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理科教育:坚持内涵发展,持续提高质量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高等理科教育:坚持内涵发展,持续提高质量

高等理科教育:坚持内涵发展,
持续提高质量
高等教育司
二〇一二年八月九日
内 容
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新趋势
二、国家理科基地建设取得的成就与经验
三、我国高等理科教育的未来展望
2
内 容
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新趋势
二、国家理科基地建设取得的成就与经验
三、我国高等理科教育的未来展望
3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包括以下8个方面:
第一,把内涵发展作为提高质量的核心要求。
提高质量,必须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
观,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注重
创新,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一是 稳定规模。
二是 优化结构。
三是 强化特色。
四是 注重创新。
4
第二,把人才培养作为提高质量的首要工作。
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最根本的使命和最本质的要
求,也是高等教育质量的第一体现。
一是 巩固本科教学基础地位。
二是 改革研究生培养机制。
三是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四是 强化实践育人环节。
五是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
5
第三,把监测评估作为提高质量的必要手段。
一是 立标准,制定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二是 抓评估,健全教学质量监测评估体系。
三是 抓项目,继续推进“本科教学工程”。
6
第四,把创新引领作为提高质量的动力源泉。
科学研究方面,实施教育部、科技部联合行动计
划;实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建立现代科研
管理新机制;建立评价激励机制。
社会服务方面,与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合作建设
一批高水平咨询研究机构;推动建立继续教育国家制
度。
文化传承创新方面,建设大学文化;实施基础研
究中长期重大专项和学术文化工程;组织实施高校校
园文化创新项目;推进孔子学院建设;推进海外中国
7
学研究。
第五,把体制机制改革作为提高质量的根本出路。
一是 抓住重要突破口——高考改革。
二是 把握关键环节——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
三是 抓好教改试验区——试点学院改革。
8
第六,把对外开放作为提高质量的重要途径。
一要 积极引进优质资源。
二要 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
三要 全面实施留学中国计划。
9
第七,把教师队伍作为提高质量的根本保障。
一是
二是
三是
四是
坚持师德为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坚持教学为要,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建设。
坚持科研为基,加强科研教学团队建设。
完善分类管理,激发教师队伍生机活力。
10
第八,把办学条件作为提高质量的重要前提。
一是 加大经费投入。
二是 加强高校基础条件建设。
11
两个计划介绍
第一,“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进展情况
一是
二是
三是
四是
五是
六是
高度重视,完善组织管理。
学生遴选方式多元化。
师资队伍建设注重高水平。
培养模式注重个性化。
营造创新氛围。
推进国际化培养模式。
12
第二,“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基本情况
充分发挥高校与中科院研究所双方的育人优势,
促进科技与教育的进一步深度融合,建立更加开放
的人才培养体系,教育部和中国科学院将于近期联
合启动“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
13
十个项目:
“科苑学者上讲台计划”
“重点实验室开放计划”
“大学生科研实践计划”
“大学生暑期学校计划”
“大学生夏令营计划”
“联合培养本科生计划”
“联合培养研究生计划”
“人文社科学者进科苑计划”
“中科院奖学金计划”
“科苑学者走进中学计划”
14
内 容
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新趋势
二、国家理科基地建设取得的成就与经验
三、我国高等理科教育的未来展望
15
理科基地取得的成就
第一,基础办学条件显著改善。
专项投入持续增加,新设备、新大楼、新环境
大幅提升了基地办学条件,基地面貌焕然一新。建
设了一批体现当今发展水平的基础教学实验室;建
成了一批本科生综合性、研究型实践训练平台;聚
集优质野外实习资源,开展了跨区域的联合实习。
16
第二,理科基地生源质量显著提高。
各有关高校抓住机遇,加强了宣传推介力度,让
考生了解基础科学研究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同时,制
订相应政策措施,吸引优秀生源报考基地专业。基地
所在系科生源质量比建点前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为基
础科学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7
第三,师资队伍素质显著提升。
设立讲席制度,建立教师竞争上岗制度、首席教
授制度或主讲教授制度等,鼓励学术水平高、教学经
验丰富的知名教授为“基地”点上基础课。同时,制
订青年教师的培养规划,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
理科基地师资队伍年龄结构进一步趋于合理,有相当
一部分是基地自行培养的优秀青年学科带头人。
18
第四,学生科研实践显著增强。
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的投入,促进研究与教
育的结合,加强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的
提高;鼓励教师特别是一线科研教学骨干,通过科
研立项并结合高校SRT项目,引导优秀学生以科研
题目为主导进行探究学习;鼓励教师既要不断提高
科学研究水平,又要能及时把有关研究成果及学科
前沿知识融入教学活动中,强调科研在教学中的渗
透和以科研为背景的教学。
19
第五,理科教学改革成效显著。
在政策支持、项目培育、经费保障的基础上,充
分调动了各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经过二十多
年的积累,各理科基地普遍确立了“强化基础、注重
能力、提高素质、突出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并结
合学科特点和各校实际情况,出台了一系列教改方案
和举措,使基地学校理科教学水平跨上了一个新台阶
。
20
第六,示范辐射作用显著发挥。
目前,国家理科基地已经成为本学科交流先进教
学经验和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平台,同时理科基地建
设模式也被推广到工、农、医,乃至人文社科等学科
领域;理科基地通过对口支援、教师培训、交流互访
等方式将先进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经验传播给其他
高校,带动基础科学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
21
第七,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
国家理科基地已成为我国基础学科高层次人才
培养的主要渠道。基地学校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一
大批从事基础科学研究和优秀教学人才的后备力量
;部分年轻人已成为不同学科领域的佼佼者,开始
崭露头角;许多理科基地本科毕业生及来自基地的
研究生相继在有重要影响的国际学术刊物和顶尖杂
志上发表研究成果;同时,优秀毕业生不断充实到
高校教师队伍,逐渐成为高校教师的骨干力量。
22
理科基地建设的经验
一是国家领导重视、各部门协同。党和国家领导
人高度重视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工作。从设立国家理科
基地到设立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有关部委(教育
部、财政部、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积极
配合,特别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在制定政策、搭建
平台、完善服务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为基地建设提
供了有力保障。
23
二是建立专门的人才培养基地。设立国家理科基
地后,吸引了一流生源,建立了本科生和研究生统筹
培养体系,深化了课程内容改革,成为国家战略性人
才的培养平台,培养了一大批基础学科人才,支撑了
我国基础学科的持续发展。
24
三是设立专门的人才培养基金。基础科学人
才培养基金的实施,保证了国家理科基地的可持续
发展,丰富和完善了自然科学基金的人才培养资助
体系,开创了科教联合培养人才新途径。基础科学
人才培养基金制度为我国高等理科教育注入了新的
活力,充分调动了基地所在高校的办学积极性,为
基础学科的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5
四是充分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理科基地拥
有优秀的生源、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良好的育人氛
围,这种优质的综合教育平台极大地激发了教师投
入教学的热情。同时,理科基地通过制订系列政策,
在教师职称评定、教学津贴发放、教材出版资助、
出国进修等方面,向承担基地基础课和主干课的教
师倾斜,有力地调动了教师从事教学研究、教学实
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6
五是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培养人才。理科基地通过
科研立项并结合高校SRT项目,引导学生以科研题目
为主导进行探究式学习,实现寓教于研、研中有教,
培养学生对基础科学的浓厚兴趣,提高学生的科研实
践能力,有力地促进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结合。
27
内 容
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新趋势
二、国家理科基地建设取得的成就与经验
三、我国高等理科教育的未来展望
28
第一,建立理科人才分类培养体系。
现有的“金字塔形”高等理科教育培养体系不
能完全满足我国高等理科教育分类指导、分类改革
、分类发展的要求。
我们应该以科学发展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制定
科学合理的培养目标和培养类型,按照人才类型结
构来进一步完善高等理科教育体系。
29
第二,推动理科教育的多样化发展。
一是
二是
三是
四是
五是
国际化。
加强基础。
研究性学习。
个性化培养。
复合型人才培养。
30
第三,推进理科基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
一是
二是
三是
四是
五是
六是
继续实施基础人才培养基金制度。
建立教学科研连续培养机制。
探索建立中学-大学连续培养机制。
加强野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
建立分流培养的直博生培养制度。
建立理科基地的动态调整机制。
31
第四,充分发挥优质理科教育资源的示范辐射作用。
一是将“拔尖计划”和理科基地的名师课程建
设为数字化的开放课程,让校内外师生共享;
二是建立“拔尖计划”高校间、理科基地高校
间的学生交换、联合培养、转学等学生流动机制。
32
谢谢大家!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