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Document

科學知識的再現
與
「族群」政治
第五組
邱嬿樺 林世泓 林威廷
劉季寧 詹登明 蔡緗淳
韓昆霖 紀新鴻 田書帆
卵子與精子
文本介紹
機器人科技
文本介紹
分析1
分析2
結論
回答問題
卵子與精子
• 過去認為科學知識乃客觀中立
• 馬汀指出,這些表面看似“自然界的事實”往
往充滿性別意識形態
本文主旨
• 科學知識本身往往反映出他所產生的時代
中性別關係或性別意識形態(刻版印象)
• 雖然男女生殖器官都被刻畫為有用物質,
但對待態度大不同
正面
男性
負面
女性
• 這種奇怪的現象可從精子的肖像發現
推翻傳統看法
Everything you want to know about sex
精子
主動
卵子
主動
相互
主動
然而還是以負面評價女性
黛博拉 高登原子論
• 精子為完整個體
• 卵子只強調部分
精卵平等
• 神經機械模型(cybernetic model)
– 生產後不製造卵子→回應環境
– 終其一生製造太多卵子(浪費) →調整(月經)
• 海特曼證實精卵相互平等互動(穿刺實驗)
• 關鍵要討論的不是我們給予
細胞何等人性,乃是為何要
給予細胞人性的原因
• 自然→再現自然→改造自
然→人造自然=自然
機器人:是人or似人?
源起
• 1920年捷克劇作家查別克的舞台劇Rossum’s
Universal Robots的類人機器
• 50、60年代第一家機器人公司Unimation誕
生
– 當時機器人缺乏自主性
– Teach and Play back
科幻界發展
•著名科幻大師艾西莫夫
提出機器人三大定律
• 韋伯辭典:「機器人是可以執行屬於人類功
能的自動化機制。」
• 美國機器人協會:「機器人是可重新程式、
多功能的機構,設計來移動材料、零件、
工具、或特殊物件,經由各種程式化的動
作,可以用來執行多樣的工作。」
模仿人類的機器
機器人特質
• 可移動性
– 靈巧的機構與高效率的動力
• 自主性
– 相當程度的智慧與因應環境變化的能力
日本機器人發展
• 2000年Honda推出機器人ASIMO(Advanced
Step in Innovative Mobility)
日本之所以成為機器人大國的原因
•
•
•
•
•
•
•
文化影響:原子小金剛
戰後影響(稍後會在講解)
公司終生制
對科技物有高接受度
神道信仰相信萬物皆有靈
老年化社會,且不願接受外來勞動力
日本社會井然有序,機器人容易參與其中
為何要造人型機器人?
• 我們的生活環境已被調整為適合雙足行走
的結構
那容貌也要與人相似嗎?
• 反方
– 非人機器人擁有人的面貌容易造成違和感
• 正方
– 石黑教授的實驗→獵殺代理人
機器人倫理問題
• 神經機械模型
將社會圖像移植到對自然的描寫
EX女性及男性的文化想法被灌輸至生
殖細胞中
科學語言
科學知識的描述應該是
• 客觀中立
→ 放諸四海皆準
• 艾蜜莉˙馬丁(Emily martin):
Journal of Women in Culture and Society
“科學是客觀中立”是種宣稱,科學知識本身
往往反映出時代中的性別關係或性別意識形態。
精卵圖像
精子與卵子與性別刻板印象
• 以時代觀念來描述精子、卵子產生過程
精子(正面)
卵子(負面)
精子、精子生成 卵子、卵子生成
最終目的:製造寶寶→月經
「衰退失敗」、「剝落碎
片」、「壞死的結果」、
「無用的」、「被排除的」。
•生產幾億精子/天
•排掉1個卵子/月
•新貨
•庫存、退化
•陽剛
•陰柔
•「強健」的尾巴、小 •被運送、龐大、被動、依
巧、活力十足、穿透 賴精子
卵
對新發現的詮釋(卵子精子互動)
•卵子誘捕精子、卵子外層的侵略性(卵子主動)
• 精子射出細絲、像魚叉般插在卵上
• 精子穿透卵使其受精
即使賦與卵子主動的形象
也會被以較負面性的文字來描述
新的知識、新的詮釋
性別刻板印象的改變
影響
•
赫
伯
特
馬
被
動
斯
爾
女
賓
社
薩
人
性
塞
會
斯
、
社
英
人
會
雄
達
口
男
爾
論
性
文
主
義
(
強化
反撲
影響
達
爾
生
大
文
科
殖
自
物
學
細
然
種
胞
起
源
)
舉例
反例
科學語言不客觀性的其他例子
• 低等植物、高等植物
• 害蟲
• 萬物之靈&有智慧的生物
神經機械理論
機器人是一面鏡子
機器人與社會
大綱
• 小遊戲
• 機器人文化
• 機器人與社會
小遊戲
輕輕鬆鬆的問與答
遊戲A
• 請問以下兩種機器人給你什麼感覺?
遊戲B
• 這另外兩種機器人又給你什麼樣的感覺?
遊戲C
• 一個人類名下有一群機器人,你覺得這些
機器人是做什麼的?
• 如果有性別的話,又會配在什麼職位?
遊戲C
家僕
工人
保安
夥伴
機器人是一面鏡子
• 機器人反映社會對於科技的看法
機器人是一面鏡子
• 機器人反映社會的意識形態
機器人是一面鏡子
• 機器人取代某些社會結構
機器人文化
起源與發展
機器人的黎明
• 1920年代 捷克作家 查別克─
• 《羅森的萬能機器人》RUR
• 機器人以僕人的身分在舞台劇登場
• 紅遍歐美,日本風靡
機器人文化的成長
• 二戰前後掀起的科幻熱潮
機器人文化的成長
• 艾西莫夫的「機器人學三大法則」
一、機器人不得傷害人
類,或袖手旁觀坐視人
類受到傷害。
二、除非違背第一法則,
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的命
令。
三、在不違背第一法則及
第二法 則的情況下,機器
人必須保護自己。
三大法則在講什麼?
• 一、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或袖手旁觀坐視人類
受到傷害。
→不可以讓機器人直接或間接傷害人的生命
二、除非違背第一法則,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的
命令。
→機器人要聽人類的話
三、在不違背第一法則及第二法 則的情況下,機
器人必須保護自己。
→機器人是人類的貴重財產,不能隨便破壞
三大法則在講什麼?
• 一、黑人不得傷害白人,或袖手旁觀坐視白人受
到傷害。
→不可以讓黑人直接或間接傷害白人的生命
二、除非違背第一法則,黑人必須服從白人的命
令。
→黑人要聽白人的話
三、在不違背第一法則及第二法 則的情況下,黑
人必須保護自己。
→黑人是白人的貴重財產,不能隨便破壞
三大法則在講什麼?
• 一、台灣不得傷害美國,或袖手旁觀坐視美國受
到傷害。
→不可以讓台灣直接或間接傷害美國
二、除非違背第一法則,台灣必須服從美國的命
令。
→台灣要聽美國的話
三、在不違背第一法則及第二法 則的情況下,必
須保護自己。
→台灣是美國的貴重財產,不能隨便破壞
東西方機器人文化差異
歐美:
• 機器人身分─下僕、財產、工具
• 情感─恐懼、欺負、歧視、難駕馭
東西方機器人文化差異
東西方機器人文化差異
日本:
• 機器人身分─朋友、家人、自我延伸
• 情感─友善、平等、共存、可駕馭
東西方機器人文化差異
機器人與社會
矛盾、爭議、衝突
機器人的定義
• 什麼叫機器人?
◎自動控制機器包括一切模擬人類行為或思想與
模擬其他生物的 機械(wikipedia)
◎機器人是一種具有移動性、個體性、智能性、
通用性、半機械半人性、自動性、奴隸性等7個特
徵的柔性機器。(森政弘與合田周平)
◎一種可編程和多功能的,用來搬運材料、零件、
工具的操作機;或是為了執行不同任務而具有編
成動作的專門系統(聯合國標準化組織)
機器人至今尚無絕對明確的定義
機器人延伸的社會議題
• 生命倫理─
• 「如果說人類的『軀殼』是硬體
,『記憶』是儲存在硬體內的資
料,而『靈魂』是能夠自我編排
運用資料 和硬體的邏輯能力……」
「那麼當一個人工智慧擁有自我思考的能力時,我
們是否能夠將這個人工智慧視為擁有『靈魂』
呢?」
節錄自:http://mimibao.pixnet.net/blog/post/18550823 美麗新世界
《攻殼機動隊》導演:押井狩 原作:士郎正宗
機器人延伸的社會議題
• 種族歧視─
◎裝上機器的人類是不是人類?
◎有類似人體構造的機器人能當
成人類看待嗎?
◎當勞力的機器人有資格與人類
共同生活嗎?
機器人延伸的社會議題
• 法律權益─
◎機器人可享有人類的權益嗎?
◎機器人犯罪該如何判決?處罰要比照人類
還是有所區別?
◎機器人需要休息或
領薪水嗎?
機器人延伸的社會議題
• 結構問題─
◎被機器人取代的工人怎麼辦?
◎機器人能當成家人嗎?
◎和機器人結婚能否被接受?
◎機器人可以當人類的主管嗎?
機器人延伸的社會議題
• 戰爭─
◎我們都不希望看到的結果…
科學語言及性別刻板印象
+
機器人與社會文化
?
=
?
?
從「生物決定論」到…
• “科學是客觀中立”是種宣稱,科學知識本身
往往反映出時代中的性別關係或性別意識形態
。 -艾蜜莉˙馬丁(Emily martin) 1991年發表
• 物種演化論(~2:35)-台北的達爾文先生
• http://taiwanyes.ning.com/video/tao-zi-wan-bao-calling-tao
• 是否有其他的思考方向或詮釋方式?(安康魚)
【反思】-1
• 一、人為何為人?因為我們相信自己能夠
思考、有一套倫理道德、社會規範來運作
• 二、若接受達先生的論調,那麼,將男性
化成女性時,你同意嗎?(女人也可外遇、不想吃麥當勞)
【反思】-2
• 三、若對方以達先生的論調、方式對待你
,你會不會感到生氣或難過?(姑且不論男女)
• 四、關於「性」與「社會價值」,我們該
如何理解、詮釋,進而傳達給他人?
• (如果今天你的角色是父母、老師或長輩…)
想像與真實只有一線之隔?
←電影的媒體「再現」:
日本女星-綾瀨遙所飾演
加拿大日裔發明家、軟體
工程師-勒‧川 (Le Trung)
和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
-「愛子」 →
…機器「人」之於「人」
• 侵略人類的攻擊者VS互信幫助的好夥伴?
• 我的機器人女友(僕の彼女はサイボーグ)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Rd32RdZ
438 ( 1:51 )
• 她是機器人唷!! (0:26)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k7Q36c-sjs&feature=related
…機器「人」之於「人」
• 從文本媒體的再現與真實世界的科
技生活,發現:至今仍難完全脫離
「性別刻板印象」的影響。
• 必須先自我反省,避免太過偏激的
主觀意識,需常常思考、質疑既定
之概念。
-人的觀點沒有絕對,只有相對
• (動態個體與社會)
小結
• 人們認知世界的方式,常經由「社會化」
而形成一套既定模式,若太過習以為常,
反而難發現隱藏其中的意義。
人類沙文主義(以男性主體中心)
• 無論是知識或常識,背後皆受一套多數人
能認同的概念所影響,這是一連串歷史演
變的過程。→以(男)人類自我中心為主
小結
• 所以人應與社會保持不間斷地互動、相互
學習並常常反諸已身。
~謝謝大家~
問題一(a)
• 一. 一直以來,科學的敘述是被看做客觀中立
的,從科學革命以來,我們都一直認為"科學"
打破了過去宗教信仰的迷信,創造出了一個
立場中立,合乎邏輯的對事物的詮釋方式.....
但現在作者告訴我們,科學的敘述有他不中
立的一面....除此之外,甚至有一種說法是,科
學本身就是另外一種型態的宗教.... 那我想
問的是,做科學敘述的時候,有沒有什麼辦法
來避免類似文本中對女性歧視的狀況發生
?(2組)
問題一(a) 解答
• 文本中有提到一個叫做”神經機械理論”的東
西,把這些現象當作是一種雙方的互動,
而非單方向的給予或是接受,若覺得某些
理論容易出現性別歧視,可以在審查文章
時加入兩性平等委員的意見,用字遣詞有
人認為不妥的話,可以在第一時間被挑出
來討論。
問題一(b)
• 我們常看到科普書籍或教科書上使用隱喻
,有時為了生動會帶有一些情緒性的字眼
,這是否為一種必要之惡?理由?(1組)
問題一(b) 解答
• 先不論其是不是必要之惡,就科普的角度
來說,為了能讓非專業領域的人能最快速
的進入狀況,通常科普的作家會以較為生
活化、日常化的方式來舉例,若其生活的
社會仍有些許的某種偏見,自然容易在其
文章中顯現出來。但這並不是必要之惡,
只是因為我們很少注意到這些習以為常的
「意識形態」,研究者和作者應該對於偏
見字眼更謹慎的去檢視。
問題一(c)
• 「人類身體的理論一直是『整個世界觀』
的一部份......人類身體的理論一直是某種『
奇想』的一部份。」如果說上述二雙括號
裡的詞彙是指以文化角度對「人類身體的
理論」的界定,它們有時是偏頗的。那「
偏頗的界定」會隨著科學的發展而逐漸消
失嗎?還是會仍至少摻有一部份文化偏見
?而文化偏見是否會因「形塑」而消失?
• (4組)
問題一(c) 解答
• 這就是一種在自然再現方式的呈現,科學
發展某種程度上就是受到再現方式所影響
,例如初期飛機類似鳥的形狀,機器人會
偏向人形等,所以再現的方式不同文化上
多多少少有些不同,但是當科技越來越進
步的時候,為了追求精密及效率,進而也
改變了其再現的模型,那偏見就有機會越
來越少。
問題2(a)
• 二.假設當機器人的『人性』已經發展到與
人類相差無幾,對機器人人權的態度應為
?(1組)
問題2(a) 解答
• 我們這組的觀點是,人做出機器人的目的
也是從人類本身的利益出發的,和法律或
道德的形成是一樣的,所以機器人人權的
形成條件應該是:當機器人自己開始爭取
或人類社會價值觀改變時,我們在本著人
類利益的情況下漸次開放。類似的例子就
像是過去歷史上的黑奴問題,以及外勞在
本地權力的開放一樣,是漸次的,而非馬
上就跟本地人民想有一樣的權力。不過,
為這些問題預先討論和準備是需要的。
問題2(b)
• 例如,若說有一個「人形」機器人是對「人心叵測
」的不信任,因為機器人或許會被程式規範其行
為,如果又將機器人視為死的東西,不是活的,
那其危險性可能又降低了一些。試想下列情況:
有一天,你(妳)發現你(妳)最要好且唯一的
知己是高科技機器人,那你(妳)會相信這段友
情嗎?你(妳)是否會質疑對方不過是運算過所
有情況後,再對你(妳)說最適當的回話,這段
友誼是沒有感情的?你(妳)仍會一如既往的對
待他(她)嗎?(4組)
問題2(b) 解答
• 我們這組認為,情感是接受方所認同的東
西,當接受方認為這個情感是有意義的時
候,那他本身就是真實的,就算是人類,
情感不也是經過大腦電子訊號推敲後所產
生的結果嗎?不常常也有雖然給予的人並
沒有那麼深厚的情感,但是接受的那方卻
覺得無比幸福的情況?現在不是開始有人
對虛擬人物產生感情的例子,他們也覺得
很幸福,所以我們認為我們可以接受這段
感情。
End
謝謝大家的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