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第4章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
形成及其本质
教学目的和要求:深入了解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产生的历史必然性,把握资
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正确理解资
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实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 资本原始积累及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中的
作用
• 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
• 劳动价值论及其意义
• 剩余价值论及其意义
•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表现形式与经济危机
•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的特点和本质
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
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
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 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矛盾导致城乡资本主
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途径有两个:一
是从小商品经济分化出来;二是从商人和
高利贷者转化而成
(二)资本主义成长阶段
(资本的原始积累)
• 资本原始积累的内涵
• 资本原始积累两个主要途径:一是用暴力
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二是用暴力手段掠
夺货币财富。
(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
的基本矛盾
(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 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区别
• 商品经济产生的两个历史条件:一是社会
分工的出现;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
于不同的所有者。
(二)商品的二因素
• 什么是商品?
• 使用价值(有用性-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属
性-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 价值
• 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
• 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
(三)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 具体劳动
• 抽象劳动
•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
(四)价值量
• 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 价值量-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
• 价值量与社会生产率的关系
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
• 从一定时间内生产的全部产品的价值总量
来看.劳动生产率是指具体劳动的生产率,与
抽象劳动无关.
• 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来看.
• 马克思说:“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
中的劳动的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的生产
力成反比.”
(五)价值规律
•
•
•
•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
价值规律的作用
(六)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
(七)货币的职能
• 货币具有五种基本的职能,即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
币。
• 随着货币的产生,整个商品世界就分化为
两极:一极是各种各样的具体商品,它们
分别代表不同的使用价值;一极是货币,
它只代表商品的价值。这样就使商品内在
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发展成为外在的
商品和货币的矛盾。
(八)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
盾
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
理论和实践意义
•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超越了古典经济学的
观点,为创立剩余价值理论奠定基础(配第-亚
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参考:张一兵,<回到马
克思>.
•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
般规律,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理
论指导.
(二)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在实践中如
何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 今天我们研究和认识劳动价值理论的出发
点发生了变化
• 今天我们研究和认识劳动价值理论所处的
经济环境发生了变化
• 今天我们研究和认识劳动价值理论所具有
的生产力基础发生了变化
(三)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
认识
• 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对生产性
劳动作出新的界定。
• 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
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
• 深化对科技、知识、信息等新的生产要素
在财富和价值创造中作用的认识。
• 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
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
质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
资本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 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
作自己的商品来支配;
• 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得一
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
需的物质条件。
• 资本家与工人的关系,形式上是“自由”、
“平等”的买卖关系,而实质上是资本主
义的雇佣劳动的关系。
(二)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与
货币转化为资本
1.劳动力的价值
• 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
价值;
• 为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
料的价值;
• 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2.劳动力商品的特征
•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
• 使货币变成资本
二、资本主义所有制
(一)所有制和所有权
• 经济意义上的所有制 ,
• 法律意义上的所有制,就把经济形态意义
上的所有制 转换成法律意义上的所有权.
• 所有制和所有权的关系.
(二)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本质
• 表面上的自由\平等,掩盖着剥削与被剥削的
经济关系.
• 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成为资本人格化的资本
家.
• 资本家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是资本雇佣劳
动的关系。
三、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一)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
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
用
• 劳动过程与增值过程的统一
• 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 C(不变资本),V(可变资本),M(剩余价值)
(二)生产剩余价值的
两种基本方法
•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 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自动化是资本家获
取高额剩余价值的手段,而雇佣工人的剩
余劳动仍然是这种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三)资本积累
• 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是资本积累
•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 资本主义的扩大再生产
资本积累的后果
•
•
•
•
•
资本积累必然加剧社会的两极分化
资本有机构成理论
资本主义社会失业现象产生的根源
资本主义社会的人口相对过剩
资本积累加深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四)资本的循环周转与再生产
• 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的三个阶段和资本执
行三种不同的职能。
• 产业资本的循环具备两个基本前提条件 .
• 资本的周转 (资本周转时间,包括生产时间和
流通时间;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
资本主义的再生产
•
•
•
•
•
社会总产品的现实(价值补偿\实物替换)
两大部类(第一部类Ⅰ\第二部类Ⅱ)
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社会总产品在实物上得到替换,在价值上
实现补偿,客观上就要求两大部类内部各
个产业部门之间和两大部类之间保持一定
的比例关系 .
(五)工资与剩余价值的分配
•
•
•
•
•
工资的本质
工资的形式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平均利润
全体资本家与全体工人阶级的矛盾
(六)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
四、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与经济危机
(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 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
形式之间的矛盾
(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
主义的基本矛盾
• 生产相对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
特征
•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危机、萧条、
复苏和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