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基因和疾病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9基因和疾病

基因与疾病
Gene and diseases
第一节 基因结构异常的分子机制突变
一、DNA一级结构变异的分子机制
自发突变(spontaneous mutation):
在自然条件下,未经人工处理发生的突变
诱发突变(induced mutation):
为经人工处理而发生的突变
1.自发突变
突变频率很低: 10-9
Base tautomerization(同分异构化)
A:T--- A:C--- G: C About 1 in 104
Spontaneous deamination(去氨基)
腺嘌呤同分异构化
自发脱氨基
 Three of the four bases have exocyclic amino groups
Adenine
Guanine
Cytosine
hypoxanthine
xanthine
uracil
2.诱发突变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诱变剂(mutagen):能诱发基因突变的
各种内外环境因素
化学因素:碱基和核苷酸类似物: 5-Fu, 6-MP
烷化剂:CTX
抗生素类:放线菌素D
染色剂:EB
亚硝酸盐:脱氨基
物理因素:电离辐射和紫外线
化学因素
碱基类似物
某些碱基类似物可以取代碱基而插入DNA分子引
起突变 。
5-BU引起的DNA碱基对的改变
5-BU与腺嘌呤(A)和鸟嘌呤(G)均可配对。如果5-BU取代T
以后一直保持与A配对,所产生的影响并不大;若与G配对,经
一次复制后,就可以使原来的A-T对变换成G-C对
烷化剂
具有高度诱变活性的烷化剂,可将烷基(CH3-、
C2H5-等)引入多核苷酸链上的任何位置,被其
烷基化的核苷酸将产生错误配对而引起突变。
染色剂
吖啶类和焦宁类等扁平分子构型的芳香族化合物
可以嵌入DNA的核苷酸序列中,导致碱基插入或
丢失的移码突变。
亚硝酸或含亚硝基化合物
可使碱基脱去氨基(-NH2)而产生结构改变,
从而引起碱基错误配对。
图中A被其脱去氨基后可变成次黄嘌呤(H),H不能
再与T配对,而变为与C配对,经DNA复制后,可形成
T-A→C-G的转换
物理因素
紫外线
紫外线的照射可使DNA顺序中相邻的嘧啶类碱基
结合成嘧啶二聚体,最常见的为胸腺嘧啶二聚体
(TT)。在复制或转录进行时,该处碱基配对发
生错误,引起新合成的DNA或RNA链的碱基改变。
电离辐射
射线直接击中DNA链,DNA分子吸收能量后引起
DNA链和染色体的断裂,片段发生重排,引起染
色体结构畸变 。
UV damage
二、突变类型及其遗传学效应
基因突变的一般特性
多向性:同一基因座上的基因可独立发生多次不
同的突变而形成复等位基因
可逆性:突变方向可逆,可以是正突变,也可以是
回复突变
有害性:突变会导致人类许多疾病的发生
稀有性:在自然状态下发生突变的频率很低
随机性:
可重复性:
基因突变的类型
两大类-静态突变和动态突变。
静态突变(static mutation):在一定条件下生
物各世代中以相对稳定的频率发生的基因突变,可
分为点突变和片段突变 。
动态突变: (dynamic mutation):指在遗传病遗
传中,上下代以及同代不同细胞间遗传物质的加速
定向突变。一些遗传病的发生可能是脱氧三核苷
酸串联重复拷贝数大大增加所致,由于这种变化
随着世代的传递而不断扩大、扩增, 故被认为是
一种动态的突变. 15种人类遗传病
静态突变 :点突变和片段突变
点突变(point mutation): DNA链中一个
或一对碱基发生的改变。
两种形式:碱基替换和移码突变。
碱基替换(base substitution):
DNA链中碱基之间互相替换,从而使被替换
部位的三联体密码意义发生改变。
 转换(transition):嘌呤被嘌呤取代,嘧
啶被嘧啶取代
 颠换(transvertion):嘌呤被嘧啶或嘧啶被嘌
呤取代
移码突变(frame-shift mutation)
由于基因组DNA链中插入或缺失1个或几
个碱基对,从而使自插入或缺失的那一
点以下的三联体密码的组合发生改变,
进而使其编码的氨基酸种类和序列发生
变化。
碱基对插入和(或)缺失的数目和方式不同,
对其后的密码组合的改变的影响程度不同。
最小变化是在DNA链上增加或减少一个遗传密
码导致合成的多肽链多或少一个氨基酸,若大
范围改变密码组合则会引起的整条多肽链的氨
基酸种类及序列的变化。
通常是导致一条或几条多肽链丧失活性或根本
不能合成,严重影响细胞或机体的正常生命活
动。
片段突变
片段突变是DNA链中某些小片段的碱基序列
发生改变,包括:
缺失、插入、倒位
突变的遗传学效应
如果碱基替换影响的是密码子
同义突变、无义突变、错义突变和终止密码突
变等遗传学效应
如果影响的是非密码子区域
无明确的遗传学效应
改变调控序列从而影响基因表达的调控
改变外显子-内含子接头处的序列从而影响外
显子的加工拼接
蛋白质肽链的片段缺失
遗传密码的改变
同义突变(same sense mutation)
碱基被替换之后,产生了新的密码子,但新旧密
码子同义,所编码的氨基酸种类保持不变,因此
同义突变并不产生突变效应 。
无义突变(non-sense mutation)
碱基替换使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变成终止密码UAA、
UAG或UGA。
错义突变(missense mutation)
碱基替换使编码某种氨基酸的密码子变成编
码另一种氨基酸的密码子,从而使多肽链的氨
基酸种类和序列发生改变。
终止密码突变(terminator codon mutation)
DNA分子中的某一个终止密码突变为编码氨基
酸的密码,从而使多肽链的合成至此仍继续下
去,直至下一个终止密码为止,形成超长的异
常多肽链。
影响非密码子区域的突变
无明确的遗传学效应
调控序列突变:使蛋白质合成的速度或效率发
生改变,进而影响着这些蛋白质的功能,并引
起疾病。
内含子与外显子剪辑位点突变:GU-AG中的任
一碱基发生置换而导致剪辑和加工异常,不能
形成正确的mRNA分子。
第二节 基因结构变异与
异常血红蛋白病
血红蛋白病(hemoglobin
syndrome)
异常血红蛋白病
(abnormal hemoglobin syndrome)
地中海贫血(thalassemia)
HbF---α2γ2
HbA ---α2β2
血红蛋白结构
一、血红蛋白变异的分子基础
珠蛋白基因突变→肽链
(类α链、类β链)结构异常
大多是氨基酸替代
突变类型
点突变
错义突变:HBS---β链N端6Glu→Val)
无义突变:Hb Mckees Rorks变异型---β
链145UAU→UAA,C端少了2aa’)
终止密码子突变:Hb constant spring---α
链UAA→GAA,3,多31aa’
移码突变
碱基缺失(Hb Wayne)或插入(Hb Takβ链第147
UAA前插入2个AC)
密码子缺失和插入
组成某个密码子的碱基同时缺失或插入一个或多
个密码子→肽链缺少或增加了部分氨基酸→结构
和功能异常
Hb Leiden—第6位缺glu
Hb Grady—α链第119位后多3aa’
融合突变
Hb Lepore 变异型,基因δ和β发生错误联合和
不等交换→δ链N端和β链的C端部分融合→δβ
链)
异常血红蛋白的主要遗传效应
血红蛋白对氧亲和力改变
血红蛋白稳定性改变
种类:不稳定Hb病
多聚Hb病
血红蛋白M病
伴有RBC增多症的异常Hb病
(1)不稳定血红蛋白病
成因:
与heme接触的氨基酸发生置换:疏水
α螺旋段氨基酸发生替代
α1β1接触面氨基酸发生替代
氨基酸缺失
亲水
结果:
Hb降解为单体,血红素游离,
珠蛋白易沉
淀
Heinz body
附着于RBC膜上
水进入Heme口袋
氧化成高铁Hb
(2) 多聚Hb---HbS
β珠蛋白第6位Val被Glu替代,产生HbS。低氧条
件下,这种特殊的突变影响血红蛋白的溶解度和
结晶。镰状细胞贫血病人从其双亲遗传得到异常
基因,并且缺乏HbA。相对低度缺氧时,这种病
人的HbS聚合成高分子量的丝状物,形成纤维束。
这些异常血红蛋白结晶时红细胞膜变形成为特异
的镰状
镰刀型贫血症(HbS,AR)
。
(3) 血红蛋白M病(Hb M)
病因:血红素的铁处于高铁状态
(4)伴有RBC增多的异常Hb病
病因:Hb亲和力增高
第三节
基因结构异常与地中海贫血
 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
(α-thalassemia)
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β-thalassemia)
发病率高,无有效治疗
预防:产前诊断
α-thalassemia (常染色体不完全显性)
最常见发病率最高的单基因遗传病
一条16号染色体上缺失一个α基因---α+地贫
缺失两个α基因---0地贫
两种α地贫基因可组成不同的综合症:
 Hb Bart’s胎儿水肿综合症(α0/α0)
 血红蛋白H病(α0/α+)
 标准型(轻型)α地中海贫血(α0/αA
或 α+/α+ )
 静止型α地中海贫血(α+/αA )
α地中海贫血的分子机制

缺失型
非缺失型
缺失型
 α+ 地贫:
缺失α2基因(左侧缺失,非洲)
缺失α2基因的3’端和α1基因的5’端
(右侧缺失)
α0 地贫:
缺失区域包括ζ 、ψζ、
ψα1、α2 及α1基因
非缺失型
包括剪接接头缺失型、高度不稳定
α链变异型、移码突变、无义突变、
mRNA加尾信号突变型、终止密码突
变
β-Thalassemia
AR
 完全不能合成β 链----β0地贫
 能部分合成β 链(约为正常的5% 30%)----β+ 地贫
两种β地贫基因可组成不同的综合症
 重型β 地中海贫血(β0 /β0 及
β0/β+ ):严重溶血性贫血
 轻型β 地中海贫血(β0 /βA及 β+
/βA ):轻度贫血
 中间型β 地中海贫血(β+/β+及β+/
δβ+ ):表型介于重型和轻型之间
β 地中海贫血的分子机制:
(单个碱基取代、个别碱基插入或缺失)
无功能mRNA突变型
RNA加工障碍突变型
转录调控区突变型
RNA裂解信号突变型
第四节
基因结构变异与血友病甲
血友病是(hemophilia)一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它是由于
血液中某些凝血因子的缺乏而导致的严重凝血功能障碍。
分类:
血友病甲 (凝血因子Ⅷ缺乏症,血友病A)、
血友病乙 (凝血因子Ⅸ缺乏或Christmas病,血友病B)
血友病丙(凝血因子Ⅺ缺乏症)。
甲、乙为性连锁隐性遗传,丙为常染色体不完全隐性遗传。
A和B两型血友病发病率较高,病情较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
法,一般依靠输血和血制品进行替代治疗, 容易感染肝炎病
毒和艾滋病病毒.
血友病甲
血友病甲是由于凝血因子Ⅷ 缺陷所致的X
性连锁遗传缺陷所致的X性连锁遗传性出血
疾病,在男性中发病率为六千之一, 约占
血友病总数的85%, 其临床症状与血友病
乙一样,不能区分.
凝血因子Ⅷ基因的结构
FⅧ定位于 Xq28,与 G-6-PD基因接近。
1984年,美国Genetech.Inc. 克隆了人的Ⅷ因子
基因。基因F Ⅷ总长度达186kb,由26个外显子及
25个内含子组成。F Ⅷ cDNA长9Kb编码2351aa’,
其中包括N端19个疏水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
凝血因子Ⅷ的蛋白结构特征
成熟的凝血因子Ⅷ(简称F Ⅷ),去除了N端
19个疏水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成为一条
含有2332aa’的多肽链,MW为330KD,可分为
3类,即A区、B区和C区。A区有3个,每个
由330-380aa’; B区只有1个,含有925aa’;
C区有2个,每个C区有160aa’,这些区域以
A1-A2-B-A3-C1-C2顺序排列。
血友病A-凝血因子VIII缺乏
Ⅷ因子功能
FⅧ由肝脏合成,生理功能是在内源凝血系统中,
在Ca2+及磷脂的存在下,以辅酶的形式参与FIXa
对FX的激活,在血液中,FⅧ与Von Willebrand
factor(VWF) 形成复合物,含量为0.1g/ml,
t1/2为10hr。
当Ⅷ因子被激活时,B区被酶切除,两个A区被钙
离子结合在一起而形成有活性的FⅧa,A2区域对
F Ⅷ功能最重要;
B区在FⅧ激活时切除,对FⅧ的功能不是必需的。
临床表型:
重
节
型:出生后即发病,“自发性”肌肉、关
出血
中间型:发病年龄较早,出血倾向较明显
轻 型:发病年龄较晚,无自主性出血,关节、
肌肉出血较少
凝血因子Ⅷ的基因突变
许多突变并非从上辈遗传,而是由于出现新的突
变形成。
这些突变是自发的、随机的。约有1/2-1/3的血友
病患者没有家族史。这种类型的突变称之为散发
性突变。
基因缺陷常系2代以内和新发生的突变所致.许多
血友病家族均有其特有的突变类型,但也有些突
变在基因的某些部位反复发生。
国外对白种人已有大规模检测FVIII突变数据库建
立。国内也有相关单位作相关工作,但由于报道
例数零散,不足以全面了解中国人的突变种类。
绝大数轻、中型HA的遗传缺陷明确,但约1/2重型
HA的分子机制不明。
FVIII倒位患者约占重型血友病甲的一半,而其他
患者为多种突变,且不像地贫那样有热点突变,
多数散乱,且地域分布比较广,
发现的突变种类有: 突变431种,其中单碱基置
换261种(61%),缺失突变147种(34%),插入
突变23种(5%)。
突变类型与临床情况相关,倒位和无义突变及缺
失为重型,且缺失型易产生FVIII抑制物。错义突
变导致轻中型血友病甲。
点突变
 Gitschier等人调查了92例血友病A病人和80例
正常人的Ⅷ因子基因,在外显子上2个无义点突
变和内含子上1个点突变。
第24,26exon发生无义突变,产生的蛋白质仅比
正常F Ⅷ少26aa’,但无活性。
在第2 intron中由于TaqI位点丢失(亦为
TCGA→TTGA转换);导致mRNA的剪切异常
在基因F Ⅷ的同一密码子上可发生不同方向的点
突变而产生轻重不同的血友病。第2307位氨基酸
精氨酸的密码子由于C→T转换变成终止密码使翻
译提前终止,结果导致严重的血友病,病人血液
中检测不到有活性的F Ⅷ。而当C→T转换发生在
另一条链的相应位置上时,即出现G→A转换,使
精氨酸变成谷氨酰胺。该血友病患者病情较轻。
倒位突变
 Lakich等于1992年证实这近半数重型HA是
由于F Ⅷ基因内含子22倒位这一共同分子
缺陷引起的。内含子22倒位与F Ⅷ相关基
因A(F8A)有关。
其他突变
缺失突变:任何部位均可缺失,长度从2bp
到210kb以上,
插入突变:FVIII外显子14处插入了L1重复
序列。
基因重排:基因重排引起血友病A较少见,
有报道1例因子Ⅷ外显子重排成
1-4, 9-7,14-16……,不能正
常合成FⅧ。
血友病B( Hemophilia B ,XR)
血友病B由于凝血因子Ⅸ缺乏或其凝血功能降低
所致,凝血因子IX(简称F IX)是一种Mr为56kD
的糖蛋白,主要由肝细胞产生。
FIX最初产物可称之为FIX前体,它由461aa’组
成,按其功能不同可将其分为信号肽(从-46至18共29个残基、前导肽(从-17至-1,共17个残
基)和成熟蛋白(从+1至+415,共415个残基)三
个部分。
凝血因子IX 基因结构
1982年,英国牛津大学的Brownlee克隆
FIX定为Xq26.3-q27.1。这个座位与HPRT、
Hanter综合征、脆性X、色盲、G6PD以及凝
血因子FVIII的基因相邻。
人基因F IX约为33.5kb,由8个外显子和7
个内含子以及侧翼顺序中的调控区,mRNA
2802nt 。
凝血因子IX基因的点突变
血友病B主要是由于编码F IX蛋白的基因结构发生
异常而导致血液中F IX的量、结构和生物学特性
改变的结果。
在目前所研究过的血友病B病例中,几乎都能在F
IX基因的结构中找到异常的证据。
突变的类型
在基因F IX内,各种类型的突变均可发生,突变
的位置也分布于整个基因,血友病B的表型在不同
个体之间的差异很大。
缺失: 缺失可以从1个核苷酸到整个基因全部缺失。
可以分为全部缺失、部分缺失和小缺失。
小缺失指在50bp以下的的缺失。
重型血友病B。
插入: 插入突变差异可从1bp到数kb,造成移码突
变等。
错义突变: 在基因F IX中,已发现的氨基酸错义
突变导致氨基酸置换位点已有200处以上
突变热点
CpG顺序:约50% C→T或A,
CpG顺序中的脱氧胞嘧啶在甲基化酶的作用
下,绝大部分被转变为5-甲基化胞嘧啶(80
%-90%)。由于5-甲基化胞嘧啶很不稳定,
在脱氨酶的作用下,容易转变为T,由于细
胞内不存在对这种突变进行修复的机制,
从而使得这种突变被积累下来,故其频率
比其他非CpG顺序中突变频率要高得多。
FIX基因突变的效应
1.量的变化
指血液中F IX蛋白的浓度改变,但其结构和功能是
正常的。导致FIX减少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基因F IX的
调控区发生突变所致,如FIX Legden。
2.蛋白复合物形成异常
血液中的F IX是以酶原形式存在的。在活化过程中,
需要与一些辅助因子相结合成为一种复合物后,才
能被活化。如果F IX本身在其结构上有异常,使得
它与某些辅助因子的结合发生异常,而导致其活性
的改变。
3. 活化异常
在F IX的活化过程中,一个关键步骤就是要从分
子中切去一段活性肽。一些突变型使得相关的肽
键不能被切开。
4.催化活性异常
F IX的催化活性与其活性中心,尤其是催化位点
的构象直接有关。当与之有关的氨基酸残基发生
改变时,其构象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导
致催化活性的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