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南文化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卑南文化

第69頁
第70頁
◎ 史前時代和歷史時代的區別
文字發明以前是史前時代,文字發明
以後則進入歷史時代
疑問:
1.現在是史前時代?還是歷史時代?
答案:歷史時代
第70頁
◎ 史前時代和歷史時代的區別
疑問:
2.史前時代沒有文字,那我們要如何
瞭解史前時代人類的生活呢?
答案:考古學家與歷史學家依據當時
人們留下的遺物與遺跡
第69頁
舊石器時代 (距今約5萬~5,000年前)
● 長濱文化
新石器時代(距今約7,000~2,000年前)
● 大坌坑文化(早期)
● 圓山文化(中期)
● 卑南文化(晚期)
金屬器時代 (距今約2,000~400年前)
● 十三行文化
第70頁
史前時代,臺灣已有人們居住和活動
2-1-1 臺灣史前文化時空架構圖
第70頁
考古學家根據當時人們留下的遺物 與遺跡,了解
史前時代的生活樣貌。
2-1-2 文化層形成示意圖。考古學家根據發掘出來
的遺物和遺跡,來推測史前人類的生活情形,並研究
不同文化層之間的關聯。
第70頁
史前時代的分期
1.根據
遠古人類使用器具的 製作方式和 材質
2.分期
(1)舊石 器時代
(2)新石 器時代
(3)金屬 器時代
第71頁
一、舊石器時代
1.年代:距今五萬年到 五千年前
2.長濱文化
(1)地點:臺東縣長濱鄉
(2)重要性:臺灣發現最早的舊石器文化
(3)文化特徵
A.已知用火
B.採取 敲打的方式製作石器
C. 採集、狩獵、漁撈 為主要維生方式
第71頁
長濱
2-1-4 長濱文化出土的遺物及當時生活環境想像圖
第72頁
二、新石器時代
1.年代:距今 七千年到 二千年前
2.代表文化
(1)早期:新北市 八里區 大坌坑文化
(2)中期:臺北盆地 圓山文化
(3)晚期:臺東縣 卑南文化
3.文化特徵
(1)磨製石器
(2)燒製陶器
(3)從事農業
第72頁
大坌坑 出土的陶器,顯示製造器物的技術已經提升
粗繩紋痕跡
2-1-5
大坌坑文化遺址出土的粗繩紋陶器及磨製的石器。
第72頁
圓山文化已出現農業
漁撈和取食貝類維生
2-1-6 圓山文化生活環境示意圖及貝
塚遺址。圓山文化遺址貝塚,是臺北
湖存在的證據。當時人們食用貝肉後
丟棄貝殼,堆積成為貝塚。
第73頁
卑南文化已發展出
社會組織雛型
大型村落遺跡
2-1-12 卑南文化遺址出
土的人獸形玉質耳飾。
2-1-9 卑南文化生活環境想像圖
第72頁
卑南文化遺址出土的
石板棺與玉器
圓山貝塚
貝塚為圓山文化的特色之一,
是當時人類食用貝肉後,丟
棄貝殼堆積而成。
第73頁
三、金屬器時代
1.年代:距今 二千年到 四百年前
2.代表文化:十三行文化
(1)地點:新北市 八里區
(2)文化特徵
A.懂得 煉鐵
B.與其他地區已有往來貿易關係
C.以農業維生
D.漁獵頗發達
3.可能是原住民凱達格蘭族的祖先
第73頁
有玻璃、青銅器、
銅錢等外來器物
有鐵渣、煉鐵場所
發現,已懂得煉鐵
2-1-8
十三行文化生活環境想像圖
第72頁
十三行文化
新北市八里區
圓山文化
臺北盆地
大坌坑文化
新北市八里區
2-1-7 臺灣重要
史前文化分布圖
長濱 文化
臺東長濱
卑南文化
臺東卑南
第74頁
原住民的由來及分類
1.由來:南島語族 ,數千年前移居臺灣
南島語族
南島語族是指分布在 太平洋 與印度洋島嶼
上,屬於南島語系的諸族群。
第74頁
2-1-13 南島語族分布圖
第74頁
2.分類
(1)清朝統治時期:
以繳稅與否為依據,將原住民分為 熟番、生番。
日治時期:
(2)分類為住在平地為「 平埔族」、住在山區為
「高砂族」,高砂族就是後來習稱的 高山族。
(3)民國時期:
八十年代以來原住民發起「正名運動」,認定為
臺灣「原住民族 」,目前有十四族。
第74-75頁
一、平埔族
1.分布區域
臺灣 西部 及東北部的平原、丘陵地帶
2.文化特徵
(1)有些平埔族是母系社會
A.家產由女性繼產
B.實行 贅婚制
(2)依年齡分成若干階層, 年齡級 最高者
作為部落領袖。
第75頁
多分布於
臺灣西部
及東北部
的平原、
丘陵地帶
2-1-15
十九世紀時平埔族分布圖
第74-75頁
二、高山族
1.分布區域
多分布於臺灣 山區、 東部 及 蘭嶼 等地
2.社會組織
(1)親族制度方面
A.母系社會:如阿美族、卑南族
B.父系社會:如泰雅族、布農族
(2)部落組織方面
A.貴族社會:如魯凱族、排灣族
B.漁團組織:達悟族,漁團成員一起
造船、修船和漁獵
第75頁
貴族社會
農地、獵場 和漁區都屬於貴
族所有,平民必須向貴族服勞役
及繳租稅。
第75頁
2-1-14 現今 臺 灣
原住民分布圖。
臺灣原住民的分
類原為九族,行
政 院 在 民 國 90 年
至 97 年 間 , 陸 續
將邵族、噶瑪蘭
族、太魯閣族、
撒奇萊雅族、賽
德克族正名,所
以目前官方認定
的臺灣原住民族
有十四族。
配合課後閱讀P.87
第76頁
一、經濟活動
1.以 漁獵、游耕 為主
2.住在平原地區的原住民
(1)多種植 小米、旱稻
(2)也從事 狩獵、漁撈 的活動
3.住在山區的原住民
(1)以狩獵 為主
(2)也會游耕
第76頁
游耕
原住民耕種主要以山田燒墾為主;首先
找一塊適合耕種的地,砍樹整地後,再利用
焚燒林木的灰燼作為肥料,然後播種等待收
成。耕種數年後,即放棄原耕地,另覓新耕
地,讓原耕地恢復林木生長,培養地力。
第76頁
第76頁
2-1-16 番社采風圖中,平埔
族狩獵的情形。
2-1-17 番社采風圖中,平埔
族採椰子的情形。
第76頁
二、宗教信仰
1.相信 萬物有靈
2.崇拜 祖靈
西拉雅族 的「祀壺信仰 」,是對祖靈
「 阿立祖 」的崇拜。
3.各族都有 巫師 負責與神靈溝通
排灣族巫師
第76頁
●將壺罐裝上清水,插上
草葉,祭祀祖先。
●準備檳榔、米酒等祭品。
2-1-18
崇拜祖靈阿立祖
西拉雅族的祀壺信仰
第77頁
三、生命禮俗
1.原住民從出生、成年、結婚到死亡都有
不同的習俗
2.象徵人生不同階
段的轉換
3.泰雅族的「紋面」
為識別與榮耀等意
義。
4.卑南族的「猴祭」
為男子成年禮
2-1-21
紋面的泰雅族婦女
第77頁
男子成年禮
2-1-20 卑南族猴祭的刺猴儀式。
第77頁
四、歲時祭儀
1.祭儀活動大都和 經濟活動 有關
2.著名的例子
(1) 阿美族的豐年祭 (2) 賽夏族的矮靈祭
(3) 達悟族的飛魚祭
3.原住民透過祭典活動
(1) 感謝神靈
(2) 祈求豐收
第77頁
阿美族的豐年祭
第69頁
2-1-22
賽夏族的矮靈祭。
第77頁
2-1-23 達悟族的新船下水祭典
第78頁
對各種文化的了解與尊重
1.杰倫、燕姿、美琪在參觀臺東縣的國立臺灣史
前文化博物館後,對臺灣的史前文化大為讚
賞。
杰倫:我發現這個文化遺址所使用的工具是石
器,而且是敲打做成的,比較粗糙;也
有骨角作成的器具,但是沒有發現種植
農作物。
燕姿:我看到的文化遺址特色和你說的不大一
樣,使用的工具也是石器,但是磨的比
第78頁
對各種文化的了解與尊重
較精細。此外,還有陶罐、陶缽,有的顏
色是暗紅色、有的是褐色。他們還種植一
些農作物,可知已有農業生活。
美琪:我剛剛看的文化遺址內容也很豐富,但石
器並不多,陶器數量反而較多,且有金、
銀、銅、鐵等金屬器物;在生活方面,除
了漁獵外,也有農業,而且可能還與中國
大陸及東南亞有貿易往來呢!
答:(1)杰倫:舊石器時代 (2)燕姿:新石器時代
(3)美琪:金屬器時代
第78頁
⑵請將他們三人所說的文化遺址,按照時間先
後順序排列,並在空格中填入正確的答案。
答: 杰倫 → 燕姿 → 美琪
⑶若博物館展出中國唐、宋時期的錢幣,最有
可能陳列在何人參觀的遺址中?
答: 美琪
1.請參看臺灣重要史前文化分布圖,並回答下
列問題:
(1)在臺灣的新石器時代晚期,曾有某個文化
遺址,挖堀出大型村落遺跡,並曾出土過
「人獸形玉質耳飾」。請問:該遺址位於上
圖何處?
E 。
(2)臺北地區的文化遺址相當多,其中某個遺
址的出土,證明了「臺北湖」的存在,請
問:該遺址最可能在上圖何處? A 。
(3)古早時代的人類「靠山吃山」、「靠海吃
海」,有一群住在海邊的人類,生活在距
今五萬到五千年前,屬於 舊石器 時代
文化,他們已經知道用火,並利用敲打的
方式製作所需的工具,他們最可能生活在
上圖何處? D
。
B 的十三行遺址是臺灣考
(4)位於上圖
古的重要發現,他們以農業為生,並可能
是原住民 凱達格蘭 族的祖先。
2.臺灣原住民的族群眾多,各有不同的社會、宗教及
文化特色。下圖為現今臺灣原住民14族分布圖,請
依據此圖回答下列問題:
( B )(1)有些族群的社會階級分明,且「貴族」
在部落中享有特權。下列何者的社會組
織是以貴族制度主?
(A)B
(B)E
(C)K
(D)M
( B )(2)圖中的「C」,主要分布在南投的日
月潭地區,他們是哪個族群?
(A)鄒族
(C)卑南族
(B)邵族
(D)太魯閣族
( C )(3)族群「F」,他們自認為是百步蛇的後裔,
在早期一般平民甚至要向貴族服勞役。他們
是哪個族群?
(A)賽夏族
(C)排灣族
(B)達悟族
(D)阿美族
3.請參看右列的南島語族分布圖,並回答下列問題:
( A )(1)南島語族的由來與分布,迄今仍是學界
爭論不休的主題。如依上圖所示,下列敘
述何者正確?
(A)臺灣原住民為南島語族分布的最北端
(B)臺灣原住民是南島語族最早消失的一支
(C)臺灣原住民是南島語族身分最尊貴的一
群
(D)臺灣原住民屬於南島語族中的東南島語
族。
( B )(2)學者認為血緣和語系是分辨族群擴散
過程的方法之一,語系愈接近,表示兩
個族群之間關連性愈大。依據上圖所示,
臺灣原住民的語系和下列何者最為接近?
(A)澳洲
(B)菲律賓
(C)夏威夷
(D)紐西蘭
( D )(3)臺灣原住民族中,有一個族群擅長捕
魚,並保存製作拼板舟的技術。請問:
這最可能是哪個族群?
(A)邵族
(B)鄒族
(C)賽夏族
(D)達悟族
4.請在下列短文的空格中,填上正確答案。
臺灣原住民族眾多,各族的祭典、儀式
均不相同,並各有其意涵。例如:布農族的
射耳祭是部落少年的成年禮。居住在蘭嶼
地區的 達悟族 則有飛魚祭和新船下水的
儀式,以祈求祖靈保佑他們能順利捕捉到大
量的飛魚。卑南族的 猴祭 ,則是用來培
養少年的膽識與殺敵的氣概。為了祈求農業
農業豐收,阿美族人則有盛大的豐年祭典。
賽夏族 的矮靈祭則是為了避免矮黑人的
作祟而舉辦的。這些不同祭典、儀式,象徵
著各族不同的自我認同方式,同時也成為了
各族與其他族群之間的差異界線,透過這些
祭典、儀式的舉行,我們對於原住民各族的
歷史與文化的認識,也能更加的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