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率失真函数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信息率失真函数

第七章
信息率
失真函数
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
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
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
首位。
-爱因斯坦
2015/4/8
1
第七章
信息率
失真函数
第七章 信息率失真函数
7.1 基本概念
7.2 离散信源的信息率失真函数
7.3 连续信源的信息率失真函数
7.4 信息率失真函数与信息价值
7.5 信道容量与信息率失真函数的比较
7.6 保真度准则下的信源编码定理
7.7 信息率函数与信息价值
7.8 信息论“三大定理”总结
2015/4/8
2
第七章
信息率
失真函数
7.1 基本概念
7.1.1 引言
7.1.2 失真度与平均失真度
7.1.3 信息率失真函数的定义
7.1.4 信息率失真函数的性质
2015/4/8
3
第七章
信息率
失真函数
7.1 基本概念



2015/4/8
在前面几章的讨论中,其基本出发点都是如何保
证信息的无失真传输。
但在许多实际应用中,人们并不要求完全无失真
地恢复消息,而是只要满足一定的条件,近似地
恢复信源发出的消息就可以了。
然而,什么是允许的失真?如何对失真进行描述?
信源输出信息率被压缩的最大程度是多少?信息
率失真理论回答了这些问题,其中香农的限失真
编码定理定量地描述了失真,研究了信息率与失
真的关系,论述了在限失真范围内的信源编码问
题,已成为量化、数据转换、频带压缩和数据压
缩等现代通信技术的理论基础。
4
第七章
信息率
失真函数
7.1
基
本
概
念
7.1.1 引
(1) “消息完全无失真传送”的可实现性
 信道编码定理:无论何种信道,只要信息率R小于
信道容量C,总能找到一种编码,使在信道上能以任
意小的错误概率和任意接近于C的传输率来传送信息。
反之,若R>C,则传输总要失真。

完全无失真传送不可实现:


2015/4/8
言
实际的信源常常是连续的,信息率无限大,要无
失真传送要求信息率R为无穷大;
实际信道带宽是有限的,所以信道容量受限制。
要想无失真传输,所需的信息率大大超过信道容
量R>>C。
5
第七章
信息率
失真函数
7.1.1 引
言
7.1 (2) 实际中允许一定程度的失真
基  技术发展的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系统应用得越来越广泛,这就需要传
本
送、存储和处理大量的数据。为了提高传输和处理效率,往往需
概
要对数据压缩,这样也会带来一定的信息损失。
念
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爆炸的结果要求人们解决如何对



2015/4/8
浩如烟海的数据有效的压缩,减少数据的存储容量(如各种数据
库、电子出版物、多媒体娱乐)、传输时间(如数据通信和遥测)、
或占有带宽(如多媒体通信、数字音频广播、高清晰度电视),要
想方设法压缩给定消息 集合占用的空间域、时间域和频率域资
源。
如海洋地球物理勘探遥测数据,用60路传感器,每路信号1KHz,
16位A/D量化,每航测1Km就需记录1盘0.5英寸的磁带,一条测
量船每年就可勘测15000Km,数据流之大可见一斑。
6
第七章
信息率
失真函数
7.1
基
本
概
念

7.1.1 引
实际生活中的需要




2015/4/8
言
实际生活中,人们一般并不要求获得完全无失真的消
息,通常只要求近似地再现原始消息,即允许一定的
失真存在。
例如打电话:即使语音信号有一些失真,接电话的人
也能听懂。人耳接收信号的带宽和分辨率是有限的。
放电影:理论上需要无穷多幅静态画面,由于人眼的
“视觉暂留性”,实际上只要每秒放映24幅静态画面。
有些失真没有必要完全消除。
7
第七章
信息率
失真函数
7.1
基
本
概
念
7.1.1 引
(3) 信息率失真理论

信息率失真函数



2015/4/8
言
香农定义了信息率失真函数R(D)。
定理指出:在允许一定失真度D的情况下,信源输
出的信息率可压缩到R(D)。
信息率失真理论是量化(模数转换)、数模转换、频
带压缩和数据压缩的理论基础。
8
第七章
信息率
失真函数
7.1
基
本
概
念

7.1.1 引
信息率失真函数极小值问题




2015/4/8
言
I(X;Y)是P(X)和P(Y/X)的二元函数;
在讨论信道容量时:规定了P(Y/X) , I(X;Y)变成了P(X)的函数。
在离散情况下,因为I(X;Y)对p(xi)是上凸函数,所以变更p(xi)所
求极值一定是I(X;Y)的极大值;在连续情况下,变更信源P(X)求
出的也是极大值,但求极值时还要一些其它的限制条件。
在讨论信息率时可规定:p(xi) ,变更p(yj /xi)来求平均互信息的
极值,称为信道容量对偶问题。由于I(X;Y)是p(yj /xi)的下凸函数,
所求的极值一定是极小值。但若X和Y相互统计独立(p(yj /xi)=
p(yj )),这个极小值就是0,因为I(X;Y)是非负的,0必为极小值,
这样求极小值就没意义了。
引入一个失真函数,计算在失真度一定的情况下信息率的极小
值就变得有意义了。
9
第七章
信息率
失真函数
7.1
基
本
概
念
2015/4/8
7.1.2 失真度与平均失真度
(1) 信息率与失真的关系
(2) 失真度
(3) 常用的失真函数
(4) 平均失真度
(5) N次扩展信道的平均失真度
10
第七章
信息率
失真函数
7.1
基
本
概
念
2015/4/8
7.1.2 失真度与平均失真度
(1) 信息率与失真的关


信道中固有的噪声和不可避免的干扰,使信源的消息
通过信道传输后造成误差和失真
误差或失真越大,接收者收到消息后对信源存在的不
确定性就越大,获得的信息量就越小,信道传输消息
所需的信息率也越小。
11
第七章
信息率
失真函数
7.1
基
本
概
念
2015/4/8
7.1.2 失真度与平均失真度
(2) 失真度
 失真度

设离散无记忆信源为
12
第七章
信息率
失真函数
7.1
基
本
概
念
2015/4/8
7.1.2 失真度与平均失真度

对每一对(xi,yj),指定一个非负函数
d(xi,yj)≥0 i=1,2,…,n j=1,2,…,m
称d(xi,yj)为单个符号的失真度/失真函数。表示信源
发出一个符号xi,在接收端再现yj所引起的误差或失
真。
13
第七章
信息率
失真函数
7.1
基
本
概
念
7.1.2 失真度与平均失真度


失真矩阵

失真度还可表示成矩阵的形式

称[D]为失真矩阵。它是n×m阶矩阵。
连续信源和连续信道的失真函数

2015/4/8
在连续信源和连续信道情况下,失真度定义为
d(x,y)≥0
14
第七章
信息率
失真函数
7.1
基
本
概
念
7.1.2 失真度与平均失真度
(3) 常用的失真函数

第一种




2015/4/8
当i=j时,X与Y的取值一样,用Y来代表X就没有误差,所以
定义失真度为0;
当i≠j时,用Y代表X就有误差。
这种定义认为对所有不同的i和j引起的误差都一样,所以定
义失真度常数a。
失真矩阵的特点是对角线上的元素均为0,对角线以外的其
它元素都为常数a。
15
第七章
信息率
失真函数
7.1.2 失真度与平均失真度

7.1
基
本
概
念

第二种:d(xi,yj)=(yj-xi)2



2015/4/8
当a=1时的失真函数称为汉明失真函数。
这种函数称为平方误差失真函数,失真矩阵称为平方误差
失真矩阵。
若信源符号代表输出信号的幅度值,则较大的幅度失真比
较小的幅度失真引起的错误更为严重,严重程度用平方表
示。
失真函数是根据人们的实际需要和失真引起的损失、风险、
主观感觉上的差别大小等因素人为规定的。
16
第七章
信息率
失真函数
7.1
基
本
概
念
2015/4/8
7.1.2 失真度与平均失真度
(4) 平均失真度
 平均失真度定义


d(xi,yj)只能表示两个特定的具体符号xi和yj之间的
失真。
平均失真度:平均失真度为失真度的数学期望,
17
第七章
信息率
失真函数
7.1
基
本
概
念
2015/4/8
7.1.2 失真度与平均失真度
(5) N 次扩展信道的平均失真度

N次扩展

单符号离散无记忆信源X {x1,x2,…,xn}的N次扩展信源XN
=X1X2…XN ,在信道中的传递作用相当于单符号离散无记忆
信道的N次扩展信道,输出也是一个随机变量序列YN
=Y1Y2…YN 。
此时输入共有nN个不同的符号

信道的输出共有mN个不同的符号

18
第七章
信息率
失真函数
7.1.2 失真度与平均失真度

7.1
基
本
概
念

2015/4/8
定义离散无记忆信道{X P(Y/X) Y}的N次扩展信道的输入序列ai
和输出序列bj之间的失真函数为
上式说明:离散无记忆信道的N次扩展信道输入输出之间的失
真,等于输入序列ai中N个信源符号xi1,xi2,…,xiN各自通过信道
{X P(Y/X) Y} ,分别输出对应的N个信宿符号yj1,yj2,…,yjN后所
引起的N个单符号失真d(xik ,yjk)(k=1,2, …,N)之和。
19
第七章
信息率
失真函数
7.1
基
本
概
念
2015/4/8
7.1.2 失真度与平均失真度

N次扩展的失真度
定义N次离散无记忆扩展信源和信道的平均失真度
为
,则
20
第七章
信息率
失真函数
7.1.2 失真度与平均失真度

7.1
基
本
概
念
2015/4/8
“N次扩展”与“单符号”平均失真度的关系

由扩展信源和扩展信道的无记忆性有
21
第七章
信息率
失真函数
7.1
基
本
概
念
7.1.2 失真度与平均失真度


2015/4/8
实际上,
(k=1,2, …,N)是同一信源X在N个不同
时刻通过同一信道{X P(Y/X) Y}所造成的平均失真
度,因此都等于单符号信源X通过信道{X P(Y/X) Y}
所造成的平均失真度,即
上式说明:离散无记忆N次扩展信源通过离散无记忆
N次扩展信道的平均失真度是单符号信源通过单符号
信道的平均失真度的N倍。
22
第七章
信息率
失真函数
7.1
基
本
概
念
2015/4/8
7.1.2 失真度与平均失真度

N次扩展的保真度准则
离散无记忆N次扩展信源通过离散无记忆N次扩展信
道的保真度准则为
23
第七章
信息率
失真函数
7.1
基
本
概
念
2015/4/8
7.1.3 信息率失真函数的定义
(1) 试验信道
(2) 信息率失真函数
(3) 求信息率失真函数的方法
(4) 研究信道编码和率失真函数的意义
24
第七章
信息率
失真函数
7.1
基
本
概
念
7.1.3 信息率失真函数的定义
(1) 试验信道

单符号信源和单符号信道的试验信道



当固定信源( P(X)已知),单个符号失真度也给定时,选
择信道使
。凡满足要求的信道称为D失真许可的试验
信道,简称试验信道。
所有试验信道构成的集合用PD来表示,即
N次扩展的试验信道
对于离散无记忆信源的N次扩展信源和离散无记忆信道
的N次扩展信道,其试验信道集合PD(N)为
2015/4/8
25
第七章
信息率
失真函数
7.1
基
本
概
念
7.1.3 信息率失真函数的定义
(2) 信息率失真函数

单符号信源和单符号信道的信息率失真函数

在信源和失真度给定以后,PD是满足保真度准则
的
试验信道集合,平均互信息I(X;Y)是信道传递概率p(yj /xi)的
下凸函数,所以在PD中一定可以找到某个试验信道,使
I(X;Y)达到最小,即
这个最小值R(D)称为信息率失真函数,简称率失真函数。

2015/4/8
在信源给定以后,总希望在允许一定失真的情况下,传送信
源所必须的信息率越小越好。从接收端来看,就是在满足保
真度准则
的条件下,寻找再现信源消息必须的最低平
均信息量,即平均互信息的最小值。
26
第七章
信息率
失真函数
7.1.3 信息率失真函数的定义
I(X;Y)
R(D)
0
P(Y/X)
信息率失真函数的示意图
2015/4/8
27
第七章
信息率
失真函数
7.1.3 信息率失真函数的定义
信息率失真函数的物理意义
 信息率失真函数是在 D  D 的前提下,信宿必须获得的
平均信息量的最小值,是信源必须输出的最小信息率。
 信息传输速率本质上是描述信源特性的,因此R(D)也应
该是仅仅用于描述信源。
 若信源消息经无失真编码后的信息传输速率为R,则在
保真度准则下信源编码输出的信息率就是R(D),且
R(D) < R
 说明在保真度准则条件下的信源编码比无失真情况得到
了压缩,同时R(D)是保真度条件下对信源进行压缩的极
限值,亦即信源信息率可压缩的最低限度,它仅取决于
信源特性和保真度要求,与信道特性无关。
2015/4/8
28
第七章
信息率
失真函数
7.1
基
本
概
念
7.1.3 信息率失真函数的定义

“N次扩展”的信息率失真函数


2015/4/8
对于离散无记忆信源的N次扩展信源和离散无记忆
信道的N次扩展信道,在所有满足保真度准则
的N维试验信道集合中,一定可以寻找到某个信道
使平均互信息取最小值RN(D),这个最小值称为它的
信息率失真函数。
由信源和信道的无记忆性,可以证明
RN(D)=NR(D)。
29
第七章
信息率
失真函数
7.1
基
本
概
念
2015/4/8
7.1.3 信息率失真函数的定义
(3) 求信息率失真函数的方法
 对偶问题
平均互信息I(X;Y)既是信源概率分布p(xi)的上凸函数,
又是信道传递概率p(yj /xi)的下凸函数。率失真函数
R(D)是在允许失真D和信源概率分布p(xi)已给的条件
下,求平均互信息的极小值(最小)问题,而信道容
量C是在信道特性p(yj /xi)已知的条件下求平均互信息
的极大值(最大)问题。这两个问题是对偶问题。
30
第七章
信息率
失真函数
7.1
基
本
概
念
2015/4/8
7.1.3 信息率失真函数的定义

求信道容量的方法
信道容量是假定信道固定的前提下,选择一种试验信
源,使信息率最大。一旦找到了这个信道容量,它就
与信源不再有关,而是信道特性的参量,随信道特性
的变化而变化。
31
第七章
信息率
失真函数
7.1
基
本
概
念
2015/4/8
7.1.3 信息率失真函数的定义

求信息率失真函数的方法
信息率失真函数R(D)是假定信源给定的情况下,在用
户可以容忍的失真度内再现信源消息所必须获得的最
小平均信息量。它反映的是信源可压缩程度。率失真
函数一旦找到,就与求极值过程中选择的试验信道不
再有关,而只是信源特性的参量。不同的信源,其
R(D)是不同的。
32
第七章
信息率
失真函数
7.1
基
本
概
念
7.1.3 信息率失真函数的定义
(4) 研究信道编码和率失真函数的意义

研究信道容量的意义:在实际应用中,研究信道
容量是为了解决在已知信道中传送最大信息率问题。
目的是充分利用已给信道,使传输的信息量最大而发
生错误的概率任意小,以提高通信的可靠性。这就是
信道编码问题。

研究信息率失真函数的意义:研究信息率失真
函数是为了解决在已知信源和允许失真度D的条件下,
使信源必须传送给信宿的信息率最小。即用尽可能少
的码符号尽快地传送尽可能多的信源消息,以提高通
信的有效性。这是信源编码问题。
2015/4/8
33
第七章
信息率
失真函数
7.1
基
本
概
念
7.1.4 信息率失真函数的性质
(1) 率失真函数的定义域
 什么是率失真函数的定义域



2015/4/8
允许平均失真度:率失真函数中的自变量D,也就
是人们规定的平均失真度
的上限值。
率失真函数的定义域问题就是在信源和失真函数已
知的情况下,讨论允许平均失真度D的最小和最大
值问题。
D的选取必须根据固定信源X的统计特性P(X)和选
定的失真函数d(xi , yj),在平均失真度
的可能取
值范围内。
34
第七章
信息率
失真函数
7.1
基
本
概
念
7.1.4 信息率失真函数的性质

信源最小平均失真度Dmin



是非负函数d(xi , yj)的数学期望,也是一个非负
函数,显然其下限为0。因此允许平均失真度D的
下限也必然是0,这就是不允许有任何失真的情况。
允许平均失真度D能否达到其下限值0,与单个符
号的失真函数有关。
信源最小平均失真度Dmin :对于每一个xi,找出一
个yj与之对应,使d(xi , yj)最小,不同的xi对应的最
小d(xi , yj)也不同。这相当于在失真矩阵的每一行找
出一个最小的d(xi , yj) ,各行的最小d(xi , yj)值都不
同。对所有这些不同的最小值求数学期望,就是信
源的最小平均失真度。
n
2015/4/8
Dmin   p( xi ) min d ( xi , y j )
i 1
j
35
第七章
信息率
失真函数
7.1
基
本
概
念
2015/4/8
7.1.4 信息率失真函数的性质


只有当失真矩阵的每一行至少有一个0元素时,信
源的平均失真度才能达到下限值0。当Dmin=0时
(信源不允许任何失真存在),信息率至少应等于
信源输出的平均信息量(信源熵),即R(0)=H(X)。
连续信源有
。这时虽然信源熵是有
限的,但信息量是无穷大。实际信道容量总是有限
的,无失真传送这种连续信息是不可能的。只有当
允许失真(R(D)为有限值),传送才是可能的。
36
第七章
信息率
失真函数
7.1
基
本
概
念
7.1.4 信息率失真函数的性质

信源最大平均失真度Dmax


信源最大平均失真度Dmax :必须的信息率越小,
容忍的失真就越大。当R(D)等于0时,对应的平均
失真最大,也就是函数R(D)定义域的上界值Dmax 。
信息率失真函数是平均互信息的极小值:


2015/4/8
当R(D) =0时,即平均互信息的极小值等于0;
当D>Dmax时,从数学意义上讲,因为R(D)是非负函数,
所以它仍只能等于0。这相当于输入X和输出Y统计独立。
意味着在接收端收不到信源发送的任何信息,与信源不
发送任何信息等效。或者说传送信源符号的信息率可以
压缩至0。
37
第七章
信息率
失真函数
7.1
基
本
概
念
7.1.4 信息率失真函数的性质
计算Dmax的值



令试验信道特性 p(yj /xi)= p(yj) (i=1,2,…,n) 这时X和Y相互独
立,等效于通信中断,因此I(X;Y) =0,即R(D)=0。
满足上式的试验信道有许多,相应地可求出许多平均失真值,
从中选取最小的一个,就是这类平均失真值的下界Dmax 。
m
n
n
j 1
i 1
Dmax  min  p( xi ) p( y j )d ( xi , y j )  min  p( y j ) p( xi )d ( xi , y j )
p( y j )
p( y j )
j 1 i 1
n
令
D j   p( xi )d ( xi , y j )
i 1

2015/4/8
m
m
则
Dmax  min  p( y j )D j
p( y j )
j 1
上式是用不同的概率分布{p(yj)}对Dj求数学期望,取数学期望
当中最小的一个作为Dmax 。
38
第七章
信息率
失真函数
7.1.4 信息率失真函数的性质

7.1
基
本
概
念
实际是用p(yj)对Dj进行线性分配,使线性分配的结果最小。当
p(xi)和d(xi , yj)给定时,必可计算出Dj ,Dj随j的变化而变化,
p(yj)是任选的,只需满足非负性和归一性。若Ds是所有Dj当中
最小的一个,可取p(ys)=1 ,其它p(yj)为0,这时Dj的线性分配
(数学期望)必然最小,即
1
p( y j )  
0
js
js
Dmax  min(D1 , D2 ,  , Dm )
m
n
m
n
j 1
i 1
Dmax  min  p( xi ) p( y j )d ( xi , y j )  min  p( y j ) p( xi )d ( xi , y j )
p( y j )
p( y j )
j 1 i 1
n
令
D j   p( xi )d ( xi , y j )
i 1
2015/4/8
m
则
Dmax  min  p( y j )D j
p( y j )
j 1
39
第七章
信息率
失真函数
7.1.4 信息率失真函数的性质
7.1
基
本
概
念
2015/4/8
40
第七章
信息率
失真函数
7.1
基
本
概
念
7.1.4 信息率失真函数的性质
[例4.1.1] 二元信源
计算Dmax 。


2015/4/8
,相应的失真矩阵
,
先计算Dj :
所以
D1=0.4α
D2=0.6α
Dmax=min(D1 , D2)=0.4α
41
第七章
信息率
失真函数
7.1
基
本
概
念
2015/4/8
7.1.4 信息率失真函数的性质

结 论




R(D)的定义域为
(Dmin, Dmax);
一般情况下Dmin =0, R(Dmin)=H(X);
当D≥Dmax时,
R(D)=0;
当Dmin<D<Dmax时, 0<R(D)<H(X)。
42
第七章
信息率
失真函数
7.1
基
本
概
念
7.1.4 信息率失真函数的性质
(2) 率失真函数对允许平均失真度的下凸性
对任一0≤ α ≤1和任意平均失真度D1,D2≤Dmax,有
R[α D1 +(1- α) D2]≤ α R(D1)+(1- α)R(D2)
(3) 率失真函数的单调递减和连续型


2015/4/8
由于函数R(D)具有凸状性,保证了它在定义域内是连
续的。
在Dmin<D<Dmax范围内R(D)单调递减。
43
第七章
信息率
失真函数
7.1.4 信息率失真函数的性质
R(D)函数的下凸性和连续性
 性质: R (D)在定义域内是U型凸函数。若R (D)是D上的下凸
函数,那么在D10, D20及01的条件下,有
R[ D1  (1   ) D2 ]   R( D1 )  (1   ) R( D2 )
证明 令{Pk(y|x)}是第k个试验信道的信道传输概率的集合,通过
这个试验信道的失真组合后的信息率失真函数为R(Dk),此时
试验信道的输出消息符号集合为Yk 。那么根据信息率失真函
数的定义,有
I ( X ; Yk )  R( Dk )


E[d k ]  Dk , k  1, 2, 
上式中的dk是d (x, yk )的缩写,它表示在第k个试验信道
上任意一对(x, yk )符号之间的失真函数。
2015/4/8
44
第七章
信息率
失真函数
7.1.4 信息率失真函数的性质
(续)再规定一个新的试验信道,它的信道传输概率为
P( y | x)   P1 ( y | x)  (1   ) P2 ( y | x)
上式表明对同一对(x, y)符号,第1个试验信道的信道传输概
率为P1(y|x) ,第2个试验信道的信道传输概率为P2(y|x) ,那
么新的试验信道的信道传输概率为P(y|x),且它是前两者的
内插值。同时,新的试验信道产生的平均失真函数E[d(x, y)]
满足:
E[d ( x, y)]   E[d ( x, y1 )]  (1   )E[d ( x, y2 )]   D1  (1   ) D2
对于这个新的试验信道,其平均互信息量有可能满足R (D)
的定义,但也可能不满足,故用下列不等式表示
I ( X; Y)  RD1  (1   ) D2 
2015/4/8
45
第七章
信息率
失真函数
7.1.4 信息率失真函数的性质
(续)上式中等号表示满足R (D)的定义,大于号表示不
满足R (D)的定义。因为I (X; Y)是P(y| x)上的下凸函数,
故有
I ( X; Y)  I ( X; Y1 )  (1   ) I ( X; Y2 )
再考虑到前面所取的两种试验信道都是能满足信息率失
真函数定义的信道,故分别有:
I ( X; Y1 )  R( D1 ) , I ( X; Y2 )  R( D2 )
把这两式代入上式 ,即得
I ( X; Y)  R( D1 )  (1   ) R( D2 )
综合前面
I ( X; Y)  RD1  (1   ) D2 
即可得证: R[ D  (1   ) D ]   R( D )  (1   ) R( D )
1
2
1
2
2015/4/8
46
第七章
信息率
失真函数
7.1.4 信息率失真函数的性质
R(D)函数的单调递减性
性质: 信息率失真函数R(D)在定义域内是单调递减的。
证明:因为容许的失真度越大,所要求的信息率(最小
值)越小,反之亦然,所以R(D)是D上的单调递减的连续
函数。证毕。
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R (D)是非负的实数,即 R (D) 0。其定义域为
(Dmin, Dmax) ,其值为R (D) 。当D≥ Dmax 时,R (D)  0。
(2)R (D)是关于D的下凸函数,因而也是关于 D的连续
函数。
(3)R (D)是关于D的严格递减函数。

2015/4/8
47
第七章
信息率
失真函数
7.1.4 信息率失真函数的性质
R(D)
R(D)
H(X)
H(X)
R(D1)
0
D1
(a) 离散系统
Dmax
D
0
Dmax
D
(b) 连续系统
信息率失真函数的曲线
2015/4/8
48
第七章
信息率
失真函数
7.1.4 信息率失真函数的性质
由以上分析可见,当规定了允许的失真D,又
找到了适当的失真函数di j ,就可以找到该失真条
件下的最小信息率R (D),这个最小信息率是一
个极限值。在满足保真度准则的前提下,用不同
方法进行数据压缩时,R(D)函数就是压缩程度的
衡量,由R (D)可知是否还有压缩的潜力,潜力
有多大,因此对它的研究很有实际意义。
2015/4/8
49
第七章
信息率
失真函数
7.1
基
本
概
念
7.1.4 信息率失真函数的性质
图说明:
• R(0) = H(X) , R(Dmax) =0,
决定了曲线边缘上的两个点;
•
在0和Dmax之间, R(D)是单
调递减的下凸函数;
•
在连续信源时,当D→0时,
R(D)→∞ ,曲线将不与
R(D)轴相交。
2015/4/8
50
第七章
信息率
失真函数
Any Questions!
2015/4/8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