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一節 考古工作與史前遺址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第一章第一節 考古工作與史前遺址

第一章 臺灣的史前文化與原民
第一節 考古工作與史前遺址
學習目標
了解臺灣舊石器時代長濱文化、網形文化
及左鎮人的內涵。
明白臺灣新石器時代各文化的特色。
學習臺灣鐵器時代各文化的特徵。
臺灣歷史分期簡表
分期
史前時期
荷西殖民時期
明鄭時期
時間
1624年以前
1624年—1662年
1662年—1683年
清領時期
日治(據)時期
中華民國統治時期
1683年—1895年
1895年—1945年
1945年以後迄今
P4
1896年日本教師粟也傳之丞在臺北芝
山岩拾獲石器,被認定是臺灣考古的
開始
芝山岩遺址
1896年日本學者栗野傳之丞所發現。從日治時代至今,考古學家在
這個地區陸續發掘出許多史前文化遺址,發現有兩層的史前文化,
下層為芝山岩文化,上層為圓山文化。
P4
P4
臺灣的地理環境變化
1.臺灣這個島嶼,最早凸出海面的時間,是在兩
千多萬年前的喜馬拉雅造山運動以及六百多萬
年前的蓬萊造山運動。
2.在造山運動之後,地球經歷了幾次的冰河期,
而六萬年前的第四冰河期,是最後一次的冰河
時期,地球上的水分,因受寒結冰,停留在陸
地無法回歸海洋,海平面因此大為降低,臺灣
也就和歐亞陸塊整個連接在一起。
臺灣的地理環境變化
3. 此時,因氣候的變冷,許多北方動物紛紛向南
遷移,尋找較為溫暖的地區,這當中自然也包括
人類。被稱為臺灣陸橋人和左鎮人,應該就是這
個時期自華南來到臺灣的最早居民之一。到了大
約距今一萬八千年到一萬年,冰河時期結束,地
球回暖,水分回歸大海,海平面上升,臺灣再度
和歐亞陸塊分隔,成為獨立的島嶼。臺灣的歷史,
也在這個時期的稍後,進入新石器時代的階段。
米崙亞冰期古地圖
冰河時期距今二百
萬年(或一百六十
萬年)至一萬年,
臺灣與亞洲大陸相
連。
P6
課文整理
臺灣史前文化的分期
舊石器時代
新石器時代
金屬器時代
P7
課文整理
臺灣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址分布
長濱文化:距今約5萬至5千
年間。(目前臺灣發現最早
的史前文化)
網形文化:分布於西海岸中
北部丘陵臺地。
左鎮人:距今約2~3萬年前。
(目前臺灣發現最早的人類
化石)
P6
課文整理
長濱文化
網形文化
始於距今五萬年到三 確實年代尚未測定
距今年代 萬年前
距今五千年前消失
臺灣東部及恆春半島 西海岸中北部丘陵台
分布地區
海岸地帶
地
課文整理
長濱、網形文化
地理環境:第四冰河期晚期
臺灣與中國大陸相連
生活型態:以採集、漁獵為主
已知用火
不懂畜牧、農耕
將海邊礫石打剝成石器
由華南傳入的可能性高 自出土石器類型判斷,
與中國大陸華南地區一些史前文化相當接近
皆未出現人類化石
P6
P6
課文整理
臺灣的新石器時代分期
分
期
距今年代
新石器時代早期 7000年~5000年
新石器時代中期 5000年~3500年
新石器時代晚期 3500年~2000年
課文整理
大坌坑文化
距今年代
7000~5000年
發現地
臺北盆地、臺灣各沿海海岸、澎湖群島
生活形態
1.已知定居
2.磨製石器,做為農耕輔助工具
3.已有農業:採放火燒林方式,種植根
莖作物
4.具燒陶技術
課文整理
新石器時代早期:
大坌坑文化
「大坌坑文化」又
被稱為「粗繩紋陶
文化」(陶器腹部
發現粗線條的陶
紋),是臺灣最早
的新石器時代文化。
P6
P7
課文整理
新石器時代中期
距今年代
5000年~3500年
生活特徵
1.開始種植稻米、小米等作物
2.有社會組織與特殊墓葬方式
3.懂得使用工具整修陶器,技
術高明,紋飾類別多,上印
有細繩紋,此時文化類型又
稱為『細繩紋陶文化』
課文整理
新石器時代中期代表文化
臺北:芝山岩文化、圓山文化(曾出土大
量貝塚)
臺中清水的牛罵頭文化
臺南仁德的牛稠子文化(發現留有稻痕的
陶片目前臺灣最早發現栽種稻之紀錄)
P7
P8
課文整理
新石器時代晚期
距今年代
3500年~2000年
考古遺址
北:植物園文化
中:營埔文化
南:大湖文化
東:卑南文化、麒麟文化
臺灣新石器時代
晚期文化分布圖
課文整理
新石器時代晚期
生活型態
1.過定居型生活
2.普遍有稻米栽種的痕跡
3.人口漸增聚落分布由海岸向內陸
延伸
4.出現貧富差距與社會階層陪葬品
多寡與種類窺知
5.島內互有交通卑南文化所製造的
『人獸形玉玦』出現在圓山遺址中
P8
課文整理
金屬器時代
距今年代 二千三百年前左右
生活特徵 已漸懂得使用或製造鐵器
考古遺址 北部:十三行文化
中部:大邱園文化、番仔園文化
南部:蔦松文化
東部:靜浦文化等
課文整理
金屬器時代文化特色
1.已有煉鐵技術
A.各遺址均發現鐵製品
B.十三行文化發現煉鐵作坊
2.十三行遺址出土瑪瑙、玻璃、金飾、銅幣、宋元
瓷器:顯示對外貿易頻繁
3.蔦松遺址發現宋明瓷器:顯示此時與中國大陸有
往來
P8
番仔園文化的陶片(鐵器時代)
番仔園文化主要發現在
臺中縣大甲鎮,距今約
在一千五百年前。此文
化曾發現鐵刀,陶器以
印紋灰黑陶為主,石器
則明顯減少。
課文整理
金屬器時代—喪葬習俗
埋葬方式
十三 側身屈肢葬
行文
無頭葬
化
顯示
近似臺灣原住民喪葬習俗
聚落族群間有戰爭
或獵人頭行為
番仔 俯身直肢葬
園文 死者頭部覆蓋陶罐 與卑南文化類似
化
石板棺直肢葬
靜浦
晚期改為坐姿屈肢
文化
葬
P8
P9
番仔園的俯身直肢葬
番仔園遺址出土,上
半身保存良好,腰部
以下已被破壞。
番仔園文化,可能是
平埔族道卡斯族或拍
瀑拉族的祖先。
P9
P9
課文整理
金屬器時代—與原住民間的關係
十三行文化:可能為噶瑪蘭族、凱達格蘭族祖先留
下。
蔦松文化:後裔應是西拉雅族。
靜浦文化:可能是阿美族祖先所創造。
P9
臺灣史前文化年表
大邱園文化
P2
P2
P10
文化史的重建
P5
重建生活方式
P5
解釋文化及社會變遷
P5
好站連結
國立臺灣博物館
http://www.ntm.gov.tw/col_object_alist.as
p
十三行博物館
http://www.sshm.tpc.gov.tw/content/inde
x/index.asp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http://www.nmp.gov.tw/
臺灣原住民數位博物館
http://digiadd.dmtip.gov.tw/
圖源出處
米崙亞冰期古地圖:《臺灣歷史圖說—史前至一九四五年》,周婉窈,聯經,2000年11月,
二版九刷,頁11。
長濱文化八仙洞:http://twstudy.sinica.edu.tw/twstudy/history/Gif/p25_1.jpg
長濱文化生活想像圖:http://www.ksps.kh.edu.tw/green/album/bc/album/影像/長
濱文化人生活復原圖_jpg.jpg
網形文化:單面石核器(8000-50000 B.P.): http://www.sinica.edu.tw/~tibe/2relic/well/c11p1.html
左鎮人頭骨化石:http://www.ntm.gov.tw/ntm_admin/study/左鎮人頭蓋骨.jpg
大坌坑陶器(新石器時代早期):
http://www.tmoa.gov.tw/journal/mag51/image/064/F3-1.jpg
芝山岩出土的炭化稻穀(新石器時代中期):
http://twstudy.sinica.edu.tw/twstudy/history/Gif/p33_2.jpg
圓山貝塚出土的烏蜆 (新石器時代中期):
http://twstudy.sinica.edu.tw/twstudy/history/Gif/p34_1.jpg
臺灣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分布圖 :
http://twstudy.sinica.edu.tw/twstudy/history/Gif/p36.gif
植物園文化(新石器時代晚期):
http://twstudy.sinica.edu.tw/twstudy/history/Gif/p54_1.jpg
卑南文化石板棺(新石器時代晚期): http://www.nmp.gov.tw/main/08/8-1/81a/1a/1a-2/1a-2-01.jpg
十三行文化(鐵器時代):
左:http://www.sshm.tpc.gov.tw/B1/IR0222b-11.jpg
右:http://www.sshm.tpc.gov.tw/content/culture/pro01.asp?sn=108
十三行遺址:http://www.sshm.tpc.gov.tw/content/culture/show/bone.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