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故居與淅江紹興蘭亭.ppt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王羲之故居與淅江紹興蘭亭.ppt

王羲之故居與浙江紹興蘭亭
1
•
王羲之(約321-379),字逸少,東晉琅琊臨沂人。他的家族
是晉代屈指可數的豪門大士族。他的祖父王正為尚書郎。他的
父親王曠為淮南太守,曾倡議晉室渡江,於江左稱制,建立東
晉王朝。王羲之的伯父王導更是名聞於世,是東晉的丞相。而
他的另一位伯父王敦是東晉的軍事統帥。琅琊王氏在東晉可謂
權傾一時,熾盛隆貴。王羲之因為這樣的出身,一出仕便為秘
書郎,後為庾亮的參軍,再遷寧遠將軍、江州刺史,最後做到
右軍將軍、會稽內史。所以人們又稱他為“王右軍”。王羲之
為人坦率,不拘禮節,從小就不慕榮利。《世說新語》裡載有
王羲之“坦腹東床”的美談。
•
晉代的另一大士族郗鑒欲與王氏家族聯姻,就派了門生到王家
去擇婿。王導讓來人到東廂下逐一觀察他的子侄。 門生回去後
對 郗鑒匯報說: 王氏的諸少年都不錯。他們聽說來人是郗家派
來選女婿的,都一個個神態矜持。只有一個人在東床上坦胸露
腹地吃東西,好像不知道有這回事一樣。 郗鑒聽了,說:"這就
是我要找的佳婿。"後來一打聽,知道坦腹而食的人是王羲之,
就把女兒嫁給了他。
•
王羲之從小愛好書法。幼年時他曾跟隨姨母,著名的女書法家
衛夫人學過書法。渡江後,他又學習了前輩書法大師李斯、曹
喜、張芝、張昶、蔡邕、鍾繇和梁鵠等人的書法。這使他的書
法融合各家所長,自成一家。再加上他的家族中擅長書法的人
濟濟一堂,父輩王導、王曠、王异等都是高手,這對他的書法
學習的幫助也是極為顯著的。王羲之對真書、草、行諸體書法
造詣都很深。他的真書勢形巧密,開辟了一種新的境界;他的
草長濃纖折衷;他的行書遒媚勁健。人們稱他的字 "飄若浮雲,
矯若驚龍";"龍跳天門,虎臥凰閣"。
王羲之“快雪晴時帖” 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2
神龍本王羲之“蘭亭集序” 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
•
•
晉穆帝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王羲之與兒子王凝之、王徽之、王操之、王獻之、孫統、李充、
孫綽、謝安、支遁、太原王蘊、許詢、廣漢王彬之、高平郗曇、餘姚令謝勝等「少長群賢」共41人在
會稽山陰集會,為蘭亭集會,是時有二十六人得詩三十七首,後輯為《蘭亭詩》。《蘭亭集序》為王
羲之為《蘭亭詩》寫的序言。
王羲之以特選的鼠鬚筆和蠶繭紙,首先寫聚會盛況,描述環境——「茂林修竹、清流急湍」,「天朗
氣清,惠風和暢」。之後筆鋒突變,格調轉為悲傷,寫人生短暫,然而他並不宣揚「人生無常」、
「及時行樂」,而是斥了莊子的「一死生、齊彭殤」的論調。通篇語言流暢,不勉強藻飾、通俗自然,
結合駢句、駢散,靈活自如,堪稱歷代名篇。
《蘭亭集序》共計324字,凡是重複的字都各不相同,其中21個「之」字,各具風韻,皆無雷同。王
羲之酒醒之後,過幾天又把原文重寫了好多本,但終究沒有在蘭亭集會時所寫的好。
3
•
•
注釋標點後的原文: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
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 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
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
信可樂也。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趣捨萬殊,靜躁
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怡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興,
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每覽昔
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
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現代漢語譯文:永和九年,即癸丑年(353年),三月之初,(名士們)在會稽郡山陰縣的蘭亭聚會,為的是到水
邊進行消災求福的活動。許多有聲望有才氣的人都來了,有年輕的,也有年長的。這裡有高大的山和險峻的嶺,有
茂密的樹林和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水急流,(在亭的)左右輝映環繞。把水引到(亭中)的環形水渠里來,讓酒杯
飄流水上(供人們取飲)。人們在曲水旁邊排列而坐,雖然沒有管弦齊奏的盛況,(可是)一邊飲酒一邊賦詩,也
足以痛快地表達各自幽雅的情懷。這一天,天氣晴朗,和風輕輕吹來。向上看,天空廣大無邊,向下看,地上事物
如此繁多,這樣來縱展眼力,開闊胸懷,窮盡視和聽的享受,實在快樂啊!人們彼此相處,一生很快就度過。有的
人喜歡講自己的志趣抱負,在室內(跟朋友)面對面地交談;有的人就著自己所愛好的事物寄託情懷,不受任何約
束,放縱地生活。儘管人們的愛好千差萬別,或好靜,或好動,也不相同,(可是又都有這樣的體驗:)當他們對
所接觸的事物感到高興時,一時間很自得,快樂而自足,竟不覺得衰老即將到來;待到對於自己所喜愛的事物感到
厭倦,心情隨著當前的境況而變化,感慨油然而生,以前感到歡快的事頃刻之間變為陳跡了,仍然不能不因此感慨
不已,何況人壽的長短隨著造化而定,最後一切都化為烏有。古人說:「死和生也是件大事啊!」怎能不悲痛呢?
每當我看到前人發生感慨的原由,(跟我所感慨的)如同符契那樣相合,總是面對著(他們的)文章而嗟嘆感傷,
心裡又不明白為什麼會這樣。(我)這才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誕的,把長壽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後
人看待今天,也像今人看待從前一樣,真是可悲啊!因此我—一記下參加這次聚會的人,抄錄了他們的詩作。儘管
時代不同情況不同,但人們的情致卻是一樣的。後代的讀者讀這本詩集也將有感於生死這件大事吧。
4
書聖王羲之與蘭亭集序
5
•
王羲之的《蘭亭序》真跡現已失傳,坊間流傳,《蘭亭序》在王羲之死後的
二百七十年間在民間珍藏,後唐太宗從民間賺進禦府,太宗李世民對《蘭亭
序》愛不釋手,稱其書“盡善盡美”,“置於座側,朝夕觀覽”,遂遺命以
《蘭亭集序》帖殉葬。從此真跡失傳。還有一些其他的說法,不過在我讀小
學那個年代,書法老師就以一句遺憾美道破這些爭論。好在唐太宗李世民于
貞觀十年,曾讓人摹拓十本以賜近臣。一般認為在所有臨摹本中,馮承素的
墨跡摹本最為神似。而後世臨摹《蘭亭序》的版本不下數百種。還有各類木
石鐫刻本,摹本,臨本。這其中不乏大家之作,也有文人雅士的追捧。而最
有名的幾副臨本除了剛才提到的馮承素神龍本外,還有《定武蘭亭》,傳為
歐陽詢所臨摹等,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也有摹本,記得毛澤東也曾有臨本。
•
《蘭亭集》與《蘭亭序》是不同的,《蘭亭序》是為《蘭亭集》而作的序,
此序出自王羲之之手,而《蘭亭集》卻是一本由37首詩組成的詩集,關於
《蘭亭集》的來由是這樣的:東晉永和九年(西元353年)的三月初三,當
時任會稽內史、右軍將軍的王羲之邀請謝安、孫綽、孫統等四十多位文人雅
士聚于會稽山陰的蘭亭修躒,曲水流觴,飲酒作詩。眾人沉醉於酒香詩美的
回味之時,有人提議不如將當日所做的三十七首詩,彙編成集,這便是《蘭
亭集》。這時眾人又推王羲之寫一篇《蘭亭序》。王羲之酒意正濃,提筆在
蠶紙上暢意揮毫,一氣呵成。這就是名噪天下的《蘭亭序》了。
张大千 仿趙松雪换鹅圖 立轴
6
王羲之《平安何如奉橘三帖》 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
•
•
•
•
《平安何如奉橘三帖》是晉朝書法家王羲之的書法作品,現存雙鉤摹本,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從西元六世紀的南
朝以來,上至帝王下至百姓都喜好王羲之等名家的信札,由於此類珍貴的書蹟都收藏在皇宮之中,而即使是平民收
藏家也不會輕示於人。所以有時帝王為分送親信,或是擔心真跡觀賞過多次會有傷害,所以常以雙勾填墨的方式,
將書跡做復製。而此三帖即是摹本,左下亦有鑑定的簽署。
〈平安帖〉中書體為行書兼草書,其中提到的「脩載」,是王羲之的堂兄弟。運筆提按頓挫的變化較多,鉤和挑轉
折之間,有很多細微的動做,許多的帶筆行為以及草書筆法,十分自然而巧麗。
〈何如帖〉書體為行書,問候對方並告知自己近況。其中「復」字重覆三次,各不相同,以寫書法來說,稱為"得意
忘形“
〈奉橘帖〉書體為行書,奉送友人橘子並附上此簡訊。字體大小有豐富變化。此帖在唐代就很有名,唐代詩人韋應
物《答鄭騎曹求橘詩》 :「憐君臥病思新橘,試摘猶酸亦未黃。書後欲題三百顆,洞庭須待滿林霜」用的就是這件
書蹟的典故。
唐太宗時,王羲之的書法有3000多卷,到宋太宗時只有160余件,今天全世界存世的王羲之(其實都是摹本)
僅有20件。快雪時晴帖:王羲之存世唯一書法精品真跡(存於台北故宮)。
7
•
•
•
•
梁武帝稱羲之的書法“龍跳天門,虎臥風闕”。宋代姜夔最多會
意,在《續書譜·真書》中雲:“唐人下筆,應規入矩,無複魏
晉飄逸之氣。古今真書之神妙,無出鍾元常,其次則王逸少。今
觀二家之書,皆”瀟灑縱橫,何拘平正?” 。《晉書·卷八十·王
羲之》中云:“尤善隸書,為古今之冠,論者稱其筆勢,以為”
飄若浮雲,矯若驚龍”。 《蘭亭序》表現了王羲之書法藝術的
最高境界。作者的氣度、襟懷、情愫,在這件作品中得到了充分
表現。古人稱王羲之的行草如“清風出袖,明月入懷 (揮灑自如,
天人合一,融入自然)”,堪稱絕妙的比喻。
我們正是從王羲之的楷書中感受到魏晉時代特有的瀟灑氣韻,無
論是字的筆劃,還是結構,各盡自然之態,似乎跳動著一顆自由
的心靈。--讓後代書法家有著自由創作的思維。
中國書史上雖推崇王羲之為“書聖”,但並不把他看作一尊凝固
的聖像,而只是看作中華文化中書藝創造的“盡善盡美”的象徵。
事物永遠是發展的、前進的,王羲之在他那一時代到達“盡善盡
美”的頂峰,這一“聖像”必將召喚後來者在各自的時代去登攀
新的書藝頂峰。---喚醒後學者創作之風。
其書法雄渾開闊,具有自由氣象、瀟灑神態而張懷謹則說他“千
變萬化,得之神助,自成造化,豈能登峰造極”。---自成格局,
帶動後世創作之風。
8
山東臨沂
9
10
11
12
沾水寫字台
13
14
15
16
王羲之、王獻之與後代一出家之子孫。
17
18
19
20
21
曲水流觴
22
23
此為臨沂夏日景觀,冬季花樹多半枯萎。
24
25
王氏南遷時將院落捐給寺廟
因此今日王羲之故居內仍有寺廟
26
27
28
29
臨沂王羲之故居,地址應屬正確,原建築早毀。
歷代不斷改建、重修、擴大,以至今日規模。
30
31
乾隆手書“五賢堂”
32
33
臨沂濱河書法雕刻公園
34
35
36
37
•
前張照片胡適書法乃有關胡適的一段感情故事。
•
曹誠英,字珮聲,乳名麗娟,是胡適三嫂的妹妹,小胡適11歲。1917年胡適回鄉成親,珮聲是婚禮上的伴
娘之一,兩人初識。珮聲喜歡種花草,胡適夫婦到北京後,常寫信給胡適,要他寄花籽給她,也不時作些
小詩請胡適評閱,兩人通信往返,互有好感。
胡適曾與曹珮聲有一段戀情,兩人交往日多,不久之後,胡適寫下《西湖》,說他的心也跟著湖光微蕩了:
“十七年夢想的西湖,不能醫我的病,反使我病的更厲害了!然而西湖畢竟可愛。輕霧籠著,月光照著,
我的心也跟著湖光微蕩了。前天,伊卻未免太絢爛了!我們只好在船篷陰處偷覷著,不敢正眼看伊了……”。
胡適在日記寫道:“桂花開了,秋風吹來,到處都是香氣。窗外欄杆下有一株小桂樹,花開得很繁盛。昨
天今天早上,門外擺攤的老頭子折了兩大枝成球的桂花來,我們插在瓶中,芬香撲人。”
胡適曾跑到北京西山借住實業家劉厚生的房子,清夜孤燈,獨自回味。在那裡,他寫下《暫時的安慰》,
《秘魔崖月夜》:依舊是月
圓時,依舊是空山靜夜。我獨自踏月歸來,這淒涼如何能解?!翠微山上的一陣松濤,驚破了空山的寂靜。
山風吹亂了窗紙上的松痕,吹不散我心頭的人影。
1924年1月15日,他在日記寫道:“這十五日來,煩悶之至,什麼事也不能做。……很想尋點事做,卻又是
這樣的不能安坐。要是玩玩罷,又覺得閒的不好過。提起筆來,一天只寫得頭二百個字。從來不曾這樣懶
過,也從來不曾這樣沒興致。”他作了一首小詩,題目就叫《煩悶》:“放也放不下,忘也忘不了。剛忘
了昨兒的夢,又分明看見夢裡的一笑。”
曹珮聲於1925年從師範學校畢業。很巧的是,胡適早年進康奈爾大學,選讀的是農學院。珮聲師範畢業以
後,也步胡適後塵,進了東南大學(算是李常生的學姐了)讀農科,直至1931年畢業于中央大學(即是東南大
學)農學院,然後赴美深造。1937年珮聲學成回國,接著抗戰爆發,胡適出使美國,珮聲遠避四川,海天萬
里,情牽一線。據說珮聲曾有長信給胡適,胡適也曾托人帶錢物給珮聲。
此後曹珮聲終身未嫁。珮聲任教于瀋陽農學院,1958年退休,1973年病逝於故鄉安徽績溪(她不知胡適已
於1962年在台灣先她而去)。她曾經委託好友汪靜之,將她一直珍藏著的一大包與胡適來往資料,在她死後
焚化。這段刻骨銘心的相思,她珍藏了一輩子,死後也隨她帶去了天堂。
前張照片中有關胡適寫給曹珮聲的詩為:“放也放不下,忘也忘不了。剛忘的夢,又分明看見夢裡的一。
” 原文應為:“放也放不下,忘也忘不了。剛忘了昨兒的夢,又分明看見夢裡的一笑。”
•
•
•
•
•
•
•
38
蘭亭的得名,相傳是春秋時期越王勾踐曾在此種過蘭草,漢代又在此設過驛亭。而幫助蘭亭出名的是王羲之。
蘭亭在歷史上也曾有過一段沉寂和沒落,現在的蘭亭,系明代嘉靖年間重建,1980年全面修復的。然而現
在所見的蘭亭位置應屬宋代所選,已非王羲之時代的蘭亭了。早期蘭亭位置地形已毀,因而遷此。
39
40
41
42
43
王羲之觀鵝學習
書法,體會書法
之奧妙,終成中
國書法之聖。
44
45
46
「曲水流觴」是古人飲酒時,為助酒興所進行的一種遊戲。
把酒杯放在彎曲 水渠的上游,任其漂流而下;參與遊戲的
人則環坐渠旁,當酒杯停住,便由杯 前之人取來飲用。
47
48
曲水流觴室內所見
49
50
51
52
御碑亭前為康熙皇帝所撰“蘭亭集序”,後為乾龍皇帝所撰”蘭亭即事”。
53
康熙皇帝所撰“蘭亭集序”
乾龍皇帝所撰”蘭亭即事”54
王右軍祠內所見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李常生 Eddie Lee 台北 2011/12/4
[email protected]
多半攝影為李常生本人。
THE END
66