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第一講
性別平等教育
Special Report
龍昇國小
王偉丞.林郁芳老師製作
課程規劃
第一講
第二講
第三講
第四講
何謂性別刻板印象
何謂性別歧視
媒體識讀
結論
第一講 何謂性別刻板印象?
在傳統以男性為主的父權社會文化下,男性表
現陽剛的行為獲得讚賞,女性在表現陰柔的行
為上獲得讚賞;要求男性要勇敢、獨立、理性、
果斷、堅毅、主動,要求女性要溫柔、整潔、
文靜、被動、同情、依賴、委婉,久而久之逐
漸形成男性就是要陽剛,女性就是要陰柔的性
別角色刻板印象。
以職業選擇為例,男性多傾向選擇具陽剛味的工
作,例如工程師、醫師;女性傾向選擇陰柔的工
作,例如老師、護士等。
在科系的選擇上,男生會選擇理工科,女性會選
擇文科或商科。
在休閒活動上,男生總認為要從事較為陽剛的活
動,女生則會自我設限喜歡從事文靜的活動。
對外表的看法,女生被認為應該長得白白淨淨,
要有身材曲線,男生的外表則不用太要求。
甚至在生涯的發展或競爭上,女性還會有所謂的
「害怕成功」傾向,害怕自己的成就高過於男性,
使自己失去女人味,寧可屈居副手或放棄高昇的
機會。
第二講 何謂性別歧視?
性別歧視,就是以性別為基礎而產
生的一種歧視現象,它可以表現在
男性對女性的歧視;也可以表現為
女性對男性的歧視。
校園中也有性別歧視嗎?
「媽媽起得早,媽媽早起忙打掃;爸爸起
得早,爸爸早起看書報」
以上這則二十年前的國語課文,因為婦女
新知基金會的性別檢視而聲名大噪。
之後,國立編譯館自知其中的性別偏見,
因此將「媽媽早起忙打掃」改成了「媽媽
早起做早操」。
性別刻板印象對於女性在校園生活與學習所造
成最大的影響在於學校經常會利用性別刻板印
象做為工作分配的主要依據。
例如我們經常認為女生較細心,力氣較小,需
要被保護,在分派工作時就會讓女生從事一些
需要細心、耐心但不需太大力氣的工作。就像
我們經常見到體育股長是男生、學藝股長是女
生;女生幫老師送簿子、倒茶水,男生則幫老
師搬東西一樣。
有人曾說:「觀察一個國家的公共廁所,可以
衡量這個社會兩性平等的程度。」同樣地,一
所學校校園內廁所的狀況也可以反映此校兩性
平等的程度。我們經常只注意到男廁與女廁在
「量」上的平等,卻忽略女性使用廁所平均而
言較男性需更長的時間。
性別刻板印象所造成的影響,不但是男女學生
間工作、資源分配不公,男女老師間也存在著
同樣的問題。在國小的運動會上,男老師總是
擔任裁判、頒獎人的工作,而司令台上的司儀、
獎牌的遞送者卻往往都是女老師;男老師負責
運動會競賽的部分,女老師負責大會舞,諸此
種種皆是不斷地在複製傳統男女的性別刻板印
象和性別分工。
第三講 媒體識讀
媒體是兒童性別社會化過程中重要的資訊,研
究證實人們長期接觸媒體造成的「媒體真實」
會取代了他們的真實社會經驗,導致「媒體化
的世界觀」的形成。兒童的性別態度的確會受
到媒體形塑的性別態度影響。許多研究更證實,
媒體常慣性地強化傳統社會性別刻板印象。更
有些研究顯示,看電視越多的兒童對兩性的角
色模式和性別態度反而最易刻板化。
在生活周遭這麼多廣告中,你一定看過
各式各樣的廣告代言人,說說看,你認
為下列這些產品的代言人,應該由男生
擔任的是哪些?應該由女生擔任的是哪
些?而男女都可以擔任又是哪些?
□運動球鞋
□醬油
□手機
□汽車
□冷氣機
□可樂
□咖啡
□沐浴乳
□果汁
□減肥食品
□手提電腦
□洗髮精
□洗衣機
算算看,□裡的答案各是幾個?並
想想看,這些平常不管男生女生都
可能會使用的產品,為什麼在你心
目中,會有應該由男生代言或女生
代言的區別?
休息一下,進個廣告
媒體對性別角色的刻畫,並不能真實反映出社
會真實的面貌。在多元的社會中,男生與女生
的職業越來越沒有性別的界限,越來越多的女
性因為擁有專業能力而擔任重要的職位,如我
國的前副總統呂秀蓮、美國國務卿萊斯,都是
很傑出的女性政治人物。
雖然電視或媒體上有許多刻板印象,但也可應
用一些正面、反性別刻板化的節目,來幫助兒
童瞭解世界的兩性的多元化與多樣性。老師和
家長也可同時培養兒童的批判性電視觀看的能
力,學習判斷節目的價值,懂得分析節目的元
素,欣賞節目的美感,更能進一步省思性別刻
板印象對自己生活的影響。同時透過有趣又生
活化的學習過程,瞭解不同兒童怎樣來詮釋媒
體的刻板印象與理由,將更能幫助孩子體會人
類真實的多元經驗。
第四講 結
論
克服性別刻板印象,人生更寬廣
了解了性別刻板印象是什麼、及其影響與發展
後,不知道您是不是願意放下性別刻板印象的
框架與束縛,給自己一些機會去開發自己不同
的層面與可能性,如果這樣做,您將會發現,
生命的寬度加寬了,跟人的互動變深了,生活
的趣味多了,人生的視野提昇了。
參考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吳心欣(1999),兒童電視觀看之性別刻板印象解讀
型態研究。政治大學廣電所碩士論文>
<資料來源:吳翠珍(2001),媒體素養非同步教學,
http://elearn.cc.nccu.edu.tw >
<整理自:吳知賢(1998),兒童與電視。台北:桂冠圖書。>
吳翠珍.『男女大不同?』談媒體的性別呈現。人本教育札記2002
年12月號
何春蕤. (1998). 性/別校園:新世代的性別教育。台北:元尊文
化。
吳瑾嫣、唐筱雯、程衛東、鄭敏慧、陳勃如、王甄妤、郭蔚施、
吳昱廷. (1997). 都市婦女人身安
全空間設計準則. 性別與空間研究室通訊第四期,1-74頁。台北:台大
性別與空間研究室.
小小媒體觀察家http://www.mediawatch.org.tw/literacy/?p=17
http://www.yzu.edu.tw/yzit/st/psy/sex/sex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