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比熱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課程名稱:比熱

課程名稱:比熱
編授教師:
中興國中 楊秉鈞
 比熱的意義
 問題討論:
現象探討
 問題:加熱質量 1克的水,使水上升1℃,所需的熱量是1卡。
若用同樣的熱源加熱質量 1克的其他物質,使這些物質
亦上升1℃,所需的熱量是否仍為1卡?
 水 1公克加熱升高 1℃,需吸熱 1cal。
( H  m T )
 加熱水之外的其他物質時:
 酒精 1公克加熱升高 1℃,需吸熱 0.58 cal
 冰 1公克加熱升高 1℃,需吸熱 0.55 cal
 銅 1公克加熱升高 1℃,需吸熱 0.093 cal
 鐵 1公克加熱升高 1℃,需吸熱 0.113 cal
 鋁 1公克加熱升高 1℃,需吸熱 0.217 cal …………
 以 相同 熱源 加熱 相同時 間 、 相同質 量的 不同物 質
,但溫度變化卻並不相同。
H  mT 1 for 水 only
 問題討論:
現象探討
 加熱水時:
 水 1公克加熱升高 1℃,需吸熱 1.0 cal
 加熱水之外的其他物質時:
 酒精 1公克加熱升高 1℃,需吸熱 0.58 cal
 冰 1公克加熱升高 1℃,需吸熱 0.55 cal
 銅 1公克加熱升高 1℃,需吸熱 0.093 cal
 鐵 1公克加熱升高 1℃,需吸熱 0.113 cal
 鋁 1公克加熱升高 1℃,需吸熱 0.217 cal
H  mT 1 for 水 only
H  mT for 其他物質?
H  mT  S
for 其他物質
比
熱
S
 比熱的意義:
比熱的意義
(1)決定物質溫度變化(ΔT)的因素:
 物質吸熱多寡 ( H )
 物質質量
( m )
 比熱
( S ):物質的一種特性
(2)比熱:使1克的物質上升(或下降)1℃,所需要吸收(或放
出)的熱量。符號 S。
H  m  S  T
 加熱水時:
 水 1公克加熱升高 1℃,需吸熱 1.0 cal
 加熱水之外的其他物質時:
 酒精 1公克加熱升高 1℃,需吸熱 0.58 cal
 冰 1公克加熱升高 1℃,需吸熱 0.55 cal
 銅 1公克加熱升高 1℃,需吸熱 0.093 cal
 鐵 1公克加熱升高 1℃,需吸熱 0.113 cal
 鋁 1公克加熱升高 1℃,需吸熱 0.217 cal
比
熱
S
 物質熱量計算
物質的熱量計算
 物質的熱量計算:
(1)物質熱量多寡,與 質量 m 、 比熱 S 、及 溫度變化 △T 有關
(2)物質的熱量公式:吸熱與放熱均適用
物質熱量質量比熱溫差
H m S  T
(3)比熱的單位: 卡/克.℃
、
cal
g  C
。
H
cal
H mST  S 

 cal gC
mT gC
物理量
熱量 H
限用單位
卡 cal
水質量 M
公克 g
比熱S
溫差 △T
cal g  C
℃
物質的熱量計算
 物質的熱量計算:假設溫度變化過程不涉及物質狀態改變
(4)物質的熱量應用:若物質的比熱為 S cal/g℃
 溫度T1℃的m克物質,若降溫至T2℃時,此物應放熱多少卡?
 H mST  mS(T1 T2 ) cal
 溫度T1℃的m克物質,若加溫至T2℃時,此物應吸熱多少卡?
 H mST  mS(T2 T1) cal
(5)若考慮熱源(酒精燈)提供的熱量時:
 若熱源每分鐘提供 h 卡熱量
 加熱時間 t 分鐘
 則熱源提供的熱量:
H  ht
ht  H mST
熱源放熱 物質吸熱
 比熱的性質
比熱的性質
 比熱的性質:
(1)不同的物質,具有不同的比熱
(2)同一物質,若狀態不同,比熱亦不同。(例:冰和水比熱不同)
(3)比熱大的物質: 難升溫,難降溫 。
(4)比熱小的物質: 易升溫,易降溫 。
(5)常見物質比熱表:
比熱
1 克物質溫度上升1℃所需的熱量(卡)
物質
水
冰
酒精
鐵
比熱
1.0
0.55
0.58
0.113
物質
鋁
銅
空氣
砂
比熱
0.217
0.093
0.173
0.19
 S水  1cal g  C ( 記 )
物質溫度變化與熱量的關係
 探索活動  探討熱量和溫度的關係
(1)以酒精燈加熱 100g 水(比熱 1cal/g℃),每分鐘紀錄水溫
加熱時間(分)
0
1
2
3
4
5
水溫度 ℃
20
24
28
32
36
40
4
8
12
16
20
溫度變化 ℃
(2)以酒精燈加熱 100g 油(比熱 0.5cal/g℃),每分鐘紀錄水溫
加熱時間(分)
0
1
2
3
4
5
油溫度 ℃
20
28
36
44
52
60
8
16
24
32
40
溫度變化 ℃
 在質量固定下,加熱時間越久,溫度上升愈多
 加熱相同時間,相同質量的水與油時:
 油比水受熱更易升溫(油的溫度變化是水的二倍)
ht  H mST  ST 反比
物質溫度對時間關係圖
 探索活動  探討熱量和溫度的關係
(1)溫度對時間關係圖:在物質質量相同、相同熱源下
溫
度
變
化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00g 油
100g 水
100 g 水
100 g 油
0
1
2
3
h tX m S (Y
T2  20) 加熱時間
4
5
6
ht  H mST
  加熱的時間相同時,相同質量的水與油,其吸收的熱量相同
 由圖中可讀出初溫 20℃及各加熱時間區段的末溫
物質溫度變化對時間關係圖
 探索活動  探討熱量和溫度的關係
(2)溫度變化對時間關係圖:
h Xt  m  S  
YT
溫度變化 加熱時間
50
S=0.5 油
40
S<0.5 區
溫 30
度 20
變
化 10
0.5<S<1 區
100 g 水
S=1 水
100 g 油
S>1 區
 S  1/ T
0
0
1
2
3
加熱時間
4
5
6
ht  H mST
  加熱相同時間、相同質量時,ΔT越大者,比熱越小(油<水)
 越接近時間軸的直線,其比熱越大
( 媒體:1 )
範例解說
1.( C )在海水浴場日晒後的下午,造成沙熱水涼的原因為何?
(A)沙吸熱比海水多 (B)沙易放熱,海水易吸熱
(C)沙的比熱比海水小(D)沙的比熱比海水大
S砂  S水  砂升溫比水快
2.( B )欲使20g的某物質,溫度上升10℃,所需的熱量為26卡,則
此物質的比熱為?
(A)1.3 (B)0.13 (C)2.6 (D)0.26 卡/克℃。
H mST
26  20 S 10  S  0.13cal gC
3.( D )銅的比熱為0.093卡/克℃,將1 kg的銅塊放在太陽底下曝晒
20分鐘後,溫度由25℃上升至65℃,此銅塊共吸熱多少卡?
(A)3.72 (B)2260 (C)3390 (D)3720 卡。
H mST
H  1000 0.093 (65  25)  3720cal
範例解說
4.質量相等的甲、乙、丙、丁四物質,其比熱如表,則:
物質
甲
乙
丙
丁
比熱
0.217
0.7
0.03
0.51
 分別在相同熱源加熱三分鐘後,何者吸熱較多? 均相等
。
ht  H mST
 分別在相同熱源加熱五分鐘後,何者上升溫度最高
丙
。
ht  H mST  S,T 反比
S 大小丙甲 丁乙
T 高低丙甲 丁乙
範例解說
5. ( C )某生利用穩定熱源來做比熱實驗,他各取80公克的水和
甲液體分別加熱,測得加熱時間與溫度的數據如表,若
無熱量散失,則甲液體的比熱為多少卡/克-℃?
(A)0.3 (B)0.5 (C)0.6 (D)0.8。
加熱時間(分)
0
2
4
6
8
10
水的溫度(℃)
20
23
26
29
32
35
甲液體的溫度(℃)
20
25
30
35
40
45
ht  H mST
 相同時間下: H甲  H水
80 S甲  5  801 3
S甲  0.6 cal gC
ST  K
1 3  S甲  5
範例解說
6. ( B )各取1000 公克、20℃的甲、乙兩液體,分別裝在相同兩
燒杯內,以同一穩定熱源加熱,其溫度與加熱時間關係
圖如圖,若穩定熱源每分鐘提供3000卡,且熱量不散
失,試求甲液體的比熱為多少卡/克℃ ?
(A)1.0 (B)1.2 (C)1.8 (D)2.4 卡/克℃ 。
ht  H mST S 1/ T
 H甲  H乙 T  2 :1
S  1: 2
加熱八分鐘時:
3000 8  1000 S甲  20  1000 S乙 10
S甲 1


S乙 2
 S甲  1.2calgC
 S乙  2.4calgC
範例解說
7.( B )將一未知溫度,100 g的鐵塊(比熱為0.11cal/g-℃),
投入 300g、20℃的水中,2分鐘後達到熱平衡,量得水溫
為 26℃,若有400卡的熱量散失,求鐵塊的初溫為幾℃?
(A)320℃ (B)226℃ (C)116℃ (D)78℃。
H鐵放熱  H冷水吸熱 H環境吸熱
100 0.11 (T  26)  3001 (26  20)  400
11 (T  26)  2200
T  26  200
T  226
T℃
100 g 鐵
26℃
300 g 水
20℃
範例解說
8. ( D )已知使1公克的水溫度上升1℃所需的熱量等於1卡,而使1
公克的酒精溫度上升1℃所需的熱量小於1卡。若將100公
克、20℃的酒精與100公克、60℃的水混合,且在液體的
混合過程中並無熱量散失,也未產生揮發或蒸發的現象,
則下列何者為此混合液體的末溫﹖
100 g 水 (A) 小於30℃
(B) 介於30℃與40℃之間
60℃
60℃
(C) 等於40℃
(D) 介於40℃與60℃之間。
T
H1  H2  mST
40℃ 中間值
100 g 酒精
20℃
T1
中間值
1001 60  T   100 S  T  20
1 60 T   S  T  20
大
m 同下之熱平衡:
S大者,△T小;
S小者,△T大。
小
小
大
60 T   T  20
80  2T
40  T
40
T2
20℃
範例解說
9.將同為200公克的銅球(比熱 0.093卡/公克.℃)、鋁球(比熱 0.217
卡/公克. ℃)、鉛球(比熱 0.031 卡/公克. ℃)投入沸水中,則:
 ( C )何者溫度上升較快?
 ( )投入十分鐘後,何者溫度較高?
 ( )一段時間後,分別將此三球投入裝有500 公克、25℃的水中,
熱平衡時,哪一杯水溫度最高?
(A)銅球 (B)鋁球 (C)鉛球 (D)三杯溫度一樣。
ht  msT
假設: 沸水單位時間放熱量相同(h)
 三者到達終溫相同(溫差△T 相同)
 t  s s小者, t小 (升溫快)
範例解說
9.將同為200公克的銅球(比熱 0.093卡/公克.℃)、鋁球(比熱 0.217
卡/公克. ℃)、鉛球(比熱 0.031 卡/公克. ℃)投入沸水中,則:
 ( C )何者溫度上升較快?
 ( D )投入十分鐘後,何者溫度較高?
 ( B )一段時間後,分別將此三球投入裝有500 公克、25℃的水中,
熱平衡時,哪一杯水溫度最高?
(A)銅球 (B)鋁球 (C)鉛球 (D)三杯溫度一樣。
 投入十分鐘,三者達熱平衡,故等溫
100℃ 200 g
金屬
T
500 g
水
25℃
 金屬 S 愈大者:溫差小,溫度最高。
200 S  100T   5001 T  25
2S  100T   5 T  25
大
小
範例解說
10.分別取油 85克與水 85克,以相同的熱源加熱,其溫度與加熱時間的關
係如下圖甲、乙兩線所示。則:
(1克的油上升1℃需0.6卡的熱量,1克的水上升1℃需1.0卡的熱量,
1克的某液體上升1℃需0.5卡的熱量)
 關係圖中,甲線是 油 ;乙線是 水 。(填:油或水)
油
h  t  m s  T
S小
水
S大
 S  1/ T
 T 大者, S 小.
 越接近時間軸,s大
範例解說
10.( D ) 若取170克的某液體,以相同的熱源加熱,則其溫度與加熱時
間的關係,下列何者正確?
(A)落在Ⅰ區(B)落在Ⅱ區(C)與甲重疊(D)與乙重疊。
油 ms51
ms<51
mS 小
51<ms<85
水 ms85
mS 大
ms>85
 越接近時間軸,ms大
h  t  m s  T
 mS 1/T
 T 大者, mS小.
油: ms  85 0.6  51
水: ms  851  85
某液體: ms  170 0.5  85
ht  msT 觀念整理
ht  msT
◎ A、B、C三金屬,以均勻熱量加熱關係圖如圖:
質量相同時
質量不同時
S大
mS 大
S小
S  1/ T
mS 小
mS  1/ T
越接近時間軸,S 大
越接近時間軸,mS 乘積大
(加溫曲線時)
(加溫曲線時)
課程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