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病毒Rabies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狂犬病病毒Rabies

主講者:鄭高煌
日期:102.9.17
狂犬病
一.流行病學
二.疾病介紹
三.預防與治療方法
一.流行病學
臺灣地區歷年發生情形





根據 WHO 估計全球每年約有 55,000 人死於狂犬
病,亞洲及非洲占大多數。亞洲國家中以印度、中
國大陸、不丹、菲律賓及印尼病例數最多[1]
自1947年由上海傳入台灣地區造成流行,其後因透
過家犬接種、捕殺野狗等措施控制動物傳染窩,並
推行相關檢疫及防疫工作
自1959年起,即不再有人的病例發生。
僅於 2002 年、2012 年及 2013 年各發生1例境外移
入病例,而自1961年起,亦未再出現動物的病例。
今年七月首次自鼬獾分離出狂犬病病毒(2012年檢
體)。
一.流行病學-狂犬病再現
 7/10媒體報導臺大獸醫系接受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委





託,針對死亡的野生動物進行採檢與監測,於3隻死亡鼬獾
以PCR檢出疑似狂犬病病毒
由疫情調查,查知鼬獾發現地點與時間:
101年5月(南投鹿谷鄉-溪頭)1隻,直接送至台大獸醫學
院。
101年11月(雲林縣古坑鄉)及101年12月(南投魚池鄉),
先送至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動物遺體再寄送至
臺大獸醫學院。
3隻鼬獾均由民眾拾獲,拾獲時尚未死亡
調查動物疫情的人類接觸者及對於確定或疑似暴觸狂犬病
毒者施打疫苗,目前並無接觸者發病之情形。
二.疾病介紹
 狂犬病 (rabies) 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病
毒性腦脊髓炎,這種疾病絕大部分都是經由帶病
毒動物咬傷後,病毒經由傷口感染人體。
 一旦發病後,致死率幾近100%。
 因該病有恐水的臨床特徵,又稱「恐水病」。
 人、家畜與野生動物等絕大部分溫血動物都有感
受性。
 如能於動物咬傷後及時就醫,接受狂犬病暴露後
預防接種,可以大幅降低發病的風險。
二.疾病介紹-狂犬病病毒Rabies
 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屬於彈狀病毒科(Rhabdoviridae)
,該科有三個屬會感染動物,包括麗沙病毒屬(Lyssavirus
,也有翻譯成狂犬病病毒屬)、水泡病毒屬 (Vesiculovirus)
、流行熱病毒屬 (Ephemerovirus )。
 狂犬病病毒是麗沙病毒屬的第一血清型,第二至六型被稱
為「狂犬病相關病毒」,目前只在非洲和歐洲被發現。
二.疾病介紹-狂犬病病毒Rabies
 病毒外型呈子彈﹝桿﹞狀,是一種單股RNA具套膜病毒
﹝Lyssavirus屬﹞。長度大約為200奈米左右直徑為70
奈米左右。最外層為脂質雙分子層外膜。
 外表有許多G蛋白刺突 (spikes),為細胞吸附工具與中
和性抗原,N核蛋白也是中和性抗原。
二.疾病介紹-狂犬病病毒Rabies
 狂犬病病毒對溫度敏感,加熱100℃( 2分鐘),60℃(30分鐘)





或40℃( 2小時),均可使病毒失去活性。
同時,病毒對陽光、紫外線也敏感。
化學劑如福馬林、消毒酒精、乙醚等均可殺死病毒。
Rabies在拉丁文的字義是瘋狂,lyssa則為希臘文瘋狂的意
思。
歷史上對狂犬病最早的記載出現於西元前23世紀巴比倫的
漢摩拉比法典,20世紀前傷口燒炙一直是最常用的治療方
法。
1885年巴斯德發明疫苗之後,才有比較有效的預防與治療
。19世紀美國引進打獵用的狐狸,導致美國出現動物的流
行。
二.疾病介紹-感染途徑
病毒在被咬的肌肉處複製,
侵入末稍神經後,以向心性
的方向到達中樞神經系統,
在腦及脊髓發育增殖而出現
典型症狀。
病毒一旦感染在腦部大量
複製後,就會順著神經往下
跑到各種富含神經的器官、
眼睛、唾液腺,並由該處傳
播。
二.疾病介紹-潛伏期
 人的潛伏期一般為3~8週,偶而短於9天
或可長達7年。
 潛伏期的長短,視傷口嚴重程度、傷口
部位神經分佈的多寡或與腦的距離、病
毒株別、病毒量、衣服的保護程度及其
他因素等而定。
二.疾病介紹-可傳染期
 狗貓及大多數囓齒動物的傳染力,
自臨床症狀前3~7天開始,以後整個
病程中都維持著傳染力。
 蝙蝠在臨床症狀前12天,即可分泌病
毒。
二.疾病介紹-前驅期
 當病毒從末稍神經,以向心性的方向到
達中樞神經系統
 到達中樞神經系統前症狀可能不明顯或
不具專一性表現
 可能出現發燒、局部麻木、刺痛、瘙癢
等症狀
二.疾病介紹-急性神經期 ‒狂症型
 約占 2/3 狂犬病患
 狂躁過動,特別易受燈光或聲音刺激,初期意識正常,





之後出現焦躁不安和抑鬱現象,少部分個案會出現癲癇
三項主要症狀
–意識時好時壞 (fluctuating consciousness)
–恐懼性或吸氣性痙攣: 恐水症 (hydrophobia)、恐氣
症(aerophobia)等
–自主神經刺激徵象(autonomic stimulation signs):
唾液分泌過多(hypersalivation)
最後意識惡化進入昏迷
二.疾病介紹-急性神經期 ‒麻痺型
 約占 1/3 狂犬病患
 三項主要症狀並不明顯,可能在後期才出現
 約一半出現恐懼性痙攣
 上行性肢體無力,臉部麻痺,並影響吞嚥和呼吸肌肉
 與急性多發性神經炎(Guillain-Barre syndrome)鑑別診
斷:持續性發燒、除被咬傷部位外感覺功能正常,扣
診後肌肉水腫(percussion myoedema),膀胱功能異常
二.疾病介紹-昏迷期
 心律不整
 心臟射出率降低
 昏迷
 循環功能不全 >> 死亡
二.疾病介紹-犬之臨床症狀




潛伏期平均3至8週,發病後約5-7天死亡
前驅期:性情改變、不安、輕微發燒、瞳孔擴張、
畏光及角膜反射降低等。
狂躁期:發病三天後,變得更容易興奮、神經質、
流涎及躲於暗處。
麻痺期:病犬咽頭肌肉麻痺而發出硬咳聲音,下顎
麻痺開口流涎無法飲食,最後陷入昏迷而死亡。
三.預防與治療方法
被動物咬傷怎麼辦?
 立即以肥皂及清水沖洗傷口15分鐘,再以優碘或
70%酒精消毒。
 儘速就醫做進一步治療, (評估是否接種疫苗)。
 儘可能將咬人之動物繫留觀察10天,如動物感
患狂犬病,通常在5-8天內會有病徵變化。
但若動物兇性大發,不要冒險捕捉。
18
三.預防與治療方法
疾病治療
 無特別治療方法,僅能給予病患支
持性加護治療 , (被動免疫 , 主動免
疫) 。
 一般而言,當疾病的症狀一旦發展
出來時,其致死率幾乎達100%。
三.預防與治療方法
如何避免感染狂犬病?
 飼養之犬、貓,應定期注射動物用疫苗,
並勿隨意丟棄養寵物。
 應避免接觸或豢養野生或不熟悉的動物及
防止蝙蝠進入室內,以減少被哺乳動物咬
傷或舔舐傷口之機會。
 進口動物須經檢疫,切勿走私進口,防範
狂犬病侵入。
 遇罹病野生動物,勿以手部直接撿拾。
請立即向動物防疫機關通報。
20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2013年7月31日 第三版
一、 傷口清潔: 立即及澈底的以肥皂及大量水清洗沖洗傷口15分鐘,
再以優碘或70%酒精消毒。
二、 傷口處理:
(1) 如果可能的話,避免縫合傷口,如需縫合,應儘可能地寬鬆,
不可影響血流及其他分泌物順暢地流出。
(2) 倘若傷口同時施予免疫球蛋白浸潤注射,建議在數小時後(不
少於2小時)再進行縫合,這將可使抗體在縫合前能夠在組織
內充分擴散。
(3) 其它的治療,例如抗生素、破傷風疫苗或破傷風免疫球蛋白
的施予,應如同其他抓咬傷口的處理一樣。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2013年7月31日 第三版
被動免疫:
(1) 評估傷口暴露種類(表一)及依現行傳染病防治諮詢
會預防接種組專家委員建議之對象(表二),提供狂犬
病免疫球蛋白(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注射方法與注射同
意書如附件一及附件二;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及疫苗接
種注意事項如附件三)。
(2) 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可與疫苗同時施打,或於首劑
疫苗施打後7天內施打(非以被咬傷暴露的日期計算),
只可單劑使用,可能地以浸潤注射傷口為主。若疫苗
施打已超過7天,因為身體已產生免疫力,此時不需要
再給予免疫球蛋白的被動免疫保 護。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2013年7月31日 第三版
2013/07/24
狂犬病暴露後疫苗接種對象
暴露發生地
1.
2.
3.
4.
暴露情況
接種建議
遭受以下動物抓咬傷或皮膚傷口、黏
南投縣魚池鄉 膜接觸其唾液等分泌物
1.野生哺乳類動物。
及鹿谷鄉。
雲林縣古坑鄉。 2.流浪犬/貓抓咬傷。
臺東縣東河鄉 如家犬/貓出現疑似狂犬病症狀,飼主
其他山地鄉。 應立即向當地動物防疫機關通報。
建議立即就醫並接種疫苗。
野生哺乳類動物(不含流浪犬/貓)抓咬
傷或皮膚傷口、黏膜接觸其唾液等分
泌物
建議立即就醫並接種疫苗。
家犬/貓或流浪犬/貓抓咬傷,感染狂犬
病的風險仍極低。
不須接種疫苗。
如家犬/貓出現疑似狂犬病症狀,飼主
應立即向當地動物防疫機關通報。
經主管機關評估確有風險後,
建議飼主接受狂犬病暴露後
疫苗接種。
國內其他地區
經主管機關評估確有風險後,
建議飼主接受狂犬病暴露後
疫苗接種。
※依據2013年07月17日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臨時會議決議。
24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2013年7月31日 第三版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2013年7月31日 第三版
(3) 目前可使用之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有人類狂犬病免疫
球蛋白(HRIG)及經純化馬狂犬病免疫球蛋白(pERIG),
使用劑量HRIG為20 IU/kg,pERIG為40 IU/kg。世
界衛生組織並不建議接種前進行皮膚敏感性測試,
因為無法依此結果判斷是否有過敏反應發生之可能
性。
(4) 當進行全部傷口浸潤注射後,尚有剩餘免疫球蛋白
製劑時,應將其注射到最接近患肢同側的深部肌肉
(如肌肉注射於同側的上臂肌肉或同側大腿外側肌
群),以避免影響疫苗的效果。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2013年7月31日 第三版
(5) 傷口嚴重或有多處傷口(特別是幼兒),可以無菌
生理食鹽水2~3 倍稀釋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使其體
積足夠應用多處傷口。
(6) 已接受暴露前預防接種或曾接受完整暴露後預防接
種之民眾,不須給予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2013年7月31日 第三版
主動免疫:
(1) 評估傷口暴露種類(表一) 及暴露動物類別(表三)提供狂犬
病疫苗,疫苗最好於三角肌部位以肌肉注射方式接種(人類
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及疫苗接種注意事項如附件二)。
(2) 若與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同時接種,必須在不同之部位注
射,因此,建議接種於患肢的對側。
(3) 完整的暴露後疫苗共5劑,接種時程為第0天(接種第一劑
當天為第0天),及第3、7、14 及28 天施行,懷孕婦女或小
孩仍可使用此疫苗。
(4) 已接受暴露前預防接種或曾接受完整暴露後預防接種之
民眾,只須接種2劑疫苗,於第0、3天各施打一劑疫苗。
2013/07/26
中南部地區-人用狂犬病疫苗接種醫院名冊
1.各醫院儲備情形不同,請先與各醫院窗口聯繫。
2.高風險暴露後接種對象,所需治療用疫苗及免疫球蛋白,將由政府支應,至於狂犬病暴露前預防接種,仍須由民...眾負擔。(1劑
約新臺幣1至2千餘元)
3.因目前國內狂犬病自費疫苗庫存量有限,為因應防疫需求,僅提供符合高風險對象暴露後接種,民眾如有狂犬病...暴露前預防接
29
種之需求,請於今年9月疫苗廠商供貨充足後,再進行接種。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2013年7月31日 第三版
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接種同意書
病患經醫師說明後□同意 □不同意接受狂犬病免疫球蛋
白接種。
病患姓名:_____________身分證字號:____________
出生年月日:_____________
立書同意人(簽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關係:______________________
醫師(簽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醫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年_____月______日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2013年7月31日 第三版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2013年7月31日 第三版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2013年7月31日 第三版
結論
狂犬病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病毒性腦脊髓炎,
一旦發病後,致死率高達100%,但如能在動物咬傷後
,及時就醫,接受狂犬病暴露後預防接種,可以有效的
降低發病的風險。狂犬病是全球性的疾病,全世界都有
病例,主要發生於非洲、亞洲、拉丁美洲及中東等地區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每年約有55,000死亡病例,
其中亞洲約占31,000例死亡,非洲約占24,000例死亡,
其中30~50%是幼童
網址: http://www.idsroc.org.tw/rabies/htm/index.asp
更多訊息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網站(狂犬病防治專區)
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網站(狂犬病專區)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疫情通報及諮詢專線:1922
35
參考資料
1. WHO Expert consultation on Rabies.Second Report.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3 WHO Technical Report Series No. 982
2.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Rabies vaccines: WHO position paper:
Vaccine. 2010 Oct 18;28(44):7140-2.
3.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of Human Service. Human rabies
prevention-United States, 2008. Recommendations of the Advisory
Committee on Immunization Practices (ACIP). MMWR Recomm
Rep.2008 May 23;57(RR-3):1-28.
4. European Centre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ECDC). Expert
consultation on rabies post-exposure prophylaxis. 15 January 2009.
5. HPA guidelines on managing rabies post-exposure prophylaxiJanuary
2013
 http://www.hpa.org.uk/webc/HPAwebFile/HPAweb_C/122474572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