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1 水环境检测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13.3.1 水环境检测

第13章 成分检测技术
第13章 背景
成分分析内容:
一是定性分析,确定物质的化学组成
二是定量分析,确定物质中各种成分的相对含量
成分分析仪器
指专门用来测定物质化学组成和性质的一类仪器的
总称
成分分析仪器分类:
实验室分析仪器和过程分析仪器两大类
第13章
13.1 热导式气体分析仪器
13.2 红外式成分检测
13.3 水及大气环境质量检测
13.1 热导式气体分析仪器
13.1.1 基本原理
13.1.2 热导池(检测器)
13.1.3 热导式气体分析仪的应用
13.1.1 基本原理
热导式气体分析仪工作原理:
利用混合气体的导热系数λ随组分气体的体积百
分含量不同而变化这一物理特征来进行分析的。
物体的导热能力通常用导热系数λ来表示,物体
的热传导现象可用傅立叶定律来描述,即单位时
间内传导的热量和温度梯度以及垂直于热流方向
的截面积成正比,即:
t
dQ   dS
n
(13-1)
13.1.1 基本原理
在相同的温度梯度情况下,通过单位介质微元等温
面传导的热量dQ与介质的导热系数λ成正比。
导热系数与温度的关系:
(13-2)
   (1   t )
0
常见气体的相对导热系数及其温度系数见表13-1。
气体的相对导热系数是指气体导热系数与相同条件
下空气导热系数的比值。
13.1.1 基本原理
13.1.1 基本原理
多组分混合气体的导热系数:
n
m  1C1  2C2  ...  nCn   i Ci
i 1
(13-3)
对多组分的混合气体,设待测组分含量为Cl,背
景组分含量为C2,C3,…,这些量都是未知数,
仅利用式(13-3)来求待测组分C1的含量是不可能的,
必须应保证混合气体的导热系数仅与待测组分含
量成单值函数关系,为此,需满足下列条件:
13.1.1 基本原理
 (1) 混合气体中除待测组分Cl外,各背景气体组分的导热系
数必须相同或十分接近,如待测组分为i=1,则应满足:
2  3  ...  n 并且 1  2 , 3 ,...n
因为C1+C2+…+Cn=1则式(13-3)可改写为:
m  1C1  2 (1  C1 )  2  (1  2 )C1
或
C1 
m  2
1  2
(13-4)
(13-5)
只要测出混合气体的导热系数λm,就可以根据组分的
导热系数(λ1和λ2)求得待测组分的含量。
 (2) 待测组分与背景组分的导热系数要有明显差异,差异越
大,越有利于测量。对式(13-4)微分,可得:
d m
(13-6)
 1  2
dC1
13.1.1 基本原理
两组分导热系数相差越大,仪器的灵敏度就越高。
 例如:
测量烟气中CO2气体的含量,已知大多数烟气中含有CO2,
SO2,N2,O2及H2O (水蒸气)等成分。
由表13-1可知SO2的存在将严重影响测量结果,所以它是
测量CO2含量的干扰组分,在混合气体进入分析仪器之前
就应当通过预处理系统去除。
这样,烟气中的待测组分二氧化碳和其余组分的导热系数
有一定差异,同时满足了上述两个条件。
13.1 热导式气体分析仪器
13.1.1 基本原理
13.1.2 热导池(检测器)
13.1.3 热导式气体分析仪的应用
13.1.2 热导池(检测器)
1.热导池的工作原理
• 热导式气体分析仪将
导热系数的测量转换
成为电阻的测量。实
现将混合气体导热系
数的变化转换成电阻
值变化的部件,称为
热导池或检测器,它
是热导式气体分析仪
的核心组成部件。
13.1.2 热导池(检测器)
热导池的特性方程
R
R0 (1   tc )
 I 2 R0
1
K m
(13-14)
随着科技发展,热导池不断地升级换代,图13-2
是硅传感器热导池的示意图。
13.1.2 热导池(检测器)
2. 影响热导池特性的因素
为了提高热导池的工作性能,在设计时应主要考
虑以下几方面内容
1) 热导池内壁半径rc的选取
2) 腔壁温度的影响
3) 电阻丝的参数
4) 工作电流
3. 热导池的结构
1) 结构类型
13.1.2 热导池(检测器)
图13-3(a)~(d)分别表示了热导池的四种结构:直
通式、对流式、扩散式和对流扩散式。
13.1.2 热导池(检测器)
 直通式
气室与主气路并列,两者之间有节流孔,样气大部分从主气
路通过,少部分从装有电阻丝的气室中通过
 对流式
气室与主气路下端连通,并不分流,气室与循环管形成一热
对流回路
 扩散式
气体靠扩散方式进入气室,进入气室的气体与主气路气体进
行热交换后再经主气路排出
 对流扩散式
它是在扩散式结构基础上增加一个支气路,形成分流以减小
滞后,它综合了对流式和扩散式的优点,样气由主气路先扩
散到气室中,然后由支气路排出
13.1.2 热导池(检测器)
2) 电阻丝的结构及其固定方法
若采用裸露的电阻丝,则固定方式有弓形、V形
和直线形3种,如图13-4所示。
13.1 热导式气体分析仪器
13.1.1 基本原理
13.1.2 热导池(检测器)
13.1.3 热导式气体分析仪的应用
13.1.3 热导式气体分析仪的应用
①测量特定环境空气中的H2,CO2含量;
②在电解法制氢、制氧设备中,用来分析纯氢中的氧,或
纯氧中的氢,以确保安全生产,防止爆炸;
③化肥厂合成氨生产中,测定循环气体中的氢气含量;
④测定氯气中的含氢量,以确保安全生产;
⑤测定特殊的保护气氛中氢气的含量(如氢冷发电机中氢
气的纯度),或纯氮气脱氧工艺过程中的氢气含量;
⑥测定空分设备中、粗氩馏分中Ar气的含量;
⑦测定硫酸厂和磷肥厂流程气体中的SO2含量;
⑧测定金属材料在热处理过程中的氨气分解率,以控制
热处理过程。
13.2 红外式成分检测
13.2.1 红外式成分检测的原理
13.2.2 红外式分析仪的结构
13.2.3 红外检测仪的应用
13.2.1 红外式成分检测的原理
光学分析仪器分为吸收式和发射式两大类。
红外线是指波长为0.76~1000μm范围内的电磁辐射。
红外线成分检测仪器是利用被测样品对红外波长
的电磁波能量具有特殊吸收特性的原理而进行成
分、含量分析的仪器。红外线成分检测仪器实际
使用的红外线波长大约在2~25μm。
13.2.1 红外式成分检测的原理
量子理论表明 ,原子、分子或离子具有不连续的、
数目有限的量子化能级。所以物质仅能吸收与两
个能级之差E1-E0相同或为其整数倍的能量,即:
E1  E 2  h  h
c

(13-15)
大部分的有机和无机气体在红外波段内都有其特
征吸收峰,有的气体还有两个或多个特征吸收峰,
如表13-2所示。部分气体的红外线特征吸收峰如
图13-5所示。
13.2.1 红外式成分检测的原理
13.2.1 红外式成分检测的原理
红外线通过吸收物质前后强度的变化与被测组分
浓度的关系服从吸收定律即朗伯-比尔定律:
I  I 0e
 kcl
(13-16)
从式(13-16)可以看出:
(1) 光强度为I0的单色平行光通过均匀介质后,能量
被介质吸收一部分,剩余光强度的大小I随着介质
浓度c和光程的长短l按指数规律衰减。
(2) 吸收系数k的大小取决于介质的特性,不同介质
具有不同的k值,而一种介质的k值又会随着光的
波长λ值而变化。
13.2 红外式成分检测
13.2.1 红外式成分检测的原理
13.2.2 红外式分析仪的结构
13.2.3 红外检测仪的应用
13.2.2 红外式分析仪的结构
1. 红外线气体分析仪
红外线气体分析仪是一种吸收式、非色散型(不
分光型)气体分析仪器,即光源发出的红外线连
续光谱全部投射到被分析气样上,利用气体的特
征吸收波长及其积分特性来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红外线气体分析仪的测量对象主要是CO、CO2、
NH3及CH4、C2H6、C2H4、C3H6、C2H2气态炔烃
类等。
13.2.2 红外式分析仪的结构
1)空间双光路红外线气体分析仪
(1)工作原理
13.2.2 红外式分析仪的结构
反射镜将红外辐射光源分成两条波长及能量相同
的光束,经切光片调制成脉冲光源。
左边的光束通过参比气室、滤波气室,到达左半
边气室,称为参比光路;
右边的光束通过工作气室、滤波气室,到达右半
边气室,称为测量光路。
参比气室、滤波气室、检测器均封入某种特定的
气体。
13.2.2 红外式分析仪的结构
如图13-6所示,被测组为A,吸收峰谱带为λac;干
扰组为B,吸收峰谱带为λbd ;它们的重叠部分为
λbc。
比较①和①’ 知两束反射光能量相等、谱带连续,
并全部进入气室。比较②和②’知左边参比气室
没有能量的衰减,右边波长在a~d间的能量被吸收
了一部分;
再比较③和③’,左边滤波气室把光束波长为b~d
间的能量全部吸收,右边滤波气室把光束波长为
b-d间剩余的能量全部吸收。
13.2.2 红外式分析仪的结构
比较④和④’,发现波长a-d范围内只剩下波长为
a~b的能量,而a~b正是被测组分A吸收能量的范
围。左边光束中a~b波长的能量未被吸收,而右边
光束中a-b波长的能量被吸收一部分。a-b波长的
光束能量在检测室中会全部被吸收。
图④和④’中斜线部分为被检测室吸收的能量,
左右检测室吸收的能量存在差别。若被分析气样
中A组分越多,差别就越大,能量差别大则引起
两个检测室内温度产生差别,引起压力差,使电
容器动片与定片间距离变小,电容量加大,通过
检测电容量的大小即可知道被测组分A的浓度大
小。
13.2.2 红外式分析仪的结构
(2) 空间双光路红外线气体分析仪的基本部件结构
① 光源和切光片
如图13-7 (a)、(b)所示,光源及调制部分由光源、反
射镜、切光片及同步电机组成,其任务为产生两束
具有一定调制频率(2~12Hz)、能量相等且稳定的平
行红外光束。
13.2.2 红外式分析仪的结构
② 气室和滤光器
气室包括测量气室(工作气室)、参比气室和滤
光气室3种,其结构一般为圆筒形。
气室必须密封、光洁、平直,室壁不吸附气体。
气室内壁的光洁度对仪表的灵敏度有很大影响,
因为红外线有很大一部分要经过气室内壁的多次
反射才能到达检测室,所以内壁的光洁度要求极
高,一般要镀金。
气室两端用透光材料密封,既保证密封性,又具
有良好的透光性,并且因各种透光材料允许透过
光波长的不同,起到了滤光作用,常用的透光材
料有蓝宝石(A12O3)、氟化锂(LiF)等。
13.2.2 红外式分析仪的结构
③ 检测器
薄膜电容检测器也叫薄膜微音检测器或光声接收
器,其结构如图13-8所示。
1为窗口的光学玻璃,
2为壳体,3为薄膜,
在其下部带有动片,4
为定片,5为绝缘体,
6为支架,7和8为薄膜
隔开的两个气室,9为
后盖,10为密封垫圈。
13.2.2 红外式分析仪的结构
2) 时间双光路红外线气体分析仪
随着高科技的迅速发展,近年来人们研制出窄通带
的干涉滤光片和高灵敏度的半导体光敏元器件,由
此而产生了新型的时间双光路红外线气体分析仪。
时间双光路系统与空间双光路系统不同,它只有一
支光源、一条光通道和一组气室。图13-9所示为时
间双光路红外线气体分析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图。
从光源发出的红外辐射光被光路中的切光盘调制,
切光盘上装有4组干涉滤光片,如图13-10所示。
13.2.2 红外式分析仪的结构
13.2.2 红外式分析仪的结构
HSGXH-1050型红外线分析器
可以连续测量气体浓度,如CO、CO2、CH4、C2H4、C3H8、
C4H10、N2O、NH3、SO2、NO、C2H5OH等气体浓度
13.2.2 红外式分析仪的结构
2. 红外线水分仪
固体物质中所含水分的百分数称为固体的含水量,
通常以物质中所含水分质量与总质量之比的百分
数来表示。测量含水量的传统方法是烘干称重法,
此方法的计算公式为:
W1  W2
(13-17)
G
 100%
W1
W1为被测样品的质量,W2为烘干后样品的质量。
13.2.2 红外式分析仪的结构
设水的吸收波长为λ0,两个参比波长分别为λ1和λ2,
λ0、λ1、λ2的反射能量分别为S0、R1、R2。因质地
引起的倾斜误差为r,则有
S
S

双波长时:
(13-18)
R
R r
0
1
三波长时:
0
1
S0
S0
S0


R1  R2
( R1  r )  ( R2  r ) R1  R2
(13-19)
由式(13-18)可见,双波长红外线水分仪由于质地
的影响将产生测量误差,而三波长红外水分仪的
测量则不受质地的影响,如式(13-19)所示。
13.2.2 红外式分析仪的结构
图13-12为三波长红外线水分仪的结构示意图。
13.2.2 红外式分析仪的结构
SFY-60A红外线快速水分测定仪
水分测定范围:
0.01%-100%
样品重量:
0.5g-60g
称量最小读数:
0.002g
水分含量可读性:
0.01%
13.2 红外式成分检测
13.2.1 红外式成分检测的原理
13.2.2 红外式分析仪的结构
13.2.3 红外检测仪的应用
13.2.3 红外检测仪的应用
工业过程红外线分析仪选择性好,灵敏度高,测
量范围广,精度较高,常量为1~2.5级,低浓度
(10-6)为2~5级,响应速度快。能吸收红外线的CO,
CO2,CH4,SO2等气体、液体都可以用它来进行
分析。
红外线分析仪广泛应用于大气检测、大气污染、
燃烧过程、石油及化工过程、热处理气体介质、
煤炭及焦炭生产过程等工业生产过程中。
13.3 水及大气环境质量检测
13.3.1 水环境检测
13.3.2 大气环境检测
13.3.1 水环境检测
1. 常规五参数及其检测技术
 常规五参数:水温、pH、溶解氧(DO)、电导率和浊度。
1)水温
 水温一般用感温元件如铂电阻、热敏电阻做传感器进行测
量。
2)pH
 pH的测定方法主要有玻璃电极法、比色法、锑电极法、
氢醌电极法等。
3)DO
 DO的测定方法主要有化学分析方法和膜电极法,在线监
测仪器一般采用膜电极法。
13.3.1 水环境检测
4)电导率
 电解质溶液依靠离解形成的阴、阳离子,如金属导电一样
遵从欧姆定律。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通常是用电极法
(将铂电极或铂黑电极插入待测溶液中)测量两电极间的
电阻R来确定。通过测定水样的电导率,可以间接推测水
中离子成分的总浓度。
5)浊度
 浊度计是测定水体污浊程度的仪器。
6)常规五参数分析仪
 常规五参数分析仪经常采用流通式多传感器测量池结构,
无零点漂移,无需基线校正,具有一体化生物清洗及压缩
空气清洗装置。
13.3.1 水环境检测
2. BOD及其检测技术
生化需氧量(Biological Oxygen Demand,简称
BOD)是指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在
分解水中有机物的生物化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的
溶解氧的量。
(1)BOD的测定方法
BOD的测定方法有稀释与接种法(HJ 505-2009)、
测压法、库仑法、微生物传感器法(HJ/ T 862002)等。
13.3.1 水环境检测
1)稀释与接种法
用已溶解足够氧气的稀释水,按一定比例将污水水
样稀释后,分装于两个培养瓶中,一瓶测当天的溶
解氧(DO1),另一瓶水样密封后,于20℃条件下
培养5d,测定其溶解氧(DO5),二者之差即为
BOD5。
2)测压法
在密闭的培养瓶中,水样中溶解氧被微生物消耗,
微生物因呼吸作用产生与耗氧量相当的CO2,当
CO2被吸收剂吸收后使密闭系统的压力降低,根据
压力计测得的压降可求出水样的BOD值。
13.3.1 水环境检测
3)微生物传感器法(微生物电极法)
微生物电极是一种将微生物技术与电化学检测技
术相结合的传感器,其结构如图13-13所示。主要
由溶解氧电极和紧贴其透气膜表面的固定化微生
物组成。
13.3.1 水环境检测
响应BOD物质的原理是:将其插入底液,微生物
电极输出一稳态电流;
在适宜的BOD物质浓度范围内,电极输出电流降
低值与BOD物质浓度之间呈线性关系,而BOD物
质浓度又和BOD值之间有定量关系,以此计算出
水样的BOD值。
13.3.1 水环境检测
(2) BOD在线监测仪
1)生物反应器法
 生物反应器内的特殊中空材料可吸附大量微生物,当待测
水样进入反应器后,经搅拌使微生物迅速降解水样中的有
机物,通过检测水样反应前后的溶解氧,并与内置的标准
曲线对比得到BOD值。
2)微生物电极法
 工作原理与前面介绍的微生物反应器法原理相同,微生物
传感器因为需要定期用标准溶液校准,而标准溶液极易降
解,所以必须采用低温及杀菌装置使其能较长时间保存。
3)UV法
 UV法采用紫外或紫外-可见光光源,按光源波长分为定
波长、多波长及连续扫描等几种。
13.3.1 水环境检测
BOD检测仪
1.自动搅拌BOD电极,单手操作
2.可实现快速大批量测试
3.耗氧量极低,保养省,一次填
充可用6个月
4.OxiCal-ST快速校正
5.IMT温度补偿
13.3.1 水环境检测
3. COD及其检测技术
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简称
COD)是指水体中能被氧化的物质在规定的条件
下(指特定的氧化剂、温度及反应时间)进行化
学氧化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以每升水消耗氧的
毫克数表示,单位为mg/L。
(1)COD的基础分析方法
测定COD的传统分析方法常用重铬酸钾法
(CODCr)和高锰酸盐指数法(CODMn)。
13.3.1 水环境检测
1)重铬酸钾法
样品中的有机物质在50%硫酸溶液中于回流温度
下被重铬酸钾氧化(2小时),以硫酸银作催化剂,
加硫酸汞以除去氯化物的干扰,过剩的重铬酸盐
以邻菲洛啉作指示剂,用标准的硫酸亚铁铵滴定。
根据实际消耗的重铬酸钾的量,计算水样的化学
耗氧量。反应式如下:
Cr2O7 2  14 H   6e  2Cr 3  7 H 2O
Cr2 O7
2
 14H   6Fe 2  6Fe3  2Cr 3  7H 2 0
13.3.1 水环境检测
2)高锰酸盐指数法
水样中加入一定量的高锰酸钾标准溶液和硫酸
(对高盐度水样,有时加入催化剂硝酸银),在
沸水浴上加热30分钟,高锰酸钾将水中的某些有
机物和无机还原性物质氧化,反应后加入过量的
草酸钠还原高锰酸钾,再用高锰酸钾标准溶液回
滴过量的草酸钠。其反应式如下:
4MnO4   5C  12 H   4Mn 2  5CO2  6 H 2O
2

5C 2 O 4 2MnO4  16 H   2Mn 2  10CO2  8H 2 O
13.3.1 水环境检测
3)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
在试样中加入已知量的重铬酸钾溶液,在强硫酸
介质中,以硫酸银作为催化剂,经高温消解后,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COD值。
当试样中COD值为100~1000mg/L,将三价铬的
吸光度换算成试样的COD值。
当试样中COD值为15~250mg/L,将总吸光度值
换算成试样的COD值。
13.3.1 水环境检测
(2)COD在线自动监测仪
COD在线分析仪的技术原理主要有以下五大类:
①重铬酸钾法;②高锰酸盐指数法;③总有机碳
换算法; ④氢氧基(臭氧)氧化-电化学测量法;
⑤紫外分光光度法(254nm)。
1)基于重铬酸钾法的在线分析仪
 此仪器可以根据水质情况调整消解系统的反应时间设置以
保证污染物被充分氧化,确保测试可靠。以难以氧化分解
的高浓度有机化合物氨基乙酸(NH2CH2COOH)(COD 5000
mg/L)为例,消解温度达到175℃3min后,COD数值就达完
全消解值的95%以上,且此数值在随后的20min内一直比
较稳定(见图13-14)。
13.3.1 水环境检测
2)基于高锰酸盐指数法的在线分析仪
分类
高锰酸盐氧化-化学测量法;高锰酸盐氧化-电流
/电位滴定法和UV计法(与在线COD仪类似)。
13.3.1 水环境检测
3)基于总有机碳(TOC)换算法的在线分析仪
 水体中TOC的分析技术已经比较成熟,TOC值与COD和
BOD值具有相关性,只需乘上一个系数就可给出另一种数
据。
4)基于氢氧基(臭氧)氧化-电化学测量法的在线
分析仪
 在过电压下,电极(PbO2)在水中电解氧气产生羟基OH-。
羟基氧化难以氧化的水中组分,待测溶液中的有机物消耗
电极周围的羟基。使得电极又不断产生新的羟基。新羟基
的形成在电极系统中产生电流,若将氧化电极(工作电极)
的电位保持恒定,那么工作电极的电流强度与有机物浓度
及它们在氧化电极的氧化剂(羟基)消耗量成一定的关系
13.3.1 水环境检测
 Elox100型分析仪的组成如图13-15所示,其主元件为测量
室,测量室中有3个电极组件(分别为工作电极、参比电极
和计数电级),用于样品传输的小型电动泵,阀门、管道
及用于对样品传输进行控制,结果显示和外围设备通讯的
内部计算机。
13.3.1 水环境检测
COD能否准确测定主要取决于氧化剂的氧化能力,
氧化力弱则氧化不完全,氧化力强能提高氧化率,
但同时又会将氯离子的干扰也统计进去,因此很
难调适,从表13-3可看出几种氧化剂的性能差别。
13.3.1 水环境检测
5)基于紫外分光光度法(254nm)的在线分析仪
 不饱和有机物对波长254nm的紫外光有最大的吸收效应,
而对可见光却吸收甚微。因此,对特定水域或废水,可根
据其对紫外光的吸收大小来反对有机物的污染程度,这种
方法易实现自动化,同时测定的吸光度A与BOD、COD、
TOD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
6)几种COD分析仪的比较
 从分析性能上讲,在线COD仪的测量范围一般在10(或
30)~2000 mg/L,因此,目前的在线COD仪仅能满足污
染源在线自动监测的需要,难以应用于地表水的自动监测。
另外,与采用电化学原理的仪器相比,采用消解-氧化还
原滴定法、消解-光度法的仪器的分析周期一般更长一些
(10 min~2 h),前者一般为2~8 min。
13.3.1 水环境检测
 从仪器结构上讲,采用电化学原理或UV计的在线COD仪
的结构一般比采用消解-氧化还原滴定法、消解-光度法的
仪器结构简单,并且由于前者的进样及试剂加入系统简便
(泵、管更少),所以不仅在操作上更方便,而且其运行
可靠性也更好。
 从维护的难易程度上讲,由于消解-氧化还原滴定法、消
解-光度法所采用的试剂种类较多,泵管系统较复杂,因
此在试剂的更换以及泵管的更换维护方面较烦琐,维护周
期比采用电化学原理的仪器要短,维护工作量大。
 从对环境的影响来讲,重铬酸钾消解-氧化还原滴定法
(或光度法、或库仑滴定法)均有铬、汞的二次污染问题,
废液需要特别的处理。而UV计法和电化学法(不包括库
仑滴定法)则不存在此类问题。
13.3.1 水环境检测
HI83224型高精度COD/多参数分析测定仪
●测量氨氮,余氯,COD,硝
酸盐,总氮,总磷等项目
●通过电子识别码自动识别
测量项目和量程
●多种操作模式:自动,半
自动,手动模式
●预配制定量试剂管采用电
子识别码技术
13.3.1 水环境检测
4. TOC及其检测技术
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简称TOC)是水中
有机物质所含碳的总量,单位为mg C/L。
(1) 测定方法及原理
TOC测定方法
燃烧氧化(干式氧化)-非分散红外光度法(NDIR
法)(HJ501-2009)和湿式氧化-NDIR(或电导)
法。
根据燃烧温度的不同,干式氧化又可分为680℃燃烧
氧化和900~950℃燃烧氧化这两种。
13.3.1 水环境检测
13.3.1 水环境检测
燃烧法-非分散红外法的测定原理
 将一定量水样注入高温炉内的石英管,在900~950℃温度
下,以铂和三氧化二铬为催化剂,使水样中的有机物燃烧
裂解转化为二氧化碳,然后用红外线气体分析仪测定CO2
含量,从而确定水样中碳的含量。
为获得有机碳含量,可采用两种方法:
 第一种方法为直接法。将水样预先酸化,通入氮气曝气,
驱除各种碳酸盐分解生成的CO2后,再将试样注入高温燃
烧管中,可直接测定总有机碳。
13.3.1 水环境检测
第二种方法为差减法。使用同时带有高温炉和低
温炉的TOC测定仪。
13.3.1 水环境检测
(2) TOC自动分析仪
主要技术原理
①(催化)燃烧氧化-非分散红外光度法(NDIR
法);②UV催化-过硫酸盐氧化-NDIR法;③UV过硫酸盐氧化-离子选择电极法(ISE)法;④加
热-过硫酸盐氧化-NDIR法;⑤UV-TOC分析计法。
根据非分散红外线吸收法原理设计的TOC自动分
析仪有单通道和双通道两种类型。图13-17为单通
道型仪器流程图。图13-18为双通道型TOC自动分
析仪工作原理图。
13.3.1 水环境检测
13.3.1 水环境检测
在线总有机碳TOC分析仪
13.3.1 水环境检测
5. 总氮及其检测技术
总氮(TN)指可溶性及悬浮颗粒中的含氮量,即
水中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氨、无机铵盐、溶解态
氨及大部分有机含氮化合物中氮的总和。
总氮的实验室测定方法: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HJ/T199─2005)和碱性过
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GB11894-89)。总
氮自动分析仪主要采用两类测定原理:过硫酸钾
氧化-紫外吸收法和密封燃烧氧化-化学发光分析
法。表13-6比较了几种总氮自动分析仪的特点。
13.3.1 水环境检测
13.3.1 水环境检测
6.氨氮及其检测技术
氨氮是指以游离氨(或称非离子氨NH3 ) 和离子氨
(NH4+ ) 两种形式存在的氮。这两种形式可以相互
转化,二者的组成比例取决于水体的pH值。
测定水中氨氮的实验室方法有:纳氏试剂比色法
(GB7479-87)、水杨酸分光光度法(GB748187)、电极法、蒸馏和滴定法(GB7478-87)和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HJ/T195-2005)。氨氮在
线监测仪的技术原理主要有滴定法、比色法和电
极法。
13.3.1 水环境检测
(1)滴定法
 其工作原理是基于实验室中测定氨氮的蒸馏和滴定法,是将
国标方法( GB7478 - 87) 实现了自动化。
(2)比色法
 其工作原理是基于实验室中的水杨酸分光光度法,是将国标
方法( GB7481 - 87) 实现了自动化。例如美国的HACH Amta
xTM Compact 氨氮在线分析仪。
(3)电极法
 电极法又分为氨气敏电极法和铵离子选择电极法两类。根据
电极法设计的监测仪结构一般较简单。法国SERES1000、
SERES2000 氨氮在线分析仪属于直接利用铵离子选择电极监
测氨氮浓度的仪器。
13.3.1 水环境检测
7. 磷酸盐及其检测技术
在地表水和排放污水中,磷多以各种磷酸盐的形式存
在,一般为正磷酸盐、偏磷酸盐、焦磷酸盐、聚磷酸
盐和有机态含磷化合物,如磷脂质、有机磷农药、杀
虫剂、除草剂等等。
测定方法:
磷钼蓝比色法(GB1576—2001)、磷钒钼黄分光光度
法(GB1576—2001)、离子色谱法(GB/T14642—93)
13.3.1 水环境检测
8. 总磷及其检测技术
 总磷(TP)包括溶解的、颗粒的、有机的和无机磷。地表
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2002)把总磷列为河流、
湖泊水库和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必测项目。
 钼酸铵分光光度法(GB 11893-89)
用过硫酸钾(或硝酸- 高氯酸) 在中性条件下使试样消解,
将所含磷全部氧化为正磷酸盐。
在酸性介质中,正磷酸盐与钼酸铵反应,在锑盐存在下生
成磷钼杂多酸后,立即被抗坏血酸还原,生成蓝色的络合
物。该络合物在700nm波长有较强吸收,通过测量吸光度
值,计算出水中的总磷浓度值。
13.3.1 水环境检测
13.3.1 水环境检测
9. 其他在线分析仪
 UV自动分析仪:技术原理为比色法(254 nm)。具有简
单、快捷、价格低的特点。不适于地表水的自动在线监测,
国外一般是用于污染源的自动监测
 TOD 自动分析仪:技术原理一般为燃烧氧化-电极法。
 油类自动分析仪:技术原理一般为荧光光度法。
 酚类自动分析仪:技术原理一般为比色法。
 硝酸盐和氰化物自动分析仪:技术原理主要有:(1)离
子选择电极法;(2)光度法。
 氟化物和氯化物自动分析仪:技术原理一般为离子选择电
极法。
13.3.1 水环境检测
SYSTEA氨氮分析仪
13.3.1 水环境检测
在线磷酸盐分析仪
◇智能型蠕动泵,可倒转及快
转,便于维护。自动调节转速,
确保加药量准确。泵管卡压力
恒定,无需手动调节,泵管使
用寿命长(大于12个月)
◇虹吸原理排污,无易耗机械
部件
◇非接触式气泡探测器,监测样
流和试剂并给出断样或断试剂
报警
13.3 水及大气环境质量检测
13.3.1 水环境检测
13.3.2 大气环境检测
13.3.2 大气环境检测
通过对环境空气进行质量监测,我们可以及时了
解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掌握环境空气质量的时空
变化特性和规律,分析影响环境空气质量变化的
各种原因,为空气污染防治的立法、管理、规划
及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空气质量的自动监测一般采用湿法和干法两种方
式。湿法现已处于淘汰阶段。干法以欧美国家为
主,代表了目前的发展趋势。
13.3.2 大气环境检测
 表13-8列出了我国目前空气例行质量监测的项目。其中,
SO2、NO2和空气中的颗粒物是反映城市空气污染的典型污
染物,也是用来评价城市空气质量和污染变化的必要指标。
13.3.2 大气环境检测
13.3.2 大气环境检测
1. 二氧化硫(SO2)检测
SO2的检测方法:
火焰光度法、溶液电导率法、库仑滴定法、
紫外-荧光法等。
(1)紫外-荧光法测定SO2的原理
紫外荧光现象
指物质受到紫外光照射时,吸收了一定波长的光
之后,发射出比照射光波长长的光,而当紫外光
停止照射后,这种光也随之很快消失。
13.3.2 大气环境检测
由光源发射出的紫外光通
过光源滤光片进入反应室,
样气中的SO2在反应室中吸
收紫外光,生成激发态的
SO2*主要通过放射出荧光
过程回到基态,其发射的
荧光强度与SO2的浓度成正
比。
通过第二个滤光片,用光电倍增管接收
荧光,并转化为电信号,经过放大器输
出,即可得到待测样气中的SO2浓度。
13.3.2 大气环境检测
如图,SO2在
紫外区域有三
个吸收带:
340~390nm;
250~320nm;
190~230nm。
 在波长190~230nm范围
内,SO2对紫外线的吸
收最强,而且空气中
的N2和O2及其他污染
物基本不引起淬灭,
所以选用此波长范围
内的紫外线来激发SO2
吸收光能Ia符合朗伯-比尔定律:

Ia  I0 1 e
 L SO2 

(13-20)
13.3.2 大气环境检测
(2)紫外荧光SO2分析仪的结构
紫外荧光SO2分析仪的结构如图13-21所示。零气、
标气或样气进入仪器是由零气/标定电磁阀和采样
电磁阀控制的。
13.3.2 大气环境检测
样气经过渗透膜干燥器脱水,再经阻力毛细管和
除烃器(除烃器的作用是排除某些烃类化合物对
荧光测定的影响)进入荧光反应室,SO2产生的荧
光被光电倍增管接收和放大,并转化为电信号被
测量,最后在仪器上直接显示SO2的浓度读数
13.3.2 大气环境检测
紫外荧光SO2分析仪
•测量范围:0-50 ppb到0-20,000 ppb全量程,用户可选。支持双
量程和自动调整量程。
•最低检出限:0.4 ppb
•零点漂移:< 0.5 ppb/24小时, 1 ppb/7天
•跨度漂移:< 0.5%满量程/24小时, 1%满量程/7天
13.3.2 大气环境检测
2. 氮氧化物
氮的氧化物有多种形式,如NO、NO2、N2O3、
N3O4和N2O5等。
大气中的NO和NO2可以分别测定,也可以测定二
者的总量。
常用的检测仪器
一是采用原电池库仑法;二是采用化学发光法
13.3.2 大气环境检测
(1)化学发光法测定氮氧化物的原理
化学发光是指化合物吸收化学能后,被激发到激
发态,在由激发态返回至基态时,以光子(hν)
形式释放能量。通过测量化学发光强度来对物质
进行分析测定的方法称为化学发光法。
13.3.2 大气环境检测
发光强度

NOO 3 
I k
M 
(13-24)
如果臭氧过量,M恒定,则发光强度I与NO浓度
成正比。
光子通过滤光片,被光电倍增管接收,并转变为
电流,经放大后被测量。利用本方法就可以测定
大气中NO和NO2的浓度及其总浓度。
13.3.2 大气环境检测
(2)化学发光氮氧化物分析仪的结构
 以O3为反应剂的氮氧化物分析仪的结构如图13-23所示。
13.3.2 大气环境检测
由图可见,气路分为两部分。一是O3发生气路,
空气经过滤器干燥净化后进入O3发生器,在紫外
光照射下产生浓度约为860mg/m3的O3送入反应室
作为反应气体。
测量时,样气经过灰尘过滤器后通入反应室。通
过旋转NO2-NO转化器前的测量选择三通阀,就可
以分别得到样气中总氮氧化物量、NO以及NO2
(总氮氧化物量-NO)的浓度值。
13.3.2 大气环境检测
化学发光氮氧化物分析仪
•采用化学发光法原理
•单反应室,单光电倍增管设计,二个阶段反应的背景光相同
•零气和标气通过分析仪同一入口,保证了测量条件的同一性
•采用DASIBI公司先进的pipeline算法技术,有效提高计算精
度,提高显示数据稳定性
13.3.2 大气环境检测
3. 飘尘(PM10)
粒径(严格地说是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10μm的
大气颗粒物泛称飘尘,也称为可吸入颗粒物,用
IP或PM10表示。
测定飘尘的方法:
重量法、压电晶体振荡法、β射线吸收法及光散射
法
13.3.2 大气环境检测
(1)β射线吸收法测定PM10的原理
β射线是一种电子流,当其能量小于1MeV,穿透
物质的质量小于20mg/cm2而被吸收时,吸收量与
它所透过的物质质量有关,而与物质的物理、化
学性质无关。
设同强度的β射线分别穿过空白滤纸和样品滤纸后
的强度分别为I0(β粒子计数)和I(β粒子计数),
则两者关系为:
I  I0  e
 m X m
(13-25)
13.3.2 大气环境检测
已知β粒子对特定介质的吸收系数μm、滤纸面积S
和采样体积V,即可计算出空气中PM10的质量浓
度,计算公式如下:
I0
S
c
ln
V  m
I
(13-26)
13.3.2 大气环境检测
(2)β射线法PM10自动分析仪的结构
 以AZFC-1A型β射线测尘仪结
构如图13-24所示。它由样品
采集系统——采样入口装置、
气路、集尘滤纸、采样泵;尘
样检测系统——β射线源、盖
格计数管、前置放大器、信号
整形电路;微电脑控制及数据
处理系统;结果显示系统;电
源及操作面板等部分组成,安
装在同一小箱体内。
该仪器配不同的采样入口装置,可以实现对总粉尘、可
吸入性粉尘(飘尘)、呼吸性粉尘(β曲线)的监测。
13.3.2 大气环境检测
4. 一氧化碳(CO)
CO测定方法
有气体滤波相关红外线吸收法、气相色谱法、电
化学传感器法和汞置换法等。
(1)气体滤波相关红外线吸收法测定CO的原理
气体对红外特定波长能选择性地吸收。当空气中
的CO被抽入红外气体分析仪,CO对特定的红外
线(4.65μm)有选择性吸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
根据朗伯-比尔定律,吸收值与CO浓度之间呈定
量关系,因此,测其吸光度即可确定CO的浓度。
13.3.2 大气环境检测
(2)气体滤波相关红外线CO分析仪的结构
这种仪器的光学部件中有一个可转动的气体滤波
相关轮,此轮一半充入纯CO,另一半充入不吸收
红外辐射的纯N2。马达带动相关轮旋转
13.3.2 大气环境检测
将红外光源的辐射进行调制,相关轮能消除CO吸
收的波长的辐射。当相关轮的N2边进入光路时,
相当于样品光束,红外检测器得到的信号大小主
要取决于多级反射吸收室中样气所含的CO的浓度。
气体滤波相关轮按一定频率旋转,对吸收室来说,
从时间上分割为交替的样品光束和参比光束,可
以获得一个交变信号,对它进行同步分离和比较
就可以测出样气中所含的CO的浓度。
13.3.2 大气环境检测
5. 臭氧及其检测技术
 大气中的臭氧(O3)是由氧在太阳紫外线照射下或受雷击
形成的,它是高层大气的重要组分,能吸收来自太阳的大
部分紫外光,从而保护人和生物免受其辐射
O3测定法
紫外光度法和化学发光法
1) 紫外光度法测定O3的原理
 该法原理是基于O3分子对波长254nm紫外光的特征吸收,
直接测定紫外光通过空气样品后减弱的程度,根据朗伯比尔定律求出O3浓度,其关系式可表示为:
(13-27)
I  I  e  cL
0
13.3.2 大气环境检测
2)紫外O3分析仪的结构
空气样品以恒定的流速
进入仪器的气路系统,
先经过滤器除去能改变
分析器性能及影响臭氧
测定的所有颗粒物。
然后空气样品交替地或者直接进入吸收池或者
经过臭氧涤除器后再进入吸收池零空气样品、
含臭氧的空气样品通过吸收池时被光度检测器
测定的光强度分别为I0和I,每经过一个循环周
期,仪器的数据处理系统就根据朗伯-比尔定律
求出O3浓度。
13.3.2 大气环境检测
臭氧分析仪 K 100 (W) O3
测量范围:
0.0 ~4.00 mg/l
精度:
± 1% of range
功率:
10VA
13.3.2 大气环境检测
6. DOAS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系统
差分吸收光谱法(Differential Optical Absorption
Spectroscopy,DOAS)是一种长光程空气质量监
测技术,光源为高压Xe灯,由抛物反射镜准直成
平行光出射,经过100 m甚至1,000 m的长光程,
由接收端抛物反射镜将光汇聚耦合进入光纤,通
过光纤导入光栅分光系统,在出射狭缝处用光电
倍增管探测,得到吸收光谱。
法国ESA公司推出的典型的SANOATM长光程测
控系统的基本配置包括:长光程测量系统,标气
系统,RS232变换器和RS232扩展器,子站计算机
系统,中心站计算机系统。
13.3.2 大气环境检测
7.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国外还在致力于发展基于激光光源的监
测灵敏度更高的长光程吸收光谱仪,但目前尚处
于试验阶段。在大气污染探测激光雷达方面,近
年来倾向于发展探测灵敏度很高的差分吸收激光
雷达,用于城市大气环境和城市污染源的高时空
分辨率探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