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典型肉制品加工工艺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第七章典型肉制品加工工艺

第七章
典型肉制品加工工艺
第一节 西式肉制品加工

西式肉制品起源于欧洲,在北美、日本及其他
西方国家广为流行,产品主要有香肠、火腿和
培根三大类。

从20世纪的80年代初开始,全国肉类企业从德
国、荷兰、丹麦、法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引
进香肠和火腿的加工设备,使我国肉制品品质
的构成发生了根本变化,西式肉制品的产量迅
速增加,并涌现出了一些大型熟肉制品加工企
业,促进了我国肉制品加工也的进步和发展。

在现代人们生活中,肠类制品(sausage)是一种
优质的方便食品。

我国香肠技术是由国外传入的。我国最早的香肠
品种是小红肠和大红肠,我国各地在国外传入的
香肠配方基础上,结合我国特点和口味,改用中
式口味的配料,并用纯猪肉为配料,逐渐形成了
一大批中式口味的香肠新品种。

香肠类制品是我国肉类制品中品种最多的一大
类制品。它是以畜禽肉为主要原料,经腌制(或
未经腌制)、绞碎或斩拌乳化成肉糜状,并混合
各种辅料,然后充填入天然肠衣或人造肠衣中
成型,根据品种不同再分别经过烘烤、蒸煮、
烟熏、冷却或发酵等工序制成产品。

由于所使用的原料、加工工艺及技术要求、调
料辅料的不同,所以各种香肠不论在外形上和
口味上都有很大区别。
一、香肠制品的分类
1、国内分类:按其加工特点分为中式香肠和西式
香肠

在我国各地的肠制品生产上,习惯上将中国原
有的加工方法生产的产品称为香肠或腊肠,把
国外传入的方法生产的产品称为灌肠。
中式和西式肠制品的区别
中 式 香 肠
西 式 灌 肠
原料肉
以猪肉为主
除猪肉外,还可用牛肉、马肉、
鱼肉、兔肉等
原料肉的处
理
瘦肉、肥肉均切成
肉丁
瘦肉绞成肉馅,肥肉切成肉丁或
瘦肉、肥肉都绞成肉馅
辅调料
加酱油,不加淀粉
加淀粉,不加酱油
日晒、熏烟
长时间日晒、挂晾
烘烤、烟熏
2、国外香肠制品分类

鲜肠类、生熏肠、熟熏肠、干制和半干制香肠。

鲜肠类:新鲜肉制成,未经煮熟和腌制。未食
用时通常在冷却或冻结条件下保存。鲜肠类在
冰箱中的保存期不应超过3天,食用前应经熟制。

生熏肠:可用盐和硝酸盐腌制或未经腌制的原
料,并要经过烟熏而不进行水煮,因此肉还是
生的,食用前应保存在冰箱中,保存期不应超
过7d。消费者在食用前要进行水煮,因而叫生
熏肠。
2、国外香肠制品分类

熟熏肠:原料与香辛料调味品等的选用与生熏
肠相同,搅拌充填入肠衣内后,再进行烟熏水
煮,此种肠最为普通,占整个灌肠生产的一大
部分,我国灌肠生产一般采用这种方法。

干制和半干制香肠:原料需经过腌制,一般干
制肠不经烟熏,半干制肠需要烟熏,这类肠也
叫发酵肠。一般都要经过发酵、风干脱水的过
程,并保持有一定的盐分。在加工过程中重量
减轻25%~40%,因而在夏天放在阴凉的地方
不用冷藏也可以长时间贮藏
二、一般加工工艺

以哈尔滨红肠为例。

原料的选择和粗加工 → 肉的切块 →肉的腌制
→ 绞碎→斩拌→制馅 → 灌制 → 烘烤 →煮制
→熏制→冷却→成品
工艺要点
1、原料的选择和粗加工

牛肉和猪肉是红肠的主要原料。羊肉、兔肉、
马肉、禽肉等也可做红肠的原料。

猪肉在红肠生产中一般是用瘦肉和皮下脂肪作
为主要原料。牛肉在红肠生产中只用瘦肉部分,
不用脂肪;牛肉中瘦肉的粘着性和色泽都很好,
可提高结着力,增加产品弹性和保水性。

原料肉去除筋腱及污物,切成大块或长条。
2、肉的腌制
①瘦肉的腌制:食盐为3%,亚硝酸盐10g/100kg。
还可加0.4%的磷酸盐和0.1%的抗坏血酸盐;应
将腌料与肉充分混合进行腌制,腌制时间为3d;
温度为4~10℃。
②脂肪的腌制:用盐量为3-4%,不加硝酸盐。去
皮脂肪的腌制方法与瘦肉相同,带皮大块脂肪
要在脂肪表面均匀地擦上一层盐,进行码垛腌
制。
3、制馅

腌制好的瘦肉用绞肉机绞碎,绞肉机筛孔直径
为3~5mm。将腌制后的脂肪切成1cm3的小块。

拌馅:先加入猪瘦肉和调味料,拌制少许后,
加定量水继续拌制,最后加淀粉和脂肪块。拌
制时间一般为6~10min。拌馅是在拌馅机中进
行的;由于机械运转和肉馅的自相摩擦产生热,
肉馅温度不断升高,因而在拌馅时要加入凉水
或冰水,加水还可以提高出品率,且可在一定
程度上弥补熏制时重量的损失。
4、灌制

用猪小肠肠衣,肉制
品厂一般都用灌肠机
灌制。其方法是把肠
馅倒入灌肠机内,再
把肠衣套在灌肠机的
灌筒上,开动灌肠机
将肉馅灌入肠衣内。
5、烘烤

经晾干后的红肠送烘烤炉内进行烘烤,烤炉温
度为70~80℃,时间为25~30min。

经烘烤的蛋白质肠衣发生凝结并使其灭菌,肠
衣表面干燥柔韧,增强肠衣的坚固性;使肌肉
纤维相互结合起来提高固着能力;烘烤时肠馅
温度升高,可进一步促进亚硝酸盐的呈色作用。
6、煮制

煮制后使瘦肉中的蛋白质凝固,部分胶原纤维
转变成明胶,形成微细结构的柔韧肠馅,使其
易消化,产生挥发性香气。杀死肠馅内的条件
病原菌(68~72℃),破坏酶的活性。

煮制方法,一种是蒸汽煮制,另一种为水煮制
法。

80-85℃,30-40min,肠体中心温度74℃。
7、熏制

红肠煮制之后要进行烟熏,因为经煮制后变成松
软状态,肠体的色泽变得暗淡无光,这种灌肠不
易保存,所以要经过烟熏。

熏烟过程可除掉一部分水分,使肠变得干燥有光
泽,肠馅变鲜红色,肠衣表面起皱纹,使肠具有
特殊的香味,并增加了防腐能力。

烟熏温度,不能升温太快,否则易使肠体爆裂,
应采用梯形升温法,熏制温度为35-55-75℃,熏
制时间8~12h。
三、发酵香肠

发酵肉制品是指在自然或人工控制条件下,利
用微生物发酵作用,产生具有特殊风味、色泽
和质地,且具有较长保存期的肉制品。

因肉制品在加工过程中经过了生物发酵,由特
殊细菌或酵母,将糖转化为各种酸和(或)醇,使
肉制品的pH值降低,并经低温脱水使Aw下降,
因此,准确地讲应称其为发酵干燥肉制品。

发酵肉制品在美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已成
为一种传统的发酵食品,它具有工艺考究、色
香浓郁、风味独特的特点。肉和肉制品的干燥
和发酵是世界上最原始、最古老的贮藏方法,
在大多数情况下发酵和干燥联合进行。

传统发酵肉制品生产中发酵所需的微生物是偶
然从环境中混入的“野生”菌,而现在一般用
筛选甚至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培育的微生物。
常见的分类

按地名:这类命名方法是最传统也是最常用的
方法,如黎巴嫩大香肠、塞尔维拉特香肠、萨
拉米香肠等。

按脱水程度:根据脱水程度可分成半干发酵香
肠和干发酵香肠。①半干发酵香肠的含水量为
40-45%,②干香肠的含水量为25-40%。

根据发酵程度 根据发酵程度可分为低酸发酵
肉制品和高酸发酵肉制品。
低酸发酵香肠

传统上认为低酸肉制品的pH值为5.5或大于5.5。
这类肉制品在欧洲和其他大陆有悠久的历史,欧
洲的传统风味香肠通常是发酵、低温干燥,而中
国香肠是升温干燥。

著名的低酸发酵干燥肉制品有法国、意大利、南
斯拉夫、匈牙利的萨拉米香肠。

这类发酵香肠发酵周期较长,一般采用低温自然
发酵,不添加碳水化合物,风味自然。
高酸发酵香肠

不同于传统低酸发酸肉制品,绝大多数高酸发
酵肉制品用发酵剂接种或用发酵香肠的成品接
种。而接种用的微生物有能发酵添加的碳水化
合物而产酸的菌种。因此,成品的pH值在5.4以
下。

由于使用了发酵剂,香肠失重15%-20%就足以
达到要求的Aw,因此失重通常比低酸发酵肉制
品低。
四、西式火腿

西式火腿一般由猪肉加工而成,与我国的传统
火腿的形状、加工工艺、风味等有很大的不同,
除带骨火腿为半成品,去骨火腿和盐水火腿均
为可直接使用的熟制品。

其产品色泽鲜艳、肉制细嫩、口味鲜美、出品
率高,且适合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产品标准
化程度高,近年来发展很快。
生产工艺
方火腿

原料选择→去骨修整→盐水注射→滚揉按摩→充
填成型→蒸煮→冷却→包装贮藏
高温杀菌火腿肠

原料肉处理→腌制→斩拌→充填→杀菌→冷却
第二节 中式肉制品加工

中式肉制品是我国多年肉类加工实践的结晶,因
其颜色、香气、滋味和造型独特而著称于世,一
般具有地方特色,其中腌腊制品、酱卤制品、烧
烤制品和干制品是中式肉制品的典型代表。

中式肉制品尚存在加工规模小、工艺落后、设备
简单、包装陈旧、产品单一和卫生条件差等缺点,
因而不利于消费,难以实现工业化、自动化生产,
因此传统肉制品的工艺现代化是我国肉制品加工
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腌腊制品

腌腊制品是肉经腌制、酱制、晾晒(或烘烤)
等工艺加工而成的生肉制品,食用前需经熟化
加工。

根据腌腊制品的加工工艺及产品特点将其分为
咸肉类、腊肉类、酱肉类、风干肉类和腊肠类。
1、中式火腿加工

火腿品种繁多,以浙江省出产的金华火腿最为
有名,另外还有江苏省如皋火腿,云南省宣威
火腿,贵州省威宁火腿等。

金华火腿以色、香、味、形“四绝”闻名于世,
相传起源于宋代,距今已有800余年的历史,
1915年在巴拿马国际商品博览会上获得商品一
等奖,1981年又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优质产品
金质奖。
金华火腿加工特点

猪种为金华猪,又叫“两头鸟”,是我国最名贵
的猪种之一,这种猪生长快,脂肪沉积少,皮
薄肉嫩,瘦肉多,适于腌制。

加工工艺精细,技术精湛。在整个加工过程中,
从选料、腌制、洗晒、发酵、整形、分级保管
等方面,均有系统的程序和正确操作方法。

气候和地理条件得天独厚,也是某些地区难以
具备的。
加工工艺流程

鲜猪肉后腿 → 修割→ 腌制 → 浸腿 → 洗腿→
晒腿 → 整形 → 发酵→落架堆叠→成品
(1)鲜腿的选择与切割

重量:鲜腿重量以5-8kg为宜,过大时不易腌透
或腌制不均匀;过小肉质太嫩,腌制时失水量
大,不易发酵,肉质咸硬,滋味欠佳。

皮薄:腌制火腿的鲜腿皮愈薄愈好,粗皮大腿,
腿心瘪薄,有严重红斑者不宜加工火腿。

肥膘:肥膘要薄,一般肥膘厚度在2.5cm左右,
色要洁白。

腿形:选择细皮小爪,脂肪少,腿心丰满的鲜
腿。
修整

先用刀刮去皮面的残毛
和污物,使皮面光洁。

然后用削骨刀削平耻骨,
修整 坐骨 , 斩去脊骨,
使肌肉外露,

再 将 周围过多的脂肪和
附着肌肉表面的碎肉割
去,将鲜猪腿修整成“琵
琶形”,腿面平整。
(2)腌制

修腿后即可用食盐和硝石(硝酸盐)进行腌制,
腌制是加工火腿的主要工艺过程。

腌制火腿的气温对火腿的质量有直接的影响,根
据金华地区的气候,在11月至次年2月间是加工火
腿的最适宜的季节。温度通常在3~8℃,腌制的
肉温约在4~5℃。

在一般正常气温条件下,金华火腿腌制过程中敷
盐与倒堆七次,主要是前三次敷盐, 6~10kg的
鲜腿,腌制时间约40天左右。
第一次上盐(出血水盐)

将腿肉面敷一薄层盐,并在敷盐之际在腰椎骨
节、耻骨节以及肌肉厚处敷少许硝酸钠。然后
以肉面朝上重复依次堆叠,并在每层之间隔以
竹条,在一般气温下可堆叠12-14层。

这次用盐以少而均匀合理,占总添加盐量的810%。因为这时腿肉含水分较多,盐撒多了,
难停留,会被水分冲流而落盐,起不到深入渗
透的作用。
第二次上盐

第一次上盐后经24小时进行第二次上盐,也叫
上大盐,加的数量最多,约占总用盐量的50%。

腰荐骨、耻骨关节和大腿上部的肌肉较厚处用
盐量多,因这三个部位不仅肌肉厚而且在肌肉
内部包藏有扁圆形大腿骨、耻骨,故必须多加
盐量以加速食盐的渗透。

第二次敷盐后堆叠方式与第一次敷盐后堆法相
同。
第二次上盐

这次上盐后肌肉变化比较明显,肌肉组织呈暗
红色,特别是经过两天腌制后更为明显。

其次肌肉脱水收缩变得坚实,腿呈扁平状,中
间肌肉处凹陷,而四周因多脂肪而显得突起而
丰满。

第二次上盐也叫上大盐,一定要在出血水盐的
次日,因为鲜肉经过出血水盐后,已开盐路,
这时盐分渗透最快,若误期就易导致变质。
第三次上盐

在上大盐后4~5天进行,这次用盐量要根据火
腿的大小不同,控制腿面盐层的厚度。若火腿
较大,而脂肪层又较厚,则应多加盐量,对小
型火腿则只是修补而已,然后重新倒堆,将原
来的上层换到底层。
第四次上盐

第三次上盐后经5~6天后进行第四次,用盐量
更少,一般只占总用盐量的5%左右,主要看不
同部位腌透程度,这时火腿有的部位已经腌好。

鉴别火腿是否腌好或不同部分是否腌透,以手
指按压肉面,若按压时有充实坚硬的感觉,说
明已腌透,否则虽表面发硬而内部空虚发软,
表明尚未腌透,肉面应保存盐层。
第五、第六次上盐

这二次上盐间隔时间为7天左右,这次敷盐主要
视火腿的大小或厚薄不同,肉面敷盐的面积更
为明显地集中,露出肌肉面积更大些。

火腿已大部分腌透,主要在脊椎骨下部的肌肉
尚未完全腌透,仍然很松软,应上少许盐。火
腿的颜色转变成较鲜艳的红色。

经过第六次上盐后,腌制时间已近30天,小腿
已可挂出洗晒,大腿进行第七次腌制。
(3)洗晒和整形

鲜腿经腌制后,腿面上留有粘腻油污物质,通
过清洗可除去污物,便于整形和打皮印。

将盐污和油垢洗净,使肌肉表面露出红色。

浸泡洗刷完毕,每两只火腿用绳结在一起,挂
在晾腿架上晾晒,约经4h,待肉面无水微干后,
进行打印商标,再经3~4h,腿皮微干使肉面尚
软开始整形。
整形分三步:

在火腿部(即腿身),用两手从腿的两侧向腿
心挤压,使腿心饱满,成橄榄形;

在小腿部,先用木棰敲打膝部,再将小腿插入
校骨橙圆孔中,轻轻攀折,使小腿正直,至膝
踝部无皱纹为止;

在腿爪部,将脚爪加工成镰刀形。

整形后继续曝晒,在腿没变硬前接连整形2~3
次(每天一次)。
(4)发酵

发酵作用是达到火腿成熟,因为经腌制后还没
有达到特有的芳香气味,还必须经过一定时间
的发酵,使其发生肉的变化,才能具有独特芳
香气味。

发酵时间与温度有很大关系,一般温度越高则
所需时间越短。一般时间较长,从阴历3月至8
月份完成。

在发酵过程中,火腿表面会长出霉菌,过去认
为绿色霉菌是有益霉菌,经过发酵使蛋白质、
脂肪发酵分解逐渐形成特殊的芳香味,这一变
化过程是极为复杂的。其变化机理的研究还不
够充分。

火腿在发酵过程中还要注意进一步整形,这叫
修干刀。修干刀一般在清明前后,是火腿上架
发酵到一定程度,水分已大量蒸发,肌肉不再
有大的收缩,即形状基本稳定后进行。
(5)落架和堆叠

火腿经过5个月左右的发酵期,已经达到贮藏的
要求,就可以从火腿架上取下来,进行堆叠。

堆高不超过15层,采用肉面向上,皮面向下逐
层堆放,并根据气温不同每隔10d左右倒堆一次。

在每次倒堆的同时将流出的油脂涂抹在肉面上,
这样不仅可防止火腿的过分干燥,而且经常保
持肉面油润有光泽。
(6)质量规格

火腿的质量主要从颜色、气味、咸度、肌肉丰
满程度、重量、外形等方面来衡量。

气味是鉴别火腿品质主要指标,通常以竹签插
入火腿的三个肉厚部位的关节处嗅其香气程度
来确定火腿的品级。
金华火腿分级标准
等级
香味
肉质
重量(只)
外观
特级
三签香
精多肥少
腿心饱满
2.5-5kg
“竹叶形”,薄皮细脚,皮色黄亮,
无毛,无红斑、无破损,无虫蛀鼠
咬,油头无裂缝,小蹄至龙眼骨
40cm 以上,刀工光洁,印证明
一级
二签香
一签好
精多肥少
腿心饱满
2kg以上
出口腿无红斑,内销腿为无大红斑,
其他要求与特级同
二级
一签香
二签好
腿心稍偏
薄
油头部分
稍咸
2kg以上
“竹叶形”爪弯脚直稍粗、无鼠咬
虫蛀,刀口光洁无毛、印证明
三级
三签中有
一签,有
异味(无
臭味)
2kg以上
无鼠咬虫蛀,刀工略粗,印证明
腿质较咸
2、腊肉的加工

广东腊肉的特点是:香味浓郁、色泽美观、肉
质细嫩并具有脆性、肥瘦适中、无骨,不论任
何烹调和作馅,都很适宜。每条重150g左右,
长33~35cm,宽3~4cm左右。

剔骨→切肉条→洗肉条→腌制→烘烤→包装
二、酱卤制品

酱卤制品是中国典型的传统熟肉制品,其主要
特点是原料肉经预煮后,再用香辛料和调味料
加水煮制而成。产品酥软,风味浓郁,不适宜
贮藏。

主要包括白煮肉类、酱卤肉类和糟肉类。
三、肉干制品

包括肉干、肉松和肉脯。
四、烧烤制品

盐焗鸡、烧鸡、烤鸭、烤乳猪等。
本章学习重点

中式香肠和西式灌肠的区别

香肠的加工工艺及操作要点

中式肉制品的分类(每类知道一种)

金华火腿的加工工艺及操作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