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突觀念的演進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衝突觀念的演進

衝突管理
衝突的定義

衝突(conflict)

一方知覺到它的利益被另一方所反對或產生負
面影響的過程。

衝突必須被當事人所知覺、是一種對立或不相
容的行為,而且必須是一個互動的過程。
2
衝突觀念的演進(1/5)

傳統觀點(traditional view of conflict)



1940年代以前
衝突會妨礙組織的正常運作,以致組織績效無法達成,
所以必須努力避免衝突或消除衝突。
人群關係觀點(human relations view of conflict)


1940年代末期至1970年代中期
應該接受和處理衝突,因為衝突在任何團體裡,都是
自然和無可避免的現象,既然衝突不可避免,就應該
正視事實,並將衝突的存在合理化,衝突不全然是有
害的,常常有促進團體績效的正面功用。
3
衝突觀念的演進(2/5)

互動觀點(interactionist view of conflict)
1970年代以後~至今
 衝突具有解決問題的正向功能,因為適度的衝
突可以保持足夠的團體活力、自我反省能力及
創造力;相反的,一個和睦、平靜、安定的團
體可能變得靜止與冷漠,對改革創新無動於衷
。

4
衝突觀念的演進(3/5)

建設性衝突的優點




增進決策品質、激發創造力與創新發明,鼓勵
成員的興趣與好奇心。
挖掘問題和情緒宣洩的良好媒介,同時提供一
個自我評量與改變的機會。
矯正「團體迷思」(groupthink)的弊端,使團體
不致於陷入未經周延考慮的決策泥沼。
對現狀提出挑戰,進而產生新觀念,促進對團體目標
與活動的再評價,增進團體革新的動力。
5
衝突觀念的演進(4/5)

良性衝突(functional conflict)VS.
惡性衝突(dysfunctional conflict)

良性衝突


具建設性,有益於組織目標達成。
惡性衝突

具破壞性質,有礙於組織目標達成。
6
功能型與失能型衝突
7
衝突觀念的演進(5/5)

衝突水準與組織績效的關係
8
9
10
衝突與衝突管理的涵義
11
衝突與衝突管理的涵義
12
衝突與衝突管理的涵義
13
衝突與衝突管理的涵義
14
衝突起因與過程
1. 組織利益與資源之分配不均引起不平爭執。
2. 組織或個人相互間溝通不良。
3. 權力與職位配置不當。
4. 主管與員工、業務人員與幕僚人員之角色立場不
同。
5. 各部門人員本位主義與排外心理作祟。
6. 權責系統不明確、爭功諉過引起爭議。
7. 來自壓力與情緒激化問題引起對抗。
15
衝突的過程(1/2)

Pondy提出的衝突過程模式,將衝突分成五個階段

潛藏(latent)階段


察覺(perceived)階段


潛在衝突者不僅察覺衝突情況的存在,並且感受到壓力。
顯現(manifest)階段


潛在衝突者察覺衝突情況的存在。
感受(felt)階段


衝突的條件已存在,如資源的競爭、權力的傾軋。
衝突表面化,衝突當事人尋求方法以解決衝突。
餘波(aftermath)階段

衝突事件有了結果,並且產生影響。
16
第三節 衝突起因與過程
8. 觀念、態度不同,而人際親疏關係有別引起抗
拒。
9. 組織或人際關係依存度高,引起緊張關係與對立
情況。
10.其他因素如對工作目標程序方式與社會關係等
等的見解分歧。
17
衝突起因與過程
18
衝突過程
19
衝突的過程
20
衝突的類型(1/2)

性格衝突(personality conflict)


個人行為因素包含人格、角色、地位及目標
等,個人特質與價值系統的差異往往導致人際
相處的問題而發生衝突。
團體間衝突(intergroup conflict)

組織中不同單位的工作通常必須互相依賴才能
完成,運行不順利時就有團體間衝突的可能。
21
衝突的類型(2/2)

跨文化衝突(cross-cultural conflict)

衝突的兩造因文化背景或專業背景不同而造成
語意解釋的困難,因而導致衝突。
22
衝突管理(1/8)

促成良性衝突

故意唱反調(devil's advocacy)



吹毛求疵的人,還可以解釋為「專門從反面角度來探究問題
的人」。
當大家為某事件發生爭執而起衝突,組織可以任用一位公正
的成員專責擔當批評的角色,做為一個為了看清一切事實真
相而有意唱反調的人。
辯證法(dialectic method)


持對立觀點的雙方經由辯論而更明白事情的真相,因為真相
應該不是片面或偏頗的,而是多方面、整體性的見解。
例如,黑格爾(Georg W. F. Hegel,1770-1831)的「正、反、
合」三段式辯證法。
23
衝突管理(2/8)

惡性衝突的處理方法

Thomas提出五種衝突處理的基本模式

將衝突處理方式分為兩個構面:關心自己以滿足個
人需求、關心他人以滿足他人需求,由此兩個構面
組合而形成五種衝突處理型態。
24
衝突管理(3/8)

衝突處理的五種型態
25
衝突管理(4/8)

衝突處理的五種型態

競爭(competing)


當滿足個人需求強過關心他人的需求,高度關心自
己,低度關心別人,就會趨向競爭的處理策略,於
是在衝突中,藉著使用正式權威或權力,以打倒對
手,求得勝利為目的。
逃避(avoiding)

個人低度關心自己與別人,以退縮與壓抑的形式呈現,所以,
雙方的需求都沒有得到滿足。此種衝突處理策略,常顯現一種
對衝突之人與事皆不關心的態度,無助於衝突原因的解決,只
是避開衝突、迴避衝突。
26
衝突管理(5/8)

衝突處理的五種型態

順應(accommodating)


旨在滿足他人的需求,更甚於個人的需求;低度關
心自己,高度關心別人,將自我利益置於對方利益
之下,是一種自我犧牲的行為 。
妥協(compromising)

妥協是一種折衷方式,以中等程度對待個人需求與
他人需求,中度關心自己與別人。衝突的雙方各有
讓步,以求取一個彼此都能接受的決定,無輸贏之
分;當參與衝突的雙方都願意放棄某些東西時,才
會產生妥協的行為。
27
衝突管理(6/8)

衝突處理的五種型態

合作(collaborating)

同時滿足個人需求與他人需求,高度關心自己與別
人。藉由面對面討論的方式,共同思考解決問題的
可能方案,並達成共識,是一種雙贏的衝突處理型
態。
28
29
衝突管理(7/8)

第三者介入(third-party intervention)

斡旋者(mediator)


立場超越而中立的第三者,處在衝突雙方之間,經
由說理、說服以及提出合理建議,促使雙方協商達
成協議。
仲裁者(arbitrator)

具有權威的第三者,能夠下令達成協議;對解決爭
端,此種介入通常比較有效率,但如果仲裁者運用
權力不當,讓一方極度不滿,則衝突並未真正解決
,可能會再度產生。
30
衝突管理(8/8)

第三者介入(third-party intervention)

和解人(conciliator)


值得信賴的第三者,提供協商雙方一個非正式資訊溝通的聯繫。
顧問(consultant)

不偏不倚的第三者,熟悉衝突管理的技巧,能夠藉由溝通與分
析,想出有創意的問題解決方法。
31
32
透過談判以解決衝突(1/3)

談判是解決衝突的主要方法,透過協商過程與技
巧的運用,達到雙方都願意接受的目標。

談判的兩個基本類型

分配式談判(distributive negotiation)


基於固定資源的思維(fixed-pie thinking),彼此的利益是
對立的,我贏與你輸。
整合式談判(integrative negotiation)

跳脫固定資源的思維,認為資源是可以擴充的,所以,應可找
到一條讓雙方都得到利益的合作途徑。
33
透過談判以解決衝突(2/3)

瞭解自己以及對方的BATNA

BATNA(best alternative to a negotiated
agreement),由Fisher & Ury提出的概念,可譯
為「談判協議的最佳替代方案」
如果提出條件不被接受,就可以立即換另一個選擇
,仍能獲得滿意的結果。
 例如,買房子的人注意到鄰近社區中一棟次佳選擇
但尚可接受的房子。

34
透過談判以解決衝突(3/3)

瞭解自己以及對方的BATNA

如果發現對方的BATNA居於強勢,我們在談
判中至少要達成兩目標:首先是保護自己,避
免達成一個你應該拒絕地協議;其次是充分利
用自己所擁有的資源與助力,以便達成最大利
益的協議。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