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共患病 二.细菌性传染病 11.布鲁氏菌病 布氏杆菌病(Brucellosis ) 概念: 本病简称布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急 性或慢性传染病,其特征是侵害生殖系统和关节,引 起流产、不育及多种组织器官的炎症、坏死及肉芽 肿.人布病又称地中海弛张热,马尔他热,波浪热 或波状热, 在家畜中,牛、羊、猪最常发生,且可传染给人和 其它家畜。 1814年Burnet首先描述“地中海弛张热”,1860年 Marston对本病作了系统描述,且把伤寒与地中海 弛张热区别开。1886年Bruce在马尔他岛从死于 “马尔他热”的士兵脾脏中分离出“布鲁氏菌”, 首次明确了该病的病原体。1897年Hughes根据本 病的热型特征,建议称“波浪热”。后来,为纪念 Bruce,学者们建议将该病取名为“布氏菌病”。 1897年Wright与其同事发现病人血清与布鲁氏菌的 培养物可发生凝集反应,称为Wright凝集反应,从 而建立了迄今仍用的血清学诊断方法。我国古代医 籍中对本病虽有描述,但直到1905年Boone于重庆 对本病作正式报道。 本病广流行于世界各国,危害严重. 我国目前在人、 畜间仍有发生,给畜牧业和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我国东北和西北流行严重,主要是羊型、牛型和人 型,广东、广西主要为猪型,内地多为牛、羊型.城郊 多为奶牛感染. 对郑州部分奶牛作本病调查,检出阳性病牛多头,病 人2 例,均有典型症状.近年有下降趋势.许多发达 国家已无本病. 病原 1.分类 本病病原为布氏杆菌属,本菌主要有A、M抗原,制 备单价A、M抗原可鉴别菌种。下分6个种,种下有生物型: 马尔他布氏菌 英国, 3个生物型 主要是山羊、绵羊,其它动物次之 (羊布氏菌) 有M、 A抗原,两者之比为1∶ 20 牛流产布氏菌 丹麦, 9个生物型 主要是牛,其它动物次之 (牛布氏菌) 猪布氏菌 以A抗原为主,A与M之比为20∶1 美国,5个生物型,主要是猪,其它次之 , A与M之比为2:1 绵羊布氏菌 新西兰,1个生物型,主要是绵羊,其它动物无 沙漠森林(沙林)鼠布氏菌.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第三章 共患病 二.细菌性传染病 11.布鲁氏菌病 布氏杆菌病(Brucellosis ) 概念: 本病简称布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急 性或慢性传染病,其特征是侵害生殖系统和关节,引 起流产、不育及多种组织器官的炎症、坏死及肉芽 肿.人布病又称地中海弛张热,马尔他热,波浪热 或波状热, 在家畜中,牛、羊、猪最常发生,且可传染给人和 其它家畜。 1814年Burnet首先描述“地中海弛张热”,1860年 Marston对本病作了系统描述,且把伤寒与地中海 弛张热区别开。1886年Bruce在马尔他岛从死于 “马尔他热”的士兵脾脏中分离出“布鲁氏菌”, 首次明确了该病的病原体。1897年Hughes根据本 病的热型特征,建议称“波浪热”。后来,为纪念 Bruce,学者们建议将该病取名为“布氏菌病”。 1897年Wright与其同事发现病人血清与布鲁氏菌的 培养物可发生凝集反应,称为Wright凝集反应,从 而建立了迄今仍用的血清学诊断方法。我国古代医 籍中对本病虽有描述,但直到1905年Boone于重庆 对本病作正式报道。 本病广流行于世界各国,危害严重. 我国目前在人、 畜间仍有发生,给畜牧业和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我国东北和西北流行严重,主要是羊型、牛型和人 型,广东、广西主要为猪型,内地多为牛、羊型.城郊 多为奶牛感染. 对郑州部分奶牛作本病调查,检出阳性病牛多头,病 人2 例,均有典型症状.近年有下降趋势.许多发达 国家已无本病. 病原 1.分类 本病病原为布氏杆菌属,本菌主要有A、M抗原,制 备单价A、M抗原可鉴别菌种。下分6个种,种下有生物型: 马尔他布氏菌 英国, 3个生物型 主要是山羊、绵羊,其它动物次之 (羊布氏菌) 有M、 A抗原,两者之比为1∶ 20 牛流产布氏菌 丹麦, 9个生物型 主要是牛,其它动物次之 (牛布氏菌) 猪布氏菌 以A抗原为主,A与M之比为20∶1 美国,5个生物型,主要是猪,其它次之 , A与M之比为2:1 绵羊布氏菌 新西兰,1个生物型,主要是绵羊,其它动物无 沙漠森林(沙林)鼠布氏菌.
第三章
共患病
二.细菌性传染病
11.布鲁氏菌病
布氏杆菌病(Brucellosis )
概念:
本病简称布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急
性或慢性传染病,其特征是侵害生殖系统和关节,引
起流产、不育及多种组织器官的炎症、坏死及肉芽
肿.人布病又称地中海弛张热,马尔他热,波浪热
或波状热,
在家畜中,牛、羊、猪最常发生,且可传染给人和
其它家畜。
1814年Burnet首先描述“地中海弛张热”,1860年
Marston对本病作了系统描述,且把伤寒与地中海
弛张热区别开。1886年Bruce在马尔他岛从死于
“马尔他热”的士兵脾脏中分离出“布鲁氏菌”,
首次明确了该病的病原体。1897年Hughes根据本
病的热型特征,建议称“波浪热”。后来,为纪念
Bruce,学者们建议将该病取名为“布氏菌病”。
1897年Wright与其同事发现病人血清与布鲁氏菌的
培养物可发生凝集反应,称为Wright凝集反应,从
而建立了迄今仍用的血清学诊断方法。我国古代医
籍中对本病虽有描述,但直到1905年Boone于重庆
对本病作正式报道。
本病广流行于世界各国,危害严重. 我国目前在人、
畜间仍有发生,给畜牧业和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我国东北和西北流行严重,主要是羊型、牛型和人
型,广东、广西主要为猪型,内地多为牛、羊型.城郊
多为奶牛感染.
对郑州部分奶牛作本病调查,检出阳性病牛多头,病
人2 例,均有典型症状.近年有下降趋势.许多发达
国家已无本病.
病原
1.分类 本病病原为布氏杆菌属,本菌主要有A、M抗原,制
备单价A、M抗原可鉴别菌种。下分6个种,种下有生物型:
马尔他布氏菌 英国, 3个生物型 主要是山羊、绵羊,其它动物次之
(羊布氏菌)
有M、 A抗原,两者之比为1∶ 20
牛流产布氏菌 丹麦, 9个生物型 主要是牛,其它动物次之
(牛布氏菌)
猪布氏菌
以A抗原为主,A与M之比为20∶1
美国,5个生物型,主要是猪,其它次之 , A与M之比为2:1
绵羊布氏菌 新西兰,1个生物型,主要是绵羊,其它动物无
沙漠森林(沙林)鼠布氏菌 美国 1个生物型 主要是鼠
犬布氏菌
美国 1个生物型 主要是犬
上述种和生物型的划分只是以宿主及致病性不同为依据,其他方面
如形态、培养特性方面则无显著差异。人几乎对所有种均易感。
本菌DNA中的G+C含量为55~58%,单链DNA分子与同源DNA单
链分子杂交率为100%,与异源单链DNA分子杂交率为80%以上
(布鲁氏菌属内的细菌)。
用核酸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布鲁氏菌DNA,牛种、羊种、犬种菌的
电泳图谱较一致,但与绵羊附睾菌种有一定差别。
通过对微孔蛋白基因(Omp2)的消化长度多肽性分析表明,6个
菌种布氏菌的图谱差异可作为鉴别指标之一。
布鲁氏菌不产生外毒素,但有毒性较强的内毒素。不同菌株间毒
力差异较大,羊布鲁氏菌毒力最强,猪布鲁氏菌次之,牛布鲁氏
菌较弱。各型布鲁氏菌虽有其主要的宿主动物,但普遍存在宿主
转移现象。
2.形态特征
0.5×1-2µm小型球杆状细菌,有荚膜,无芽孢,偶尔可见
两极着色,在病料中单个或成丛存在,G-
3.体内分布特点
存在于流产胎儿、胎衣、乳房及淋巴系统中,并随胎儿、胎衣、
乳汁、尿液等排出。只是在发病初期和刚流产后才出现在血液中引
起菌血症,平时则局限在生殖器官附近的淋巴结中及肝、脾、骨髓
等网状内皮系统中。布氏菌是典型的胞内寄生菌,可在M¢及上皮
细胞内生存、繁殖,从而逃避宿主免疫系统及其药物的作用。
布鲁氏菌为需氧菌,对营养要求较高,生长最佳温度
为37℃,pH值为6.6~7.4 ,初代分离培养时,需在含血清或马铃薯
浸液等培养基中才能较好发育,生长缓慢,7~14d或更长时间长出
肉眼可见的圆形菌落;多次继代培养后,24~72h即可长出菌落。
在血液琼脂上形成圆形、灰白色、隆起的不溶血小菌落;在马铃薯
琼脂斜面上2~3d后长出水溶性微棕色菌苔。
4.培养
对外界环境抵抗力不强,对温热敏感,一般消毒药
物均可将其杀灭。但在流产胎儿和组织中可存活数月(乳、毛、肉
等)。胞外菌对链、庆大、卡那霉素敏感,对青霉素不敏感。
5.抵抗力
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
几乎所有的动物都易感,最易发病的是羊、牛,猪、
鹿及人。试验动物中豚鼠,小鼠和鸽最易感,家兔次之。
人对各型菌的易感性依次为羊型、猪型、牛型。雌性比雄
性易感,青壮年比幼、老龄易感。
2.传染源 患病及带菌动物,特别是受感染孕畜,其流产
及分娩时排泄大量病原造成污染,传播本病。
对人来讲,羊是最危险的传染源,牛是主要传染源,猪是散发性
布病传染源。在美国猪是主要传染源,我国则为羊、牛、猪。布氏
杆菌病可由直接接触受染动物的分泌物和排泄物,饮用未经消毒的
牛奶、羊奶或食入含有活的布氏杆菌的奶制品(如黄油和奶酪)而
引起。罕有人与人间传播者。本病以农村较多,是肉制品加工者、
兽医、农民和牧民的职业病
3.传播途径和方式
多途径、多方式传播,可经消化道(最常见)、呼吸道、皮
肤、粘膜感染、交媾 。人有80~90﹪为皮肤感染。吸血
昆虫(蜱的叮咬,在蜱体内存活时间较长 )也是重要的
传播媒介。呼吸道感染者多为皮毛工人及实验室人员。
4.流行特点
在动物中本病有一定的季节性,主要发生于产仔季节。人
则表现为职业性。新疫区及初次怀孕感染者表现为流产,
老疫区及流产后再次怀孕时表现胎衣不下
传染源及
传播途径
发病机理
自学,见教材,主要是细菌本身,而无毒素.
侵入——淋巴结——被吞噬——胞内繁殖——原发病灶
——再次进入血液——菌血症——临诊症状,同时又被吞
噬——再次菌血症——散布至各组织器官——败血症或毒
血症;同时随粪、尿排出。少数动物可清除病原体不引起
病变,细菌常在48h内死亡,而大多数则通常终生带菌,
生存于单核吞噬系统及乳房。
进入绒毛膜上皮增殖,产生胎盘炎,并使绒毛渐进性坏死,产生纤
维素性脓性分泌物,胎儿胎盘与母体胎盘松离,发生流产。在绒毛
膜与子宫黏膜间扩散,致子宫内膜炎。进入胎衣、胎儿引起病变。
流产胎儿消化道及肺可分离出布菌,其他组织通常则无菌。
抵抗力低而早期大量感染时,则流产发生于妊娠早期,反之,常
见晚期流产甚至正常分娩 。
蛋白外衣保护它在胞内生存并传染全身,可逃避免疫系统而长期
生存。
赤藓醇(erythritol)是布菌的有力生长刺激物,雄性生殖器也含
有赤藓醇,这就解释了睾丸内传染局限化。布鲁氏菌利用赤藓醇
优先于利用葡萄糖,说明雄性及妊娠母畜生殖系统中赤藓醇的存
在,使细菌得到大量繁殖,在流产后的子宫内,布鲁氏菌存在时
间不长,数日后消失,这可以解释为赤藓醇只有在妊娠子宫中才
大量存在。
症状
潜伏期短者2周,长者半年以上。
除人外,本病为慢性或隐性感染居多,因此没有特征症
状,虽然流产、关节炎、不孕症等均为可见症状,但与
其它因素引起的这类症状无明显不同。有意义的是流产
多发生怀孕后期。
1.流产:牛、猪、羊最容易看到的症状是流产,但既无特异
性,也非必然性.主要表现神郁、食减、起卧不安,外生殖道
及乳房发炎,表现肿胀、潮红、粘膜上有粟粒状结节,并排
出淡黄、灰白、灰褐色、粘脓性污浊分泌物,2-3天后产出
死胎或弱胎。流产后排出暗红、灰白色粘液,腥臭。
牛多发生在孕后6-8个月,羊多在3-4个月,猪多在1-3个
月。
流产.
2.胎衣滞留、子宫内膜炎
流产过或慢性感染的动物往往发生胎衣滞留,多
见于羊和牛,特别是山羊,而猪很少发生胎衣滞留。
因胎衣滞留而易引起子宫内膜炎,牛还可发生子宫
蓄脓,很难治愈,即或治愈,也多失去繁殖能力。
3.乳房炎 主要见于牛和羊,轻者仅表现产奶数量及
质量下降,严重者表现乳房肿、硬,产奶停止。后
者尤甚。
胎衣滞留.子宫内膜炎
↓
↘
4.睾丸炎
除马外,
其他雄性
动物均可
发生
5.关节炎 牛羊多见,病畜关节肿胀疼痛,特别是后肢.
北美训鹿
6.人类症状
本病是《传染病防制法》规定的乙类病,已波及160多
个国家和地区。病畜是主要传染源,经消化道或皮肤和
黏膜伤口传染。临诊表现复杂,有急性、亚急性和慢性
之分,急性和亚急性者有菌血症,体温呈波浪热或长期
低热、寒战、盗汗、全身不适、关节炎、神经痛、肝、
脾、淋巴结肿大,慢性则睾丸炎、附睾炎、卵巢炎、输
卵管炎及子宫内膜炎等,孕妇可能流产,有些短期急性
发作后可康复,有的则反复发作;慢性者通常无菌血症,
但可持续多年。
全身感染
伤口感染
皮肤感染
病理变化
主要是胎儿胎衣和母体子宫的变化,各种动物基本相同
1.胎儿变化 皮下、粘膜下浆膜下胶样浸润,浆膜上有纤维
蛋白,胸腔、腹腔也有纤维蛋白,并有淡或暗红色积液,胃中
有微黄或白色粘液和絮状物,消化道、膀胱粘膜及其它组
织有不同程度出血点,肝、脾、淋巴结肿大并有坏死灶.胎
死时间较长,则可见干尸胎即木乃伊。
2.胎衣 有黄色胶冻样物,被覆纤维蛋白或脓汁.有时水肿、
变厚、并有出血点。
3.母体子宫 绒毛膜充血、肿大、覆有黄绿色渗出物,腥臭
难闻.粘膜发炎、肿胀、覆有脓汁,子宫增厚如皮革状,输
卵管水肿.母猪少见上述子宫变化,主要表现粘膜表面有许
多小结节,内含干酪样物或脓汁.
人的病变特点是全身各组织器官均可产生增生性炎症。
图1:布氏杆菌病1
图2:布氏杆菌病2
诊断
1.细菌学诊断
1)涂片镜检 2)细菌的分离鉴定(危险) 3)动物接种:
2.血清学试验
方法很多,各有利弊,我国规定用试管凝集,
平板凝集和补反试验.牛用乳环状试验.羊群
则多作变态反应
3.鉴别诊断
伪狂犬病、乙型脑炎、钩端螺旋体病、衣原体病
、沙门氏菌病等。
Milk Ring Test
(antibody
detection in
milk)
ELISA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防制
免、检、杀!
1.检疫淘汰:
凝集试验每年进行1-2次检疫,淘汰阳性动物,使之净化
。在未感染畜群中,控制本病传入的最好办法是自繁自养
,必须引进种畜或补充畜群时,要严格执行检疫,即将牲
畜隔离饲养两个月,同时进行布鲁氏菌病的检查,全群两
次免疫生物学检查为阴性者,才可以与原有牲畜接触。清
净的畜群,还应定期检疫(至少每年一次),一经发现,
即应淘汰,也可将查出的阳性畜隔离饲养,继续利用,阴
性者作为假定健康畜继续观察检疫,经1年以上无阳性 (
初期1个月检查1次,2~3次后,可6个月检查1次) 出现
者,且已正常分娩,即可认为是无病牛群。
2.培育健康畜群
在检疫的基础上,利用人工哺乳方法
建立健康畜群,尤其适合于奶牛,培养健康畜群最好从幼
畜着手,由犊牛培育健康牛群,可以与培养无结核病牛群
结合进行,即病牛所产犊牛立刻隔离,用母牛初乳人工饲
喂5~10d ,此后喂以健康牛乳或巴氏灭菌乳,在第5、9
个月各进行l次免疫生物学检查,全部阴性时即可认为健
康犊牛。
培养健康羔羊群则在羔羊断乳后隔离饲养,一个月内做2次免疫生
物学试验,如有阳性除淘汰外再继续检疫一个月,至全群阴性,则
可认为健康羔羊群。仔猪在断乳后即隔离饲养,第2、4月龄各检验
一次,如全为阴性即可视为健康仔猪。
3.疫苗接种:
布鲁氏菌病的免疫是以细胞免疫为主,其保护宿主抵抗
流产布鲁氏菌的细胞免疫作用机理是:特异的T细胞与流
产布鲁氏菌抗原反应,产生淋巴因子,提高了巨噬细胞
活性,从而消除了细胞内的细菌。
国际上多用活苗,如牛19号苗、羊菌RevI苗,也有使用
灭活苗的,如牛流产45/20苗和羊菌53H38苗等。
我国主要使用猪2号弱毒活苗和羊5号弱毒活苗。猪2号弱
毒活苗(简称S2苗)是我国选育的一种优良菌苗。对山
羊、绵羊、猪和牛都有较好的免疫效力。毒力稳定,使
用安全,免疫力好,饮水、口服和气雾免疫已经收到良
好效果。可注射、饮水或气雾,间隔一个月免疫2次,可
保护两年以上。羊5号弱毒活苗(简称M5苗)也是我国选
育的,可用于绵羊、山羊、牛和鹿的免疫。羊5号苗气雾
免疫已获成功。
流产19号苗效果良好,但免疫谱窄,对绵羊免疫力差,
对山羊和猪无免疫力,还引起流产,我国已停止生产。
疫苗本应只给免疫生物学检查阴性牲畜接种,但牧区受
实际条件限制,通过实验,在羊群中不检验即进行布鲁
氏菌病的免疫接种,已收到较好的效果。
应当指出的是,各种弱毒活苗对人仍有一定毒力,因此
有关人员应做好自身防护。
对狗布鲁氏菌感染尚未研究出有效疫苗。
人的预防要注意职业性感染,凡在养殖、屠宰、加工厂
工作者及兽医、实验室人员须严守防护制度,尤其产仔
季节更要注意;乳肉食品须灭菌后食用;必要时可皮上
划痕接种104-M苗,每年一次。接种前应进行变态反应
试验,阴性反应者才能接种。
4.治疗:动物不治疗.以淘汰为主.
人的治疗主要是多西环素加每日注射链霉素,可降低复发的危险。
也可以MSZ与链霉素合用。一般较难根治。
应用单一抗生素时复发很常见,故常给予抗生素联合治疗。小于
8岁的儿童可给予复方磺胺甲基异 唑加链霉素或利福平。严重病
例可给予皮质类固醇如强的松。有严重肌痛的患者可能需要一种
强力的镇痛剂,如可待因。
5.一般措施:严格消毒,处理好流产胎儿及其胎衣,
病死动物,注意个人保护等。
人应避免食用未消毒的牛奶和奶酪可预防布氏杆菌感染,接触活
的或宰杀动物的人应戴眼罩或眼镜以及橡皮手套。消毁受染动物
和免疫年幼的健康动物能有助于预防感染的扩散。
小结及重点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主要侵害生殖系统的具有重要公共卫生
意义的人兽共患传染病。特别是随着我国奶牛业的发展,
本病的危害有可能上升,应引起重视。因此应了解其流行
病学特点,重点掌握本病的症状、病变、实验室诊断方法
及免疫预防和净化措施。
思考题:
1.布病的最大危害及防制措施是什么?
2.布病检疫最常用方法的是什么?
3.怎样鉴别布病与弯曲菌病、胎毛滴虫病、钩体病、乙脑
、衣原体、沙门菌病及弓形体病引起的流产?
4.我国近年来布病疫情发展态势及相应对策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