
——学科专家的建议;
(1)对学生的研究
——了解学生的现状;
——把学生的现状与理想的常模作比较,从中找出差
距,这种差距就是教育的目标。理想的常模是教育者
心中要培养人的形象。
——在后来的研究中,泰勒不断修正这种偏颇。到
1976年时,他在“Two New Emphases in
Curriculum Development”指出,“课程的基本原
理应该十分强调在课程设计中对学生的兴趣、活动、
问题和所关心的事情给予认真关注。凡有可能和合适
的机会,应该让学生参与课程的设计和评价。”
(2)对当代生活的研究
教育目标必须反应当代社会生活的内容,使学生能
够为参与社会生活做好准备。
泰勒建议通过“工作分析(job analysis)”、
“活动分析(activity analysis)”等方法,对社会
生活进行分析,选择当代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方面,
不要让学生学习过去很重要,但今天已失去意义的
内容。
(3)学科专家的建议
——“我们应该对那些将要在您所在的学科
领域从事极高深研究的学生提供什么样的
基础教学呢?”
——“您这门学科对那些不打算成为该学科
领域专家的学生的教育能做出什么贡献?
您这门学科对外行和一般公民能有何贡
献?”
• 目标表述:行为——内容二维图表
——“最有效的陈述目标的形式,是以这样
的措辞来表述:既指出要使学生养成的那
种行为;又言明这种行为能在其中运用的
生活领域或内容。”
——二维图表将每一个教育目标分解成行为
和内容两个方面。
•选择经验
——学生是否有机会去实践这些经验;
——学生力所能及的经验;
——学生学完后会获得满足和强化的经验;
•组织经验
——连续性:对于重要的目标,要让学生有机会反复接触
——顺序性:使后学建立在前学的基础上
——整合性:课程经验横向联系
•评价
——确立评价目标;
——确定评价情境;
——设计评价手段;
——利用评价结果;
评价
意义
1、提供了一个课程研究的范式;
2、将评价引入课程开发过程;
3、建立了课程开发的目标模式。
批判
1、忽视了学生的需求;
2、以目标为导向的课程开发是一个机械
的、封闭的、直线式的系统。
目标模式的几个变式
• 1、塔巴模式
诊断需求
陈述目标
选择内容
组织内容
选择学习经验
组织学习经验
确定评价的对象与方法
检查平衡性和顺序性
2、惠勒(Wheeler)模式
1、宗旨、目的、目标
2、选择学习经验
3、选择内容
5、评价
4、组织并整合学习经验和内容
3、坦纳夫妇模式
目标
教材
哲学
评价
方法与组织
认知领域目标分类
•
创造
•
评价
•
分析
•
应用
• 理解
• 知识(记忆)
22
情意领域目标的分类
• 接受
•
•
•
•
反应
重视
组织
品格形成
23
技能领域目标的分类
• 知觉
• 准备
• 指导反应
• 机械练习
• 复杂的外显反应
• 适应
• 创作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