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版1)簡報 - 國小性別平等教育網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簡版1)簡報 - 國小性別平等教育網

當王子變成公主
從媒體識讀談性別平等教育
管中祥
中正大學傳播學系助理教授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 先想個問題,媒體對我們有什麼樣的影
響?
• 媒體影響我們的不只是 行為,還有認知,
及世界觀、價值觀。
• 你認為你看到的是「真的」嗎?
•
• 妳能辨別媒體訊息的真與假嗎?
• 面對充滿虛假與偏見的媒體世界,我們
可以怎麼辦?
•他們是誰?
• 媒體宛如hidden curriculum 隱藏課程,
如果沒有能力解構媒體的再現事實,那
麼在過程中,慢慢的影響與建 構學童的
價值觀。
我們再來看以下的數據
• 美國凱斯家庭基金會(Kaiser
Family Foundation)在1999年做過
一個「兒童與媒體調查」顯示:
2-8歲的幼兒天看2小時又46分鐘
的電視,以及28分鐘的錄影帶;
8-13歲的小孩每天看電視的時間
是3小時又37分鐘,和29分鐘的錄
影帶。
• 依據富邦文教基金會2008年
所作的調查,青少年網路一
週使用時數最高,約使用十
六小時,電視則為使用時數
第二高之媒體,一週平均約
使用十五小時二十分鐘。
• 根據富邦文教基金會2003年6、7月
間針對全國國小三至六年級學童進
行「媒體使用行為」問卷調查,學
童每週平均花20個小時看電學童每
年待在學校裡上課的時間約為1225
小時,但看電視加上網卻要花去
1540個小時,學童使用媒體的時間
遠超過上學。視。若進一步換算,
• 「天生買家─搶救買無止盡的下
一代 」一書指出,3歲或3歲半的
幼兒已經相信,品牌會表達個人
特質,例如:很酷、很厲害或很
聰明,到了入學階段,他們接觸
到品牌已經有兩百多個。一般而
言,美國的小孩一年看四萬個電
視廣告,並且要求購買3000件商
品。
該書作者也發現
1.高度沈溺於消費會造成憂鬱、焦
慮 、低自尊心。
2.花越多時間看電視及接觸其它媒
體的孩子,越會沈溺於消費之
中。因為電視引發一個人的不
滿足,促使人想要擁有更多東
西和金錢,也讓孩子很注意品
牌和商品的價值。
媒體識讀教育的發展
• 媒體素養教育在國外行之多年,BBC成立沒有多久,
就開始播出與媒體教育有關的節目與課程,而法國、
日本、美國、澳洲、西班牙、菲律賓、香港、加拿大
也從1960年代,陸續在其公民教育中開設媒體生產、
文本分析、閱聽眾訊息解讀與意義建構的課程。
台灣起步較晚,近年來才有公共電視、富邦文教基
金會、媒體識讀教育中心、社區大學、台灣媒體觀察
基金會以及世新大學與政治大學等非營利團體推動此
項教程,而教育部也於2002年完成「媒體素養教育政
策白皮書」,並正式宣佈推動媒體素養教育落實於國
家體制。
媒體識讀教育的發展
• 教育部於民國91年公布<媒體素養教育政策白
皮書>,加強全民媒體素養教育之推展,民國
88年永和社區大學便開始開設「媒體識讀課
程」,陸續包括板橋、苗栗、中正、文山、南
島等多所社區大學也陸續開設相關課程,民國
93年,在教育部的支持下,社區大學全國促進
會與公共電視、媒體改造學社等團體共同舉辦
「媒體素養社區推廣計劃」。培育社區媒體素
養種籽師資,協助講師至社區大學開課,並給
予宣傳及教學上的相關協助。從88年至今,社
區大學的媒體識讀相關課程已經超過30門課。
什麼是媒體素養教育
• 「媒體識讀(素養)教育」,有別於過
去培養媒體從業人員的媒體專業教育,
教育對象的主體的全體公民,教育目標
的主軸在於培養全民具備思辨與產製資
訊,成為媒體公民。
媒體識讀教育的重要性
• 媒體識讀教育是一種「公民教育」,目
的是要造就民主社會中,對無所不在的
資訊具有主體意志、獨立思考的公民,
以達成『健康媒體社區』,提高社會文
化多樣性與健全公民社會的發展。
媒體識讀要知道些什麼?
• 我們必需清楚,我們所聽見、所看到的,
都只是一種「再現」,是符號選擇、組
合與加工的結果。亦即,閱聽人所接觸
的,不是事件的本身,而是事件的呈現。
同時,符號不只是符號,皆有其相對應
的價值。
新聞的製作像作菜
買菜
煮菜
記者
編輯
選擇
組合
• 女/性被突顯了什麼特徵?
• 讓我們再回來討論媒體如何呈現性別的
刻板印象與性別關係!
名女人
女性政治人物
媒體對不知名女性的再現
• 這些女性通常是社會的弱勢者、中下階層、
外來者,他們沒有名字,但是有集體的形
象,例如:靠身體來賺錢、成為被物化的
對象、缺乏知識素養、會製造社會問題、
需要加以矯正…。
• 家庭裡/外的女人
• 除了新聞,戲劇與卡通的女性形象又是
如何?
戲劇中呈現的男性與女性比較表
男性
• 高度冷靜,自信滿滿與果斷
理性
• 高成就者,在男女關係中具
宰制權,男性需主導才有出
息。
• 男性成熟、老成更有魅力,
• 男性有專業能力,但不擅於
看管小孩,照顧家務。
• 男性不擅於人際關係,不知
如何和小孩談心。
女性
• 女性和男性出現的比例差距
甚大(1:3)。
• 女性是年輕貌美,目的在討
好男性。
• 女性若兼具多重角色,應該
家庭與事業兼顧得宜。
• 女性是依賴男性的附屬品,
決定權在男性,女性是花瓶
。
• 女性習以美貌與身體取得權
力。
• 女性成為暴力受害者,而漸
被認為正常。
<資料來源:吳心欣(1999),兒童電視觀看之性別刻板印象解讀型態研究。政治大學廣電所碩士論文>
卡通中的男性與女性比較表
男性
女性
• 多擔任主角,男女比為
• 女生強調外在,明顯刻畫
與年齡不符的身體曲線與
4:1。
• 身強體壯打扮帥氣,夠『
性特徵。
• 女性面對危險大多只會尖
酷』。
• 男性多扮演英雄的角色,
叫或暈倒等待男性救援。
主要的目的在於救援嬌弱 • 女英雄大多需要透過「變
身」才能展現神奇的力量
的女性。
。
<整理自:吳知賢(1998),兒童與電視。台北:桂冠圖書。>
廣告中呈現的男性與女性比較表
男性
• 男性在外貌上陽剛、有力。
• 先天是領袖與發號施令者。
• 男性是家庭高經濟財貨的提
供者。
• 窺視女人是男人的本性。
女性
• 女性是屬於家庭,與家庭產
品密不可分。
• 女性的天職是照顧者。
• 女性如上職場,則需家庭與
事業兼顧。
• 女性是接受指令的服從者。
• 女性的價值產生於男性的肯
定中。
• 女性之間存在永恆的美貌競
爭。
• 美貌迷思、物化女性。
<資料來源:吳翠珍(2001),媒體素養非同步教學,http://elearn.cc.nccu.edu.tw >
媒體的性別刻板化
• 性別刻板印象即是對男女角色有著僵化、
過度簡化,並二分法呈現男女各自不同
的性格、態度、生活方式或職業等。其
結果不僅忽略個別異 ,同時也隱藏某些
的價值觀與意識形態,甚至是性別關係。
因此,當我們討論媒體中的性別再現時,
更不能忽略存在的歧視與意識形態問題。
媒體裡的性別角色可以反轉嗎?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
電話:02-23643062
網站:http://www.mediawatch.org.tw/
小小媒體觀察家媒體識讀網:
http://literacy.mediawatch.org.tw/
媒體觀察站媒體識讀廣播節目
http://radio.mediawatch.org.tw
(每週五晚上6:10-7:00,教育廣播電台全國播出)
■管中祥的聯絡方式
電郵:[email protected]
個人網站:http://www.benla.idv.tw/
部落格:http://blog.roodo.com/ben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