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與社會選修(上) 第 2 課 社會階層化與社會流動 師大附中 魏嘉美 但實際上社會是有階層(階級)的 人類社會為何會有階層產生? 追 求 平 等 與 團 結 人 類 的 社 會 目 標 總 是 宣 稱 社會位置讓別人認識「你」 職稱: 代表社會地位的高低。 例如總編輯是主管階級, 名片 在媒體社交場合上受人 權力與地位的象徵 尊敬。 公司名稱: 是財富的象徵。 同一職位上,通常「大」 報社的薪資比「小」報 社薪資高。 聯X報 要聞版 總編輯 王小明 聯X報系 電話:02-2352XXXX 分機:3610 地址:台北市南京東路一段X號 壹、社會階層化 一、社會階層的意義 (一)社會階層的定義 指一個社會中的各群體,按照他們所擁有【 社會資源 】 的不同,區分為各種不同等級的狀態,且此一狀態具有 某種程度的【 持續性、穩定性 】,甚至會在世代間 延續下去。 (二)社會階層的意涵 1.顯示社會上不平等的層級體制。 2.產生於個人的生長背景,也受到社會結構的影響。 3.表現在經濟上的財富與所得、政治權力與資源、 社會聲望與地位、文化資本與社會關係網絡。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公民與社會選修(上) 第 2 課 社會階層化與社會流動 師大附中 魏嘉美 但實際上社會是有階層(階級)的 人類社會為何會有階層產生? 追 求 平 等 與 團 結 人 類 的 社 會 目 標 總 是 宣 稱 社會位置讓別人認識「你」 職稱: 代表社會地位的高低。 例如總編輯是主管階級, 名片 在媒體社交場合上受人 權力與地位的象徵 尊敬。 公司名稱: 是財富的象徵。 同一職位上,通常「大」 報社的薪資比「小」報 社薪資高。 聯X報 要聞版 總編輯 王小明 聯X報系 電話:02-2352XXXX 分機:3610 地址:台北市南京東路一段X號 壹、社會階層化 一、社會階層的意義 (一)社會階層的定義 指一個社會中的各群體,按照他們所擁有【 社會資源 】 的不同,區分為各種不同等級的狀態,且此一狀態具有 某種程度的【 持續性、穩定性 】,甚至會在世代間 延續下去。 (二)社會階層的意涵 1.顯示社會上不平等的層級體制。 2.產生於個人的生長背景,也受到社會結構的影響。 3.表現在經濟上的財富與所得、政治權力與資源、 社會聲望與地位、文化資本與社會關係網絡。

Slide 1

公民與社會選修(上)
第 2 課 社會階層化與社會流動
師大附中 魏嘉美


Slide 2

但實際上社會是有階層(階級)的
人類社會為何會有階層產生?






















Slide 3

社會位置讓別人認識「你」
職稱:
代表社會地位的高低。
例如總編輯是主管階級,
名片
在媒體社交場合上受人
權力與地位的象徵
尊敬。

公司名稱:
是財富的象徵。
同一職位上,通常「大」
報社的薪資比「小」報
社薪資高。

聯X報 要聞版
總編輯

王小明
聯X報系
電話:02-2352XXXX 分機:3610
地址:台北市南京東路一段X號


Slide 4


Slide 5

壹、社會階層化
一、社會階層的意義
(一)社會階層的定義
指一個社會中的各群體,按照他們所擁有【 社會資源 】
的不同,區分為各種不同等級的狀態,且此一狀態具有
某種程度的【 持續性、穩定性 】,甚至會在世代間
延續下去。

(二)社會階層的意涵
1.顯示社會上不平等的層級體制。
2.產生於個人的生長背景,也受到社會結構的影響。
3.表現在經濟上的財富與所得、政治權力與資源、
社會聲望與地位、文化資本與社會關係網絡。


Slide 6

二、社會階層的形成

(經濟地位)

(社會地位)

(政治地位)


Slide 7

社會階層的劃分— 收入 + 資產
1.是最常被用來劃分社會階層的第一項指標。

2.高收入者可藉由營養食品及醫療資源維持身體
健康、接受高等教育以發展自我、從事休閒
生活以抒發身心等,這些費用通常十分昂貴,
收入低的民眾難以負擔。


Slide 8


Slide 9

社會階層的劃分— 社會聲望
1. 指個人在社會中所擁有的地位,受到他人認同
與尊敬的程度。
2. 通常依據個人的職業來衡量,不同社會的職業
聲望存有差異。


Slide 10

臺灣

美國

大學教授

1

醫生

86

法官

3

律師

75

醫生

6

大學教授

74

律師

9

神職人員

69

警察

14

中學教師

66

水電工

20

水電工

51

攤販

26

理髮師

36

理髮師

29

清道夫

28

表2-1

臺灣與美國職業聲望量表


Slide 11

社會階層的劃分— 權力
1. 能夠左右別人的行動與意願就是一種權力。
2. 政治權力指某些人或群體對於公共事務的決策,
具有較強烈與直接的影響力,此影響力可能來

自於:
(1)個人所擔任的職位—如政府機構中的決策官員。
(2)與職位無關—如傳統家族裡的長老。


Slide 12

權力的不平等—不同社會原因不同

皇帝或國王
權力來自血緣

民主
權力來自投票
軍事
宗教
權力來自神秘 權力來自武力


Slide 13

擁有財富和權力,
社會地位卻不高,
如:黑社會老大。

財富

權力

地位

擁有財富和地位,但
權力不大,如:富有
的慈善家。

同時具有財富、地位
與權力,在現實社會
中屬於金字塔頂端階
級。如:總統、微軟
總裁、台碩王永慶等。

擁有權力和地位,但財
富不多,如:刻苦的宗
教領袖。
資料來源:《圖解社會學》,吳逸驊著,2006年12月初版20刷,P.175


Slide 14

競爭

階層化

社會有限資源
財富、權力、地位

兩極化

壟斷


Slide 15

社會階層化的理論– 功能論
1. 社會階層可把具備不同才能和不同訓練的人們,
妥善地安排在適當的社會位置上,讓這些人
各自發揮所長,有助於社會的順利運作,對社會
具有重要的功能。
2. 社會中有些工作特別重要,因替代性很小,必須
提供較多的資源,才能吸引最有能力的人,接受
特殊訓練,並獲得應有的職位。例如:醫生。
3. 社會階層讓所有人擔任適當的工作,提高社會
整體的功能表現。


Slide 16

社會階層化的理論– 衝突論
1.社會階層之所以產生,是因社會中優勢階層剝奪
弱勢階層利益所形成的一種衝突現象。
2. 社會階層化來自權力的運作與掌控,處於社會

階層的低階位置,並不是因為個人能力較差。
3. 主張應致力於檢視社會階層化現象,必要時以

特定政策予以修正,避免權力集中在少數社會
階層上層者的手上。
資本主義
社會就是
不平等…

馬克思


Slide 17

社會階層化的理論比較
功能論

衝突論

1.功能論強調個人能力以
2.衝突論重視【 歷史 】與
【 分配酬勞 】的解釋, 【 社會 】等非個人所能
忽略了社會中所存在的
控制之力量,對於社會階層
偏見與歧視等因素。
形成的重要性。

在討論社會階層如何形成時,
同時分析個人、歷史與社會等

各種因素,避免以偏蓋全。


Slide 18


Slide 19

一、社會階層化的三個層次


Slide 20

二、社會階層化的現象分析
(一)經濟不平等
1.意義:【 財富 】分配不均導致的經濟不平等,是最常被

注意到的社會階層化現象。
2.現象舉例:以美國為例,財富排序中最前面1%的人擁有
全國財富的38%;在排序最後80%的人卻僅擁有

全國財富的17%。
3.許多國家透過課徵所得稅或遺產稅,以降低家戶財富
複製的現象。
4.經濟不平等的原因:
(1)個人因素

(2)性別階層化

(3)族群階層化

(4)所得分配不均。

5.測量經濟不平等的工具,最常用的是「五分位數法」。


Slide 21

五分位數法
1. 將全國家庭依所得大小排序後,再將戶數
分為五等分。
2. 五分位數=(最高20%家庭的平均所得) ÷
(最低20%家庭平均所得)
3.結果:得到倍數愈大,表示所得分配愈不平均。


Slide 22

表2-1 臺灣地區戶數五等分位組之所得分配與所得差距


Slide 23


Slide 24

衡量所得分配情形的指標
• (一)羅倫斯曲線(Lorez curve):


Slide 25


Slide 26

• 2007-2008世界各國的吉尼係數
圖照來源:維基百科


Slide 27

二、社會階層化的現象分析
(二)社會聲望不平等
1.意義:主要是指人們享有不同的【 社會聲望 】。
社會地位高的群體,具有較高的聲望,易得到人們
的尊重,因此可以獲得較多人際關係的支持,將使
社會地位高的人獲得更多的資源。
2.現象舉例:以台灣為例,某些較好的私立學校或明星班
級,較願意讓社會地位高家庭之子女進入就讀。
3.對於聲望的界定最能代表的就是職業。
「職業聲望量表」是根據「社會經濟地位指數」(SEI),
客觀測量職業聲望的高低。
SEI(socioeconomic index)是美國社會學家鄧肯(Duncan)設計的
一種測量人們社會聲望地位的指標。根據每一個職業的收入
(代表經濟地位)和教育水平(代表社會地位)估計出來,SEI
就代表人們的綜合社會地位。


Slide 28


Slide 29

二、社會階層化的現象分析
(三)權力不平等
1.意義:

(1)指對於公共事務的【 影響力

】有所不同。

(2)在權力平等的社會裡,政治權力是公開、
公正,且可自由競爭的;在權力不平等的

社會中,則是由少數人掌握對政治事務的
決定權,而他們所做的決定,也往往對自己
所屬的團體較有利。
(3)無論是獨裁、威權或民主國家中,同樣可能
存在權力不平等的現象。


Slide 30

二、社會階層化的現象分析
(三)權力不平等
2.權力菁英(the power elite)
(1)美國社會學家米爾斯(C. Wright Mills, 1916- 1962)
根據對美國社會的觀察,提出「權力菁英」的

概念。
(2)權力菁英指權力掌握在政府、軍隊將領和商業
領袖所形成的菁英團體中。

(3)社會中大多數人對公共政策的制定,幾乎不具
有影響力,真正能決定這些政策的是社會中極
少數的一群人,即為權力菁英。


Slide 31

二、社會階層化的現象分析
四、文化資本的不平等
馬克思以人與生產工具
的關係來定義階級

Max Weber則提出
不平等的多樣性

階級–
以收入與財富衡量,資本
主義社會的不平等來源
地位 – 以聲望衡量

權力 – 以政治影響力
衡量,政治社會的不平等來源

還有呢?


Slide 32

二、社會階層化的現象分析
(四)文化資本不平等

1.意義
(1)法國社會學家布迪厄(Pierre
Bourdieu, 1930-2002)提出文化
資本的概念,認為文化資本的
不平等影響人類社會生活。
(2)文化資本指被社會認為有價值
且較為高尚的各種不同知識與
技能。
皮耶·布迪厄
(3)例如:古典音樂與文學就被 ( Pierre Bourdieu )
認為文化資本較高。


Slide 33

◎階級慣習與生活風格
• 布迪厄認為,文化資本可以由父母傳遞給子女,
也就是上一代的文化資本、文化品味(taste)會
影響到下一代,個人透過家庭階層繼承文化資本,
並且形成「階級慣習」(class habitus)。


Slide 34

富人

圖2-9

上層階級的家庭,不僅讓子女提早
上英語補習班,甚至提供國外遊
學、留學的機會。

窮人


Slide 35

二、社會階層化的現象分析
(四)文化資本不平等
2.文化資本對人類社會生活的影響
(1)布迪厄特別關心文化資本不平等對個人受教育
機會造成的影響,認為社會階層上層的家庭較
有能力提供子女文化資本,學校所教導的課程,
通常也是社會公認有價值的知識與技能。
(2)在還沒就學前就已經透過家庭累積相當文化資本
的上層階層家庭子女,因家裡提供了學校所教導
與要求的各項相關知識,學習發展通常較為早
熟,較有機會在學校教育中出類拔萃。
→ 教育普及的程度、教育機會的均等、升學制度的公平性
等,都是影響社會階層能否改變的重要關鍵。
→EX:多元入學方案與繁星計畫。


Slide 36

民國50年,出生在宜蘭冬山
鄉貧苦農家。
小時候唯一的課外讀物是:
農民曆。
13歲時父親車禍去世。
高二開始寫作(台北復興高中)
大學考上台大哲學系,後來
轉到台大中文系。
簡媜為什麼能成為有名的散文家?


Slide 37

簡媜出身宜蘭冬山河的平凡人家,13歲時父親驟然去世,
對鄉下人家來說,父親走了,意味著家的支柱倒塌,從今
以後人生都要靠自己。當別的小女孩仍在花一般的夢幻年
紀時,簡媜已經抽高想成為一棵堅毅的樹,給自己靠,也
給弟弟妹妹靠。

15歲,簡媜離開宜蘭,到台北求學。她從小就好學,
無論大大小小比賽都拿獎,戲稱自己得了「獎狀癖」。
高中聯考時,她離開家鄉,參加台北市立高中聯合招生,沒
想到只考上倒數第二名的學校。學校裡很多同學都很自卑,
書包總是故意反揹,不讓人家瞧見校名。


Slide 38

簡媜不相信自己只能如此,日日苦讀,有天她又在學校
留晚了,要坐車回家時,聽到一段對話,老奶奶看著她唸
書唸到半夜,跟老爺爺說︰「你看,真用功!」老爺爺卻
大聲地說︰「用什麼功!XX高中的,假用功!」
簡媜被刺傷,她對自己的未來感到徬徨,又沒錢補習,
拿什麼跟人家比?但她愈想愈不甘心,為什麼自己要 被一
個沒有修養的陌生人傷害?她心中響起一陣回音︰「除非
自我放棄,否則誰也傷不了我!」最後簡媜更努力,第一
年就考上台灣大學。


Slide 39

寫作對她來說更是一場嚴厲的試煉。她不是一寫就
在文壇引來掌聲的作家,高中時她開始投稿,她伏案桌
前,老老實實用稿紙一個字一個字,寫出一篇又一篇文
章,再依照當時的行規投稿自附回郵,以方便出版社退
稿。每回投稿前,她都在郵筒前祝福這些稿件「一路順
風」,但這批稿件好像會認路一樣,沒多久又躺回她的
信箱。
那一疊疊退稿沒有打倒她,因為她打心底不服輸。好
不容易文章被報紙副刊登了,她紅著眼一看再看;
被退稿,她就把稿子撕了餵垃圾桶,心想:「總有一
天…」為了那一天,吃再多苦都值得。二十年後,她成
為文壇舉足輕重的作家,純文學讀者卻愈來愈少,她還
繼續堅持,她說:「文學不是為了湊熱鬧而來。」


Slide 40

回望年少時的失敗,簡媜心存感激。她說︰「當
老天給你荒野,祂是要你做一隻高飛的鷹。年輕人不
要怕痛,每個人的傷口只有自己可以撫慰,就像小鳥
受傷了都是自己舔傷口。」

簡媜在30歲前不停開疆闢土,奮力燃燒,她說︰

「30歲以前一定要把基礎打好,總不能過了30才在
整地、四處借圓鍬、鋤頭。」她形容那時候的身體狀
態「很精微,澎湃,不怕死,非常勇敢」。


Slide 41


Slide 42

一、個人條件與努力
• 功能論的觀點:每個人的天份與能力不同,階層
體系的存在是必要也是合宜的。
• 個人所具備的才智以及努力,也是影響社會階層
形成的因素。例如:「經營之神」王永慶、法國
總統薩克奇


Slide 43

一、個人條件與努力















但是後天努力往往才是
決定性的因素


Slide 44

二、歷史過程因素—
(一)資本主義使然














































Slide 45

二、歷史過程因素—
(一)資本主義使然
1.國內社會階層化
(1)馬克斯認為社會階層是階級
之間的剝削所致,由經濟生
產關係所決定。
(2)資本主義發達後,階層的分化
、職業的分工與新職業的產生,
是形成現代社會階層的主因。
2. 國際社會階層化:
【 殖民主義 】是造成近代社會階層
化的主要原因。


Slide 46

※補充:馬克思的歷史階段分期

歷史分期

原始
古代社會
封建社會
共產主義 (奴隸占有制)

資本主義
社會

共產主義
社會

社會
階層化

奴隸主人
V.S.
奴隸

資產階級
V.S.
無產階級

無產階級
專政

各盡所能
各取所需

封建主
V.S.
農奴

階級鬥爭


Slide 47

補充:馬克思(Karl Max)
• 德國猶太人,是近代共產主義的
精神領袖。最廣為人知的理論是
1.唯物史觀
2.階級鬥爭論 (影響社會學的衝突論)
3.剩餘價值說
代表作品:
【資本論】第一卷


Slide 48

1. 唯物史觀
1. 世界上一切歷史都是集中於物質,物質有變動,
世界也隨之變動。

人類行為都是由物質的境遇所決定,故人類文明
史,只可說是隨物質境遇的變遷史。
2.唯物史觀在實質上屬於經濟決定論。


Slide 49

2. 階級鬥爭
生產力

工具
技術

生產方式

支配者
生產關係

被支配者
• 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發展到相當程度,被支配者便和
支配者開始對抗,於是生產關係發生了矛盾。結果由
被支配者經階級鬥爭取得支配權,使經濟結構發生變革。

• 馬克思認為不斷的進行階級鬥爭,才能不斷的推動歷史前
進。


Slide 50

3. 剩餘價值說
1. 資本家拿出一筆錢來購買設備、原料、勞動力,
用以生產商品;這批商品經過交換過程,又變成
另一筆錢。這筆錢大於原來拿出的那筆錢,其差
額名之為剩餘價值。

2. 剩餘價值起於生產過程,是從可變資本來的,亦
即從勞動力來的,應當歸於工人,而被資本家以
利潤的名義剥削去了。


Slide 51

二、歷史過程因素—
(二)現代國家的出現
統治者
統治階層
國王
貴族B
貴族A

貴族C



統 官
治 僚

封建王國

被統治者
現代國家


Slide 52

二、歷史過程因素—
(三)殖民主義的擴張
































Slide 53

二、歷史過程因素—
(三)殖民主義的擴張
• 資本主義的擴張,由歐洲向世界各地擴散,並發

展出殖民主義的形式,而形成國際社會階層化的
現象。
殖民母國對殖民地的掠奪、獨占、保護現象,
從殖民地取得廉價勞力、原料,供母國製造,
並將產品銷往殖民地區,殖民地成為殖民母國
獨占、保護對象,他國不可染指。
EX:17世紀起,南非受到歐洲的殖民,實施種族隔離政策
自歐洲移入的少數人口擁有較多的經濟利益與政治權力,
而當地民眾大多過著貧窮的日子


Slide 54

•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1945年)後的殖民地
圖照來源:維基百科


Slide 55

三、社會結構
1. 廣義的社會結構包括政治、經濟、教育等制度;
狹義的社會結構則是指社會角色地位與互動的模
式。
2. 舉例說明:
(1)性別:傳統性別角色的社會結構對於女性形成的
期望,反而限制女性可能的發展。
(2)族群:美國早期的「祖父條款」、隔離政策,
在1964年民權法案通過後,黑白族群的
差距,仍存在於社會中。
(3)城鄉差距:城市的經濟產業發達,工作機會較
多,政府也投入較多的公共建設。醫療
資源也較充沛,居民存活率較高。


Slide 56

性別:
傳統性別角色的
社會結構對於女
性形成的期望,
反而限制女性可
能的發展。
→ 性別角色階層化
→ 玻璃天花板


Slide 57

→ 「貧窮女性化」的現象


Slide 58

◎貧窮女性化
• 「貧窮女性化」(the Feminization of Poverty)
這個名詞是在1978年首次由美國學者Diane
Pearce 所提出的,用以描述美國當時日益增加的
女性貧窮人口組成。
• 當時,她觀察到美國在1976年時,16歲以上貧窮
人口組成中有三分之二是女性,70%的老年低收
入戶戶長為女性,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幾乎有一
半的低收入戶人口是由來自以女性為戶長的家庭
成員所組成,她因此斷言美國的貧窮問題已逐漸
成為一項女性的問題了(Pearce,1979)。


Slide 59

◎貧窮女性化
• 隨後二十年,美國單親家庭的比例在人口變遷
的過程中果然直線成長,其中尤其是女性單親
家庭的大幅成長,更引人注目。
• 到了1990年,美國的單親家庭已約佔總家戶數
的四分之一,其中有九成為女性單親家庭,而
這些女性單親家庭就有三分之一的家戶生活在
貧窮線以下,生活於其中的成人與小孩構成美
國總貧窮人口的一半以上(U.S. Bureau of the
Census,1993),使得Pearce當年所謂的「貧窮
女性化」幾乎與貧窮的女性單親家庭劃上了等
號。


Slide 60

◎貧窮女性化

• 「貧窮女性化」的現象似乎不只是出現在美國本
土,隨著近年來世界各國單親家庭比例也都呈現
向上增長,而女性單親家庭相對於其他家庭型態
的貧窮率似乎也和美國貧窮女性化趨勢類似,呈
現趨高的現象,所不同的是各國的增長程度不一,
女性單親家庭的貧窮問題,似乎已成為相當普遍
的跨國現象。
• 為因應及緩衝該國「貧窮女性化」趨勢可能帶來
的社會及經濟方面的負面衝擊,各國政府無不紛
紛制定相關的社會福利政策,以支持貧窮的女性
單親家庭,保障其經濟安全。


Slide 61

三、社會結構-- 族群
◎特定社會中不同的族群因為所能獲取的資源不同,造成
不同族群的社會階層。
• EX:

美國在南北戰爭之後,雖然解
放了黑奴,但黑人在社會上並
未獲得平等對待,由於在政治
上白人仍掌握權力,所以某些
州制訂「祖父條款」,使黑人
無法具備選舉資格,阻止黑人
行使公民權利。


Slide 62

三、社會結構-- 族群
EX:
• 法國在二次世界大戰後,
由於勞動力不足,引進了
信奉伊斯蘭教的北非勞工。
但大多數法國人認為這些
非裔伊斯蘭教人不如原生
法國人優秀,往往不願意
圖2-13
雇用這群人。
2005年,法國發生嚴重的暴動,
• 社會上對該族群的偏見,
使得他們在就業市場中很
難得到一展長才的機會,
成為經濟上的弱勢。

透露了法國社會裡非裔伊斯蘭教
族群,長期受到歧視所鳴發的一
種反彈現象。圖為法國的非裔伊
斯蘭教族群在進行沉默的示威抗
議。


Slide 63

三、社會結構-- 城鄉差距
◎城鄉差距的關鍵在發展過程中公共資源投入程度
的不同,造成社會環境的差距

平台
均灣
存城
活市
十老
年人




為鄉
四下
年老



Slide 64











好 位
方 的


然而白手起家的故事可能更感人

幸好大多數社會可以提供人們移動
到「好位置」的管道,當然在競爭
中也可能失敗而落居「壞位置」

社會流動


Slide 65


Slide 66

古代社會
封閉社會

現代社會
開放社會

階級隔閡嚴重、
社會流動緩慢
身分多來自
婚姻、血緣

皇室

貴族
階級隔閡不明顯、
社會流動快速

平民
奴隸

身分地位多
來自能力、
知識


Slide 67

社會流動的類型
(1)水平流動
–職業、工作地點或角色的改變,
為同一階層內的地位流動
(2)垂直流動:

–向上流動、向下流動
(3)代間流動(子女與父母兩代間)
(4)代內流動(個人一生中階層的變動)

(5)結構重組流動
–社會變遷中,由於職業結構轉變
所造成的個人社會階層流動。

Ex:「科技新貴」

先賦地位 VS.成就地位


Slide 68

比爾蓋茲經歷了哪種社會流動?

從1977年一個
哈佛法律系的
休學生

到2007年一個
富可敵國的世
界級企業家


Slide 69

二、社會流動的因素

※接受教育是促進社會流動最重要的一個管道。


Slide 70

三、台灣社會流動的概況
(一)台灣社會流動的歷史發展:
時間

社會、經濟的發展

對社會流動的影響

1.農業發展奠定工業發展 1. 都市化,促進社會
基 礎 , 農 村 剩 餘 人 口 流動
1950~1969
投入工商業。
2. 中下階層子女透過
2.教育普及
教育向上流動。

外銷導向的經貿發展,
1970~1989 中小企業及協力廠商
提供更多就業機會。

水平及向上流動的
現象逐漸增多。

1. 塑造「政治菁英」
1.政治解嚴及新興高科技 及「科技新貴」。
1990以後
產業興起。
2. 社會流動與人口流
2.產業外移及新移民加入 動,表現出複雜性
及多樣性。


Slide 71

三、台灣社會流動的概況
(二)台灣的社會流動:
◎ 教育是向上流動的重要因素
1.【 教育 】是台灣社會中人們得以成功向上流動
的最主要因素。
2.我國傳統觀念「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使文憑成為獲得肯定的重要依據。
3.隨著大專院校及系所擴充,取得大學文憑不難,
因此求職時,大學文憑非雇主唯一的考量。
4.台灣社會所認定的一流大學文憑,仍有助於個人
在就業市場爭取好職位。


Slide 72


Slide 73


Slide 74


Slide 75

三、台灣社會流動的概況
(二)台灣的社會流動:
◎ 製造業工人向上流動

1. 台灣社會普遍存在「寧為雞首,不願牛後」的想法。
2. 在世界經濟體系分工下,台灣以外包制進行代工

生產,使得小工廠有生存的機會。
3. 黑手變頭家的流動(職業的變動),屬於【 代內
流動 】。
製造業勞工
向上流動
為中小企業
老闆


Slide 76

三、台灣社會流動的概況
(二)台灣的社會流動:
◎性別對於社會流動所產生的不利影響較為減緩
1.由於性別平權運動的推動,女性成功提升自身的
社會階層。
(1)女性立委比例:10.2%(1992年)→ 18.2%(2004年)
(2)女性經理與管理人員:
11.1%(1984年)→ 16.4%(2004年)

2.不應忽略女性和男性相比,仍處於社會階層中較
不利的地位。

(1)女性平均薪資只有男性的約四分之三。
(2)「貧窮女性化」現象亦明顯存在於台灣社會。


Slide 77

• 本課結束
• 段考範圍:

第三冊全
+ 選修(上)1、2課

• 選修(上)學習手冊請完成1、2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